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中华传统文化系列之《起源》

中华传统文化系列之《起源》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显而易见,代表“阳”的白色,与代表“阴”的黑色当中均存在彼此,既白色当中存在黑色,黑色当中存在白色。这两个点便被称为“阴阳鱼眼”,是阴与阳的生化之源。

既是说,阴与阳的产生根源都是对方,中医基础著作《黄帝内经》中此现象被称为“阴阳互根”。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阴阳爻与阴阳鱼的区别在哪里?因为在“太极图”中,阴阳的表示与《易经》中卦爻不同,如同所示,六爻已合两鱼,而鱼指水,意动,会意阴阳流转,故取鱼形。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而此鱼形便会意出“太极三性”中的第三性——互化,既中庸所说的“致中和”之能。

天地因何既中又和?既对等对称,同时也是一个整体?皆因天地具有彼此互化的神奇能力。
下面我们将以天文计算的方式证明,至少在太阳系中,空间与时间是无法分割的统一整体。是《道德经》中说所说的,天下为公的抱一式。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今天休息,发现有书友私信“取法自然”的问题,认为前文的阐述抽象、笼统,无法准确的把握中华古者“取法自然”的文化实质,希望我能举些更加具体的事例。今天便再与大家讨论讨论“取法自然”,毕竟这个问题对中华传统文化至关重要,直接关乎这中华传统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的问题。毕竟长久以来,尤其是近几百年人们辨别价值理念可取与否的重要标准便是其具有的科学性与先进性。近代西方哲学为何能够大行其道?因为它直接推动了西方文艺复兴,催生出改变世界的科学文化理念,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而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而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尼古拉、特莱西奥和布鲁诺,正是这些自然哲学家在15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用唯物主义反对经院哲学的唯心主义,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反对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用辩证法的思想反对经院哲学的形而上学。开启了以事实为依据,科学为准绳的大科技时代。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值得注意的是,尼古拉和布鲁诺。
布鲁诺既因为宣扬异端被罗马教廷送上火刑架的科学先驱,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把握对立统一的途径问题。
致力于统一天主教会的尼古拉甚至从当时自然科学的材料出发,在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对立面一致的原理,把多样性的统一归结为对立面的统一,认为只有对立的统一才是最高的真理。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而差不多相同的理念,至少在春秋时期的中国便已经产生,或是说开始消亡。
述而不作的孔子为何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价值理念?因为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他恪守“天下为公”的古礼古制,认为天下为所有人共同拥有,因此提出自己想要站立、发达,也应帮助他人站立、发达的仁爱理念。
既是说,孔子同样认为统一是对立面的统一,即便人与人之间存在对立与矛盾,也应当秉承“天下为公”,天下为所有人共同拥有的古礼古制仁爱相处。
本来我们是要计算此理念的取法原型,太阳系中空间与时间的统一现象。但书友的询问提醒我前文的讲述并没有抓住重点,因此我们以《大道之行》中有明确记载的,中华古者指出实现大同社会需要遵行恪守的三个社会价值理念“天下为公”“任贤选能”“讲信修睦”为例,一五一十的重新讲述“取法自然”的文化渊源。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如此,通过之前的天文计算,我们已经明确至少在太阳系中各天体所表现出的空间与时间参数均衡对等。
既遵循古学“叁天两地”原则,将空间参数叠加三次,时间参数叠加两次,两者的比较结果均衡相等。
如下所示:
火星:(1.5236X1.5236X1.5236)/(1.88075X1.88075)≈1
金星:(0.723X0.723X0.723)/(0.61519X0.61519)≈1
水星:(0.387X0.387X0.387)/(0.24X0.24)≈1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但您一定想不到,这便是古礼“任贤选能”的取法原型,同时也是孔夫子判定他人是不是君子的标准。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论语·雍也》顾名思义,阐述的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其中,孔子评价君子时曾说:“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认为人过于的质朴率性,就会显得粗鲁。过于温文尔雅,则会显得虚伪。只有性情与礼仪运用的恰如其分,不偏不倚的人才是君子。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同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德与才也有精辟的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故给圣人、君子、小人下了定义:“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古时中国选人首先德才兼备,甚至认为这样的人是圣人。但其实这样的任人理念《大道之行》早已有之,那便是我们正在讨论的中华古礼“任贤选能”。
贤者,德也。
能者,才也。
“任贤选能”秉承的不就是任用德才兼备之人吗?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任贤选能”的取法原型,便是上文天文计算中展现的时空现象,时空任何一点,空间与时间的比例都均衡对等。
在古学文化中存在这样一个令大多数人都意想不到的物理本质——天体运动不是天体本身导致的自然现象。
因为天体如同时空长河中的浮标,起起落落展现出的只是时空的运动形态。如同河流中的浮木,运动不由浮木本身产生,而是由承载着它的河流提供源动力……关于这个问题,之后计算“互化性”时将通过计算天体轨道转速的变化规律加以证明,到时您就会明白天体的运动变化规律为什么与距离有关。为什么爱因斯坦说,导致天体运动的主因不是引力,而是时空扭曲。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简帛本·老子五千言·二十二章》中老子说:“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牧。不自示,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是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语哉?诚全而归之。希言,自然。”
这一章内容,《简帛本》与现今通行本的差别主要集中在“天下牧”与“天下式”的文字区别,但其实两者字意类同,均指治理天下的方式。方法,既行为理念。
《管子·牧民篇》讲述的便是管子治理百姓的方式方法,行为理念。
另外一个显著差别则是本章的结尾是“希言,自然”,而在通行本中“希言自然”却是《道德经·二十三章》的开篇。这说明,二十二章与二十三章的内容具有连贯性,论述都是古者取法自然,效法天地,对“统一对立”的规则运用。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先说《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正”说的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呈现的自然现象,遇到无法于逾越的障碍时树木会弯曲绕行,延伸生长。古者效法此道,取法出“委曲求全”“无欲则刚”的中庸之道。
“洼则盈,敝则新”说的则是自然之用,古者发现低洼的地方水会充盈满溢,陈旧破败的事物会自我更新。比如一场大火过后,来年的庄稼会生长的更加丰茂。古者同样效法此自然之理,取法“月亏则盈”“除旧更新”的中庸之用。
“少则得,多则惑”说的为人处世之道,少取往往能够多得,贪多反而会产生迷惑。比如单位分配福利,拿了一份比拿两份儿看似吃亏,但下次再有福利时,英明的领导肯定首先会想到收获较少的那个人,会把最大、最好、价值最高的那份福利分给他。比如宝贵的进修名额。因为英明的领导深知公平、公正对集体的重要性,会自动维持集体的均衡运转,这便是顺其自然的无为之治。因此古时圣贤常说,无为之治,民日用而不知。比如调整贫富差距,调控贸易逆差,挤压经济泡沫等行为。
贫富差距,贸易逆差,经济泡沫因何产生?说到底,是因为社会各方面运转不均衡所致!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抱一”说白了指维持某系统产生在对立状况时的统一性运用。既然社会矛盾既然不可避免,总会产生,那就尽可能的让它公平、公正,自然而然的运转下去,如久存的天地般保持和谐统一。因此老子说“抱一为天下式”,目的虽然是保持社会的和谐统一,但达成社和谐统一的方法却是无为,不偏不倚的作为,公正,公平!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老子提倡的“无为”与孔子推崇的“中庸”,阐述的都是自然中“统一对立”规则的运用,施行的方法均是持中而行,保持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的持中之道。对人身行为进行自我约束、调整。
孔子说对人而言,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不可能保持长久,就连他最得意弟子颜回也只能恪守中庸月余,而他与其他弟子只能数日不违中庸。但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张,行是知的功夫”认知为行为指明了方向,行为则是践行认知需要终身磨砺的功夫。因为有人认为,王阳明是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圣贤。
《道德经·二十三章》中老子也强调:“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而况于人乎?”再大的狂风也不过刮一个早上,再大的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谁制造了狂风暴雨(此处隐喻天地)?那么,制造了狂风暴雨的天地尚不能持久的保持一种恒定状态,何况是人?因此老子阐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起因与结果紧密相随的自然之理,强调君王一旦失去信用,便不会再有威信的治理原则。
总而言之,《道德经》的主旨是“人君南面术”,教授的是古时君王坐北朝南治理国家的理念与方法。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通过失佚象数文化证明太阳系中存在的空间与时间统一的自然现象,则需借助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却少有人懂的四字谶语——阴阳反背!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抱一式”出于太极图“阴阳相成,恒久唯一”的象数规则。
“相成”在社会哲学运用中指相互成全配合,如《道德经·第二章》指出的“难易相成”,难与易相互成全配合,形成判别事物性状的哲学系统。但在象数文化中相成却表现为两仪在数量达成统一后,结果恒定唯一的数学规则。如阳与阴,空间参数与时间参数在数量上达成统一后,结果必然恒定为一。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古者认为“抱一式”是万物共有的规则,由生灵行为维持演变的社会形态若想长治久安,成为如天地般恒久长存的自然形态,也应效法自然万物“对立与统一并存”的大道规则,视天下为万物共有,生灵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既是说,华夏古者与世界相处的办法看似简单,但却直接有效。认为若要社会长治久安,就应效法天地时空的运转形态,因为天地时空不但承载、生养万物,更加恒久不灭……
楼主:梨花居士  时间:2020-10-22 22:00:04
人类的社会行为说到底是模仿行为,孩子模仿父母,普通人模仿自己的人生偶像,华夏祖先也大致如此,不同的是将单纯的模仿行为法则化,故称“效法”。

楼主:梨花居士

字数:6688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8-07 22:39:42

更新时间:2020-10-22 22:00:04

评论数:33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