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旅游休闲 >  独自行走在地球的背面——美、墨、古独行游记(一)

独自行走在地球的背面——美、墨、古独行游记(一)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人生就是一种体验。有些体验是反复的,有些体验是一次性的。旅行便是一种一次性的体验,当然,如果你喜欢那目的地,你也可以去反复地去体验。

常常在上一年的下半年确定来年的旅行方向。去年底,我为自己设定的下一个体验区在西半球。

每次出行前的准备总是漫长而有意义的。资料的收集整理,路线的规划设计,行程的预订安排,节点的推敲考量。。。然后才是你顺着你的时间表不断地支付你的现金。

三国,四周。

第一站,美国,新奥尔良。

从西往东赶总是在时间上吃亏的。过高的估计了在洛杉矶入境的严苛过程,让我错过了飞往新奥尔良最佳的航班时间,加上新奥尔良比洛杉矶早两个小时,因此飞机在新奥尔良落地时已经子夜时分,人困马乏的我拖着行李跟着人群顺着通道向出口走。哦,这位牵着“大灰狼”的女士也是跟我同一个航班,在洛杉矶登机的时候还让空乘特别安排了座位,因为她心爱的“大灰狼“。


机场的出租车有序地排在出租车乘车点,等候着归心似箭的旅客,但是我不能随便拉开车门便坐上去,我得去乘车点的售票处买票。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不会被司机漫天要价,也保证了乘客的人身安全,因为你拿到的客单上会有出租车的专门号码。

”三十五美元!下一个!“女售票员在看了我递给她的我在法国区的酒店预定单上的地址后微笑着展示了她工作的熟练程度。
”晚安,小姐!“你的友好会换来我的礼貌。

司机过来帮我拎行李。由于出门时间长,带的衣物要涵盖不同的地区温度,箱子比较重。
”晚上好!“
”晚上好!“我把酒店订单递给他好让他知道酒店地址。司机坐好后将车驶离了停车区,平稳地向市区开去。
我坐在后排,从后视镜里可以看出,司机是一位年方五十的白人男性。
”可以麻烦你帮个小忙吗?“我担心我的英文不是很流利,放慢语速说。他略微偏转头。”我想请你在去酒店的路上方便的话停一下,我要买一只打火机。“
”没问题!放心。第一次来新奥尔良?“
”是啊,第一次!“
”来出差?度假?“
”对,度假,为了爵士乐,还有棉花地!“他笑了,打开收音机,调了一个正在放音乐的电台,车里顿时充满了流动着的音符,是Ariana Grande性感的嗓音。

车在通往市区的快速路疾驶,墨黑的天空没有一丝云,也不见月亮,明天估计不会有太阳。

在离酒店不远的一个加油站,他把我放下,指了指加油站里的杂货铺。”你的打火机!“”一分钟!谢谢!“我跳下车,奔向打火机。。。。。。

等司机帮我把行李拎到酒店门口的时候,已经凌晨一点半了。在付了车钱和小费后我按响了酒店的门铃。而当我与前台的黑人姑娘互道晚安并进屋收拾停当回到一楼露天中庭抽我在新奥尔良的第一支Parliament的时候,已经两点一刻了。

酒店异常安静,尽管它就座落在不远的酒吧群附近,而且这会儿正是酒吧生意忙的时候。

我抬头望着远处的天空,不知什么时候,云开始爬上了夜空。

明天,我将会站在密西西比河边。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感谢各位支持!新帖正在写作中,晚上发第二段。水平有限,有不妥或错误处请各位随时指出。

再次感谢诸位支持,我会尽量坚持将四周的游历心得与各位分享。

谢谢~!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独自行走在地球背面(二)》

当我独自站在密西西比河边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九点了。

天气就如我前一天晚上预感的那样,天空布满了厚厚的云,河面的远处漂浮着浓浓的白雾,遮住了更远的天际线。河面上新奥尔良大桥下的希尔顿酒店大厦也被云雾环绕着。微风从对面轻轻拂来,空气中弥漫着岸边泥土的气息。

河水在我脚下静静地流淌着,流向下游。我知道不多远,这河水便会流进墨西哥湾,汇进大西洋。对,墨西哥湾!墨西哥,这不就是我不久后即将登陆的另一个国度嘛,没错,就在对面。





云层越来越厚,仿佛已经无法承受云层中水份的重量,天空越发阴郁。这倒与我此时的心境很贴切。

我脚下这条河流,见证了美国从哥伦布带着欧洲被视为异教徒的新教分子踏上这片神奇的大陆,再从大洋对面乞力马扎罗雪山下的非洲大陆运送了数不清的黑奴,在我站的这片土地上登陆、劳作、繁衍。白人与黑人,开疆拓土,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变幻,开创了如今这片“新世界”。这当中充满了阴谋与爱情,权力与财富,自由与奴役,战争与和平。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不变的只有脚下的这条河与河里长流不息的河水。

这是一条至少两万吨的集装箱轮——MSC,地中海航运公司,世界三大海运公司之一——缓缓地从我眼前驶过,朝着密西西比河下游驶去。上面堆满了集装箱。我想,现在从这里运送出美洲大陆的,再也不会是欧洲需要的棉花、蔗糖了吧。那些可是当年黑奴们在南方六州的主要贡献。而如今,船上装的恐怕会是通用电气、凯迪拉克领航员、德州仪器的半导体芯片。



三三两两的游客陆续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快十点了。不知不觉,我在河边的长椅上呆坐了近一个小时。这中间只偶有晨跑者从我眼前掠过,还有几只误以为可以在河面找到美味早餐的海鸥。被氤氲密匝的宁静最适合思绪的漫游不过了。




是时候站起来去河堤下面走走了。或许等到天空放晴的那天,我会再来,最好能坐上一条蒸汽轮船,顺流而下。。。。。。

河堤的另一边是这座城市在百年前修的河滨有轨电车(新奥尔良市内有三条有轨电车,都在百年历史),如今每天还在叮叮当当的电车铃声中运送着络绎不绝的市民与游客。车上有广播提前通知站名,如果乘客需要下车,可以提前拉一下窗户上的软线。




下了河堤,穿过有轨电车站,便是法国市场。在这段河堤下树立着新奥尔良市今年为庆祝建市三百年制造的一尊现代感的雕塑。NOLA(New Orleans Lousiana),300。



新奥尔良诞生于1718年,名字来源于曾经的领主国——法国的奥尔良公爵(所属州路易斯安娜州名字来源于国王路易十四)。

法国市场原先是土著克托族人的贸易场所,有200多年的历史,是美国最古老的市场。拱廊是1813年建造的,1872年增建了蔬菜市场。当地市民视这里是“市民厨房”,游客把这里看作旅游商品集散地。

上午的法国区,先比下午和晚上来说,其实还像是在凌晨,因为新奥尔良旧城区的一天要从午后才开始。所以,这会儿的市场依旧安静。市场背后的情景雕塑笑嘻嘻的,像是在提醒我过了喝咖啡的时间了。坐在雕塑旁的黑人厨子刚上班,这会儿正在打电话,或许在为昨晚酒后对他心爱的人的鲁莽表达应有的歉意。









当我的视线被一组爵士乐队的水景雕塑吸引的时候,居然从不远处传来了街头爵士乐队演奏的音乐声。是啊,新奥尔良,缺了爵士乐,还是新奥尔良吗?




然而,传说中的杜梦咖啡店(Cafe du Monde)却是与周围的清净格格不入,来喝当天第一杯咖啡的市民或慕名的游客络绎不绝。因为,她太有名了。



她座落在运河边法国市场的最西头,杰克逊广场的斜对面,从1862年开始卖法式甜甜圈(高糖分的那种),现在是新奥尔良顶顶有名的咖啡店。看来下门口的菜牌,一份三个,不到三美元一份。算了,坐的满满的,还有站客在等位。对于我这个不爱凑热闹的人来说,就算晚上再来喝上一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人说,如果你能从法国区沿街的窗口闻到咖啡飘香,那说明他们终于从昨晚的宿醉中醒来了。

说得不算错。快中午了,法国区恐怕还沉浸在昨晚的美酒佳丽与音乐中,也不愿与今天没有阳光的日子亲吻。街头的宁静依然在延续着。我很好奇的是,不知道除了我所在的Downtown(或称中心区、旧城区),Uptown(住宅区)和Mid City(中城区)是不是也这样呢?虽说在美国,南方人是以出了名的懒散著称的,但我想也不至于快中午了还没起来吧。

在运河边的一间小白亭子里居然找到游客咨询中心。黑人中年妇女耐心地回答我关于我打算游览的目的地。乘坐游轮游览密西西比河,做黑奴历史的游览。当我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欣喜若狂。这样的阴郁天气最适合去密西西比河上游参观黑奴的历史,而游览密西西比河的游轮只能留给晴空万里。谁说不是呢,连咨询处的工作人员也非常赞同我的选择安排。所以,我选择下午两点出发,参加这个短途旅游团,去著名的“橡树林庄园”亲眼看看黑奴们曾经劳作生活过的地方。(“橡树林庄园”如何有名,我会在下一回中交待)

那么余下的时间,我交给法国区的每条马路和马路上属于那个时代的建筑。

信步从杰克逊广场开始。这个被称为“新奥尔良的肚脐”的广场一面临河,三面环绕着18-19世纪的建筑。广场边排队等着游客的观光马车会让你不时抬眼过去望上一眼,并能时不时嗅到从对面杜梦咖啡店飘来的咖啡香味儿。





在广场的大门上挂着“当新奥尔良曾经作为西班牙的路易斯安娜省的时候(1762-1803)就诞生了这个名字——阿尔马斯广场”的瓷板招牌,铮光瓦亮。
广场中央的前段是1815年新奥尔良战争中的英雄安德鲁.杰克逊的骑马雕像,在背后白色的圣路易斯大教堂的映衬下英姿飒爽。






出了广场,信马由缰。
法国区,法语为Vieux Carre,意思是“从古就有的四方形区域”,法国区1.2公里长(13个街区),550米宽(6个街区),内里的每条街道都值得让你停下来掏出手机拍上几张。不过,有人告诉我,法国区最美的,往往是街角那回眸一瞥。






















越来越浓烈的咖啡香味不断刺激我的嗅觉系统,我的大脑皮层下的几根神经开始反复提醒我由胃部饥饿产生的条件反射,该吃午饭了!可不是嘛,下午还有“汤姆叔叔的小屋”在等着我呢。

那好吧,我们就先去吃点什么吧。下次见~!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独自行走在地球的背面(三)

午后的新奥尔良依旧低云压城。

我住的酒店离开密西西比河码头只有三个街区,午休后的我随着从各个角落突然冒出来的游客向码头走去。
哦,音乐!老苦艾酒酒吧的门开了,慵懒的色士风管里还残留着一丝醉意,但这并不妨碍有的哥们儿已经坐在吧台前喝上一杯了。
卖巫术用品的店也开门了,吸血鬼玩偶招牌也搬到了门外,老板娘看我经过朝里望,对我眨眼示意进来看看。虽然她是一副亚洲人的面孔,而且容貌不错,可她的化妆让我急着离开。

经过路口的沃格林小店,我进去买了一支矿泉水。掌柜的是个中年白人男子,小胡子,戴着顶绣着新奥尔良圣徒队(美国橄榄球联盟中的热门球队)字样的黄色棒球帽。
他把水在扫码器上刷了一下,我递过两块钱。“下午好!日本人?”
“不,中国人。”
我朝他笑笑。“中国人?来这的中国人可不多啊。”
我打开瓶盖喝了一口。“我算一个!圣徒队!不错!”我朝他竖起右手大拇指。
他一下来了精神,两眼放光。“你知道圣徒队?!”
“是啊,拿过总冠军!”然后我手指朝外指指,“超级碗,不是吗?”
他把手从柜台里伸给我跟我握手,毛茸茸的。“谢谢!可我得走了。橡树庄园在等我!”他一愣,转而笑着跟我碰了碰拳。“祝你好运!”他朝我挥手。
出门的时候一阵窃喜,功课没白做。

转过街角就是码头乘车集合点。已经有游客在一辆大巴前排队了。听口音排在我前后的都是美国人。我前面的是一家三口,三十岁左右的女儿带着父母,我后面是一对情侣。
导游是一个白人小伙子,笑眯眯地跟大家问好,请大家有序上车。他让排在队伍中的几位老人先上,然后其它人才陆续上车。然而……然而开这辆大巴的居然是为黑人小姑娘!凭我的直觉,不会超过25岁。国内的公交我有坐过,地铁也有坐,也有年轻女子驾驶,不过长途大巴……少见。





白色大巴车从市区向郊外驶去,经过了新奥尔良人引以为豪的“超级碗”体育场。这段时间没比赛,体育场周围停的车不多。
出了市区,车向巴吞鲁日方向拐上十号高速路,车速加快。我看了下路边的限速标记,70英里。黑人小姑娘把车开得飞快,真溜!
车从机场旁滑过,转310号高速,跨过密西西比河跨线桥,斜插上河边大道(River Road)——一条沿着密西西比河南岸的沿河乡间公路。

河间大道,一侧是高过公路路面,甚至高过车顶的河堤,一侧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甘蔗地。河堤的护坡被成片修剪完整的草坪覆盖着,绵延起伏,青翠欲滴。另一侧的甘蔗地广袤无垠,中间间或点缀着几棵橡树,只有在经过小村落时才会有几栋民院,白色的木栅栏,青绿色的木围墙,紅色的斜顶,院子里多半停放着各种颜色的皮卡。标准的美国乡村的景致。
这样的景色让我想起了电影《怦然心动》里的画面。也许哪一个院子里一位背带牛仔裤正在为自家院里除草,邻家格子衬衫小姑娘正端着稻谷盆给母鸡们喂食,隔壁的菲尔太太正在缝上她晚上做饭要穿的那条碎花围裙的花边,谁家的收音机里传来播音员的天气预报……

思绪随着河堤的高低一起起伏着。
在18-19世纪,一直到巴吞鲁日,大道边有很多种植园。起初,这里种植的是用作染料的蓝草(就是用来染牛仔布的,又名靛蓝色)。在改种棉花和甘蔗后,效益陡增,很多种植园主不断扩大规模,同时通过精炼砂糖出口到欧洲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因此规模一扩再扩。密西西比河南岸出现了一个接一个巨大的庄园。庄园主依照欧洲古典风格建造了自己的豪宅,并购买陈设了高档豪华家具,过起了贵族般的生活。一座庄园包括了一栋或数栋豪宅,一片黑奴的生活区,加工区和广阔的种植区。
南北战争终结了南方的奴隶制,也荒废了沿河的部分庄园。如今,沿河南岸从东到西完整保留了十二座种植园,绵延七十多英里,其间各种风貌依旧保留着南北战争前的风貌,使这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参观价值,当中不少也成了好莱坞历史题材电影的外景地。当中最有名的便是橡树街庄园(Oak Alley),著名的电影《乱世佳人》的很多室内外场景就是在这座庄园内摄制的。

大巴车缓缓驶进庄园的碎石停车场。停车场很大,停了不少小车,看得出不少游客是自己开车来的。

尽管我在去之前仔细研究过这座庄园的介绍,下车后仍被壮观的景象惊呆了。28棵树龄超过300年的巨大橡树,整齐对称地从路边正对着密西西比河的庄园大门口向里延伸,形成了一条近400米长的林荫大道,一直延伸到主人白色的豪宅门前。天空被巨大的树冠撕扯得支离破碎,有的树杈已经几乎下沿接地。中间一条红砖铺成的甬道笔直修长。树下精心修剪的草坪郁郁葱葱。庄园的四周由半人高的白色木栅栏围绕。眼前的整幅画面由整片的翠绿与墨绿组成,中间穿插着一条紅色的色带,白色作为撞色镶嵌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色块中。这是色彩和谐搭配之美、园艺精心修剪之美、匠心巧夺天工之美,也是上苍浑然天成之美。
















主人的豪宅是需要分批进去参观的,每批间隔四十分钟。趁着等候的间隙,我走向黑奴的生活区。
木屋被翻修过了,不然也无法抵御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的侵蚀,但房屋的格局与里面陈列的大量器具依旧保留原样。
黑奴们的生活区在远离主人豪宅的背面约500米的地方,沿庄园中轴主路两边排列,生活区紧挨着广阔的甘蔗地,因为他们需要随时劳作。
















黑奴展陈区中有两张表吸引了我。一张表里罗列了黑奴们在一年十二个月里每个月需要完成的不同劳动,一张是每个奴隶们各自的身价,有成年人的,也有孩子的。标注了姓名、年龄、工种和(财产)价值。







这些就是我一直想来看看的黑奴们的生活场景,这些就是我曾经在书本上读到过的内容。如今,它们都真真切切地展现在我眼前,活生生仿佛昨天的故事,一间间“汤姆叔叔的小屋”……坐在门前的木台阶上望着广阔的甘蔗地,脑子里想象着当年黑奴们的各种场景。

可以说,黑奴是美国历史一半的缔造者,这其中便包括了艺术,尤其是音乐艺术。
1865年,内战结束了,获得了自由的但却多是文盲的奴隶们依然被束缚在往日主人的土地上,唯有靠自己故土培植出的音乐自娱自乐。劳动号子和农田歌曲是采摘棉花或收割甘蔗时唱的,游吟调子是在小木屋里或歌舞杂耍的巡回演出中唱的,而即兴之作则是独唱歌手们在一只简朴的班卓琴或小提琴的伴奏下吟唱的——所有这些都响彻了南方各州。
然后,到了20世纪初,便有了格拉泰姆音乐,然后这种音乐便进了城——新奥尔良,然后便有了更丰富的乐器所表现,然后便被一个叫做布迪﹒博尔登的黑人短号手作为表演流行舞曲中的保留节目大肆发扬,然后便有了爵士乐的开头,然后就是然后了。。。。。。
这就是我此次来访新奥尔良的目的——密西西比河与爵士乐的发源地(当然,等天放晴了坐船那就更完美了)。

该去看看主人的豪宅了。
1728年,JJ Roman夫妇买下了这片殖民地。在他们买下之前,那28棵橡树就已经在这里种植了近百年。这群橡树是由曾经的法国拓荒者种植的,比新奥尔良建市还要早。他们的梦想破灭后被Roman夫妇买下,并从1837年起用了两年时间建起了这座豪宅。








28根托斯卡纳风格的廊柱撑起并包围着这座建筑,令建筑立面内缩了4米,这样的设计可以为室内带来更少的日晒,以便减少夏季炎热的高温。高屋顶,大通窗,墙厚40公分,这都为了建筑本身的通风隔热纳凉。

室内参观不可以拍照。但我实在对这两位豪宅的主人感到好奇,征得管理员的同意,我故意在参观时落在最后,拍摄了男女主人的画像与起居室的照片,然而最有价值的餐厅没有被允许拍摄。餐厅里的一切包括餐桌上餐具的布置摆放都与《乱世佳人》电影中的场景完全一样。

目前这座庄园依然归Roman家族所有。今天的讲解员——一位身着19世纪贵族服饰的年轻帅小伙——也是这个家族的成员。



暮色苍茫,踏上归途。了却了一个埋在心里几十年的心愿,这一趟也算值了。黑人也好,白人也好,在马丁路德金倡导民权运动之后尽管颁布了《民权法》,旧的种族歧视可能不存在了,如今新的种族歧视恐又卷土重来。前两个月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不是又有白人游行形成骚乱,给了民主党左派们回击川普MAGA治国理念争夺众议院席位的合理借口吗?

回去的路上遇到乡村堵车,十字路口排队。从车窗望出去,横向道路上的大车小车排出去很远,但是没有一辆车加塞抢道,没有车鸣笛按喇叭。



这就是秩序。律法带来的习惯就是秩序。就如同当年的黑人被买卖被奴役一样。旧秩序被打破才会有新秩序的建立,只是需要时间和实力去证明原有秩序的不合理而已。

今晚的我注定不会属于哪一间爵士酒吧,我需要休息与思考。如果明天放晴!好吧,但愿明天放晴。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weids_old 2018-12-02 21:14:55
楼主照片里这位黑小胖,在离原地大约两百米的位置被发现 :) 三年中这位小哥增肥了许多哇~~



-----------------------------
嘿嘿,就是他~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女生们,先生们!欢饮登上纳奇兹开启密西西比河之旅!“



蓝天白云下,”纳奇兹“号蒸汽游轮用它特有的用蒸汽汽笛演奏的迎宾曲欢迎每一位登船的游客。
这是一艘可以容纳1600人的大型蒸汽外轮船。名字”纳奇兹“,来源于密西西比州著名的乡村纳奇兹,因为从1716年起,那里的农场主们竞相建造了大量的豪宅,以纳奇兹特有的地理特点,躲避密西西比河每年的泛滥的洪水。

摄氏27℃,微风,这是一个航行的好天气,a good day, a great day!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顺流缓缓而下,伴随着船舱里爵士乐队的现场演奏,”纳奇兹“号渐渐远离了市区码头。




在船舱里享用过午餐的游客们纷纷涌上甲板,享受着无限美好的风光。




我坐在一对来自纽约的老夫妇边上。一边欣赏沿途风光一边跟老先生聊天。老先生告诉我,他们俩是来新奥尔良欢度结婚纪念日的,今年是他们结婚四十六年。

出于礼貌,我没有询问他们的年龄,只是问,为什么会来新奥尔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我的父亲曾经在这里做过很久的白糖出口业务,那时他带我来过,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喜欢这里,纽约太拥挤了。“
他站起来,为太太去船舱端来了一杯咖啡。老人白肤白发,脸上刻着时光的年轮,眼睛很明亮。”我父亲曾经跟你们中国人做过生意,但后来没了,停了。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一艘海轮从眼前经过,“纳奇兹”号用独特的汽笛向那艘海轮致意。对方也鸣笛回礼。

眼前是一片密西西比河边乡村的风光,山毛榉树下,郊野的小屋错落有致。初秋的枫叶石楠在耀眼的阳光下露出点点猩红。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老先生掏出手机准备给他太太拍照。摆弄了一会儿,老先生把手机递到我眼前。”你知道我的手机为什么不能正常拍照吗?“
我接过手机查看了一下。”是这样,你把手机放在了摄像的模式上了。对!这样就好了。“我把手机交还给他。”需要我帮你们俩拍一张合影吗?“
他冲我直点头。”太好了!来吧,路易斯!“他太太叫路易斯。

我给老两口拍了两张。

他仔细看了我给他们拍的照片,把手机递给路易斯。”你拍得真好!非常感谢!“

”不客气!这是我的荣幸!“我朝老太太微笑。”欢迎有机会来中国旅行。“

”你需要我也帮你拍一张吗?“老先生诚恳地问我。

我把手机递给他。我很少给自己留影,因为实在不想麻烦别人。再说,别让自己的形象破坏了优雅的景致。

等我晚些时候回到酒店查看手机的时候才发现 ,老先生一气为我拍了七张。呵呵,手指黏在触发键上了。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远处是一片厂房,高耸的烟囱,深褐色的大楼已经破败,一副凋敝的样子。远远地可以看清楼身上的工厂商标”Domino Sugar”,美国老牌糖业精炼厂,总部设在纽约,曾经是统霸全美的糖业老大。如今,在贸易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工业在美国已经逐步退出江湖。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船舱里的爵士乐从未断过,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欢笑声。
那是Sinatra的《带我飞向月亮》吧。熟悉的歌声引领我走回一个小时前我用餐的餐厅。





乐师正在演奏,歌手正在吟唱,宾客正在畅饮,时光正在流淌。



我坐在舷窗前,听着歌声,望着窗外。苍穹之下,乡村、田野、树木,工厂、船坞、巨轮,一点点从眼前滑过。

“纳奇兹”号,一艘老汽船,载着我穿行于这条见证美洲大陆历史变迁的河流之上。曾经,乘坐汽船由遥远的欧洲和非洲远赴重洋投奔“新大陆”的人们,通过这舷窗第一眼看见的只是一片荒蛮。经过了无数双白色、黑色、棕色、黄色的双手,如今再有人从遥远的地方乘坐汽船而来,透过这舷窗,他们第一眼看到是,即使荣光。

窗外,路易斯老两口依旧坐在甲板上,静静地坐着。他们一定不想有人打扰。对他们而言,远去的是时光,留下的是回忆。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又见大桥,汽笛长鸣。
“纳奇兹”号缓缓靠近码头。码头上的人们在向船上招手,多么电影镜头啊。或许应该有人跟着奔跑,有人会手捧一束鲜花。

我退回船舱,透过舷窗拍了最后一张照片。



在船舱另一头的乐师面前,我买了两张他们录制的唱片,然后随着人群重新走回到蓝天与白云之下,耳边回响起的是阿姆斯特朗那首温馨的歌《多么美好的世界》
I see skies of blue and clouds of white,
The bright blessed day the dark scared night....
The colors of the rainbow so pretty in the sky
Are also on the faces of people going by
......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挑了几条视频试着上传在“综合视频”版,标题就是《在“纳奇兹”上》。有些附有简单说明。庄园的一条视频也单独发在那个版了。希望各位喜欢。祝各位晚安~!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旅行,是一个让身体寻找疲劳而让心灵得到休息的行为,这与平时刚好相反。探索与验证是一种愉悦的心里历程。将以往储存在你大脑里的文字、图案、音频、视频的记忆信息记忆与你面前的感官世界作适当的对比,这本身就是一种满足。

正如坐在家里的Hi-Fi设备前,两眼失神地望着空气中的未名物质,耳朵里钻进的全是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同时你不得不忍受着家人不断要你调低音量的诉求,尽管这也不失为一种享乐,但如果有机会坐在演奏者面前,仔细端详着演奏家的手指如何从那副跟随他走南闯北的乐器身上反复摩挲,令魔咒般的物件发出悦耳的声响去掏空你的身体,那还是值得的。

如今依旧是美国第二大港口的新奥尔良,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一直是美国南部客货海轮登陆的地方,南来北往的水手们上得岸来需要寻找的欢愉会从这座城市的每一条街巷里获得。那时的新奥尔良还是仅限于如今法国区的这片区域。因此,这里充斥着各类酒馆、咖啡店、妓院。

1897年,一个名叫斯多利的人倡导确立了一条法案,将卖淫嫖娼限制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那里便被俗称为“斯多利城”(Storyville),就在现在的贝辛街(Basin Street)。“城里”的所有妓院都有来自那些目不识丁但会演奏乐器的黑人乐手,娱乐之余照管生意。性爱与爵士乐便成了称与砣。这个城市独自创造着爵士乐。随着1917年当地废除色情活动后,那些初期曾集中在这里的爵士乐手,如阿姆斯特朗、莫顿、奥利弗等纷纷跨过密西西比河,远赴芝加哥或纽约。爵士乐从此走出新奥尔良,走向了全美,走向了全世界。






白天的我,或者穿行于乡间,或者流连在河边,将久远以前便深埋于脑海里的图文信息与眼前的一切做着极具主观性的对比。傍晚和夜晚,我属于音乐。

下午的波旁街(Bourbon St.)一带就开始热闹起来了,走在街上,你需要用非凡的听觉辨别力才能识别出震耳欲聋地灌进你耳朵里的究竟有哪几类音乐。爵士、摇滚、蓝调、R&B、波普,间或还有本属于纳什维尔的乡村。真是音乐爱好者的天堂啊!但无论如何,最值得进去聆听的,还是藏在圣彼得街(St Peter St.)里的典藏厅(Preservatione Hall),就从波旁街拐过一个街角就到。

这是一家很牛掰的爵士乐厅,1961年对外开放,在一栋1817年就建成的破屋子里,而这间屋子居然在2005年的超级飓风“卡特里娜”中幸存了下来。据说以前只在天黑后才会有演出,这几年改成从下午五点开始,晚上十点是最后一场,十一点关门。每场演出四十分钟,需要你掏出30美金现大洋。





每天从第一场演出开始前一小时,门口便排起了长队,不是每个排队的人都能当场进去,因为他们每场只能允许小小的演奏厅站到九成满——也就七八十人吧——就停止售票,剩下的观众需要你耐心地继续等待一小时。这里从不提前售票,不接受预订。






(这张照片中光头男就是售票者,没有售票窗口,他只站在门口,用手里的票跟你换钱)

进入演奏厅,你将不会被允许使用任何拍摄设备。门口专门有一位监督者,随时用两只眼睛扫视着每一位观众的动作。一旦发现异常,他就会挤过来进行无情的制止——无论这会儿是否正在演奏中。为此,我不得不连续三个晚上排队等候观看四十分钟精彩的演奏,因为能够有机会现场近身欣赏这么高水准的爵士乐演出机会难得,加上无法摄录,也无法重温。

演奏厅很小,我想不会超过五十平米,几盏昏暗的白炽灯泡吊在空中,甚至没有灯罩。厚重的木质地板上的油漆早已剥落磨光,露出木头本来的颜色,狭小的一扇窗户拉着两片布帘,从外面透进几丝光亮,挑高的屋顶被原木的椽子撑着,方形的横梁已经微微开裂。屋子里弥漫着老屋陈腐的气味。

演奏者们占据了屋子的一头,紧挨在他们的面前就是四排感觉随时会塌的木头靠背椅,坐着别动!要不会吱嘎作响。剩下的观众只能“幸运”地站着观看了,当然,站着的远多于坐着的。我三次都是属于“幸运”的站客。

一把长号、一把小号(这位乐师蒹奏萨士风)、一把小提琴、一架钢琴、一副爵士鼓,一把低音贝斯,没有主唱歌手。演奏钢琴的是白人,其余的都是黑人,所有人的年纪估计都不会小于四十五岁。

门口售票的那位掩上门,站在演奏者与观众之间,朝着观众轻声说了一句“下面演奏开始”,没有开场白,没有欢迎词,朴素到不能在朴素的地步。






小提琴师估计是这个乐队的灵魂人物,他朝几位同僚们点点头。

当所有的乐器响起时,你一定会惊诧于这间破屋子的音效是如此美妙,陈旧的木质结构的特殊纹理令铜管乐本应刺耳的金属声柔和了下来,高挑的空间又给了弦乐应有的共鸣,密闭狭小的演奏厅与观众们的间距所自然形成的吸音效果让每一段声音有了恰到好处的残响。天哪!这一切原来是这么的自然,绝没有一丝一毫的造作。在我所有听过的爵士乐唱片中不乏大牌公司出品的录音,但与这个现场接近的录音只有瑞典宝风公司1977年的一次在斯德哥尔摩的小酒馆里的录音。当初听到那段录音后就一直对这样的音效魂牵梦萦,梦想着终有一日能亲身到这样的环境中聆听一次爵士乐,让绵密的声音将我包裹。今天,终于找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声音。

乐队成员间的配合天衣无缝,所有乐器之间的对话精巧幽默,浑然一体,绝不会出现哪一吧乐器抢当主角,只有在每一位乐师的华彩部分才会优雅地来一段炫技,立即博得现场一片掌声。

要知道,四十分钟是一个多么短暂的时间过程。每一首演奏的曲目短则五分钟,长则七八分钟,而这对于四十分钟来说是无论如何不够的,更别说安可曲了。对于我来说,这只能勉强解馋,要想过瘾恐怕得多来几次。

请原谅,我根本忘记了门外还有正在排队焦急地等着进来的观众。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十九世纪欧洲的工业文明为二十世纪的人类将世界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朝前推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与可能。很难想象当年李鸿章身着官袍顶戴花翎拖着长辫代表我大清天朝出使美利坚的往返不知要何等的费时费力,待与洋大人将一切事宜谈妥回禀朝上圣母,黄花菜都凉了。

十九世纪是工业文明的兴起,二十世纪是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及至二十一世纪便是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与各种亚文明的碰撞与比拼。有人说,文明之间无所谓先进与落后。但我却始终认为,作为各种文化的终极集成,文明还是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否则,人类还如何谈得上进步?

于我而言,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给我带来的便捷与舒适令我可以一遂短时间内体验大跨度文化差异之愿的同时——比如你可以乘坐高速飞行器在短时间内跨越若干个时区,或者手捧着最新的电子设备观看或收听在地球那一头刚刚上线的最新视频和歌曲,或者你服用了上个月刚刚上市的新药以延长你为了完成你人生中余下的一个小小夙愿而不得不延长的生命——还需对那些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先驱们保持应有的崇敬。

信息的逐步开放,也慢慢解禁了尘封在我脑海中对卡斯特罗家族治下加勒比岛国的陈旧记忆。殖民与反殖民,革命与反革命,旧思想与新道德。少年时对劳尔和青年时对格瓦拉曾经的崇拜居然被去年卡妹的一首红遍全球的《La Habana》完全颠覆,你不得不承认文化的魅力与相当的鼓动性。歌曲的旋律与低音鼓点的节奏仿佛在你眼前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摇曳的街灯下,空气中弥漫着混合着咖啡豆磨碎后滴漏中溢出的甘甜气与烟草被点燃后的芬芳,一群被加勒比炙热的阳光烤焦了皮肤身穿五颜六色T恤热裤的人们迎着徐徐吹来的海风,在开阔的广场上莺歌燕舞,庆祝每个人即将结束的愉快的一天,夕阳照在地上的朗姆酒瓶,让喝了一半的液体透出金黄色,夕阳照出他们每个人的身影,让每个人浑身笼在一层迷人的光晕之中……

是时候去哈瓦那走走了,总不能让城里的老爷车等太久,你说呢?说不定它们很快就会消失。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离开新奥尔良的前一天晚上,我跟酒店预定了第二天清晨来接我去机场的出租车,三十五美金。

司机很准时,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高大魁梧的白人男子,很端庄地穿着白衬衣。他是个很健谈的家伙,一路聊到机场。他告诉我他叫比尔﹒沃克,退伍军人,去过阿富汗,不过时间不长,后来去了坎大哈。

经过“超级碗”的时候他故意放慢车速告诉我,“这就是超级碗!你喜欢橄榄球吗?”我告诉他我们那很少有转播,不过我知道圣徒队很厉害。他愉快地跟我说,如果下次再来想看球的话可以找他,他陪我一起去看。

当得知我是华人住在中国的时候,这又引起了他的话题。他告诉我他有个侄子就在北京,在哪个什么大学当老师。

“是吗!真太有意思了!”似乎迄今为止我在美国交谈过的人都与中国或多或少有点关联。比尔又一次放慢车速,拿起驾驶台上的手机,一只手在手机上划拉着。我以为是看时间或者别的什么,没想到他从手机里调出他侄子的照片和他侄子在FB的首页给我看。我看到他侄子在首页中标注的学校是北京外国语学院,哦~还是在名校任教啊!

沿途有几块竞选广告牌。“比尔,你是民主党人吗?不久就要中选了哦。”

比尔看着前方。“是啊,我是民主党人,我当然还是会投民主党的票。你看,我们的马路需要更新修理了,这需要增加税收,该死的税收!”

哈哈,南部几个州都是民主党的票仓,佛罗里达两党拼得很激烈。而比尔的民主党人身份被我猜对了。作为司机,他当然希望通过手中的选票支持高福利高税收的民主党理念来修缮他的路。我无法跟他深入地在这个问题上多交流,除非我今天不走了。

我给了他四十美金,其中五美元的小费。他帮我把行李箱放在候机室门前的人行道上。“一路顺风,朋友!”我跟他握手道别。“祝你今天顺利,也祝民主党好运!”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墨西哥湾,大西洋深嵌在美墨之间,像一张张开的大嘴,古巴,就像从嘴里吐出的一条舌头,申在加勒比海里。




从新奥尔良,经迈阿密,又从坎昆——那是以后要呆的地方——绕到哈瓦那。美国对古巴的禁运虽然在2015年奥巴马访古后有所松动,但美古间直航的城市不多。其实迈阿密是有直飞航班的。但我行前无法确定我的手续是否符合乘坐直航的要求,为确保顺利,所以还是从坎昆绕了一下。

从坎昆飞过去很快,就五十分钟。排队办理登机手续,人不少。边上有人凑过来。“去哈瓦那?这个要吗?”来人手里捏着一叠卡片,举到我眼前。我一看,是古巴旅行卡。我知道这玩意,这就好比是古巴的签证,如果在国内提前办理很麻烦,网上代理收费比锅底还黑。我知道在值机柜台有办,所以在国内根本没办。
“这不是应该在柜台办理的吗?”我对来人的身份和手持的卡片真伪表示怀疑。
来人告诉我“柜台现在已经不再代办了,这就是本来由他们代办的。”他一脸诚恳的模样。
“多少钱?”我知道价格故意问。国外航空公司值机柜台一般代收费用是每人25-35美元不等,而如果你没有入境卡,在古巴海关现场办理据说也是可以的,只是很费时间,费用是35美元。
“25美元。”棕色男子一口回答。这价格基本打消了我八成的疑虑,剩下两成是:就算被骗也就25美元。但如果是真的,就省了很多麻烦。
“来吧,把你的护照给我!我帮你填。”男子看我犹豫,爽快地跟我说。
我把护照交给他,男子站在原地帮我填写入境卡。
果然,在轮到我值机的时候,柜台里没人问起我是否需要古巴入境卡。第一次真伪验证看来过了。





飞机进入古巴上空的时候是午后,底下是湛蓝的加勒比海,半空中浮停着不知道会不会演变为热带风暴的云团。十月末,古巴的雨季应该基本结束了。接下来的两个月是最舒服的季节,那会儿,大批加拿大游客会候鸟般地“迁徙”来这里避寒度假。



哈瓦那机场看上去不小,但停着的飞机并不多,似与首都国际机场的身份不太吻合。从停着的飞机标识看,有美航、墨航、法航、荷兰皇家、还有加勒比小国的一些。机场有四个航站楼,三个正在使用中。入境大厅只有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点同时到达的国际航班比较多,十几个入境审查窗口排起了长龙,低矮的大厅站满了人,灯光也不是很明亮。

入境审查移民官员多是年轻的女孩子,穿着深绿色的衬衫制服。与世界上所有移民审查窗口的官员一样,表情是麻木的,动作是机械的,但请不要低估了这背后隐藏的认真。有两个年轻人被移民官的认真挡住,被带到别的地方去继续严格盘问了。
虽然排队人很多,但审查动作还算连贯麻利,二十多分钟后轮到我。年轻姑娘接过我递过去的护照与入境卡,在电脑前扫了一下。“请看着摄像头。”她的英文还算不错,发音基本过关。
她在我的入境卡上盖上章,连同护照交还给我的时候,眼睛已经瞟向下一个人了。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我主动找海关申报的官员承认,因为事先对古巴入境携带规定要求不了解,只是在飞机上填写海关申报单的时候才得知我随身携带的现金稍微超出了他们的要求。因为基于我对古巴原有的认识,一旦我没有申报而被查出,那我的麻烦就大了。我看到在海关出口处每一个旅客的检查都非常仔细。

我随便找了个小姑娘跟她说了我的担心。小姑娘一本正经地看着我,当她理解了我所表达的意思后,很紧张地领着我去海关办公室。里面出来一个比她大不了多少,年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也穿着深绿色制式服装,很威严的样子。看来她是这里管事的了。

小姑娘跟她叽里咕噜说了一通西语,我什么也听不懂。管事的一边听一边严肃地看了我几眼。

“跟我来!”我拖着行李跟她进了办公室。房间里还有一个海关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填着什么表格。

“箱子,放这里。”管事的手指指墙角。

我放下箱子,将海关申报表递给她。“对不起,我确实在来之前没有查询到现钞携带的规定,我只是在飞机上填表的时候才发现我有。。。轻微的。。。超限。”

“你携带了多少?”她皱着眉,脸上堆满了严肃。她有一副讨人喜欢的面孔,亚麻色长发,浅棕色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脖子修长。如果她换成便装会是怎样一副神态呢?
“就这些。”我指着申报单上填写的数字。

她把申报单正反两面仔仔细细看了几遍,仿佛在寻找任何不能放过的遗漏,一边看一边思考着。

拿着我的护照,她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又仔细看了半天,把护照一合,然后看了我两秒钟。“你走吧!欢迎来到哈瓦那。”

我恭恭敬敬走上前去从她手上接过护照,瞥了一眼。她的拇指上涂了浅浅的指甲油,在日光灯管下发亮。她应该是一位富家或官宦子弟。

嗨!哈瓦那!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下午的机场外,阳光耀眼,干燥的空气里已经能闻到海的味道。进出人群川流不息。门口排了一溜候客的黄色出租车,司机三五扎堆地站着聊天。放眼望去,地面还算整洁,并不是我想象中的肮脏混乱。



外国旅客在出口外的外汇兑换处排起了长队。玻璃房里有三个兑换窗口,每次出来一个人才能再放进一个人,门外有人把门。





美元?对不起,你会因为被认为使用帝国主义的货币而稍微在汇率上给于小小的惩罚,你的一美元只能换我们的比索八毛七,还要收取手续费。谁让你跟帝国主义一条心呢!哦,欧元!这还差不多,那就一比一吧。(其实是1:1.02)

你拿到的叫可兑换比索(CUC),是给非古巴居民使用的类似于当年我们的外汇兑换券。长期的封锁禁运,古巴外汇极为短缺,外汇管制。古巴本国国民只能使用普通比索。据我了解,可兑换比索与普通比索之间是1:24的关系,普通比索很便宜。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黄色出租车,机场统一的客运出租车,车都挺新的。跳上一位老者的黄车。老人英文很好,看了我的订单地址报出了价格。我没有还价,这与我的心理预期接近。

车一启动,他便打开了汽车音响。不是广播,是播放的唱片,当季美国流行歌曲。老人没有主动跟我搭讪,一路上跟着唱片哼着歌。

香蕉地,甘蔗田,远处的群山,穿着大短裤的牧童牵着牛在塘边饮水,眼前驶过的五颜六色的老爷车,车窗大开,车里的人们脸上挂着笑容……一片穿越时空的田园牧歌。


楼主:九峰孤烟  时间:2018-12-13 16:14:56
黄色出租车,机场统一的客运出租车,车都挺新的。跳上一位老者的黄车。老人英文很好,看了我的订单地址报出了价格。我没有还价,这与我的心理预期接近。

车一启动,他便打开了汽车音响。不是广播,是播放的唱片,当季美国流行歌曲。老人没有主动跟我搭讪,一路上跟着唱片哼着歌。

香蕉地,甘蔗田,远处的群山,穿着大短裤的牧童牵着牛在塘边饮水,眼前驶过的五颜六色的老爷车,车窗大开,车里的人们脸上挂着笑容……一片穿越时空的田园牧歌。


楼主:九峰孤烟

字数:22421

帖子分类:旅游休闲

发表时间:2018-12-01 01:53:31

更新时间:2018-12-13 16:14:56

评论数:73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