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未知学院 >  书生夜话:民间的术法传闻故事

书生夜话:民间的术法传闻故事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五个死字骨牌



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前人干过的。再煞费苦心干的事情都不过是重复昨天別人的故事而已。
自古以来这天下就是穷人多富人少,穷以富天生就是两个对立的阶级。所以大多数的穷人仇富,这是从古到今没有人改变得了的。于是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他们在创业之初,兴兵起义打天下的时候,无一不是打着为穷人谋福利,拯救天下万民于水火的幌子。他们一旦创业成功,做了天下共主之后。首先也会来富人开刀,夺取他们的金银财宝房屋田产。
事实上,把这些富人的财产剥夺了之后,只有一部分给了穷人。另一部分则进了他们官府的腰包。所以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穷人天生就喜欢看到昔日高高在上的富人也变成一样身份对等的穷人或者说比普通穷人还要低一等的贱民。这样一来,所谓的阶级民愤就平息了。借此机会把所有的财宝房屋田地都搜刮光,只要给没有房子,田地的穷老百姓分几间房子,几亩田地。他们个个都会山呼万岁欢呼雀跃的拥护新的皇帝。这种又得民心又得钱财的好事,难怪古代封建开国的帝王们个个都喜欢做。连大清国的乾隆皇帝老儿,都要把全国人民痛恨的大贪官和珅自己不杀,要留给自己的儿子来杀。让自己的儿子又得滔天财富又得民心。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所以他的儿子嘉庆皇帝杀了和珅并抄了他的家之后,虽然所得的滔天财宝直接进了大清朝的国库。并没有直接分给全国的穷人半个铜板。然而大清朝举国上下,全是一片的叫好之声……
再往前,那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同志。他从布衣到皇帝后,做了两件大事。第一就是巧立名目杀官。被他杀的文臣武将,那是手指头加脚趾头并在一起都算不过来。于是有人就说,他这是为他的孙子建文皇帝扫清道路。说是怕这些功劳滔天的文臣武将不服从建文皇帝的领导。
当然朱元璋有这一点想法也不否认。当然这一点也是拿得出手上得了桌面的说法吧。怕是他还有那一点上不了桌面的想法在作祟。因为大明天下初定,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文臣武将大小将官们。肯定大多数人不是抱着拯救天下,挽救万民于水火的高尚思想来跟着朱元璋一起抛头颅洒热血脑袋别在腰里打天下的吧!话说,哪一个又不是抱着封侯拜将封妻荫子荣华富贵来的?
既然天下已经打下来了,就是该轮到朱元璋信守诺言,给这些人荣华富贵高官得做了。话说在兴兵起义要打仗用人的时候,那当然是人越多越好。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有数十万大军数千员战将在手。要弄一身龙袍穿穿那简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一旦得了天下。天下安定之后,就是鼓励耕作与生产了。不可能让这些有滔天立国大功的文臣武将们以及他们的妻室儿女们,都卸甲归田回乡下去参加农业劳动吧。这样一来岂不是要高高在上的皇帝,成为失信于天下的人吗?再说那些能征惯战的军头们会答应皇帝这样做吗?他们不再次兴兵造反才怪了。
怎么办呢?帝国的官位只有那么多。为了达到每一个有功劳的人都当官的目的,那就不妨多设一些官职吧。比如说把一个省拆分为两个省衙门,一个县拆分为两个县衙门。再把三五几个省之间设立一个总管或总督衙门。这样一来,每一个衙门一套班子。按照功劳的大小,通过肢解的手段,把原来东北军头的铁杆部下们分散地派到西南各地去做官。再把原来东南方向军头的部下们也分散的派到西北各地区去做官。就这样天量的有功劳的人全部安置了起来。既加强了地方到朝廷的统治,又把各个有实力的军头的势力给拆掉了。
这么一做,那些有势力的军头们手上就无兵可调,无将可用了。
等皇帝的统治再稳固一些之后,也就是说他的屠刀磨锋利了之后,就要下手了。他们会看似若无其事的颁布一些不痛不痒的新政,那些自以为有战功的人,自然不会把皇帝的这种新政放在眼中。
一旦这些人中有谁违反了皇帝的新政,皇帝马上就派人雷霆手段地出击。违反圣旨是死罪,皇帝绝不会手软。把这些人抓起来之后,还会大搞株连。这样一来抓住一个就牵出一窝,再杀个千儿八百一大堆。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封建社会里,传个信息全靠马。所以这边抓人,那边几百里之外都要几天之后才能够知道。等到这些被株连的人知道的时候,怕是皇帝派出的锦衣卫已经将枷锁套在了他们的脖子上了。
皇帝的一年几番狂砍滥杀株连大杀之下,那些军头大臣们,十个之中至少有七八个都会被波及。剩下的那一两个,没有被杀死,至少也被吓得大半死了。要想再次造反的话,已经没有多少人跟随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汤合一样,辞官归隐或许能保住一家大小的老命。
皇室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功臣们杀的差不多了,雍肿的官僚机构也空出来了。拿高官俸禄的人也少了,朝廷的财政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手是原来拆分了的省县衙门,又一次可以由两个省衙门或者说两个县衙门又合并成一个衙门。至于是那总管衙门或者说总督衙门,直接拆了就是。大大小小的衙门由朝廷皇帝直接管或者说州府代管就是了。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明朝与清朝的开国皇帝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往四川一帶西南地区移民。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的"湖广填四川。"
他们拿到桌面上说的理由就是,经过多年的战乱,四川人少地多,需要大规模地往四川移民。
当然,明朝立国之前,经过多年的抗元战争。已及明朝末年,清朝之初。李自成,张献忠起义,这两场大规模的战争,也让四川的人口的确是减少了很多。
于是明朝的皇帝与清朝的皇帝,都选择把其他省的人移往四川。乍一看,这湖广填川移民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且特别是清朝的康熙皇帝,还给这些移民们开出了丰厚的条件。比如说移民到四川开荒种地落户的农民,优先入籍(上户口)。五年之后才交纳赋税。
但是明清两代的开国皇帝真的就这么爱护移民吗?怕是不尽然吧!首先这些移民基本上在外省大多数都是富裕之家,以及在前朝的官吏之家。他们把这些富裕之家的人往四川赶,是出于什么目的唻?
比如说明朝,朱元璋一上来,就把全国首富沈万三给收拾了,他的钱财房子田产商铺当然是全部充公。然后就推行了湖广填四川。清朝的老康也是一样,也搞了一个湖广填四川。
这俩人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并没有要求所有的湖北湖南人,广东广西人全部都去移民填四川。而是有选择的把那几个省的富人或者说前朝的官吏之家(反正是有钱的又够不上坐牢)的人往四川移民。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把你人给强行迁走了。你家的房屋田产商铺等不动产肯定是带不走的。可能有些人会说,我把这些卖了,换成银子了再带走。可能吗?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你周围能够买得起房屋田产的富人全部都在强行迁移之列,其他不走的全都是穷光蛋。谁买得起呢?你一家子人就带着点活动现银放心地走吧,大明(清)政府会毫无保留地分毫都收了的。房子卖给后来的有钱人或者说赏给有功之人,田地就租(分)给老百姓或者说赏给听皇帝的话的有功之人算了。
为什么他们要选择把有钱人迁移到四川去湖广填川呢?里面可是还有一个学问的,这些人多多少少给带了一些银子上路。到了人烟稀少的四川之后,不用政府出钱。他们自己还有银子去盖房子买种子买农具,不耽误生产。只是身份变了,从原来的外省有钱人变成了四川新来的普通农民。
这样一来就大大的均了一次贫富。他们从有钱人统治阶级变成了仅能自给自足的四川新平民,就再也不排斥其他的平民了。也难以和新的统治阶级对抗了。这就是明清两代开国皇帝老朱与老康高超的帝王心术。果然是高明至极。
直到今天四川人还在把上厕所叫解手。据说当年这些人不愿到四川来,官府把他们一个个的手被反绑在背后,一路押着走来的。路上有大小便的时候,就大声的喊押送他们的士兵解开捆着的手后去拉屎拉尿。这就是所谓的‘解手’的由来。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说起这个湖广填四川,就是许多川人老祖宗的心中的痛。当然这其中有许多的恩恩怨怨,也随着历史长河的洗涤慢慢的让人淡忘了。今天就在这里史海构成,说一段历史中围绕湖广填四川这个史事而产生的家族恩怨。
我历来都觉得这个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无缘无故的害人,只是会给自己添祸。如果说去害对自己有恩的人,那则是天地不容。
相传在清代康熙年间,湖北江汉平原某地有一个家族姓向。据说这个向氏家族从元时时期就住在那里了。向氏家族首富向永轩,由于年轻时走南闯北做生意。头脑活络的他极善于经营之道,所以到六十多岁的时候,他为家里积下了田地五十余亩。再加上他的大儿子向德全时候在明军里做过小旗长,有过在军队上管人的经验。也有一些积蓄。父子俩将这个家经营得红红火火。
话说当年明朝的军队的小编制就是一个百夫长(相当于现在军队中的连长),下面管两个总旗长(相当于现在的排长)。每一个总旗长下面又辖有十个小旗长(也相当于现在的班长)。一个小旗长下面管十个士兵。向德全就是当过属于这种类似于现在部队小班长的职务小兵头。
后来明朝完蛋了,向德全也脚底抹油就回了家。
要说像他这样的炮灰级小人物,在成千上万人的军队中根本就不算一个角色。也就是说他这样的人既不可能立什么大功,也不可能有什么能耐与权力去犯什么大错。
真就是当官的马鞭一指,叫他们什么地方冲,他们就必须往什么地方冲。活着的时候跟一根草一样,死了的话跟路边死一只蚂蚁一样没有区别。几场战争下来侥幸没有死的话,那基本上算是佛爷保佑了。
所以向德全就是这个算是有佛爷保佑的人,十五岁被征入军队,打了七八年仗居然没有死,还活着跑回来了。
他虽然是活着回来了,但是也23岁老大不小了。话说在那个年代中,30岁做爷爷的都大有人在。向德全这样的人,基本上属于骨灰级老光棍了。
虽然他们家在整个家族怎么算得上是首富人家,实际上也并不算是怎么富。和当地其他富人比起来只能算是一个中下等人家。又加上他在战场上受过伤,左脸上还有两道大伤疤,让别人家姑娘看了都害怕。这样一来就更没有人愿意嫁给他了。
好在向德全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看破了生死的人。他也不在乎这些了。四到家之后就跟着父母亲一起抚养三个妹妹两个弟弟。
在他回家的时候,他的大妹二妹都早已出嫁。只有年方16岁的三妹向三凤和十四岁的二弟向德庆与十二岁的三弟向德满还在家中。
于是他就成了家中的主心骨,接下了父亲的担子。操持起家里的活计来了。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老一代人经常爱说长兄如父。说的就是一家大小除了听父亲的话之外,还必须要听家中长子的话,这就是所谓的长幼有序。
话说这向德全回家之后,也是只知道自己是一个老男人,加上有毁容的伤疤在脸上。这一辈子大概也是娶不上老婆了。于是就一门心思地扑在妹妹和弟弟们身上。希望妹妹嫁一个好夫君,更希望弟弟能早日长大成家娶妻生子续向家的香火。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眼看着妹妹都长大了,连一个上门来提亲的人都没有。当哥哥的不可能主动到人家家里去问谁家要不要媳妇吧?
要说自己的这个妹妹向小凤长得也算是如花似玉,怎么就没有人来提亲说媒呢。这一点让身为长兄的向德全很是不解,但他也不好意思去找人家问原因呐。
所以世间的事就是这样的,有些人不管你对他有多大的恩,但是他却依然无缘无故的恨你。向德全那个妹妹向小凤至今没有人上门提亲,就是他们家族中有一个叫向方海的老头子一家人在作怪。
说起这个向方海一家人,原本是明末时麻城那边逃难过来的。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当时的向永轩看到向方海也姓向。觉得一笔难写一个"向"字就好心地收留了他们。让他们夫妻两个以及儿子向光石住在自己家里不说,还把土地低手别的佃户一半的价格租给他们种。
这向方海夫妻两个刚开始还是感激不尽的,并且还当众人的面,下跪磕认了这向永轩做了亲叔父。还让自己的儿子向光石向光勇小兄弟俩马上改口叫向永轩爷爷。
向永轩一见,就做通了向氏家族中人的思想之后。让你向方海一家人的名字列上了他们家的家谱。
按老祖宗留下来的说法就是,既然认了亲就是一家人。向方海就被向永轩当做亲侄儿一样对待了。后来在老年的向永轩,在儿子回来了之后。把家里的担子交给儿子向德全的时候,还将家里的土地分给了向方海十五亩。
一时间,当地人纷纷翘大拇指说向永轩仁义厚道。
向光海一家得了这十亩土地之后,马上就由低人两等的佃户之家变成了小地主小老板。
要说向宇轩一家人,真算得上是向方海他们家的大恩人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年过去之后,这项方海也慢慢的就瞧不起向永轩一家人了。在人前是叔叔兄弟短的亲热地叫向永轩及向德全兄妹几个,是在背地里经常说他们一家人的坏话。还造谣说向德全在军队里抢了不少钱也杀过不少人。向方海的妻子何氏也跟村里的几个长舌妇女造谣说这个向小凤是个白虎(下体无毛)还是一个不能生养的石女。还无比恶毒的造谣说:″谁家男人要是娶了小凤那女人,注定一辈子断子绝孙不说。还会被她这个白虎星克死……"
这些谣言像长了翅膀一样,没有花多长时间就在全村传开了。除了向永轩一家人还不知道之外,基本上村里人人都知道了。话说哪一个小伙子又不怕死咧?谁家父母又不怕自己的儿子死了?大家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有无的心态。
这样一来,原本想来提亲的人家都不敢来了。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眼看着村里其他人家的女儿早就嫁做人妇,当上母亲了。自己这个妹妹还待字闺中没有人来提亲,向德全这当大哥的怎么心里不急呢。
还没有等他把原因弄清楚,康熙皇帝的″湖广填四川"的圣旨就下来了。官府的人奉了圣旨马上就到村里来动员大家安全。首先是讲自愿的原则,希望大家踊跃报名。重点针对的就是那些有田有地的富裕之家。话说封建社会的官吏大人们可不比现在的官员那么有耐心。传达了皇帝的旨意,又说了几次之后。就开始武力移民了。
按官府细化的条例条件,向永轩一家人以及向方海一家人都在强制移民之列。话说中国人历来都有故土情结。这向方海一家人本来也不是那里的原始土著,但是他们家在那里住了很多年。和别是他们家的小儿子向光勇都是在那里出生的,所以对那里就有感情了,都不愿意搬走。
当然一般的小老百姓哪里对抗的了官府的人,当然他们也就不敢把气撒在官府的人头上。当然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宣泄口,说白了就是要把怒火发出来。
于是向方海一家人就把这股怒火发在了向德全家。首先,每一家人咬死说他们家的土地是向永轩强塞给他们的。但是官府的人也不是傻子,一调查发现这土地是向方海当年认向永轩做叔叔。向永轩看在叔侄关系的份上分给他们的,有契约以及当年前明时当地官府的记载为证。而且他们也种了多少年了。理所应该得算在他们头上。
这一下向方海夫妻两个的泼皮无赖本性就露出来了,夫妻俩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到向永轩家去大骂不止。首先向方海出头骂道:″狗日的向永轩!你个老杂种。老子我这本来是麻城的,你们这些姓向的屁关系都没有一个,你非要认老子当你的侄子。你个老狗日的把老子害惨了!"
他的妻子和何氏更是大声骂:″你个死绝户头向永轩,当年你硬给老娘家塞些田地。害得我们全家现在要跟你这绝户头一样,背井离乡到那荒草连天的四川去。你全家不得好死!你家养儿子辈辈人当和尚,养女儿个个做尼姑。你们家男孩个个死在枪尖刀口被马踏死,女孩个个都当婊子死在嫖客床上。全家上下个个都不得好下场。"
他们家两个十多岁的儿子也跟着父母一起字正腔圆地骂向永轩一家人。
年迈体衰的向永轩夫妻俩,气的老泪横流只骂这一家人是忘恩负义的畜生……
向德全带着德庆德满两个弟弟和妹妹小凤就要出来跟他们拼命。但是现场拉架的人太多了,这个架就没有打起来。
接下来没过几天,官府的人就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他们后半夜突然就派出了大批的清兵,将村子围了起来。然后挨家挨户的将那些要移民的人全部拉了起来,勒令他们赶紧收拾东西出发。
当下村子里面哭声喊声交织成一团。由于事出仓促,只得把家里的一些现银细软衣服被子收拾了。房子猪牛鸡羊基本上就没办法顾及又被官府的兵丁们把他们推了出来。出来之后,除了年迈的老人以及四五岁的小孩之外。其他的人用绳子统统的把手反绑了起来后,就押着上路了。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话说这些多苦多难的填川移民,走了断断续续的半年多才到达了四川。当然一路之上官府的人,可不管医疗保障与食宿的。
所以很多老年人妇女儿童都倒在了路上,向永轩夫妻俩才刚踏入忠路地界就双双病死了。兄妹四人痛哭了一场之后,在押送他们士兵们的监督之下,草草地挖了两个坑,把他们就埋在了大路旁后继续被押着赶路。
经过了半年多的艰苦跋涉,他们那一批人终于到了四川。
押送他们的人将他们交给了四川当地的官府之后就走了。本地的大清官府中的人又将他们统统登记入保甲户籍之后就安置在了各个没人的地方去垦荒耕种自生自灭了。
话说这些苦难的移民们到了那荒山野地,一个个痛哭不止。哭过之后又赶紧找来镰刀工具伐木割草搭棚子……
这样磕磕绊绊的过了两年终于才安定了下来。
话说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向方海一家人和向德全兄妹几个又偏偏分到了同一个保甲。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话说大清早当年的保甲制度是每一保由一千户组成,相当于现在一个乡。下面再每十家立一个牌长,相当于现在农村生产队的队长。每十牌又立一甲长,嗯,你现在的村长。所以十甲加起就是一千户,设保长一名,也称为保正。

为了统一管理,官府给每户人家发给一张印牌,相当于现在的户口本或者说身份证。上面写明本户人丁口数、从业状况及户内有人外出或者有客来访都要注明行踪。
当地的牌头、甲长等平日里都要对这些情况进行稽查,如果发现有可疑之人立即就上报保正大及县官之类处理。

下面每个牌(十户)各户之间是联名作保的,也就是说有一家犯罪,其他九户依大清律都要遭受连坐。通过推行保甲制度,以保甲为目,以牌头、甲长、保长乃至各级地方官吏为纲,就可以把全国百姓组织起来,使之互相监督,防患于未然……
当时老百姓之间,有的人才在语言及思想上有犯罪的苗头。马上就有邻居向牌长甲长保正举报了!
可是偏偏这向德全兄妹四个与那向方海一家有仇。向光海一家人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有事无事都往保长甲长那里跑。经常跑去向两位地方最低长官汇报向德全一家的思想动向。一会儿说向德全及两个弟弟对于湖广填四川旨意有怨言,过几天又说向德全这个前明兵痞在怀念大明朝。
弄得向德全一家人,三天两头的被保长甲长叫去问话。虽然这些保长与甲长知道他是被冤枉的,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不得不过问。当然,别说向德全也会偶尔有两句怨言。就算是别人也可能发几句牢骚也是有的。可是偏偏向方海一家就专门针对他们兄妹四个。
由于向光海经常和保长甲长走近,还逢年过节的经常到二位长官家里去走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保长对他这个不用花一分钱的耳目的好感大大的增加了。不到一年的工夫就提拔他当了小牌长。
当了牌长可以管十户人,手中有了点小权力的向方海就开始耀武扬威了。但凡是官府派下来的苦差苦役,不管哪一次都会有向德全兄妹四个。如果有好事从来轮不到他们兄妹四个。
大家又不是瞎子,看到向方海跟保长的关系好,又处处针对向德全兄妹四个人。大家为了不招惹向方海不高兴,所以那个向小凤眼看都要过20岁了,根本就没有人敢去提亲。当然两个弟弟向德庆向德满也是属于当年的大龄青年,根本也是没有哪家女儿敢嫁的大光棍。
不说别的就连他们家房子都没有,别人家几年下来大大小小都有几间茅草房子了。向德全兄妹四个还住在一大一小两个草棚子里面极不方便。
不是他们好吃懒做修不起房子,是他们每一次硬座头皮向当牌长向方海提出要修房子时,向方海就拿出各种理由来搪塞。并且还和甲长保长悄悄地打了招呼,无论如何就是不批准向德全兄妹四个修房子。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要说在那个年代,修房子也不像现在这么麻烦,要办审批手续。但是关键有一条就是要有地契。说白了就是土地所有权。在自己家的土地上修房子,那是不需要什么手续的。只是房子修好之后必须到官府去办理房契。
话说当年这些湖广移民到了四川之后,到处都是荒芜一片。依照大清朝廷出的旨意,不管山川河流土地,你能占多少就是多少。你开出了多少荒田荒地都是属于你自己的。朝庭可不管你这么多,你开出来的越多越好。官府来人经过丈量之后,一样会发给你地契。确定对你对自己开垦出来的土地的所有权。让你种了五年之后再才来收取赋税。
但是向方海为了整治向德全四妹四个,提前就跟保长等人通了气。别人家占的土地开垦出来的荒田荒地都有了地契,可是向德全那兄姝四个辛辛苦苦开出来的大片荒田荒地却始终拿不到地契。没有地契在手,等于朝座就不承认你对那些土地的所有权。
一块自己没有所有权的土地,当然修的房子也就是不合法的。说白了,向方海就是要让他们修不成房子。
转眼间又是两年过去了,那向小凤都已经是22岁的老姑娘了。两个弟弟都基本上迈入老光棍的级别了。他们家的地契还是没有到手,修房子的事情还是遥遥无期。
反倒是那向方海却越来越顺,靠给保长拍马屁送好处结干亲,让自己家的小儿子向光勇认了保长做干爹。居然做到了甲长。牌(头)长的位置自然又他的大儿子向光石顶替了。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那说这两年中向德全不止一次的去找向方海父子二人。不管怎么求他们,好话都说尽了,人家就是把他们家地契的事情卡在那里不答应。
终于,在那一年的冬天。求告了多次的向德全也冒火了。他就质问道:″向方海你父子两个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事情我也求了你几年了,好话歹话也说的够多了。你想怎么样?给个话。"
向方海一听,笑着说:″没什么意思啊。你说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
向德全听后就问:″那你的意思就是要把我们家地契的事情长久地卡下去吗?"
向方海笑了一下就说:″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我没有这样说。你如果觉得我做的不对,你可以去官府告我呀!″
向德全一听当场怒骂道:″我日你先人。你个老狗日的硬是杀人不见血,是不是?"
向方海听他这么一骂,也跟着冒火道:″我操你老女良。老子就是要让你们家修不成房子,男的娶不上媳妇,女的嫁不到人断子绝孙。你能把老子怎么样?老子就是要整死你们。″
向德全全听他这么直白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当场火冒三丈就要去打向方海。
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动手,那向方海的两个儿子,向光石与向光勇就每人拖一根长长的扁担追了出来又是一阵猛打。向方海的妻子何时也带着儿媳妇每人各拿了菜刀砍菜刀等出来助阵……
饶是向德权在前明时当过兵上过战场,一个人赤手空拳也打不过他们一家拿着刀孑棒子的四五口人。最终只待负伤而逃了。
可能各位看官会说了,康熙皇帝那么英明的,那么一个伟大的君主。这向德全应该去县衙告状才对,不信自己讨不回来一个公道。
但是事实会是如此吗?康熙皇帝英明神武不假。他也不可能明察秋毫。至于他有多么的爱民,怕也只是小说电视宣扬的。他的光辉事迹,得感谢张国林先生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吧。事实上的康熙皇帝好像根本是没有像张国立先生拍摄的那样在民间私访过。况且,据说当年大清朝还有一条法律。就是关于老百姓告官的事情。但凡是老百姓告官的案件,如果告输了的话,弄得不好还会被砍头。即便是民告官时,老百姓侥幸把官司打赢了。也要被治一个"大不敬"之罪,面临着的就是几年牢狱之灾。
试想一下一个老百姓因为告官,官司打赢了。再被治了一个大不敬的罪名坐牢时,那监狱的官员官吏等人,会对一个敢于和官府作对告官的人怎么样?就连三岁的小孩儿恐怕都知道答案,那一定是往死里整。
所以不管当官的对与错,老百姓去告他们的话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
这一点,张国立先生在拍摄《康熙微服私访记》时,似乎有意的忘却了这一点。当然,各类正史野史也选择性忘记了这一点。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所以,这向德全即便是挨了一顿饱打,也不敢去告向方海一家人。去告他们的话就会牵出保长,保长又是当地县太爷的姻亲,他这个官司根本就打不赢。即便是官司打赢的,他也会面临几年大牢。可想而之,封建时代的老百姓何其艰难。
话说向德全挨打之后,回到家里再也没有去找向方海一家闹过了。只是心里暗暗的发誓一定要报仇。
转眼间就要到腊月新年了,那也真是家家户户杀猪过年忙。向德全由于当过兵的,舞枪弄棒甚是在行。由于他的眼睛比较好使,那几年他看过了屠夫几次杀猪之后,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杀猪手艺。也置办起了一套杀猪的刀具就开始杀猪赚钱了。
话说第二年正月,向方海一家照例要到保长家去拜年。从他们那里走到保长家里有近二十里山路。正月初六那天,他们一家老老少少八口人从保长家里吃过午饭之后,就有说有笑的往家里走。
当他们走到离家还有七八里地的一个叫柏树坡的山垭口上时,就坐下来休息。
做了没有多大一会,就看见后面来了一个算命打卦的先生。只见那个先生一幅道家的打扮,拄着的棍子上挑着一面小旗儿,上书:算命抽签。
那个向光石一见,就有招手喊道:″算命的!过来。"
先生一听,马上就快步走过来问道:″几位客官,你们是要算命还是抽签?"
向光石一听,反问道:″这个卦怎么算?签怎么抽?"
那先生就笑着说:″我这个卦与签先不说价钱的。好命好签多收,差命差签少收。如果太差了的话就分文不收!当然我有一个规矩,就算是再好的命,再好的签。收的费用也不会高于三十文。"
向光石一听笑着说:″你这个价钱也还算公道。算命就免了,我们要赶路,也没有这么多时间,那就抽签吧。先生你说一说,这个签怎么个抽法?"
那先生一听,不慌不忙地从包里拿出一副牛骨头做的约拇指长的骨牌来。再放入一个大号的签筒里摇了摇之后,就说:″客官,你连续抽五张出来我看看。"
平常的签都是竹子做的,这种牛骨头做的签实在是稀奇少见。
向光石一见,马上就伸手在那里面一张一张地连续抽出了五张骨牌。然后一张又一张的按抽出的顺序递给了那个先生。
先生也不看,直接就一张一张的有字的一面扣在了地上。
等他把五张骨牌都抽完了,先生才按照顺序把骨牌一张一张地翻了起来。
翻过来之后,先生一看大吃了一惊。原来那五张骨牌上都是一个″屍"字。
先生脸色大变,突然一下抓起地上所有的骨牌来,连同自己身上的骨牌与小旗子,一并丢入路边的山崖下。然后大叫道:″老子从今以后再也不抽签算命啦。"
说完就跑了。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据说有些卦行有一些特别的规矩与禁忌,一副骨牌或者说签里面分为大约分为:富,贵,生,死,孤,残等等好几种,每一个字的牌都是五张。要说在几十张牌或者说签里一次抽出五张同一个字的牌或者签的机率是非常小的。有时候,一个先生做一辈子的″生意"都不可能碰到这样的事情。
所以他们的祖师爷就能下了一个规矩,但凡是谁要是一次就抽出了五张"死"字牌(签)。那就预示着抽签之人(家),必有不可逆转的滔天大血光。任他大罗金仙改变不了。
但遇上这样的绝卦,也就说明这个卦行先生的职业就做到尽头,从此之后再也不能做这个职业了。如果还要强行去做的话,自己必遭不测!
就跟民间讲的杀猪杀牛的屠夫一样。一旦那要挨杀的畜生向屠夫下跪的话,这个屠夫的职业也就做到了尽头……
所以,那个先生看到了向光石抽出的五张″屍"字骨牌之后,马上就把所有的行头骨牌全部丢了跑了。还边跑边说自己从此之后再也不做这个职业了。
向方海一家给先生的举动吓的一愣一愣的,过了好一阵之后,那向光石才跳起来叫道:″一事不忌百事大吉!不就是几张烂骨牌嘛,怕他个屁呀!想当初前几年我们从湖边到这里,一路上经历了千辛万苦,什么阵势没有见过呀?凭我们家一个甲长一个牌头,加上还有保长的关系。在这个屁大一点的地方,还有谁敢跟我们过不去吗?"
他这样一说,家里的其他人心中的阴影马上就散了。纷纷点头称是,说他讲的有道理。
话说在那个官大一级压死人封建社会里,老百姓当然是不敢和当官的作对了。
接下来,他们一家人就大声的骂那个算命先生吓唬人。一边骂一边朝家里走。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转眼之间正月就要过去了,地里的小麦长的都比筷子还高多了。农村人们就开始打整水田,准备育水稻苗了。但凡是在四川生活过的农村人,都知道在这个时节算是最忙的了,因为育好水稻苗下田后马上就要种玉米。种好了后马上就要割小麦。割完了的小麦之后马上就要面临着水稻的移栽与收土豆种红苕。这样子至少要忙到农历的五月末尾。
也许是因为挨了打,又或者说是因为农活太忙了。所以向德全在半年间都没有再去找向方海一家人了。
当然在向方海一家人看来,这就是他们家彻底的打败了吃定了向德全兄妹四个。他们认为向德全被他们一家人打怕了。让他再也不敢来找自己家讨说法了。
因为他们心中有了这样的结论,所以就更加耀武扬威起来。
向方海不止一次公开的就说:″只要有老子向方海在这里一天,他向德全就得乖乖的做龟儿子。想翻身的话比登天还要难。"
他的老婆何氏更是肆无忌惮的说:″老娘就是要让他们家三个老光棍都变成讨不上媳妇生不出后人的绝户头。要让那个母货(向小凤)成一个一辈子都尝不到男人滋味的老尼姑……"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这种话不止一次地就传到了向德全的耳朵里,你是他就跟一个缩头乌龟一样,连声都不哼一声。听到了也银没有听到一般。
这是当地人就摇头叹息说:″哎呀!这向德全被彻底的毁了。可惜哟!"
时间就那么过,一晃间又到了农历的七月份。家家户户又开始收起玉米来了。向德全兄姝四个又一起收玉米了。因为在那个年代的男的不上媳妇,女的嫁不了人都是一件十分丢人的事情。偏偏这两样丟人事都让向德全兄妹四个占全了。哪里还抬得起头来做人呢?
可是偏偏那向方海一家人,还在背地里给向德全兄弟三个叫全大绝户头,庆二绝户头和满三绝户头。向小凤则被叫凤老尼……
话说农历七月十三那天,向德全兄妹四个的玉米全部收完了。当天晚上在晚饭之后,像你得前进招呼两个弟弟和妹妹一起坐下来聊天,也算是开家庭会。
在那个家庭会上,向德全就郑重其事的说:″咱们爹妈也死了好几年了。我这个当大哥的文化低能力也小,也就是一个当过兵的大老粗。这些年来有负咱爹妈临终的嘱托,没有把你们三个弟弟妹妹照顾好。你们一个个因为我不会办事儿而误了你们三个的终身大事!这几个月来我已经想好了,老二德庆文化水平比我高。遇事也冷静,事情也比我想的远。我想从今以后我们家就由老二当家。德满和小凤以后都要听你们二哥的。他说的话就等于是我说的,不许违背!"
向德庆一听,连忙说:″大哥你说的什么话呀?你是我们三个弟弟妹妹的主心骨,我们永远都听你的。"
那德满和小凤也表示要永远听大哥的话。
向德全当场就说,你们既然都所我的话,那我刚才说的话你们就要听呀。我已经决定了,从今以后就是你们二哥当家。你们总不希望大哥我累死吧?大哥老了还想过几天不操心的清闲日子呢。从今以后家里的农活就指望你们了。"
见你大哥的话说得斩钉截铁,他们三个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人人表示赞成大哥说的话。
向德全说到做到,从第二天起他真的就不管事也不干农活了。成天就在山上这里走走那里坐坐,看起来十分孤独而逍遥的样子。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崆峒山人2018 2020-01-11 10:57:49
顶啦,粮田长稗草,拨之。
-----------------------------
多谢山人友力一顶。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每天吃过早饭后,就拿着打猎的工具在山里跑。太多的时间是一股子劲从山下跑到山顶。又蹦又跳地穿林越障,看起来十分快乐而逍遥的样子。但是,却又没看到他打到过什么猎物回来。村里的人都说这向德全被向光海一家欺负得要疯了,弄得他的妹妹弟弟们都紧张不已。他们拿话去试探时,见大哥说话又十分正常。
反倒是那向方海一家人看到这个情况却高兴极了,他们巴不得向德全兄妹四个全部都变成疯子。
这样的日子大约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向德全自己一个人动手,又在离他妹妹与弟弟住的两个草棚子十来丈远的地方新搭了一个仅容他一人睡的小棚子。还把自己平时有的个人物品以及杀猪用的家伙什之类全部搬了进去。说是想一个人睡清静些。由于他平时在家里都是说一不二,所以那小凤及两个弟弟都依了他没说什么。
话说他住进去没多久,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了。作为四川的农村来讲,历来都把一年之中的春节、清明、端阳、中秋看得非常的重。基本上算是一个大节日了。四川的农村人讲究的是吃糍粑。也就是把糯米蒸熟之后,放在石碓里面打细,然后放糖与干炒的黄豆粉。吃起了别有一番风味。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所以,到了中秋节那天。家家户户都在蒸糯米打糍粑。向德全家妹与弟弟们也是早早地煮好的腊肉,蒸上了糯米准备好好地过中秋节。
虽然他们挨向方海一家人整得十分惨,住在茅草棚里,但是这节日还是入乡随俗地要好好地过。如果说连节都过不了了的话,那真的是要让人看笑话了。
在吃糍粑的时候,妹妹与两个弟弟尽量给大哥向德全碗里多放点红糖。争取让他吃得高兴。那一天,向德全似乎也不怎么谦让妹妹和弟弟们。一口气吃了三大碗,还喝了两大碗自酿的米酒。吃完之后,他就说:“小凤,二弟三弟。以后全靠你们收拾了。我要去睡了,晚饭时我还在睡的话,你们就放在锅里好了。我醒了自己会来吃的。我没醒的话,就不许叫我啊。明天天不亮我就要出去打猎,小凤你等下给我多烙些饼子。我至少要三天才得回来。”
说完就一个人去那新搭的小草棚子里睡下了,不一会儿就传来了呼噜声。
那小凤与弟弟们见大哥破例吃这么多,还睡得特别香。也就放心了。下午她就一个人烙了一大堆的面饼子,并且用布袋子装好了挂在了棚子里。
当天晚上在吃晚饭时,小凤听到大哥还在打呼噜,也就没敢去叫他。只是在她和两个弟弟吃过之后,把大哥那一份饭菜都盖在锅里热着。就招呼两个弟弟一起洗脚洗脸之后各自睡去了。
楼主:巴山笑书生  时间:2021-04-26 15:21:32
话说在当天晚上凌晨子时时分,向小凤与两个弟弟都熟睡了之后。那向德全就起来了。他先是翻出了一个自己收藏多年的打仗时留下的一个长矛头。又打开工具箱,先把一尺多长的大杀猪刀拎了出来,又抽出一把剔骨短刀,然后扯出那把剁骨头的大板刀来。三把刀与矛头一起拿到棚子下方的十来丈远的小河边平时磨刀的地方后,就着河水‘刷刷刷’地磨了起来。
大约半个时辰后,三把刀与一把矛头都给磨得锃亮而飞快(锋利)。
磨好了之后,他提回来又取出一根七尺来长、结实而细长的棍子,将一头削细后就将那矛头结结实实地安在了长面。安好之后,他又舞了几番。确实不会掉脱之后,才放下了。
然后又轻脚轻手地去到灶边,把那锅里的饭吃了之后。才换了一身黑色的旧衣服,扎上腰带。将杀猪刀与剔骨刀往腰里一别,又带上几件厚衣服与背上了那袋饼子。然后才左手提着长矛,右手拎着大板刀上路了。
皎洁的月光下,他一个人就朝一里之外的向方海家走去。
话说,那天向方海一家老老小小共八人。以及从湖北来探亲的两个向方海的本家兄弟向方孝与向方义共十人吃得好不高兴。由于向方海父子两人都当官,所以就要显摆给自己老家湖北的兄弟们看。家人团聚过中秋,那自然是春风得意了。
再加上席间他又把自己一家人如何把向德全一家踩在了脚下让他们翻不了身一说,他那两个湖北来的兄弟听了直说:“大哥大嫂有本事,侄儿们真是有本事。‘

楼主:巴山笑书生

字数:1482842

帖子分类:未知学院

发表时间:2017-10-29 23:25:56

更新时间:2021-04-26 15:21:32

评论数:844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