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朱鲁子:“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朱鲁子:“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楼主:朱鲁子  时间:2018-12-22 13:26:32
朱鲁子:“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题记:“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
————————————
基督教之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说法蕴含着极为深刻的道理,其意义无限丰富。但它却很难为没有宗教信仰的一般人所理解,也常常为大多数宗教信徒神秘化。其实,“道成肉身”并不神秘,它与我们所熟悉的儒家经典《大学》所说的通过“知至”而实现的“身修”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其意义当不可估量。



其实,道成肉身的直接意思,无非是说,道,与人合二为一,人即道,道即人。说白了就是耶稣所说的——“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但这样说,对门外人来说,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我们必须另辟蹊径。
实际上,道成肉身的思想,在儒、道、佛等文明形态那里,同样存在。特别是在儒家关于“修身”的理论之中。
——让我们以儒家经典《大学》之“修身”理论来例证之。
我们首先学习一下《大学》:

《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大学》次第分明: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有人“皆以修身为本”!!!

一、“修身”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手段

儒家之“修身”,不是目的,仅仅是其实现齐家、治国而平天下的手段。在儒家看来,身不修,一切都是空谈。而修身的前提是“心正”,心正的前提是“意诚”,意诚的前提是“知至”。怎样才能“知至”?《大学》说,“格物”。
问题很清楚,只要通过“格物”而“知至”,那么,顺理成章,“修身”而达“身修”就不是问题。——这里有一个隐藏的前提我们不能不追问:为什么要“修身”?答案只能是,人的先天的身心平衡被打破了,身心分裂了。这就是人类所有问题的根源,是基督教所谓的“原罪”。因为,人的先天的平衡被破坏或身心分裂,始于自然赋予人的“生理青春期”的到来,但其心理的“精神青春期”却并没有自然地同步地到来。此时开始,人的身与心的发展脱节了,即现代人生哲学所说的“身先于心”。故而可知,所谓“修身”,无非就是使失去平衡的身心重新弥合,即身心合一罢了。欲实现这个目的,根据“身先于心”命题所揭示的真理,就应该让落伍的、不成熟的“心”追赶上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复制(生儿育女)自己的“身”。而这个过程,无非就是把“心”从“身”的压迫和奴役中解放出来、剥离出来,还人一颗透明的皎洁的赤子之心罢了……







那么,何谓“格物”?是不是像王阳明那样去“格竹子”或者如某些人所说的去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就是“格物”?当然不是。朱熹和王阳明对“格”的理解应该没有问题,但对“物”的理解可能并不究竟: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说:“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朱熹把“格”解释为穷究,把“物”解释为事。认为格物致知是通过穷尽事物的理,而后使心有所知。他格的是心外之物。王阳明在《大学问》中说:“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 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王阳明把“格”解释为正,是纠正、端正之意。把“物”解释为意念活动的对象,认为“格物”是去除心中不正之念,从而可以致良知。他要格的是心中之物。相较来说,王阳明比朱熹更胜一筹。
其实,所谓“格”,就是理性的逻辑推理,就是切磋琢磨研究分析。那到哪里去“格物”呢?当然,不是到外面世界,而是要到圣贤书里。因为,所有圣贤的经典著作,必是合乎理性的、合乎逻辑的,即是“讲道理”的。即,真理、真知,都蕴藏在圣贤的经典里。所谓“知至”,就是找到了圣贤所讲的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真理”、“真知”。故,《大学》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真理、真知,就在“纸里”。
可知,通过“格物”而获得的真理、真知,是“纸上得来”的,是理性推理获得的理性知识,它仅仅是一种浅层次的“理悟”。——达成“理悟”的人,就是初级意义上的“得道者”。
毫无疑问,如果不把这个“纸上得来”的“浅”的真理、真知(“道”)落实到实处——“身”上,那对个人的生命来说就毫无意义。
因此,我们就必须从这种意义上的“知至”、“得道”开始,往回回溯到“修身”。
而从“知至”到“修身”的过程,无非就是佛、道、瑜伽等所谓的“修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活动——在理论指导之下的。
从《大学》的逻辑来说,只要“知至”(“得道”),则必“意诚”(无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要“意诚”,则必“心正”(不偏不倚、正大光明、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只要“心正”,则必“身修”。
这里的问题是,何以说唯有“知至”才能“诚意”或“意诚”?——回答是:没有“知至”的“诚意”或“意诚”,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而事实上从愿望出发,往往会事与愿违。故,只有建立在“知至”基础上的“诚意”或“意诚”,才是真实可靠的。因为,“知至”是明辨是非的必要条件。
经过如此一个循序渐进合乎逻辑理性的修行、实践过程所成就的“身”,无疑是个纯净无染的圣洁之身(生命)、内含赤子之心的身。人一旦有了这样的“身”,那么,齐家、治国以至平天下,当不在话下。

二、“身修”即“道成肉身”

我要说的是,由“知至”(“得道”)而达成的“身修”,就是把“纸上得来”、“理悟”的真理、真知,具体化、物化、内化到这个具体的人身上,使他的整个“身”充满真理之光,与道合二为一。换言之,此时,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知即“道”,是经过了他的亲证的,是“如人饮水”的,是通过身体力行“证悟”了的“道”。——这个过程,是“知先行后”,而后才自觉地“知行合一”的。
自觉地、有意识地“知行合一”经过一个量变的过程后,就会达成“无为而无不为”的“知行合一”。此时,个体就由此前的身心分裂状态重新达成了“身心合一”或灵与肉的辩证统一。实现了知行合一、身心合一的人,与基督教所说的“道成肉身”大同小异。——根据《圣经》的说法,耶稣基督之“道成肉身”,当然不同于上面所说的普通人通过“知至”(“得道”)而“修身”、“身修”所达到的“道成肉身”。其区别或许在于,耶稣基督,不是通过一个“行先知后”而又“知先行后”最终“知行合一”的过程才“道成肉身”的,而是从一开始(诞生)就是“知行合一”的,即他的“道成肉身”,是先天命定的,是“上帝”给他的。(我们不再做其他理解)
不难看出,“格物”而“致知”的过程,实际上是“行先知后”。这个“行”,是没有“知”指导的,具有盲目性,不是自觉的“修行”,不是“实践”。——这个“行”的结果——“知”,仅仅是一种“理悟”。而“知至”之后开启的“修身”过程,是“知先行后”的。这个“行”,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行”,是“实践”,而不是瞎修盲练。——这个“行”的结果——“知”,是一种“证悟”。此时,人的身心重新合一,即“道成肉身”。
其实,历史上所有的先知圣人——不独是耶稣基督,都是“道成肉身”的。因为,在先知圣人之前,是没有“道”的——“道”是隐而不显的,所有的“道”,都是他们拼了老命“一步一泣血”(朱鲁子:《一步一泣血的现代人生哲学》)地开辟、探寻出来的。可以说,“求道难,难于上青山”。故而,孔子才会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三、不借助于“道成肉身”者,人不得“进天国”

现实社会纷繁复杂,没有领航的灯塔,应该是无人可以幸免于触礁搁浅。这就是耶稣基督所说的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的真理之所在。
——现代人生哲学揭秘的“斯芬克斯之谜”告诉我们:不认识你自己的人,即不能识破“斯芬克斯”的真相为集“诱惑”与“恐吓”为一体的“现实社会”的人,必被“斯芬克斯”所吞噬。事实正是这样:凡是没有“认识你自己”即“得道”的世人,无不败在现实社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诱惑与恐吓之下。






所有的“道成肉身”者,都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借助于他(们),我们才能够“得道”而“进天国”,而凡不借助于他(们)的,都不得“进天国”。换言之,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的个体人生,注定是悲剧。
大哉耶稣基督!
大哉释迦牟尼!
大哉苏格拉底!
大哉孔老孟庄!

四、《大学》的奥秘是“倒果为因”

《大学》所传递给我们的最大奥秘,无非是“倒果为因”。所谓倒果为因,就是让我们一开始就站在圣贤的制高点上,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修行)。这里的殊胜之处在于,一旦我们“知至”即初级“得道”后,就会源源不断地、轻而易举地获得圣贤的大智慧和生命能量的加持和助力,使我们的实践、修行事半而功倍。这其中的奥秘可能是,一旦“知至”即“得道”,那么,个体与圣贤之间就在灵魂、精神的层面上相通了,凡圣之间精神上的鸿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儒释道瑜伽所谓的“心心相印”、“薪火相传”。用比喻来说就是,圣贤的精神种子,种在了弟子(如妇人)的心中。此后,这些种子就会自己自动地生长,直到开花结果。这颗圣贤的种子一旦在某个弟子身上开花结果,那么,这个弟子就担负起了“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
诚斯言:“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陆九渊集》)

哪里有什么神秘可言啊!

2018,12,9-10-11-12
楼主:朱鲁子  时间:2018-12-22 13:26:32
是否道成肉身,这个事情还真需要自义!
——谁有判断你的资格呢?
楼主:朱鲁子  时间:2018-12-22 13:26:32
今天我讲到,在身心分离的表征生埋青春期之前,有一种假性的心先于身现象,即通过教育个体获得了前人创造的文明成果。但此心的知识获得,是外在于人身的,并非表明心成长成熟。故,并非导致真正的身心分离。
此时的心先于身,积累的文明成果、知识,是为知障、无明。损之又损,方见真心。
我还设想,我的理论应在青春期前教授给人。此灵感源于《黄帝内经》之大医医未病。
楼主:朱鲁子  时间:2018-12-22 13:26:32
今天我讲到,在身心分离的表征生理青春期之前,有一种假性的心先于身现象,即通过教育个体获得了前人创造的文明成果。但此心获得的知识,是外在于人身的,人并不会真懂这些知识,故并不表明心成长成熟。故而,并不能导致真正的身心分离。即,生理青春期之前,原则上不存在身心分离现象。
此时假性的心先于身积累的文明成果、知识,未经审查和反省,是为知障、无明。但却构成他日开悟的资粮。将之损之又损,方见真心即心的成熟。
我还设想,我的理论应在个体生理青春期前教授给人,使其在身心分离临界点时即自觉地做好准备一一立初心,以防身心分离久而不可收。 此灵感源于《黄帝内经》之大医医未病。
楼主:朱鲁子  时间:2018-12-22 13:26:32
整个佛法所讲的,就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

凡不想走艰苦的道路者,是断难理解圣贤的伟大的。
楼主:朱鲁子  时间:2018-12-22 13:26:32
朱鲁子的全部哲学理论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它就是斯芬克斯之谜。
楼主:朱鲁子  时间:2018-12-22 13:26:32
这个帖子的微言大义读不出来的人,都是糊涂蛋!
楼主:朱鲁子  时间:2018-12-22 13:26:32
身心合一,是需要能力的https://weibo.com/tv/v/H7QMghYl9?fid=1034:4318711377551961
楼主:朱鲁子  时间:2018-12-22 13:26:32
1,“身先于心”说的是,人有生物性(“身)”和精神性(“心”)两种生命能力,这两种生命能力不是人一生下来就自然成熟(“成熟”之意,是指能够复制、再生生命本身)的,而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而且,这两种生命能力的“成熟”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
2,经验常识告诉我们,“生理青春期”是在人成长到“天癸”之年才出现(《黄帝内经》“天癸”理论所说的“女七男八的倍数”)的一个自然现象,是大自然赋予每个人的。人一进入“生理青春期”,就有能力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了,是为生物性意义上“成人”了。这一点,可以说“得来全不费功夫”。
3,而另一方面——精神或心理(“心”)上是否也会及时地“成熟”呢?经验告诉我们,非也!(很多学者也发现了这一点。如武志红教授之《“巨婴国”》、著名作家余世存之《“类人孩”》等)。
4,现代人生哲学把人的精神或心理即“心”的“成熟”用一个类似于“生理青春期”的概念——“精神青春期”概念来表达。它说的是,人一旦到达了“精神青春期”,就能够像轴心时代的先知圣人那样具有生育、创造精神儿女——文化、文明经典的能力了,是为精神性意义上“成人”了。
5,人类文明史的事实告诉我们,2500年左右的那个轴心时代以来,人类绝大多数个体从来没有达到过“精神青春期”。2500年来,只有极个别的时代精英(如明代的王阳明等高僧大德)才经由艰苦的个人努力最终达成“精神青春期”。
6,很明显,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精神青春期”即便是有,在时间上也是迟于、晚于“生理青春期”的。
7,故,“身先于心”。证毕。
楼主:朱鲁子  时间:2018-12-22 13:26:32
从这个帖子里的回帖看,大家基本上处于不求甚解的状态。
有些人,一知半解对佛学。
童天一先生,是也!
企图自欺欺人,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浑水摸鱼,,,,

请问,如果真理是不可言说的,那释迦牟尼讲的“道”是什么?
楼主:朱鲁子  时间:2018-12-22 13:26:32
若非伸手不见五指,哪有醍醐灌顶之时?
楼主:朱鲁子  时间:2018-12-22 13:26:32
你不能开悟,你的人生不精彩的根源是什么?
你肯定不知道。让我告诉你吧!因为,
你没有超级自恋目空一切过,
你没有死不改悔过,
你没有执迷不悟过,
你没有牛逼哄哄过。
而,无执不悟!
不执不悟!
你以为你聪明,你赚了!
我呸!我呸呸呸!!!
楼主:朱鲁子  时间:2018-12-22 13:26:32
我刚刚增加了一点很有味道的内容。这个帖子应该完成了它的使命了。

楼主:朱鲁子

字数:533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12-12 19:54:21

更新时间:2018-12-22 13:26:32

评论数:41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