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十国春秋---讲述五代十国时期十国的历史

十国春秋---讲述五代十国时期十国的历史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林仁肇的战绩其实并不突出,甚至还不如刘仁瞻等人,为何会被称为十国南方第一名将?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46

保大十五年(公元957年)正月,边镐、许文稹和朱元三路大军汇集紫金山下,在紫金山下安营扎寨,列寨数十余座,连绵不绝,夜晚点起火把,把整个紫金山照的灯火通明,和远处寿州城头的火把遥相呼应,让寿州的守军再度看到了援军的到来。
随后,三位将领立即安排手下将士修筑运粮甬道,大家以极高的工作效率和热情展开修路工程,短短数十天,居然成功修筑数十里甬道,而且甬道两侧还修筑墙体加以保护。
边镐等三位将领兴奋的发现,不远处便是寿州城,寿州城其实就在眼前,只要再努力几天,这条事关寿州生命线的甬道便可以直达寿州城下。
救援寿州城的计划即将成功,李景达、陈觉等人十分高兴,大家都在憧憬着寿州城真正解围的美好场景。
但很不好意思,柴荣将又一次打破李景达等人的美好梦想。
已经在汴梁休息了半年时间,后周将士早已重新积蓄力量,粮草也已重新运至淮南战场,柴荣决定二次御驾亲征淮南。
保大十四年(公元956年)十二月,柴荣下令征调陈、蔡、宋、亳、颍、兖、曹、单等州丁夫修筑下蔡城。
保大十五年(公元957年)正月,柴荣正式下诏率兵亲临淮南战场。
二度御驾亲征,柴荣决定调整战略方针。
南唐的水军实力确实强大,柴荣深以为患,这个半年时间,柴荣早已安排在汴梁城西的汴水大量建造战船,然后命南唐降兵中善水战者,训练后周水军。
短短半年时间,后周水军已经初具规模,可以纵横江湖之中,柴荣随即派遣右骁卫大将军王环率领数千水军驾驶战船从闵河沿颍水进入淮河。
淮南其余各州县,得而复失,柴荣觉的意义不大,还是应该先把寿州搞定,只有攻占寿州,才能顺利地向淮南腹地纵深进军。
南唐军队在紫金山搞出那么大动静,当然瞒不过后周的眼睛。
柴荣此番出征,想第一个先把寿州搞定,岂能容忍南唐明目张胆的修筑甬道救援寿州。
于是,李重进负责率兵破坏南唐的甬道。
李重进在后周是数一数二的名将,又在正阳关大败过刘彦贞,无论边镐、许文稹还是朱元,都不是李重进的对手,李重进出兵拦腰将南唐的甬道截断,大败南唐军队,斩杀五千余人,连夺两座营寨。
甬道救援寿州的计划失败了,寿州城还是得不到任何的援助,李景达十分郁闷,几乎丧失了所有的信心。
相比李景达,寿州城内的刘仁瞻心情更加郁闷和着急。
寿州城从保大十四年十二月开始,就已经粮草耗尽,明明援兵就在眼前,却始终无法到达寿州,决定寿州城生死的甬道也被李重进所破坏,寿州城真的再也无法坚守了!
但刘仁瞻并不肯认输,他派遣使者突围出城,向李景达提议,由边镐来寿州驻守,自己率兵出城,同李重进决一死战。
李景达不敢同意, 陈觉也不敢同意!
刘仁瞻为此愤懑不已、心力憔悴,终于病倒了!
当甬道被后周截断,南唐援军再度失败的消息传到寿州城时,整个寿州城哀叹绝望声一片。
大家在刘仁瞻的不断鼓舞和号召下,已经整整坚守寿州一年之久,一直苦苦等待援军的到来,但援军却无数次失败,现在的援军就在远处的紫金山下,却一直龟缩不前,始终无法突破后周的重重包围。
寿州城已经没有粮食了,大家把能吃的东西都已经吃了,而眼下主心骨刘仁瞻又病重不堪,难道寿州城真的无法再坚持了吗?
寿州城军民百姓的固守信心在这一瞬间遭受沉重打击,很多之前意志十分坚定的将领们终于开始思想浮动、考虑后路,有打算弃城而逃的,也有打算直接投降后周的,如果不是刘仁瞻还活着,寿州早就完蛋了!
军心不稳,人心思动,寿州城内不断有将士出城或逃跑或投降后周,刘仁瞻为此忧虑重重,立即安排巡城军队加强巡逻。
某日深夜,巡城小校向刘仁瞻汇报,他们抓到一人,企图乘舟出城投降后周,对于这种投敌者,刘仁瞻当然不会心慈手软,下令立即处死。
但小校没有反应,而是悄悄对刘仁瞻说道:“这位逃跑者不是别人,就是将军之子刘崇谏!”
闻听此言,刘仁瞻差点没有昏过去!
刘崇谏是刘仁瞻的小儿子,刘仁瞻和妻子都十分疼爱他,之前刘崇谏经常在刘仁瞻面前口出怨言,大发牢骚,被刘仁瞻怒斥过几回。
但刘仁瞻万万没想到,刘崇谏居然作出这种叛国投敌之事!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47


当刘崇谏被带到刘仁瞻面前时,刘仁瞻气的浑身发抖、怒骂刘崇谏,然后刘仁瞻作出了一个令所有在场将士万分震惊之决定,下令将刘崇谏腰斩处死!
所有将士都知道刘仁瞻的脾气,叛国投敌是死罪,刘仁瞻做事向来不以公废私,但刘崇谏是刘仁瞻的亲生儿子,难道他真的要大义灭子吗?
有将领试图出面劝阻刘仁瞻,但遭致刘仁瞻的怒斥,不敢再多言。
监军使周廷构是刘仁瞻的生死战友,平时也很疼爱刘崇谏,闻听大惊,连忙到中门大声疾哭,请求刘仁瞻刀下留人。
但刘仁瞻竟然是铁石心肠,根本不肯见周廷构。
慌乱之中,周廷构连忙到刘仁瞻府中求见刘夫人,希望由刘夫人出面劝说刘仁瞻。
但刘夫人的回答让周廷构无言以对。
儿子叛敌,马上要被处死,刘夫人却十分平静地对周廷构说道:“我并不是不爱刘崇谏,但军法不可徇私,名节不可亏损,如果宽容于刘崇谏,将陷我们刘氏于不忠不孝的地步,我与公将有何面目去见寿州城的将士们?”
话说到这个份上,周廷构只能放弃了挽救刘崇谏的努力。
一声令下,刘崇谏被立即腰斩处死!
当刘崇谏已死的消息传到刘仁瞻耳中,刘仁瞻老泪纵横,痛心疾首,他那颗铁石般的心脏再也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一口鲜血突然喷出,昏厥于地!
历朝历代的武将之中,为了军法大义灭亲者肯定不少,但真正战场杀子者,实属罕见。
不久前上演的《龙之战》电影中,冯子材也按照军法,大义灭子,将违反军纪的儿子冯相贤以军法处死。
但这毕竟只是电影,其实真正的冯相贤并非死于冯子材之手,而是战死沙场。
曾经也有历史故事中记载,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也曾在战场上杀过逃跑的儿子,但这个故事实在经不起考证,史料上根本没能记载,只不过是民间传说罢了。
而刘仁瞻战场杀子的故事,却真真实实记载于史书之中,绝无虚假杜撰!
冯子材和戚继光,不管是真的杀子,还是假的杀子,他们的故事结局都是完美的,戚继光赶跑了倭寇,冯子材打败了法国人,即使真的大义灭亲了,也算牺牲的有所价值。
但刘仁瞻杀子却是个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
因为寿州城最终并没有刘仁瞻的杀子而得以保全。
刘崇谏被处死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寿州城,寿州城的军民百姓被刘仁瞻大义灭子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大家振奋精神,士气高涨,纷纷表示要誓死守城。
大义灭亲杀死亲生儿子,换来了寿州城军心再度稳定,刘仁瞻觉得比较欣慰,他给寿州城再度带来了希望,但他的身体状况却是每况愈下!
刘仁瞻并不气馁,尽管甬道被李重进破坏,但南唐的五万大军还在紫金山,对围城的后周军队永远是个威胁,寿州城并没有失去最后的希望。
三月初二,柴荣率兵渡淮,亲自披甲,来到紫金山视察。
紫金山的南唐军队是刘仁瞻和寿州城的最后倚靠,柴荣决定先解决紫金山的南唐军队。
这次出场的是赵匡胤,赵匡胤率兵同时对紫金山的南唐先锋营及山北的营寨进行攻击,大败之,连破数座营寨,斩杀三千余人,并且把边镐、许文稹和朱元三支军队之间的通道全部切断。
边镐、许文稹和朱元三支军队被后周军队分割包围,形势十分不利。
局势如此紧张,南唐的部分将领们也开始思考人生退路。
自从来到紫金山之后,朱元的日子非常难过,原来独自统兵指挥,连续收复三州,下属将士们士气高涨,但到了紫金山之后,处处要听从李景达和陈觉的指挥调遣,结果连吃败仗,搞得将士们心灰意冷,毫无斗志。
朱元是个有些军事才能之人,这种人一般来说都会有些个性和脾气,朱元也不例外,李景达和陈觉的某些指令,朱元觉得不合理的,便敷衍应付,并不完全执行,自己按自己的套路行事。
这种做法,引起了陈觉的极度不满,陈觉这种奸佞小人,原本就嫉贤妒能,而且又和朱元有矛盾,不希望朱元建功立业,所以屡次在李景达面前诉说朱元的坏话,污蔑朱元有异志,不可掌兵权,建议用杨守忠取代。
李景达架不住陈觉的反复诉说,终于决定用杨守忠取代朱元,同时通知朱元到濠州和杨守忠办理交接手续。
朱元闻听,十分郁闷气愤,自己为南唐忠心耿耿征战沙场,却落得个丢官罢职的下场,而且濠州之行极有可能是场鸿门宴,以陈觉的性格,不把他整死是不会罢休的。
朱元并不想去濠州,但又不敢公然违抗李景达的命令,所以在军营中焦躁不安,犹豫踌躇,唉声叹气,毫无办法。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48


这时,朱元的一位幕僚宋洎却悄悄对朱元说:“其实您还有第三种选择,投降后周!”
朱元闻听大惊,连忙道:“妻子家属还在金陵,如果投降,家属必被害!”
宋洎恶狠狠地说道:“大丈夫到哪里不能求取富贵,何必为了妻子而丢失性命!妻子死了可以再娶,儿子死了可以再生,有什么好怕的!”
听完宋洎的一番话,朱元终于下狠心,决定投降后周。
朱元立即召集手下将士,商议全体投降后周事宜。
大多数将士,已经对救援寿州不抱希望,所以对于投降后周没有什么异议,但裨将时厚卿却坚决反对。
朱元于是直接将不听话的时厚卿杀死,无人再敢反对。
三月初四的深夜,朱元和先锋壕寨使朱仁裕率领一万多部下向后周柴荣投降。
朱元的投降,是淮南大战以来,南唐军队第一次大规模的向后周投降,柴荣闻听欣喜若狂,
紫金山的三支南唐军队之中,属朱元所部战斗力最强,朱元的投降让边镐和许文稹两支部队人心大乱、惶恐不安。
柴荣觉的这是彻底解决紫金山南唐军队的最好时机,于是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对紫金山的南唐军队发起最后的攻击。
胜利对于柴荣来说,应该是轻而易举之事,但柴荣要的不是普通的胜利,他要的是全胜,全歼五万南唐大军。
柴荣预先安排虎捷左厢都指挥使赵晁率数千水军沿淮向东埋伏,拦截可能的南唐溃兵,然后柴荣率领李重进、赵匡胤、高怀德等名将,猛攻紫金山南唐军营,大败南唐军队。
南唐军队早已如惊弓之鸟,根本无法抵抗后周军队的攻击,一触即溃,四散而逃。
边镐、许文稹和杨守忠三位主将运气很不好,直接被后周军队抓获,成为俘虏,将士被斩杀者万余人。
剩余四万多南唐的溃兵,慌忙乘坐战船,沿着淮河向东逃窜。
但赵晁的水军早已在淮河东侧等待拦截,而柴荣亲率步兵沿着淮河进行追击,南唐军队已经无路可逃。
又一场血腥的战场屠杀在淮河水、陆两岸同时上演,南唐的四万多名将士或溺死淮河,或战场被杀,几乎全军覆灭,数百艘战船,数十万粮草被后周缴获。
原本这些粮草都是准备援助寿州城的,现在全部归后周所有!
李景达和陈觉得知紫金山守军全军覆灭的消息后,吓得惊慌失措,根本不敢在濠州逗留,如鼠窜般仓皇逃离濠州,一口气逃回金陵城。
历时半年的紫金山之战终于结束,以南唐五万大军的完败而告终。
当紫金山之战南唐惨败的消息传到寿州城中,刘仁瞻痛苦不堪,他那颗强大的心脏再也承受不起如此这般沉重的打击。
亲生儿子被处死,刘仁瞻都可以顽强地支撑,但这场惨败,让刘仁瞻彻底失去了固守寿州城的希望,寿州城真的已经无法得到任何援助,也许自己的生命将陪伴寿州城一起走向灭亡!
刘仁瞻再次病倒,而且病的十分重,卧床不能起,不省人事,似乎随时都会走向死亡。
刘仁瞻已经无法指挥作战,寿州城由监军使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等人代理主持军政事务。
周廷构和孙羽显然并不具备刘仁瞻那种忠心报国、视死如归、与寿州共存亡的顽强意志,对于他们来说,跟随刘仁瞻苦苦固守一年,已经十分对得起南唐和李璟了!
寿州城粮草早已断绝数月,大家都饿的面黄肌瘦,再这样下去,真的要人吃人了!
三月十七日,柴荣率领后周大军在寿州城北摇旗呐喊、擂鼓示威,向城头的寿州守军展示后周军队的实力,然后再次催促南唐军队出城投降。
周廷构彻底绝望了,以后周此时的军事实力,要想攻破寿州,十分轻松,而寿州城的守军们,个个目光呆滞、萎靡不振、有气无力,真的无法再坚持了。
周廷构和孙羽经过商议,终于决定派遣使者向柴荣投降。
两日后,周廷构和孙羽以刘仁瞻的名义写了份降书,之所以要以刘仁瞻的名义,是因为刘仁瞻在寿州城的威望极高,如果以周廷构和孙羽的名义,估计是搞不定的,甚至会弄巧成拙。
周廷构和孙羽派遣使者携带降书,出城来到柴荣军营,宣布向后周投降。
此时距离后周第一次攻打寿州城,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零三个月,让柴荣头疼万分、让后周军队损失惨重的寿州城终于宣告投降了!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49



柴荣十分高兴,立即派遣使者下诏给刘仁瞻,并安抚城中的军民百姓,此时的柴荣甚至还不知道刘仁瞻已经病入膏肓。
三月二十一日,柴荣率兵在寿州城北列阵,正式接受寿州城的投降,当他看到周廷构和孙羽等人抬着病床,将奄奄一息的刘仁瞻抬出城外,来到他面前时,柴荣彻底惊呆了!
钢铁硬汉刘仁瞻其实并没有向他投降,只要刘仁瞻还能站起来,他就永远不会向柴荣投降!
柴荣并没有因此怨恨刘仁瞻,尽管刘仁瞻差点要要了自己的性命,尽管刘仁瞻让无数后周的将士死在寿州城下,但柴荣却无比尊敬刘仁瞻,他在刘仁瞻病床前伫立许久,感叹万分,然后宣布赏赐玉带、御马,册封刘仁瞻为检校太尉、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并且安排将刘仁瞻送到城中医治。
病床之上的刘仁瞻,终于最后一次张开了沉重的双眼,当他看到柴荣站在眼前,后周军队站在眼前时,他已然明白了一切,他已经没法发出愤怒的声音,只能流出伤心欲绝的泪水。
但不知道,此时的他,是在为寿州城的投降而伤心,还是在为不久之前亲手杀死的小儿子刘崇谏而伤心!
刘仁瞻知道,整个寿州城的任何人都可以投降后周,唯独他不能。
也许只有用自己的死亡,才能洗刷寿州城投降的奇耻大辱。
刘仁瞻用尽自己最后之力气,不愿意接受医治,也不愿意接受柴荣的任何赏赐,他只想做南唐的断头将军,不愿做苟且偷生的投降将军。
三天后,刘仁瞻终于病重而亡,撒手而去,当天夜晚,天空暴雨风沙如雾,寿州军民百姓闻之痛苦流涕,数十名他手下的裨将和士卒闻之自尽而亡。
刘仁瞻以生命的代价赢得了寿州城军民百姓的尊重,也赢得了对手柴荣和后周的尊重,青史留名于历史长河之中,让后人们敬佩和瞻仰。
后来的史学家欧阳修在编撰华五代的史书时,也没有遗忘这位南唐的头号忠臣,将刘仁瞻编入五代忠臣行列。
寿州攻克后,淮南的北方门户顿开,后周军队再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但柴荣似乎已经稳操胜券,继续回归汴梁休整,而其余后周军队则继续对淮南各州县发起第二轮更加疯狂而又猛烈的进攻。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50

紫金山之败后,李璟已经没有能力再向淮南派遣任何军队,已经放弃了淮南的所有军民百姓,一切只能听天由命吧!
皇帝都已经放弃淮南各州县的军民百姓了,但淮南还是有不肯放弃、积极自救的将领们,比如说濠州团练使郭廷谓。
在南唐和后周的这场战争中,郭廷谓是个实际战绩远远超越他名气的将领。
论知名度,郭廷谓根本不为人所知,和刘仁瞻、林仁肇,柴克宏等人相比,郭廷谓实在默默无闻,但他在战争中的表现却非常的出色,甚至不亚于刘仁瞻和柴克宏,超越林仁肇。
郭廷谓,字信臣,祖籍徐州彭城人,父郭全义,曾任濠州观察使,郭廷谓自幼好学,善书文章,但又精通骑射,号称文武双全。
当后周对南唐发动进攻时,郭廷谓正好担任濠州监军使,他和守将黄仁谨相互约定,誓死保卫濠州城。
周派人来招降时,被郭廷谓义正言辞地拒绝。
李景达救援寿州时,郭廷谓并不是李景达的下属,但却积极主动一同协助配合李景达。
紫金山之战后,郭廷谓看到柴荣在濠州附近的涡口架设大量浮桥,深以为患,便决定出兵毁坏这些浮桥。
郭廷谓亲率敢死士卒,乘淮河水暴涨之际,逆流而上,攻击涡口的浮桥。
但后周的统军使察觉到了郭廷谓的行动,设伏于浮桥边,打败了郭廷谓对浮桥的偷袭。
寿州被攻克后,濠州城人心大乱,众多将士打算弃城而逃,郭廷谓关键时刻出面稳定军心,阻止了将士们的逃跑行为。
但郭廷谓很清楚,濠州城内仍有部分心怀异志者,或打算逃跑,或打算投降,而且这部分人经常聚集于城中的寺庙中密谋商议。
郭廷谓对此很有办法,他直接派兵把寺庙包围,严加看官,不让这些人出来,每日继续伙食伺候,但不能白吃,每天干活,不断打造攻城器械工具。
于是,后周方面得不到任何濠州的信息,无法得知濠州城的虚实。
郭廷谓很清楚,继寿州之后,后周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濠州,郭廷谓下令全城加固城墙、修缮戈甲、严阵以待。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51



金陵城派遣援军的可能性已经非常之小,郭廷谓并没有坐以待毙。
五月,郭廷谓二度组建敢死队,偷袭涡口的浮桥。
这次,郭廷谓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率领二千敢死战士,乘坐轻舟,于夜间,悄悄地逆流而上,终于成功躲过了后周军队的巡逻士兵,来到了浮桥边。
靠近浮桥后,郭廷谓立即点火,将涡口浮桥全部烧毁,同时攻击涡口的后周守军,杀死数百人,毁坏粮草无数。
郭廷谓又乘后周还没有对濠州围困之际,悄悄安排将士装扮成商贩,到定远县侦查后周军的虚实。
当得知后周在定远只有武行德和周廷勍的数千人马后,郭廷谓再度率兵出城,率一万乡兵、五千水兵,偷袭定远的后周军队,大败后周军队,斩首数百人,武行德仅以身免,狼狈逃窜。
这是紫金山之战后,南唐的第一次胜利,李璟十分高兴,册封郭廷谓为濠州团练使,上淮水陆救援使。
后周军队连续被郭廷谓击败,濠州的战事终于引起了柴荣的高度关注。
自寿州投降后,淮南其余各州县或投降、或死守,唯有濠州敢出城作战,柴荣觉得必须把濠州问题尽快解决,不能让濠州再成为第二个寿州。
十月,柴荣从汴梁出发,第三次御驾亲征,目标濠州城。
郭廷谓知道,这一次濠州不会再有好运,以刘仁瞻这样的名将都无法守住寿州,郭廷谓自认能力不如刘仁瞻,所以他只能派遣使者到金陵求援,尽管知道金陵已经几乎无兵可派,但为了稳定军心,郭廷谓只能再做最后的努力。
但金陵方面显然没有给到郭廷谓任何答复。
十一月初四,柴荣率军渡淮,亲自兵临濠州,指挥作战。
濠州城东北有一处滩涂,四周环水,人极难行走,郭廷谓设栅栏于其上,形成天然的防御屏障,南唐军队普遍认为后周不会从此处进军。
但柴荣却喜欢不走寻常路,他命殿内直将军康保裔率数百甲士涉水渡河,赵匡胤率骑兵跟随,攻打濠州城东北的滩涂,一日之内便攻占滩涂。
与此同时,李重进也率兵攻破濠州南关城。
十一月十一,王审琦夺取濠州南唐水军营寨。
濠州是个小城,城防工事无法和寿州相比,死守对濠州十分不利,郭廷谓决定再度出兵决战,方法不变,还是敢死偷袭。
某日深夜,郭廷谓组建一千多敢死队员,悄悄出城,偷袭后周军营,焚烧云梯洞屋等攻城工具。
后周军队当然不是好惹的,虽然遭遇偷袭,有些慌乱,但很快稳定,一场混战之后,南唐军队只能撤退回城。
偷袭不成,郭廷谓决定出动战船和后周打水仗,他在濠州城北聚集数百条战船,并在淮河中多竖巨木,阻挡战船的前进。
但郭廷谓并不清楚,后周再也不是以前不知水战的军队,他们的水军规模已经和南唐不相上下。
柴荣命后周水军将这些巨木拔去,然后纵火焚烧南唐的战船,烧毁七十余艘战船,斩杀二千余人,并乘胜攻打濠州外城的重要军事要塞羊马城,并一举攻克。
羊马城的失守,让整个濠州城一片震惊恐慌,大家心里都清楚,濠州城真的保不住了!
郭廷谓的心理,在这个瞬间终于发生了变化。
无论他怎么努力,似乎都无法挽救濠州城的命运,该死的朝廷,只会任用陈觉等奸佞小人,把朱元逼的投降,把刘仁瞻活活气死,这样的朝廷还值得自己为它卖命吗?
当初誓死守城的诺言,恐怕无法承诺兑现了,郭廷谓十分尊敬刘仁瞻,但他却不想成第二个刘仁瞻。
十一月十四的夜晚,郭廷谓派遣使者出城面见柴荣:愿意投降,但家属都在金陵,如果现在投降,家属会被杀,需要向李璟通报,希望可以宽恕家属。
柴荣同意了郭廷谓的要求,停止了攻击,等待郭廷谓的答复。
濠州的使者又一次来到了金陵,向李璟转达了郭廷谓的请求:已经竭尽全力、苦苦坚持,但仍然无法守住濠州城,只能选择向后周投降,希望可以宽恕自己的家属。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璟默默无语,他没脸再去责备郭廷谓,是他自己把淮南的军民百姓们全体抛弃了,大家只能自找活路。
李璟只能默认了郭廷谓的请求。
十二月初,郭廷谓正式决定向后周投降,下令参军李延邹写降书,但李延邹誓死不降,痛骂郭廷谓,郭廷谓只能将李延邹杀死。
然后,郭廷谓率将士聚集于垒门下,向南方痛哭跪拜,出城向后周投降。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52


泗州守将范再遇,一看郭廷谓都撑不住了,干脆也直接献城投降。
寿、濠、泗三州圴位于淮河边境,后周取得这三州后,淮河防线对于南唐已没有任何意义,后周军队接下来的任务主要是扫荡其余各州县的残兵败将,早日占据所有淮南。
十二月初六,柴荣命赵匡胤率步、骑兵从淮河南岸进军,水军从淮河中游顺流而下,在楚州西北大败昭义节度使陈承昭,烧毁南唐战船数百艘,斩首俘获七千余人,南唐在淮南的最后一支水军彻底覆灭!
时间很快进入公元958年,形势对南唐愈加的不利,整个淮南百分之九十的州县已经被后周所占领,李璟决定进行反思,不过他反思的方式并不是积极主动想尽办法挽救淮南的危局,而是搞起了修改年号运动。
保大的年号,已经用了整整十五年,但保大似乎也没有保佑南唐,反而差点导致了亡国,很不吉利,所以必须修改年号。
李璟于是改年号为中兴,希望这个年号可以给处于危难时刻、生死关头的南唐带来好运。
但年号中兴,并不意味着国家真的会中兴,柴荣才不会去理睬这些。
中兴元年(公元958年)正月,后周军队连续攻占海州、静海军,然后向楚州发起进攻。
楚州是后周唯一没有攻占过的淮南州城,之前的几次大战,战火都没有太多波及楚州,让楚州成了淮南难得的寂静之地。
柴荣本以为已经被四面包围的楚州城会望风而将,但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和兵马都监郑昭业十分强硬,坚决不降。
又一场惨烈的攻城战开始了,后周军队再次使用云梯、洞屋等工具,用挖地道、毁城墙等各种方法,在损失了无数将士的生命后,终于攻破了楚州城。
但张彦卿和郑昭业仍然不肯投降,继续组织剩余的将士,和后周军队展开惨烈的巷战,一直到全军覆灭为止。
柴荣震怒了,为了攻打小小的楚州城,竟然用了四十多天时间,而且伤亡了万余将士,一时的怒火中烧,让他作出了一个十分惊人的举动,屠城!
整个淮南大战,柴荣的表现一直十分正面积极和光辉,经常出面安抚淮南的军民百姓,动不动就减免赋税、开仓放粮,优待降将,完全一副贤明君主的姿态。
但不知道是张彦卿等人的坚守激怒了柴荣,抑或楚州城和柴荣有着天大的仇恨,柴荣两年多来的怒气似乎全部宣泄在了楚州城,而这也是柴荣一生之中并不多见的人生污点之一。
楚州城被攻破,意味着南唐在淮南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也宣告覆灭,淮南剩余几个还在南唐控制范围内的州县,已经无力反抗,他们的选择唯有等待后周军队的到来,然后大开城门,欢迎柴荣。
二月,柴荣率兵第一次进入扬州城,扬州城已经毫不设防,李璟早在一个月前就下令扬州城的所有军民百姓全体撤离扬州,渡江到江南。
柴荣到达扬州后,立即率兵来到长江北岸的瓜州渡,从瓜州渡极目眺望繁华似锦的江南,然后又下令数百艘战船从淮南的河网中驶出,进入长江之中,向南唐进行恐怖的武力炫耀,似乎已经在酝酿新的渡江作战计划!
在金陵府昏暗幽静的皇宫之中,李璟似乎就要精神奔溃了,他知道,如果柴荣选择这个时机率兵渡江,以南唐此时的兵力和士气,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亡国之君的下场就在眼前。
李璟不想成为亡国之君,所以必须再度向柴荣称臣求和,无条件地割让所有江北的地盘,无条件的向柴荣依附称臣,要钱给钱,要地给地,只要保住南唐江南的半壁江山,只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李璟什么都可以牺牲。
三月,李璟决定再度修改年号,中兴的年号,似乎完全不管用,李璟又改元为交泰,至于交泰是什么意思,只有李璟自己才清楚,然后又大赦于境内。
当然,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和柴荣谈判求和。
李璟希望通过金钱、土地和称臣让后周撤军,但又怕柴荣野心欲望太强,会继续渡江作战,所以他决定提前退休,不当这个南唐皇帝了!
并非李璟真的想放弃皇帝这个职位,而是他有他自己所谓精明的打算:
如果继续当这个南唐皇帝,就必须要面对后周的军事威胁。
即使柴荣同意议和,自己就要背负丧权辱国之罪名,承受俯首称臣之耻辱。
柴荣不同意议和,那自己将很有可能必须成为亡国之君,甚至有性命之虞。
思前顾后,李璟都觉得这个皇帝位置实在不好当,最好能够提前退休,让自己的接班人提前上岗当皇帝,自己躲在江南当个安享晚年、游山玩水的太上皇,无论丧权辱国还是俯首称臣,都让接班人去背黑锅吧!
说白了,李璟是想把这个烂摊子扔给后来人,自己躲起来享清闲太平。
李璟的这种做法,实在有些不负责任,而且他把接班人也选好了,就是他的长子李弘冀。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89517-39.shtml

我正在写五代十国的十国的故事,分十个国家来写,已经写到南唐了,请大家共同支持,谢谢!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53


李弘冀在常州之战中运筹帷幄、表现出色,赢得了南唐众臣的一致好评,而李璟之前钦定的皇太弟李景遂以及号称懂军事的李景达,表现的庸庸碌碌,毫无作为,所以李璟再度做出重新任命。
李景遂由皇太弟改为燕王、天策上将军、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虽然李景遂的头衔增加了很多,但最关键的皇太弟却没了。
李景达虽然战场失败,但并没受到惩罚,继续任浙西道元帅、润州大都督。
而李弘冀终于成为南唐的正式继承者,被李璟册封为皇太子。
如果真是李弘冀提前继位,成为南唐的第三位皇帝,南唐国的整个命运也许将彻底改变。
李弘冀是李氏家族除了李昪之外,最具血性骨气的的一位皇室成员,以他的性格特点,是绝不会向柴荣低头称臣,也绝不会容忍国土的沦丧,所以淮南的战争可能还将继续持续下去,鹿死谁手,真的还很难说!
联想到一年之后,柴荣的人生命运,我们有理由相信,李弘冀的登基,真的可以改变南唐的命运。
当然,以上只是我们的猜测和分析,是否提前退休,还得李璟自己说了算。
李璟派遣陈觉渡江面见柴荣,奉表进贡,一方面愿意割让江北的土地,向后周依附称臣,另一方面希望后周同意由太子李弘冀继位,由李弘冀来办理相关手续和事宜。
柴荣在瓜州的武力炫耀其实真的只是炫耀,他根本没有打算渡江攻打南唐,不是不想渡江,而是没有能力渡江。
历时三年的淮南大战,虽然战果累累,但自身损失也相当惨重,柴荣急需修养调整,夺取淮南,已经让南唐元气大伤,柴荣相信,只要再过个三年五载,灭南唐不在话下。
柴荣终于接受了李璟的请求,答复如下:
南唐所有江北之州,包括目前还在南唐控制之中的庐、舒、蕲、黄四州,鄂州汉川、历阳两县,也必须割让。
李璟必须去帝号,不再是南唐皇帝,只能称南唐国主,地位和湖南、吴越平等。
每年的进贡岁币十万。
但不得擅自传位于太子李弘冀。
柴荣发话了,李璟没有办法,只得自己承受背负丧权辱国之罪名,承受俯首称臣之耻辱。
五月,李璟派遣冯延巳为代表,渡江和柴荣进行正式的议和谈判。
之前的谈判使者孙晟和钟谟一直被后周所扣押,孙晟在谈判过程中刚正不阿、不卑不亢,最后竟然被柴荣所杀死,算是死于国家社稷。
作为南唐目前最高级别的官员,这次只能由冯延巳出使。
冯延巳和给事中田霖,携带银、绢、钱、茶、谷共百万犒劳后周军队,同时全盘同意后周的议和条件。
五月,李璟下令所有在江北的南唐军队全部撤回江南,把地盘无条件交给后周,同时,李璟去帝号,把天子的仪式仪仗全部降格,只称江南国主,交泰的年号也不再使用,改为使用显德的年号。
柴荣得到了南唐在江北的所有地盘后,终于停止了战争,并将俘虏的南唐将士逐渐放回江南,历时三年、规模庞大、惨烈残酷的淮南大战终于拉下了帷幕。
李璟终于保住了南唐的半壁江山,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淮南的丢失,对于南唐来说,是超级巨大的损失。
在这场淮南大战,南唐前后总共出动了约十五万大军,几乎是南唐目前所能动员的所有部队,但这十五万大军几乎全部长眠在了淮南。
刘仁瞻、刘彦贞、皇甫晖、张彦卿等一大批武将战死沙场,朱元、郭廷谓、周廷构等投靠后周,姚凤、边镐、许文稹等被俘。
整个南唐的武将团队几乎损失殆尽。
自此以后,南唐的军事实力一落千丈,再没有能力和北方军队抗衡,当然更不用提再去搞什么开疆扩土?可能连吴越、湖南等邻居都不敢轻易招惹。
而淮南十四州,六十县,占据了南唐三分之一的领土疆域,占据了南唐一半的人口,农业发达、经济富庶,是南唐主要的产粮基地,也是南唐唯一的产盐基地。
失去了淮南之后,南唐的综合国力严重受损,各项经济均遭受巨大损失,无论农业、商业或其他行业,再也不复昔日的繁华昌盛。
等待南唐和李璟的也许将是一场更为悲惨的结局!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54


金陵城的上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黑云压城、一场风暴似乎就要来临!
淮南大战的硝烟还没散去,金陵城中的李璟便已经开始在为这场战争进行深刻的反思。
凭心而论,南唐的大部分将士们,在这场战争中表现的十分勇猛,尽管战争最终失利,但南唐将士视死如归、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不屈精神,让对手后周都感觉到了一丝寒意。
该奖赏的必须要奖赏。
淮南大战中李璟的最大发现便是孤胆将军林仁瞻,林仁瞻很快升任浙西节度使。
出征的闽国四大降将,除了许文稹耻辱的被俘外,另外两位的表现也不错。
陈德诚,在紫金山大战后,率数千将士断后,成功的从紫金山全身而退,损失微小,被李璟任命为和州刺史。
郑彦华,数次和后周浴血交战,身受五十余处创伤,被李璟封为镇海军节度使。
死难的将士们当然也不能忘记。
刘仁瞻被追封为太师、卫王,也算是对他在天之灵的一个告慰。
孙晟被追封为太师、鲁国公。
张彦卿被追封为侍中。
刘彦贞,虽然颇受非议,但也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被追封为中书令。
其余战死将士也各有赏赐。
但总归还是有那么一些混账王八蛋,居然不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关键时刻还捣乱破坏,危害国家利益。
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这群混账王八蛋便是宋党五鬼成员们。
宋齐丘,重新出山后,非但没有帮助李璟和南唐,还继续为了私利搞党争, 完全不把国家利益放在眼中。
冯延鲁关键时刻弃城而逃,把扬州送给了后周。
李征古,为私人恩怨,出处为难柴克宏,导致常州差点失守。
陈觉,更是罪大恶极,诬陷害死了李德明,又嫉贤妒能,逼反了朱元,导致了紫金山之战的惨败。
自己曾经无比的信任这些和自己相同兴趣爱好的文学诗词好友们,但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悲催的结局。
李璟终于忍无可忍了!
该处罚的必须处罚,该杀头的必须杀头,否则如果向淮南大战的死难的将士们交代。
十一月,李璟下令枢密使殷崇义搜集宋党五鬼集团的所有罪行,在朝堂之中公开,然后按照罪行的大小,进行处理。
南唐政坛的不死小强宋齐丘终于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被李璟又一次赶出朝堂,被流放到青阳县。
这已经是宋齐丘第四次被赶出朝堂了,前三次,他都成功的重出江湖,重掌大权,号称三起三落,跌宕不倒。
只不过,这一次,李璟似乎动他动了真格。
前三次,宋齐丘尽管被赶出朝堂,但官位、爵位和赏赐丝毫没动,还可以自由活动,游山玩水。
但这一次和前三次完全不同,宋齐丘失去了人生自由,被囚禁于青阳县的府邸之中,平过起了囚犯的生活。
每日三餐,都由看守的士兵从狗洞中拿给宋齐丘。
昔日风光无限、荣耀无比的丞相、国老宋齐丘,居然落得如此之下场,已经念过七旬的宋齐丘不堪受辱,自缢而亡,结束了他的生命。‘
陈觉和李征古,论罪行,当然比宋齐丘更大,陈觉直接被流放饶州,李征古被剥夺官职,但李璟随即又把两人全部赐死。
冯延巳,也没有得到什么好结果,直接被贬官,退出了南唐的朝堂高层,一年后病逝。
魏岑和查文徽已经病逝,就不再追究。
而冯延鲁是五鬼中唯一没有受到李璟追究的一位,因为他的运气不错,当上了后周的俘虏。
淮南停战后,冯延鲁被柴荣带到了汴梁,一度还被柴荣任命为刑部侍郎,成为后周的员工。
但柴荣终究不会重用这些俘虏们,十月,冯延鲁和边镐、许文稹等人一起被柴荣放回南唐。
冯延鲁等人名义上还是后周的官员,李璟当然不敢随意处置,以免遭致柴荣的愤怒,他的唯一办法是不再重用。
横行南唐朝堂长达近十五年的宋党集团终于宣告覆灭!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55

宋党集团终于覆灭了,按理说,得益者应该是和宋党集团长期斗争不止的北归集团,但其实随着宋党集团的覆灭,北归集团也宣告终结,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成员已经不在人世。
孙晟因出使后周,被柴荣所杀,为国捐躯。
李德明,因议和之事,被宋党诬陷而死。
江文蔚,长期受到宋党集团的排挤和攻击,屡屡贬官,在保大十年病逝。
常梦锡,由于看不惯宋党集团把持朝政,终日纵酒消愁而得疾病,淮南之战后,李璟打算重用常梦锡,但常梦锡却潸然而亡,只比宋齐丘之死早了几个月而已。
北归集团成员,唯有韩熙载和萧俨还尚在人间。
萧俨为人正直,经常直言敢谏,一向让李璟很不舒服。
李璟曾经在宫中修筑百尺楼,极其华丽辉煌,近臣们观看后,纷纷夸奖称赞,唯独萧俨既然冷笑道:“恨楼下无井!”
萧俨居然公开嘲笑李璟是昏君,李璟十分恼怒,直接把萧俨贬为舒州刺史,从此不得重用。
韩熙载在南唐官场也是几度沉浮,但也许是他的才华实在出众,很快又进入朝堂,任户部侍郎、铸钱使。
二十年前,和好友李谷在正阳关的那番豪言壮志,早已变成了昔日空话。
淮南大战开始之际,韩熙载时常隔江向北方极目眺望,因为他知道,他的那位好友李谷此时正在淮南前线,统领着后周的大军,朝着他的伟大理想和目标大踏步的前进,而他只能龟缩在金陵府,唯唯诺诺,根本没有勇气,也没有资格征战沙场。
韩熙载并不是没有为他当年的豪言壮志努力过,但他的每次朝堂发言都遭致宋党集团的激烈反驳,都没有被李璟所接纳采用。
数次的努力失败后,韩熙载终于明白,即使没有宋党集团的存在,在李璟手下效力,是不可能实现他的那番豪言壮志了。
他没有萧俨那般的直言敢谏,也没有孙晟那般的嫉恶如仇,所以他只能选择明哲保身、随波逐流、混迹官场、放纵享受、终老一生。
贯穿整个南唐保大年间的宋党、北归两大集团的朝堂党争运动就此终结,两大集团的主要成员们或死亡或隐退,再也没有进行殊死的朝堂党争,但南唐以徐铉、潘佑、陈乔、张洎为代表的新一批的官员们将崛起于朝堂之中,他们将继续熟悉的党争运动。
朝堂之上清静了许多,但李璟却又遭遇新的悲剧和痛苦。
淮南之战结束后不久,李璟的弟弟,曾经的皇太弟李景遂突然而亡,死亡原因神秘而又诡异。
七月,刚刚出镇洪州不久的李景遂,在一次打马球的比赛中,喝完茶后,突然毫无征兆的得病,七窍流血而亡。
皇帝的亲弟弟,曾经的皇太弟,居然突然神秘死亡,这在当时的南唐当然是件爆炸性的大事。
李璟原本十分疼爱李景遂,否则也不会册封他为皇太弟,按照正常流程,李璟必然要彻底追查到底,查出真相,为李景遂报仇。
然而,李景遂之死的处理结果却极其简单。
当李璟来到洪州后,李景遂已死亡多日,尸体皆溃烂,洪州当地有官员为了宽慰李璟,便对李璟解释道,皇太弟得病时,曾说道:“上帝命我代许旌阳。”
许旌阳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道士,号称许真君、许天师,是江西一带民众眼中的保护神。
李景遂临死前愿意做许天师,也就说是他的死亡几乎没有什么阴谋属于自然死亡。
李璟相信了这位官员的解释,反正人死也不能复生,所以并没有对李景遂的死亡真相进行过多的追究。
但李景遂死亡的真相就真的这么简单吗?如果要彻查此事,相信真相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事实也是如此,李景遂并非正常死亡,而是中毒而亡。
以下便是李景遂被害的整个故事真相:
时间向前倒退四个月,淮南大战刚刚结束,李景遂被剥夺了皇太弟的头衔,任洪州大都督,第一次离开金陵,到外地工作,而李弘冀由于在常州之战中的优异表现,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负责参与国政。
南唐的继承大统形势一片明朗,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李弘冀将在李璟去世之后成为南唐的第三任领导,而李景遂则可以在洪州安心地当他的富贵王爷。
但李璟自己把这片明朗的形势再度搅浑。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56

李弘冀做事刚毅果断,敢于杀伐,所以能够确保常州之战胜利,但这也引起李璟的极度不满。
因为李弘冀的很多行为在李璟看来明显越权了。
李璟为人仁慈懦弱,所以手下的朝臣将领同样散漫松弛,但李弘冀却看不惯这种作风,他参与国政后,处事刚济果断、雷厉风行,居然令已经松懈了十多年的南唐朝纲出现了振奋的迹象。
这对整个南唐来说,应该是件好事,但李璟却很不高兴。
李璟发现,李弘冀参与国政后,做事过于高调积极,经常越权指挥、擅自作主,甚至不把李璟的话放在眼里。
李璟担心,以李弘冀的这种超强个性,极有可能把自己架空,提前夺取皇位,甚至可威胁到他的生命,所以有必要对李弘冀进行适当的敲打和警告。
某日,李璟以逾越法纪为由,将李弘冀召至宫中,痛打一番,然后凶狠地对李弘冀说道:“我不久将会重新召李景遂回金陵!”
召李景遂回金陵干嘛?傻子都知道,这也许是李璟放出的一个信号,李景遂极有可能要重新被册封为皇太弟,李弘冀的皇太子之位可能会不保。
其实,李璟并没有打算真的召回李景遂,也没有打算废掉李弘冀,只不过是愤怒之后的气话,用来威胁和吓唬李弘冀,让李弘冀以后变得低调收敛点。
但李弘冀当然不知道李璟的真实意图,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太子,再熬几年就能当上南唐的老大了,但在这节骨眼上,该死的李景遂好像又要出头和自己争夺皇位?李弘冀对此十分恼怒。
无毒不丈夫,看来,不搞点血腥,不死点人,是无法确保自己的皇太子之位了,李弘冀决定痛下杀手,把李景遂杀掉,铲除可能影响自己登基的政敌。
而不久之后,李弘冀便找到了暗杀李景遂的机会。
李景遂出镇洪州后不久,便得知了李璟痛打李弘冀,自己可能会被重新召回金陵的消息,顿时内心深处波澜起伏、忐忑不安。
重新召回金陵后,也意味着自己可能重新当回皇太弟,可能重新成为南唐的继承者,已经当了整整十三年的皇太弟,突然之间被剥夺继承人的地位,李景遂原本以为将终老于洪州,却突然又出现了一丝胜利的曙光。
顿时,李景遂性情大变,烦躁不安,经常无故动怒。
有个名叫袁干的近侍,很倒霉,正好在这个节骨眼上触怒了李景遂,直接被李景遂赐死。
袁干只不过是个小角色,死也就死了,实在掀不起什么风浪。
但袁干的父亲袁从范是洪州的都押牙,大小也是个官员,丧子之痛让他痛不欲生,一心想寻找机会报复李景遂。
李弘冀得知了此事,觉得这是干掉李景遂的一个绝佳机会。
于是,李弘冀派遣心腹找到袁从范,将事先准备好的毒药给到袁从范,然后极力怂恿袁从范寻找机会毒杀李景遂,为他儿子报仇雪恨。
袁从范原本就有杀李景遂之心,又得到了太子李弘冀的鼎力支持,于是胆量变得超级强大,答应了李弘冀的要求。
八月初,李景遂在马球场上打球,袁从范一同跟随,乘众人不注意,袁从范悄悄在李景遂的茶中下毒,李景遂口渴喝茶,直接中毒身亡。
以上便是李景遂死亡的全部真相,直接杀人凶手是袁从范,幕后主使者是李弘冀。
其实李弘冀的这个暗杀计划并不高明,李璟只要安排可靠官员认真彻查,必定会真相大白。
也许李璟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并不想深度追究把李弘冀牵连进去,也许李璟真的相信李景遂是自然死亡,想去天堂当许天师,他的处理方式很简单,正常下葬,不再深度追究,官方的答复是,李景遂属于正常死亡。
李弘冀的运气不错,成功暗杀了可能阻碍他登基的皇叔李景遂,自己毫发无损,继续当他的南唐皇太子。
鉴于李弘冀的那帮弟弟们年纪都不大,而且整天忙着风花雪月、吟诗作词,对国家朝政之事毫无兴趣,李弘冀的皇太子的位置还是比较稳固的。
李璟已经年过四旬,如果没什么意外发生,也许用不了几年,李弘冀便可以成功登基上位,那么南唐的历史便将翻开新的一页。
但老天似乎仍然不愿意眷恋南唐,意外还是发生了!
活着的皇室成员们,虽然对李弘冀构不成威胁,但李弘冀却被一个死人搞得焦头烂额、筋疲力尽。
李景遂死后的一年多时间内,李弘冀居然频繁的做恶梦,一直梦见李景遂的鬼魂在昭庆宫中出现,面目狰狞地向他索命。
如此大半年时间,李弘冀被这些恶梦折磨得精神恍惚、面容憔悴、卧病不起,再也不复昔日的英姿容貌。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九月,李弘冀终于不堪这些恶梦的侵扰,撒手而亡。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56


一个可能改变南唐命运的人,就这样英年早逝了。李璟的那句气话,害死了李景遂,也害死了李弘冀,两场悲剧,让南唐更是元气大伤。
虽然李弘冀即使不死,即使成功登基,也未必就能让南唐避免最终灭亡的结局,但至少李弘冀的存在,给了所有南唐军民百姓们一丝国家中兴的希望。
因为,李氏家族内部,无论是李璟的弟弟们,还是子侄们,论当政治国的能力,无人能及李弘冀。
对于长子李弘冀的病逝,李璟悲伤而又后悔,似乎在后悔一年前的那句气话。
短短一年多时间,又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俯首称臣,又是弟弟和儿子夺位宫斗双双毙命而亡,李璟经历了继位以来最最痛苦的各种悲剧,而他无力改变这些悲剧,只能默默的接受!
议和一年多时间里,柴荣和后周方面倒是比较遵守条约,没有再对南唐发动战争,柴荣甚至在南唐进贡时,很友好的对南唐使者说道:“我与南唐,大义已定,但我们的后续者们可能还会有矛盾,请你们自己也早做准备!”
柴荣如此友好,但李璟却仍然不放心,因为自从淮南割让给后周之后,李璟发现金陵府离两国边境实在太近,一旦后周违背诺言,顷刻便可渡江兵临金陵城下,实在太危险,李璟第一次有了迁都的念头。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七月,李璟对众朝臣说道:“金陵离敌境仅隔一江而已,如今我打算迁都洪州,据上流而制根本,乃是上策!”
但此言一出,几乎遭致所有朝臣的一致反对。
金陵城在唐末称之为升州,四十年前,徐温就安排当时的徐知诰负责修筑扩建升州城,使得升州成为南吴时期仅次于扬州广陵的繁华大城市。
升州改名金陵府后,成为徐温集团的根据地,经过徐温、徐知诰父子两代人的苦心经营,终于使金陵成为南吴的头号经济、军事、政治、商业中心城市,所以李昪建立南唐后,也定都于金陵府。
而洪州城,远在江西,在南吴时期就不是什么重要州城,南唐时期,也没有对洪州进行太多的开发治理,论地位,洪州和同时期的润、常、宣等州都不能相比,怎么可以当都城?
迁都不是搬家,是涉及整个国家各个领域的一件大事,当然不能草率,即使真的要迁都,洪州也不是最佳目标。
满朝文武全部反对,唯独枢密使唐镐持赞成意见。
但决定权在李璟手中,迁不迁都,还是李璟说了算。
十一月,李璟正式改洪州为南都南昌府,并开始正式营建南昌府,迁都工作正式开展。
李璟迁都之决心已不可改变,但在真正搬家到南昌府之前,李璟决定把继承人的问题先搞清楚,等自己南迁南昌府后,让继承人驻守金陵府。
李景遂死了、李弘冀也死了,李璟的继承人只能从弟弟李景达,儿子李从嘉、李从善、李从镒、李从谦、李从信等人中选择。
弟弟李景达,从来没有被李璟考虑过,那么按照长幼顺序,六子李从嘉就应该是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但李璟的这个提议,居然又一次引发了朝臣们的争议。
钟谟首先对这个提议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
钟谟字仲益,先祖会稽人,后侨居金陵,任户部侍郎,在南唐朝堂上既不是宋党集团,也不是北归集团,属于中间派。
淮南大战时,钟谟和李德明一起出使后周,结果李德明被柴荣放回金陵,而钟镆则被柴荣扣押。
淮南大战结束后,钟谟被柴荣带到汴梁,任卫尉少卿,赐黄金五百两,极得柴荣信任,并负责充当南唐和后周之间的谈判代表,数度往返两国之间,促成了最终的和平。
但钟谟最终还是没有成为后周的正式员工,被柴荣遣返回南唐,继续当南唐的朝臣。
钟谟曾经和李从善一同出使后周,两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友好,仗着自己和柴荣的特殊关系,钟谟决定出面干预下南唐的继承人问题。
钟谟对李璟说道:“郑王李从嘉品德轻浮、志趣懦弱、又酷信佛家,不适合当南唐的主人,而李从善果敢决断、凝练持重,是合适的人选!”
凭心而论,钟谟对李从嘉的评价十分准确。
现在,我们就来关注下李璟的这两位儿子,李从嘉和李从善。
李从嘉,字重光,李璟第六子,母亲钟氏皇后。
据说李从嘉出生时目有双瞳,十分神奇。
何为双瞳,其实就是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是一种眼科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但在古代,相术上认为双瞳是一种异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一般都是帝王的象征,比如说项羽、王莽、高洋、吕光等都有双瞳。
而具有双瞳的李从嘉,后来果然成功登基称帝,称帝后他的名字叫李煜。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57


李煜是五代时期著名的词人,为人仁惠、风流倜傥、善属文章、工于书画、通晓音律、酷爱佛法,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甚至超越其父亲李璟,号称五代第一诗词达人。
这样的人,做个和平时期的文学家、诗词家、书画家,是非常适合的,但如果当皇帝,就很不合适了。
钟谟反对李从嘉当太子,理由很充分,但他支持李从善当太子,理由实在很不充分。
李从善,字子师,李璟第七子,虽然气度不凡、喜爱武略,但并没有钟谟所吹嘘的那般优秀。
说白了,即使李从嘉不合适,李从善也未必就是太子的合适人选。
钟谟自恃和柴荣有特殊关系,便可以随意干预继嗣事宜,李璟对此十分恼火。
钟谟和孙晟一同被柴荣扣押,孙晟不屈被害,钟谟却毫发无损,还当上了后周的官员,这一切都让李璟十分怀疑,钟谟极有可能已经投靠了柴荣。
盛怒之下,李璟将钟谟流放饶州,后又赐死。
钟谟被干掉后,没有任何争议,李从嘉被册封为南唐的皇太子。
迁都之事已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皇太子人选也已敲定,李璟烦闷的心情总算舒畅了许多,他难得悠闲的等待南昌府的迁都工程顺利的完工。
李璟正忙着迁都、立太子,中原的后周却突然之间发生了政局的动荡!
柴荣夺取淮南后,开始转移进军方向,打算北伐契丹,将石敬瑭割让的幽云十六州重新夺回。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春,柴荣率领大军从沧州出发,大举进攻幽云十六州,后周军队展示出了极其强大的战斗力,很快连下益津关、霸州、瓦桥关,雄州和瀛州,大有一鼓作气攻占幽州的趋势。
然而,就在后周军队节节胜利的时候,英明神武的柴荣却突然病倒了,而且病重不起。
要知道,此时的柴荣才只有三十九岁,正是青春风华之年,还有一统江湖的雄心壮志没有实现。
六月,柴荣病情加重,只得结束对契丹的战争,匆忙赶回汴梁城,宣布立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为太子,随后病逝。
七岁的柴荣训居然成了后周的第三位皇帝,这种变故让后周的所有邻居们都有些茫然而不知所措。
但对于李璟来说,无论后周谁当皇帝,他也只能继续臣服于后周,哪怕后周的皇帝是抱在怀中的一岁婴儿,他也不敢对后周王朝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只想安安稳稳地和后周和平共处,保住南唐的半壁江山。
小朋友柴宗训继位半年时间,江湖居然一片平静,没有出现挑头闹事者,实在有些异常。
五代十国是个武夫当国的混沌乱战时代,各国的开国君主无一例外全是马上武将皇帝,像柴宗训这种完全不懂事的小孩当皇帝,很容易被手下的藩镇大将们取而代之。
这种案例在整个五代十国,实在数不胜数!
柴宗训只不过是个七岁儿童,如果手下大将或重臣想要谋权篡位,他几乎不可能有反抗之力。
柴宗训能躲过这个历史的魔咒吗?
答案是当然不能,只不过大家都不知道,谁会充当那个谋权篡位的出头鸟?
很快,公元959年过去了,公元960年的春节来到了!
春节刚过,后周的朝臣们还在庆祝新年的到来,突然边关急报,契丹联合北汉军队南下大举进攻后周。
小皇帝柴宗吓得束手无策,朝臣们经过商议,决定派遣一员大将出兵迎敌。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决定派遣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负责率兵出征。
赵匡胤跟随柴荣多年,参加过高平之战和淮南大战,勇猛善战、屡立战功,在军中威信极高,由他出面对付契丹军队,十分合适。
而赵匡胤本人也十分积极,主动要求出战迎敌。
一切的安排部署均十分顺利,柴宗训和后周的朝臣们相信,只要赵匡胤出马,一切都能搞定。
事实证明,赵匡胤出马果然不同凡响,不过不是搞定契丹,而是直接搞定了后周。
当赵匡胤率大军行军至汴梁以北的陈桥驿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幕僚赵普、心腹王审琦、石守信等人经过密谋,决定拥立赵匡胤为皇帝。
第二天早晨,赵匡胤刚睡醒,赵光义、赵普等人便冲进营账,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强行披在赵匡胤身上,然后跪拜,山呼万岁。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作者:@ty_钱松Lv 3 时间:2021-03-06 08:03:55






盖楼; 楼主的这篇大作已经快写完了,希望再整理编辑一下然后配上地图能集结出版成实物书,因为为了防止别人的抄袭,网上连载的部分并不完整。




谢谢支持,帖子会重新整理,很多标题还没有取好,地图制作有些困难,还需要用图片软件来编辑,出版的事,我会努力去争取!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58


赵匡胤好像有些无可奈可,只能勉强答应。
既然已经拥立了新的皇帝,那就赶快率兵返回汴梁,把小皇帝柴宗训干掉,然后再出兵迎战契丹。
但赵匡胤对手下将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得侵犯宫阙,不得欺凌柴氏家族,不得妄杀朝臣。
两天后,柴宗训和后周的朝臣们发现,出征不久的赵匡胤既然率兵返回汴梁了,不过不是得胜归来,而是武力逼宫。
赵匡胤的军队迅速占领了汴梁城的各处城门和要道,这个过程几乎没有受到太多的抵抗,大家心里很清楚,改朝换代的时刻又到了,这次轮到赵匡胤了!
后周的大多数朝臣们,选择了投靠赵匡胤,不投靠不也行,柴宗训的实力不堪一击。
赵匡胤十分文明,并没有为难柴氏家庭成员,只是要求柴宗训正常禅位,然后继续善待柴氏家族成员们。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在汴梁正式称帝,国号宋,史称北宋,年号建隆。
中原王朝又一次改朝换代了,从朱温的后梁开始,已经是第六个王朝,到底何时是个尽头,大家都不知道。
不过,就在赵匡胤称帝后不久,边关又来报,契丹和北汉的军队居然莫名其妙的退兵了。
聪明的朝臣们这才明白,所谓的契丹和北汉联合出兵,其实就是一场阴谋,小朋友柴宗训和大部分后周的朝臣们都被赵匡胤戏耍了!
躲在金陵府郁闷忧虑的李璟突然之间发现,那个雄心壮志的柴荣说没就没了,而且连后周王朝也稀里胡涂地完蛋了,取而代之的是赵匡胤的宋朝。
一时间中原王朝的政坛动荡变故,让李璟有些头脑思绪混乱。
但李璟很快便整理清楚了思绪!
赵匡胤的宋朝同样不好惹,对于赵匡胤,李璟并不陌生,淮南大战中的凶神恶煞,生擒皇甫晖、大败李景达,这种人当皇帝,估计也不是什么善类。
公元960年三月,李璟向宋朝派遣使者,进贡礼品,恭祝赵匡胤登基。
七月,李璟派遣礼部郎中龚慎仪出使宋朝,正式宣布再度臣服宋朝,把之前进贡后周的钱财物品全部转送给宋朝,并表达了和宋朝友好相处的态度。
李璟担心赵匡胤会继续柴荣的雄心壮志,继续对南唐用兵,所以拼命地和宋朝搞好关系。
赵匡胤的确有一统江湖的雄心壮志,不过目前他的主要任务是稳定自己的皇位,讨伐国内不听话的藩镇将领们,比如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李筠是河东资深名将,四朝大将,曾经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担任大将,后周时期,常年驻守泽、潞一带同北汉、契丹作战、
李重进,郭威的外甥,柴荣的表兄,跟随郭威、柴荣现征北战,屡立战功,尤其在淮南之战中表现十分出色,所以被柴荣任命为淮南节度使,负责驻守淮南之地。
论资历战功,李筠和李重进都胜于赵匡胤,对于赵匡胤的篡位称帝,两人均十分不满,颇多怨言。
赵匡胤当然不会容忍这这种现象的存在,决定拿这两位不服管束者开刀。
建隆元年960年六月,赵匡胤御驾亲征,率兵攻打李筠的据点泽州,很快攻破泽州,李筠自焚而亡。
接下来,赵匡胤要对付的便是李重进。
李重进虽然骁勇善战,但论计谋策略,远远不如赵匡胤。
原本,李重进打算和李筠一同起兵,让赵匡胤首尾难顾,但赵匡胤及时派遣使者到淮南,给李重进赠送铁劵,让李重进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结果犹豫之间,赵匡胤火速把李筠给灭了。
李重进傻眼了,他很清楚,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淮南。
李重进立即修缮城墙、招兵买马,做好防御工作,同时李重进决定派遣使者到江南,寻求李璟的援助。
这似乎又是南唐重新夺回淮南的一个机会,如果救援李重进,让李重进和赵匡胤两虎相争,宋朝陷入混乱之中,南唐渔翁得利,不亦说乎?
如果李弘冀还在,说不定会冒险一试,但李璟根本没有胆量和宋朝为敌,拒绝了李重进的要求。
九月,赵匡胤命石守信、李处耕、王审琦、宋延渥四位大将出征,讨伐李重进。
十一月,李重进孤立无援,又不得人心,很快扬州城被宋军攻破,李重进同样选择自焚而亡。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59


新生的宋朝,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以雷霆之势,迅速消灭李筠和李重进两场叛乱,宋朝军队在此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恐怖战斗力让李璟惊悚不已。
而赵匡胤在镇压李筠和李重进之后,直接宣布免除泽、潞和淮南百姓的租税,更是让李璟彻底无语。
李璟愈发感觉到,赵匡胤是个比柴荣更加可怕的统治者。
论军力,南唐和宋朝已经无法相比,但赵匡胤居然在收买民心方面,也表现的十分出色。
没有任何意外的话,赵匡胤将是未来一统江湖、结束分裂的强悍终结者,在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统江湖的那缕光芒已经愈发的耀眼。
所以李璟十分自觉,在宋军攻取扬州消灭李重进后,立即派遣右仆射严续到扬州犒劳宋军,祝贺宋军平叛成功。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二月,迁都的所有事宜都已经准备完毕,李璟终于迫不及待的开始迁都行动,同时安排太子李从嘉留守金陵监国。
国家的迁都当然不像平常人家的搬家,要把所有的国家政府机构,所有的朝臣人员、所有的皇家道具礼仪等全部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当然不是那么简单之事。
李璟的迁都大军先走水路,从金陵坐船到江州,然后再走陆路,从江州到南昌府。
整个迁都大军共数万人,连绵千里,浩浩荡荡!
但霉运似乎一直伴随着李璟!
当迁都大军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行至宋家洑一带时,天空突然大变,刮起了狂风,大风劲吹,把李璟乘坐的龙船使劲地向长江北岸吹去,几乎就要被吹到北岸。
长江北岸是宋军的地盘,如果一不小心被宋军巡江士兵发现,估计李璟估计就要光荣地成为宋朝的俘虏。
文武大臣们皆惊慌失色,连忙让李璟转移到轻舟之上,大家不敢在狂风中继续航行,急急忙忙向长江南岸划去,终于登上了陆地。
这样一番折腾,搞得李璟完全没有了任何迁都的喜悦心情,大家只能灰头土脸地从陆路向南昌府进发。
三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迁徙,李璟和他的迁都大军终于来到了南昌府。
但南昌府的实际现状让李璟和所有的文武群臣们都大失所望。
原本以为把南昌府简单修缮一番,便可以继续做为南唐的都城,但李璟似乎从来没到过南昌府,根本不了解南昌府的真实情况,到了南昌府,才知道,南昌府根本不是做都城的合适地方。
南昌府的城池规模并不大,和金陵城完全不能相比,尽管进行过一番修缮,但仍然十分狭隘,李璟的宫殿十分简陋而且空间狭小,完全不像一个皇宫的样子,而文武群臣们更惨,由于没有足够的房屋建筑供使用,很多大臣居然没有地方居住,大家只能三五成群地共同居住一处,搞得人人怨声不断,连起码的居住条件都不能满足,大家根本没有心思工作。
居住只是一方面,南昌府的商业经济远远不及金陵府,大家痛苦地发现,要想在南昌府过上之前的豪华生活,实在是一种奢望,有钱买不到山珍海味,有钱享受不到美女佳肴,对于一直过惯了豪华生活的李璟和群臣们来说,实在太痛苦难受了。
难道说要在这种穷乡僻壤呆一辈子?
群臣人人痛苦地眺望北方,人人思念北方的金陵府。
李璟深深的后悔了,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冲动草率,把都城迁到南昌府,但迁都是自己的主意,这种时候只能自己承受万分的痛苦。
而唯一赞同迁都洪州的唐镐,知道自己不会有什么好结果,郁闷成疾,发疡而亡。
原本李璟还打算惩处唐镐,把唐镐当成迁都的替死鬼,现在连唐镐都死了,李璟已经无法再找到任何替死鬼。
每日在宫中,李璟郁郁不乐、以泪冼面、痛苦不堪。
继位十九年来的各种心酸住事顿时涌上心头!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南唐160

雄心勃勃的出兵闽国,打算乘闽国内乱,消灭闽国,开疆扩土,结果闽国是消灭了,但却被吴越乘火打劫,夺取了福州城,泉州的留从效也乘机割据自立,南唐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闽国最为贫瘠的建、汀两州。
契丹入驻中原,中原群龙无首,原本是北伐中原的绝佳良机,但因为深陷闽国的战阵泥潭,只能眼睁睁看着刘知远摘取桃子。
好了伤疤又忘了疼,在楚国内乱时,又开始头脑发热,出兵干预楚国。
虽然消灭了楚国,但用人不当,又没有及时处理好同朗州及南汉的关系,结果被朗州军赶出了楚国,劳师动众、损兵折将无数,换来的却是寸土未得、徒劳无功。
后周大举进攻淮南,为保卫国土,动用了国内几乎所有能征之将士,和后周鏖战三年,却屡屡败北,最后落得个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俯首称臣的耻辱下场。
朝堂之上,一直昏庸的信任宋党五鬼集团,结果搞得朝堂乌烟瘴气,屡屡做出错误决策,导致战争屡次失败。
冲动草率的迁都洪州,结果发现又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在灭亡楚国的那一瞬间,南唐的疆域面积曾经达到了最大,曾经具备了和中原王朝抗衡的实力,那也是李璟一生之中最光辉闪耀的时刻。
然而,这种光辉实在过于短暂!
在淮南大战结束后,南唐的疆域面积又缩水至最小!
手握一幅好牌的李璟,把自己手中的这幅好牌彻底打成烂牌,不用指责归罪他人,一切的责任都应该由李璟自己来承担。
李璟终于病倒了!
他太累了,当了十九年的皇帝,他觉得已经足够了,他很想放下眼前的一切,去寻找那个没有烦恼、忧愁的极乐世界!
六月,李璟病情加重,弥留之际,要求将其埋葬于西山,然后潸然而逝,年四十六岁。
南唐的李璟时代宣告结束!
如果不做皇帝,李璟将是一个知名的诗词达人,即使做为皇帝,李璟为人仁慈恭俭,对待百姓也十分温和,从不残害百姓,也不横征暴敛,如果换做和平时期,李璟将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君主。
然而,五代十国的混沌乱世,不需要仁慈温和的皇帝,需要的是血性英明的君主,李璟只能恨自己生错了时代。
但李璟其实也是幸运的,善终而亡,没有屈辱地成为南唐的亡国之君!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9 02:42:15
最近天涯服务器有BUG, 上传的内容经常突然没了!!

楼主:东吴春秋

字数:122920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9-20 23:47:00

更新时间:2021-04-09 02:42:15

评论数:426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