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开启尘封的记忆 ——一位体制内职工的技术人生

开启尘封的记忆 ——一位体制内职工的技术人生

楼主:gtbh2009  时间:2019-09-03 09:09:44
终于完全离开了工作岗位,回归本性,回归自然。没有跌宕起伏,没有大喜大悲,只是一个普通技术人员的平淡人生。在科研职场混迹了三十多年,先后在一线研发、技术管理、质量管控、系统总体、技术改造等部门工作,多少有一点酸楚和感触,想起来还是值得回味的。
广大职工,是体制内芸芸众生的体现。“职工”这个群体,与当前各类外企和民企的员工略有不同。职工,一般是指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行政或业务工作人员,处在体制内的生态环境,多少有一点主人翁的感觉。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人阶级是职工的主流。员工,多指企业中的行政和业务人员,主要存在于公司制的企业中,员工主要体现雇佣关系。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职工的身份越来越来越淡漠了。

一、初进职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以文革后首届高考毕业生的身份,进入一家军工科研单位工作。我们那一代人显得早熟,入学前,我已当了一年工人,此前还有两年的插队经历。尽管如此,毕业时也才23岁,与当前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年龄差不太多。
我所在的城市是南方边远省份的首府,当时在市肉联厂工作,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普工。虽然工作不怎么样,但肉联厂的好处是伙食特别好,肉食较多且价格低廉,这在一切都凭票供应的时代也算是优越了。
文革后的首届高考是在1977年12月,当时厂里有二、三十人参加高考,考上了五人,我是其中之一。
入校学的是电子机械专业,以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为主。我们这届分到研究所的共有8名,4男4女,无线电专业3人,电子机械专业5人。来到研究所后,我被分配到器件室从事某新型光器件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工作。
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生活条件差,工作压力不大。初到单位报到时,职工宿舍已经没有床位了。我们3个男生在所工作区门口的收发室凑合,与所里的机要员共住一间。另一名男生家住本市,没有在所里住。
对于电子产品来说,功能主要由电路实现,结构设计不是主体,而且军工产品对于外观造型也不是非常重视,上手并不太难。
课题组长是一位中年女工程师,安排我设计一些光器件试制的夹具,难度和工作量都不太大。课题具体的研究试验工作就是在光具座上搭建光路系统,技术方案是参考权威的技术文献,有关的参数是边设计、边试验、边改进。对于这种非原创的跟随性研究,技术路线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功能总是可以实现的,关键看性能指标是否能达到预期水平。然而,光路调试和试验都是组长亲自操刀,自己的结构专业在这里排不上大用场。按理说,需要用结构件实现光路系统的固定连接,使之具备器件的物理形态,所涉及的结构设计是我的工作。但组长对此不感兴趣,因为散布的桌面光路系统已基本能够实现器件的预期功能,可以通过鉴定验收,发表论文,报奖请功,故没有安排设计相应的结构件。由此的结果是我基本上无事可做,有时设计一些简易的工装夹具,大多时间以看资料打发。

楼主:gtbh2009

字数:1144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9-09-03 06:28:13

更新时间:2019-09-03 09:09:44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