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台湾风云 >  “语数英只要一门达均标的台生即可申请大陆高校”,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语数英只要一门达均标的台生即可申请大陆高校”,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楼主:湖水20111111  时间:2019-02-07 13:07:49
版友说,大陆人民自己缴税办的学校,自己孩子考个学跟要命一样,却给别人无限降低门槛读。
还有版友说,这盘棋太大,我等屁民确实看不懂。

其实这盘棋下了好久了。
大陆人民自己孩子考个学现在也要不了命,未来更要不了命。

一是在于,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突兀的政策,而是具有长久的连续性。只不过,很多版友过去没有怎么关注过。
二是在于,大陆的高校教育本身也在改革,除了一部分顶尖院校资源确实是有限的,一年招不了多少人,高考竞争激烈;大多数高校包括很多重点院校其实还在扩招、升级。总的高考入学率逐年攀升,招生渠道又完全不一样,招这点人,真的不影响你家孩子念大学。

首先,为什么说这并不是一个突兀性的政策呢?

大陆早在2010年4月就宣布,台湾高中毕业生,只要学科能力测试(学测)成绩达“顶标级”,即可【免试】申请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陆一百二十三所大学。
这一政策同样是出台于民进党当政时期,有台湾媒体当年引述新闻并发表评论说,大陆在抢人才的工作上,表现出很强的自信。
当时台湾有多少人可以达到顶标级呢?
有1.8万人。
2010年,台湾参加学测的考生约15万人,这1.8万人占总数的12%,被视为台湾未来的精英和支柱。
当时的台湾“教育部”很有信心,认为还是会把好学生留在台湾。

2011年开始招收前标级别学生(前25%),2017年开放招收均标级以上学生(前50%),招收院校也调整为307所。
2019年1月30日,又扩大为语数英三科的单科达均标者。
这个政策显然是连续性的,而且出台和调整都是民进党在台湾当政的时期。
对台扩招与大陆高校本身就存在的录取比率扩大也有关系。

尽管台湾方面曾经对留住优秀学生很有自信,实际上,从2010年-2018年,台湾到大陆地区申请及就读的大学生人数,呈现的是倍数增加。
光是建中(建国中学,台湾最好的男校),让校长写推荐信的学生就从2017年的约20人激增到2018年的70多人,校长直呼给学生加班加点写推荐信写到手软。
另一所知名学校武陵高中的校长,2018年要为50个以上的学生写推荐信。武陵高中的学测成绩中,有9人满级分,70级分以上的高达166人。申请大陆的都是顶标学生,主要意向是北大、清华、复旦、中山等。甚至有奥赛物理奖的得主,可直接保送台大的还是去考学测,以便申请北大元培学院。
桃园复旦高中申请者2018年超过了40人;台南女中超过20人;台南一中校长为学生写推荐信到半夜,申请人从过去1-2人增加到12人。高雄女中、北一女中均有超过百人申请大陆学校。

另外,【申请不等于入学】,对于台湾顶标学生而言,要读大陆最好的高校,竞争也非常激烈。2018年,复旦对台招生计划是15人,报考的台湾考生高达600人(都是顶标生)。
中山大学2018年对台招生计划是30人。
这是招生简章:http://admission.sysu.edu.cn/zs08/zs08a/55316.htm
报考的有多少人呢?我记得当时这个新闻图片挂过台版首页吧。
报名者有600多人,符合报名条件的申请,共计563份,较2017年增加约4倍;学校给了近200名学生面试资格。


大陆顶尖高校的优势早就越过台湾传统的“四大名校”。其他院校也在不断改革发展,早非十年前的情况可比。
这次扩大招生范围,根据国家目前的31条惠台政策来看,毫不意外。
楼主:湖水20111111  时间:2019-02-07 13:07:49
转一个台湾版的“高考”标准的介绍,如果有不准,请台湾版友补充修正。
学测,即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有语文、英语、数学、社会、自然5科,每科满级分15分,总计75分,考试成绩分为5级。

2018年学测在1月26日、27举行,有136465人报考,比2017年增加近8000人。
2018年发榜的成绩,总级分5标,分别为(顶标)63级分、(前标)56级分、(均标)45级分、(后标)35级分和(底标)28级分。其中有259名学生取得了满级分75级分,是台湾4年来考得最好的一次。
楼主:湖水20111111  时间:2019-02-07 13:07:49
其次,为什么说对大陆考生影响不大,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先来看看,大陆自2000年的同龄人口(按18年前的出生人口计算,橙色字体部分表示数据来源不同——未考虑登记误差)、高考报考人数、录取比例的变化。(数据不是很严谨,参考)
楼主:湖水20111111  时间:2019-02-07 13:07:49
非常明显的趋势是,相应的同龄人口总数在减少,而考生比例在增多,录取率在增加。
这个趋势在2018年的分省录取率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当然了,考不考得上名校是一回事,上不上得了大学则一目了然。
2018年的同龄人口是1765万,而考生总数是975万,为8年来最高,当时很多家长觉得这一年竞争激烈。
然鹅——

楼主:湖水20111111  时间:2019-02-07 13:07:49
为什么考生增多了,录取率反而增加了呢?
当然是因为大陆高校的教育资源在扩大,一则以投入扩大,二则强调质量建设。
这几年相关新闻其实很多,只不过大家平时注意不到罢了。

顶尖学校的招生名额肯定是有限的,去顶尖学校竞争的还是那些顶标生。而且竞争性在加强,而不是减弱。
去年,政策已经让均标生都可以申请大陆高校,也就是211以上的一些资源。也有二本院校。
今年只不过进一步扩大,让语数英任一科达到均标的都可以申请。可以申请,和最终能就读是两回事,这存在着互选和竞争。

台湾一共就14万多考生,能够达到均标的也就6-7万人(数据待查),就算有一半申请,也就3-4万人,大陆2000多个正规高校。平均每个学校增加15个学生,大家觉得这是个事吗?大点的院校,一个二级学院分一个,还不够分呢。

会有一半申请吗?
政府应该巴不得吧。

这事不是咱们急,是台湾当局急。
事实上他们已经急了。


楼主:湖水20111111  时间:2019-02-07 13:07:49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纳税人钱建大陆高校的问题。

学生是要交学费。虽然学费其实无法完全购买他实际享受的教育资源。
大家会有一个感觉,越是好的高校,似乎学生花钱越少(学费+生活费),这是因为国家给的建设资源相对更多,包括小钱钱。很多二本院校的学费会稍微贵点点,最近10年应该没什么增幅,因为国家整体更重视教育投入和区域发展的均衡性了。
除了给学校的各项建设拨款和学科、研究经费等等,每个在校生,国家还要另外拨付一笔钱。现在还有各种奖学金、助学金。
7、800万人的费用都付了,还在乎那万把人吗?

教育的产出非常缓慢,一般要10年以上,然而持续而稳定的投资得宜,它的长远产出是惊人的。
我想大家能从近20年中国的飞速发展中体会到这一点点甜头。(大陆1999年开始扩招,录取比例达到59%)

21世纪什么最重要?
葛大爷说了:人才。

在大陆获得毕业证的台湾学生,是在大陆就业的可能性大,还是在台湾就业的可能性大?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两岸在某些领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有多少人会愿意回台湾就业和发展?
正常人是不可能长期生活体验与认同剥离的,那不符合人性。

教育是种长效投入,不值得计较那分分厘厘的得失;即使经济领域的投资也不见得每笔都赚,对于教育的社会效益要看得更远些。
楼主:湖水20111111  时间:2019-02-07 13:07:49
再一个问题。
台湾考生在大陆能否顺利毕业?

你们以为大陆学生每个都能顺利毕业吗?
挂科难道是传说?
一个学期(或学年)挂几门就得留级。

去年国家教育部取消了各大院校的清考制度,推行了一堆教学质量检查的制度。
有些学生到期毕不了业,会成为一种常态。

【宽进严出】这个传说,将变成现实。
不独台湾学生会面临挑战。

高考只是人生奋斗的开始,高考成功=人生赢家 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楼主:湖水20111111  时间:2019-02-07 13:07:49
@小步快跑呀 2019-02-02 02:11:47
楼主说的对, 现在考个大学有个毛用啊. 该买不起房还是买不起房. 高薪行业除了金融业其他的对哪个学校的要求不怎么高. 以后是个人能力的时代.学历越来越不重要了.
-----------------------------
你这歪曲得厉害了点。
上大学,我认为是一个人最优先的发展选项。
不仅仅是为了薪水,还在于眼界和生活方式。
楼主:湖水20111111  时间:2019-02-07 13:07:49
关于台湾学测、级分制再补充一下:

“学测”包括国文、英文、数学、社会、自然,测验考生是否有接受大学教育的基本能力,五科都必考。
社会类似大陆文综,包括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
自然类似大陆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
“学测”以机读题型为主,除了国文和英文有非选择题,其他都是选择题型。

据说,当初许多优秀学生花大量精力想把99分提高到100。为了不每分必较,学测舍弃了原始分数,改用“级分制”,99分和100分都是满级分,可以更均衡地兼顾各科学习。
每科最高为15级分(满级分),5科总级分最高可达到75级分,再分为5个层次(标)。
只要有分数就不会是0级分。
参加“学测”得到满级分75级分的,原始分数则不尽相同。
这个计算方法,我看得头晕,有兴趣的版友可以去研究: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58024232088357124.html

之所以通过“级分制”录取考生,一是教育资源相对充裕,二是有面试环节,“学测”成绩只是条件之一,并非唯一录取依据。

附:
除了学测,台湾还有7月的指考,即“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有中文、英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10科,依据专长选择部分科目参加。各大学录取时,按照不同学科的需要乘以加权百分比,根据报名学生的排名以决定录取。
“指考”被台湾高中生视为“地狱”,但以2015年的情况看,参加人数仅5.7万人,光台大就录取2000人左右;被“台大、政大、清华、交大、成大”五所名校录取的达六七千,比大陆考普通一本还要容易。但家长和学生仍抗议指考录取率太低。
楼主:湖水20111111  时间:2019-02-07 13:07:49
补充一下,开放语数英三科中任何一科达到均标都可以申请大陆的大学,这也有个对应关系,申请的是对应条件的大学(相对)。
过去顶标的学生,申请大陆高校而成功的,就是增长最快的2018年,也远远不到顶标生的1/5,也就是远远不到3500人。由于各校对台招生人数还是都有限制的,均标生申请,也要进行选拔。所以整体人数是有限的。
楼主:湖水20111111  时间:2019-02-07 13:07:49
在2010年,有123所大陆高校对台招生,按照平均每所15人,每年总共招生也就1845人。不知道后来的招生学校有没扩大(顶标生)。均标是这两年才有的政策,范畴应该在400所高校以内。
可以查下对台招生总人数。
楼主:湖水20111111  时间:2019-02-07 13:07:49



楼主:湖水20111111

字数:3615

帖子分类:台湾风云

发表时间:2019-02-02 08:07:07

更新时间:2019-02-07 13:07:49

评论数:27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