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柳下说书

柳下说书

楼主:胡爱君  时间:2019-06-22 10:34:15
黄裳先生有一本文集,取了“榆下说书”的名字。先生解释说,“榆,说的是我家后面的一棵参天的老榆树......‘说书’,意思是说,这些文字大抵说的是与书有些关连的事情......和说书艺人借一点传说敷演成为故事的有些相象”,(黄裳《榆下说书》后记)照先生的话来看,似乎书名起的较随便,无大深意,也许先生是留了一个扣子,让我们去猜,因为在康熙十年,倒的确刊出了一部珍本奇书,书名却和黄裳先生的文集有些渊源,叫做《柳下说书》。
“柳”指柳树,也指柳敬亭。最早知道柳敬亭,是缘于《桃花扇》。那里边的柳敬亭插科打诨,活像个清客相公、高级篾片,但遗民的气节还是有的,鼎革后做了江上鱼翁。而历史上的柳敬亭又是怎样的呢?
柳敬亭,江苏泰州人,本姓曹,素无赖。年十五在外亡命避祸,一日过江,休大柳下,因以柳为姓。柳敬亭自述,自己学艺本无师,但得到儒者莫后光的指教,凝神定气,简练揣摩而成。这似乎有些玄虚,但总结起来,也是天赋、名师、苦练,一样都不能少。敬亭的相貌很奇特,吴伟业《柳敬亭像赞》说他“颀而立,黔而泽,奇丑而麻”,张岱说他“黎黑,满面疱雷,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又说他“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张岱《陶庵梦忆》)说书艺人貌不奇则难以吸引观众,而貌太奇则又可能把观众吓跑,敬亭可谓两不失之。
那么,柳敬亭说书的技艺如何神妙呢?张岱《陶庵梦忆》中“柳敬亭说书”一节这样描写:
......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

刘禺生《世载堂杂忆》这样说:

闻柳敬亭说书,其传神奇异处,如说《当阳长坂坡》一回,说至张飞大吼一声骇退曹军时,柳敬亭则右手挟矛,直指座客,大张巨口,良久不闭。座客问其故,柳曰:“张飞一吼,曹操全军人马,辟易奔退,如我出声学张飞一吼,诸君都要跌下座来。”又如说《李逵下酒店吃人肉包子》一段,先埋伏门徒作听客,在张口要吼时,座中桌椅杯盘,响声大震。柳曰:“李逵先声已经夺人,设若手执扑刀,一声大吼,屋瓦都要飞去,那还了得。(冒鹤亭云:“此二段曾闻诸外祖周季贶。”)

柳敬亭的说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类表现英雄豪杰的三国戏、水浒戏,最拿手的还是那声如巨钟的一吼。当然有的吼了出来,有的故弄玄虚的没吼(没吼竟能使桌椅杯盘响声大震,不知是什么功法),但不管怎样,局限性却很明显,能想象一个声如巨钟、奇丑而麻的人软语说风情吗?所以王士祯说“ 余曾识柳于金陵,试其技,与市井之辈无异。”(王士祯《分甘余话》)在当时,像柳敬亭这种既有特点又有局限的说书艺人应该不少,柳为何独享大名呢?吴伟业《柳敬亭传》云:

(柳)之金陵,所至与豪长者相结,人人昵就生。其处己也,虽甚卑贱,必折节下之;即通显,敖弄无所语。与人谈,初不甚谐谑,徐举一往事相酬答,淡辞雅对,一座倾靡。诸公以此重之,亦不尽以其技强也。

话说的很明白,柳敬亭在待人接物上的不卑不亢、属对得体、游刃有余,使得他广受欢迎,“不尽以其技强也”。而夏荃《退庐笔记》上的一条记载则更能体现敬亭的为人:

杜于皇老而贫,某年中秋乏酒钱,一粥闭门卧矣。忽闻呼门声甚急,披衣起,乃柳敬亭走力送酒并青蚨一千来。......心异之,感其意为赋诗曰:“中秋无食户双扃,叩户为谁柳敬亭。亟送酒钱仍送酒,真教明夜也未醒。”

柳敬亭不仅慷慨好义,且乐于为人排难解纷。诸家轩《坚瓠秘集》云:

马进宝镇海上,招(柳)致署中。一日待饭,马饭中有鼠矢,怒甚,取置案上,俟饭结,欲穷治膳夫......柳悯之,乘间取鼠矢啖之曰:“是黑米也。”进宝既失其矢,遂已其事。

所以钱牧斋《为柳敬亭募葬疏》云:“......柳生敬亭,今之优孟也。......往往于刀山血路骨撑肉薄之时,......片语解颐,为人排难解纷,生死肉骨。”这样说来,柳敬亭颇具侠义气质,有一种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不但如此,后来柳敬亭入左良玉幕府,常作为左的心腹和特使至金陵,而当时的弘光小朝廷皆畏良玉,所以敬亭的名动公卿也就毫不奇怪了。
不久良玉败死,敬亭流落江南,说书为生。黄宗羲述柳敬亭事云:

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无不亲身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惊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南雷文定前集》)

如果说独门绝艺,这可能才是敬亭的特色。敬亭的评话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一样,能让大明的遗老遗少们感受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敬亭不光是艺人,也是名士,更是遗民。
敬亭郁郁而终后,因贫不能返葬。钱牧斋感叹道:“伤哉贫也!优孟之后更无优孟,敬亭之后宁有敬亭?此吾所以为天下士大夫愧也。”(《为柳敬亭募葬疏》)

康熙十年刊刻的这部《柳下说书》,是否敬亭所作已难确考,但既名为《柳下说书》,自然是与敬亭有些瓜葛。全书文章典雅,掌故纵横,可能经由明末文人润色涂改而成,原藏主为武昌刘禺生,后为黄季刚借去不还。季刚既没,此书遂不知下落。(以上据刘禺生《世载堂杂忆》)


楼主:胡爱君  时间:2019-06-22 10:34:15
万君超兄提供资料,甚感

楼主:胡爱君

字数:2049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09-06-26 21:36:00

更新时间:2019-06-22 10:34:15

评论数: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