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长篇官场亲历揭秘小说《我在组织部上班亲历记》

长篇官场亲历揭秘小说《我在组织部上班亲历记》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长篇官场亲历揭秘小说


【我在组织部上班亲历记】




作者/雷立刚




作者免责申明

这部小说虽然冠名为“亲历记”,但既然是小说,便必然大多虚构,任何看官请勿对号入座,若认为作者影射了你,请提出有效证据,法制社会,证据为王。
至于我亲爱的读者们,你们认为故事是真是假,取决于你们的眼和你们的心。
关于故事的发生地,为在沿海某省H省的省会昌义市。
关于故事发生的时间,为避免任何可能的潜在对号入座,不写具体公元多少年,而按小说中的“我”进入组织部上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年来设置时间顺序。“我”在组织部,一共上了四年半的班。



第一时间段:
我在组织部上班的头一年


1


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大学毕业后会进组织部。
在报考公务员之前,他其实并没想过要进党政机关,倒不是不想进,恰恰相反,读大学时的我对党政机关充满好奇,十分向往当公务员。如今这年头,尽管在我们这个沿海省份,下海也不再时兴了,工厂里下岗成风,大小生意都不好做,公务员成了最让人羡慕的金饭碗。
但是,我性格外向,开朗好动,像个快乐的跳蚤,所以我担心自己可能未必适应机关里严肃谨慎的氛围;其次,我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知识分子,在任何一级党政机关,都没哪怕半个亲戚,甚至连个熟人都没有,在如今这个流行“关系学”的年代,我显然没有背景优势。
所以,我从大四刚开始找工作的阶段起,就很有自知之明地把“公务员”放在考虑范围之外。
然而,生活的“问答题”不仅经常没有标准答案,而且往往答非所问。稀里糊涂地,我就进了机关,而且居然是省委组织部。

那年一月,元旦刚过,作为大四毕业班的学生,一部分同学已经找到了工作,这不禁让我们这些还没找到工作的人,内心有些焦急起来。
这天,我到一家外资企业去面试,凭感觉,就知道没戏。回来路上,买了张报纸,在公交车上浏览起来。报纸上一大版都在介绍省里今年的省级机关公务员考试,报道里说,省委领导十分重视,表示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地把招考工作办好。

当时,我心动了一下,但随即又想,现在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这种没背景的人,还是别去浪费时间、精力和报名费算了。这么犹豫着,回到宿舍,正好碰上同寝室的蒋卫明。
“走走走,林大伟,赶紧走,就这两天可以报名,再不去就报不成了”,蒋卫明说。
“报了又怎么样,说不定早内定了”,我说。
“是啊,都这么说”,蒋卫明叹了口气,“但不试一下总有些可惜吧,多条路子总是好的,走吧走吧,哥们一个人去路上多无聊啊,咱们一起去报名,路上也有个说话的啊。”
我想想也是,何必白白放过一个机会呢,就迟迟疑疑地和蒋卫明一起去了。

报名点设在“军人转业安置中心”,很大的一个厅里人声鼎沸,和自由市场没什么太大差别,不过自由市场里卖的是菜,这里卖的是所谓“人才”。
一进门,蒋卫明就两眼发光,直扑“省高级人民法院”而去。对我俩这种法律系学生来说,进“公检法”无疑是最专业对口的选择。
我本来也想报法院,但看了看报名表,报法院的人实在太多,法院共招20个,报名人数已达2000多人,100比1,风险很大,何必凑这个热闹呢?
于是,我四下看了看,其他专业对口的单位,比如省检察院,省公安厅,报名的虽然没法院那么多,但也不是小数字,惟有省司法厅相对冷清一点,谁都知道,在公检法系统里,相对来说,司法厅稍微“清水”一点。
我心里一动,何不干脆就报司法厅呢?如果当真考了进去,一来解决了省城户口,二来以后假如打算当律师,在司法厅干几年自然大有裨益。
我走过去,就在打算填表时,突然发现司法厅人事处负责招人的那个小平头态度非常倨傲,仅仅出于一种第六感,我觉得还是省下这100元的报名费好些——八成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我直起身,环顾四周,后来,我回忆起那一瞬间,相信自己一定是被命运的光芒无声地照射了一下——就在一旁的桌子前面,立着一个小黑板,上面贴着一张白纸,写着:


省委组织部:招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5人
组织指导处——副主任科员一人,硕士以上,专业不限;政治类专业优先考虑;
干部教育处——副主任科员一人,硕士以上,专业不限,教育类专业优先考虑;
党员管理处——副主任科员一人,硕士以上,专业不限,党史类专业优先考虑;
办公室 ——科员一人,本科以上,专业不限,中文类专业优先考虑;
研究室 ——科员一人,本科,专业不限,法律类专业优先考虑;
欢迎踊跃报名。省级优秀毕业生和党员优先。

我心想,法律专业的人大多数一门心思考虑公检法,注意到省委组织部研究室的相对来说肯定要少很多,何况党员优先,我是党员,多少占点先机。
我走过去,组织部的小桌子后面,负责招人的是两个模样和善的中年干部,一个大约五十多岁,瘦高个,脸上有着一股正气。另一个四十多岁,也瘦,也给人一种可信任的安全感。我问五十多岁的那个:“老师,可以看看已经填了的报名表吗?”
他看了我一眼,笑笑,说可以。
我浏览了一下那堆填好的报名表,果然如我所料,报研究室的人不多,其中一些还并非正规法律科班,而是师范的政法专业。我想,既然如此,干脆我就报一个吧。

报完了名就开始备考。复习资料是报名的时候统一买的,一本《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一本《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还有一本《申论》。
别看公务员考试的科目表面看只有两门,但内容其实很庞杂,光是行政职业能力,就包括五大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等。我有个特点,平时爱看杂书,所以,大学时代我专业课成绩并不算很好,但知识面比较广,颇为适应公务员考试“庞杂”这一特点。
至于申论,许多人都觉得很难写,要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加工,对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都比较高。恰巧,我从小语文就比较好,作文素来不错,这方面问题不大。

我们班除了我和蒋卫明之外,还有其他8个人报考,其中3个复习了几天就弃权了。剩下的7个,因为要考的单位各不一样,不存在竞争,所以特别同仇敌忾,经常一起上教室自习。大家压力都很大,感觉比考研还难,累得两眼发黑。靠着互相打气,总算是坚持了下来。

那年春节前不久,考试的日子到了。我记得在笔试结束的当天,带着一种深深的疲惫,我将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全扔进宿舍楼下的垃圾箱里——度过了四年悠闲的大学生活,突然陷入比高考还紧张的复习之中,的确心力憔悴。尽管复习的那几天根本没时间想太多,但一旦考完,简直有些虚脱,甚至让人产生一种厌恶一切考试的想法。

春节后,笔试分数下来了,两门总分200分,超过130分的就有可能获得面试机会,我们班参加考试的7个人,除了我和蒋卫明,其他人都没到130分。蒋卫明135分,他报考省检查院,进了所报岗位的笔试前三名,又是兴奋,又是诚惶诚恐,说:“大伟,我是第三,刚好可以去面试,但前面有两个,真觉得没什么希望,还是你好啊,你小子怎么竟然考这么高个分!”
我考了163分,不仅是报考组织部的考生里的最高分,而且是那年所有参加公务员考试里的笔试分数第4名。第1名考了173分,报的是法院。我有些后悔,心想,早知道自己能考个这么高的分,我就也去报法院或者检查院了,毕竟是学法律的,我还是渴望能专业对口。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真没想到有这么多舞文的网铀捧场,谢谢!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真没想到有这么多舞文的网友捧场,谢谢!受到鼓舞,那我加紧更新下面内容!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长篇官场揭秘小说——

【我在组织部上班亲历记】

作者/雷立刚


2

笔试成绩公布后没几天,组织部机关人事处就打我的手机,通知我面试日期。我们那次,组织部一共招5个公务员,按照3比1的比例,有十五个人去参加面试。
记得那是2月中旬的一天,我第一次去了省委组织部。带着一点紧张和期待,走进组织部那栋有些老旧的楼。整个楼里相当安静,是我当时最大的感受。
我们十五个等待面试的人,坐在组织部会议室外面,挨个儿进会议室里单独面对考官。当我进去时,发现会议室台上一溜桌子,坐着起码十来个人,正中是一位清瘦谢顶、领导模样的人,我报名时那位五十多岁的干部也在。
在我进入组织部之后,我才知道,那天正中坐着的主考官,是省委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而那位五十多岁在报名处负责招人的干部,是机关人事处的马副处长。台上的另外几人,则是组织部各处的处长,阵容非常强大。
他们问了我一些问题,但都并不算特别刁钻,我发挥得比较好,而且越答越不紧张,最后竟然侃侃而谈。出来后,凭感觉,我估计自己有希望。

很多人说,如今的公务员考试遍布着暗箱,但至少那年的H省,我所参加的那场公务员考试,我可以用我本人的亲身经历做证:我没任何关系,百分百没有背景,也没送过一分钱的礼,却一路过关斩将,考进了省委组织部。说实话,我那时两眼一抹黑,什么人都不认识,即使想送礼,也找不到别人的家门啊!
那年我考公务员,顺利得令人难以置信。笔试成绩我是报考组织部的所有考生中的第一名,面试则是第二。没有惊险,没有起伏,甚至没有悬念,但却又似乎充满矛盾——仿佛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那年3月初,大四下学期开学后不久,我收到了省委组织部的录用通知书。

整个过程中,唯一的小插曲是:最后接到电话,我到组织部人事处拿录用通知书的那个下午,刚出电梯,就听到一阵喧嚣,一个退休干部模样的老年人,正在人事处办公室里大吵,与之大声争辩的是我已经比较熟悉的声音,即马副处长的声音。当时,我本想避开,可是老干部已经骂骂咧咧地走出来,马副处长跟在后面,仿佛也怒气冲冲。
我迎头与他们遇上,避尤不及,感到有些尴尬。不过马副处长似乎并没什么尴尬,我心想,可能是他已经对类似事情见惯不惊了吧。不过,我始终还是有些隐隐约约的遗憾,觉得在报名时给自己留下那么好的印象的马处长,不应该这样凶啊,可是,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也不知道。

和我一同被省委组织部录用的另外还有四个。其中办公室录用的小陈,和我念的都是昌义大学,并且是本科同年级,只不过专业不同,他是中文系的。
说来也怪,人只要不认识,即使在同一条街住十年,也可能注意不到对方。我与小陈在同一个男生寝室楼住了近四年,在这次一起参加公务员考试之前,竟然彼此都没给对方留下过印象。
与我们同为昌义大学校友的还有老苗,老苗比我们大好几岁,工作两年后考研,然后又读了昌义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这次,在报考组织指导处的人中,老苗的笔试和面试成绩都只是第二名,而第一名本来是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个研究生,连体检时都还是那人来参加的,仿佛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儿,没想到最后,那人却因体检不合格被刷下,让老苗得以取而代之。

直到我们上班半年之后,我和小陈、老苗一起喝了点酒,酒喝半醉,老苗半真半假地说,他有个大学本科同学,是北京的,家里有关系,毕业后考进了中央XX部当公务员,这次,老苗考公务员,最后就是他那同学,请中央XX部的一位局长给我们H省组织部的副部长打了个电话……而后,恰好成绩排前面那人体检的确也不合格,于是便有了老苗的机会。
我觉得,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各级党委部门,听起来名头很大,其实人员配备是比较精简的。例如我们省委组织部,一个处也就六七个人,中央XX部的一个局,听起来那么响,其实工作人员数量同样也并不多,因而,即使是局里的一个普通科员,也有很多机会与局长相处,只要关系不太糟,诚心恳求自己所在局的局长帮忙,领导是完全有可能送这个顺水人情的,反正无非一个电话而已。
而对于下面的省级地方单位来说,反正是招录新人,录谁都是录,成绩差异也并不大。给某个局级领导一个顺水推舟的人情,也是可能的。
然而,另一方面,我又有些怀疑——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搞到体检的时候才下手?面试时送人情不是更简捷吗?
另外,老苗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些?是炫耀?还是在暗示他“朝中有人”?那么,真实性又有几分?有没有可能他是凭空捏造,以图自抬身价?

昌义大学是H省最著名的重点大学,甚至在整个东部沿海地区,都名声赫赫。我们省委组织部里,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是昌义大学毕业的。这次招公务员,五个人里,我们学校就占了三个。
除了我们仨,另外还有两个:一个是小张,北师大的教育硕士的,考进了干部教育处;一个是小贺,我们五人里,岁数最大的一个,三十都满了,他是H省南部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一番后,考进西北大学读了三年硕士,这次回H省参加公务员考试,一举考中党员管理处,据说在他家乡小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说实话,我从第一眼起就不喜欢小贺,因为小贺总是目光闪躲,眼里透着压抑不住的顽强的生命力和野心,像是荒野中的狼。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3


工作一旦落实,心情就舒畅了许多。
昌义大学在H省的校友众多,根深叶茂,每年H省的公务员招考,都有为数不少的昌大毕业生进入各个党政机关,这一年也不例外。
我在大学期间,交了个好朋友,是经济系的,名叫马明,他也报考了公务员,而且考进了省安全厅,依稀有一种同一个战壕里拼出血路的感觉。

在老苗召集下,他们昌义大学一起进省委组织部的三人,加上我朋友马明,一起小聚了两次。我和小陈、马明都只有22岁,老苗自然成了大哥和召集人,不过老苗性格比较沉闷,话少,聚会时总有一种为在一起而在一起的刻意。加上在面试前,我、小陈、老苗三人互相并不认识,缺乏感情基础,所以,从公务员正式录取名单出来后,直到毕业离校,尽管在同一个学校里,也尽管老苗有意拉拢,我们几个也只断断续续保持着不咸不淡的联系。

老苗虽然快27岁了,却没女朋友,小陈、马明也没女朋友,我们几个人里,只有我有女朋友。
我的女朋友叫刘婕,也是昌大法律系的,不过低一年级,我俩谈恋爱已经快三年。
刘婕大一刚进校时,接新生的大二学生们便惊呼:“法律系终于有美女了!”——昌大法律系一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比如说我们年级,150个学生,只有40个女生,而且几乎全是歪瓜裂枣。
刘婕他们年级,女生要多许多,所以不乏美女,尤其是刘婕的,更有点惊艳的味道。但实际上,仔细看的话,刘婕五官并不算特别精致,只不过个头高,一米六八,往哪儿一站都很打眼,加上气质脱俗,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所以一进校就被公认为系花。
刘婕一进大学,不少高年级男生就都在打她的主意,没想到却被我捷足先登,于是不少男生愤愤不平地说:“又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我自己也觉得不大配得上刘婕。
我一直觉得,尽管自己还算有点才华,人也聪明上进,但总的说来,算是个平凡的人,无非是比多数人多一点勇气和积极主动。
追上刘婕的过程,就是一段稀里糊涂的过程,而且那么快就追上了,只用了半学期,简直有些云里雾里。因此,我内心深处总觉得不踏实,总觉得或许有一天这段爱情就会结束。
可能出于这种心态,加上有时侯自卑往往以自傲的方式逆向表现出来,我总爱主动向刘婕找碴,我们在一起的三年,“分手”这两个字我说了不下三百遍。
有一次说完分手之后,我还特意去剃了个光头,以示决心,没想到刘婕却来主动找我,见面后,刘婕只是说,“你剃光头不好看,不适合。”然后就挽着手陪我去买帽子。
在商场的镜子里,我看到光着头的自己形貌不堪,而身旁的刘婕却是那么全然不在乎,我不禁感动得鼻子发酸,心想,以后无论如何要善待这个女孩子。
没想到,就在我下决心要死心塌地和刘婕处一辈子的时候,刘婕却主动和我分了手,那是在我大四第一学期开学不久,正是找工作最艰难的时候,我在那时,最需要刘婕的关心,然而她却离开了我。

这成了我心底的一个疤。尽管,我们最终还是和好了,但有三件事情我耿耿于怀:
一是,刘婕在分手期间与一个社会青年谈过一阵恋爱;
二是,我们恢复关系,是在我大四第二学期开学之初,那时,我考取公务员已经基本确定,这给多数人一个印象,仿佛刘婕是冲着我考进省委组织部才回到我身边来的;
三是,我自己深信还是很了解刘婕的,她不是趋炎附势的人,更不是很有心机的人,只不过,我们恰恰在那时又找到了感觉,于是重新在一起了,然而,虽然如此,我还是不能释怀这么一个事实——我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却不在我身边。这和我理想中的爱情不同,在二十二岁的我心里,真正的爱情一定应该这样:越在危难时刻,越是无论如何也不撒手。
所以,尽管与刘婕恢复了恋爱关系,我却总觉得可能未必能长久,我心里想,现在俩人都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系,周围全是熟人,反复地分分合合,也不太好,反正离毕业不久了,等毕业之后,尤其是等刘婕毕业后回了她老家,说不定自自然然就会分了,那样或许一个彼此之间伤害最少的结局。

蒋卫明在省检查院的面试中未能通过,于是主动报名当了选调生,下到昌义市两百公里之外的一个乡镇派出所当警察。我们班的其他同学,也都大多各自找到了出路,有的进律师事务所当助理,有的到报社当法制记者,还有的改行做其他。总的说来,他们普遍都对我考进省委组织部十分羡慕,让我恍惚觉得,自己似乎真的拣到了一个金元宝。

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毕业生们自然是一次又一次的聚餐,一次又一次的醉酒,年年如此,只不过每年都要换一茬人罢了。
一次,和马明一起喝酒时,来了个叫成子前的人,比我们高两届,据说当年是法律系学生中的红人,一向眼高于顶,他毕业进了新华社H省分社,平时极少回母校,这次,他听说有学弟进到了省委组织部,便来找我联络一下感情。
成子前和马明是老乡,都是H省东部人,说着类似的东部乡音,“亲不亲,家乡人”,因此尽管没多少共同语言,却也还是有一种朋友的亲近。
此后我们又一起喝了几次酒,渐渐地,成子前、马明和我,就成了相对固定的一个朋友圈。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是七月初,毕业的时候终于降临,我们这些刚从大学走出来的年轻人,怀着对于未来的憧憬,拿着毕业证和派遣证,分头到单位报到去了。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4

省委大院在昌义市中心一条比较僻静的马路边,路两旁茂盛的法国梧桐,将马路装扮得十分幽静。
大门已经有些旧了,站得笔直的武警,仿佛一种道具,使气氛总显得有些肃穆。
进了大院,左边那幢就是省委组织部办公楼,右边那幢则属于省委办公厅,中间最大的主楼,则是其他各部委办公的地方。一至七楼分属于农工委、统战部等相对人数较少的机构,八、九、十这三层,是宣传部;十一至十三层,是省纪委。十四层是保密委,再往上,就是屋顶平台了。

我们五个人按通知的时间,在上午九点,准时来到组织部机关人事处报了到。
相关手续办完之后,人事处协助马副处长处理公务员招考的那位干部,陪同我们在省委大院里熟悉了一下环境,他姓刘,四十出头,瘦高,有些黑,给人感觉比较诚恳。
当初在报考公务员时,他就在报名现场,那时候,报名的考生碰到机关里的人,一律喊“老师”,甚至也有喊“领导”的,如今虽然成了同事,一时还改不了口,仍然喊他“老师”。他就连忙摆手,说:“叫我老刘就成了,我比你们来这里早不了几天,也是今年才来的,从部队转业,大家以后都是同事,别客气。”

老刘带着我们,先是在办公区转了一圈,告诉我们组织部的汽车主要停在哪个停车场,倒垃圾时垃圾桶在哪里,焚烧过期文件的焚烧炉在哪里……诸如此类,而后,在大院里的休息区也转了一圈,那里有假山有水池,鸟语花香,据说一到清早,很多离休干部,都在那里锻炼身体。
返回办公楼时,经过一个“院中院”,老刘压低声音说:“这里面是省委常委们的办公和生活区,即使我们这些省委的干部,没事也不能随便进去,我这么久也只在送文件时进过两次。”
老贺听了,就羡慕地往里面看,只见站岗的武警背后,是大片的绿树和草坪,树枝遮掩着一幢幢老旧的别墅。
老刘接着说,“瞧,那幢就是省委书记的房子,再过去那幢是省长的……其他常委,好像是两人合用一幢……”

回到组织部自己的办公区,老刘又挨着处室将我们五人介绍了一遍,大家都很客气,纷纷站起来跟我们几个新人打招呼。
我们先后去了干部调查审理处、组织指导处、干部一处,干部二处,干部三处,干部四处……出来后,小陈问老刘:“干吗要按数字分成一二三四处?这么多数字,多不好记啊。”
老刘笑了一下说:“干部多嘛,一个处管不过来啊!干部一处主要负责省委直接管理的干部,以及师职以上军转干部安置;干部二处主要负责考察地、市、州级别的领导班子建设;干部三处负责考察经济领域厅级国有企业负责人;干部四处则负责考察宣教文卫科技系统厅局领导班子及中央在H省部分单位的领导班子……”
老贺咂了咂舌头说:“这些才是要害部门啊!比我们几个处好象权力大多了。”
老刘说:“话可不能这么说,都是为人民服务嘛。”
我开玩笑对老贺说:“贺哥,放心,再怎么着,你们处也比我们研究室听起来响亮啊。”大家就都笑了起来。研究室这个名字,一听就给人一种无权无势的感觉,说实在的,我心里其实微微有些遗憾。

下午,给我们分的宿舍定下来了。
老刘将我们带去了宿舍楼,就在省委大院门外三百余米之处,是一幢很旧的红砖筒子楼。
环境不算好,楼道里又黑又潮,但毕竟很近,上下班方便。
我们五个只分到两间宿舍,人事处的意思是:老苗和老贺两个都是研究生毕业,岁数也较大,他们便两人住一间,在一楼;我和小陈都是才毕业的本科生,小张是本科直接读到硕士毕业,岁数同样也不算大,我们三人个年轻人合住一间。
我们那间在三楼上,不那么潮湿,而且稍微宽一些。

屋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人事处给我们分别买了一张单人床,算是单位对新职工的福利。
下午临下班时,床终于拉到了宿舍楼下,是那种一次性的木头床,比较笨重。
正是夏天,暑气逼人,我他们五人光着膀子开始抬床。
就在这时,人事处的曾处长下班顺路来看看,打算表示一下对年轻人的关心。曾处长是人事处的一把手,才四十多,就主事人事处,算是年轻有为的少壮派实力人物。
他表情历来严肃,虽然只见过几面,已经让我感到敬畏。那些天,我正好和女朋友跘嘴,于是在昌义大学附近的地摊上买了个“假纹身”,即一个可以帖在身上的“忍”字,乍一看很像真的纹身。
搬床时,曾处长一下子就注意到我胳膊上的“纹身”,不禁皱了皱眉头,我感觉到了,正要解释,曾处长已经被过路的一位领导叫了过去,他们两人边走边聊,便离开了。
我心里一阵不安,想,万一给人事处处长就此留下个不好的第一印象,那可有些麻烦。可是,也没办法补救了,只好听天由命吧。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5

住宿安排妥当,休息了两天,我们就开始上班了。对我来说,这是此生第一次上班,有着说不清的欣喜。
第一周,因为兴奋,我总是六点来钟就醒了,三个人睡在一间房子里,早晨屋里的空气难免不够清新,我闻着人体的气息,听着小陈、小张两人微微的鼾声,无法再入睡,只好起床,起来后反正无处可去,又只好直奔办公室。
于是,每个早上,我不仅是我们研究室第一个来上班的,甚至时常是全组织部第一个到办公大楼的。可是,组织部并不严格考勤,更不像一般公司那样需要打卡,这就使我的早到,有点自作多情的意味。

小陈和小张似乎对我过早上班有些不理解,尤其是小张,有一次下午吃饭时,他意味深长地笑一下说:“小林,你可真积极哟,弄得我们都觉得自己太不勤奋了。”
我想解释一下,又觉得没办法解释,于是也只是笑笑,没说什么。

第二周开始,我决定不去那么早了,有时明明很早就醒了,也宁可在床上磨蹭到七点多,然后起床、洗漱、吃饭……再然后,步行三分钟,便从单身宿舍到了省委大楼,此时,一般也就早上八点半。
这个时间,依然算早的,组织部多数人,要到九点一刻才陆陆续续到齐,尽管,上班时间规定的是九点整。

上了两周班,我发现,研究室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调查研究的组织协调,承担上级下达的有关组织建设和干部工作的课题研究,及本省专题问题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和方案;收集整理、编发有关资料及专题材料;负责组织工作的宣传,以及“组织志”、“组织史”编写等有关工作,以及承担部领导交办的有关文稿的草拟。
以上这些,我大学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都不大用得上,换句话讲,这就叫专业不对口。但是,工作之前,早有人讲,不要太在乎专业对不对口,因为多数人踏入社会后,都是专业不对口的。我想想也有道理,便也在内心想开了。

但是,我对自己在研究室内的工作分工——搞内务,却实在不太满意。
我们这次新进的五个人,除我之外,他们四个都在各处室干具体业务工作,惟有我是搞内务。
这当然也有偶然性:其他几个处,都是大处,都有学历不太高的女同志在处内搞内务工作。而研究室,是清一色男同胞,以前由老袁兼着内务工作,老袁不久前刚退休,正是因为他退休,研究室才空出一个名额出来招公务员,我是这次招来顶老袁空缺的,何况我年纪最小、资历最浅,我不干内务谁干内务?

省委组织部的研究室人并不多。主任老金,人很慈祥,即将六十,离退休不远了,他对我很好,是那种对年轻干部真心实意的好。
人对人是真好还是假好,其实是感觉得出的,我确实感到老金对自己不错,何况,考公务员进任何一个处室,在面试时,该处室的一把手是有很大发言权的,我既然进了研究室,这本身已经说明老金在众多候选人中最欣赏的便是我,“士为知己者死”,我自然对老金心存感激。

老金下面,有两个副主任。一个是老施,一个是老夏。
我来之前,研究室只有两个办公室。
老施和老童一间办公室,老施主要负责研究室的文件起草工作,别看他个头高大,身材肥胖,文笔却很细致。他是退伍军人,尽管学历不高,“相当于大专”而已,但在部队时便是写材料的好手,从副团职转业到地方之后,先在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宣传处当副处长,据说是因为写的文章被省委组织部包部长看中,调到了这里;
老夏和老金一个办公室,他俩的主要工作,除了研究室的日常事务之外,重要的一条是编辑期刊《H省组织工作》,这个期刊的规格不低,由常务副部长甄部长担任主编,但甄部长工作繁忙,实际只是挂个名,研究室主任老金是副主编,具体负责期刊运作,而老夏的分工,除了一些日常事务外,主要是协助老金搞好《H省组织工作》。

其实老夏还很年轻,才三十四五岁,只不过看着有些显老。他也是昌义大学的毕业生,和我算是校友。
可能正是因为有校友这层关系,我觉得老夏对我似乎比较照顾,将心比心,我自然对老夏也就比较有好感。
去研究室的头两周,因为研究室即将多分配一间办公室,我的座位于是也就没有定下来,临时和老金、老夏同屋。每到下班人少的时候,老夏总要和我闲聊一阵子。我渐渐感觉到,老夏对老施似乎没太多好感,而且似乎隐隐约约地向我暗示:老施与老金不和。

研究室的最后一个人是老童,他级别也不低,副处级调研员,也是部队转业干部,不过他读过军校研究生,比老施他们学历都高。
老童尽管学历高,仕途却不顺,由副团长转业到组织部,先是在组织指导处当副处长,因为得罪了包部长,被降了半级,由副处长降成了副处级调研员,并转到研究室工作。
老童不爱说话,比较沉默,头两周,我和他交往不多,但感觉他是个善良的人。

此外研究室就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偶尔,退休的老袁会过来一下,无非是聊几句就走。
老袁和我是同一个县的老乡,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在组织部,似乎人与人之间都很淡,即使老乡之间也就那么回事儿。
老袁也是部队转业,他体格健壮,年轻时参加过对越南的保卫战,而且是开轰炸机的,也是副团级退下来,转到组织部很有些年头了。

老袁性格直率,不喜欢巴结领导,时常还跟领导顶牛,所以混得也不好。
不过,他脑子灵,老早就开始炒股,当年股市环境不太规范,收购原始股大行其道时,老袁曾经很赚了一把,据说挣了两三百万。所以他也不太在乎这个工作,岁数还没到点,就办了个提前退休,从此开始享受生活。

上班第二周的周末,六点半过后,所有人都走光了,办公室由安静变成了寂静。
我独自坐在办公桌前,远眺母校昌义大学的方向。自然,在城市的楼群遮蔽之下,母校是看不到的。
我回想起不久前,我还坐在大学的教室里,而如今却坐在了组织部一个普通的办公桌前,有些如梦似幻。
我感到,对于前途,在好奇、期盼中又有许多迷惘。或许,所有才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是一样的,面对即将扑面而来的仕途,我们在激动中又有些慌乱。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6

总的说来,我在组织部研究室的工作,是比较轻松的。
我的内务工作,无非就是打打字、领领报纸、分分信件、管管内参的传阅、安排安排处室内部的值勤等等。
这些,很快让年轻的我感到有劲无处使。工作之初的新鲜感很快就消逝了,代之以一成不变的枯燥。
每天上班、午餐、午觉、下班、晚餐……周而复始。
晚上的时间更不好打发,从位于市中心的省委大院,到市郊的昌义大学,路程不近,我一周最多去两次,看看女朋友刘婕,其他的时间,不知道该干什么。

一天下午,下班回来,我突然注意到,他们那单身宿舍的隔壁房间,住着一个很漂亮的女人,这女人大概三十岁的样子,有些面熟,我想,肯定在组织部里见过,弄不好就是组织部的。
果然,又过几天,我在组织部报刊室领取报纸时,与这个女人不期而遇。我心里一慌——她太漂亮了,几乎可以让任何男人做不到完全不在乎,哪怕是比她小很多的男人。
尽管我什么也不敢流露,但我一边装做反复翻拣报纸,一边用眼角的余光目送着她窈窕的背影消逝在楼道尽头的组织指导处办公室。

连续几天,我都想找组织指导处的老苗问问,但又不好开口。
这天傍晚,我、小陈、小张吃完了饭没事干,一起到一楼老苗老贺的房间去闲聊。
聊着聊着,小张突然说,“苗哥,好像我们隔壁住的那位女老师,就是你们处的,怎么以前没怎么见到?”
我内心深处一笑,想,人同此心,看来小张他们也都注意到了美女。
这时候,只听老苗刻意换了一种满不在乎的平淡语气说:“哦,她啊,和我就一个办公室呢,才从北京开会回来,不过我们当初来面试时,她是专门来旁听过我们回答问题的,她对小林的妙语如珠印象深刻哦,前天还专门向我问起小林呢……”

于是众人一起开玩笑说,“小林,你咋就那么有艳福呢,女朋友漂亮不说,一来就获得了美女青睐哦……”
我连忙说:“别乱说别乱说,人家可是长辈。”
大家就起哄:“长辈怎么都算不上,姐姐却算得上,据说好象近年来开始流行姐弟恋了……”
被别人这么一起哄,我再见到那位漂亮女人,就有些不自然起来,总是特意埋了头快步走过去。

时间一晃就上班三周了。
这天,组织部办公室给我们新进的五个年轻人,配了一台电视机,供下班休息时看。
僧多粥少,两个房间,电视机只能放在其中一间。
按说,我他们是三个人住,电视机放在我们房间里更公道一些,但老苗和老贺都不表态,一点没有主动相让的意思。
我心里当然希望电视机放在我们房间里,又不好主动开口,就拿眼睛看了看小张,说,“你看呢?”

同住了两周多,我已经大致了解小陈、小张的性格:小陈是个性情随和的人,对什么都可有可无,而小张则十分自私,或许会争取留下电视机。
没想到,素来小气的小张却意外地送了个人情,说:“我看,我们三个岁数都小,都在家里坐不住,没多少空闲看电视,不如放在楼下,我们要看时过去看就是了,楼上楼下也没几步路,方便。”
老贺立即接口说:“那就这样吧,反正你们随时尽管来就是了。”

晚上,躺在床上,我心想,这个小张,也是个有机心的人啊。
这么一来,我有些睡不着,夜越来越静,依稀听到隔壁有走动的声响,我想,莫非那个漂亮女人也还没睡?这时候,他突然发觉夜色中小张悄悄翻了个身。
我笑了一下,想,没睡的人可还真不少。

又过了两周,研究室新分配的那间办公室终于定下来,其实就在隔壁,原本是给组织部财务室存放旧文件的。如今财务室另要了一间储物室,这间就腾了出来,给了相邻的研究室。这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可就这么件小事儿,部里面都是开了几次会,拖了一个多月,才定下来。

对研究室来而言,多出一间屋子来,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如何分配,却有些费心。
老金和老夏因为要共同编辑《H省组织工作》,必须同屋才方便校对和修订稿件,不可能分在两个办公室。
于是,老施与老童便必须分开,老施搬到新办公室去,如此一来,我的座位安在哪里,就成了个问题。不可能我们三个一间,而老施与老童各自单独一间。
老施的意思是,我搬到他办公室去,这样上班时候他也有个可以说说话的人,他不在办公室的时候,也好有个人帮着接接电话什么的。
老施还有个隐秘的心思,是他觉得一个人单独呆一间办公室,容易让部里其他同志觉得他在研究室里不够合群,仿佛被孤立似的,不好。

老施的这些心思,我也猜到了七八分。
可是,我并不太想和老施呆一起。
首先,是这一个多月里,我已经发觉:老金、老夏与老施似乎关系不太融洽,而老金毕竟是一把手,因此我不太愿意和老施走得太近;
其次,老施吸烟很厉害,一天要吸两包,几乎是一支接一支,而我有慢性喉炎,闻着烟味儿很难受;
再次,我觉得老施这个人,麻烦事儿比较多,和他坐一间办公室,很有可能要为他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我可能就成给他打杂的了……
人都是自私的,思前想后,当老金征求我意见,问我究竟愿意到老施还是老童那间办公室坐的时候,我回答说,就到老童那里好了。
我察觉,老金和老夏对视一眼,微微点了点头。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7

这以后,我便与老童同一间屋子办公了。
起初,老童还是老样子,比较和善,话却不多。
我觉得这样挺好,彼此之间清清爽爽,没什么负担。
我一般总是一进办公室就主动去打开水,而老童则每天主动拖地,我们相处得十分默契和谐。
过了半个来月,老童渐渐对我多说起话来,尽管还是谨慎,但明显放松了许多。

而我的生活,自从搬到老童办公室之后,也更加按部就班起来。
每天的工作依然是打打字、领领报纸、分分信件、传阅内参。
所谓打打字,组织部尽管有专门的打字室,但各处室一些简短的文件,还是各处室自己打。在我们研究室,这差使自然落到我头上,好在并不太多;
领领报纸和信件,是每天清早,组织部办公室的勤杂工,将报纸分在报刊室之后,我到报刊室去拿回来。
组织部毕竟是组织部,报纸非常齐全,大家也普遍养成了读报的习惯;

我的最后一个工作,是传阅内参。
读大学时,我从一些渠道大致听说过所谓“内参”,给人的感觉是十分神秘并颇具威慑力,据说在县城里面,除了一二把手可以看,其他人闻都别想闻一下。
那时的我自然没看过内参,到了组织部之后,所有干部都能看内参,只不过为防止丢失,在传阅时要签个名字而已,负责传阅登记的便是各处室搞内务的人,具体到研究室,便是我来负责。
这曾经神秘的东西,如今平常地摆在我面前,我陡然感到毫无神秘感了,有时连看都懒得看,便签了个“阅”。

闲暇的时候,我也会到其他处室串串门。
我最常去串门的是办公室,一来小陈就在办公室,有个熟悉的说话对象;二来办公室和我们在同一层楼,串起来方便一些;三来我觉得办公室的人相对比较有趣一点。
尤其是办公室副主任戴沛南,他父亲离休前是省委高干,算是有背景的,但却并非纨绔子弟,毕业自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专业,思维较新,言语幽默,并且下得一手好棋。
戴沛南才三十二岁,属于组织部里穿得比较时尚的一个,并且经常穿着休闲装,而非西装革履或老套的中山装。让人觉得很好相处。
我在下班时间与戴沛南下过好几次象棋,算是棋逢对手。

小陈与我关系还不错。但我渐渐发现,小陈脾气随和,与谁都关系不错。
他永远是那副招牌笑容,笑得脸像朵棉花。
甚至,小陈对老苗、小张比对我更好,这让我感到有些受冷落,于是也就不太敢把小陈当作可以交心的那种朋友了。
可是,人毕竟需要交流,没有好朋友难免孤独,既然身边的同事里内找不到可以深入交谈的人,我只好多和本单位外的朋友联络了。

联系最多的,自然是马明,那段时间,只要一下班,我就溜到马明所在的安全厅去玩。
在那之前,安全厅一直给我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自从常去马明那儿之后,这层神秘面纱总算是扒了个一干二净。
在我们参加的这次公务员考试中,H省安全厅一股脑招了二十名硕士、学士应届毕业生。由于一下子进了这么多人,安全厅的职工宿舍根本装不下,只好租了一座陈旧的小院子,给这些新进职工居住。
小院子在一个狭窄的巷子里,有上下两层,总共七间屋子,每间屋子住三个人。
我们这些大学刚毕业生的人,在毕业之前原以为永远告别了集体宿舍,可以有一人一间的自由空间了,可事实却大相径庭,虽然不像念大学时那样装猪猡般一间屋子装七八个,但依然得听着别人的呼吸入睡,实在与想象中踏入社会之后的生活有些差距。

安全厅的效益,也不见得好,并无传说中的高工资,至于他们这些新人的日常工作,基本不涉及核心机密,全无想象中那么隐秘,和其他无聊的机关并无太大差别。
没多久,那个小院子里的年轻人,就普遍迷上砸“金花”。有好多次,我去找马明,一进那小院,就看到一小群人围在一起,热火朝天地砸金花。他们对我也早已熟悉,一见我就喊:“一起来,一起来。”
我一般会说:“我不会,你们玩,你们玩。”
那群人会就玩笑几句:“组织部的同志,政治觉悟就是高嘛……”然后继续玩他们的。

马明是砸金花的常客,这玩艺,即使赌注很小,输赢也很大,马明试用期一个月工资不到一千,曾一个晚上就输了个精光。
我劝他:“你这是干嘛,就不能戒一戒吗?”
马明说:“你不知道,我们安全厅流行这个,退伍军人多的地方,比如公安厅啦、安全厅啦,里面的氛围就这样,喜欢玩儿,要么打麻将,要么砸金花,你不玩,就不合群,人家会说你知识分子装清高,脱离群众。”

马明输光工资之后,因为知道我试用期收入也低,还时常得为女朋友花费点钱,手头也紧,所以他不好意思找我借钱,直接找了成子前。
成子前所在的新华社H省分社,与安全厅、省委大院都不远,彼此之间都只隔着七八条街,走路都是十五分钟之内便能走到的。
所以那段时间,我们三人就时常在一起。

成子前工作要忙碌一些,经常要出差,他们新华社H省分社所有记者,都要按在内参和人民日报等重要党报上发表文章的篇数打分,每年从高分到低分,评先进工作者,竞争压力还是不小的。
成子前跑的是政法口,和公安、安全系统都很熟,在新华社混了三年,成子前似乎如鱼得水,还在市公安局常年借用了一辆警车,供其采访使用,虽然只是辆“吉利”车,却毕竟不用再骑自行车,言谈举止间,不时流露出一些小小的成就感。

这次马明向成子前借钱,成子前立马就答应了,然后还喊上我和马明,一起到街边大排档喝啤酒。
“政法口都这样,风气比较粗犷”,成子前说,“所以在安全系统混,你不玩点小麻将或者金花,肯定是不行的。这我理解你。”
“是,是,是”,马明感激地连连点头。
“不过,注意只能小赌。” 成子前像个大哥一般谆谆告诫,“小赌怡情,大赌伤身。”

“要得要得,成哥,来,小弟再敬你一杯!”马明端起酒杯,我也只好跟上,于是三人你一杯我一杯,不经意间就喝得半醉。
喝得半醉的人最容易动感情,突然之间,他们竟有一种兄弟般的情谊,仿佛当真可以两肋插刀。
这时候,成子前仿佛很随意地对我说:“大伟啊,以后你经常寄一些组织部的资料来给我,反正你们那里资料多,随便塞一些,装在信封里寄给我,对了,信封记得一定要用省委组织部的信封。”
“为什么一定要用省委组织部的信封?”我有些迷惑不解。
“搁平时,我也就不多解释了,不过如今咱们三人是这么铁的哥们,我也就明说了,你平时隔七隔八寄些资料给我,我们单位的同事,看到信封上省委组织部几个字,就知道我在省委组织部有关系啊!他们肯定想不到是你这么个新人寄来的,还以为我有什么路子呢,总要好一些,呵呵,这就叫借力打力……”说到这里,成子前觉得似乎说多了,立即端起酒杯说,“来,喝酒喝酒。”

我也端起酒杯,觥酬交错中,我突然发现自己还是那么清醒,无法像马明那样,心甘情愿地做成子前的小弟。
这是性格决定的,是没办法的事,但是,我毕竟是把成子前当朋友的,如此的举手之劳,我是一定会帮成子前的。
但是,成子前是那样谨慎的一个人,他似乎把我微妙的心理也看了个一清二楚,出于他固有的小心翼翼,补充一句:“我啊,我在新华社H省分社熬三年了,也许再过半年,我们分社‘社会政法室’主任的位置会空出来,说真的,我是志在必得,现在,什么路子都是能多就多,刚才拜托你的那事儿,虽然不算关键,却也得麻烦你办好啊,老哥哥这是在正儿八经请你帮忙啊!”
我点点头,说:“没问题,喝。”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白衣似雪剑如虹 2012-07-24 14:09:32
写的非常好,期待更加精彩的下文啊
顶起。
基层公务员飘过。。。。。。。。。
-----------------------------

多谢,有过公务员亲身经历的人,更能与我此文共鸣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长篇官场亲历揭秘小说

【我在组织部上班亲历记】

作者/雷立刚



8

我这人守信,回去之后,第二天就给成子前寄了信。
我原本想尽量挑点有价值的资料,但转念一想,成子前要的既然只是信封上“组织部”这三个字,我又何必太当真,于是就随便找了些文件,塞在信封里,寄了出去。
从此,我平淡的工作里,增添了一抹自己也觉得滑稽的新任务。

此外,由于《H省组织工作》的发行数量比前些年按指令订阅时减少了许多,为节约开支,原先由印刷厂专业人员进行的校对工作,改由《H省组织工作》编辑部自己进行。
但《H省组织工作》的实际编辑,只有老金和老夏,俩人忙不过来,于是老夏提议,研究室全体人员都分点校对活儿。
我自然是满口答应,老童则没说话,惟有老施,到我们办公室来,找老童抱怨了几次:“我们都不算编辑部的人,他们《H省组织工作》年底‘分田分地’的时候没我们的份,最麻烦的校对,却要我们参加,这算什么事儿嘛!”
老童叹了口气,没回答。
虽然老施、老童并不心甘情愿,但老金毕竟是研究室主任,老夏的意思显然是老金的意思,所以研究室全体成员只好执行。
从那以后,每一期《H省组织工作》的校对,就成了研究室一件又费马达又费电的事情。
校对这工作,说起来不算什么,做起来却十分琐碎。每一期,都要校对三次。
一校,必须两人协作,一个念原稿,一个校打印稿。
二校和三校,一个人独自便可完成,但很费眼睛。

因为总共五个人,一校时多出了一个,于是在老夏提议下,老金不参与一校。
老夏和我一组,老施和老童一组,两组各校一半。
二校和三校则由我们五人平分。
没干过的人很难理解校对的辛苦和麻烦,这工作让包括我在内的人大伤脑筋,老施意见尤其大,每当老金老夏不在,老施便抱怨说:“这校对,简直成了研究室的月经!咱们干了一辈子工作,干到最后竟然干成了兼职校对员!”

老童在很多方面并不赞同老施,但在这一点上则同仇敌忾,点头不已。
而我,开始并不觉得什么,后来不断听老施抱怨,多少受了感染,也觉得校对是件每个月里最麻烦的事儿了。
但我毕竟才工作不久,热情比老施、老童高很多,有时候,校对完了,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轻松地喝着茶,看看报纸,觉得日子这样也很快意;
而有时,浪费青春的感觉又缠绕住我,使我感到莫名焦躁。
就这样,时光说快不快、说慢不慢地从身边游了过去,不知不觉间,国庆节一过,我们到组织部上班,就三个来月了。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9

国庆过后的第一周,我发觉研究室的气氛似乎有点微妙。
其实也没什么说得出的东西,但总觉得老金和老夏眼神和以往有些不同。
果然,没过几天,就传来小道消息:组织部原来的卢巡视员离休了,老金即将升任副厅级巡视员。
在机关,小道消息往往准确率不低。没过几天,人事处马副处长就来找研究室所有成员谈话了,征求对老金升职的意见。
找我谈的时候,我心里本来就感激老金,自然是尽力说好话,马副处长看了看我说:“小林啊,你虽然是新同志,但也是组织部的干部,也可以对研究室的继任主任人选发表看法嘛,放心,组织上会保密的。”
我本来不想说,可又担心假如自己不表态,马副处长会把我看成一个圆滑的人,于是想了想,说:“我觉得老夏熟悉《H省组织工作》,既然《H省组织工作》是咱们研究室里重要的一项工作,老夏继任可能更便于全面管理一些。”

那之后不久,我感觉到,老施似乎对我有些不满,仿佛知道了什么似的。
我反复想了想,按说,马副处长不大可能把我的话转告给老施的,所以,我又觉得或许是自己多心了。
其实,自从我在换办公室时选择了与老童同屋之后,老施似乎对我就有些成见了,只不过老施考虑到老金升迁后他即将竞争研究室主任,所以不愿意在这结骨眼上与同处室的同志闹别扭,对我还是采取了绥靖政策。
而这些,我心里也有数,可是,我也是没办法,假如当初和老施同屋,说不定就会让老夏不高兴,我确实也左右为难。我只好告诫自己:“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可是有时候,再怎么小心都是没用的。
俗话说,运气不好了,喝水都矻牙。这天,老金突然神色严肃地将我叫到他们办公室去。
原来,上一期《H省组织工作》里有篇文章,大标题校对失误,将省委书记刘云龙的名字写漏了一个字。
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回的麻烦在于,一个退休老干部,以前和老金有过节,他发现了这一失误之后,立即给省委书记写了信。省委书记简单做了个批示,说:“作为组织部的重要期刊,类似疏漏要注意防止。”
这简单批示转到组织部则成了大事,部长包铁林亲自要求:“务必查明失误原因,找到责任人。”

根据校对底稿看,这个失误主要由老金、我、老夏造成。
具体地说,相关内容的一校是我和老夏做的,二、三校则是老金做的。
老金将我喊到办公室之后,老夏立即关了门,压低声音和我谈起来。
我很快明白了老夏的意思:为了避免给老金升副厅级巡视员造成麻烦,老夏承担起二、三校的失误责任,而为了使老夏在老金升迁之后能顺利接任,我最好多承担些一校的责任,实际上,一校时是我在念原稿,老夏在校对,如今,为了减轻老夏的责任,决定对上面交代成:老夏在念原稿,我在校对。

事情最后的处理结果还算不太糟——老金的副厅没受到太大波折,拖了几天依然批下来了。
我则受到了部内批评。
另外,老金、老夏、我三人每人扣一个月奖金。
但事情的余波并没那么轻易就过去,老施那段时间特别喜欢到部内其他处室串门,逢人就说:“我们研究室的小林同志,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出点小差错也正常,怎么老夏也一起出错,至少是没把好关嘛,害得人家年轻人跟着受罪……”
此后,部里决定,让老金升副厅后,继续兼任研究室主任,暂时不对新任主任的人选做出安排。
我明白了,老施与老夏的竞争结果,尚不明朗。

小小的研究室副主任没定下来,堂堂的副部长却定了一个——省委组织部新增一名副部长,姓叶名啸,单听这名字就很有气势。
叶副部长年纪不到五十,能力显然很强,也比较擅长树立形象,调到组织部来,拒绝了在部里分房。
“部里现在房源紧,我老婆她们单位以前分了房子,虽然小点,还是可以将就住着”,叶副部长是这么说的,“在单身楼给我安排个单间就成了,我中午可以休息一下,算是临时过渡,假如以后部里新修房子了,再考虑我。”
如此一来,叶副部长也住进了我他们那幢老楼房,就在三层,离我们那间隔着三个门。跟副部长住那么近,让我们很有压力,好在他不经常过来,我们也就不至于太紧张了。

据说,除了工作能力强,叶啸运气也好。几年前,他在当《H省日报》总编室主任时,在一次采访中获得了省委书记刘云龙的重视,从此平步清云。
刘云龙在H省当一把手一当就是七年,叶啸在这七年里,由总编室主任而副总编再到总编,然后转任H省第三大城市临泉市副市长,随后又转任临泉市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最近传闻刘云龙在来年初的党代会中即将离休,开始着手安排“后刘云龙时代”的棋子,其中一手,就是将叶啸上调到了省委组织部当副部长,甚至有可能将是未来接任部长的不二人选。
而现任组织部长包铁林,很可能在明年党代会中升任省委副书记。
小道消息说,包铁林是从临泉市委书记位置上,升任省委组织部部长的,一干也好几年了,早想挪挪窝,论资历,确实也该再上一个台阶了。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10

我和老童同一间办公室坐久了,逐渐坐出一些彼此的信任来,老童的话比以前多了不少。
比如这天,没人的时候,老童突然跟我说,部里暂时不对研究室新任主任的人选做出决定,看来也不仅仅因为这次校对事故,有着全盘棋的考虑:部长即将升迁,不愿意在部内人事安置上添麻烦,同时也给下任部长多空出一个可供调整的正处级位置,既减少了自己的麻烦,又白送一个顺水人情。“包铁林,可是只老狐狸。”老童这么总结说,我听了一楞,看过去,老童已经埋下头看报纸了。

然而,在“全盘棋”中再小的事情,落到了具体的人身上,却是个大担子。研究室新任主任没能如期定下来,弄得老夏、老施的心情都不好。
老夏有一种功败垂成的感觉,成天板着个脸;老施虽然搅局成功,但也不算获胜,因此也高兴不到哪里去。
全研究室其他人都是副处级以上的官,只有我一个兵,夹在老施和老夏之间,有点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那段时间,临近几个重要会议,组织部的打字室特别忙,老施的稿件经常是一拖两三天都打不出来,老施便让我打,令我不胜其烦。

这就有必要讲讲组织部的打字室了。
在H省省委组织部,正式职工有四个来源:
一是转业军人,要求比较高,一般都在团级以上;
二是历年来分配和考公务员进来的大学生;
三是基层组织部门提拔上来的干部;
第四,则是由打字室、接待科、汽车班三个部门的临时工转正而成的正式职工。这三个部门,每年都有一定的转正名额。一些省委干部的子女,如果没考上大学,往往先在这里干干临时工,然后找机会转正,虽然转正后只是工人编制,不算公务员,但工作稳定,是铁饭碗,待遇也还不错。
正因为有这么一条终南捷径,打字室、接待科、汽车班三个部门,就成了关系户的聚集地。
尤其在打字室干,因为常跟办公室和部领导接触,相对来说更容易转为正式编制的职工,前几年,没点关系是进不了打字室的。
近几年,转正卡得越来越严,这条路不那么好走了,于是那些真正有背景的人就往往另择良木,但对于那些有点关系、但关系却不太硬的人而言,进打字室依然是个路子。

现今的打字室,有三个打字员,都多少有点关系。
一个是男小杨,从计算机职业高中毕业后就进来了,据说是前任办公室主任的表侄;
一个是女小杨,据说其父亲是现任办公室主任老方的战友;
再一个是小碧,小碧全名叫管小碧,长得小巧玲珑,一看就是小家碧玉模样,她是组织部汽车班班长老管的亲侄女。

正因为都有点关系,所以干起工作来都比较挑三拣四,如果是部领导需要的稿子,自然是第一时间打完;其次是他们直接领导——办公室主任,需要的稿子,打得也很快;至于其他处室的稿子,只要不是急需的,一律能拖就拖,拖得送草稿的人没耐心了自己拿回处室去打,他们的工作量便可以减轻一些了,说到底,大家拿的都是计时工资,而非计件工资,谁不想轻松一下啊。

多数处室的副处长,都能自己打字。
但我们研究室的老施,因为在部队时就不大习惯用电脑,转业到地方后,他又老觉得自己岁数也不小了,缺乏学习电脑的热情,因此打不来字。
老施每次被打字室拖延的草稿,他都叫我打,久而久之,我难免有些不高兴,毕竟我是大学生,正式国家公务员,而不是打字员!

以前我刚来时,尽管心里不乐意,但不想得罪老施,每次都还是认真迅速打完。
现在混得稍微久了些,也学会了“拖字诀”,反正打得再快,说不定老施又有新稿件拿来打,不如慢工出细活,能少打点就少打点。
最近,竞争主任职位,弄得老施心烦气燥,每到他的稿子需要打字,就一个劲地催我。被催得烦了,我终于忍无可忍,来了个总爆发,跟老施吵了一架。
吵到最后,老施说:“年轻人,气别那么盛,你这样肯定是要吃亏的!”
我顶了句:“吃亏就吃亏,反正我也不想在这单位呆一辈子,无所谓!”

老施显然没想到我会突然撕破脸。
和小年轻吵架毕竟不是光荣的事儿,他有些措手不及,说了几句后,打算退回自己的办公室。快到门口时,听到我又在回嘴,老施耳朵一向比较背,将我的话听成了“反正谁也别想在这单位呆一辈子。”——他以为我这是在暗示他竞争主任职位失利,嘲笑他在这单位干不了多久,不仅心头一气,回转身来,大声又批评了我两句。
我明白老施听错了那句话,但我也在气头上,懒得解释,不再理会老施,低头清理文件去了。
老施毕竟不是研究室一把手,不能真把我怎么样,只好愤愤不平地走了出去。

第二天,老施就向老金反映了情况。
老金把我叫过去,问是怎么回事。我说,自己打字实在不快,大学时只学了“双拼打字法”,一直不懂得“五笔输入”,老施要我打的字又实在太多,明明组织部有专门大打字室,他却成天喊我打字,任谁也受不了啊。
老金想了想,说:“你是年轻同志,再怎么说也不应该和老同志争吵,至于打字,虽然不算你份内工作,但对年轻人要求高点是有利于你们早日成材的,我们年轻那阵子比你们干的可多多了。当然,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你提高打字技能,正好省直机关工委在办一个计算机培训,不仅学打字,更包括其他实用技能,很管用的,这次给了组织部几个名额,我们送你去学学,如何?”
我只好点头。

这个培训,算是半脱产,每天下午培训半天,连续两星期。
虽然我其实对所教的计算机技能以前就比较了解,学不到什么新东西,但毕竟这两星期可以不必老呆在办公室里打字了,所以我还是很高兴,更让我高兴的是,宿舍隔壁那位组织指导处的漂亮女人,也一同参加培训。另外,新来的叶部长是我们的“同班同学”,他说以前只懂得简单操作电脑,却没系统学过,如今也想抽空学一学。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11

正是这次计算机培训,使我和隔壁那位漂亮女人终于熟悉起来。
第一次下课,因为我们三人都是组织部的,又都住在单身楼,自然一起走,我那时已经从组织部干部名单上知道了她叫潘婷,但我有些莫名的做贼心虚,装作不知道似的,礼貌地问:“老师您贵姓?”
“姓潘”,潘婷笑了一下说。

第一天培训结束,是司机来接叶部长,我和潘婷跟着坐顺风车。
第二天起,叶部长就不要司机来接了,自己开车。叶部长说,他从来便不喜欢麻烦司机,只要能自己开车就自己开车,培训反正不是开会,自己开车悠闲一些,也免得司机辛苦,正所谓自己方便也予人方便。
我连忙附和说是。
潘婷则呡嘴一笑。
这成了那些天我们三人的固定模式:叶部长滔滔不绝,一路谈笑风生;我不断点头;而潘婷则总是呡嘴一笑,很少说话。
这就是当漂亮女人的好处,只要一笑,很多问题就解决了。显然,潘婷精通此道。

虽然我比叶处长岁数小很多、地位低很多,按说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但我内心深处仍然很不自在——同是男人,叶部长意气风发,而我则只能做陪衬,甚至有点像电灯泡,又是在自己心里偷偷喜欢的女人面前,心态自然有些微妙。
我多次表示自己骑车回去,但叶部长似乎需要我这个陪衬人,一再劝我坐车,我不好坚持,只好继续强颜欢笑。
我心里有些恼怒地想,自己这么个软耙耙的样子,一点不像个男人。

又觉得自己运气真不好——以前是没机会与潘婷接触,如今有机会了,结果却更糟,只怕她从此打心眼儿里再也瞧不起我。
但转念一想,我又自我安慰说,自己是有女朋友的人,怎么能这样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何况,我比潘婷小那么多,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无非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对成熟女人的本能的好感,过了也就过了,何必庸人自扰。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潘婷竟然并没有看不上我,一次下了车之后,叶部长有个饭局,送我们到单身宿舍楼便走了,潘婷突然对我说:“咱们都同学一周了,还没一起吃过饭,今天比较晚了,而且我厌恶透了一个人吃东西,你陪我到小馆子去吃吧,我请客。”
我说:“那怎么行,我请你。”
潘婷说:“我是老大姐,该我请你。”
我说:“这样吧,AA制,谁也不欠谁。”
潘婷说:“也好,谁也不欠谁最好,这样才可以长期相处。”

那之后,延续到培训结束,我和潘婷不时一起吃饭。
潘婷是独自一人在省城,朋友圈比我原先想象的要窄得多——我曾经以为,像潘婷这么漂亮的女人,社交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比较了解后才发现,潘婷不爱交际,很少出门。再美丽的女人也是人,难免也怕寂寞,所以她似乎相当愿意和我一起吃饭,有时候吃完了饭就在附近小街上散步。边走边谈,其实也没谈什么,主要是双方的琐事。每当那时,潘婷确实像个大姐姐。

我逐渐感到,潘婷过得并不快乐,只不过她很内向,一般不多说,我也便不多问。
作为女人,潘婷对我和女朋友之间有什么新动向比较感兴趣,经常让我说说我和女友的故事。
至于她自己的丈夫,却说得很少,只说还在老家,是西江市刑警大队长。

潘婷是两年前从西江市借调到省委组织部来的,因为工作不错,后来留在了组织部。虽然我俩在一起吃饭时,往往也没有太深入的交谈,但我很乐此不疲,和潘婷吃饭成了我工作以来最快乐的事儿。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12

一天临下班时,老童忽然叫住我,说,“小林啊,我最近到些风言风语,说你时常跟那个小潘一起玩啊。”
我点头。
老童叹了口气,说:“我本来不想说,说了怕你多心,但我也是这么走过来的,知道人心险恶,你觉得没啥的事情,说不定哪天就成你的硬伤。小林,你还小,要多注意啊。”
我愤愤不平地说:“又不是封建时代,不说思想都开放了吗?有些人,需要思想开放就思想开放,需要不开放就不开放,调控自个儿的思想就跟调控水龙头似的,就这么个事儿,都东说西说,我跟潘姐年龄差一大截,他们都还要说!”
老童走到办公室门口,探头往走廊里看了看,见多数人都下班了,于是掩上门,对我说:“我们一起坐了这么久,我一直在观察你,你是个心术很正的好苗子,所以我跟你多罗唆几句,不想你像我一样走弯路。”
而后老童就打开了话闸子。我很是吃惊,想不到一向沉默寡言、走起路来谨小慎微蚂蚁都怕踩死一只的老童,竟然口才惊人。我想,怪不得都说能进组织部的没有没两把刷子的。

在那天,老童对我是这么说的:
“你可能想不到,别看我现在这么蔫,但我当年在部队时,可是全师最年轻的正团干部呢,说起来算是前途无量。转业时,当时我可以进省工商局、可以到一个中型国企当副总,也可以进省委组织部,现在看来,那时要是选择了前两个的任意一个,哪会是如今这样子!可是啊,当是思想就是转不过弯来,我想都没想,便选了进组织部……唉,这第一步,就迈错了门坎啊……”

“转业都要降半级使用,我由正团变成副处长,而且是部里不太重要的一个处,当时那个处没有处长,我是主持工作的副处长,主持了将近一年,还以为快扶正了,不料在一次活动中,不小心出了个小差错,那时包部长刚当组织部长,正要树立威信,为那么丁点小的一个差错,要调我到组织部下属的《党建》杂志社去。我思想老化,总觉得《党建》杂志社毕竟只是事业单位,去了就不算正经公务员了,另外还巴望着在原来的处里扶正,所以,我就不愿意过去……”

“而且那时候,更主要的是,都说组织部即将修一幢新职工住宅楼,我从部队回到省城昌义,一直住老婆那里,房子小得要命,当然盼着在组织部等新房,所以,我就坚决不走,结果,包部长以为我是藐视他的权威,一下子火了,将我调到研究室,而且是降半级使用,成了个副处级调研员,不带‘长’了……看,我刚转业时那么年轻,一帆风顺,谁想得到,进了组织部,整整7年,先是原地踏步,后是连退两级,眼看着都45岁了,这一辈子,也就这么快混完了……”

“带不带‘长’字,我倒也不在乎,关键是后来我才听说,是个小人,自己想替代我,怕我扶正,于是在后面乱说我坏话,说什么我和一个女同志一起出差时,一同消失了半天,其实,全是瞎说,所以啊,生活小节一到关键时刻,就会要了你的前程,你自己都想不到会那么严重……不过,那个小人自己也没能当上处长,争来争去,还不如不争。该你的就会是你的,说到底是个运气啊!”

“我就是运气不好啊……这几年什么都没顺过,就说那房子,为了房子我不去《党建》杂志社,哪知道组织部的房子后来一直遥遥无期,两年前《党建》杂志社反而修了新房子了,我当时如果真去了,反而住上新房了。如今,组织部的职工楼还是没影子,一晃,我们全家在老婆那小房子里一住就又是几年……”

“唉……”老童最后叹了口气,不再言语,沉默地收拾了一下办公桌,拍了拍我的肩膀,走了。
剩下我,独自坐在窗前。
已经是傍晚将近七点,11月的城市,夜色渐渐浓起来,我扭头向窗外看去,发现街灯已经亮了起来。想想自己不可测的前程,想想仅仅因为与潘婷走近一些,便生出这么多是非,再想想老施对自己的不满和将来可能的报复……我突然感到很厌倦,心想,或许自己不适合从政吧。甚至第一次动了趁自己年轻,干脆辞职,下海闯一闯的念头。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13

然而,就在我第一次想辞职的当儿,传来了组织部即将下决心开始修宿舍楼的消息。
据说以前多次拖延,要么是资金不到位,要么是资金有了着落但原来拟征的土地却征不上了,凡此种种,总有这里那里的不凑巧。
而这次,资金和土地都落实了,万事具备,只欠开工。
但组织部也有人背后悄悄议论:如今这次,是包部长在竞争省委副书记冲刺阶段稳固后院之举,组织部的人心稳定了,包部长也就更能轻装上阵了。于是有人说,早知道包部长就该早点竞争副书记嘛,那样我们也就可以早点住新房了。

消息越来越确切之后,老童的精神也越来越亢奋,一到办公室,就拿起公家的电话跟老婆褒电话粥,畅谈对未来住房的安排,一扫几年来的满脸阴郁,神色中大有“守得云开见日出”的光彩。
我有些无法理解,难道一套房子,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竟有如此重要的影响?
见我有些漠然,老童一再对我说:“小伙子啊,你们这一拨人,运气可真好啊,我们来了这么久,就等了这么久,而你们,一来就等到了房子……所以,运气这东西确实没办法解释啊……”

其实这也不只是老童一个人的看法。组织部多数干部,都觉得我们这一批考公务员进来的五个人,实在是运气太好了,甚至好得有点让人嫉妒了。
我们呢,本来也并不太觉得房子的份量,如今被周围的人一搅和,也都激动起来。
岁数比较大些的老贺、老苗就不必说了,连小张、小陈也激动莫名,每天夜晚,一回寝室,就大谈住房问题,像是吃了兴奋剂。

我受他们影响,也逐渐认真地考量这个问题,把辞职那个瞬间的念头,放到了脑后。然而,尽管也关心房子,我确实受不了小张一到夜晚便开始的无休止的探讨。
对于小张,我已经忍了很久,比如,小张晚上从来不洗脚就睡,袜子至少穿一周才洗,以至于他的床成为恶臭的发源地,气味经久不息;又如,小张特别喜欢吆三呵五,喊上他的同学朋友,到寝室里来聚会……这些,都让我很难忍受。
如果仅仅是这些,也就算了。可是,自从我与潘婷过从甚密之后,小张就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主动找茬。而且不止是一回两回了。
比如有一次,我在寝室里哼了会儿歌,小张就说:“你这是在音乐传情嘛,何必隔着墙唱呢,窗户纸一捅就破,如果我是你啊,我早过去了……”
一边说,小张一边满脸淫笑。

小张经常在办公室的电脑里看黄色影碟。
以前晚上无聊时,我跟着小陈也去看过,都是成年人,看了就看了,本来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小张看黄碟时的兴奋和投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记得小张每次看黄碟时,脸上挂着的就是这样一种色迷迷的笑容,如今,小张带着这样的笑容谈及隔壁,影射我和潘婷,让我觉得是对自己感情的亵渎。
我不禁心里一堵,恨不得一拳砸在小张那张笑得五管挤在一堆的脸上。
但是,我当然不能出手。我只能装作无所谓的样子,笑一笑,然后继续哼歌。

而我的继续哼歌,在小张眼里则成了一种挑衅,一种得意。
小张从此莫名其妙地不再跟我多说话,并且在寝室里拉拢小陈,企图冷落孤立我。
我心里其实完全不在乎,道不同不相与谋,我本来便没把小张当做一回事,因此也就不在意小张对自己的态度是好是坏。
然而,尽管如此,一个深夜,我听着同寝室小张的鼻息,想到人与人之间这么容易窝里斗,这么容易相互伤害,心里突然涌起一种和年龄不相符的苍凉,仿佛看破了什么,仿佛觉得什么都没意思。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鎏一笑 2012-07-25 07:03:38
我心想,法律专业的人大多数一门心思考虑公检法,注意到省委组织部研究室的相对来说肯定要少很多,何况党员优先,我是党员,多少占点先机。
----------+
剑走偏锋,真好啊
-----------------------------


谢鎏一笑兄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14

除了在寝室里的不愉快,我感到和女朋友刘婕之间也越来越不协调。
我心底的那个疤。始终就没完全好。
与刘婕恢复关系时,我就想,毕业之后不怎么常见面了,我们便可能自自然然地分手,对双方的伤害都会少一些。
哪知道我毕业后,因为不再每天相见,距离产生美,刘婕反而对我更加依恋了。
可能因为大学高年级女生历来对社会比对学校更有兴趣一些,刘婕不时往我这边跑。
有些晚上,刘婕来我寝室看我,碰巧小陈和小张不在的话,我们便会亲昵到床上去,就像做地下工作一样,抓紧时间,并且不时得注意门的动静,因此并不舒服。

有很多次,在结束之后,我都感到一种巨大的空虚,难道这就是爱情的归宿吗?
激情释放之后,男人总是变得格外理智一些,我有时侯看着穿衣的刘婕,心里想,比起我们都在学校念书那阵子,我们的性尽管浓了一些,爱却似乎反而淡了一些。
我们甚至可能都已经很疲倦了,可是,因为惯性,因为懒惰,因为缺乏勇气……我们依然在维系着彼此的关系,可这,就是完好的爱吗?

那段时间我反复掂量,觉得自己可能未必能给刘婕稳定的未来。
已经是十二月了,这一届的大四学生们又已经找工作了,刘婕的老家在相邻的D省省会辽远市,如果回辽远去,她可以陪在父母身边,一切都有个依靠。
然而刘婕却把多数的精力,放在争取留在昌义市。

如果,我能有把握将来给刘婕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留在昌义未尝不可。
然而,我却没有这个把握。
一来因为我和刘婕之间的爱情,已经不那么完美无缺,而我是追求完美的人,我怕即使自己现在无所谓,将来有一天却未必始终能无所谓,那时,说不定就会耽刘婕的青春,我会内疚的;
二来,因为我对自己未来的事业也感到捉摸不定,假如我愿意当一辈子公务员,那么一切都可以稳定下来。但我知道自己不是那种安分的人,我不喜欢一生的道路就这么早早限定了。
我想,说不定我哪天会辞职;说不定,我会过一种漂泊的生活。如果我是一个人,什么样的漂泊我都不怕,然而,假如带着刘婕……我简直不能想象。

所以,反复权衡之后,我觉得自己与刘婕之间,是很难有最终的结果的,既然如此,假如能拖下去还可以勉强拖下去,但如今已经到了不能拖下去的时刻了——刘婕必须也明白这个结局,以免她在最终落实工作时,作出错误的决定,放弃回辽远。

因此,一个晚上,刘婕又来看我时,我就表现得很冷淡。
以往,我们只要有机会总是先上了床,然后我用自行车将刘婕驮回学校。
这一次,尽管小陈小张都不在,我却没有要上床,和刘婕在寝室里闷坐了一会儿,然后将上面所想的一股脑儿告诉刘婕。

“你还是回辽远去吧”,我最后总结说,“我不是那种打算老老实实捧着铁饭碗呆一辈子的人,我想趁年轻去闯闯,可我很可能会闯不出什么名堂,我们在一起,你跟着我会很累的……何况,我们本质上不适合。”
我在说之前,最担心刘婕会哭,然而刘婕却出奇的平静,她什么也没说,听完之后,点了点头,冷静地说:“你送我回去吧。”

我推出自行车,像以往那样,将刘婕驮在车上,往昌义大学骑。
一路上两人都不说话,骑了一半路程的样子,刘婕忽然说:“停,我要下来。”
我刚刹住车,刘婕就跳下了自行车后座,一句话不说,顺着一条陌生的小街往里走。
我本想,长痛不如短痛,不如这次就狠狠心。
可是,就在我要骑车离去的时候,又忍不回过身看了一眼。我看到,刘婕已经没再往里走了,站在一百米开外街道边一棵大法国梧桐下,像夜色中的一个剪影。
我突然心头一酸,赶紧向刘婕骑过去。我把车刹在刘婕身边,望着她,想继续硬下心,劝她早点回学校。
但话还没说,刘婕已经蹲下去,埋着头,哭了起来。
刘婕身旁就是两个垃圾桶。我知道,刘婕历来是最爱干净的了,如今她却居然不管不顾,在又脏又臭的垃圾桶旁便蹲下来,说明她什么都不在乎了。这让我心里很难受,所有的理智,在一瞬间全部崩溃,我跳下车,一把搂住她,说:“我们不分手,不分手了。”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15

决定了不分手,我就开始为刘婕的工作更认真地张罗起来。
以前也不是没张罗过,我不是没责任心的人,刘婕进入大四后不久,我就帮着她制作了厚厚的自荐书,还偷偷到组织部的打字室,请男小杨帮忙,将自荐书复印了50份。
50份不是个小数字,每份有十多页,50份就是近1000页,假如在外面掏钱复印,得两三百。
所以我当时还请男小杨吃了顿饭。
男小杨平时不爱说话,那次喝了些酒,对我说了些平时在办公室没说过的话。

男小杨在为自己学历低而烦恼,他正在广播电视大学读业余大专,还没拿到文凭。前段时间,他本来有希望转正,但由于如今新规是,转正的工人也必须得大专以上学历,因此,他错过了上次转正的机会。
我安慰了他好一阵子,两个人大有惺惺相惜之感。
吃完饭,喝完酒,男小杨拍着我的肩膀,说:“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咱们是哥们。”

那次,我将刘婕的自荐书一股脑邮寄了二十个单位,可是都如泥牛入海,没有回音。
十一月底,我又陪着刘婕,去了好几个单位,上门递简历。
我想,刘婕外貌出众,上门去自我推荐,效果比不见面可能要好不少。
记得那时天气已冷,我们舍不得打的,全是我骑车驮着刘婕,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上门。
为此我还向老金断断续续请了好几次假,理由是女朋友病重,在医院里打点滴,我要去守一守。
老金还真信了,一次他很体贴地对我说:“你女朋友身体素质可不太好啊,怎么老是生病,搁我们二十出头那年代,男女谈恋爱重要的不是脸蛋,是身体好不好,身体不好的没人要——病不起啊。”

然而,即便是上门自荐,结果也不甚理想。
起初,是我陪着上门,后来为避免别人知道刘婕有护花使者,我每次都只等在单位大门口,不进去。
可是,多数单位当面就明确表示不进女生。
还有些单位,只进生源地便是昌义市的学生,这些,刘婕都不符合。

此外,还碰到了两个动手动脚的,面对青春靓丽的刘婕,先是道貌岸然,随后暗示,一看暗示无效,想着说不定以后再难碰面,现在能揩点油就揩点油,反正不揩白不揩。
于是,只要周围没人,公然便骚扰起来。
刘婕逃之夭夭,惊魂卜定,回来只冲着我发火,再也不愿意上门递自荐材料了。

在以上这些时候,我尽管也在尽力地帮着刘婕找工作,但我内心深处,始终有个隐秘的念头,那就是,俩人在一起,我要尽可能地对她好,尽可能地帮她,但是,我愿意放任一种结果发生——亦即我们虽然努力了,但刘婕还是留不了昌义市,那么,我愿意她回到辽远去,然后让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将我们慢慢隔断。

可是,自从十二月底的那个夜晚,刘婕在梧桐树下垃圾桶边那一哭,让我感觉到她其实有多么在乎我,我也就更犹豫了。
是啊,她是曾经背弃过我,可是,世上说不定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爱情。
何况,她那么在乎我,她为了我而费力地争取留在昌义,她从不要求我拼命去挣太多钱财,每次总是让我用自行车驮着她,而不要打的……这是多么好的女孩子啊,我以后怎么可能再找得到这么好的女孩呢?
这么想着,我下决心再努力一些。我把希望寄托在让刘婕留校上。

这些年来就业不易,留校属于中上之选,难度不小。我和刘婕以及成子前都是昌大法律系的,有着大致相互认识的老师和同学圈。
我素来不爱交际,和系里的领导都不熟悉,因此我希望能借助成子前帮忙。
成子前在学校时就是活跃的学生干部,与系里主管毕业分配的党总支副书记高达威素来关系密切,尤其在他毕业到了新华社之后,和高达威更是平辈论交。

我大致给成子前说了说想法,成子前满口答应。
不过,他也给我提了个要求,希望我和刘婕帮他的同事喻东找个女朋友。
我再次感到,成子前确实是那种随时随地考虑到利益交换的人,不过这样的人,确实也无可厚非,在如今这个社会,或许这样的人才会成为最终的成功者。
但是,我不想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
我始终还是觉得,虽然,社会活动的本质就是人与人相互交换,但是,“结果是交换”并不简单等同于“目的便是交换”。

我见过喻东,个子不高,有些谢顶,人很实在,给人一种厚道稳重的感觉。
他也是昌义大学毕业的,不过不是法律系,而是新闻系,他和成子前同一年分进新华社H省分社,都在“社会政法室”。
如今成子前想竞争主任职位,此举想来是为了笼络喻东,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尽管如此,介绍姻缘终究是善事,何况刘婕玩得比较好的女伴中,刚巧有一个叫明欣的女生和前男友分手不久,正处在不想复合却又害怕孤独的当口,于是,我和刘婕商量,征得明欣同意,决定将她介绍给喻东。
而此时,已经是12月底了,我进入组织部的第一年,即将结束了。


楼主:雷立刚  时间:2020-11-24 18:23:25
第二时间段
我在组织部上班的第二年


16

元旦那天,我们正式把明介绍给了喻东。
我们几个一起在昌义大学的草坪上打了半天牌。
明欣长得小巧玲珑,大大的眼睛里很有灵气,让喻东有些一见倾心的感觉。
然而明欣对喻东却似乎不太热情。

傍晚时分,明欣和喻东互相留了电话号码,大家就散了。
回去路上,我对成子前说:“假如喻东自己也想竞争这职位,你再怎么笼络也未必有用,而且谈恋爱要看缘分,我看明欣好像不太喜欢喻东。”
成子前回答道:“明欣喜欢不喜欢喻东,其实我不关心,只要喻东喜欢明欣就够了。拖过这一两个月,我们那职位也该尘埃落定了,他们能成就成,不成拉倒。不过,说真的,现在竞争主任职位还轮不上喻东,我之所以这么做,一是考虑到多一个支持者就多一分胜算,二是考虑到我和他是同年进社里来的,如今我成长得快些,怕他嫉妒,笼络一下,即使换不来他的支持,至少也不让他站在我的对立面嘛。”
我听了,感到成子前的心机实在是深不可测。

元旦过后,组织部的新宿舍楼开始打地基了。
地址就在省委大院东侧,与我们的单身宿舍只有一路之隔。
那些天,打桩机将长达两米多的钢筋水泥桩一根根插入地基,轰隆隆的打桩声,让中午回去休息的小张、小陈、老苗、老贺等人无法闭眼,然而,他们的精神并没有因为缺少午眠而困顿,反而更为亢奋。
不仅一回到办公室就积极加入讨论新房子的自发辩论会之中,而且每天晚饭后的散步,也像组织部其他老干部那样,散着散着就散到了地基边来。以至于后来工地上不得不竖了块牌子,写着“谢绝参观”,散步大军才有所减少。

看着喜形于色的小张、小陈、老苗、老贺他们,我有些不解。
一个中午,我问小陈:“那些新房子,咱们是无论如何分不上的,你们成天去看,有什么看头?”
小陈说:“只要新房子早点修好,我们就可以分旧房子,我们每天去看,怕只怕它停工,盼着它修快一点,免得夜长梦多。”
我说:“你们去看,又不能把它看快了。”
小陈说:“也是,可是不看心里就不踏实。嗯,睡觉,现在我听着打桩声也能睡着了,而且睡得更踏实,你说,人这适应性可还真强啊。”

我心里一动,是啊,人的适应行可真强,我想起一个故事,说是青蛙如果陡然掉在热水里,会立即跳出来。
但是,假如先将它放在凉水中,然后将水慢慢加温直至沸腾,因为温度是缓慢提高的,所以青蛙一直能适应,不会跳出去,直到被煮死在沸水里……
然而,想到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我什么也无力改变,有时候,清醒还不如不清醒,至少后者更轻松一些。

成子前还算是守信的人,忙完元旦那几天,就专门腾出时间,陪我和刘婕一起去高达威那里去联络感情。
我买了两瓶泸州老窖,两盒咖啡。
高达威在学生面前历来作两袖清风状,谁看了他,第一印象都会觉得他清廉严肃,以至于我有些迟疑,担心高达威或许会拒绝收礼。
成子前冷冷一笑,说,“没有不吃腥的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管毕业分配的书记不喝‘学生血’喝什么?莫非喝‘娃哈哈’不成?”

因为成子前实先打过电话,敲开门之后,高达威果然在家等着我们。
相对于在系办公室里,他显得随和了很多,给成子前、我、刘婕泡茶,东拉西扯了一些家常。快吃饭的时候,成子前站起身,说:“高书记,实在太耽误您的时间了,我们走了。”
高达威摆摆手:“不耽误不耽误,要不随便一起吃点?”
我说:“高书记,这回我们就不吃了,呆会儿还有点事呢。”
高达威顺水推舟地说:“是啊是啊,咱们大伟,如今是组织部的干部,当然忙啦。”

送礼和收礼都是一门学问,要领在于怎样让双方都感到自然。
我在送礼方面不是老手,好在有成子前助阵,只用眼睛暗示了一下刚进屋时放在墙角不显眼处的礼品,便退到门口。
而高达威显然在收礼方面是老手,也是会意地瞟了墙角一眼,一切就已在不言之中了。
整个气氛显得很融洽,临出门前,高达威拍了拍我的肩膀,似乎很随意地说:“你们郎才女貌这么般配,放心,我们做长辈的会尽力成全的。”

下楼之后,刘婕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高书记可什么都没答应呀。”
成子前说,“你这就不懂了,做领导的,没有一个会把话说得太死的,这叫领导的艺术,高达威今天能把话说到这份上,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啊,就等着留校当辅导员吧。”
我基本认同成子前的话,不过,毕竟我与刘婕的关系更亲密,态度自然更谨慎一些,不敢轻易乐观。

楼主:雷立刚

字数:33460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2-07-20 02:22:00

更新时间:2020-11-24 18:23:25

评论数: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