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道德经》基本概念:何谓“道”?应做如是观

《道德经》基本概念:何谓“道”?应做如是观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老子通过观天俯地,洞察万物人心,发现一个神秘玄妙的东西,就是“道”。它在天地万物之间无时无刻在发生作用,无声无形,恒古不变。如日月运转,星辰布列,四季轮回、云行雨施,江海恒流,高山峡谷,鱼虫鸟兽,森林草木,特别是人类生生死死,国家兴废都是在“道”的作用下进行的。道创立天地万物,又蕴藏与天地万物之中,为天地万物生存运作提供基本法则。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何谓无和有?
无和有不是一对”对立体“,是道的两个方面根本特征。“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无可表示为生成天地的始祖,先天地而存在,无形、无声、周行运动,无始无终,可看做是一种无形的力或能量;有可表示为道的作用和成果,即生成天地万物并蕴藏其中,可观可察可以认知。无就是道的本体、本质,有就是道的作用即德、就是现象,真正认识大道,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现代天体物理学证实,无形的能量可以转化为有形的物质(如光能,核聚变),有形的物质可以转化为无形的能量(燃烧、光和热),就是无中生有,有变为无,有无相生!无和有可理解为精神和物质、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人本身就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体,身体是精神的载体,有是无的载体,天地万物都是无形大道衍生出来的,万事万物也成为道的载体。万物遵守自身、自然之道,就是守一。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何谓“自然”?
《道德经》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的”法“,多数注家解释为“效法”,当然可以。本人理解为名动用法,“以....为法则”的意思,有约束、强制的味道,可理解为遵守、遵从。

“自然”和我们平时所称的“大自然”、自然界、自然环境的自然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大自然”指除人类社会之外,或未经人类活动所影响的天地万物。老子的“自然”是指人和天地万物与生俱来的、本身固有的本性和存在法则,是大道衍生万物时赋予的,可以理解为凝结在万物本身之上的“道”。

人有人道、物有物道、事有事道。这种自然之道是有层次的,老子关注的是大道本身、天地之道和人之道,前三者有时统称为天道。如日月星辰有序布列、运转,一年四季更替,人心脏无令而自搏,鸟得食而呼伴,兽得食而独享,等等,都是“自然”。进而,我们反观人类自身,“人之初,其性本善亦本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者多欲,其性尚私”,功名利禄众人之所欲,这些是不是世人的“自然”本性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读老子言,就是喜欢他敢于道破天机,敢于说真话!呵呵。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不离开道之根本的叫天人;不脱离道之精微的叫神人;不背弃道之真理的叫至人;以自然为主,以纯德为本,以道体为门,超脱穷通、死生、变化的叫圣人;用仁来施行恩惠,用义来建立条理,用礼来规范行为,用乐来调和性情,用温和、慈蔼、仁爱的态度来感化世人的,便叫做君子。——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老子的《道德经》全文出现成语53个,其中出自原文的39个,出自其他相关文章的14个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天长地久】原文《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功成身退】原文《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金玉满堂】原文《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宠辱若惊】原文《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听而不闻】原文《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虚怀若谷】原文《老子》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芸芸众生】原文《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自知之明】原文《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无中生有】原文《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器晚成】原文《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知止不殆】原文《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巧若拙】原文《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出生入死】原文《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深根固柢】原文《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轻诺寡信】原文《老子》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原文《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哀兵必胜】原文《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被褐怀玉】原文《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原文《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想往来】原文《老子》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原文《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视而不见】引用《老子》第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
【委曲求全】引用《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
【不得已而为之】引用《老子》第三十一章:“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以而用之,恬淡为止.”
【物极必反】引用《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赤子之心】引用《老子》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取长补短】引用《老子》第七十七章:“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老子》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如何理解老子提出的一二三万物生成说,是研读道德经朋友们遇到的一大问题。有人从易经太极角度来理解,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视乎在理有不不符合一二三的逻辑。

本人近年来反复琢磨道德经,阅读相关注解和纬书,对一二三说产生多种理解方式,又不断否定掉。目前只保留一种,和朋友们共同通探讨,或许能给大家指点迷津,更希望得到朋友们更有益的指点,相信高手在民间啊。

道生一:道是先天地而生的一种存在,一是在道的作用下“有物混成”,是第一层次。
一生二:混成之物在周行不怠中逐步分为阴性和阳性物质,即发展到第二层次。
二生三:第二层次中阴阳物质不断交互作用,生成了气(或精神),气与阴阳二物伴生共存,气属于第三层次;
三生万物:阴阳两种物质和气共同作用生成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不论宏观还是微观,不论是有机还是无机,不论无生命还是有生命,都是三元结构。这是第四层次。


所以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由阴阳二重属性的物质,背着也好抱着也好,必须充(冲)“气”,才能达到稳定和谐的状态。这里的气,是万物成为万物的关键所在,没有了气,分子、原子运动排列会失序,没有了气,人就不能成为人了,人死气散,气散人死!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何谓道学(玄学)?道学=道教吗?

二者根本就不是一码事,是道教绑架了道学!


道学也称玄学,其实老子为代表的道学并没有那么玄妙神秘,只是给人们树立了一个模糊的道的概念,以天道推人道,论证出尊道贵德、劝君王施无为而治还民以自然的治国之道。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道教发源于道学,过分强调玄理,给道赋予更加神秘的光环,从修身出发,将帝王无为之治的操守普化为个人自身的纯粹无为,以至于避世厌世,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道教教化人升天成仙,已严重背离了道学“自然”之理。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也阐明了这个观点。道学由政治哲学转化为宗教哲学,是无奈之举。

一是天子王侯不接纳,他们既不是圣人,也行不了无为之治,也有损帝王权威;
二是道可道,适合于特殊人群,帝王不就,贤人效法之,可用于个人的修行得道,庄子、河上公等隐者推波助澜,引出张角太平道和张道陵五斗米教的产生。

从《道德经》的宗旨来看,是君人南面之术,引发出养生成仙实属出乎老子的意外,道家奉老子为太上老君和道德天尊,奉《道德经》为道德真经,我想老子有知的话,肯定不愿意接受这个殊荣,因为它偏离了老子思想的本源。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何谓无为和无为而治?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无为是对什么人而言的。无为和无为而治,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也可以说是唯一的主题。老子从始至终都在阐释这一观点。当然,老子所关怀的对象是天子诸侯,而不是寻常百姓(诸子百家除墨家有平民思想外,其他都是如此)。


第二,老子主张无为,是指政治上的无为,并不是人生、生存意义上的无为。老子以天道无为推人道,假借圣人之道劝诫天子王侯行无为之治,让天下百姓任自然,各尊其道,自然发展。无为的主体是天子王侯,是统治者治人事天之道,绝对不是让平民百姓人生无所作为。也就是说,行无为是有极高的条件的,圣人君子、天子王侯可以无为,天下百姓不具备行无为的条件。(在孔子那里,仁和礼与老百姓也不搭边,礼不下庶人啊!)。


第三,究竟怎样是无为呢?《道德经》开篇第二章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七章说“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结语第八十一章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通过天道、圣人之道,反复对无为进行阐释——生养万物而不视为己有,为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万物发展成就而不视为自己的功劳,在利害面前置身于度外,在功利面前身居其后,不与民争利,就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无为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无所不为、无不治”理想状态。



第四,天子诸侯如何行无为而治呢?关于无为之治,老子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阐释:如,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宠辱不惊,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知其雄,守其雌,守柔守弱处下;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核心是消除欲望,减少干涉。
总结为“八不”:不崇尚树立贤能,不珍视奇珍异宝,不设立仁义道德标准教化民众,不使百姓为学使其无知无欲,不立言立规减少法令,不出于爱心管理百姓视其为子民不干预,不好战用兵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之于既有应防患于未然,不逞强好大喜功应守柔处下以柔克刚。无为与有为关键在于把握有度,都不绝对,重在“守中”,至于如何知中守中,做到恰如其分那不是一般智慧所能掌控的。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无为之治与任自然的关系:
无为之治和任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上行无为才能下任自然,下任自然就能无所不为,成就无为之治。这也是社会管理和经济学中普遍遵循的规律,如民主的思想、自由竞争、适者生存的思想,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形态,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反映出政府管理职能的问题。这也是老子《道德经》为西方哲学家一致推崇、肯定的思想渊源。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何谓也?

首先,老子提出大道这个哲学概念,它无像、无形、无声、无色,可大、可小,无处不在。存在形式是周行不怠,恒古不变。循环往复运动运作的动力在于存在一种反作用力。即阴阳交互作用,阴反阳,阳反阴,二者平衡,万物和谐;两力失衡,天翻地覆,万物质变。这就是反者道之动!

同时,老子发现万物变化普遍表现为“柔弱胜刚强”,“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提出守弱守柔处下的主张。如何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老子是让弱者守弱吗?非也!

老子和春秋战国时代其他思想家一样,他关怀的对象不是弱者,天下百姓,而是天子诸侯,他们是强者,老子的本意是劝身为强者的君王守弱处下,以达到强者恒强,稳定天下的目的。

第三,老子提出柔弱胜刚强,且循环往复,依据这个论断老子产生了复古的思想,也在情理之中。老子看到的循环复古,回到原始状态,没有看到螺旋式循环往复



各位看官,你意下如何?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没有看到螺旋式循环往复向前发展的一面,这是圣人认知的局限吧。在此妄言一下,呵呵。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道学并不是老子首创,楚国先祖鬻熊在早老子3-400年前就阐发道学,他是周文王八大名臣之一。鬻子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6-12 03:13:18
@长天秋水2019 2019-02-25 11:04:03
《老子》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如何理解老子提出的一二三万物生成说,是研读道德经朋友们遇到的一大问题。有人从易经太极角度来理解,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视乎在理有不不符合一二三的逻辑。
本人近年来反复琢磨道德经,阅读相关注解和纬书,对一二三说产生多种理解方式,又不断否定掉。目前只保留一种,和朋友们共同通探讨,或许能给大家指点......
-----------------------------
关于二生三,这个“三”可不是后人说的天地人的三才。读老子文章,不解之处最好是在文章里找答案。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可见阴、阳、气为三,即阴、阳、气三者生成万物。老子的道,是具有哲学本体意义的道,是内含物质与精神的二元论。

楼主:长天秋水2019

字数:408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2-25 00:09:46

更新时间:2019-06-12 03:13:18

评论数: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