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长篇连载《帝国的覆灭》 ——一起来看两晋史

长篇连载《帝国的覆灭》 ——一起来看两晋史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第五章 秦凉之变

【鲜卑战神】

机会终于来了。
泰始六年(270)六月,凉州飞报,河西鲜卑起兵造反,秦州刺史胡烈兵败被杀。
消息传来,举朝震惊。
因为死的这位胡烈,是位地道的猛人。他从曹魏时代就领兵打仗,且从无败绩,连钟会都是死在他的手上,可谓是威震西土。正因如此,司马炎才派他镇守一向都不安定的西北。
打败猛人的人,自然比猛人还要猛。事实上,他除了比胡烈更猛之外,还更加有头脑。因为胡烈,不是死于正规的遭遇战,而是死于埋伏。
中埋伏的地方,名曰万斛(hú)堆。设计埋伏的人,名叫秃发树机能。
不久之后,这位怪名大叔将成为司马炎的梦魇。
在朝廷大臣眼里,像鲜卑、匈奴这些人,只知道放马牧羊。除了身体壮点、脑袋笨点、头发长点之外,一无是处。吃得饱要闹事,吃不饱也要闹事。一闹事就要造反,一造反就要被镇压,一被镇压就完蛋。
一句话,这些人太实诚,不会动脑子,也没啥文化。打仗就知道蛮干,什么孙子兵法、司马法,压根儿都没听过。挖坑、放火、偷袭、打埋伏通通都不会。除了在汉朝前期的时候威风过一把,在后面的时间,即使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中原王朝乱成了一锅粥,一样可以把他们打的鸡飞狗跳。所以大家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情况就此改变,从树机能开始。实践表明,这位树机能不仅武力超群,而且还颇有点谋略,很有可能读过小学!
没办法,谁让他是外来户呢。要想成功(造反),必须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位外来户算起来,和天龙八部里面的慕容复兄八百年前还是一家人。
他们都发源于秦汉时期蒙古高原上一支名为东胡族的部落。这个部落还在吃大锅饭的时候,被强大的匈奴击败,族人被迫迁徙。后在战乱中散伙,一支逃到乌桓山,一支则逃到了鲜卑山。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的亲情败给了时间和距离,于是决定分家,分别以山命名,形成了乌桓和鲜卑两大民族。
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一百几十年,到了东汉末年。乌桓小老弟由于对抗政府,被猛人曹操打的满地找牙(没错,就是被张辽斩杀的蹋顿)。
而鲜卑老哥这边,发展也不太顺。部落四分五裂,先后形成了慕容、段、宇文和拓跋四部。其中拓跋部在首领拓跋诘汾(tuò bá jié fén)的安排下,散伙了。一支由诘汾的幼子拓跋力微率领,继续在原地驻扎。一支则由长子拓跋匹狐率领,外出打工,最终落户凉州一带,号称河西鲜卑。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按现代的说法,这伙人算是盲流。一群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有组织无纪律的大军开过来,任谁都害怕,可奇怪的是并没有人去管。这并不是当时的魏国政府不作为,而是由于三国时期战争太频繁,人口减员太多。据可靠不可靠不知道的统计:东汉末年全国共有五千多万人口,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永不休止的战争,人口锐减到了几百万!(请各位试想一下现在全国只有几百万人,是什么概念,PS:可以去除比三国时期多余的土地)
没有人,别说是打仗了。就是组织一次街头群殴,都十分困难。所以对这些外地人,时任魏国镇西将军邓艾表示十分重视,不仅热心的划给他们土地,还给他们上户口,算是集中引进人才。
当然了,邓将军也不是慈善家,当时的引进人才也不是为了炒房。而是要让这些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没钱也没关系,家里的牛羊马也是可以的。没力也没事,只要按时服兵役,哪怕是凑个人数也行,战死了算你活该。
就这样到了晋朝,情况发生了变化。
此时的河西鲜卑领导人,已经变成了拓跋匹狐的曾孙秃发树机能。很多小伙伴一脸茫然,曾祖父拓跋,曾孙子秃发?感觉不对劲啊,莫非又是隔壁老王的功劳?
在这里我特此澄清一下,秃发树机能不是秃发症受害者,更与老王没关系。而是拓跋的方言版,毕竟我国方言博大精深,一个字可能有几百种读音。翻译出现偏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与前几代领导人不同,树机能不仅能,还比较有志向。
他觉得,自己有兵有马,人又不傻,凭啥听朝廷安排?而此时,正巧遇到关中连年干旱,草木枯死,牛羊饿疯,鲜卑人也都快吃沙子了。树机能觉得,机会来了。
此时,司马炎也察觉到了危机。所以他抽调了邓艾的老部下胡烈和牵弘去镇守西北,分别担任秦州刺史和凉州刺史。
胡烈牵弘二人,打仗倒是不含糊。可要让他们发展经济、搞好民生,这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面对鲜卑人的诉求,他们用大棒做了回应。鲜卑人彻底被激怒,树机能振臂一呼,数万难民纷纷响应,并成功击杀胡烈。事情就此一发不可收。
关中是形胜之地,秦汉都在这里建都。要是关中沦陷,敌人只需要派兵守住函谷关,就可以建立一个小王国。司马炎虽然把都城设在洛阳,然而对于关中的防务,一向十分重视。为此他定下了一条规矩:非皇室至亲不得镇守关中。
当时镇守关中的就是他的三叔——司马懿之子扶风王司马亮。司马亮听说胡烈有难,也曾派将军刘旂(qí)前去救援。然而刘旂兄压根儿没有集体主义精神,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他连鲜卑人影都没看到,就跑了回来。
司马炎十分愤怒,不仅处斩了刘旂,还免了三叔的官。可怜的三叔一出场就下台了,在将来他将再次粉墨登场。我们后面再说。
三叔回老家之后,司马炎一连换了几个人去平叛,却连树机能皮毛都没伤到,急得他肝肠寸断。
树机能尝到了甜头,决定再接再厉,煽动七大姑五大姨一起闹革命。一时之间,匈奴、氐族以及其他小部落纷纷加盟,叛军愈加壮大。
于是在攻陷秦州之后,树机能把目光投到了凉州。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凉州,古称天下要冲、河西走廊,首府设在武威(今甘肃武威)。是连接西域和关中的军事要冲。凉州一旦失陷,西域与关中的联系就会被切断,晋王朝一下子会损失近1/3的领土。
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过程是十分轻松的。牵弘虽然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先后砍过蜀军、吴军,有着丰富的砍人经验。
然而他命不好,遇到了比他更能砍更能算计的树机能。
泰始七年(271)四月,牵弘被树机能引诱至青山打野战,兵败被杀。
凉州军民闭门自守,形势危在旦夕。
而任恺和庾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让贾充滚蛋。

【强强联手】
自从接班之后,司马炎在几年的时间先后丢掉了交州(今越南)和秦州,现在凉州也快完了。他心里别提有多窝火。
于是他召开了御前会议,与会者只有四个人,除他本人外。还有任恺、庾纯和裴楷。
真是天赐良机。会议一开始,司马炎就单刀直入:树机能这么猖狂,如何是好?
任恺露出了阴险的笑容,立马答道:“树机能太过勇猛,一般人治不了他,只能派有威望有胆略的朝廷重臣去。”
“依爱卿看,谁去比较合适。”
“论谋略威望,没有比贾充更合适的。”
司马炎转眼看着庾纯和裴楷,二人纷纷表示赞同:贾充可以,贾充牛鼻。
司马炎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传令中书下诏:
“侍中、车骑将军领尚书令贾充,威望素著,今以本官兼任秦凉二州都督,讨伐树机能”。
任恺和小伙伴们都笑了。
贾充却哭了,接到诏书,贾老头差点没吓晕过去。老子早就投戎从笔了,你跟我说这个?树机能已经砍了两位职业选手,看来自己这个业余选手也要风光大葬了。于是他使出了拖刀计,赖在京城不肯出发。
然而皇命不可违,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
泰始七年(271)十一月,磨了四个月洋工的贾充还是要走马上任了。
司马炎还算厚道,派出了文武百官为他践行。
地点:洛阳城外夕阳亭。
面对盛大的送行队伍,贾充满面愁容,他觉得这不是送行队,而是送葬队。
按照规格,任恺、裴楷和庾纯这三位兄弟肯定也在这里面。然而贾充却没有心情跟他们撕了。
就在贾充准备灰溜溜的出发的时候,一只强有力的手把他拉到了一边。
贾充一看,是小伙伴荀勖。
在贾充、荀勖和荀顗三人之中,虽然荀勖的辈分和官职都是最低的。可是他的智商,绝对排在第一。
这位绝顶聪明的人,直到最后才亮出了他的杀手锏。他替贾充全面地分析了事情起因和经过,然后用对比法和排除法,最后得到一个准确无误的答案:这件事情,是不可能推辞的。
贾充无语。这不是废话吗?
荀勖继续说道:能决定贾充去留的,不是树机能,也不是任恺,只有皇帝司马炎。只要司马炎要贾充回来,贾充自然就躲过一劫。
还没等贾充反应过来。荀勖已经说出了他的计谋:你不是有几个女儿吗?
贾充豁然开朗,荀勖的意思是让贾充把女儿嫁给太子司马衷,而且要尽快,女儿要操办婚礼,做父亲的自然也不必去送死了。
可是说是这么说,实际操作起来就有点困难了。
贾充一共有两任老婆,四个女儿。大的两个是前妻所生,已经出嫁了。第二任老婆也生了两个女儿,大的名叫贾南风,时年14岁,小的名叫贾午,才11岁。
贾午虽然长得不错,可是还像个小孩子。贾南风虽然要成熟点,可是又丑又矮又凶又黑。作为父亲,贾充深知他的女儿是什么货色,司马炎能答应这桩婚事吗?
可是荀勖却似乎胸有成竹,太子的婚事只由一个人决定,只要走这个人的门路,一定可以成功。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荀勖指的,就是太子他妈——皇后杨艳。
在介绍杨艳之前,我们先说一个事实:开国皇帝司马炎,是著名的妻管严。管她的这个人,当然就是杨艳。
杨艳,字琼芝。著名豪族弘农杨氏后人,司马炎原配夫人。弘农杨氏人才辈出,先后出过杨彪、杨修等名人,连后来的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也是他们这一家子的。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杨艳不仅知书达礼,而且肤白貌美,深得司马炎欢心。杨艳从小是孤儿,所以凡事都是亲力亲为,司马炎也乐享其成。甚至连娶老婆,都是由杨艳负责面试。事实证明,这件事是极其不靠谱的。因为女人的嫉妒心是天生的,最终司马炎尝到了苦果,通过了杨艳面试的,不是如花就是恐龙。司马炎十分恼火,然而杨艳却有她的道理:女子有德就行了,长那么漂亮能当饭吃?
司马炎都这样了,司马衷还跑得了吗?
当然,结婚要有媒婆去说情。经过荀勖推荐,他的叔叔荀顗和另一位小伙伴冯紞(dǎn)成功当选,加上他自己,组成了豪华媒婆三人组。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冯紞兄,这位兄弟算是一个奇人,他既不是出生名门,也不是开国元勋,却能和贾充荀勖这样的大腕称兄道弟。究其原因,只因他有独门绝技,那就是侃,俗话说一张夸父嘴,喝干黄河水。
只要会说,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这种小事情自然不在话下。而冯紞兄能夸到你崩溃,骂到你流泪。更牛的是,他能做到骂遍你祖宗十八代,你还得感谢他(司马炎就要被套路)。这种境界,一般人是达不到的,就连今天的王牌中介和销售,恐怕也是望尘莫及。就这样,贾充、荀顗、荀勖和冯紞四人组成了强大的政治联盟,号称洛阳F4。
有这样一位高手助阵,那就很轻松了。
荀勖、荀顗、冯紞三人找到司马炎,开诚布公的提出了太子的婚事,并且推荐了美丽大方、温柔贤惠的贾南风。司马炎看着这几个色盲,十分惊讶。他明确表示反对,并且从身高体重相貌人种和会不会生儿子这几方面充分予以论证,最终得出了他的结论:要娶,也要娶卫瓘的女儿,而不会娶贾充的女儿。
在这个关键时刻,杨艳出马了,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司马炎。
事情就此敲定,大错也就此铸成。
那么问题来了,杨皇后不是不知道贾南风的德行,为何还要极力推荐她当自己的儿媳妇呢?在史书上,史学家们给出了说法:杨皇后收了贾南风她妈的钱。
我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杨艳很聪明,知道孰轻孰重。身为皇后,如果她要受贿,估计把贾老头卖了都送不起。事实上,她贪的,不是钱,而是权。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她的儿子司马衷。
除去皇后这个尊荣的身份,杨艳也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她先后为司马炎生下了六个子女,其中有三个是皇子。
由于长子夭折,次子司马衷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皇长子,并在九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
本来一切都还OK。可是这位太子,跟常人有点不一样。确切的说,他比常人的智商要矮那么一截。为此闹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是司马衷在华林园游山玩水的时候,偶然听见蛤蟆叫唤。于是煞有其事的问随从:“你说这蛤蟆是为公家叫呢还是为私人家叫呢?”估计是仗着是自己家,想收癞蛤蟆的房租。看来癞蛤蟆也不容易啊!
随从被这么一问,简直是哭笑不得。幸好有个机智的小伙伴,站出来巧妙的化解了这个尴尬的局面:
“在公家的地盘上就是为公家叫,在私人的地盘上就是为私人叫”。
颇有几分无厘头风格。
还有一次,遇上了连连天灾,老百姓穷的连裤腰带都当了。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全国上下一片鬼哭狼嚎。
这时候大臣把情况报告给了已经是皇帝的司马衷,只见司马衷听取报告后若有所思。然后一本正经的说道:他们吃不起饭,为何不吃肉粥?(何不食肉糜)。搞的大臣十分无语,这该不会是个傻子吧?
知子莫如母,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杨艳一清二楚。可是跟所有母亲一样,她不愿意看到儿子被废黜。在历史上,太子一旦被废掉,紧随其后的就是各种意外死亡。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
为了保住司马衷的地位,必须要给他找靠山。
毫无疑问,贾充正是最佳人选。他不仅小弟众多,而且对司马家死心塌地。让太子搭上他这根线再好不过了。
虽然贾南风丑是丑了点,不过关上灯都是一样的,凑合着用吧。
于是,贾党和外戚党势力正式宣布合作,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而可怜的司马衷,也在他妈的撮合下迎娶了一个恐龙与河东狮的复合体,并成功继承了他老爸耙耳朵的称号。
贾充瞬间升级成了准国丈,皇亲国戚,自然不需要去凉州挨刀子了。而事实上,贾充一直待在洛阳,一步都没动过。
任恺为国做出的最后一点努力,就此宣告失败。
自以为得计的杨皇后,将为她的行为付出代价,并要偿还所有的利息。
不过那都是后话,现在,要偿还利息的,是任恺兄。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贾充的胜利】

贾充官复原职,继续担任尚书令,势力比以前更大了。
现在,该是找任恺算账的时候了。
于是任恺在短时间内遭到连番攻击,他也不甘示弱,双方进行了激烈的火拼。
这把火很快烧到了司马炎身上。
本来对于司马炎来说,大臣之间的矛盾,关他屁事。要是大臣之间没矛盾,矛盾就要转移到他身上来了。
但是任恺和贾充,都是他身边的近臣。一个是他的心腹参谋,一个是他的亲家。不管谁攻击谁,都会向他诉苦。于是司马炎摇身一变,成了仲裁官。整天除了忙后宫那几千人的事,还要忙着分析案情,简直是苦不堪言。
司马炎是一个天生怕麻烦的人,遇事躲的过就躲,躲不过就找机会再躲。此时他把贾充召回来,凉州告急的事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草草任命大将杨欣为凉州刺史了事。
所以对于任恺和贾充的矛盾,司马炎决定以和为贵。
为此他特地摆了几桌,把两派大佬都叫上。司马炎稳居坐首,颇有点黑帮大佬的气魄。
酒至半酣,司马炎单刀直入,亮明主题:
“大家都在一口锅里吃食,应该团结一致才是。”
贾充、任恺见此情景,只得卖给他一个面子,纷纷表示以后和和气气,闷声发大财。
司马炎满意的点点头,然而他所不知道的是,任恺和贾充见他知道了也不管,更加肆无忌惮了。
贾充有了亲家母杨皇后的帮助,又得荀勖指点,很快就阴了任恺一波。成功的举荐他为吏部尚书,主管官员选拔,把他调离了皇帝身边。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贾充是尚书令,任恺的顶头上司。随便给他穿穿小鞋,扣他个贪污受贿、用人不察的屎盆子,就可以让任恺接受劳动改造了。
可是等了半天,也没能找到任恺的失误。
不知道是有意小心谨慎,还是本来就工作能力突出。任恺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选举公平,用人得当。毫无破绽不说,威望比以前更高了。
老贾气的鼻子都歪了。
关键时刻,荀勖和冯紞两位小伙伴又出场了。为贾充指明了斗争新方向,既然工作上没问题,那就关心关心下属的生活吧。
事实证明,上司要整死你,怎么都有话说。
工作干得多,说你爱出风头;干得少,混饭吃;不干,那好,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在贾党的大力关怀下,任恺的个人隐私荡然无存。
到最后,贾充终于拿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没过多久,贾充、荀勖、冯紞组队进宫,向司马炎揭露了任恺的十恶不赦的罪行,并且苦大仇深的要求司马炎予以严惩。
说来搞笑,这个罪行是:任恺竟然狗胆包天,家里用的是皇家餐具,究竟有何企图?
司马炎也感到十分震惊,在我的地盘上,还有人跟我用同款餐具?当即派人查勘。
很快,就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反馈:贾充所言属实。
任恺要倒霉了。因为在万恶的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十分明确。不仅名字不能乱起(避讳),话不能乱说,皮带不能乱系,内裤不能乱穿。甚至连餐具都不能乱用。
如果违反了,轻则没收工具,重则脑袋移民。
贾充揭露任恺的这一问题,无疑是要把任恺往死里整。
司马炎倒是很淡定,他不相信这位小伙伴有偷盗的嫌疑和篡位的野心。
贾充见状,急忙指使尚书右仆射 (yè)司马珪弹劾任恺。这位珪先生,说起来还是司马炎的叔父,却也当了贾充的小弟。
司马炎只得给叔父一个面子,把任恺免官了事。
后来经有关部门查验,证明了这些餐具本来就是任恺家的私人物品。前面我们说过,任恺的老婆是魏国的公主,有皇家的东西并不奇怪。
也就是说,这是一起十足的冤案。然而对任恺的打击却是致命的,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跟贾充叫板的资本,最终抑郁而死。
任恺败后,庾纯义愤填膺。
在酒桌上怒斥贾充奸臣误国,差点被当场打死。幸好得到了小伙伴羊琇和王济的保护,才幸免于难。
任贾党争以名士党人败北而告终,本来事情到此就结束了。
不过庾纯案里有一个细节,我们必须注意。
虽然事后庾纯被免职查办,但贾充不依不饶,不见血不罢休(庾纯出身寒门,没有任恺和裴楷的后台硬,比较好欺负)。
继续诬陷他不孝敬父母,完全是人渣中的极品,禽兽中的败类。想借此机会除掉他。
不孝在古代列入十恶不赦,是斩首的重罪。恰恰晋朝又是以孝治国。如无例外,庾纯这一刀怕是躲不过了。
在这危急关头,除了名士党人积极营救。
还有两个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是齐王司马攸,另一个是侍中甑德。
司马攸是司马炎的亲弟弟,甑德是司马炎的亲姐夫。
由于这二位的出现,司马炎才和了个稀泥,不仅没把庾纯怎么样,还给了他个国子祭酒(国子监校长)的职务。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至于这二位为何要帮庾纯,我们后面再说,不能跳戏。毕竟历史的进程,有个先来后到的问题。
任党失败后,贾充在朝中就是一人独大了。用老话说就是浪的飞起。
可对司马炎来说,日子却越来越难过了。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第六章 西陵鏖战

【荆州的来信】

对司马炎来说,泰始这个年号完全名不副实。
泰始本意是太平之始,然而自从用了这个年号,不仅朝廷鸡飞狗跳,天下更没有一点太平的迹象。
而泰始八年(272),注定是个流年。
九月,一封从荆州的来信,打破了朝廷来之不易的平静。
“东吴西陵督步阐(chǎn)遣使来降,并向朝廷求救。”
随这封书信一起到洛阳的,是步阐的两个侄子。为了表达诚意,步阐把他们当成私人财产抵押了。
司马炎闻听此事,瞬间乐开了花。自他即位以来,东吴屡次兴风作浪,在中原掀起了无数的争端。
他憋了一肚子火,正愁没地方发泄。
步阐的投诚对他来说,无异于泻火利器。因为这个步阐小老弟,不仅是东吴的老牌战将,更重要的是,他手上握有荆州最重要的战略要塞——西陵城。
西陵,古称夷陵,现在叫宜昌(湖北宜昌)。此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是连接益州和荆州的咽喉要道。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陆逊曾在这里大破汉军,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陆逊对西陵有一个十分精准的定位:国之西门。他认为,只要西陵一丢,江汉平原再无险可守,荆州也就成了光屁股小孩,任人殴打。荆州守不住,整个东吴也就玩完了。
对这种肥肉,司马炎早就想拿来煮了。但遗憾的是,东吴的两栖部队不太友好,所以一直没机会下口。
这次倒好,步阐不仅送货上门,同时还贴心的提供了售后服务。他率部下占据了西陵,当起了钉子户,只等晋军过来交接。

机会稍纵即逝,司马炎火速下诏,命令荆州驻防军前去支援。在他看来,这是一次刷经验的低难度副本。因为荆州驻防军总司令,是大名鼎鼎、文武兼备的名士党人——车骑将军羊祜。
羊祜(hù),字叔子,泰山人。关于他的简历,我只说这么几点:
第一,官N代。羊祜祖上从西汉开始当大官,一直到西晋,可以说发达了几百年。他的爷爷就是著名清官——悬鱼太守羊续;
第二,高富帅;一般人是堂堂七尺男儿,武大郎是堂堂三尺男儿,而羊祜则是堂堂七尺多男儿(约1米77),并且长得还很帅;
第三,有地位。他的外公是蔡邕,大姨妈是蔡文姬,亲姐姐是司马师的夫人羊徽瑜,后来被司马炎尊为弘训太后。也就是说,他是皇亲国戚。
第四,有才华,羊大人明明是大名士,平时搞点文学创作打发时间。却偏偏也会带兵打仗,经常被误认为是武将。
有这样优越的条件,一般人肯定绯闻不断。可羊祜偏偏十分钟情,终其一生深爱着夫人夏侯氏。夏侯氏是魏国大将夏侯霸的女儿,夏侯霸为了匡扶曹魏,反抗司马氏,投奔了蜀汉。按照法律,亲属应当连坐,别人纷纷劝羊祜离婚,可羊祜坚决不从。所幸司马师是他姐夫,最后才不了了之。
更让人闻风丧胆的是,拥有如此简历的老羊。却比一般人更加努力,在坐镇荆州之前,他官至卫将军兼尚书右仆射,是位高权重的中央大员。本来他可以在洛阳锦衣玉食,整天跟同僚游山玩水。但他却主动申请外调,放弃了洛阳的腐朽生活,跑到边境玩起了真人吃鸡。
因为在他心里,始终潜藏着一个远大的志向:攻灭东吴,活捉孙皓。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作为名士党人,他的这个志向毫无意外的遭到了贾充为首的F4的阻挠。但羊祜只干了一件事,就让贾充闭嘴了。
在贾充被派往凉州的时候,他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秘密上书,请求司马炎收回成命。贾充知道后,感动的一塌糊涂,也就不再为难他了。
事实上,羊祜心里是看不上贾充这号人的。但为了顾全大局,他还是希望派个能干事的人去收拾树机能。毕竟后方稳定了,才能全身心投入到灭吴的大事上。
泰始五年,羊祜顺利走马上任,担任荆州都督(都督荆州诸军事),他迫不及待的想一展拳脚。
然而到任之后,他惊奇的发现,自己接手的,是个烂的不能再烂的摊子。
荆州,囊括了现在的湖北湖南。由于处于长江中流,荆州“西控巴蜀,东连吴会,北邻河洛,利尽南海”。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然,说的粗俗一点,就是四面挨打的地方。所以当时的荆州治安,就像河中央的旱鸭子——不太妙。
因为除了晋军驻扎之外,还有吴军。而且吴国人看起来大多性格比较开朗,跟晋国人十分自来熟。今天跑过来抢点大米,明天跑过来拐卖点人口。根本就没拿自己当外人。
而晋军对此只能强烈谴责,呼吁吴国人遵守双方和平协定。换句话说,他们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这倒不是他们消极怠工,而是实在追不上。吴国的两栖部队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的老前辈曾经在荆州打败过曹操的数十万大军。现在虽说有点退步,打劫个把老百姓还是不在话下。
更严重的是,由于吴军时不时搞偷袭。晋国人连地都没法种,就算种了也会被打劫。所以晋军的后勤保障成了大问题,常常只有几个月的粮食库存,一打仗就洗白。
所以边境一带经常闹的是人心惶惶。
在一般人眼里,这事十分难办。要换成贾充,早就找关系调走了。
可羊大人不是一般人,他只用了几招,就解决了这些棘手的问题。
面对人心惶惶,他就率先垂范。经常只带几个下属就到处溜达,今天去钓鱼明天去野炊,连盔甲都不穿,活像老年旅游团。
看到羊大人都这样了,老百姓自然也就不怕了。道理很简单:你的命比羊大人还值钱?
粮食不足,他就下令拓荒。而吴军再次过来抢的时候,他们惊奇的发现,粮食似乎是抢不到了,自己的脑袋似乎也要留下。因为种地的压根不是农民,而是军人。平时拿大刀,下地拿锄头。你抢他?砍不死你。在历史上这叫做军屯,三国猛人姜维和邓艾都干过这事。
久而久之,边境安宁了,鸡的屁也搞上去了,粮食储备可续航十余年。
按说该是对吴国主动出击的时候了,羊祜却迟迟没有动手。
原因只有一个:对岸的那位,也不是吃素的。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最后的名将】
在晋和吴对峙阶段,荆州被分割成两块。江南是吴国的地盘,江北大部是晋国的地盘。之所以说是大部,是因为西陵虽处于江北,但是被吴国占领。
所以晋国有一个荆州,吴国也有。
晋国的荆州最高长官是羊祜,东吴的,则是陆抗。
也许是上天不忍心让英雄寂寞,于是往往会再派出一个与之作对。比如司马懿和诸葛亮,比如曹操和刘备。
陆抗,正是羊祜的克星。羊祜的来头大,陆克星的来头也不小。
陆抗,字幼节,吴郡人(今苏州)。东吴丞相陆逊之子,被称为吴国最后一个名将,时任镇军大将军。
单论人品和相貌,陆抗比不上羊祜。但在军事方面,他却略胜一筹。
早在步阐反水之前,他就已经料到了。
说来话巧,步阐的老爸步骘(zhì),也担任过丞相。然而和陆抗的老爸陆逊,并不是一伙的。
当年孙权的两个儿子孙和和孙霸争夺储君之位。
陆逊支持孙和,步骘则支持孙霸。
最后两败俱伤,孙和和孙霸都死于非命。陆逊也抑郁而死,步骘却平步青云,当了丞相。
顺便重复一下,孙和的儿子,也就是现任东吴皇帝孙皓。
孙皓也许是神经大条,某天突然想起来了这事。于是他叫步阐去京城建业陪陪他,并且强调只是单纯的陪陪他。
步阐心想:我信你个鬼。转眼就投靠了晋国。
为了在晋国更有说话的本钱,他选择了固守西陵城,等待晋军的支援。
他的想法是,就算是吴军知道了他叛变的消息,最快也要两个多月才能赶到。到时候西陵已经是晋军的天下了。
这是一个要命的决定。
前面说过,陆抗已经料到了他要反。
所以不要两个多月,不要个把月,只要十余天,吴军就把西陵城团团围住了。可怜的步阐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像猪一样动弹不得。只好固守待援,把希望寄托在晋军身上。
晋军果然不负所望。
在统帅司马炎的亲自安排下,晋军分三路杀将过来。
一路是由荆州刺史杨肇率领的步骑兵,直奔西陵。另一路是羊祜率领的步兵,攻打江陵。
为了达到两栖作战的效果,司马炎还派巴东监军徐胤率领水军攻打建平,给陆抗施压。
看起来,一切都很完美。
然而奇怪的是,在兵力分配上,司马炎的神操作却让人直呼看不懂。徐胤的水军本来就是助攻,人数不会超过一万。攻打江陵的羊祜分到了五万多人,而直接救援西陵的杨肇却只分到了两万多人。
难道司马炎不认字,把江陵看成了西陵?
不认字是不可能的。
其实这是司马炎在闷声下大棋。
我们先看看地图,西陵是现在的湖北宜昌,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建平是重庆巫山,巴东是重庆奉节。
当时的情况是:步阐被陆抗围在宜昌,杨肇率一部分人去救。徐胤率少量军队从奉节攻打巫山,作为助攻方。
而真正的主力,却是跟西陵毫无关系的羊祜。
因为他攻打的江陵,不仅是东吴的荆州州政府驻地,还是连接东吴上下游军队的节点。一旦东吴丢掉了江陵,荆州将被拦腰切断,首尾不能相应。司马炎认定,陆抗一定会前来营救。而他的用意,十分明显,他要来一次围魏救赵。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又读了一遍 成都王武帝诸子传,感慨颇多。司马家自相戕害,兄弟阋墙,把中国害惨了。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突然之间才发现,一开始没上传简介和前言,哇咔咔,太奔放了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真的是盲写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两晋十六国,英雄辈出,但是主线太乱,不可能像《明朝那些事儿》一样写出来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抱歉各位,今天单位搞培训,为期两天。稿子已完成,我争取明天下午更新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感谢各位朋友一直以来的关注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战国时期,梁惠王(也称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讨伐赵国,三下五除二就打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城。
眼看城池就要垮了,赵王十分惊恐,立马向小伙伴齐国求救。
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抢救赵国。
田忌不愧是武将,一上来就要直奔邯郸去跟魏军硬刚。
而军师孙膑的回答是“不行”。并且给出了理由:魏军气势正盛,如果正面交战,齐军占不到便宜。庞涓带出了魏军主力,国内定然空虚。不如随便派几个人去正面吸引魏军,而主力则绕过庞涓去偷袭魏国。
于是他派两个饭桶正面去战庞涓。而自己则和田忌率主力绕过魏军,直接去攻打魏国国都大梁。
梁惠王吓得不轻,赵国没打下来,自己倒要完蛋了。于是急忙召回庞涓。
孙膑露出了阴险的笑容。他早已在庞涓回来的必经之路埋伏了大量人马。
庞涓连夜撤军,日夜兼程赶回大梁。准确无误的掉进了齐军的包围圈,魏军大败,庞涓本人也被俘虏。
这就是传说中的“桂陵之战”。
几百年前的故事还是新鲜的紧。
司马炎正是打算以史为鉴,重拍《围魏救赵》这一传奇剧目。
在司马导演的安排下。孙膑由他本人饰演,步阐饰演被围困的赵王,羊祜饰演田忌,杨肇和徐胤就是那两个齐军废物。而庞涓,自然由我们的陆抗小老弟友情出演了。
剧情也很简单,步阐被围,杨肇去刚。羊祜则假装攻打江陵,陆抗听说后前去救援,走到半路,中羊祜埋伏,被活捉。然后在司马炎谈笑风生下,荆州就成了晋国的盘中餐。
本剧完。
然而问题还是出现了,司马炎想当孙膑,可惜陆抗不是庞涓。
所以当杨肇赶到西陵。他惊奇的发现,陆抗也在,并且已经等他多时了。
当初杨肇打算和步阐里应外合,打吴军一个措手不及。
可他到了西陵才发现,西陵城外,竟然又修筑了一座城。
吴军一面对着晋军,一面防着叛军。形成了三明治一样的格局。
原来陆抗在收到江陵守将张咸的告急书后,并没有救援的打算。只是淡淡的来了句:江陵城池坚固,我相信不会有问题。他一边下令张咸坚守江陵,建平太守吾彦挡住徐胤,自己则亲率大军直奔西陵。
到西陵后,立马就督促手下昼夜不停的干一件事——砌砖头。
他要在西陵城外再筑一座城。把步阐困死在里面。
吴军不乐意了。我们是来砍人的,不是来下苦力的。要打就直接打,士可杀不可劳。
陆抗好说歹说,大伙就是不动。
没办法,只好听他们的,让他们直接攻打西陵。
实践证明,步阐兄虽然被困的像死鸡娃儿一样,可是打起仗来还是很猛的。三下五除二就把这群懒猪打的狼狈而逃。
吃了败仗,吴军再也不敢任性了。苦力就苦力吧,总比送命强。
于是这项浩大的工程,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工了。虽然质量不敢保证,可还是让杨肇傻眼了。当初说好的佯攻,现在成了主角,这他妈怎么打?
至此,西陵城出现了这样一个尴尬局面:想进的人进不去,想出的人出不来。
不久之后,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僵局。
此人名叫俞赞,原本是吴军的一名小军官。大战来临之际,这位小老弟见势不妙,毅然跳槽,投奔了杨肇。并且向杨肇透露:
陆抗并不可怕。
虽然陆抗名义上统辖了整个荆州,手下兵马却很少。大概只有三万人,这三万人不仅要防着步阐,还要面对晋军,已经是捉襟见肘了。更可怕的是,这三万人里面,还有不少夷兵。这些人不仅没受过军事训练,还不太听指挥,说白了就是拿来充数的。所以他们守的地方极易攻破。
杨肇大喜,他决定对陆抗进行针对性打击。
第二天,大战爆发。
杨肇一马当先,率军猛攻夷兵守备处。在他看来,胜利就在眼前。
陆抗也是这么想的,他已经等待很久了。
自从俞赞叛逃后,陆抗就果断用精锐代替了夷兵。
杨肇似乎也有所察觉,但为时已晚。数万晋军杀奔到城下,根本刹不住车。守城部队也没有消极怠工,而是石头箭头双管齐下,不一会城下就堆满了晋军的尸体。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杨肇脑子一片空白。
本来是准备来摘果子的,现在变成了摘炸弹。杨肇惊慌失措,引兵撤退,部队死伤狼藉。陆抗也不去追,任由晋军逃命。
不久之后,惊魂未定的杨肇毅然决定: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于是乘夜率部逃亡。虽然晚上乌漆嘛黑,可也没逃过陆抗的法眼。由于兵力不足,为防止步阐突然冲出来,陆抗放了一个烟雾弹。
他下令部队敲锣打鼓,以迷惑步阐,让他不敢出城搞偷袭。然后就可以甩开膀子追杀杨肇了。
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然得到个意外收获。
晋军本来就如惊弓之鸟了,这么一吓,竟然以为是吴军追来了,争相逃命。陆抗见状,亲率轻骑兵追击,晋军霎时崩溃,四散奔走。杨肇更是像个没伞的孩子,跑的飞鸡公快。部下也不甘落后,把能扔的都扔了,光膀子逃命,一口气跑回了总部。
主角都下场了,配角自然待不下去。羊祜和徐胤也各自率军仓皇撤退。
直到缓过神来了,他们才反应过来,步阐老弟还在西陵呢!
可怜的钉子户步阐被无情的抛弃了。
外援一走,城内人心涣散,失败已在所难免。不久,陆抗攻破西陵,步阐举族被杀。
远在洛阳的司马炎听说自己的戏演砸了,气不打一起来。一向性格温和的他,也不由怒火中烧。下令各打五十大板:
主角杨肇免官为民,配角羊祜降号平南将军。
其实这件事完全是司马炎指挥失误。本来剧本没什么问题,只是司马炎版的围魏救赵与孙膑版的略有不同。陆抗即使是庞涓,江陵守将张咸也不是梁惠王。大梁如果被孙膑攻破,魏国就要灭亡。而江陵就算被攻破,顶多是张咸为国捐躯,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陆抗不去救张咸,成了本剧最大的破绽。
这口大黑锅,完全该由司马炎来背。可是谁也不敢提出来,谁让他是皇帝呢。
最郁闷的还是羊祜,一直以来,羊祜坚持对东吴动粗,武装夺取建业。这个提议本来就遭到了和平人士的抗议,本来可以借这次大好机会,让他们闭嘴。然而却被打的狼狈逃窜,主战派的话语权更弱了。
但百折不挠的羊祜将军并没有灰心丧气,他重整旗鼓,整训兵马,节用爱民,很快恢复了元气。
并且转变了观念,不再激进的喊打喊杀。而是选择和东吴和谐共处,既不搞武装偷袭,也不搞隔空喊话。甚至还和陆抗成了笔友,两人经常写信交流感情。荆州边境获得了难得的安宁。当然,如果有顽固死硬分子来搞破坏,羊大人也一定会满足他们风光大葬的愿望。但即使这样,他也从不主动出击。
然而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忘记活捉孙皓这件事。
他只是在等待时机而已。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培训真的好累,还好结束了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码字也不容易,原本以为蛮轻松的,嘿嘿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真佩服那些靠写作吃饭的作家,心理压力也太大了,看不到未来。还好有一份微薄的收入
楼主:胡御龙vincent  时间:2019-08-25 20:08:01
马上更新,嘿嘿

楼主:胡御龙vincent

字数:9462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5-22 06:32:42

更新时间:2019-08-25 20:08:01

评论数:112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