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楼主:从容面对蹉跎岁月  时间:2021-02-10 12:14:10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文 | 从容面对蹉跎岁月


《红楼梦》是怎样的一部书?作者一开始就巧妙地借空空道人与石头的对话,已暗示了读者。

“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的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单看这段文字,作者就已向读者传递了很多信息。

首先,《红楼梦》作者肯定了自己编写的这部书有些趣味,意欲问世传奇。后来的事实证明《红楼梦》这部佚书,如同断臂维纳斯拥有着残缺的大美,被世代流传、景仰……

那么深受读者喜爱的这部伟大作品,真的没有朝代年纪可考吗?事实证明,后人考证出了《红楼梦》的成书年代为清代。

书中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吗?

作者在《红楼梦》第一回就写了暂寄葫芦庙淹蹇住了的穷儒,姓贾名化,(假话)表字时飞,(实非也)别号雨村者(粗言粗语也)这一臭名昭著的人物。他因得到乡宦甄士隐慷慨仗义的资助,才得以考取功名做了官,还如愿娶了甄家丫鬟娇杏。后来他却忘恩负义、徇私枉法,最终“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作者巧妙地利用书中人物名字的谐音,贾雨村(假语存)得娇杏(侥幸),向读者暗示:“不正直的人过得好,只是暂时得侥幸而已。”

再来看看书中的女子无班姑蔡女之德能吗?

第一个出场的女子香菱本名甄英莲,其母,作者用“情性贤淑,深明礼义”来定义甄士隐嫡妻封氏。(甲戌侧批:八字正是写日后之香菱,见其根源不凡。)作者还用了八个字写香菱,“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诚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

古人的批注已很好地回答了,《红楼梦》绝不是写几个异样的女子那么简单。

很多读者可能没有注意到,《红楼梦》里香菱跟黛玉学写诗时,她是识字的。宝钗不肯教香菱学诗,想必也不会教她识字的。香菱四岁时被拐子拐走,期间拐子会教她识字吗?

明清之时,扬州地区有一种叫“扬州瘦马”的女子,皆是从贫寒人家买来的四、五岁女孩,或是像香菱一样被拐子拐来,养在僻静之地,从小开始培养琴棋书画,等十二三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卖入富家做妾或卖入青楼。为了把这些女孩子调教的符合要求,非打即骂,饿几天不给饭吃是常有的事。

香菱故乡是姑苏,被卖在金陵,都离扬州很近,所以香菱识字应是“扬州瘦马”必须学会的技艺。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湘云的英豪阔大宽宏量,和她的浑然天成;而我最敬佩的是香菱。我觉得她不是真的忘了自己的故乡和身世,而是她知道自己回不去了,说出来别人也不会相信她。她最不堪回首的人生经历,应该是她被拐子拐走,做“扬州瘦马”的日子,她把那段屈辱的岁月深埋在心底,不与任何人讲,这是她的智慧、隐忍和胸襟。

《红楼梦》作者写“呆香菱”其实也是正话反说。正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是作者极为推崇的观点。香菱是“大智若愚”。“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恰恰因为见到过,才知道天真的好。”香菱本有慧根,加上后天的学习、磨炼和感悟,她应该是已具备了作诗的资质,见大观园起诗社,她也想加入,于是她先谦虚谨慎地向宝钗、黛玉请教如何作诗。在黛玉、湘云的指点帮助下,她越发勤奋刻苦钻研。

香菱作的三首“咏月”诗,起初的两首,她故意作的稚嫩些如初学者。
(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外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
第一首诗黛玉评价“措词不雅”。

(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
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
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
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
余容犹可隔帘看。
第二首黛玉说“有了诗味只是过于穿凿。”

第三首诗是香菱发自肺腑地向苍天发出的叩问!大家都说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而香菱竟巧妙地掩饰说,是她的梦中得句。
(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子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

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香菱虽跟着拐走她的拐子,过着屈辱、备受折磨的日子,她却依然心地纯净善良,并没有受到对她很不利环境的影响,也成长为一个心术不正、为非作歹的拐子;被人打骂、欺压、折磨,她却依然温良、谦恭、有礼,并没有形成心理扭曲,继而也成为欺压弱小、伤害无辜的变态人格。

这位被唤作“香菱”,再降为“秋菱”的女子,本是一朵莲花,坎坷的遭遇并没有使她屈服,她长成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正的莲。莲花又称荷花。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是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芰,古书上指菱。荷,也叫莲。芙蓉,即莲或荷。“芰荷”“芙蓉”暗指屈原心中国富民强的政治理想、洁身自好的操守、特立不群的个性。“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体现了屈原对国富民强的政治理想的不懈追求,和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愿望,以及不与恶势力妥协的鲜明个性。

“芰荷”就是香菱,“芙蓉”就是黛玉。这两位人物的品格,是《红楼梦》作者深为喜爱,并竭力推崇和歌颂的。按照作者的意图推理,书中的这两位人物应该都是很不幸地非正常死亡了。其中“黛玉沉湖”暗合屈原投江,同样都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坚持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正确的思想理念;香菱隐忍顽强地坚持到被折磨致死,终于魂归故乡……

至此,可以肯定《红楼梦》作者写香菱,绝不仅仅是要大家可怜她,说她是“真应怜”,而香菱应该是名副其实的“真英莲”,或是“真应莲”!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红楼梦》作者感慨自己“无材可去补苍天”,却“身在草泽,胸怀家国”的著书理念。

《红楼梦》作者先写了本地推为望族的乡宦甄士隐小家的命运,“好防元宵佳节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从小至大写到天下推为望族的大家族贾家的结局,“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以甄家的小枯荣对应贾家的大枯荣。

既然小家和大家的命运是相同的,那么从甄家走出的香菱,和日后从贾家走出来的宝玉,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们同样都历经了人世间的磨难、悲苦、离散……但他们却始终都保持着自己美好、善良、慈悲的心愿……

“紫菱洲歌”是《红楼梦》作者对他书中的几位闺阁女子的深情怀念: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楼主:从容面对蹉跎岁月  时间:2021-02-10 12:14:10


楼主:从容面对蹉跎岁月  时间:2021-02-10 12:14:10

《叹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楼主:从容面对蹉跎岁月  时间:2021-02-10 12:14:10


楼主:从容面对蹉跎岁月

字数:2735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20-11-25 00:14:27

更新时间:2021-02-10 12:14:10

评论数:6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