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钱祖荣侃红楼之98:钱谦益与如皋钱氏有共同先祖

钱祖荣侃红楼之98:钱谦益与如皋钱氏有共同先祖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常熟钱谦益与如皋钱氏有共同先祖钱迈

钱祖荣

多年来,大批《红楼梦》研究者,把该巨著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出生年代,考证确定在明末清初。那么,生活在此时期内的文坛宗师姑苏常熟籍钱谦益,就与《红楼梦》脱离不了关系。为便于人们了解钱谦益与如皋钱氏的家族关系,进而加深理解《红楼梦》中出现南安王府临安伯(如皋有临安钱镠王府故址——附图)请贾宝玉的长辈和宝玉(如皋冒辟疆是宝玉原型之一),至王府喝酒情节的深刻内涵。现将有关内容,梳理如下。
据《常熟钱氏家谱》载,宋末,武肃王十一世孙钱迈从浙江台州到通州(今南通)任知府,长子钱元孙(千一公)跟随侍亲。
钱迈卒于任,其时社会动荡,乱兵、难民塞途,无法回籍。元孙遂草草葬父后渡江到常熟奚浦定居,是为钱氏迁虞始祖。经四代,至昌宗家业日旺,族丁蔓衍,昌宗长子镛迁居奚浦附近之鹿苑(亦称鹿园、禄园),是为钱氏鹿苑支祖,次子珍留奚浦,为钱氏奚浦支祖(奚浦、鹿苑钱氏,处常熟西部,称西钱。另有一支武肃王后裔,处常熟徐市、古里一带,因处常熟东部,称东钱)。鹿苑钱氏,为钱岱。奚浦一支出了名人钱谦益,鹿苑一支传至九世出了佼佼者钱岱。

据如皋光绪癸巳年(1893)《钱氏族谱》载,武肃王十一世祖钱迈字伯高,知通州,生六子。长子元孙,字享父;次子思孙,字行父;三子宪父,字章父;四子奕孙,字山父;五子文孙,字季父;六子诒孙,字锦山。
次子思孙的长子钱仲达,为笔者的祖先。
钱迈公的另外4子,分散于苏北多地落户繁衍。
如皋和常熟两地,各有一条共同地名的白茆港。常熟白茆港位于白茆镇范围,如皋白茆港位于城北街道。地处两地之河流同名的原因是,通州知府钱迈的次子思孙之长子钱仲达由姑苏迁居如皋定居后,在组织治理通向大海的港汊白茆港时,得到祖父钱迈的指导以及大伯元孙和父亲思孙的通力支持。钱元孙定居常熟后,因不忘血浓于水的情意,也把治理过的当地河汊命名白茆港流传下来。茆”通“茅”,也指莼菜。
盐为白色,运盐河上常年白色,说明运盐的船川流不息,与岸边上的茅草融为一体,这由海边通往内容地的河流称为“白茆港”,十分贴切。
当然,在茅草的称呼中,也有叫“白茅草”的。这样,“白茅草”与白盐也是浑然一体,河流之名,自然天成。
白茆港,在如皋有的资料上写成“白毛港”,意思是说是河面上漂了许多野鸡毛,与如皋另一条茅草遍布两岸、雉毛漂满水面之纵向茅(毛)雉河的含义类似。
今后,也许会因为董白与冒辟疆乘船在此河中荡漾过,并且与《红楼梦》紧密联系,有关资料还会改写成“白冒港”。
常熟在隋炀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划归吴郡,即姑苏,它由姑胥转音而来。
姑苏和大如州(如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深厚渊源。比如明朝初年,吴门有一大批支持张士诚的民众被迁往江北。如皋人睡午觉,还叫做“上苏州”。
古代吴、楚之地的“胥”“苏”同音,如《左传》所称的楚国大臣申包胥,《战国策》作“勃苏”,就是例证。
在《红楼梦》中,作者把姑苏和本贯大如州(即无与伦比的如皋)放在显著位置,并且通篇反复展开描写了许多重要内容。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附钱谦益画像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拍摄于2006年,在象征铜钱外圆内方的如皋主城区——吴越国王钱镠王府故址上尚存的气势恢宏的明清古宅之局部景象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在文章中,
“由海边通往内容地的河流称为
‘’白茆港’‘’一句,多了一个“容”字,更正为:由海边通往内地的河流称为“白茆港”。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董小宛的字画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当年如皋的钱镠王府大院以状元街为界,也分为东府、西府。在雍正戊申年( 1728 ) 9月,如皋名士李四载 (县志有传) 撰文指出:“如皋钱氏之祖吴越国武肃王钱镠 ……五代迄今800余年,其间兵燹流离,陵谷迁变不知几何,而钱氏恪守祖泽。世及不少,亏毁垂无疆之休,天乎?人也!是可敬矣。钱氏夹江桥河(龙游河城中段)而居,左则王龙图集贤里焉,右则胡安定经义、治事两斋(内城河严家湾旁),前则夫子庙堂及岳(飞)武穆、文(天祥)信国二忠祠(今定慧寺范围内)焉”。该范围东西长700米,南北深500米,面积为35万平米。
钱镠王府占了如皋古邑之半,而且古邑外圆内方的格局,也与钱镠之“钱”密切联系。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脂砚斋曾揭示作者写《红楼梦》时所使用的手法,其中就有:烘云托月、草蛇灰线、空谷传声、明修栈道、云龙雾雨、一击两鸣、两山对峙、背面敷粉、暗度陈仓、千皴万染之法等等。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汤若望回忆顺治赐封贵妃的隐晦言语露出该女真实身份
1、汤若望的回忆。
在德国人魏特所著的《汤若望传》中有一段汤若望的回忆:“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底(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1660年(有研究者认为汤若望对于时间回忆有出入,事情具有真实性)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然薨逝。皇帝陡为哀痛所攻,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太监与宫中女官一共30名,悉行赐死……两座装饰得辉煌的宫殿……俱都被焚烧。”
2、汤若望的回忆将真事隐了。
在《汤若望传》中,汤若望对于被封为贵妃的军人之未亡人是谁的叙述,是闪烁其词的。多种资料记载,汤若望由于有功于顺治母子,在宫廷中极其受到器重。连后来康熙成为皇帝,孝庄都采纳了汤若望的建议。因此,他不会不知道满籍军人之夫人即顺治封其为贵妃者的身份。只是因为顺治夺人所爱,失去了名正言顺之体统。汤若望不可直言不讳,只能将真事隐了。
3、皇子去世有蹊跷……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我们身边的女英雄叶邦瑾
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在敌人的残暴折磨中,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守住党的秘密,不做苟且偷生的叛徒。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女英雄叶邦瑾,至今人们还传颂着她的动人故事。如皋市城北街道邦瑾村,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1925年7月8日,叶邦瑾出生在江苏如东掘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是清末秀才,父母都是教师。她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40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就来到如皋,做地下党的工作。1946年8月9日傍晚,她在柴湾镇三联村“翻身组长”杨玉琴家开群众会,由于坏人告密而被捕。敌人对她吊打、灌肠、坐老虎凳,要她说出党的秘密,她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知道!”8天以后,恼羞成怒的敌人,就在如皋城东门刑场把她极其残忍地杀害了。牺牲时她年仅21岁,成为黄海之滨刘胡兰式的英雄。
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小学生,一定要继承叶邦瑾等革命前辈的大无畏精神,好好学习各种本领,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接班人,长大后为祖国更加强大繁荣做出令人瞩目的贡献。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红楼梦》里有很多生日宴和办丧事,都是放在同一回里描写的现象。比如说凤姐的生日,贾母的生日,宝钗的生日,宝玉的生日,不胜枚举。而丧事里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秦可卿的死了,还有林如海,贾敬,贾瑞等各式人等的死。
作者办丧事和过生日放在一起来写,这边是黑飘白荡,那边是红飞翠舞,说明什么问题呢?
原来,清朝的生日,就是明朝的国耻日!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汤若望回忆顺治赐封贵妃的隐晦言语露出真情
1、汤若望的回忆。
2、汤若望的回忆将真事隐了。
3、皇子去世有蹊跷。
汤若望的回忆说“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此段话语中有两个转折词“但是”和“竟而”,意思是说皇子去世有蹊跷。
清朝的祖制规定皇子不能由生母自己抚养,而是由有资格的嫔及地位以上的后宫主位抚养,不是特定节日,平时母子也是甚少见面。
其原因,一是利于培养崇尚勇武的精神。皇子与自己的亲生母亲分开,避免被溺爱,从而保持满族坚忍果敢的骑士风格。二是防止外戚专权。皇子由他人抚养,淡化了母子感情,使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的思想扎根于皇子脑中,从而避免皇子一旦继承皇位重用生母亲族,导致外戚专权现象。
但是,此制度也衍生弊端。在复杂的后宫争斗中,皇子有时也成了牺牲品。真真假假的猫狸换太子案时有发生。突然暴亡的事件难辨真伪。
对于汤若望所说的“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之实情,非个中人概莫能知。“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然薨逝”,更让人对此事疑窦丛生。
然而,汤若望还说“太监与宫中女官一共30名,悉行赐死……两座装饰得辉煌的宫殿……俱都被焚烧。”这些内容,对“破案”太有帮助了。看来,由于宫廷环境险恶,不利于顺治皇帝的热恋人生存,顺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用“杀人灭口”和“毁尸灭迹”的手法,掩护这位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贵妃远走高飞啦。
4、顺治热恋满籍军人之夫人源于命妇入侍制度·······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在2000年电视剧《京城大状师》和2015年电视剧《多情江山》中,由宋妍和侯梦瑶饰演的董小宛,都将董小宛与董鄂妃合并成了一人。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在德国人魏特所著的《汤若望传》中有一段汤若望的回忆:“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底(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1660年(有研究者认为汤若望对于时间回忆有出入,事情具有真实性)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然薨逝。

这“其母于其后不久亦然薨逝”与《清实录》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完全吻合。因为,在1660年的后宫中只有皇贵妃董鄂氏薨逝。由此得出结论:那位满籍军人之夫人就是皇贵妃董鄂氏!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在《红楼梦》中写到的“绛芸轩”和宝玉唱的的那首《红豆曲》,都与运用“西施沼吴”之计的明末清初文坛宗师钱谦益密切相关。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贾探春理事游刃有余手段强硬隐示治政必须不拘私情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弄清楚小说《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小说中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从而真正揭示出作者的写作主旨。作者在第五十五回中采用“当今以孝治天下”及“赵国基死了”之语,揭示了小说产生于明末清初时期。由此可见,作者在创作中,确实是独具匠心,构思新颖,堪称杰作。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如皋的董小宛皇后塑像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1-04-01 10:17:58
《红楼梦》第55回写道;“这日王夫人正是往锦乡侯府去赴席,李纨与探春早已梳洗,伺候出门去后,回至厅上坐了.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此处又显露出作者尊重事实,把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时喜事、丧事同时出现且同时交代清楚的写作笔法。一边是王夫人“锦乡侯府去赴席”,一边是“赵国基昨日死了”。在明清鼎革时期的现实情况就是那样,清朝“喜事”不断,明朝“丧事”连连。所以,《红楼梦》中有惊魂之语“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呼嚎”。
在“赵国基昨日死了”的语言中,作者隐喻了什么内容呢?
其实,“个中人”一看便解其意。“赵”为汉姓,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赵”姓之国是“宋朝”。“国基昨日死了”,即国家的政权没有了。作者在此处,以“赵宋”代“朱明”。“真事隐”的历史时期,就是明末清初。

楼主:老卡枪

字数:413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1-03-03 02:13:40

更新时间:2021-04-01 10:17:58

评论数: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