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三国志之袁绍与曹操

三国志之袁绍与曹操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袁绍与曹操
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民众日不聊生,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终于爆发黄巾军农民大起义。各地封建官僚在镇压黄巾军起义中,纷纷崛起,形成数支军阀势力,黄巾军失败后,各路军阀又相互进攻,当时中原地区比较大的军阀势力有袁绍、曹操、公孙瓒、吕布、刘备等,后来袁绍灭掉公孙瓒,曹操击败吕布、刘备等,中原逐渐形成袁绍、曹操两大集团,一山不容二虎,不是袁绍打败曹操,就是曹操吞并袁绍,同处北方的两股势力决战在所难免。
袁绍,字本初,从高祖父开始袁家有四代人都担任过三公 (国家领导人级别)的高官(四世三公),袁家权倾朝野,门生故旧遍布天下,家族势力巨大,袁本初出身显赫的世代为官的大官僚世家,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官宦子弟,比现在所谓的官二代强上何止百倍,袁家有着丰富的人脉、关系网,袁本初本人长得身材魁梧高大,面容威严,又谦虚有礼,折节下士,不但出身好,而且有颜值,有才干,天生具有一个领军人物的条件,家族势力大,自身条件好,因此众望所归(士多附之)。袁绍一进入官场,就以大将军属官的身份担任侍御史(检察部门,级别约相当于今天的正厅级或副部级),不久就被提升为中军校尉,后来又担任了司隶校尉(据360百科,三国魏晋时期,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个官职级别高,并且很重要,有实权),青年才俊袁本初进入官场的起点是比较高的,显然,袁本初的家族背景起了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他的竞争对手曹操的情况。曹操,字孟德,是西汉开国初年相国曹参的后代(距离曹操所处的东汉末年已经过去四五百年,距离太遥远,恐怕借不上什么劲)。东汉桓帝在位时,曹腾担任中常侍大长秋(宦官身份),被封为曹亭侯。他的养子名曹嵩(宦官是没有生育能力的,故收养子),继承了他的封爵,曾官至太尉,但没有人知道他是从谁家过继来的。曹嵩的儿子就是曹操,曹孟德。二十岁时,曹孟德被推举为孝廉,做了郎官,后又任洛阳北部尉,升任为顿丘县令,又被召入朝廷做议郎。
我们现在来把袁本初与曹孟德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曹孟德暂时与袁本初是无法相比的:袁绍出生于四世三公家庭,从父亲往上数四代都是大官,曹操出生于太尉之家,只是父、祖做过官(祖父还是宦官,名声上不太好),袁绍一进入官场,就是厅级干部(不走寻常路,刚进入官场,就是大官,起点高),而曹操是走的常规路线,从基层做起:举孝廉(汉代选拔任用提拔干部的主要途径。汉代政府受儒家影响较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为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方,地方上举孝之人,举廉之人,称为孝廉之人,孝廉成为干部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后才慢慢升为县令(县处级),经历锻炼后,才进入中央做官。
显然,曹孟德的家族官僚背景、力量比袁本初就有所不及了。但在基层的历练又怎么不是一件好事呢?岂不闻“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吗?
等到几年后京城被西凉大军阀董卓控制,皇权势力、官僚势力、平民百姓生命财产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资治通鉴:董卓性残忍,一旦专政,据有国家甲兵、珍宝,威震天下,所愿无极,语宾客曰:“我相,贵无上也!”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不解剑,立挝杀之。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充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剽虏资物,妻略妇女,不避贵贱。人情崩恐,不保朝夕。),以大官僚士大夫为主的地方实力派共举义兵,讨伐国贼董卓。(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绍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冀州牧韩馥馥留鄴,给其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兗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邈弟广陵太守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众名数万),这些诸侯中,由于袁绍家的威望(四世三公),以及袁绍在与宦官的斗争中的积极作为(袁绍与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以及在强大的董卓面前表现的无所畏惧,大家公推袁本初为盟主。此时曹孟德还不具备作为领导的威望,只是一个追随者。但是慧眼识珠的济北相鲍信却坚持自己的见解,认为在此乱世中,只有曹孟德是拨乱反正、安定天下的英雄:豪杰多归心袁绍者,鲍信独谓曹操曰:“夫略不世出,能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之所启乎!”
当年,曹孟德年轻狂狼未进入仕途前,已有当时诸名人对其进行过不凡评价。资治通鉴记载: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世人未之奇也,唯太尉桥玄及南阳何颙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颙见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玄谓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子将者,训之从子劭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尝为郡功曹,府中闻之,莫不改操饰行。曹操往造劭而问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为人,不答。操乃劫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大喜而去。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最初,袁绍的实力并不强大,官不过渤海太守,地不过渤海一郡,在用诈术轻易地取得了北方重镇冀州后,实力迅速膨胀。资治通鉴:绍客逢纪谓绍曰:“将军举大事而仰人资给,不据一州,无以自全。”绍曰:“冀州兵强,吾士饥乏,设不能办,无所容立。”意思是:将军倡导大事,却要依靠别人供应粮草,如果不能占据一个州作为根据地,就不能保全自己。”袁绍说:“冀州兵强,而我的部下又饥又乏,假如不能成功,就没有立足之处了。从这里看当时袁绍还是比较困窘的,虽有国仇家恨(因为自己公开反董卓,致使一家50多口被董卓杀害),众人又比较推崇信任,却也是有心无力,势单力薄。
因为冀州长官韩馥馥素来性格胆小怯懦,(素恇怯),袁绍就想谋夺地广人众的冀州。
谋士逢纪提出一个计划:韩馥是一个庸才,您可秘密联络公孙瓒,让他攻打冀州。韩馥必然惊慌恐惧,我们便乘机派遣有口才的使节去为他分析祸福,韩馥迫于突然发生的危机,必然肯把冀州出让给您。于是袁绍依计而行,秘密邀请公孙瓒攻打冀州,冀州兵战败,韩馥内心恐慌,袁绍秘密派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去游说韩馥:“公孙瓒统率燕、代两地的军队乘胜南下,各郡纷纷响应,军锋锐不可当。袁绍又率军向东移动,意图不可估量,我们为将军担心。”韩馥心中恐慌,问他们说:“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呢?“荀谌说:“您自己判断一下,宽厚仁义,能为天下豪杰所归附,比得上袁绍吗?”韩馥说:“比不上。”荀谌又问:“那么,临危不乱,遇事果断,智勇过人,比得上袁绍吗?”韩馥说:“比不上。”荀谌再问:“数世以来,广布恩德,使天下家家受惠,比得上袁绍吗?”韩馥说:“比不上。”荀谌说:“袁绍是这一时代的人中豪杰,将军以三方面都不如他的条件,却又长期在他之上,他必然不会屈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天下物产丰富的重要地区,他要是与公孙瓒合力夺取冀州,将军立刻就会陷入危亡的困境。袁绍是将军的旧交,又曾结盟共讨董卓,现在办法是,如果把冀州让给袁绍,他必然感谢您的厚德,而公孙瓒也无力与他来争。这样,将军便有让贤的美名,而自身则比泰山还要安稳。”韩馥性情怯懦,于是同意了他们的计策。
这个小儿科的计谋,竟然取得成功。足见韩馥的软弱愚昧(素恇怯),以及苏秦张仪类策士说客危言耸听式的蛊惑游说的确不容小觑。韩馥最后结局,被袁绍剥夺了权力,解除武装,仅有一个空官名(以馥为奋威将军,而无所将御,亦无官属),后因害怕得到袁绍迫害而自杀。
袁绍不费一兵一卒得到大洲郡冀州,对拱手相让冀州的韩馥采取了非常错误、绝情的处理,显示出政治上的短视行为,在世人看来,太不人道,更不利于招揽人心,这说明袁绍个人心胸比较狭窄,在大的决策上缺乏明断。说到底,袁本初虽然出身四世三公之家,自己又居高位,但绝非争天下的逐鹿英雄,器具、胸怀、气魄、谋略都缺乏,充其量是一个独守一隅的小军阀,这也注定了其最终失败的命运。
袁绍身为反董卓集团盟主不积极率领群雄除国贼,扶助汉室,却以诈术谋取冀州,标志着反董卓势力的政治军事集团的瓦解,也标志着汉末群雄混战的局面已经开始。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袁绍占领冀州后,提拔任用了一大批人才:任命广平人沮授为奋武将军,派他临护所有将领,对他十分宠信。魏郡人审配、巨鹿人田丰都因为人正直,不被欣赏,袁绍任命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与南阳人许攸、逢纪、颖川人荀谌都成为袁绍的主要谋士。(据资治通鉴)。占领冀州是袁绍政治军事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些人才中,沮授、田丰、许攸、审配等人特别是沮授、田丰的水平、见解与曹操的重要谋士荀彧、郭嘉应在伯仲之间,但遗憾的是袁绍无法领会他们的正确意见建议,以致败亡。
沮授一归袁绍,就向袁绍建言献策:将军您在弱冠的年纪就入朝为官,名扬天下;又遇上奸臣想要废掉帝王另立新君,您就凭着刚强正直的品格一马当先主持公道。您独自一人冲出洛阳,使董卓内心恐惧不安;您渡过黄河向北而去,渤海郡的百姓都期盼您的到来。您率领渤海郡的部众,又聚集冀州的军队,声势威震黄河以北的地区,名声广播天下。现在虽然黄巾军四处作乱,黑山一带盗匪猖獗,但如果您率军向东征讨,那青州的黄巾军一定会被平定;回军讨伐黑山的贼寇,那以张燕为首的盗贼也能被消灭;率军向北边的幽州、燕州进发,那公孙瓒一定会覆灭;用武力威慑少数民族部落,匈奴也一定会向您称臣。到时候您的势力就能扩大到黄河两岸,合并四州的势力,招揽天下英雄志士,统率百万的军队,将天子和朝臣从长安迎接回来,在洛阳重新修建祭祀宗庙,然后您再以朝廷的名义号令天下,出军讨伐不肯归附的乱臣贼子,依靠这样的威势,天下还有谁是您的对手呢?只需要几年的时间,这样的功业是不难完成的。袁绍答道:这就是我的心愿。(资治通鉴)
沮授初见袁绍一席话,堪比诸葛孔明初见刘玄德之隆中对,鲁子明(鲁肃)初见孙权孙仲谋之宏论,都是战略性意见,不但分析判明了当前形势,而且指出了发展方向。足见沮授之水平实不在曹孟德首席谋士荀彧之下。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袁绍势力渐渐坐大后,袁绍重要谋士沮授又提出一项重要建议,把汉献帝迎接到冀州,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扩大政治影响政治势力辅佐王室安定天下的最大一张王牌。
“将军的祖先,几代都是国家大臣,世传忠义。如今,天子流离失所,宗庙也残败毁坏。我看到各州、郡虽然表面上都声称是义兵,实际上互相图谋,并没有忧国忧民的想法。如今,将军已基本平定冀州地区,兵强马壮,将士听命,如果您向西去迎接天子,迁都邺城,就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积蓄兵马,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叛逆,天下有谁能与您对抗?”(资治通鉴)
谋士郭图、淳于琼反对:汉朝王室的没落,为时已久,如今要使它复兴,不是太困难了吗!而且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各据州、郡,部下人马动辄数以万计。这正是秦朝失其鹿,先得者为王的时机。现在,要是把天子迎接到自己身边,一举一动都要上表奏请服从天子,则自己权力减轻;不服从,则要蒙受违抗圣旨的罪名。这不是上策。
沮授又进一步解释:现在迎接天子,即符合君臣大义,又是最有利的时机,如果不能早日决定,必定会有人抢先下手。
迎接安置落魄的皇帝,确实是一个重大决策,到底该不该这样做,利与弊如何?
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大好事,因为历史上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借助尊王攘夷口号讨伐不服从自己的国家,建立霸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楚汉相争时刘邦为义帝发丧戴孝,以此为口号讨伐项羽,也取得了莫大的政治利益。然而,袁本初无法领会。当然,事情没这麽简单,要不然,这个建议就不会存在争议了。
此时的袁绍在世人的面前威望达到顶峰,由于积极带头反董卓,他的家人50多口被杀,天下英雄豪杰大多归附袁绍,都想着为袁绍报仇。起兵讨伐董卓的州郡,都是借着袁绍的名义,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按理说,袁绍最有资格、最有能力来做这件事,因为和其他群雄相比,袁本初出身四世三公之家,世受皇恩,受皇家恩情最大,而曹操受汉家恩惠远远无法与袁绍相比,曹操只不过从祖父才开始在朝廷为官,现在正是报答皇恩的时候,把皇帝接到身边,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这就在政治上占领了先机,具备了莫大的号召力。然而袁绍却拒绝了这个非常重要、无比正确的建议,这无疑是袁绍的一个重大失误。
欲谋大事者,必集众人之力,故必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吸引大众参与,此即政治之核心所在。
(注:陈寿著三国志-袁绍传,记述郭图劝说袁绍迎接汉献帝,与资治通鉴记载沮授劝迎汉献帝有所不同)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不久之后,在另一个重要竞争对手曹孟德把汉献帝接到自己的地盘许昌后,曹孟德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给袁绍下达各种指示要求时,袁本初就悔青肠子了。(初,袁绍每得诏书,患其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曹操以许下埤湿,洛阳残破,宜徙都鄄城以就全实;操拒之)
在这一重要的历史关口,袁本初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许多年以后,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冰心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确实如此,这当然反映了袁本初的决策能力,这就是许多人才如荀彧、郭嘉、赵云、张郃弃袁绍投奔曹操刘备的原因,这也是袁绍与曹操的差距之处。
曹操的重要谋士郭嘉曾对袁绍做出评价:袁公只是想要效仿周公礼贤下士,但不知道用人的办法。思虑太多又不得要领,喜好谋划却不能决断,想要和他一起渡过现在天下的危难,奠定称王称霸的基业,很难啊!(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也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说袁绍不能成大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总结性的评价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徒有许多人才,却不能使用,不能做到人尽其才,不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建议。陈寿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当然,这仅仅是袁绍犯下的一个不小的但决不致命的错误,以后他还有许多许多的机会,如果今后袁绍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善于听取沮授、田丰的意见的话,逐鹿中原与曹孟德争雄,鹿死谁手,未可知也。
同样是一个事情,当一年后,曹操也拥有较大实力后,就有了迎接汉献帝的计划,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认为崤山以东尚未平定,而且韩暹、杨奉等人自认为护驾有功,骄横凶暴,不能迅速制服。意思是我们的邻近区域还不够稳固,而朝廷内存在某些军事势力与我们必将形成矛盾,时机尚不成熟,但首席谋士荀彧力排众议,荀彧说道:以前,晋文公重耳迎纳周襄王,各国一致推举他为霸主;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身穿孝服,使得天下百姓诚心归附。自从天子流离在外,将军首先倡导兴起义军,只因崤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驾。如今献帝返回旧京,但洛阳荒废,忠义之士希望能保全根本,黎民百姓也怀念旧的王室,为之悲伤。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坚守君臣大义,辅佐朝廷,召揽天下英才,是最大的德行。这样,尽管四方还有不遵从朝廷的叛逆,但他们能有什么作为?韩暹、杨奉之辈,有什么值得顾虑!如果不及时决定,使别的豪杰生出奉迎的念头,以后尽管再费心机,也来不及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今不捷足先登,若被他人先我而行,后悔莫及。荀彧这段话义正辞严,高屋建瓴,剖析深刻,于是曹操集团决计迎接汉献帝。
不久之后,袁绍消灭另一较大的军阀公孙瓒势力,占据冀、青、幽、并四个大的州郡,拥有雄兵数十万,账下文有沮授、田丰、审配、许攸、逢纪、审配、郭图,武有颜良文丑张郃等大将,可谓人才济济,兵强马壮。然而,此时势力最大的袁本初却有着一块不小的心病,就是自己虽然实力远超曹孟德,却不得不听从这个奸雄假借皇帝对自己发号施令。史载:袁绍每得诏书,患其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曹操以许下埤湿,洛阳残破,宜徙都鄄城以就全实;操拒之。田丰说绍曰:“徙都之计,既不克从,宜早图许,奉迎天子,动托诏书,号令海内,此算之上者。不尔,终为人所禽,虽悔无益也。”绍不从。(资治通鉴)
此时袁本初才看出控制皇帝的好处,尽管这个皇帝已经无任何权力,但他在那个位置上,虽然无权,但有职,名义上他仍然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权力,他现在仍是合法的、这个国家的最高元首。他下达的命令是合法的,其他人均不合法。
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让曹操迁都,说许昌地势低下,潮湿,建议迁都到鄄城(脱离曹操的控制),如此小计谋曹孟德当然不会上当,断然拒绝。重要谋士田丰也越来越发现没有把皇帝控制起来的坏处,建议袁绍袭击许昌,把皇帝抢到手里,不然,终究会被曹操打败。(不尔,终为人所禽)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袁绍灭公孙瓒后,成为全国最大的军阀势力,志得意满,渐渐露出不臣之心,对汉献帝的贡品越来越少。有一下属(主簿耿包)察言观色,投袁绍所好,向袁绍提出称帝建议(又一投机分子),袁绍把意见提交会议研究,可几乎所有人都坚决反对,认为此乃大逆不道之言,应当把说这话的人杀掉。袁绍无奈,只好把耿包处死,显示出自己并无称帝的野心。
袁绍此举,表露出政治上的短视,也暴露了自己绝非辅佐汉室的忠臣,绝不值得决心辅佐汉室的天下英雄追随,更绝非逐鹿天下的英雄,更不值得有雄心壮志、立志建功立业的天下英雄追随。袁绍在此事上的反映,使得左右的人对他也有了一个评价、认识,后期随着与曹孟德战事的不利,许多人叛降曹孟德如张郃高览等,与此事也不一定无关系。
此时天下大局未定,袁本初也太心急了些,争天下的英雄无不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以此招揽人心,吸引人追随,一旦抛却汉室自立,这真是董贼(董卓)刚除,袁贼(袁绍)又起,天下矛头估计都会对着袁本初,跟随他的人也将四散而去,这是必然而显然的。
许多年以后,当曹孟德剪灭群雄,天下只剩下曹、刘、孙三家时,孙权孙仲谋劝曹操称帝,有想法、有实力、事实上坐在老大位置的曹操曹孟德却断然拒绝,说道:是儿欲使我居炉火上耶!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到炉火上烤啊(莫非孙权想吃新疆烤全羊?)
有此一事,也足以说明袁本初充其量不过布衣中的英豪,绝非逐鹿天下的大英雄。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袁绍终于认识到曹操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于是计划进攻许昌,击败曹孟德,把汉献帝抢到手里。袁曹之争慢慢拉开序幕。
进攻曹操,迎接汉献帝,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关键是如何施行,总得师出有名,还得选择适当的时机。
袁氏集团高层会议上,大家展开讨论。首席谋士沮授言道:“近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出兵,百姓疲困不堪,仓库中又没有积蓄,不能出兵。应当抓紧农业生产,使百姓休养生息。先派遣使者将消灭公孙瓒的捷报呈献天子,如果捷报不能上达天子,就可以上表指出曹操断绝我们与朝廷的联系,然后出兵进驻黎阳,逐渐向黄河以南发展。同时多造船只,整修武器,分派精锐的骑兵去骚扰曹操的边境,使他不得安定,而我们以逸待劳,这样,坐着就可以统一全国。”
郭图、审配说:“以您用兵如神的谋略,统率北方的强兵,去讨伐曹操,易如反掌,何必那样费事?”沮授说:“用兵去救乱除暴,被称为义兵;倚仗人多势众,被称为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先亡。曹操尊奉天子以号令天下,如今我们要是举兵南下,就违背了群臣大义。而且,克敌制胜的谋略,不在于强弱。曹操法令严明,士兵训练有素,不是公孙瓒那样坐等被打的人。如今要舍弃万全之计而出动无名之师,我为您担忧!”郭图、审配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并不是不义;何况我们是讨伐曹操,怎么能说是师出无名?而且以您今天的强盛,将士们急于立功疆场,不乘此时机奠定大业,就正像古人所说的:‘不接受上天给予的赏赐,就会反受其害。’这正是春秋时期越国所以兴盛,吴国所以灭亡的原因,监军沮授的计策过于持重,不是随机应变的谋略。”袁绍采纳了郭图等的意见。
沮授的意见大意是:
一、近年来讨伐公孙瓒,虽然战胜了公孙瓒,但我方损失消耗也较大。(注:公孙瓒是汉末群雄之一,以善战闻名)士卒疲惫,仓库空虚。此时不宜大规模用兵。
二、出兵当师出有名,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曹操发号施令是以汉献帝的名义,进攻曹操等于以下犯上,不遵从汉献帝的指令,强行出兵,得不到天下人的拥护支持。要进攻曹操,必须得找一个正当的名义。
三、鉴于以上,当务之急是抓紧农业生产,使百姓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准备伐曹。然后上表汉献帝,将消灭公孙瓒的捷报上报皇帝,要求封赏,曹操肯定不会答应,那我们就有了出兵的理由,上表指出曹操断绝我们与朝廷的联系,然后出兵进驻黎阳,逐渐向黄河以南发展。同时多造船只,整修武器,分派精锐的骑兵去骚扰曹操的边境,使他不得安定。一方面我们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一方面发挥我们兵多的优势,派部队轮番袭扰曹操的多处边境,让其顾此失彼,又疲于奔命,择机再与曹操决战。
沮授的用意是目前由于战胜强敌公孙瓒,我军极度疲惫,后勤力量极度不足,难以与更大更强的敌人曹操决战,须得积蓄力量,找寻战机,现在与曹操决战绝非良机。
沮授此时的职务是奋武将军,监护各将(绍以广平沮授为奋武将军,使监护诸将,宠遇甚厚。),也就是说沮授在军中任重要职务,对部队情况很熟悉,相比其他谋士如郭图等,最有发言权。
夫战,勇气也。军队目前士气低落不振,而曹操以善战出名,治军有方,举世闻名,现在确实不是与曹操决战的时机。
隋末王世充、李密瓦岗军邙山大战前,虽然瓦岗军兵强马壮,人数众多,但刚刚击破隋军精锐晓果军,“密破宇文化及还,其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老将裴仁基针对瓦岗军目前士卒疲惫,士气低落的现状,提出坚守不战,袭扰敌军的战略。“王世充率领他的全部军队到这儿,洛阳必然空虚,我们可以分出兵力把守王世充军队要经过的要道,使他不能再向东前进,另挑选三万精兵,沿黄河向西进逼东都。王世充回军,我方就按兵不动;王世充再次出军,我方就再逼东都。这样,我方还有富余的力量,对方疲于奔命,肯定能打败他。”
除了裴仁基之外,后来成为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一代贤相的魏征也提出类似的意见:“魏公虽然屡次打了胜仗,但是精兵骁将伤亡很多,战士心身很疲倦,有这两点很难应敌,况且王世充缺粮,志在决一死战,很难和他争战以决胜负,不如挖深壕沟,加高壁垒以拒敌,过不了十天半个月,王世充粮食吃完了,必然自己退兵,那时再追击他,没有不胜的。”
士卒疲惫,士气低落是决不能进行打仗的。在军中任重要职务的沮授、裴仁基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天天都在接触士兵,他们最了解士兵的情况。
沮授、裴仁基的策略都是发挥自身兵多优势,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袭扰对方,让对方疲惫,而自身不断恢复士气体力战斗力。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也。
但袁本初并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从根源上来讲,袁本初消灭公孙瓒之后,骄矜心愈重,从内心里还是轻视了曹孟德,认为曹操的势力太小,无法与自己抗衡。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更为不好的是忠勇的沮授又受到了离间。小人郭图看到沮授的意见建议屡屡与袁绍的心意不符,就暗暗考虑沮授在袁绍心中的地位已不如从前,袁绍必然不喜欢沮授,趁此机会说沮授的坏话,离间沮授与袁绍的关系,正是一个好时机。于是郭图向袁绍进言:“沮授总管内外,威震三军,如果势力逐渐扩张,将怎样控制他!臣下的权威与君主一样,就一定会灭亡,这是兵书《黄石公》指出的大忌。而且统军在外的人,不应同时主持内部政务。”袁绍于是就把沮授所统领的军队分为三部分,由三位都督指挥,派沮授、郭图与淳于琼各统一军。如果沮授仍受重用,以沮授的才干,相信官渡之战袁本初必不会轻易失败,即使败也不会败的这么惨。
啊,又回到那个老话题了,用人永远是一个大问题,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任用一位君子,则众位君子都会来到;任用一位小人,则其他小人竞相引进。身边的人如此重要,集团领导人如何能不察呢?
袁本初号称人才济济,但仔细分析,却也是良莠不齐,袁本初本人又好谋无断,稀里糊涂,这样的人又如何和一代奸雄曹孟德竞争呢?
请看曹孟德阵营里一段关于袁绍阵营几个主要人才的对话:
许都的将领们听说袁绍要来进攻,都心中害怕。曹操说:“我知道袁绍的为人,志向很大而智谋短浅,外表勇武而内心胆怯,猜忌刻薄而缺少威信,人马虽多而调度无方,将领骄横而政令不一,他的土地虽然广大,粮食虽然丰足,却正好是为我们预备的。”孔融对荀彧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这样的智士为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这样的忠臣为他办事,颜良、文丑这样的勇将为他统领军队,恐怕难以战胜吧!”荀彧说:“袁绍的兵马虽多,但法纪不严。田丰刚直,但屡屡顶撞上司;许攸贪婪,又治理无方;审配专权,却没有谋略;逢纪处事果断,但自以为是。这几个人,势必不能相容,一定会生内讧。颜良、文丑不过是匹夫之勇,一仗就可以捉住他们。”
再看曹孟德重要谋士荀彧、郭嘉对袁绍、曹操的比较。曹操有一次和荀彧、郭嘉闲聊时说:“现在,我准备讨伐背逆君臣大义的袁绍,但势力没有他强大,应该怎么办?”荀彧郭嘉回答说:“刘邦的势力比不上项羽,是您所知道的。刘邦只靠谋略战胜项羽,所以项羽虽强,最终仍被击败。如今,袁绍有十项失败因素,而您有十项胜利因素,袁绍虽然强大,却不会有什么作为。袁绍讲究排场,礼仪繁多;而您待人接物出于自然,这是在处世之道上胜过他。袁绍身为臣子,如果起兵进攻,便是叛逆;而您尊奉天子以统率天下,这是在道义上胜过他。自从桓帝、灵帝以来,政令失于松驰,袁绍却用松驰来补救松驰,因此缺乏法纪,令出不行;而您用严厉来纠正松弛,使得大小官员都知道遵守法纪,这是在治理上胜过他。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猜忌,用人好起疑心,只信任亲戚子弟;而您外表平易近人,内心机敏善察,用人不疑,只看才干,不问远近亲疏,这是在器度上胜过他。袁绍计谋多而决断少,往往错过时机;而您制定了策略就立即施行,可应付无穷的变化,这是在谋略上胜过他。袁绍喜欢高谈阔论,谦恭揖让,以沽名钓誉,因此,那些华而不实的士大夫多去投奔他;而您以至诚待人,不虚情假义,忠诚正直、有远见和真才实学之士都愿为您效力,这是在品德上胜过他。袁绍看到他人饥寒交迫,怜悯之情便在面色上显露出来,但对没有看到的,就有时考虑不周;而您对于眼前的小事,经常忽略不管,但对于大事,以及与全国各地的交往,您所施的恩惠却往往出人意外,对于看不到的事情,也考虑得无不十分周全,这是在仁义上胜过他。袁绍后下的大臣争权夺利,互进谗言,混淆视听;而您管理属下有方,谗言诬陷行不通,这是在明智上胜过他。袁绍做事没有标准,所是所非不可知;而您对正直、有功的人礼敬,对邪恶、犯罪的人以法律制裁、这是在文治上胜过他。袁绍喜欢虚张声势,而不知兵家要诀;而您善于以弱胜强,用兵如神,部下信赖,敌人畏惧,这是在武功上胜过他。”
这段话就是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虽有阿臾成分,但基本上把袁本初、曹孟德的特点都说出来了,基本符合事实,和后人对袁曹二人的评价差不多。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袁绍计划联合另外两个势力较大的军阀张绣、刘表从曹操的侧后夹击曹操。于是派人联系张绣,并单独致信给张绣的主要谋士贾诩,拉拢贾诩,意思是让他说服张绣。然而,在招待袁绍使节的仪式上,张绣集团的实际决策者贾诩当着众人的面,大声说:“请回去为我们谢谢袁绍的好意,他与兄弟袁术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的英雄豪杰吗!”张绣又惊又怕,说:“怎么至于这样!”(这样就公开与袁绍集团决裂了)他悄悄地对贾诩说:“像现在这样,咱们应当依靠谁?”贾诩说:“不如依靠曹操。”张绣说:“袁绍势力雄厚,曹操势单力孤,而且我们以前又与曹操结过怨仇(此前张绣曾袭击曹操,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爱将典韦),怎么归附他呢?”贾诩说:“正因为如此,才应当归附曹操。曹操尊奉天子以号令天下,名正言顺,这是应该归附的第一条理由。袁绍强盛,我们以不多的人马去投靠他,必定不会受到重视;而曹操势单力薄,得到我们必然十分高兴,这是应该归附的第二条理由。抱有称霸天下大志的人,一定会抛弃私怨,以向四表明他的恩德,这是应该归附的第三条理由。希望将军不要疑虑。”冬季,十一月,张绣率部投降曹操。曹操握着张绣的手,与他一起欢宴,为儿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为妻。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上表推荐贾诩担任执金吾,封都亭侯。袁绍联合张绣的计划落空。
袁绍派使者向荆州牧刘表请求援助,刘表应许他的请求,但援军始终不到,而他也不帮助曹操。从事中郎、南阳人韩嵩和别驾、零陵人刘先劝刘表说:“如今袁绍、曹操两雄相持,天下的重心在于将军。如果您想有所作为,可以乘他们斗得两败俱伤时起兵;如果没有那个意思,就应当选择所应归附的对象,进行援助。怎么能拥兵十万,坐观成败,遇到求援而不能相助,看见贤能的人而不肯归附!这样,双方的怨恨必定都集中到您身上,您恐怕就不能中立了。曹操善于用兵,贤才俊杰多为他效力,势必战胜袁绍,然后他再进军长江、汉水一带,恐怕将军您抵御不住。如今最好的办法,不如将荆州归附曹操,曹操一定会感激将军,将军就可以长享福运,并可传给后代,这是万全之策。” 谋士蒯越也劝刘表这样作,刘表犹豫不决。 联合刘表的计划同样失败。
但幸运的是,此时还有一支精兵正在与曹操抗衡,这只精兵的主人就是汉室宗室,西汉景帝(文景之治的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人皆称为枭雄的刘备刘玄德。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刘玄德者,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州),身高七尺五寸(约1.78米,汉代一尺约23.6厘米,所谓七尺男儿,古代男子平均身高约在1.66米),双手过膝(哦,手臂极长,这可不是一般人具备的),转头能看到自己的耳朵(耳朵极大,又非一般人具备)。可怜的刘玄德少年失父,与母亲靠贩草鞋织芦席为生计。平时沉默寡言,善待下人,不轻易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并喜欢结交豪侠之士,不少年轻人都争相归附,为其所用。
玄德者,查词语释义,有三种解释:1. 指潜蓄而不著于外的德性。2. 指自然无为的德性。3. 天德。哦,刘备老父难道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谦虚内敛仁义的人吗?
果然,刘玄德在初入江湖时期就以仁义著名了。在剿灭黄巾军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因多次立有战功,故朝廷调他代理平原县县令,随后又兼任平原国相。据《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本郡人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意思是本郡人刘平一向瞧不起先主,以受其管辖为耻,于是派刺客行刺先主,刘玄德并不知道这一情况,一见人来访,就热情地用好酒美食进行招待,刺客一见刘备谦虚宽厚仁义,不像刘平说的那样,不忍下手,并将自己的来由告知先主,然后离去。当时兵荒马乱,粮食稀缺,人人们都在挨饿,于是有不少人结伙为匪杀人抢劫,刘玄德作为一县之长,一方面积极抵御匪寇,一方面积极赈灾,拿出大批的财物救助灾民,凡有来访的客人,不论身份高低贵贱,刘备一定与他们同席而坐,同桌而食,不因来人的官职高低富贵贫贱就有所区别,一点官架子也没有,于是众人都自动的团结在他身边,他就是如此深得人心!(其得人心如此。(三国志 先主传))
啊,少年丧父,与母相依为命,织席贩履,贫困至极,历经磨难的刘玄德啊在初入江湖时就显露出金子般的品质,刘玄德,字如其名,谦虚宽厚仁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英雄的意志就像经常磨练的宝剑,愈磨愈亮,愈磨愈锋利,真正的英雄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当初,车骑将军董承声称接受了献帝衣带中的密诏,与刘备一起密谋刺杀曹操。一天,曹操从容地对刘备说:“如今天下的英雄,只有您和我罢了,袁绍之流,是算不上数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正在吃东西,(一闻此言,吓得)匙子和筷子跌落,正遇到天上打雷,刘备乘机说:“圣人说:‘遇到迅雷和暴风,使人改变脸色。’真是这样。”事后,刘备便与董承以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一同策划。这时,曹操派遣刘备与朱灵去攻打袁术,程昱、郭嘉、董昭等都劝阻曹操,说:“不可派遣刘备率兵外出!”(刘备此去如蛟龙入海,虎入深山,不可制也)曹操后悔,派人去追,没有追上。袁术既向南退回寿春,朱灵等班师加朝。刘备就借机不回许昌,杀死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镇守下邳,代理下邳郡太守,自己回到小沛,公开打出反曹的旗号。有不少郡县背叛曹操,归附刘备。刘备拥有部众数万人,派使者与袁绍联系会师。曹操派遣司空长史、沛国人刘岱和中郎将、扶风人王忠率军进攻刘备,刘贷等失利。刘备对刘岱等人说:“像你们这样的,来上一百个,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如果曹公亲自来,胜负就难以预料了。”
此时,袁本初终于有一路援兵,来共同对付曹操了。
然而,不待袁绍发兵进攻曹操,曹孟德准备亲率大军讨伐刘备,将领们都说:“与您争夺天下的是袁绍,袁绍兵多将广,我们的劲敌是袁绍,如今袁绍大军压境,而您却向东讨伐刘备,如果袁绍在背后进行攻击,怎么办?”曹操说:“刘备是人中豪杰,如今不进攻他,必定成为后患。”郭嘉说:“袁绍性情迟钝,而且多疑,即使来进攻,也必定不会很快。刘备刚刚创立基业,人心还没有完全归附,赶快进攻,一定能将刘备击败。”曹操于是挥师东征刘备。
注意,此时袁曹两军还未正式交战,只是双方在边境上都布置了重兵,双方已经摆出了交战的架势。这时发生了刘备叛逃事件,而曹操正率军讨伐刘备。
袁氏集团的重要谋士官任冀州别驾的田丰一看进攻曹军的机会来临,就对袁绍说:“曹操与刘备交战,不会立即分出胜负,将军率军袭击他的后方,可以一举成功。”其他人也纷纷赞成,袁绍也认为机会太好,但不巧的是其最宠爱的小儿子此时正病情严重,袁绍忧心忡忡,整天担心儿子的病,其他任何心思都没有,故未能出兵。田丰举杖击地说:“唉!遇到这种难得的机会,却因为婴儿的病而放弃,可惜啊,大事完了!”
田丰之策甚合兵法,曹操东征刘备,曹军兵力本就不多,若两面作战,肯定应付不过来;主力必然随曹操东征,后方必定空虚,我若急发兵直捣许昌,把皇帝抢到手,则主动权稳稳地掌握在我手里,即使一时不能击败曹操,也在以后的对垒中占据了主动,此计大妙。
可惜袁本初真乃妇人之仁,他哪里有个大集团领导人的样子。
曹操在击败吕布等群雄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用兵如神,计谋百出的超一流水平,袁本初的手下也看出袁本初绝非曹孟德对手,不趁此千载难逢之机进攻曹操,以后想要战胜曹操可就难了。所以田丰急的简直就是以头抢地。
正如郭嘉所预料的,曹操进攻刘备,袁绍并未出兵,于是曹孟德集中精力与刘备作战,很快将刘备打败,俘虏了他的妻子家小。曹操接着攻克下邳,捉住关羽。刘备逃奔青州,通过袁绍的儿子袁谭投奔袁绍。袁绍听说刘备来到,出邺城二百里,亲自去迎接刘备。刘备在邺城住了一个多月,被打散的士兵遂渐回到刘备身边。
曹操率军回到官渡,袁绍才开始计议进攻许都。田丰说:“曹操既然击败刘备,则许都已不再空虚。而且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穷,兵马虽少,却不可轻视。现在,不如按兵不动,与他相持。将军据守山川险固,拥有四州的民众,对外结交英雄,对内抓紧农耕,加强战备。然后,挑选精锐之士,分出来组成奇兵,频繁攻击薄弱之处,扰乱黄河以南。敌军救右,我军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得敌军疲于奔命,百姓无法安心生产,我们没有劳苦,而敌军已经陷入困境,不到三年,就可坐等胜利。现在放弃必胜的谋略,而要以一战来决定成败,万一不能如愿,后悔就来不及了。”(此还是沮授之策)袁绍没有采纳。田丰竭力劝谏,冒犯了袁绍,袁绍认为田丰扰乱军心,给他戴上刑具,关押起来。于是,袁绍用公文通告各州、郡,宣布曹操的罪状。二月,袁绍进军黎阳。两军正式拉开决战序幕。
这次大战,史称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著名战役,也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的三个大战役的一个(另外两个是周瑜击败曹操之赤壁之战、东吴陆逊击败刘备之夷陵之战)。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袁绍集团的重要谋士沮授对此战忧心忡忡,信心全无(就像邙山大战前裴仁基、魏征一样):沮授在出军前,召集宗族,把自己的家产分给族人,说:“胜则权威无所不加,败则性命不保,真是可悲!”他弟弟沮宗说:“曹操的兵马人数上远远比不上我军,您为什么害怕呢?”沮授说:“凭曹操的智慧与谋略,又挟持天子作为资本,我们虽战败公孙瓒,但士兵实际上已经疲惫,加上主上骄傲,将领奢侈,全军覆没,就在这一仗了。扬雄曾经说过:‘六国纷纷扰扰,只不过是为秦取代周而效劳。’这说的是今天啊!”
袁绍集团的两大谋士沮授、田丰对发动此次战役均持反对态度,沮授田丰的意见基本一致,大致有以下几条:
一、我军战胜公孙瓒之后,士卒已极其疲惫,急需修整以待恢复士气。(肯定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也暴露出部队的一些问题,如士气并不强大,战斗力并不强大,战略战术上并不灵活多样等等,“袁绍连年攻公孙瓚,不能克”(通鉴),作为军中将军的沮授最有发言权)
二、曹操的部队虽然不如我军多,但是,曹操善于用兵,奇计迭出,多谋善断,许多势力被其打败,如张邈、张绣、吕布、刘备等,最近又新破刘备,士气正旺。战场形势变化多端,绝非简单的人数上的对比,但就军事博弈上来讲,我军中暂无曹操对手。
三、曹操征伐刘备之时,后方空虚,是进攻曹操绝佳时机,但此时曹操已得胜归来,良机已失。
四、我方优势是地广人多,战略资源雄厚,劣势是军队战斗力不强,无与曹操抗衡的大将;敌方优势是军队战斗力强悍,主将曹操多谋善战,常能出奇制胜,令人防不胜防,又挟天子令诸侯,假借天子号令征伐四方不臣之人,舆论导向上占据主动,劣势是军队数量少,战略资源(如粮草)缺乏。我方利于持久战,敌方利于速决战。
五、综上,我方的策略是暂不与敌方决战,与敌相持,同时发挥我方人数众多优势,不断派出小股部队从多个方向骚扰敌军,使敌人疲惫,粮不得种,兵不得休,民不得息,我方则借机加强农耕,训练士卒,养精蓄锐,彼消我长,待战机出现(如敌方向南进攻刘表或敌方内部发生变乱时),则大举向敌进攻。
扬长避短,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敌方优势不得发挥,此乃兵法之妙,沮授田丰之计是也,二人深刻了解敌我双方真实情况、态势,可谓知己知彼,若按此计施行,袁曹之战结果未可知也。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昨天发的怎么找不到了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曹操到底多么善战,令世人一致对其敬畏有加,举世公认,“善用兵,变化无方”(田丰语),“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贾诩语),“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瓚坐而受攻者也”(沮授语),“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荀彧语),“该韩、白之奇策,”(陈寿语),“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司马光语)。其中以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评价最高:综合了前代战神韩信、白起的用兵出神入化的谋略。该韩、白之奇策。《说文》:"该,军中约也。"引申为"完备"。引申义:完备,包括一切。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评价则认为曹孟德就是大师级的军事家,指挥作战就像饮酒赋诗一样潇洒自如:与敌对陈(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等到发动进攻时,却气势如虹,如排山倒海般勇不可挡)。
官渡之战,这个古代著名战役,就是是对以上诸人对曹孟德评价的充分诠释,曹孟德用兵挥洒自如,如韩信白起般用兵如神,机制灵活,计谋百出。
二月,袁绍派郭图、淳于琼、颜良攻打驻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袁绍领兵到黎阳,准备渡过黄河(意欲选择;黎阳,作为渡口渡过黄河)。 四月,刘延告急,曹操北上救援刘延。出兵之前,重要谋士军师荀攸劝说曹操:“如今我军兵少,比不上敌军,必须分散敌军的兵力才行。主公先领兵到延津(继续向西),做出好像要渡过黄河,断敌后路的样子,(渡河后就出在袁军的侧后了,袁军侧后受到严重威胁)袁绍一定会分兵向西应战。那时主公以轻袭部队偷袭白马,攻其不备,一定能活捉颜良(取胜)。”
孙子兵法:“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之所与战者,寡矣。”。
官渡之战,袁曹兵力悬殊,荀攸献出虚假分兵调动袁军让袁军处处设防的计谋,待袁军分兵后,派出机动化强的骑兵远程奔袭进攻白马的颜良部,延津距白马路途遥远,考虑到曹军在延津集结准备渡河,颜良绝不会想到曹军会突然出现在白马,曹军通过示形迫使袁军分兵,这样袁军在局部上(白马)兵力占的优势就不多,而曹军则集中了优势兵力,袁军不意曹军进攻白马,则曹军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与刘延里应外合击败白马袁军胜算就较大。荀攸之计使用了孙子兵法的:示形,调动对方,迫使对方分兵,造成在局部我方兵力占优(我专而敌分),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等兵法原则,是孙子兵法的精妙运用。
曹孟德作为军事大家自然一听就明白了。立即实行。曹军立即到延津集结,摆出一副渡河的架势,袁绍听说曹操要渡黄河,曹军度过黄河后袁军侧后受到威胁,怕曹军渡河后包抄自己,就分兵西去应战。曹孟德闻听袁军已经上当,就率领骑兵昼夜兼行,直奔白马,离白马还有十多里,颜良闻讯大感意外,忙来迎战。曹公命张辽、关羽先与敌军交战,击败敌军,斩杀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后把当地的居民全部迁走,沿着黄河向西转移。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操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也,关云长于万军之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真勇将也!
颜良大军不意曹军突然出现在眼前,仓促应战,主将被杀,部队溃散,白马之围遂解。
白马解围之战是孙子兵法的典型运用,战前形势在常人看来是非常严峻的,袁军兵力占优,地广人众,又刚刚战胜了善战的公孙瓒,如果直接到白马解围,恐怕是一场硬战,胜负难料,但荀攸的这一次谋划将占尽优势的袁军轻松打败,荀攸之计和孙膑围魏救赵之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指挥员的综合水平、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大战之前,沮授曾提出进攻白马的主将“颜良性情急躁狭隘(水平、能力、综合素质),虽然骁勇,但不可让他独当一面。”但袁绍不听。从以后发生的情况看,颜良实在不可以担任领军大将,对于对手的突然出现,显得很慌乱,缺乏预见,作为领军大将在阵前被敌人斩杀,竟然还被对手从容割去头颅,飘然而去,那边上的护卫人员到哪里去了?真是咄咄怪事,这样的事情从古到今也鲜有发生,袁军的战斗力、凝聚力到哪里去了,由此一战,就看出沮授、田丰的担心绝不是空穴来风,袁军从将军到士兵战斗力都很差,这样的部队要战胜善战的曹军恐怕很难。也看出袁绍的识人用人很成问题,先锋大将的选拔犯了严重的错误,一场大战,暴露出袁绍集团许许多多的问题,难怪沮授、田丰苦苦劝谏不可过早、轻易与曹军决战,他们作为袁氏集团的有识之士非常了解袁氏集团的弊端:主要领导人的水平、识见、气度、魄力,集团中体制机制风气等等,都与富有朝气的曹氏集团无法相比,曹军又哪里是“坐等之敌”公孙瓒集团能比的呢?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袁绍要渡过黄河进行追击,沮授劝阻他说:“胜负之间,变化无常,不能不慎重考虑。如今应当把大军留驻在延津,分出部分军队去官渡,如果他们告捷,回来迎接大军也不晚,如果大军渡河南下,万一失利,大家就没有退路了。”袁绍不听他的劝告。
白马一战,沮授担心成为现实,我军士气低下,主将指挥应变才能不及曹军,从上到下方方面面如配合上凝聚力上我军与曹军差距太大,贸然与敌决战,毕其功于一役风险太大。渡河容易,万一战况不利,则后退无门,此时应当扼守延津渡口,相机进攻,如此则进退有据。沮授在渡河时叹息着说:“主上狂妄自大,下边将领只会贪功,悠悠黄河,我们能成功吗?”于是,沮授称病辞职。袁绍不批准,但心中怀恨,就又解除沮授的兵权,把他所率领的军队全部拨归郭图指挥。
袁绍大军渡过黄河,到达延津以南,曹操部署军队在南阪下安营,派人登上营垒望。瞭望的人报告说:“敌军大约有五六百骑兵。”一会儿,又报告说:“骑兵逐渐增多,步兵不可胜数。”曹操说:“不必再报告了。”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放马休息。这时,从白马运送的辎重已经上路,将领们认为敌军骑兵多,不如回去守卫营垒。荀攸说:“这正是引敌上钩,怎么能离开?“曹操看着荀攸微微一笑。袁绍的骑兵将领文丑与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先后赶到,曹军将领们都说:“可以上马了。”曹操说:“还没到时候。”又过了一会儿,袁军的骑兵更多了,有的已分别攻击曹军的辎重车队,曹操说:“时候到了。”于是曹军全体骑兵上马。当时曹军骑兵不到六百人,曹操挥军猛击,大破袁军,斩杀文丑。文丑与颜良都是袁绍军中有名的大将,两次交战,先后被曹军杀死,袁绍军中士气大衰。
袁军一到,有的哄抢辎重,有的进攻曹兵,显得有些混乱,曹孟德用辎重吸引袁军分兵,使其混乱目的达到,趁此机会,曹孟德集中所有兵力,迅猛的向袁军发起攻击,大破袁兵。
几百年后,东晋时期公元385年,东晋猛将刘牢之追击后燕慕容垂至五桥泽,一代战神慕容垂也学会了曹孟德这一招,故意丢弃辎重物资,晋军追上后,争抢各种物资,慕容垂趁机猛烈进攻晋军,大破晋军,猛将刘牢之只身匹马逃走。(事见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八)
曹孟德用兵出神入化,战场指挥的艺术可与后世战神唐太宗李世民、后燕皇帝慕容垂相媲美,无怪乎当世名流如沮授田丰荀彧贾诩辈交口称赞,如袁本初辈自大之徒又怎么是对手呢。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袁绍驻军阳武,沮授劝袁绍说:“我军数量虽多,但战斗力比不上曹军;曹军粮草短缺,军用物资储备比不上我军。因此,曹操利于速战速决,我军利于打持久战。应当作长期打算,拖延时间。”袁绍没有采纳。八月,袁绍大军向前稍作推进,依沙丘扎营,东西达数十里。曹操也把部队分开驻扎,与袁绍营垒相对。
曹操出兵与袁绍交战,没有取胜,又退回营垒,坚守不出。袁绍军中制造高楼,堆起土山,居高临下地向曹营射箭,曹军在营中行走,都要用盾牌遮挡飞箭。曹操制成霹雳车,发射石块,将袁绍的高楼全都击毁。袁绍又挖地道进攻,曹军在营内挖一道长长的深沟,以抵御袁军从地下来攻。曹操兵少粮尽,士兵疲惫不堪,百姓无法交纳沉重的赋税,纷纷背叛而降附袁绍。曹操大为忧虑,给荀彧写信,说准备用退回许都的办法,引诱袁军深入。荀彧回信说:“袁绍集中全部军队到官渡,打算与您一决胜负。您以最弱者抵抗最强者,如果不能制敌,就将为敌所制,这正是夺取天下的重要关键。而且,袁绍只是布衣中的英雄罢了,能把人才招集在自己身边,却不能任用。以您的神武明智,加上尊奉天子、名正言顺,有谁能阻拦得住!如今,粮食虽少,但还没有到楚、汉在荥阳、成皋对峙时的困境。那时刘邦、项羽谁也不肯先向后撤,是因为先退就会处于劣势。您的军队只有袁绍军队的十分之一,但您坚守不动,扼住袁军的咽喉,使袁军无法前进,已长达半年。情势显现,已到终结,必将发生变化,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一定不能放弃。”曹操听从荀彧的劝告,于是坚守营垒,与袁绍相持。
从四月白马一战至今,两军相持已过几个月,曹军后勤力量不足、地小兵少、粮草不足、不利久战的问题暴露的越来越明显,士兵疲惫不堪,百姓无法交纳沉重的赋税,纷纷背叛而降附袁绍。曹孟德感觉压力很大,快撑不住了,战局就像沮授事先预言的完全一样,袁本初真乃猪一样的人物,有此高人良策却不能用,还要剥夺沮授的兵权,他不失败才怪呢。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2-23 13:23:12
曹孟德于是决定先行后撤,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敌,应该说这个方案也是可行的,从之前与袁军几次交战来看,都是在运动战中打败袁军,如白马解围之战,延津诱敌之战,有效的调动对方,出敌不意,打败消灭对方。而阵地战打的是消耗,打的是后勤,打的是实力,打的是时间,而这一切曹军与袁军相比都不占优势。
但荀彧反对后撤,荀彧认为两军对垒,相持日久,敌强我弱,一旦后撤,有可能引起恐慌性溃败,目前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袁绍,那么后撤一旦处理不慎,则难保有些部队也投降袁绍,如此大局危矣。荀彧用当年项羽、刘邦荥阳、成皋对峙时的情况来说明这个问题,当时虽然双方都疲惫不堪,但都不肯后撤,就在于此。
荀彧更多的是从战略上考虑这个问题,后撤当然是可以的,不是有一种胜利叫撤退吗?但那是在战役初期,如果相持半年后再后撤,说明力量不敌,则可能引起情况的恶化,如民众不追随己方,士兵不追随己方,第三方中间势力不追随己方,他们都倒向敌方,情况就不好了。
荀彧更多的是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政治的方面,宏观的方面,战略的方面,曹孟德考虑的更多的是战役的方面,战术的方面,事实上,二者均不可偏废,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上,更应该高度的重视起来,只有每一个战争战役打好了,才能更多的保证战略方面的问题。
曹孟德的后撤诱敌,在运动中歼敌的考虑应该是一种打破僵局、克敌制胜的方案,是可行的,至少在曹孟德的掌控下没有问题。但善于听取下属意见的曹孟德选择了荀彧的意见,决定坚守。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字数:1783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10-22 17:12:20

更新时间:2020-12-23 13:23:12

评论数:2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