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旅游休闲 >  万里长城禁区之美, 万里长城万里长!

万里长城禁区之美, 万里长城万里长!

楼主:厓山遗孤  时间:2019-09-16 03:43:09
紫荆关是长城千百座雄关险隘中历史最悠久的几座之一,和居庸关、倒马关合称“内三关”,一关雄踞中间群险翼庇于外,峰叠峦矗如屏如障。盛夏荆花绽开香飘万里,故荆关紫气被古人定为易州十大胜景之一。



景区特色:

景区蕴秀着古塞风光,浑厚的文物以及军事历史底蕴。

景区景观:

紫荆关长城就建在这依坡傍水之处,群山盆地之间,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古人对其地势和军事地位有一段形象描述:“南阻盘道之峻北负拒马之渊,近似浮图为门户远以宣大为藩篱。一关雄距于中群险疵于外,规模壮丽,屹然为畿辅保障。



路线:

乘车线路:易县乘开往紫荆关或涞源方向的班车,到紫荆关镇下车后东行可至。

自驾线路:张石高速或国道G112行至紫荆关出口,到紫荆关后沿省道S241行速数分钟可达。






楼主:厓山遗孤  时间:2019-09-16 03:43:09
第五关~倒马关
倒马关位于河北省唐县西北的太行山东麓。《畿辅通志》载:“倒马故关在唐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山路险峻,马为之倒,因名。“这儿是古代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重要关隘。

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城。


楼主:厓山遗孤  时间:2019-09-16 03:43:09
明朝马仲锡《倒马关诗并序》中有“关有两山对峙,其路极险,相传杨六郎到此马路”的记载,后人为纪念六郎镇守三关的功绩,在倒马关城西3公里的马圈山修建了“六郎碑”。此碑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碑坐北朝南,汉白玉石砌成,高1.18米,宽0.6米,厚0.7米,呈长方形,线雕云朵花边,碑额抹角线雕云纹图案,碑文楷书“宋将杨六郎拒守之处”。

杨六郎即杨延昭(958—1014),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宋真宗时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在今河北省徐水县遂城一带英勇抗击辽兵,因战功屡屡先后授英州刺使、保州防御使,后来又在高阳关 (草桥关)任副都部署,在边防镇守20余年,威震辽邦。

传说杨六郎打仗,善于以少胜多。一次,他传令士卒走村串乡买来数百头忙牛,拴在树林里饿起来。接着,他令人用于草绑扎出无数个草人,给其穿戴上敌乓的衣帽,肚露干草。摆布停当后,就把那些饿急了的牤牛放出来赶到草人丛中。那牤牛一闻到草料香味,就抢着吃,吃不着就用犄角把草人的肚子挑开。照这个法子,把忙牛训练了几次,就拴进树林空饿起来。说来也巧,三天之后,探子来报,敌人犯关来了。

后人为纪念杨延昭(六郎)镇守三关的功绩,于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在倒马关城西3公里的马圈山上修建了"六郎碑"。碑文为:"宋将杨六郎拒守之处。"杨延昭是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在边防镇守20余年,辽兵甚为畏惧,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学士到倒马关凭吊六郎碑,称颂吟怀杨六郎威镇边关的不朽业绩。

于是,杨六朗传下将令,命兵卒把尖刀子绑在忙牛的两只猗角上。刚刚绑好,敌兵就过来了。杨六郎传令解绳放牛。这时,牤牛认为来敌又是供自己饱餐的草人,就一个个掀着尾巴朝敌阵窜去。见敌兵就挑,挑倒后一闻没有草料味,就再去追活的。直追得敌人退了许多里,被牤牛挑死的敌兵不计其数。从此,老百姓编了一句歇后语:“杨六郎的牤牛——驯 (训)出来的。”
楼主:厓山遗孤  时间:2019-09-16 03:43:09
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城。

地址
保定市唐县
中文名称
倒马关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关城
所属国家
中国
景点介绍
倒马关,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

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城。
原关城全长约2.5公里,城池占地约7万平方米,城墙底宽6米,顶宽4米,高约10米。关城为条石和自然石加青砖筑成,东西二门上有城楼,外以沟壕环绕,南面依山,北临唐河,城垣上列敌楼台7座。关城有东、西、北三个城门,东门称“居仁”,西门称“由羲”,北门称“宣威”。东西门外各设瓮城,东瓮城设有南北二门。西瓮城仅设南门一座,出南门往西约百米处唐河岸边设水关战台楼一座,楼下设有关门,是由下城通往上城的惟一通道。北门外原设战台楼一座,民国二十八年被洪水冲毁。城内正街宽12米,十字街正中原来建有两层的阅兵楼,楼上设有十字通道,楼北为官署所在地,有大堂、二堂、三堂。
楼主:厓山遗孤  时间:2019-09-16 03:43:09
倒马关置关较早,《战国策》称其为鸿上关,汉称常山关。但目前可见到的关于修建倒马关城的记载,都是明朝的。倒马关分上城下城,上城是明洪武初年修建的,后改名上城口;下城即今倒马关城。现倒马关乡政府院内,保存着一块已从中折断的汉白玉石碑,为《倒马关建城碑》。碑文记载了1465年修建倒马关的情况。由此可知,倒马关城始建于1452年,后又于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建。倒马关城,周长约2.5公里,城墙底宽6米,顶宽4米,高约10米,墙为黄土夯筑外砌砖石。关城东、西、北设有3个城门。关城建筑设计独特,它依峭壁,傍深涧,一半在沟谷,一半在山上,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山、水、关城在这里相得益彰,互为险阻。古人谋略之深,设防之严,建筑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楼主:厓山遗孤  时间:2019-09-16 03:43:09
据《畿辅通志》记载,倒马关在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山路险峻,马为之倒,故而得名。倒马关位于太行山东麓,北临内长城,背靠唐河。东南为险要的十八盘岭。自古以来,倒马关就为战略要冲。据《后汉书》记载,建武十五(公元39年)年,因匈奴常犯东汉北部边境,东汉政府迁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居民于常山关(倒马关)、居庸关以东地方居住,防止匈奴的侵扰,由此可见倒马关的屏障作用。
倒马关处于一条古老的通道上,这条道称为“灵丘道”。《魏书·高祖纪》载,太和六年(公元482年)曾调集州郡5万人修治灵丘道。灵丘道北起平城(山西大同市东北),南越恒山,自灵丘以下,略循今唐河谷道出太行山,南抵中山(今河北定县),是当时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倒马关就是这条道路上的重要关隘。
明朝马中锡《倒马关诗并序》中说:“关有两山对峙,其路极险,相传杨六郎到此马踣,故名。”后人为纪念杨延昭(六郎)镇守三关的功绩,于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在倒马关城西3公里的马圈山上修建了“六郎碑”。碑通体高1.8米,宽60厘米,为汉白玉雕凿而成,碑额抹角及两边雕云纹花边图案。碑文为:“宋将杨六郎拒守之处。”杨延昭是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宋真宗时为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后因与辽兵作战有功升为保州防御使。杨延昭在边防镇守20余年,辽兵甚为畏惧,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学士到倒马关凭吊六郎碑,称颂吟怀杨六郎威镇边关的不朽业绩。
楼主:厓山遗孤  时间:2019-09-16 03:43:09
明朝马中锡《倒马关诗并序》中说:“关有两山对峙,其路极险,相传杨六郎到此马踣,故名。”后人为纪念杨延昭(六郎)镇守三关的功绩,于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在倒马关城西3公里的马圈山上修建了“六郎碑”。碑通体高1.8米,宽60厘米,为汉白玉雕凿而成,碑额抹角及两边雕云纹花边图案。碑文为:“宋将杨六郎拒守之处。”杨延昭是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宋真宗时为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后因与辽兵作战有功升为保州防御使。杨延昭在边防镇守20余年,辽兵甚为畏惧,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学士到倒马关凭吊六郎碑,称颂吟怀杨六郎威镇边关的不朽业绩。
杨六郎 本名杨延朗,后因避道士赵玄朗的讳,改名延昭,为北宋名将杨业的长子(常征:《杨家将史事考》)。杨延昭的史迹在北宋雍熙三年(986年)伐辽的战争中开始有记载,当时他已二十八岁。宋军分山西、河北两线进攻辽军。西路主帅是潘美,杨业为副帅,杨延昭为先锋,在雁门关外进攻江军,节节胜利,收复了许多城池。东线由宋太宗亲自率领,在高梁河大败南撤。大批辽军压到西线。由于潘美 妒忌杨业功高,有意倾害,使杨业孤军陷人重围,潘美按兵不救,杨业在雁北朔县狼牙村战斗中,中箭被俘,绝食三日牺牲。杨延昭突围后,于八月间以丁父忧回到河南郑州。杨延昭丁父优三年释服后,在端拱年间(988-989年)出任高阳关路景州知州,统领高阳关、益津关、瓦桥关,既天津至太行山下一线的边防。
据说古时“六郎星”是主将的,辽人把杨延昭看作天上的星宿,而并不是他是杨业的第六子的意思,杨延昭把一生心血倾注在河北的边防上,因为宋真宗起用投降派王钦若为相,压制抗战派,杨延昭的抗辽大志不能实现。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七日,这个威震辽邦的爱国将领,满怀忧忿心情死在边防线上,卒年五十七岁。杨延昭镇守河北边防十五六年期间,辽兵骚扰较少,这一带人民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人民十分怀念他。当他的灵框运走时,送行的人民“望枢而泣”。杨家将故事流传不衰。
















楼主:厓山遗孤

字数:39990

帖子分类:旅游休闲

发表时间:2019-05-23 23:01:03

更新时间:2019-09-16 03:43:09

评论数:7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