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夜读诗话:当风流已成为往事(古代诗人写诗系列故事·连载)

夜读诗话:当风流已成为往事(古代诗人写诗系列故事·连载)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异乡加饭弟兄心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第34篇 杜牧:何以“赢得青楼薄幸名”(十五)



后来,弟弟的眼病却老也不见好转,而他的假期又到了,因为按照大唐事假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也就是说如果官员请事假超过百日不回来销假,就当是自动离职处理,连正式工作也保不住了。



这个问题当然非常要命,兄弟的病没有起色,无人照顾不行,而自己又要养家糊口,如果失去了公务员资格,那全家不是要吃西北风了?



所以权衡轻重利弊之后,小杜以弟弟需要照料为由提出调离中央政府外任地方,反正对于毫无正义可言搞得一派乌烟瘴气的朋党之争,他也早已十分厌倦,巴不得离开凶险的政治漩涡而后快,能留在富庶而风情万种的江南也不错,所以当时才35岁还很年轻的杜牧也乐得就近做官,带着生病的弟弟一起到宣州,他做的是团练判官。



重仕宣州,可谓是故地重游,8年前他就曾随沈传师在宣州做官,如今风景依旧人去楼空,也只能感叹人生苦短,聚合无常,韶华已逝,徒呼奈何,于是不禁睹物思人,思古幽幽,怀想昔日的繁华。



小杜的咏史诗很出名,往往借史讽谕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很著名,而他自己何尝又不是“赢得青楼薄幸名”?这个倒有点幽默也。



不过在宣州做不到两年,杜牧“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重做京官。此后,还是不能安枕无忧,因为被人认为是牛党分子,而且为人又太“刚直有奇节”(《新唐书》),所以曾经的好朋友李德裕翻脸不认人,把他扫地出门又赶出京城,出为黄州刺史,后又任池州、睦州刺史,做了7年的地方官,此正是其自嘲的“三守僻左,七换星霜”的来历,简直就像风中的风车狂乱地随处转。



在地方官的任上,他也能像老大爷白居易一样兴利除弊,为民做了一些好事。史载:“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



关于小杜之死,还有一个花絮般的传奇,也就是小杜居然能托梦知道自己的人生结局,简直就是玄之又玄。



据《金华子》记载,杜牧曾做了一个十分奇怪的梦,梦里有仙人告诉他说,他最后的官职就是中书舍人。果然杜牧当上中书舍人后不久就死了。更加奇怪的是,小杜居然还自撰墓志铭,而且把自己写得十分平庸。



而最离奇的是,据《新唐书》记载,一生俊朗豪健、风流倜傥的小杜把自己不堪入目的墓志铭写完之后,居然闭门在家学弱不禁风眼泪常伴的林黛玉焚烧自己的诗稿,仅留下平生诗作十之二三,十分可惜。



不知小杜此举意欲何为,有人怀疑是小杜有意“毁尸灭迹”,为自己曾经的“青楼薄幸”恶名避讳,宋人刘克庄还毫不客气地直接点名指责杜牧“风情不浅,青楼薄幸之句,街吏平安之报,未知去元、白几何”。从这也可以窥见小杜那怀才不遇的一生在夜夜笙歌、醉生梦死的伪装背后,折射出了其生不逢时、理想化为泡影的极大失望和深深悲凉,呜呼哀哉。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作者:kobeiswin 时间:2015-08-12 08:35:33
楼主我来帮你顶贴了你要感谢我喔
-----------------------------------------------------------------------

谢新人光临,有美诗侍候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三守僻左,七换星霜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刚直有奇节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青楼薄幸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0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第35篇 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怪咖诗人(上)



与许多文人画匠一样,郑板桥绝对是一个怪咖,不然的话怎么配得上中国画史上的重要支派“扬州八怪”(不是金大侠的“江南七怪”)之首?因为郑板桥不仅画风、文风怪,甚至于行为、性情也怪,活脱脱是一个从影视屏幕里走出来的济公活佛的翻版,幽默却不乏真情,同时还带有几分辛辣,一付“难得糊涂”的狡黠样,让你脑洞大开,然后会心地哑然一笑。



比如有人说“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原来最具风雅意味的梅兰菊竹,居然能和最龌龊的贪官奸民都可以发生如此奇妙的关系,你妹啊,不怪才怪呢!



有研究者认为,郑板桥的怪,从其一幅“墨竹图”和“难得糊涂”的书法即可看出。因为别人画竹都是枝繁叶茂,郑板桥却只是几丛竹叶多的是竹竿竹节,还另有一番风味,不由你不佩服得紧,创意诡异也。




与程咬金的三板斧同样如雷贯耳的是,郑板桥也有诗书画三绝,正所谓“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这便是他一生的关键词。人家柳永“奉旨填词”,他却“奉旨革职”,皆因灾年私自开仓放粮给贫民而丢官。他明明是诗词书画大师,却不喜欢附庸风雅,认为写诗作画是最三俗的事,同时宣称“世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



所以郑板桥最看得起农民,却最看不起酸文假醋的读书人,好像他不是读书人似的,你说怪不怪?




作为清朝著名诗人,郑板桥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和金句。比如那首著名的咏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又比如那首同样著名的同情底层人民的“衙斋卧听潇潇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都十分清新别致,惹人喜爱。




其他诸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曾经笔者因为很喜爱这对联,便斗胆在不是很雅致的居室挂上,还惹了朋友一顿讥讽,记忆犹深也)、“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简直就是小清新的鼻祖,如风中之竹山中之泉,清新而不落俗套,又明白晓畅,确属上品。而咏扬州的诗句“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被公认为写扬州最精炼的句子。



他的名言“难得糊涂”、“ 吃亏是福”、“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入糊涂更难”都是如雷贯耳的人生哲理,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还奉为修身宝典,也为他躲过官场凶险、全身而退,善莫大焉。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任尔东西南北风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0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第35篇 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怪咖诗人(中)



所以,即使是他的书画成就大于他的诗词成就,但他在清朝文坛也是相当的让人眼前一亮。



而说到前人的诗,“怪杰”郑板桥相当的推崇同是怪杰的杜甫和李商隐,却十分不喜欢李白和丑得惊动党中央的温庭筠,甚至认为李白不应该与杜诗圣齐名,因为这有辱他心中偶像的英名,这样的怪念头还真是让人再次脑洞大开。



也许是崇拜杜甫的缘故,更是因其自幼丧母,家道中落,贫苦生活让他的诗词也颇有杜诗“三吏”、“三别”的风采,十分同情农民的悲惨命运。



最搞的是,据说郑板桥还有一首别致的《送贼诗》:“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绝对的令人忍俊不禁。而且他讽刺一个贪官的藏头诗更是出彩:“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这诗每句开头字连读就是“有财缺德”,贪官差点气死。



当然,作为文人画客,郑板桥当然也是有那么些风流韵事(郑板桥在其自叙中曾大言不惭地说:“余好色,尤喜余桃口齿,椒风弄儿之戏……”余桃口齿本身就是同性恋的代名词,他自己也说有“断袖之癖”,还曾与号称清代最好色、男女通吃的文人袁枚公开讨论男人的美臀,甚至叫嚣要建议立法废除笞臀刑罚,这个到写袁枚时一并讲了),只不过在这方面郑板桥没有苏东坡和杜牧那么誉满天下而已。



一说到风流,似乎食色男女首先想到的就是男女情事,这当然是比较狭义的概念。而广义上的风流应该还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或有创造流派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等含义,按照这样的口径,郑板桥也绝对是风流人物,真名士自风流也。



话说郑板桥由于家道中落,而且又官途不顺,还视钱财如粪土,所以尽管书画值钱,一生基本也是穷困潦倒的多,正所谓“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是也。



可能是不名一文,所以爱情也特别曲折。初恋情人王一姐和他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虽然是海誓山盟非君不娶(嫁),最终是缘深情薄、劳燕分飞,尽管多年之后他们还彼此思念对方,只不过也如此而已,因为早已各有归宿。



23岁的时候,他娶了结发之妻徐氏,就这样过了10多年,徐氏死了。那时候正是郑板桥最落魄的时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处于“极贫”状态,有上顿没下顿的那种,贫贱夫妻百事哀啊。



于是,为了生活,郑板桥到处流浪、到处奔波,先是教书,后来干脆跑到烟花扬州卖字画,因为其时还没有多大名气,他的竹子当然不值钱,门可罗雀的样子,“卖与东风不合时”是也。所以后来他爆得大名后,还特意把他的印文刻为“二十年前旧板桥”,以示纪念,莫齿难忘。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下篇预告:李白:诗人中最好的炒作家,炒作家中最好的诗人


下下篇预告: 唐伯虎:从未点过秋香,却陷科场大案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深夜

楼主:鼎湖听泉

字数:31666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6-12 19:40:00

更新时间:2019-01-17 21:57:24

评论数:122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