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看画把我带着帖

看画把我带着帖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宋徽宗赵佶,三四百皇帝中最富艺术气质的一位,工书善画,能诗擅词,精通音律,对于金石考古、制瓷饮茶样样在行,绘画里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就是当不好皇帝,结果偏偏就是个皇帝。对他的年终岗位评价标准,当然也只能是皇帝,很悲催。政绩实在没可说的,只能说说他在位期间,对中国绘画的巨大影响,他兴致勃勃的办画院,俨然画院校长,一代宗师,不仅开创了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新时代,也创造了“宣和院体”宫廷画派,使中国式审美超越西方百年。

他的优势:1。占尽天下资源,能见他人所见不着,眼光自然很高,2.物质自由,精神自然也很高。3. 很具文人气。

传世作品十多件,真伪争议多,因为他的代笔很多,别人画好,他盖章;别人画完他填个诗,盖个章。别人画完,他盖个章,赏赐下去。赏赐一频繁,画不过来,大量找人代笔。所以千古画帝的”作品“风格不一,有工有意,有富贵有质朴,一个和一个不一样,琳琅满目(当然,皆为上品,他鉴赏力好,也不会随便盖章)

很多老一辈鉴赏家提出疑惑,亲笔有哪些,他自己的风格究竟如何?看他的画只能先从大家鉴定为亲笔的开始。

柳鸦芦雁图

------------------------------------------------------------------
是不是一看就很有舒畅,又雅又萌,干干净净。

大图赏析:http://www.ltfc.net/img/5eff1aa22949b64670d420a9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从画的结构看,宋徽宗能创新,不论是鸦还是雁,都布局成对角线形的,两幅一合,就把中心视角部分全部留白,我感到有些像山水画的布局,依靠“水流”形成纵深、开阔之感。左边从下向上延伸,右边从上向下垂,假如在三分之二处画条线,可见空处密处两两相对,这使得8只鸟一棵树,芦荻几株若干,红蓼一束,杂草若干,不觉拥挤。整个画面反而很疏离,恬静。



柳树不像工笔,很粗犷,他自己建画院,可是这风格完全不是学院派,野逸的不行了。看大雁那边,又像工笔。

百科引专家点评:“此画采用了以墨为骨的画法,并把粗笔写意和写生融合在一起,是研究花鸟画由着重色向墨笔画过渡的典型作品。”

直接以墨为骨,就是不勾线,直接用墨晕染。“着重色”和“墨笔画”是个啥意思。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乌鸦和喜鹊同种,都属于雀形目鸦科,待遇却不相同。我所知道乌鸦是鸟类中最聪明的,会使用工具,爱栖息在旧枝上,社会性很强,强悍,常欺负别的鸟,有深蓝色羽毛,远离人类,充满了阴郁气质和神秘感。


可是古人爱画乌鸦,尤其枯枝寒鸦。肯定是这种鸟能折射出某种精神世界,比如离群索居,寻觅归处。既有回归的愿望,又无处可去,所以逡巡不已的漂泊。


宋徽宗不会没处可去,但是他的精神状态却是如此。 这幅画粗简率意,不仅展现了赵佶的江湖之思,还有哀寂情绪。当时正值宋徽宗晚年,金兵入侵,身处家国危难之秋。

四只鸦形态各异,中间两只睡觉的,(一只眼睛全闭,一只半闭)完全没有发觉正被别的乌鸦觊觎,左边那只蓄势待发,也不知道想干嘛。



我喜欢这棵老柳树,树干粗线条,像石头一样有力,枝条舒畅,浓淡错落有致,叶子恐怕是落完了,却很流畅和谐,感觉好。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大雁在中国古代文人看来,有“美善统一”的意向。这边的感觉完全不同,他们毛羽叠加,一只伸颈啄花,一只伸颈饮水,一只看水发呆,一只把头埋在羽下睡觉,只只丰腴,很富足、神定气闲的。虽然芦苇已经枯黄,长了“老年斑”,可是大雁的形象特别有生活气息,世外桃园的超然感。


这就说的宋徽宗用”漆“点睛,使其突出纸面,更有神采,我咋看着有点可怕,眼睛位置不太对,全长前面来了。羽毛画的很细,真够有耐心的。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最喜欢这只大雁,衔红蓼,这是一种交流,肯定是只活泼的鸟,而此刻的心情也一定好的不得了。常见鸭子、鹅、鸡、鸽子、鸟,啄啄这,啄啄那的,不知道心里想的啥,还是说纯属打发时间?


败落的芦苇,宋徽宗很喜欢把鸟都设计在各种植物中间,有层次感。


各种对比就不多说了,可以仔细观察。徽宗用墨炉火纯青,这丛蕨类植物表现的特别明显,一束叶子上都有浓淡变化,朴拙,很有装饰感,甚至有卡通感。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以下关于此画的说法,我都没看出来:

1.赵佶笃信道教,乌鸦在道教中则是吉祥和能预言的灵性之鸟。柳树根也露一节于地面,给人感觉好似在张嘴呐喊,有一种欲搏的战斗精神体现。两组物象的出现预示着希望和生机。由此,可以看出赵佶对北宋王朝未来命运依然抱有复兴的期盼。

2.之所以各取四只。老子认为道、天、地、人是宇宙的“四大”。画中芦雁取“四”数,也象征皇帝具有宇宙四方的真正主宰者、统治者的特殊身份,也象征帝王应具备雁的“仁”、“义”、“礼”、“智”四德。

3.雁是候鸟,秋去春归,长途迁徙,常常会受到威胁,成为猎杀的对象。雁的苦难、危险与不幸的遭际,容易让人联想到自身处境,引发对国家对人民命运的关注。

4.红蓼因其生长迅速,高大茂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又被称为游龙、石龙,在此暗喻国运的强盛,社会的和谐、有序、安宁。
----------------------------------------------------------------
如果徽宗能想那么多,皇帝还能当成这个样吗 ? 画卷后题 “政府侍宴,紫宸酒酣乐作”,酒后挥毫,此画寄托的大概率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文人气质一迸发,肯定是对归宿的想像,是隐逸的林泉之趣吧。可惜后来亡国,被折磨致死了。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看来看去,觉得最喜欢的一幅叫红蓼白鹅图,传为宋徽宗所画:



画面很简单,深秋肃杀,也是在水岸边,一支红蓼后面窝着梳理羽毛的大白鹅(把鹅放在植物后),植物已经快枯黄了,但是这只鹅可爱的很天然,想走过去将其囫囵个的端走。羽翅很有层次,也是丰腴的,充满生机的、悠闲的。假如红蓼的红色仍然鲜亮,得多好看。总之,一看心情就会很好,画能给人带来这种感受应该是非常成功的。

鹅,体态洁美,性格温顺,忠实,通解人意,许多文人喜欢鹅。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看到萧杀的氛围中,那种从容的存在和极强的生命力。如此安静,如此淡定。感受还是挺强烈的。这就是古人呈现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插播一则: 12.23日始,书话开始征文《故乡》。
画家心里的故乡什么样呢?征文楼里放了一幅,陈逸飞的双桥,最打动我的部分是水里的倒影,桥与桥的无缝对接,很有“圆梦”的意象,这个圆特别好看。


画故乡或者寄托思乡之情的画还有很多,今天晚上正好有成段的时间,就找画看。吴冠中很喜欢画故乡,摘几幅:

这幅《故乡》,画面就是房子、树和水,简单到说不清。给人的感觉却是安静绵长的。普通的院落和景致,被他的感情装满了。


很喜欢这幅《乡音》,有种特别的幽默感,好多大白鹅。不仅声音完全能传递出来,画面构图也有意思,中心在人身上,有点像山水构图。我想到人声鼎沸的市场,一定也类似这个声音。


《童年》应该是这么模糊,纯净,几点彩色点缀,就像记忆交织,有浓有淡,不管过去多久,都还有些突出的印象。而且,童年看什么都很大,因为自己小,如果有回到小学的朋友,一定感慨,这么小的教室,这么小的桌椅,明明当时很宽敞。

--------------------------------------------------------------
外国画家的也有,就是不大能够领略。比如这 幅霍克尼的《故乡的田野》怎么著名,我也只能看出广阔明媚的、丰富的色块和几何图形。


夏加尔(曾引过他的画《吻》)也有对家乡的回忆,这幅画叫《我和我的村庄》,一贯的很梦幻的感觉,房子比人小。而且他与一只动物脉脉对视,我在想可能就是喝着它的乳汁长大的吧。这种丰富的色彩很招人喜欢,嘿嘿。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继续。
白石老古稀画《山水册》八开,这本册子共八帧,后来被王达三(大山)编入《齐白石全集》。准确的说,这是一组有关回忆和故乡的画作。启功先生80年代访问香港,王大山拿出这本册子请他鉴定,启说最早在《荣宝斋三十周年纪念册》里见到过,是至精之作,于是为这幅八开山做了对题,成为《对题册》。启功提道:“白石山翁乡思永,画中风物属湖湘。”,思乡乃画册的主题。


山水画只占老人创作的不到十分之一,因为他在山水画方面惜墨如金。用册页表现出的只有三套:《庚午册》(1930年)、《辛未册》(1931年)、《对题册》(约为1931年)。人说:《庚午册》最认真,《辛未册》最率真,《对题册》最纯真,三册各有千秋。其中成交价最高的即《对题册》。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有一点毋庸置疑,人年纪越大,对故乡的感慨越深。这册子,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看,感受那是不一样的。白石老人的画干净澄明,有朴厚感,他45岁之后远游大江南北以山水为师,画的是大写意。这些山水线条绵挺,自由浪漫、细柔润泽的同时也不乏男人的霸悍之气。他的画确实雅俗共赏,久观忘机。

两岩含月:两岩含月欲吞珠。 虽有两山隔着,却一样有霁月在天的旷古感,宁静高远(岩的形状使高远,几片房屋使宁静)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看着寂寥夜空中的那一轮,产生恍惚感。如今时代这么飞速的变化着,月明却和千年前的无甚区别。就是这只月亮,猛地模糊了时空的距离。对了,美的还有月光,任谁看月亮,都不想说话。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柳风帆影

-----------------------------------------------------------
感受到风了吗?柳枝顺风成态,有根扎在地上不动,“发丝”飞舞(白石柳的特点就是很有弹性,柳梢不虚,不是那么弱风扶柳的婀娜,反而是倔而刚劲的,真应该把柳树也分成男柳和女柳。)
帆特简单,寥寥几笔,足具风的走势,拉帆的绳子很有力量感。船没有根,逐波前行,与岸上的柳形成对比。柳望着帆,帆望着柳,水就是时光,前者不能跟着走,后者无法留下,只能将对方留在过去啦(此处为联想)
布局也很有意思,散点透视为主, 柳帆的形象抽象简单,整个画面却是流动的。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酒醉网干,适合我。“酒醉网干,洗足上床,休管他门外有斜阳。”
渔者作为“隐”的象征,过着神生活:茅屋两间(这茅屋的“发型”还很新潮),绿柳数棵,门前有秀波,屋后有青山,网干也没事,有钱难买我愿意。就俩个字:身心舒畅。辛苦奋斗为哪般,不过为了神生活。话说回来,想要的不那么多,是不难达到的,亦或心态特好,也能达到。



远山溪树。这系列的用色确实有点不一样,可谓艳丽。这画上下留白,林子浓密齐整,郁郁葱葱,株株挺直,特有生命力和倔脾气。远山无骨,风韵生动,山水比树柔。


蕉叶楼居。“吾画蕉屋,七十岁喜楼居,故画蕉楼。” 齐白石喜欢画芭蕉,画蕉屋就是想家了,这幅画的颜色却灰灰的。这幅看不懂,因为我不喜欢芭蕉,总觉得它故意长那么快,把啥都挡住。老屋前的芭蕉,是砍了又长,长了又砍,怎么都除不掉,我是芭蕉杀手。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远山溪树的图忘放了,补一下:
远山溪树。这系列的用色确实有点不一样,可谓艳丽。这画上下留白,林子浓密齐整,郁郁葱葱,株株挺直,特有生命力和倔脾气。远山无骨,风韵生动,山水比树柔。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最喜欢的三幅竟然没放,最近轻浮爱混,竟把重要的事给混忘了。
竹溪鸭群:


在水边看鸭子,很有趣。不知是否我的错觉(现在深色动物越来越少,比如鸭子,因为白鸭绒更值钱。)画里有乌泱泱一溪黑鸭子,只只看不见眼睛,露尾巴露头凫水的逆行的,形态很多。

岸上有个无人,低矮的草棚,人钻进去都不得坐直。后来知道这个草棚别有深意。原在里面的人,也是白老心里的人,早已溘然长逝。次子齐子仁短寿,六岁曾遵父命在这样的棚子里看守莲藕。这个景象,也许成了老父亲心中之痛。他在祭文中写““棚小不及身,薄且筛日。吾儿仰卧地上,身着短破衣,汗透欲流。”读之落泪。故乡,归宿,还是埋了很多故人的地方。

我却不明白,为何要支一个这样矮窄的棚子,如此不展拓,是不得不,还是好凑合。可能成了肉糜之问。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一犁春雨:


一头牛一个人,一村烟雨。江南这样的画面很常见。这幅画胜在阔、静。看柳树就知风大,是耕者心静,为食禄没错,耕的却是心田。”忠实于事物的真实,也忠实于事物的理想“这幅画是很好的诠释。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1-31 09:42:43
牧童纸鸢:上书”牧童归去纸鸢低。寄萍堂老人思回乡句也。”最喜欢的一幅,留到最后收尾。

这一幅颇具童心。红衣光腚的小孩,羊角辫冲天,倒骑牛背收风筝。风筝画的很简单,我看像个穿长袍的人呢 。(煞风景一下,按照我放风筝的经验,这片风筝是放不起来的)
这条风筝线,若隐若现,特别显示控笔能力,做到心到哪,眼到哪,笔到哪,墨到哪十分不易。牧童也是归,风筝也是归。收风筝要悠着收,尤其风大时,这风筝线也是一根心弦。
----------------------------------------------------------------------
山水册八幅,画面干净清爽,用色大胆,情深意厚。

楼主:酒醉扶墙走

字数:50905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7-26 02:24:57

更新时间:2021-01-31 09:42:43

评论数:76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