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红袖天涯 >  什么是"无我"

什么是"无我"

楼主:段干末  时间:2019-08-18 23:13:17


段干教授解空第一


楼主:段干末  时间:2019-08-18 23:13:17


浅浅蓝体验到的,不是"无我",而是刚刚体验到"我",却没有明确出"我"。



浅浅珍珠蓝:2019-08-17 19:35:53


没人说我说了啊,当然得说真的,不能说虚假的东西。

我真正体会到的”无我“,就是做事太投入、专注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心都在做的那件事上。

比如高考的时候,比如写字的时候,比如读某些诗词的时候,这个时候必有一丢丢玄妙的事发生。比如,感觉看透了高考英语题背后的每个陷井。比如,投入写文的时候,文字会有灵气。比如会抓到诗词作者的心情和感觉,这可不是字面的意思,会入戏。

其他的”无我“状态,那就只有昏睡的时候,这个不算吧?






楼主:段干末  时间:2019-08-18 23:13:17


人性之"本",就是人性开端的地方。人性之本始于"善",或始于"恶",最终都要归于圆满,不偏执善恶,殊途同归。

人性起点不同,走的路理论上也不同。但是实践上是混合的。以善为起点的路,与以恶为起点的路是交织运行的。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因为混合制做的相册最好。那些路径越纯粹的文化体,灭得越早。


楼主:段干末  时间:2019-08-18 23:13:17



大乘里的"无我"



大乘讲"无我",是立足"心思维"角度;现代社会讲"自我意识",是从"身需求"角度出发。这两个角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圆融无碍地贯穿在一起的。现在很多讲佛的与讲西方哲学的,都讲偏执了。各执一词,互相冲突。



单从佛经看,"无我"这个词也有些混沌不明,因为这境界在"小乘"与"大乘"里是不一样的。中国传统上讲"无我",是从"大乘"法。然而,大乘佛法是从小乘精进而来的。从小乘转化为大乘,这个转折点很重要,却又难以明了。佛经里面为什么没有讲清楚呢?



因为佛祖善精进,悟道之后说法,直接讲给那些有很高修养的声闻独觉,一点即通:小乘所说"空"是色空,大乘所谓"空"是法空。当小乘说"五蕴皆空"时,指色。大乘"照见五蕴皆空",指心识。



又因为佛祖灭度后,信徒结集,特别强调"持经颂经"与"敬信供养"。但是,佛祖本人觉悟前他敬信什么呢?没有什么是他敬信的,所以他觉悟了。



还因为佛经里常有一句话,"凡佛所说法,佛实未说也",这句话两层意思,一是文字仅仅是车乘船筏,佛法不止于经文;一是"佛所说法,如其未说",就是确认佛所说的都是如"实"如"真"。俗人往往理解为"佛不曾说法",大谬焉。



最要首先确知的是,佛慧求出世的心,佛悲做入世的人。俗谛末法把佛讲得暮气沉沉僵而欲死,此非佛慧,亦非佛悲。知乎此,始可知"无我",实是万世皆备于我也。



所以说,要想知道什么是大乘"无我",要知道一切有到空的转换环节;也要知道小乘讲究"信"字以持戒入定,而大乘则不必始于"信",以其可由慧而定也;还要知道"佛说"是"如实说",不是"未曾说",修慧可独寂无言,慈悲必为众说法。明此四者,始可论"无我"。



无我,简单的说就是"心如明镜";或者说无我境界仿佛"云在青天水在瓶"。第一步就是先找到自己的心,即把小乘的色空转归为人的心意识。第二步是在自己的心里把欲望分离开,即"离欲",就像泥与水分开。第三步就是把欲望(泥)漏掉,清水上浮,这个清水就是佛家追求的清净心。第四步是别让泥渣泛起,一旦泛起则能确保马上漏下去,也就是所谓的放下。这个过程中,"无我"不是绝对的无,不是断灭而是"分离",这是小大乘最基本的分别。



"无我"说的是修慧,智慧开则悲心至。佛以身饲虎,其悲心激发,有百倍于音乐憾心者也。



楼主:段干末

字数:1348

帖子分类:红袖天涯

发表时间:2019-08-18 18:58:18

更新时间:2019-08-18 23:13:17

评论数:1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