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天可汗时代(三十七):悲情薛延陀,一个仅仅维持了十七年的短命王朝

天可汗时代(三十七):悲情薛延陀,一个仅仅维持了十七年的短命王朝

楼主:流水星晨  时间:2019-05-03 13:17:26
东突厥复国
薛延陀属于铁勒的一支。铁勒,又叫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薛延陀、契苾、回纥、骨利干、多览葛、仆骨、拔野古、同罗、浑部、思结、斛薛、奚结、阿跌等十余支部落,都属于铁勒。东突厥强盛之时,铁勒诸部全部臣附于突厥,薛延陀也不例外。
贞观二年(628年)末,李世民为了牵制东突厥,下诏封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可汗,夷男借机成立了薛延陀汗国,在大漠以北的郁督军山(今蒙古杭爱山)建立牙帐,与东突厥分庭抗礼。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等铁勒诸部转而臣附于薛延陀。
贞观四年(公630年),东突厥灭亡,北方空虚,薛延陀把汗庭迁至都尉犍山以北、独逻水以南地区(今蒙古土拉河一带)。此后的差不多十年时间,薛延陀与大唐的关系处于蜜月期,薛延陀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一个看别人眼色的小部落,发展到雄霸漠北的大汗国。
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眼看昔日的小兄弟一步步发展壮大,李世民感到不安。贞观十二年(638年),李世民下诏封夷男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李世民这样做,表面上是对夷男的恩宠,实际上是想分割薛延陀的势力,为今后薛延陀的内乱埋下一个伏笔。
夷男很高兴两个儿子都成为了可汗。他没有想太多,手心手背都是肉,本来他也已经将汗国的南、北两部分别交给两个儿子统领。但李世民接下来做的一件事,却让夷男非常的失望,也彻底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贞观十三年(639年)七月,李世民封突厥人李思摩(原名为阿史那思摩,被赐姓李)为俟利苾可汗。十五年(641年)正月,李思摩带着突厥旧部渡过黄河,在定襄故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设立牙帐(牙帐是古代游牧民族统帅的营帐,可汗牙帐所在地相当于该国首都)。
已经灭亡的东突厥复国了,而且还是在天可汗的许可和支持下复国。这个消息对薛延陀来说,绝对是个坏消息。薛延陀,以及现在臣属于他的契苾、回纥、多览葛、仆骨、拔野古、同罗等小兄弟原本都是东突厥的臣民。现在故主回来了,说不定某个小兄弟念故主旧情,又会重新投入故主怀抱。还有,复国后的东突厥占据了一大块水草丰美的好地方,薛延陀的发展和势力必然受到限制。
夷男心里很不爽,但他毫无办法,还得强颜欢笑,对天可汗的英明决策表示支持。

李世民为什么要让东突厥复国呢?事情还得从贞观十三年(639年)四月的一件事说起。
原东突厥国的突利小可汗与李世民曾结为兄弟。贞观三年末,突利可汗投奔大唐,随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老婆孩子和他的一个叫结社率的弟弟。李世民没有亏待投降过来的突厥人,很多人都被授予官职并举家迁居长安。史载突厥人“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入居长安者近万家”。
结社率被授予中郎将职位。但这家伙是个典型的泼皮无赖,不务正业,天天和一帮小混混厮混在一起。突利对这个弟弟很失望,免不了常常敲打敲打他。结社率心怀怨恨,竟然诬告突利谋反,想藉此将自己的大哥弄死。
李世民查明了事情真相,还了突利清白,并且看在突利的面子上,没有惩罚结社率。但李世民也因此看清了结社率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他的为人很不齿。从此,结社率的仕途就停留在中郎将这个不大不小的职位上,很多年都没挪动一步。
突利在贞观五年(631年)去世,结社率把对哥哥的怨恨转移到李世民身上。贞观十三年(639年)四月,李世民带着小儿子李治到九成宫(原名仁寿宫,位于今陕西麟游县)避署。结社率暗中结交了四十多位同样对现状不满的突厥人,打算在李治出宫,宫门大开之时,冲进皇宫,直奔御帐刺杀李世民。
四月十一日晚,结社率裹胁突利之子贺逻鹘,率领同伴埋伏于九成宫外,等待李治出来。不巧的是,那天刮大风,李治没有像往常一样出宫。结社率等啊等,一直等到天都快亮了,李治还是没有出来。
不能再等了,但也不能就这么算了。万一消息泄漏,后果不难想像。结社率决定强行攻打行宫。
四十多位突厥人突然从黑暗中冲出来,冲过四道防线,对着行宫卫士一通乱射,卫士一下死了数十人。但宫门紧闭,闻讯聚集过来的卫士越来越多。结社率知道大势已去,与同伴跑到御马棚,杀死看马人后,抢了几十匹御马,一溜烟地向北逃跑。
结社率等人没有跑出大唐,半路被追兵擒获。结社率被斩首。李世民心念与突利的旧情,没有杀贺逻鹘,只是把他流放到岭南。

当初安置东突厥降众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不赞成把他们安置在黄河以南。魏征等人主张应当保全突厥部落,把突厥人安置在黄河以北的漠南地区。李世民没有采纳魏征的意见。
现在结社率事件一出,不少人又旧事重提,说把突厥人留在黄河以南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有朝一日他们造反,中国等于是拱手让出了黄河屏障。
李世民也后悔了,说:“我没有听魏征的话,才如此狼狈。”
贞观十三年(639年)七月,李世民下诏,任命李思摩为俟利苾可汗,让他带领原突厥旧部,北渡黄河,重新建国,并世世代代为大唐守卫边疆。
这对突厥人来说似乎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李思摩等人却不愿意出塞。他们怕薛延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三十年的一半都还不到,以前仰人鼻息的薛延陀已经壮大到让故主恐惧。
李世民派使者送了一封诏书给薛延陀,诏书说得冠冕堂皇:“颉利兵败之后,部落纷纷过来投奔大唐,我看他们可怜,无家可归,像对待自己的百姓一样对待他们。中国人崇尚礼仪,不贪别人的土地,不灭别人的国家。以前是因为颉利不断惹祸,我们才攻打突厥,并不是在乎他们那一点土地和牲畜。我一直想为突厥人再立一位可汗,因此把他们安置在河南,任其放牧、繁衍生息。如今突厥人越来越多,我很高兴,是时候兑现我自己的诺言了,这个秋天我就会让他们渡过黄河,重新建国。薛延陀接受大唐册封在前,是老大;突厥人接受册封在后,是老二。你们薛延陀在漠北,突厥人在漠南,两国应当各守疆土,约束自己的部落。如果哪一国无故攻打对方,我将发兵问罪。”
薛延陀不愿意,但还是表示接受天可汗的安排。可李思摩等人依然磨磨叽叽,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召集旧部,做复国准备。直到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李思摩才渡过黄河。临行前他还对李世民说:“如果薛延陀侵犯我们,请允许我们退守长城。”
楼主:流水星晨  时间:2019-05-03 13:17:26
诺真水之战
东突厥复国,薛延陀人感到像一根刺卡在喉咙里,扎得难受。贞观十五年(641年),李世民在百官们多次奏请下,准备到泰山封禅(最终因为魏征劝阻,没有成行)。夷男听到消息后,觉得这是一个消灭东突厥的好时机。
十月,夷男命儿子乙失大度率领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总计二十万兵力,渡过沙漠,屯驻于白道川(今呼和浩特市北),南击突厥。
从李世民和李思摩后面采取的应对措施看,似乎他们早就料到薛延陀人会攻打突厥,早就作好了准备。
李思摩听到消息后,急急忙忙跑入长城内,一边跑还一边把沿途的草给烧光了。
李世民接到李思摩的求救信后,立即调发五路大军驰援,其中兵部尚书李世勣率领步兵六万,骑兵一千二百人,从朔州出发,这是唐军主力。其余四路统帅分别是李大亮、张士贵、李袭誉和张俭。
乙失大度领着三万先锋骑兵逼近长城的时候,突厥人已经全部跑过长城了,薛延陀人一无所获。大度不敢越过长城,气得在长城上跺脚大骂。他还没骂过瘾,突然看见前方尘埃遮天蔽日,李世勣领着唐军杀来了。
风紧,扯呼!乙失大度赶紧向北跑。李世勣率领部下及六千突厥骑兵在后面追,越过白道川,终于在青山追上了薛延陀军。
乙失大度连续跑了几天,跑累了,而且他已经与白道川的大部队会合,心中有了几分底气。跑到诺真水(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艾不盖河)时,乙失大度掉转马头,命部队列阵迎战,阵形连绵十余里。
薛延陀是游牧民族,擅长骑马,但他们以前在与突厥人的战争中,却多次以步战取胜。具体的战法是:以五人为一组,一个人牵着马在后面,四个人向前打仗。打赢了,骑上马追击;打输了,骑上马逃跑。
这次,乙失大度想以同样的战法打败唐军。
可惜的是,今日的唐军已非突厥兵可比。
六千突厥骑兵先与薛延陀军交战,很快就败退下来。乙失大度命令部下乘胜追击,没追多远就遇上了唐军。薛延陀人万箭齐发,唐兵有盾牌保护,人没受多大损失,战马却差不多全被射死。李世勣命令士兵们全部下马步战,每一百人为一队,拿着长矛向前冲杀。
步战本来就是农耕民族的长项,薛延陀选择与唐军步战,纯粹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薛延陀人抵挡不住,向后溃退。糟糕的是,等他们想骑马逃跑时,却发现马不见了。
原来,李世勣的副手薛万彻领着数千骑兵,偷偷绕到薛延陀军阵后,把看马的薛延陀兵全部抓了,马也被唐军抢去。
找不着马的薛延陀人大惊失色,不知如何是好。唐军发起猛烈攻击,杀敌三千余人,俘虏五万余人。乙失大度带着残部继续向北逃窜,薛万彻领兵追击,没有追上。不过,薛延陀人命不好,时值隆冬,天降大雪,逃脱唐军屠刀的薛延陀人在半路又被冻死一大半,结果返回漠北的人畜大概只有出发时的十分之一。
诺真水一战,薛延陀元气大伤。

和亲
仗打败了,夷男可汗还得忍气吞声,请求李世民原谅,并小心翼翼地提了一个请求:与大唐通婚。李世民不同意,说:“夷男本来只是突厥的一个俟斤,我立他为可汗,他还敢犯我边疆。我为什么要与他和亲?”
夷男第一次求婚失败了。第二年(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八月,夷男派自己的叔叔出使大唐,向李世民献马三千匹、貂皮三万八千件以及一件珍贵的马脑镜,再次请求与大唐和亲。
李世民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说:“薛延陀雄居漠北,倔强难制,驾御之道只有两个,如果不出兵把他灭了,那就只有把公主嫁过去安抚。这两个办法哪一个更好呢?”
房玄龄回答说:“我国刚刚安定,兵凶战危,还是和亲比较好。”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对。我身为天下百姓父母,只要对百姓有利,又岂能爱惜一个女儿!”
李世民同意与薛延陀和亲,答应把亲生女儿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即夷男)。
得知这一消息,夷男大喜过望。但这桩好事最后还是黄了。
搅黄这桩好事的人名叫契苾何力,是铁勒契苾部头领。贞观六年(632年),契苾何力与母亲率领本部落一千多家投降唐朝,李世命任命他为左领军将军。
契苾何力归唐后,他的母亲被封为姑臧夫人,弟弟契苾沙门官拜贺兰州都督。两人都住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诺真水之战前,薛延陀强盛,契苾部落的酋长们争相依附薛延陀。听闻契苾部落人心不稳,李世民命何力回乡探亲,借机安抚部落。
契苾何力没有完成李世民交给他的任务。到凉州后,酋长们已经胁迫他的母亲和弟弟前往薛延陀,而且逼他一同前去。何力不从,问:“皇上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为什么要当叛徒?”
“你母亲和弟弟都已经到了薛延陀,你怎能不去?”
“母亲有弟弟尽孝,我选择忠君,死也不跟你们去。”
契苾何力最终还是被他的部落绑到薛延陀。面对真珠可汗夷男,何力一屁股坐下来,两脚张开,双膝微曲,拔出佩刀向东大呼:“大唐烈士岂能受屈虏庭,我之忠心,天地日月可鉴。”说完,割下一只耳朵表示决不屈服。
夷男很生气,后果却不严重。他想杀了何力,但被老婆阻止了。
契苾何力在薛延陀的消息传到长安,百官们都认为何力已经叛逃了,他们还列出了很多何力应当叛逃的理由,如契苾人和薛延陀人都是戎狄,戎狄气类相亲,何力一入薛延陀,如鱼得水。在这些人看来,何力如果不叛逃,简直就不是人。
只有一个人相信何力不会叛逃,这个人就是李世民。李世民说:“何力心如铁石,肯定不会背叛我。”
从薛延陀回来的使者证实契苾何力没有叛唐,还把何力的坚强不屈描写得绘声绘色。
李世民流下了眼泪。正好大唐已经答应薛延陀和亲的请求,李世民命兵部侍郎崔敦礼持节前往薛延陀,商谈和亲事宜,并要求归还契苾何力。

贞观十七年(643年)闰六月,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派侄子突利前来纳币(送聘礼),聘礼非常丰厚:马五万匹,牛及骆驼一万头,羊十万只。
此时,契苾何力已经回到长安,他力谏李世民不要与薛延陀和亲。李世民说:“我已经答应了,天子食言,这不好吧?”
“我不是要陛下立即回绝。我听说古代娶亲有亲迎之礼,陛下可以下诏让夷男亲自迎亲,就算他不到长安,也应当到灵州(今宁夏灵武市)接亲。我想他肯定不敢来,如此陛下终止和亲就名正言顺了。夷男性情狠戾残暴,没有大唐的支持,下面的人肯定三心二意。我估计不过一两年,夷男肯定病死,到时两个儿子争夺可汗宝座,国内大乱,大唐可以轻而易举将他们制伏。”
李世民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听从何力的建议,下诏让夷男亲自到灵州迎亲,并表示自己会送公主到灵州与他相会。
去还是不去,对夷男是个考验。不去,老婆肯定是没了;去了,有可能自己也回不来。
薛延陀的大臣们都劝夷男不要答应前往灵州,但夷男不听,他铁了心,一定要把大唐公主娶回家。
夷男之所以如此在意这次和亲,完全是形势所迫。薛延陀汗国以杂姓居多,族人并不占优。诺真水一战后,夷男威望大减,回纥等杂姓蠢蠢欲动,主客之势互易,国内暗潮汹涌。夷男需要借助大唐的力量威服杂姓。
契苾何力正是看清了薛延陀国内的形势,才力劝李世民不要和亲。

夷男同意到灵州迎亲,但最后他还是没有把新兴公主娶回家。
夷男为了娶这个老婆,可以说不惜血本,送给大唐马五万匹,牛及骆驼一万头,羊十万只。薛延陀是个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仓库、马厩,这十几万只牲畜需要向各部落临时征收。但短时间内将这么多牲畜聚在一起绝非易事。马还好说,跑得快。牛、羊长距离迁徙要困难得多,而且途经大片沙漠,水草严重不足。
等夷男赶到灵州的时候,已经过了约定的迎亲日期,而且他征调的牲畜在半路死了一大半。
李世民连忙借机取消了婚礼,夷男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时,很多官员认为:“大唐既然答应与薛延陀和亲,又接受了人家的聘金,就不应当失信,否则可能再生边患。”
李世民对此不以为然,说:“你们这些人是知古不知今。西汉初期匈奴强、中国弱,中国和亲是为了讨好匈奴。如今中国强、戎狄弱,我一千步兵,可击败胡骑数万。薛延陀之所以这么听话,不敢放肆,还不是因为他想借助中国的力量威服杂姓。同罗、仆骨、回纥等部落各自拥兵数万,这些部落一起攻打薛延陀,可以立即让他亡国。他们之所以不敢攻打,是因为薛延陀是中国立的!现在我再把女儿嫁到薛延陀,夷男自恃为大唐女婿,谁敢不服他!戎狄人面兽心,今后一旦稍不如他的意,必将反咬我们一口。不如今天解除婚约,降低他的地位,杂姓知道我们抛弃了薛延陀,不用多久就会将这个国家瓜分掉。”
李世民这段话彻底暴露出他的本来目的。很明显,他希望薛延陀灭亡。当初他之所以答应和亲,是因为对薛延陀国内情形不了解。现在契苾何力已经告知了实情,他又怎么会去挽救那个随时可能灭亡的汗国?而且还是以自己的女儿为代价。
和亲,更像是李世民的一个阴谋。可怜的夷男,老婆没娶到,还耗尽了几乎整个汗国的财富,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楼主:流水星晨  时间:2019-05-03 13:17:26
欢迎拍砖,求关注。
楼主:流水星晨  时间:2019-05-03 13:17:26
薛延陀亡国
李世民的预言没有错,和亲失败,立即让薛延陀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回纥、同罗、仆骨等都对这位主人虎视眈眈。但抢先动手的却是外敌突厥人。
东突厥可汗李思摩是颉利可汗的族人,很受颉利的哥哥始毕可汗和处罗可汗的喜爱。但由于长得不像突厥人,更像胡人,突厥人都怀疑李思摩不是阿史那种。正因如此,李思摩在突厥的官职只是夹毕特勒,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带兵的将军(设)。
武德年间,李思摩(当时还姓阿史那,应为阿史那思摩)数次作为使者往来突厥与大唐之间。唐高祖李渊为了搞好与突厥人的关系,下诏封思摩为和顺郡王。颉利可汗兵败之际,以前围着他转的手下都鼠窜鸟散,不少人还背着颉利向大唐投降。只有阿史那思摩留下来陪着颉利,两人一起被擒。
阿史那思摩的这一举动让李世民大为叹赏,觉得他是个忠臣。东突厥复国时,李世民自然而然想到了他,把可汗的位置给了他,并赐姓李。
既然他忠于颉利,那他也应当会忠于大唐,忠于我李世民。
李世民没有看错李思摩。李思摩确实没有背叛大唐,也不敢背叛大唐。但李世民似乎忘了,忠臣并不一定就是能臣。
李思摩并非可汗的合适人选。他长得像胡人,突厥人从心里对他有一种天然的排斥。还有,他没有带过兵,没有打过仗,很难让崇尚武力的突厥人信服。虽然他够机敏,能言善辩,但这项本领用在讨领导欢心上很管用,用于安抚、笼络属下却并不有效。
李思摩迫切需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是一位称职的可汗。薛延陀与大唐和亲失败,李思摩觉得这是一个证明自己的好机会,于是出兵攻打薛延陀。夷男本来窝着一肚子气,李思摩这下算是撞在了枪口上。薛延陀不仅打退了突厥人的进攻,还追着突厥人的屁股打,一直追到突厥汗国的老家定襄,狠狠抢掠了一番。
李思摩赶紧请求大唐帮忙。可没等唐军到达,薛延陀人已经满载而归。
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二月,再也不愿忍受薛延陀侵扰的突厥人抛下李思摩,全体渡过黄河南下,请求大唐允许他们居住在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和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之间。
李世民同意了。李思摩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只好领着几位侍从,带着简单的行李回到长安。李世民封他为右武卫将军。
重建不久的东突厥汗国就此瓦解。

贞观十九年(645年)九月,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去世。
夷男的两个儿子都被大唐封为小可汗,其中庶长子曳莽为突利失可汗,居住在汗国东边,统领杂姓;嫡子拔灼为肆叶护可汗,居住在汗国西边,统领薛延陀族人。夷男一死,按规矩,拔灼继承大可汗位置。
如李世民当初所料,夷男的两个儿子相互猜忌,都视对方为眼中钉。曳莽性格急躁,轻于用兵,贞观十五年(641年)薛延陀南下攻打东突厥,就是曳莽的主意。诺真水一战,薛延陀大败,国人对曳莽非常怨恨。
夷男死后,曳莽到王庭参加丧礼。由于担心拔灼杀了自己,父亲一下葬,曳莽就急急忙忙往回赶。但他还是没有逃过一死,拔灼派骑兵追赶,半路将曳莽诛杀。拔灼自立为多弥可汗。
多弥可汗气量狭小,无情无义,父亲在位时的高级官员全部废弃不用,专用自己的亲信,因此得不到国人的拥护。为此,他大肆诛杀,想以杀立威,如此一来反而使得人心惶惶,国家动荡不安。
拔灼迫切地需要向国人证明自己是一位称职的可汗,以此树立自己的威望。对以抢劫为副业的游牧民族来说,证明的最好方式就是战争。
拔灼选择大唐为作战对象。原因很简单,如果他能赢得对大唐的战争,他的威望自然而然就建立起来了。另外,大唐对高丽的战争刚刚结束,皇帝李世民还在回京途中。
拔灼相信,这是到大唐境内抢劫的最好机会,突厥人与大唐边军不是他的对手。
出乎意料,当多弥可汗拔灼亲率大军南下入侵河套地区时,被唐朝军队诱敌深入,杀得大败而逃。拔灼不甘心失败,组织第二次进攻,可仍然一败涂地,两千多人被唐军俘虏。
当拔灼率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回到国内时,回纥、仆骨、同罗等部落再也按捺不住,联合起来攻打他。拔灼大败,薛延陀陷入空前的混乱。
李世民决定彻底消灭薛延陀,安定北部边境。贞观二十年(646年)六月,李世民命江夏王李道宗、将军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执失思力、薛万彻、张俭各率本部兵马,分道齐进,向薛延陀发起总攻。
唐军很快就击败了薛延陀人。多弥可汗率领数千骑兵逃跑,半路被回纥军攻杀。
薛延陀残部继续向西逃跑,尚有七万余人。他们立夷男可汗的侄子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希望这位可汗再也不要失误,能够重振薛延陀昔日的辉煌。咄摩支在可汗位置上坐了没多久,想想不妥,又去掉可汗的称号,派使者到长安,请求回当初的汗庭郁督军山打猎、放牧。
但李世民再也不想给薛延陀人机会。李世民一面派使者安抚咄摩支,一面命李世勣前往漠北,会同铁勒诸部一起解决薛延陀。
咄摩支见到大唐使者后,心刚刚放下来,突然听说李世勣领兵抵达郁督军山脚下,吓得往荒山野谷里狂奔,随后又主动跑出山,去见大唐使者萧嗣业,请求投降。
还有一部分薛延陀人犹豫不决。李世勣挥军进攻,杀敌五千,俘虏三万余人。
就这样,薛延陀灭了。这个王朝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仅仅存在了十七年。

薛延陀灭亡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正月,李世民下令在漠北设立了六个羁縻都督府、七个羁縻都督州,以铁勒各部酋长为各府都督、各州刺史。
六府是瀚海府、金微府、燕然府、幽陵府、龟林府、卢山府。
七州是皋兰州、高阙州、鸡鹿州、鸡田州、榆溪州、蹛林州、寘颜州。
这六府七州大概包括了今天蒙古中部、北部和俄罗斯一部分地区。同年四月,李世民又下令设立燕然都护府(治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统辖上述六府七州。
羁縻,顾名思义,有笼络、怀柔、束缚、控制的意思。羁縻都督府和羁縻州与内地一般州县不同,自主性更强、权力更大,但他们仍然是大唐中央政府治下的府和州,他们的辖区名义上仍然是大唐的疆域。

楼主:流水星晨

字数:797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5-01 04:52:26

更新时间:2019-05-03 13:17:26

评论数: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