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谈开国上将的排序

谈开国上将的排序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这是一个比较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直以来上将的排序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姓氏笔画,一种是按照当时的职务从中央到地方。粗看起来,上将的排序其实是很随机很偶然,几乎不分先后。但细想想其实不然,如果萧克不是排在首位,那么肯定很多人都会觉得不是那么服气。再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吴法宪曾回忆刘亚楼当时只排在上将的中游,很多人谣传他有点愤慨,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因为他觉得很多资历老的同志还在后面,就已经很欣慰了。这除了证明刘亚楼不太在意排名外,另一侧面也表明了开国上将确实有排名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人是很看重这个排名的。再比如许世友当时的主要职务实际是镇守南京做一方大员,但为了拔高他,在授衔前把他提成了副总长,这样他就成了上将第六。如果按照正常排名,他应该在唐亮之前,排在三十好几。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这一切都说明,上将排序是很重要的,中央是有充分考虑的。这种考虑,除了从职务上排外,还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山头、资历。至于大家常提的军队级别,反而可能不那么重要。彭绍辉仅仅是副兵团级,但当年考虑大将人选的时候,他是其中一个。其他的据我记忆应该还有萧克,王震,宋任穷,周纯全等等。为何?他代表性足够,资历足够,和毛渊源颇深,几大山头都呆过,军中有名的骁将(类似王震)。当然,排名也不一定要那么准确,排第五和排第六并不一定说明五就比六高一等,但排第五和排第五十,那在军中的地位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差距的,至少在心理层面这种差距是有的。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两天从头到尾数了数这个排名,突然发觉大致按照五、六人一组的顺序,大致能体现当时中央的一些考虑,当然这个考虑也和当时的行政职务有所重叠。比如排名15-20这一组基本都是政工干部,无他,都是总政总干的领导嘛。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首先来看看1-5,我感觉都是基本都是一方大员,属于当年都是独挡一面军政双优的帅才。
萧克自不用说,井冈山时期就被朱德看重,然后整训苏区农民组成的三纵,重建井冈山根据地和后来的红六军团,后来的红四军长,冀热辽一号人物,萧克怎么看都属于强大将资历。后来因为长期在红四、红二、晋察冀、冀热辽、东北飘来飘去,最后仅仅是上将之首。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第二位的李达那是长期給元帅们当参谋当助手的,甚至在抗战后期独立主政晋冀鲁豫,算得上一方大员。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第三位的张宗逊是正宗的井冈山,红一、红三、红二山头都呆过,在西北属于仅次于彭总的二号人物,如果一野兵分两路,偏师挂帅的往往就是这位张副总。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第四位则不好说,也没法说,李克农排第一也行,排最后也行,因为人家是做情报的。太史公说陈平,也是没法细说,这位也一样,秘密工作嘛。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第五位的王震也是响当当的一方诸侯,当年和萧克一起各出一个师组成了红六军团,算是三五九旅的原始股东,后来长期是这个小山头的代表人物。可惜时运不济,45年南下广东回中原没有站住脚,不然就铁定是大将人选(同理还有李先念)。回陕北后,虽然王震就是一个二纵司令兼政委的名义,但各种高层会议电报他都要参与,说明地位超然。后来许光达授大将请辞第一个想到替代自己的还是他。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以上五人,除了第四位不可说以外,其他都是战略方向上的挂帅人选,军中地位应该要高于其他上将。
再来看排名6-10。这几位也是方面大员,但地位没那么超然,属于三国中周瑜要凌统代理大都督一职,凌统答到十日之内可的那种类型。这几位其实在一个次级战区里那都是帅才级,属于军政双优的得力干将。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第六是许世友,许在红四地位就颇高,红四时期的高级将领多属于不怕死的勇有余,但建设根据地算政治账多有欠缺的那种。许表面看也是有勇无谋,但实际心思缜密,属于难得糊涂、大智如愚那种。抗战以来主政胶东,把这个当时最重要的次级战略区经营的有声有色铁板一块,说明许会团结人会用人。授衔的时候许想要大将,也是有一定底气的。其实到大将那个层级,打仗只是一方面,还要懂战略。西汉开国战功萧何第一,那是有原因的。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第七是邓华。邓华是红小鬼出身(年龄比标准的红小鬼如肖华、吴法宪、邱会作这些要大一点),但在红一中很得宠,属于军政双全的团级干部。抗战后就让他和宋时轮去冀热辽独挡一面(带走的可是红七军最后的余脉),可惜当时资历能力都有所欠缺,最后还是老资格的萧克才能撑得了场。做了两年冷板凳,到解放战争时期,在辽西一带也算主军一方(政治上还有黄克诚),靠着新四军3师,冀中的一些边角料带起来了两头野的东野7纵,也算了不起。其实7纵在东北不温不火,主要和军纪太差有关系,战斗力我私下认为应该在1/2/3/6之后排第五,和4/8同档。邓的资历还不足以排这么高,直到机缘巧合让他和黄永胜对调兵团部入朝,这时的邓才达到大员的高度各方面井井有条极受彭总赏识,朝战后期更是能够独立指挥陈大将,声望如日中天,所以能够排第六。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排第八的是彭绍辉。前面已经提到,彭是毛的正宗老乡,参加过平江起义,在长征中到红四和张斗争过(萧克不能评大将就和当时政治嗅觉不敏感有相当关系,还有蔡树藩、何长工、李卓然这一干人等),后来又扎根西北吕梁。当时吕梁是属于到47年真正开创局面成为战略后方的解放区之一。说句题外话,吕梁地区主要是太穷了,阎老西不见得看得上。但没有吕梁、晋绥,还有后期的晋南,就没有西北解放,毕竟粮草物资全得从山西运送,陕北是不足以支撑战争的。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排第九的是张爱萍。张出身红三,红三的人都有点彭总的人格魅力,脾气火爆但做事正直,黄克诚、彭雪枫、张爱萍莫不如此。张的资历,其实和上面两位大将级别的人物是一样的。张自己就说在军中他和彭雪枫的关系最不一般,既是良师益友,又是竞争对手那种。张儿子的回忆录中有些趣事颇有味道,姑且转述一下。在贵州,邓萍死在了张的怀里,张打电话给彭总,彭总沉默了好久,爆了句粗口,你们统统都给我死了算了,然后就挂了电话。我想当时彭总的心情真是值得玩味,悲痛中又气这些红三高级人物不懂保护自己。另一个就是初到陕北张带着一个骑兵团吃了败仗挨毛批评,毛估计也知道张是个暴脾气,没说话就忙着写文章,待张气消得差不多没了才简单说了两句,这让张很感激。还有就是那个著名公案,红一和红三彼此看不起,红一嫌红三军容不整军纪不严,红三嫌红一不干脏活还狗眼看人低,这在后来庐山会议上罗大将和钟伟(钟也是典型的红三中人)处表露最为明显。这种隐含的意味后来的回忆录已大都消隐,唯独性情中人张爱萍还会表露一二。不说了,说多了估计就收不住了。张同样是方面大员级人物,抗战初因为脾气不好被排挤,孤身一人去苏皖拉起来了新四军9旅。彭雪枫死后接任新四军4师师长。解放初期车祸重伤错过了大部分立功机会,这也导致了华野2纵变成了没娘养的二流部队(韦不如张,张能在总部说得上话)。就这样,49年张养病回国还白手起家组建了一个华东舰队解放东海诸岛,这能力没话说,更不用提后来在国防科工委搞的一堆大事情了。所以缺席了解放战争人家照样是上将前十,脾气暴躁不会来事(老邓亲口说的),那只好靠资历和能力说话了。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排第十的是杨成武。杨的声望和能力都没话说,如果非要找缺点的话,就是确实还是偏政工,打仗弱一些。在晋察冀老大是聂帅,做次席的一定是老杨,作为华北山头的代表评大将其实也不是不可能(硬条件是够的),只不过资历不如罗长子。据说当年红一里面林彪最欣赏的就是杨和刘亚楼,没事都带着这俩。没想到后来因为杨在江、林之间脚踏两只船,两头不讨好被打下去了,无独有偶,早两年罗在刘、林间脚踏两只船,也被打下去了。这样的人物,排在第十给人感觉都有点低了,但细看前面那九个,也只能排这里了。还是那句话,多一名少一名不影响什么,杨在上将里面肯定是排名靠前的哪一个。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排名11-15这一档是一些资历和能力占一头的功勋将领。
排11的是韩先楚,相对于其他人而言,韩占的是能力,但资历太浅。长征时还只是一个营连级。抗战中因为老山头344旅四分五裂,能力超强的韩旅座在老部队居然没有位置,愤然告状黄大将说黄有山头主义排挤15军团的老人,未遂,被送回延安学习。自卫战争初期没地安插,凑合着去东野4纵当副座。这种资历也就中将到头了,但金子总会发光。后来韩新开岭、打红山,威远堡,海南岛,打成了一代名将,解放前来到了副兵团级,这时就有争上将的资本了。到朝战,韩时来运转直接升为军区副职级,这点可以看出彭老总对所谓资历、政治影响之类的并不大看重,有点乱弹琴的意味。韩在朝战中的作用很类似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平时待在总部,战事紧张就外派到战场上当方面军最高指挥,顺便指挥了不少上将中将。55年就能排到11这个高位了。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排12的是李涛。李涛很多人不熟悉,因为不直接带兵打仗。他资历很老,26年的老党员,但特长不在军事,而在人事和组织上。所以干过政工、保卫、统战、参谋,这些一般军史上不大提及。45年后长期呆毛左右,和肖向荣、叶子龙、汪东兴、陈伯达等一干人等都属于领袖身边的人。所以后来拍三大战役,他是重要顾问,因为很熟悉当时军委这边的一切细节。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排13的是傅秋涛,也是老资历,也是不以军事见长。傅是少有的未参加过长征的上将。当时是否参加过长征那是一个杠杠的硬指标,没参加过普遍会低一级。未参加过长征的上将除了解放起义将领(吕正操也算)和北方干部(闫红彦和乌兰夫,没法参加长征)外,就只有傅、钟期光和叶飞了。长征后南方剩余的都是杂牌部队,三年游击战争一个游击区一点点人还各自为王互相看不顺眼。傅当时就是一个草头王,后来皖南事变后老本赔光,解放战争时主政鲁南,主要负责后勤保障,算是粮秣官那一类。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排14的是王平,出身红三,后到晋察冀。长期在军区干地方干政工,晋察冀的几个区都呆过,算得上晋察冀资深老人。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排15的是吕正操,吕能排这里主要还是因为能力和功劳,论资历那排不上,因为人家37年才参加革命。以前看烈火金刚,都知道冀中八路知道吕正操。这正是吕正操的资本所在:建立了富庶、人口密集的冀中根据地。这个根据地给晋绥和冀鲁豫都送了好几个主力团,还撑起了晋察冀部队的半边天。这就是吕的能力了,所以后来吕在革命中很吃香,在晋绥当大员,在东北搞运输。
楼主:益州符子  时间:2019-05-16 16:09:34
排16-20的是政工系干部。
排16的是傅钟,此人资历和地位颇高,又是留法派(同档的是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又是留苏派(比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资格还老),长期在红四最高领导层。后来又长期在中央军委做政工,这种人物可以说是上将中的政工之首。

楼主:益州符子

字数:3256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11-08 01:03:38

更新时间:2019-05-16 16:09:34

评论数:4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