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家乡的排碱渠

家乡的排碱渠

楼主:陈培才  时间:2019-06-13 15:20:38
家乡有条排碱渠,水面最窄的地方只有几米,最宽的地方也不过十米左右。水浅的地方有半个大人的深度,里面长满了芦苇;水深的地方可以埋住一个大人,好像一个小小的池塘。因为渠里的水质有咸涩的味道,所以叫它排碱渠。它的水流平缓,长年不断。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里面的水是从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了。
那条排碱渠,斗折蛇行,犹如游龙蜿蜒,缓缓地从家乡的旁边穿过。里面生活着各种昆虫、飞禽、鱼类、和一些两栖动物。它们形成了一条食物链,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人们时常在渠里捕捞一点“荤腥”,以解其馋。也有人趁着芦苇的“嫩劲”,割上一些当作牛羊冬天的备用饲料,以防不时之需。爱水是孩子们的天性,那条渠当然也就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天堂。
小时候经常到渠里去钓鱼。鱼钩是自己用缝衣针做的,先把针放在灯火上烧一下,让它退去钢火,凉了以后再用钳子弯出个钩就行了。鱼线是买来的尼龙线,它既结实又耐碱水的腐蚀,在合适的地方绑一截高梁秸秆当鱼漂,再找一根长而细的树枝做钓竿,一付渔具就做好了。鱼饵是用白面与水和成的面团,有时还加点清油,可以增加鱼饵的香味,起到引诱鱼的效果。钓鱼一般是在早晨到半上午,或者是下午到傍晚的时间,因为那个时候天气不是太热。因为渠边没有树,也就没有任何阴凉,大人们有的戴着凉帽,有的戴着草帽。小孩们有的在去的路上编个柳条帽戴上,有的临时用苇叶扎个草圈顶着。钓鱼是件非常磨人的事情,要能耐得住性子,有一点恒心。眼晴一直要盯着鱼漂,手脚还不能弄出什么动静。经常有蚊子围着你嗡嗡地乱转,打蚊子时还得轻手轻脚,生怕声音大了会把鱼吓跑。有些钓鱼的地方可以站在渠边或是坐在地上,有些钓鱼的地方只能站着甚至泡在水里。站在那里甚至泡在水里几个小时,好像有点“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意味,也许真能让你“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到了中学的时候,就很少钓鱼了,都是用“盆子捞鱼”。人们利用废旧的脸盆,在上面蒙一块纱布,纱布中间开一个十厘米大小的洞,洞上再坠一个稍微短于盆子深度的袜套。盆里放上一些油渣,把水下的泥巴挖出一个盆子大小的坑,然后把盆子放在坑里。当鱼闻到香味钻进盆里后,由于有袜套垂着,鱼就找不到出口,所以转悠一晚上也出不来。一般是头天傍晚把盆子放上,第二天清晨去取。有时里面只有几条鱼,有时里面能装半盆鱼。
在排碱渠里洗澡,是男孩们夏天的一大乐趣。常去洗澡的地方是离家不远的公路边,那里有一片比较宽大的水域。据说是当时为了修涵洞桥,挖掉了渠道两边的泥土,形成了一个大坑。渠水在这个大坑里稍作休整以后,穿过公路桥下面的涵洞,又流向了下游。经常有人约上一群岁数差不多的玩伴,趁父母睡午觉的时间,从屋里悄悄地溜出来,到渠道里去洗澡。刚开始有一些不会游泳的人,他们就把帽子或裤子在水里浸湿以后再吹上气,当做救生圈来使用。大部分人只会“狗刨式”,若是大家都在“刨”的时候,水面会溅起一片片水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晶莹夺目。同时伴随着一阵阵卟通卟通的声音,在空中回荡。会游的人在水里比赛看谁游得远,游得快,扎猛子的时间长。乐上一阵后,就会分班打水仗,打败的一方到岸上“蒸人干”,光着身子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许下水,经过几次暴晒以后,一个个变成了古铜色,很多人的身上会脱去一层皮。后来为了防晒,有人就想出了在身上涂满泥巴的办法,效果自然比现在的防晒霜还要管用。家长们是不愿意让小孩去洗澡的,一是怕中午不休息,下午上课没精神,影响学习,主要还是怕万一出点什么差错,就后悔莫及。但是这些“熊孩子”防不胜防,总能想尽办法“瞒天过海”。有时候也有家长找到洗澡的地方来,孩子们老远就能认出是谁的家长,这家的小孩不是藏到旁边的苇丛中,就是躲在公路桥下的涵洞里。其他小孩也都讳莫如深,守口如瓶,一问三不知。
那条渠,春吟诗,夏作画,秋抒情,冬寄怀。四季交替,始往复来。春天的时候,渠道里生机勃勃,蒹葭苍苍。茁壮成长的芦苇编织出郁郁葱葱的“青纱帐”。当微风拂过,绿意浮动,翠韵流淌。到了夏天,芦苇顶端抽出穗状的花序,颜色有红的,有紫的,还有淡绿的。它们临风摇拽,婀娜多姿,显得抚媚清秀,散发着淡泊和清远的气息。人们总想用手捋一把芦苇的花穗,或者用它抚摸自己的皮肤,享受一下那种爽嫩滑润的感觉。秋季里,芦花已经成熟,花穗经过膨胀吐絮,最终变得欣长洁白。一阵阵秋风乍起,风萧穗扬,襟飘带舞,弄响了秋声,醉倒了秋风。虽有“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的佳景和神韵,也让人感到一种“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的隐痛和凄美。冬天,远远的望去,整条渠道像一条黄色的缎带,飘逸延绵。芦苇的叶子虽然枯萎变黄,但芦杆依然挺立不倒,笑风傲雪,封冻在冰面上也坚韧如竹,在严寒中彰显出顽强的风骨。这时的芦花,一丛连着一丛,花穗变成了一团团柔软蓬松的絮状白绒。好像是把柔情般的渠水化作了朵朵白云,飘浮在恬静的天空,在阳光下晾晒着不屈的灵魂。人们“踏雪寻梅”,寻找一些粗壮的芦苇割下来,背回家去,有的扎成苇把子当床垫,也有的用它来搭建芦苇草棚。人们挥舞着镰刀,一片片芦苇纷纷倒下,白色的芦花绽放出灿烂的微笑,像自由的精灵,无拘无束地飘荡,带着一种诗情画意,飞向遥远的地方。
不知那一年,那条排碱渠干涸了,但记忆中的往事,仍然荡漾着时光留下的涟漪,在无情的岁月里,安抚着人们那颗怀旧的心。

楼主:陈培才

字数:215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06-12 21:51:31

更新时间:2019-06-13 15:20:38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