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花絮《简说诗词和中外战争的怪事儿》

柳永是宋代大词人,他曾经写了一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把杭州写得太美了,似乎人间天堂尽在钱塘!但是,有时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好死不死,这回想辣手摧花的不是别个,而是凶残的金主完颜亮!

《鹤林玉露》就揭示了完颜亮垂涎南宋东南半壁的巨大野心,他竟然急于一口气吞下苏杭,不惜发动对南宋的战争。

传闻完颜亮赋诗一首来和应《望海潮》,金主是这样写的:“万里车书尽混同,东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哇噻,这哪里有什么诗情画意啊?写的简直是一份宣战文书!

后来,完颜亮写了一首《鹊桥仙》:“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这首词杀气腾腾,恐怕连嫦娥都不会放过!

完颜亮写完词后不久,就悍然发动了侵宋战争!

金军大举南寇,一步步逼近长江防线,好在有虞允文智计百出,屡次挫败金主的渡江计划,各路宋军纷纷合力反击,使金军接连吃败仗!

完颜亮恼羞成怒,暴跳如雷,下死命令,要金军三天内强行渡江,否则,杀无赦!

完颜亮没有想到他的死命令作死了自己,最后被部下弑杀!

可谓:金主草草,欲吞东南地,赢得身死人手,遗笑天下!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45章、《霍去病收河西》(1)

河西大捷之后,汉廷在密切注视匈奴的一举一动,也许有人问:既然元狩二年汉军跟匈奴在河西打得热火朝天,为何不加把劲,再烧他一把火呢?那不是可以早日夺取河西吗?

因为,汉军也需要休养声息呀,一年之间,两次河西大战,按三万人次计算,前后伤亡的士卒绝对超过一万人,打人一万自损三千,这是少不了的。训练士兵,养育战马都需要时间哦。

而且,汉朝之所以观望,主要看匈奴单于的态度,还得瞧瞧浑邪王与休屠王的反应,这里有几种可能,汉军也要随机应变不是:

可能性一、匈奴单于马上派兵增援河西。
这个可能性不大。当时,单于王庭还在漠南,靠近代郡,匈奴丢了朔方,他如果派兵从单于庭去驰援河西,依次必须经过雁门、云中、朔方、上郡、北地,然后走西南方,最后掠过陇西,哇,匈奴人要无后方进兵,实行长途行军,去驰援那个随时崩溃的河西二王,你当卫青大将军和十多万汉军是吃素的吗?

数千里奔驰,其谁不知呢?六个汉郡都可以出兵截杀,就算匈奴人冲破层层封锁与围追堵截,但是,也会死伤过半,而且,匈奴人劳师远征,我军可以逸待劳,即便胡虏到了河西,也是强弩之末,到时候,汉军出兵,还不能聚而歼之吗?

可能性二、匈奴单于坐视不救,不闻不问,哼哈二王自生自灭。
这个有可能,但汉军要保持耐心,可以趁着休养的时机做工作,进行劝降。充分地分化瓦解本来就脆弱的敌人,能争取多少是多少,最后,再把顽固分子一网打尽。

可能性三、河西二王自动逃遁迁徙。
这个可能性不大,他们要兵没兵,要粮没粮,一大家子,人吃马喂,能逃到那里去,如果真逃了,汉军还能顺利进占河西,开始经略当地。谢谢啦,不送啊,慢走!

可能性四、河西二王跑来主动献降;又或者搞诈降,想谋夺汉朝的利益。
这个可能性有,因为,匈奴单于是不会放过哼哈二王的,恨不得夺了他们的领地,壮大自己呢。如果对方诈降,也不怕,只要派出精兵锐卒,由名将带领受降即可,总之,收缴武器,解除武装,再行甄别,任你翻了天,没牙没爪,也伤不了人。若真来降了,就更皆大欢喜啦!

结果怎么样呢?

匈奴单于对河西二王大发雷霆,恨他们无能,死伤了数万人,直接要把他们召到单于庭,加以严惩。开刀问斩算轻的了,大为光火之下,点天灯祭天也不是没有可能!

哼哈二王收到风声,惶惶不可终日。匈奴残暴,他俩又不是不知道。而大汉朝虽然强悍,但总有仁义血性,哥,甭多心啦,咱投了汉廷吧。

浑邪王宁可在汉朝养老,也绝不到单于庭送死;但休屠王却摇摆不定,他也知道内情,那会耍滑头吗?于是,浑邪王主动去联络汉朝人。

但是,河西双王对于汉朝还有几个潜在风险,且来分析一下吧:

1、休屠王首鼠两端,面对汉军将士,他会否当场翻脸,拔刀相向呢?
汉军斩杀了休屠王手下数万人,休屠王对于汉军是又怕又恨,他之所以犹豫不决,恐怕是满怀怨恨,但心生畏惧之下,在权衡利害。

他最担心大单于对自己开刀问斩,恐怕整个家族部落都保不住,但汉军的战斗力惊人,他也怕汉人日后清算自己,唯恐羊入虎口,迟早要挨上一刀。

逼急了,兔子也咬人,更何况是残暴成性的匈奴胡王呢?休屠王并非诚心归降,他或许会做叛逆的赵信第二呢!此人不得不防啊!

2、河西匈奴部众人多,如果发生哗变,汉朝使者能否压得住场面呢?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人家的地盘,要做好客场应变的准备,能谈好受降的事情再好不过了,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也要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呀!那必须用雷霆手段,先镇后抚,剿匪抚众,没点儿兵力是成不了大事的,而且,需要最强的军力做后盾!

3、假如休屠王暗中通知大单于,来个诱敌伏击,那汉家使者不是自陷绝境了吗?
大单于若派兵来扑杀降汉者,必定劳师动众,而且千里出师,其谁不知呢?

汉军只有速战速决,方能以快打慢,不击则已,一击致命,那样定能分化瓦解敌人。

大单于听信赵信的鬼话,正想着后撤到漠北,以此来拖垮汉军,他们要防御正面的卫青大军,恐怕腾不出手来,就算勉强发兵,也只是偏师弱旅的鱼腩部队,来了也不堪一击!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45章、《霍去病收河西》(2)

大行李息在河边接见了浑邪王使者,知道来龙去脉后,马上报告汉武帝。武帝也许做过考量,担心敌人有诈,于是,派霍去病带精兵前去赴会。

汉武帝了解河西的情况,之所以没有派兵攻打,就是怕兔子急了也咬人,因为两次大战伤亡很重,不划算。等敌人兵疲将弱,我军养精蓄锐,再行进攻不迟。也许他们不来献降,汉家也会派使者去劝降的。

如今正好,你来投诚,我方师出有名。接受投降后,还可一路护送,你们若想反水,甚至玩阴的,那问问冠军侯的军刀再说吧。

不过,还未等霍去病动手,浑邪王那边就抢先把休屠王给宰了,所谓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利落,以绝后患。这棵墙头草终于被拔出了,即使有隐患,都可以派霍去病去搞定,大不了一举荡平叛逆就是啦,怕他们何来?

霍去病如今轻车熟路,带兵昂昂然而至。汉军受降如受敌,根本不用客气,渡河相会吧。汉匈双方彼此对视,浑邪裨王见到汉军军容严整,十分惧怕,他没有头脑,也不想想,现在反悔一切都没戏啦!汉兵能放过你吗?

要么,你不出来,自己撤退;要么带部众迁徙;都到了两军相望的地步,能逃到哪里去呢?但是,他们心里面有鬼呀,又不想投降,竟然变卦了。反悔的匈奴人纷纷转身逃遁,企图一走了之,可是,他们将来会否杀个回马枪就很难说啦!

霍去病岂会放过反复无常的胡虏呢?他立即控制局面,他一面会见浑邪王,另一面发兵追击逃亡者。想想都知道啦,当初当面鼓对面罗的打仗,你都干不过人家,如今,落荒而逃,能逃得了吗?好家伙,一下子,汉军扑上去,消灭了八千个悍胡。其他人一看,哪还敢动呢?唯有弃械,放弃幻想。

于是,浑邪王部众都乖乖投降了。

霍去病很聪明,他知道分而治之的道理,先礼送浑邪王去长安,汉军就护送部众渡河,投降的人多达数万人,对外号称十万。

浑邪王最先到达长安,受到汉武帝热烈欢迎,他被封为万户侯,其他人各有封赏。霍去病带兵一万,诛杀了八千敌人,战绩彪炳,还零伤亡,真是居功至伟,善莫大焉啊!

汉武帝早有考量,把归降的胡人部众,安排在五个边郡的塞外,然后,减少陇西、北地、上郡三地一半的戍卒。

这可是一个高招,其方略不可谓不妙:

一、尊重风俗,还保持安全防御策略。
投诚的胡人自然喜欢游牧,这是他们的风俗,把他们安置在塞外,可以继续游牧,又能抵御他们曾经的同胞。

不过,百里不同俗,河西胡人毕竟与漠南的不同,让他们充实边疆,建立安全屏障,以胡制胡,无论如何不能忽视他们,胡人不能渗透入汉家边塞,这样才能万无一失啊!

安全才是主题!没有安全,哪有家园呢?所以,前汉比后汉高明,后汉还傻乎乎地应南匈奴的请求,让人家帮忙镇守边关,这不是自毁长城吗?藩篱尽失,家国危矣!

二、让胡人自给自足。
胡人在塞外,无需长期供养,可以借贷牛羊,甚至帮助他们在塞外屯垦,那样还能开荒拓地呢。

三、减少边郡的负担。
胡人都出塞了,匈奴、羌人、小月氏的联盟已经瓦解,现在要考虑接管河西,当然要减少原来边郡的戍卒,不但徭役减轻了,还可以鼓励戍卒转业,去河西发展,搞搞大开发嘛。

有地就可以养人,屯田方能养兵。移民开发,必然可以使到河西本固邦宁!你们匈奴人不会经营,看看吧,瞧瞧我大汉朝,看看咱们如何经略河西、开通西域,那可是要造福万国的呀!

只要制服了匈奴,和平就能长久,一旦有了长久的和平,长治久安就不会太远啦。

对于汉朝来说,河西到底又是怎么样一个形势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45章、《霍去病收河西》(3)

河西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经过发展,河西后来分成四个汉郡,从西到东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

河西的西端是敦煌郡,敦煌设置了两个著名的关塞,西北面的玉门关,西南面的阳关。

敦煌是河西通往西域的门户,玉门关通向西域北路,而阳关则通往西域南路。汉军、汉使可由敦煌出发,深入西域大地。一旦汉朝在西域强化了存在感,必定能刷爆朋友圈,因为汉家丝绸闻名西域,誉满欧亚。




(汉武时代河西与关陇形势)

丝路外交可以团结中外友人,不断扩大朋友圈:

一来增进人文交流,招抚远方外族和外国的客人。

二来促进物产流通,交换优势物种,引进优良品种,葡萄和苜蓿就是良品;其中,苜蓿可以用来喂养战马,一旦把马匹养得膘肥体壮,和平时期就能用于通商,战争期间又可以装备骑兵;

三来可以团结更多合作伙伴,不论是商贸的,还是战略的,这些伙伴都能与大汉朝紧密合作。合作和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呀!

西域的伙伴一旦来访,可以先到敦煌歇歇脚,然后继续沿河西走廊挺进,先后经过那四个汉郡,就可以进入陇右,走过关陇的过度地带,方能进入富饶的关中平原,那么丝绸之路的圣地——长安,就不再遥远啦。

酒泉是过度的关节地带,它西连敦煌,东接张掖,是河西走廊中最便于休养生息的地方。祁连山保护着河西走廊,走廊之内能牧马,当然也能训练骑兵。

张掖是战略要地,张掖以南时常受到羌戎的威胁,张掖以北又要防备匈奴;好在,张掖北部不远有个居延泽,那里能够牧马,给骑兵人马补给水草,因此,汉朝后来设置居延塞,用来作张掖北部的屏障,那道藩篱掌握在汉朝手中,可随时防范南侵的匈奴人。

日后,划分出金城郡,有效地协防张掖,从侧翼护卫丝路的软肋。金城郡西北是张掖,东南是陇西,那是对羌戎预警的前沿阵地,有力地分隔匈奴与南羌,打破北虏、羌戎和小月氏的反动联盟,分而治之,使敌人势分力弱,无法相互勾结,联手抗汉;只要他们各自为战,就不难各个击破!

四郡中最东一个,当数武威。它的北面是茫茫大沙漠,南面是金城郡和陇西郡,汉朝管治当地,专门用来阻断羌戎和匈奴的战略通道。

后来,在金城郡设置令居要塞,处在战略通道上,常常受到胡虏的夹击,不过,令居要塞很稳固,一旦烽火燃点,金城、陇西、张掖的援兵就会赶到,驱逐胡虏还是十拿九稳的。

河西战略延伸出西域战略,汉朝夺取河西,就砍断了匈奴的右臂,一旦胡虏断掉臂膀,它就无力勾结羌戎,敌人如果无法联手发难,陇西就能保证安全,陇西是关陇重地,一旦陇西发生动乱,关中就会大受影响。关陇之地关系着大汉朝的社稷安危。

汉朝如果丢失河西,那样胡虏能从西面、北面同时威胁关中,长安就岌岌可危了,秦人留下的长城,西面转折,只经过临洮,防御空间龟缩在关陇东部,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不利于防御胡虏和羌戎。

当时,夺取河西,汉朝比秦朝更胜一筹,战略纵深向西北大大延伸,丝绸之路也能拓展到西域,不论是商业通道,还是战略通道,汉朝都拥有安全的战略优势。

匈奴人失去祁连山,经过的时候,没有不失声痛哭的,他们常常唱起那首绝世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可见,河西之地对胡虏来说何其重要。华夏西行,不能没有河西,西域战略也要依靠河西来连接,保持与关陇沟通。

河西之地承前启后,赢得河西,破虏大计就胜利了一半,张骞再度出使西域,那才没有后顾之忧,河西的得失关系着大汉朝抗虏的大战略。

《汉书.西域传》说:“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其关键所在,首选河西,没有河西战略的成功,就没有西域战略的成功,西域得失又涉及丝路成败,一切都与中外交通大计的兴衰有关!

可见,霍去病将军夺取河西之地,善莫大焉,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汉书.霍去病传》

2、《汉书.武帝纪》

3、《汉书.西域传》

(本章完毕)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46章、《漠北决战》(1)

自从元光元年(即公元前134年)马邑设伏开始,到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历经15年的汉匈战争,让汉军磨练了太多;战斗让军队成长,就像锻造利剑一样,每次击打,每次磨砺,只会让剑刃越来越锋利。可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汉高帝历经白登山之围,给汉武帝留下平城之忧,还有委屈求和的耻辱。汉武帝挥舞利剑,要用匈奴的血去洗刷耻辱。

马邑设伏虽然错失了战机,徒劳无功;但是,检验了军队的动员能力。还知道了弱点:汉军组织不力,指挥乏术;将领怯战,不善谋划,临敌又犹豫不前,难免坐失良机。于是,汉武帝决定发兵,主动深入匈奴领地,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四路伐胡,虽然兵分势弱,两路人马被逐一击破,伤亡惨重;但还是挑选了当世将才卫青,谁让人家首战告捷呢?

三路无功,损兵折将;唯有卫青,攻入龙城,杀虏七百,威震汉胡。经此一役,汉朝告别了被动防御的战略态势,开始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在河套战役里,卫青攻其无备,出奇制胜,一战而鼎定朔方。不但打跑了胡虏,还肃清关、陇外围的戎狄,使长安、甘泉宫解除长达数十年的烽火之警,局面得以一朝改善。

而且,汉军彻底击溃白羊王、楼烦王的部众,永绝后患,汉朝关陇北面也建立起朔方的屏障。

在漠南战役里,汉军拔除了右贤王的王庭,相当于砍掉了财狼的右腕,狼爪子再也无法伸向边郡了。

由于右贤王全军覆没,匈奴对河西之地无力控制,既无援兵,又无策应,河西敌虏成了孤军;河西走廊更成为霍去病的演武场。

两次大战,一次收降,俘虏、斩杀敌人将近五万,彻底砍断了匈奴的右臂。不但如此,汉武帝还接管了河西之地,慢慢在河西走廊上建设郡县,为开拓西域积极做准备。

在右北平之外,李广虽然失利,但汉军也挫败了左贤王,还让其主力暴露行踪,日后,汉军必可重创左贤王,复仇雪恨。

当时,汉匈强弱立判,攻守逆势!单于庭已经完全落入汉军的打击范围内,伺候他们的必定是强弓硬弩,大刀长戈!

胡虏十分狡猾,由于左右无援,单于已然北遁,王庭也撤往漠北。虽然,有大漠相隔,但难不倒华夏大汉朝。

目前的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只是部署还需用心。汉军作了适当的布置,只要用心观察一番,便可知其方略:

一、派出一路大军,集中优势兵力,主攻单于的直属部队。

二、再派另一路大军,用精兵主攻匈奴的东方部队,应该要狠狠打击左贤王的人马。

如此安排,可以让敌人左右失援,彼此不能呼应,连掩护撤退都做不到,一旦重兵攻击,敌人或战、或降、或逃,他们坚守不住的话,必定溃散,想半路截击,打埋伏都没用。

三、数十万步兵与役夫负责后勤补给,即使人挑马运,都要保证物资供应。

四、为了防止敌人逃跑,外围还配置游击骑兵,可以负责巡查追杀,避免有漏网之鱼。

汉军在部署,匈奴也在谋划,赵信与单于说:汉军即使能度过大沙漠,也会疲惫不堪。我军可以以逸待劳,就等着抓俘虏吧。于是,匈奴人把所有辎重运走,远远地送到北方去。

嘿嘿,谁抓谁还用得着说吗?你们胡虏就这么自信?狂妄自大了吧!哼!逃到漠北还如此嚣张,小心杀你个片甲不留!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46章、《漠北决战》(2)

前119年春天,汉武帝命令卫青、霍去病,各领五万精骑出征。所有敢于杀敌深入的骁兵悍将都跟随霍去病出击。漠北大决战的序幕就此徐徐拉开!

开始的时候,霍去病要从定襄出发,直接攻击单于!

后来抓到了俘虏,俘虏说单于在东方,其实,从实战情况来说,这显然是个假消息,单于还猫在漠北的中路呢,因此他逃过一劫,否则,霍去病定饶不了他!



(大军出征剧照)

重新部署之后,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发,直捣漠北。

霍去病他们兵分两路,冠军侯从代郡出发,向东杀过去;右北平太守路博德从右北平出发,人马会师后再度突进,大举深入,要寻找敌人的主力决战。

卫青出塞千余里后,有斥候来报,单于领兵等在前面,决战的任务还是落到卫青的身上。当时,卫青用兵十分谨慎,虽然不像霍去病那样骁勇,但是稳打稳扎,能保持不败。



(卫青、霍去病等出征路线)

面对强敌,卫青立刻下令,用武刚车布阵。



(武刚车图例)

士兵立刻行动起来,用武刚车环回列阵,把所有辎重都围在中间,而骑兵部队则在外围策应。卫青的打法自有他的特色:

一、敌我对抗,先把弱点保护起来。

这样做可以扬长避短,武刚车环形列阵后,敌人就算派骑兵四面围攻,都不见得能冲进来。因为,武刚车专门可以阻挡骑兵的猛烈冲锋,猛冲猛撞打不赢,跳跃跨越又逾不过,如果汉军以长戈长矛回应,冲锋的敌骑必定首当其冲,不论人、马都能撂倒一片。

二、自固安营,可以持久作战。

用武刚车在外环绕,里面再安营扎寨,这就安全多了。就算敌人箭如雨下,武刚车都能作为掩体,以策安全;汉兵可以躲在车后,射箭反击,那样杀敌会更加精准。有了如此坚固的营盘,就能大打消耗战,看谁耗得过谁吧?

三、步兵、骑兵、弓弩手都可以配合作战。

骑兵在外围策应,步兵在车后使长矛,弩手掩护着射击。如此战法,任你胡虏再嚣张,能奈我何?敌人攻之不克,冲之不乱。我方大可后发制人,骑兵对骑兵,真刀真枪大干一场,东风吹战鼓擂,到底谁怕谁?

卫青派五千精骑出去袭扰敌人,匈奴也派来万骑对战。不久,风沙大作,脸上都被打得很痛,彼此看不到对方。汉军再发动左右两翼,全力去包抄敌人,要夹击单于,不能放过这个罪魁祸首!

这单于也不傻,一切并非像赵信说得那么简单,汉军生猛得很,简直能打死个大老虎呀,对方想抓俘虏呢,那还是赶紧溜号吧!

汉军人马众多,关键是营垒坚固,而匈奴这边连辎重都运走了,拿什么来打持久战呢?这样打下去,对匈奴不利。单于一看势头不对,三十六计,跑路为上;他乘车由六头骡子拉着,带上数百个精壮骑士,突围向西北方远远逃去。

汉军本来围了单于,但风沙太大,又看不清,居然让单于溜了,真可惜!

汉匈血战一场,双方伤亡都很重。汉军捉住俘虏,问知单于日落前已经逃走,就立即发轻骑兵追击。卫青再带大军紧随其后,一路掩杀过去,匈奴人守不住,都溃散了。

汉军追了两百多里,追不到单于。但大有斩获,斩杀、俘虏的敌虏多达一万余人。大军一直追到赵信城,寻获里面储备的粮食,大家痛痛快快,大吃了一场。大军停留一天后,班师回朝,走的时候,把剩下的粮食全部烧毁,绝不留给敌人。

匈奴单于失踪十天后才现身,那个自立为单于的家伙很没趣,只好去掉封号。如此一来,卫青这一战多少有些遗憾,还是没有解决匈奴单于,这个祸害苟延残喘,但一时间无力扰边了。

所谓: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参考文献:

1、《汉书.卫青传》

2、《汉书.匈奴传》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47章、《决战得失》(1)

卫青大将军在与单于鏖战的时候,霍去病已经取得重大突破。霍去病带兵从代郡出击,用李敢等做大校,充当副将,一路向东杀去。

路博德从右北平出发,相约在兴城会师。霍去病的轻骑兵把闪电战进行到底,并发挥到极致。汉军发动密集的骑兵队冲锋,把匈奴部队冲散、冲乱,然后,狠狠地来一场痛快的砍瓜切菜,可怜的匈奴人非死即逃,全面崩溃。

汉军一口气擒获了单于章渠,诛杀北车耆,重创匈奴左大将,缴获敌人旗鼓,擒拿屯头王、韩王等贵族。

那些将军、相国、当户、都尉总共83人,被一网打尽,恭喜!贺喜!。

霍去病乘胜在姑衍山祭地,到狼居胥山(在今天蒙古国乌兰巴托东面)祭天,再一次立下旷世奇功!



(霍去病行军路线)

战斗十分激烈,汉军减员了百分之二十,大约一万人。但是斩获也很大,擒、斩累计七万四百多人。

其中,路博德跟随霍去病,一路杀到梼余山,擒、斩敌人两千八百人,立下大功,被封为邳离侯。

李敢夺得敌人旗鼓,赐爵关内侯。

霍去病此战居功至伟,当然获得汉武帝重重的封赏!

卫青大将军遇到单于部队,擒、斩才一万多人,而霍去病的战绩却是其七倍之多呢?这又是为何呢?

因为两位将军的战术不一样:

一、在战机捕捉上,两将军有所不同。

1、卫青的战术比较保守,哥比较谨慎啊。卫青兵团一出塞就遇到单于部队。卫青没有抢攻,而是先用武刚车布阵,然后再反击,他只遇到一个战机,而且用了保守策略,谨慎中胜绩自然不大,更何况他没有再主动深入,无法寻获其他战机。

2、霍去病则完全不同,他兵分两路,搜索并攻击前进,属于主动抢攻型。一路打,一路斩杀敌人,多点开花,属于多劳多得的劳模,斩获多也是理所当然。

二、战略空间有所不同。

1、卫青出塞一千多里就碰到单于,双方恶战一场,然后汉军追击敌人,作战半径局限在赵信城方圆两百多里范围内。战略覆盖的空间极其有限,自然限制了战果的扩大化。

2、霍去病则完全不同,两路人马会师,搜索半径很大,出塞两千多里,是卫青的两倍以上。而且一直向北挺进,会师兴城,又登临翰海,他很努力地不断扩大战略打击的范围,所收获的战机、战果当然十分惊人。

三、作战方略上重点不同。

1、卫青作战的重点是要抓单于,而单于向西北方逃去无踪,卫青谨慎,不想再向西北方深入,也是人之常情。由于地理不熟,只能采取保守的方略,到了赵信城就不敢贸然深入了,只好班师回朝。

2、霍去病重点关照的是左贤王,李敢和他老爸李广上次吃了左贤王的大亏,这回出击,就算带路,也要冲在前面啦!这一回,作战地理偏东,从中路向东方全面进行覆盖,难怪左贤王部几乎全被打掉,恭喜啦!谁叫你碰上当世战神霍去病呢?

四、主将的战术实施有所不同。

1、卫青多年打仗,以稳、慎为主。他的军队挺进速度有限,还带着武刚车,临敌布阵先行,那是一个守势,用在攻击上,效果不太明显,而且,单于的主力部队作战力较强,战果不明显也难怪。

2、霍去病勇字当头,勇冠三军,他几乎不带辎重,那样可以轻装前进,快速突破;他的战术是最早的闪电战,一旦发现目标,就用最快的速度打败敌人,攻克营寨,以打击对手有生力量为主。

霍去病大军不顾一切地抢攻,打完就走,流动作战,千里不停,你别说还手,连举手投降都来不及。

霍氏兵团以战养战,无负担,不拖延;如果对手是个老财,那么恭喜了,全部家当征用,用了就甩,吃你的,喝你的,恭喜你了,还杀你的头!闪电一般的长途奔袭,让敌人防不胜防!

五、战术配合不同。

1、卫青有意帮公孙敖,想让他立功,故意支开了李广,让他走东路,结果还迷路误了军期,哎,可惜,里面也有武帝的缘故,他担心李广命运不好,怕影响战斗,竟然下令不用李广。如果,卫青让前将军李广从西路伏击,半路打个埋伏,说不定就能活捉单于呢。

2、霍去病则无所顾忌,李敢、路博德都能发挥他的好本事,得以人尽其才。霍氏军中将士样样出彩,卫青的部下却黯然失色。

决战之后,汉朝的得失又是怎样的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47章、《决战得失》(2)

一场大战下来,汉朝骑兵军马的死亡很惨重,十四万匹战马出征,回来的时候,还不足三万匹。结果,丧失了超过十一万匹马啊,想想都心痛,可见中原的战马有弱点,未必能适应漠北的水土和天气。这也许是日后的障碍,汉匈塞外作战,汉骑不能持久呀。

汉军不但战马大减,连大将也折损一员!咋回事儿呢?

原来,由于李广误期,有违军法,卫青派人去质问他,李广知道些原委,觉得那是在羞辱他,心里面痛苦不堪:

想我李广十六岁从军出征,对付大举入寇的匈奴人,我保家卫国,奋勇厮杀,舍生忘死地与匈奴人搏斗,才换来汉文帝的赞许。文帝也为我感到惋惜,说我生不逢时,这难道就此屈服于命运吗?不!绝不!当时我年轻气盛,不甘心接受命运的摆布,继续勇敢杀敌。

汉景帝时期,我成功平定吴楚叛乱,夺取对方的军旗,可惜,俺一时大意,私下接受了梁王的赏赐,结果,景帝对我无封无赏,这也是俺的过错,只好面对现实!但俺也在边郡与胡虏搏杀了好久,足以威震北虏。

这一朝,天子也用我对付匈奴。当年,马邑设伏,我白跑一趟,徒劳无功;到了出塞伐胡的时候,又遭到围攻,在劲敌包围之下,我不幸被俘,可俺还是杀出一条血路来,硬生生地逃出魔掌,回归汉朝。

后来,我随军出征,可总是与立功插肩而过。好死不死,在北伐左贤王的时候,还身陷重围,几乎全军覆没。可俺还是没有放弃!

直到如今,我奉命出征,要直接对付匈奴大单于。可偏偏天子和大将军都看不上我,嫌我命运不好,不让俺参战,这都不说,俺迷了路,错过会师的军期,可俺是被调走的,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哪怕让我半路伏击单于,即便战死我也毫无怨言。现在我徒劳无功,又落得个贻误战机的罪名,难道这不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悲剧吗?我都一大把年纪了,三朝的老将,以花甲之年出征,回来还要面对刀笔小吏的盘问,罢了!罢了!罢了!士可杀不可辱!俺自当横刀了断,以证明我的拳拳报国之心,让英雄的碧血去洗刷我的耻辱吧!

可怜老将军一时想不开,做了一件绝世悲哀的事情。李广将军因为不堪受辱,竟然引刀自尽了。名震汉匈的一代箭神——李广将军含恨而终,怎么不令人痛心疾首呢?

可谓:斩将夺旗战功勋,箭神勇威震胡君。李广难封含恨去,青史留名飞将军!(原创古诗《痛惜李广》)



(李广剧照)

可是,李家的悲剧还没有结束,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丧父之痛,迁怒于卫青,竟然闯入军营,打伤了卫青大将军。这下子可麻烦了,卫青知道李广有冤屈,他含恨而终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想把此事隐瞒下来。好死不死,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这事让年轻气盛的霍去病知道了,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老舅被打,他焉能吞下这口恶气呢?于是,有一次,借着天子会猎的机会,霍去病对李敢下了毒手,竟然一箭射死了李敢!可怜李家这对战功赫赫的父子,没有战死沙场,却因自己人而死,李广含冤,李敢受害,如此悲情泣血的故事,真让人悲愤交加啊!这也是霍去病极具争议的一面......




(霍去病剧照)

汉武帝得知真相,十分震惊,他对霍去病大为失望,只是爱才心切,不想再折损将帅,居然编了个故事,说李敢在打猎时不幸让鹿角撞伤而死。如此弥天大谎,根本掩盖不住血淋淋的事实。霍去病也因此而黯然淡出,最后在边塞英年早逝。

"匈奴不灭,何以家为!"这是霍去病的豪情壮志,也是他的军旅遗憾!霍去病这样一颗耀眼的新星,如同划破夜空惊艳的流星一般,虽然发出夺目的光芒,却最终快速陨落,消逝在茫茫夜空中。



(霍去病雕像)

卫青从此也没有再出塞作战,直到最后,他在家中终老。即便如此,在中外交通史上,人们也不会忘记李广、李敢、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矛盾英雄,他们的功绩也将永留史册!

漠北决战之后,汉朝长期未对匈奴用兵,可能要恢复元气吧。然而,匈奴人选择退避,他们的路线已经十分明显,从漠南到漠北,再向西北方逃遁,以后,匈奴的迁徙路线也是向西去的,日后,他们必然进入富饶的中亚草原,因为那里靠近西域,还可以继续奴役人家:哼!粮票、布票、猪肉票,统统要上交。

东方的左贤王部被霍去病一举打垮,死人死最多,谁还敢去东面呢?就只能欺负西域诸国,压榨那帮子老实人。

随着匈奴民族的迁徙,草原丝绸之路逐渐向外延伸,那样的历史进程慢慢开始啦!

汉武帝付出了那么多,他依然很执着,没有放弃华夏西行的西域大战略。这还需要汉朝人去努力,不过事情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曲折和困扰总是难免。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1、《汉书.霍去病传》

2、《汉书.匈奴传》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48章、《汉通乌孙》上(1)

霍去病在河西闪击千里,重创了匈奴人,迫使对手臣服,可算立下奇功。自从浑邪王及其部众投降了汉朝,匈奴探子在河西之地便成了珍稀动物,甚至是濒危物种。后来,单于退到漠北,还被卫青打败了,那匈奴人就更难窥视河西啦。

汉武帝准备接管河西之地,他对西域诸国很感兴趣,时常要问张骞关于大夏的事情。张骞虽然由于失误,令李广兵团几乎全军覆没,因此丢了侯爵,但是,他还是个出色的外交家,他就天子的问题对答如流。

张骞对于西域的国际关系颇为了解,他也知道,河西之地短期内不易开发。所以,他阐述了独特的观点,只是现在看起来难免有些局限性,不妨来探讨一下:

一、推荐乌孙作为汉朝的战略合作伙伴。
优点:
1、乌孙王号称昆莫,乌孙人在王的领导下比较能打,比原来的月氏人还能打,他们有粗胳膊、大拳头的风范,连匈奴人也拿他们没办法。

2、单于把昆莫当作男神,补充一下,是好勇斗狠的那种战神!因此,匈奴人对乌孙敬而远之,乌孙也乐于中立,自觉地与匈奴保持距离,就像远离毒品那样远离匈奴。

缺点:
1、乌孙比较贪恋汉朝的财物,因此,战略合作的真诚度有限,暂时取决于汉朝给他的好处,也许no money no talk!

2、乌孙国内由于争权夺位的问题,一分为三,三种势力彼此看对方不顺眼。如果有啥内部矛盾,很可能会影响团结,于是没有一致的意见,弄不好,汉朝还要帮他们进行协调,否则将影响合作。的确,此事日后经常发生,让汉朝比较头痛。

3、乌孙离汉朝比较远,还是超远距离的那种,通使往来都很费劲,沟通常常受阻。

历史局限性:
1、一个好的合作伙伴,除了尚武自强之外,还应该有仁义之心,只靠拳头说话,算什么事,能讲道理不?

2、合作不能只讲money,讲完金,还得讲心。希望经过教化,对方能认同华夏文化和价值观。

二、招引乌孙向东返回祁连山、敦煌的故乡。
优点:
暂时充实河西地区,不让匈奴再染指该处要地。为了保护中西交通大道,还请乌孙先返回曾经的故乡吧,接下来慢慢谈。

缺点:
1、开拓中外交通大道,不能一味依赖他人。

2、乌孙以游牧为主业,他们能否认同汉朝的农耕文化呢?

3、乌孙能否与汉朝人协同开发河西走廊呢?

历史局限性:
河西四郡不能交给外人经营管理,交通大道和长城防线是要同步延伸的,乌孙国内三分,窝里斗还没完呢,指望得上吗?


三、汉朝与乌孙用联姻的方式,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优点:
老实说毫无优点!老套、恶俗、恶心!

缺点:
牺牲女人的幸福,来维系遥远的战略关系,很虚弱,虚弱得不堪一击;人家父子都反目,一个外嫁女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还不是牺牲品吗?

历史局限性:
这场联姻,与汉匈和亲无异,乌孙右抱汉公主,左搂匈奴妞,能有真心吗?恐怕只有到生死存亡的时候,才会真心合作吧。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48章、《汉通乌孙》上(2)

张骞的战略意图和汉武帝一拍即合,借联合乌孙来实现断匈奴右臂的目的。

汉武帝想不了太长远,当时匈奴人跑了,河西之地,千里虚空,听到可惜,看到心痛,等到无奈!老张啊,你辛苦一趟啦,乌孙这合作伙伴,值得聊聊。

于是,张骞奉命出任中郎将,带领三百人,出使乌孙。

这一次,使团的阵容和气派十分豪华:

1、三百人每人配备两匹马,可以看心情,挑选座驾。

2、数万头牛羊,一路上任你吃喝;比起上回,张骞只能和甘父啃咬打下来的禽兽,茹毛饮血,半个野人一样。有比较才知道什么叫做土豪!

3、价值数千巨万的汉家财礼,肯定少不了丝绸布帛,丝路就是这样走通的。

4、除了老张骞外,还有很多持节副使,准备把西域外交的朋友圈做大做强!

张骞到了乌孙,见到乌孙王昆莫,赐予了外交厚礼,但是人家昆莫只还了一个面对匈奴单于的胡人礼。

张骞老大不高兴,他知道西域各国对汉朝财货心驰神往,于是,很严肃地说:汉天子赐予王礼物,如果王不拜谢,那就请归还礼物吧。

这话一击即中,打中了昆莫的贪心。昆莫马上拜谢所赐。

张骞说明了战略合作的意图,希望乌孙王带领部众,回归祁连山、敦煌之间的故乡,共同对付匈奴。如果回乡的话,汉朝愿意把汉朝公主嫁给昆莫做夫人,那么汉乌就可以联姻了。

张骞很有自信,他认为乌孙王既然接受了汉朝赐予的礼物,就表明他向往大汉朝的富强,如果结亲,那就攀上汉室宗亲了。

汉家诸侯王的女儿,怎么的也是个皇亲贵胄,身份高贵;而乌孙王的身份就变成外藩王了。外藩王与内诸侯王结亲,天大的好事呀,到时候,内外的权贵都会重视乌孙,这对乌孙的发展大有好处。

如果,乌孙回归河西走廊,即便有困难,汉朝还能不帮这亲家、女婿吗?

倘若乌孙人想继续享受游牧生活,汉朝完全可以借贷给他们牲畜。因为,多次汉匈战争,光缴获的牛羊就有好几百万头,就差二师兄啦!

如果乌孙人想亲近汉朝,又愿意入乡随俗,那汉人教你农耕也不错,你们屯垦,汉朝当然支持,粮食种子,一律不少。还有专家教你们凿井、引水、灌溉。

河西走廊要建设得多美好都不嫌弃,就怕你们回了故乡,还不愿走了呢,是不是?

可是,张骞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昆莫表态,为啥呢?难道,他们也学了月氏人,睡觉倍儿甜,吃饭倍儿香,不想挪窝了吗?

其实呀,昆莫拿不了主意,那是有隐情的,宝宝心里面苦呀,而且,不止一个苦宝宝呢!

欲知后事如何?

且看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1、《史记.大宛列传》

2、《汉书.西域传》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49章、《汉通乌孙》下(1)

乌孙宝宝们心里面当然苦啦。那些苦衷既有国事,又有家事。

那先说说国事吧,昆莫是由匈奴老单于抚养大的,成年后统率故旧部众,大破月氏,然后占据匈奴西部;新单于登位后,昆莫不想搭理匈奴,新单于肯定老大不高兴,不听话,揍你!发兵攻打乌孙,只不过没有取胜,因而乌孙保持中立,乌匈关系越发疏远。

但毕竟那些故旧臣下都长期服从匈奴,积威之下,对匈奴总有莫名的敬畏。乌孙也许多少听说汉匈交恶,还交兵十多年。而且,河西曾经为匈奴占据,多年来都那样了,现在如果迁徙过去,不是摆明着要跟匈奴对着干吗?

匈奴人破船还有三根钉子,乌孙跟汉朝真的不熟悉,路途遥远,匈奴不找乌孙的麻烦,就已经烧高香啦,如今还主动联合汉朝,跑去对付匈奴,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乌孙臣子和王爷都不想搬家,更不想脑袋搬家!

而家事呢?比国事更头痛!

昆莫的儿子有一大堆,十多个,够一个班的兵力了。在古代,农家人也许多子多福,但到了王侯家却未必如此,王位只有一个,太子也独一无二,僧多粥少尚且会闹别扭,更何况最是无情的帝王家呢?

昆莫的太子蚤死得早,他临终遗愿就是把儿子岑娶推上太子宝座。昆莫虽然同意,但拳头最大的儿子不同意,他是谁呀?他叫大禄,而且很坏,很强大!他哥才死就想取而代之,不光如此,大禄早就带着一万多骑兵,暗中另立门户。当昆莫断了大禄的太子梦时,大禄就煽动弟弟们造反,想攻击昆莫和岑娶,真是逆子兼坏叔叔一个!

昆莫担心叔侄相残,还祸及自身,于是让岑娶统领万骑躲远点儿,昆莫自己也不含糊,当然是万骑傍身,也好有个安稳觉。所以,国内三分,国事在表面上昆莫说了算,但举国搬迁这等头号大事,他一个人却作不主啊!你说宝宝心里能不苦吗?

乌孙不置可否,张骞一时间猜不透对方的心思,于是,派出副使,周游西域列国,什么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窴、扜鰛等等,连夹杂其间的小国也拜访了一番,希望能把西域的朋友圈做大做强,宣扬汉朝的威德。

乌孙的回应很直接,配备翻译和向导,护送张骞返回汉朝,顺道派出数十名使者跟随,再带上数十匹好马作为谢礼。后来,他们到达长安,乌孙人终于见识到大汉朝的富饶和强大,也许: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张骞自从凿空以来,这一回终于取得重大突破,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如今,欢欢喜喜地把乌孙的客人请来了,与此同时,大夏也派使者到访。西北诸国开始与汉朝通使、交往,让丝路中外交通史翻开新一页。

张骞因功被拜为大行,但是,很可惜,一年后,他病逝了。想当年,张骞去西域凿空十三年,经历多少艰难困苦,他也不辱使命,而且能使命必达,向月氏人宣传汉朝的战略。虽然,汉月联手没有成功,但也不枉此行,张骞开创了中西交通的西北丝路。



(手持汉节的张骞剧照)

其后,他再度为国出使,成功联络乌孙,逐渐使汉朝的文明传入西域,同时令大汉朝打开国门,迎接四方宾客,就凭这一点,足以让张骞名垂青史,光照古今!



(张骞剧照)

让我们缅怀这位中外交通史上的丝路英雄吧:张骞凿空西域路,万国交通尽来朝。取信异族抗胡虏,中外相庆醉今宵!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我喜欢诗歌与历史,所以独创了一种办法,写史诗,就是用诗歌去描写历史:

由于今天写到汉匈漠北大决战,所以突发奇想,正在创作一首《汉匈百年战与和》的四字古诗,先把其中一部分拿来与大家分享:

《汉匈百年战与和》(1)

遥想当年,汉高皇帝。
怒斩白蛇,青锋三尺。

揭竿而起,苍生影从。
三年举义,先入关中。

暴秦灭亡,兴立汉王。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直捣三秦,号令诸侯。
楚汉相争,鏖战四秋。

退却项军,约盟鸿沟。
兵围垓下,末路霸王。

埋伏十面,楚歌四方。
仓皇南遁,自刎乌江。

威加海内,大风苍凉。
非功莫侯,非刘不王。

天下未定,祸起白登。
求和忍辱,冒顿猖狂。

孝文皇帝,八方大治。
匈奴寇入,箫关破突。

屯兵细柳,挥师抵御。
烽火甘泉,直入长驱。

孝景皇帝,任用郅都。
威镇雁门,胡虏畏惧。

苍鹰含恨,戎狄嚣张。
要塞失守,边患连连。

孝武皇帝,伟略雄才。
内王外霸,拓土开疆。

夺取河套,卫大将军。
勇冠河西,霍将破奴。

北征大漠,远遁单于。
汉军鼎盛,封狼居胥。

百蛮失势,王廷驱逐。
二十余年,穷追苦苦。

互有攻守,惨重死伤。
征而不服,唯有匈奴。

(未完,继续创作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霍去病将军那句流传千古的话:“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见《资治通鉴》 卷第十九:天子为治第,令票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那是一代战神霍去病的豪情壮志,可谓壮怀激越!

但是,汉武朝倾全国之力,耗时数十年都未能征服匈奴,更不要说彻底从地球上抹去那些粗胳膊、大拳头的野蛮人,原因有哪些呢?

或许,我初步了解一下史书,想先谈一点:

那就是汉军人马的塞外适应力问题。

想当年,汉军北征大漠,十四万匹战马出塞,回来的时候,竟然损失了超过十一万匹,将近八成啦!可见,汉家战马未能适应塞外,尤其是漠北的作战环境。

试想一下,如果战马丧失大半,就算士兵个个彪悍,你靠两条腿能追得上匈奴人吗?若只有少量精骑,那也无可奈何!

还有人的原因,下一次分享花絮的时候再说!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我找到新的史料,说明汉军不但马匹未能长期适应塞外作战环境,连彪悍的将士也会遇到困难!

见《汉书.匈奴传》: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釜鍑薪炭,重不可胜,食糒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是故前世伐胡,不过百日,非不欲久,势力不能.....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气候、风势不适合汉军长期作战,如果长期留在塞外,即使不打仗都有疾病的困苦,所以,历来在塞外作战,汉军没有超过一百日的,也就是三个月多十天。

如果狡猾的匈奴人,跟你玩躲猫猫,塞外戈壁茫然无际,沙漠无边,还没找到匈奴人,汉军士卒就会先发病,打不死也会病死!

因此,霍去病闪电战能够成功,完全是速战速决,假如匈奴人发现这一点,故意躲藏,一直走避,汉军不熟地理,很难持久的,弄不好,还会迷路,后果不堪设想啊!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49章、《汉通乌孙》下(2)

乌孙使者回来报告昆莫,说汉朝很好,很强大,很土豪啊!也许,乌孙君臣时常遥望汉朝,他们的目光中兴许还闪耀着土豪金呢!

你乌孙对汉朝心生向往,但匈奴对乌孙却心生怨恨了。

匈奴终于知道乌孙与汉朝通好的消息,而且,汉使者游遍了西域各国,匈奴认为西域是他的势力范围。在漠南、漠北胡虏打不过汉朝,但西域偏远,匈奴的野心又再激发起来了。

哼,你们乌孙是俺大匈奴养大的,怎么现在变成白眼狼啦,竟然私通汉朝,看我不教训你!

匈奴想发兵攻打乌孙。乌孙人十分惊恐,马上派人送好马给汉朝,想娶汉朝王家的公主。

也许,那是张骞留下来的外交策略:

一、大汉朝对西域各国都行仁义之道,就不怕没有朋友。至于乌孙犹豫不决,那就落后啦。战略伙伴有的是呢!

二、大汉朝广泛宣传威德,让西域各国认清匈奴的嘴脸,他们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性不改,咬人坑爹没商量。跟着他们受苦受累,又何苦来哉?

三、把西域的朋友请来长安,展示大汉朝的货物财宝,让中外民众知道:商贸外交才是发展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才是硬道理!胡虏打家劫舍、横征暴敛那一套注定是要失败的。

一时之间,西域各国纷纷搭上汉朝外交的顺风车。谁还去抱匈奴的狼大腿呢?狼、狗一窝,那不成了狗腿子吗?

乌孙愿意亲近汉朝,那是好兆头,但是联姻的事情,总得讲个礼数。

汉武帝与群臣商议汉乌联姻的礼仪。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必须先纳聘礼,然后才能把公主嫁过去。(见《汉书.西域传》:天子问群臣,议许,曰:“必先内聘,然后遣女。”)

乌孙认为命比钱更重要,马上就纳聘了,他们送来了一千匹好马,也是大手笔。汉廷把江都王的女儿细君立为公主,号称细君公主,然后风风光光地把她远嫁乌孙,赐予皇家车驾御物,光随行人就有数百之多,阵容豪华,盛况空前。

这匈奴人很没创意,听说汉乌联姻,它也跟着搞“相亲”,硬把匈奴大妞嫁给昆莫,于是,细君公主做了右夫人,匈奴大妞当了左夫人。乌孙有骑墙的作派,让人看了很不爽。

后来,细君公主日夜思乡,心情忧郁,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黄鹄歌》,歌词是这样的:“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那可是中外交通史上的经典诗歌,悲凉而情真意切!它深深打动了汉武帝,天子怜悯这位苦命的公主,定期派使者送去帷帐锦绣,对细君公主以示安慰。




(细君公主雕像)

汉武帝喜欢乌孙的好马,时常赞叹道:“神马当从西北来”。可是,大宛的汗血宝马更胜一筹。于是,天子把大宛马冠名“天马”;而乌孙马就冠名“西极”。从此,汉武帝就成了“宛马控”!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49章《汉通乌孙》下(3)

开始的时候,汉朝把浑邪王旧地列作武威、酒泉两郡。后来,干脆划分了武威、酒泉,新创立张掖、敦煌两郡,迁入民众。(见《汉书.武帝纪》:(元鼎)六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

然后,汉朝在令居以西修筑工事,延伸长城要塞势在必行。当初设酒泉就是为了通使西域,后来派人出使一批接着一批,先后到达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等国。

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史学界曾有人认为黎轩是古罗马,但其实非也,奄蔡、黎轩大约在今天里海附近,那个时候(公元前119年左右),古罗马还没有横跨亚、非、欧!更加不会深入到中亚,何来汉朝直接通罗马之说呢?

后来班超派甘英出使,甘英居然让安息人给忽悠了,去不了欧洲,如果前汉就有人直达欧洲古罗马,何来后继者让人欺骗呢?

汉朝使者四出,人数众多,他们都以博望侯张骞的威名取信于外人,最远要到条支,往返耗时八、九年。绿洲丝绸之路已然开通,要不断向外延伸,后来由安息、罗马人接力,把丝绸传达欧洲。




(张骞出使乌孙路线)




(汉朝中期西域形势)

汉武帝从寄望乌孙来充实敦煌,到自行经略河西,西进战略发生了巨变。不说不知道,一说好处开怀笑!河西走廊是块宝地,焉能拱手让与他人呢?

一、得到河西走廊,汉朝的西部边疆才能安稳。
汉朝在河西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让陇西有了防御羌戎与匈奴的战略纵深。陇西防线外有策应,使边陲稳固,又能作河西的后援,互保安全,陇西安则关中无虑。

二、拥有河西走廊,中外使者往来会更安全。
中外使者往来,必走河西走廊,谁也不会绕道青藏高原,那是羌人的地盘,弄不好,人家还不对付,这是何苦来哉?

河西走廊已经开始移民、屯垦了,到时候兵精粮足,足以自卫,还保护不了使者吗?

三、建立屏障,防范匈奴,向北阻挡铁蹄南下,匈奴与羌人难以相互勾结。
匈奴人已经被打败,跑的跑,降的降;他们若再想入侵河西,必须面对坚固的工事,想截断河西,门儿都没有。

更何况河西以北的荒漠、戈壁也让胡虏够呛。匈奴没有助手,没有补给,无法南下,就不能勾结羌戎了。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呼叫中心,也没视频会议,徒叹奈何呀?对敌人分而治之,容易控制。隔绝了风险,麻烦就不会蔓延。而且,如果从河西四郡出击,行军路程缩短了,匈奴右地就会受到威胁,胡虏退缩都来不及,谁还敢来抢呀?

四、布设藩篱,抵御羌戎,羌人、小月氏都不能向北蚕食。
羌戎若想对匈奴人暗送秋波,也得见面再说,现在看不到,够不着,蚕食也独吞不下河西。你当汉朝铁骑吃素的吗?

五、中外交通的汉道可以维持。
汉朝的丝绸之路,发源于长安,出陇西后,经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汉道有这么好的环境,必然比西域的交通线更强。那绿洲丝路都走出来了,还对河西走廊没信心吗?到了敦煌还可以补给食物和淡水,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啊!

六、河西走廊地理位置重要,得到它就能开门迎客,对日后经略西域很有帮助。
河西走廊东联陇右,西接西域,既能应援陇西、关中,又可以联结西域,骄兵悍将和粮草物资大可源源不断地增援西域,如此一来,汉朝便无惧与匈奴争夺西域了。

河西安康,则西域朋友圈可以扩充,西域合作伙伴越多,则匈奴势力越被削弱,他们还想横征暴敛吗?那只会成为整个西域的敌人!

如果西域亲近汉朝,那么强大的西域战略就能压制匈奴,如果说汉朝得到河西,是断匈奴右臂的话,那么经略西域,就相当于把大刀架在匈奴的脖子上。是逃是降,看着办吧!


参考文献:

1、《史记.大宛列传》

2、《汉书.张骞传》

3、《汉书.西域传》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丝绸之路”的命名者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翻译名称各有不同而已)!

找到了李希霍芬的照片,我先来请他露个脸:




(李希霍芬照片)

老李又叫:冯.李希托芬

也许让他和各位网友、读者先混个熟脸,呵呵!

以后在《晚清王朝》部分或者《丝路外传》部分当中,会介绍这位老李,呵呵!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50章、《汉武朝英雄一榜》(1)

汉武帝首先重点对付匈奴人,他不但派张骞出使西域,还发兵攻打大漠南北,硬是把匈奴人远远地驱赶到西方去。

武帝很聪明,在汉匈交战初期,他并无终端关市贸易,时常要羁绊外族人,那样才便于招纳投降的戎狄(见《史记.匈奴列传》:“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於汉边,不可胜数。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不绝以中之。”)。

张骞知道从河西到西域的道路险阻重重,匈奴人四出劫掠,使团商旅的处境凶险万分。因此,朝廷派霍去病出击,他充分发挥闪电战的威力,不但大败匈奴的河西部落,还夺取了整个河西的主导权。于是,汉武帝大胆地开发河西,经略边关事务,在河西走廊划分出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为了防备羌戎,又分出了金城郡。

如此一来,张骞便如鱼得水,他再度奉命出使西域,成功联系了乌孙人,并且把这个遥远的西方朋友请到关中来。乌孙人考察过后,被大汉朝的富有所深深吸引。

于是,汉武帝一手推动了西域的大战略,让丝绸之路一直延伸到乌孙、大宛等国,汉使甚至翻越葱岭,深入中亚,去拜访遥远的安息人。汉朝的丝路伟业使中西交通大道畅通无阻,汉朝人更引领出一个国际化发展的新时代!

如此一来,焉能忘记对中外交通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们呢?让我们好好地传颂他们的英雄伟业吧:

////////////////////////////////////////////////////////




英雄:张骞

职务:由郎官晋升为西域大使,十三年后出使归来,当上太中大夫。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张骞出任中郎将,成功争取乌孙人后,更成为了汉廷的大行。

爵位:博望侯

特长:外交

张骞为人坚强执着,往往以诚信对待外国友人,于是,他有不少粉丝。张骞先后到过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乌孙等国,他成功争取了乌孙这个战略伙伴。

贡献:

1、张骞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探索性地打开了汉朝沟通西域的丝绸之路,历史上称之为“张骞凿空”。

2、张骞熟悉匈奴中、西部的地理环境,帮卫青大将军引路,成功地令汉军击败匈奴人。

3、张骞知道身毒国有巴蜀的特产,大胆提出建议,要从巴蜀向身毒探路,这为日后西南丝路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依据。

4、张骞成功地争取了乌孙人,引起乌孙王对汉朝的重视,最终让汉朝与乌孙结盟。日后乌孙出兵,协助大汉朝讨伐匈奴。最后,乌孙人马重创了匈奴部落,使对方从此走向衰落,减轻了汉朝边境的军事压力。


张骞的名言:“今单于新困於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见《史记.大宛列传》)

评论:

1、张骞以诚待人,深得外国人喜爱,因而,他是中西交通史上凿空的第一人。虽然,《穆天子传》讲述周穆王西游的故事,但传说的成分居多,相比张骞的诚信外交来说,周穆王的贡献其实并不大。张骞亲手拉开了绿洲丝路的发展大幕,从此,华夏西行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2、原创《丝路怀古念张骞》一首,以纪念张骞:张骞凿空西域路,万国交通尽来朝。取信异族抗胡虏,中外相庆醉今宵。


丝路英雄评级:二星级(推荐)


////////////////////////////////////////////////////////




英雄:李广

职务:临终时是前将军

爵位:没有侯爵!很遗憾,这辈子都无法封侯!

特长:射箭!他能一箭射入坚硬的大石头中(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此,李广属于无敌箭神!

贡献:李广算是个倒霉蛋,每次都有苦劳,却没功劳!

1、四路伐胡的时候,李广名声在外,吸引来匈奴主力大军,他虽然战败,甚至一度被俘,但凭借骁勇孤身逃脱,带着残兵败卒杀回汉朝边塞。李广客观地掩护了卫青,让卫青成功奇袭龙城。李广这倒霉蛋树大招风,反倒成全了卫青的龙城之捷!

2、李广从东北边塞出征,以四千兵苦战左贤王四万大军,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当然也毫无功劳可言!但是,他坐镇右北平的时候,匈奴人还是不敢入犯,边关丝路得以平稳发展。


李广名言:

1、“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馀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见《史记.李将军列传》)这是李广在反省自己。

2、“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独自承担责任,他在死前也要维护部下,可见他对将士十分爱惜。

3、“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见《史记.李将军列传》)此乃李广的临终遗言!


评论:

1、百姓听闻李广将军自尽,都无不为之哭泣,更别说曾经的老部下了。李广虽然不善言辞,但他爱护手下士卒,在百姓那里很有人缘。(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2、为了缅怀李广将军,特意原创一首古诗《痛惜李将军》:斩将夺旗战功勋,箭神勇威震胡君。李广难封含恨去,青史留名飞将军!

丝路英雄评级:二星级(推荐)

////////////////////////////////////////////////////////




英雄:卫青

职务:最高职务是大将军

爵位:长平侯

特长:对匈奴作战。

主要贡献:

1、卫青成功对匈奴龙城实施奇袭,威震敌胆。

2、卫青一举收复河套地区,驱逐了匈奴白羊王与楼烦王,彻底解除长安与甘泉宫的烽火之警。

3、卫青在漠北与匈奴单于展开决战,一举击败敌人,使匈奴人长期不敢犯边,间接地保护了河西的丝路。

卫青名言:“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见《汉书.卫青传》)可见,卫青为人谦虚谨慎,对待部下,他也比较宽厚。

评论:

1、卫青乃对匈作战的一代战神,特此赋诗《卫大将军》一首,以颂扬卫青:挥剑直指虏龙城,锐势刀弓定朔方,尽洗白登甘泉耻,天地当惊漠北征!

丝路英雄评级:三星级(推荐)

///////////////////////////////////////////////////////////////




英雄:霍去病

职务:票骑将军

爵位:冠军侯

特长:擅长发动骑兵闪电战!

主要贡献:

1、霍去病击败匈奴浑邪王与屠休王,并成功接受浑邪王投降,一举夺取河西之地,打通了河西丝路,为日后张骞再度出使西域扫清一切障碍。

2、霍去病用闪电战重创匈奴左贤王的部队,使敌虏几乎全军覆没。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成为威震古今的旷世奇功!

霍去病名言:“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见《汉书.霍去病传》)这是霍去病的豪情壮志,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未能彻底制服匈奴,成为历史上的遗憾!

评论:

1、霍去病战功显赫,成为空前绝后的一代战神,只是他对待部下远不如他的舅舅卫青。

2、为霍去病赋诗一首《霍冠军》,缅怀古人:勇冠三军霍去病,痛击胡马封狼山,破敌克获匈奴首,蛮兵几许片甲还!

丝路英雄评级:三星级(推荐)

///////////////////////////////////////////////////////////////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50章、《汉武朝英雄一榜》(2)

///////////////////////////////////////////////////////////////

英雄:李敢

职务:校尉,大校,兼任裨将。

爵位:关内侯

主要业绩:

1、跟随父亲李广出击,虽然身陷左贤王重围,仍能冲锋陷阵,威震敌虏。

2、跟随霍去病出击左贤王,夺取了敌人的鼓旗,被赐爵关内侯。

评论:

李敢勇力过人,他不愧为李广的儿子,他能夺取匈奴人打仗所用的鼓旗,像他父亲当年夺取吴楚叛军军旗一样,的确虎父无犬子!


丝路英雄评级:一星级(提名)

///////////////////////////////////////////////////////////////

英雄:韩说

职务:都尉

爵位:龙额侯

主要业绩:

在漠南战役中,韩说可算是一战成名,他跟随卫青进攻右贤王营地,经过搏斗,抓住了匈奴小王,从而因功赐爵为龙额侯!

评论:

韩说是高祖时叛逆韩王的后人,是吴楚平叛中功臣韩颓当的孙子,他没有受先辈的影响,靠自己的实力立功封侯。以后,闽越发生动乱,还有他的用武之地呢!这个以后再讲。


丝路英雄评级:一星级(提名),汉武朝他还有立功的机会,以后再作评论。

///////////////////////////////////////////////////////////////

英雄:路博德

职务:右北平太守

爵位:邳离侯

主要业绩:

路博德跟从霍去病出征,先在兴城会师,然后,进兵至梼余山,斩杀了二千八百个敌人,因功被封为邳离侯。

评论:

路博德出塞作战获胜,但他的功绩还远不止于此,日后,南越国还等着他大显身手呢!这个以后再讲.......

丝路英雄评级:一星级(提名),汉武朝中期,他还立功于南越,奠定海上丝路的发展格局。


///////////////////////////////////////////////////////////////

英雄:赵破奴

职务:鹰击司马

爵位:从票侯

主要业绩:

鹰击司马赵破奴跟随霍去病出击河西,斩了脩濮王,又擒获稽且王,他因功被封为从票侯。

评论:

赵破奴不但建功于河西,还将立功于西域,楼兰国还等他去大显神威呢!

丝路英雄评级:一星级(提名)

///////////////////////////////////////////////////////////////

汉武朝英雄一榜揭晓:

上榜英雄:张骞(推荐二星级)、李广(推荐二星级)、卫青(推荐三星级)、霍去病(推荐三星级)

提名英雄:李敢(提名一星级)、路博德(提名一星级)、韩说(提名一星级)、赵破奴(提名一星级)

//////////////////////////////////(本章完毕)////////////////////////

西北丝路已经开通,那么南海丝路有什么突破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51章、《赵氏多疑》(1)

从官方角度来说,西北丝路已然开通了,但南海丝路还在酝酿当中,汉朝当然要主导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

想当年,汉武帝发兵讨伐闽越,救助了南越国,事成后,天子让王恢、韩安国两位将军班师回朝,严助却奉命出使南越。南越王赵胡得了便宜,哪里能不卖乖呢?他向天使严助磕头拜谢说:“天子竟然为臣下发兵征讨闽越,即使是万死,臣也无法报答天子呀!”

赵胡还真是感动,他决定派自己的太子婴齐去长安,要入汉朝担当宿卫的责任。各位,南越太子入朝宿卫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表示南越臣服,履行宿卫义务;另一方面,将太子这么重要的人物留在长安,要当个人质,好让汉廷放心。

其实,当时汉朝的兵役制度有约定,士兵分了两种类型:

一、到长安充当南、北军的士卫,南军守护皇宫,北军警戒京城。

二、到边关和城邑成为戍卒。两者的待遇相差很大。

前者去京师长安,一来大开眼界,二来汉廷负责往来的路费,三来天子会设宴招待南、北军的卫士。所以,婴齐不会吃什么苦头。比起当年沦落赵国的异人和赢政来说,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但是,后者历来都要喝西北风。因为,当戍卒就是一种磨练,来回路费必须自掏腰包,而且口粮自带,搞不好还得啃老。

赵胡对汉廷千恩万谢,还对严助表忠心,意思就是南越国刚刚受到闽越人侵略,还要善后,请使者先行一步回朝复命,自己必然日夜收拾行李,整装待发,准备前去朝见天子。

等严助一走,赵胡手下的大臣就开始劝谏了,绕着弯子说不能去长安,否则,就有如黄鹤一去不复返,再也回不了番禺啦!

原因很简单,先王赵佗聪明睿智,很有先见之明,他曾经讲过,伺候天子只求不失礼仪即可,不能因为汉使一番好话就犯糊涂,私底下得留一手,真要去了长安,就会被扣下来,不但回家无望,而且,这南越小国都有灭亡之险。

因此,汉廷发兵讨伐闽越,其实还是要警告南越呢,咱这亡国的冤大头可万万当不得呀!

听听,都听听!这南越臣子心里有多阴暗哇,汉廷出兵相救,他们还以小人之心去度宗主之腹,难怪人家汉廷能包容万国,而南越小国就只能偏安于海夷之中了。

这个赵胡可谓狐性多疑,他对汉廷耍完嘴皮子,还要耍心眼,只可惜是个缺心眼儿的。于是,赵胡对汉廷谎称有病,始终都没有入朝参见天子。

然而,赵胡这乌鸦嘴可是把自己咒得不轻,十几年后,他果然得了重病。赵胡憋足了最后一口气,请求汉廷送还太子婴齐。结果,赵胡一命归西,婴齐被册立为南越王,放归南越。看看,汉朝何等的大气呀,人质不是也回来了,还当上大王了吗?没有心胸,没有气量,哪里做得了大事呢?

这个婴齐对汉廷更加猜忌,枉费汉室在长安关照他多年。婴齐知道他的曾祖赵佗曾经自立为“南越武帝”,而且还留下“武帝”的印玺。于是,婴齐把印玺当成传家宝一样,私自藏匿了起来,那样,他的不臣之心就开始萌芽了。说不定,将来还想当一回“武帝”二世呢。

婴齐在长安宿卫的时候,迎娶了邯郸一位女子,其人姓穋,还为婴齐生下儿子赵兴。等到婴齐当上南越王,他就向汉廷上书,请求把穋姓女子立为王后,而赵兴则当太子。

汉廷当然成全了他们,让婴齐一家团聚。但是,婴齐在南越喜欢独断专行,擅自执掌生杀大权,根本不尊从汉法。

汉廷多次派遣使者,好言相向,又暗示又讽喻,要教化南越王婴齐,希望他像其他诸侯王一样,入长安朝见天子,当然,也要在南越国内执行汉法,施行仁义。那么,这个婴齐会遵守道义吗?


楼主:天元地浩

字数:66977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04 15:54:09

更新时间:2019-11-11 14:10:57

评论数:14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