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汉武帝跟韩嫣以及李延年跟李陵的感情对司马迁仕途的影响

汉武帝跟韩嫣以及李延年跟李陵的感情对司马迁仕途的影响

楼主:LGY189  时间:2019-09-28 15:47:51
说到《史记》,大家吐出舌头惊叹:“绝唱啊,洋洋洒洒,哎呀雄伟壮观。”你对《史记》了解多少?说句不中听的话,你顶多背过两篇课文而已,这两篇课文对你搬砖毫无帮助。可怜之人,必为可怜之利,这里探讨一下司马迁为何落到要受宫刑的地步。
汉武帝有个癖好,是个公开的秘密吧。《史记.佞幸列传》说:“今天子重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宦者则李延年。嫣者,弓高侯孽孙也。 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及上为储君,愈益亲嫣。嫣善骑射,善佞。”
汉武帝是个通吃型人才,喜欢韩王信的孙子韩嫣和乐师李延年。其中和韩嫣的关系,太史公用了“相爱”一词。汉武帝所以称为“武”,那是靠开疆裂土得来的。汉武帝是真的敢用人,《史记.佞幸列传》:“上即位,欲伐匈奴,而嫣先 兵。”不幸的是,韩嫣后来应故被太后逼着自杀,武帝亦不能救。
李陵作为侍卫出现在汉武帝面前时,家世和英姿都足以让人想起韩嫣,汉武帝的培养路线和韩嫣一般无二。班固《汉书.李陵传》:“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和韩嫣不同,李陵真被派到了战场上。

贰师将军李广利带三万人马讨伐匈奴,武帝征召李陵带训练的五千人,为李广利运送粮草,李陵不干,要求单干。李陵在汉武帝面前叩头,自请和李广利分兵两路抗击匈奴。《汉书.李陵传》:“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汝。’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诸位看官必须明白,李陵虽然只带了五千兵,但李陵和带三万兵的李广利一样,是受汉武帝直接指挥的。这一战,李陵遭匈奴三万大兵围困,全军覆没,自己,嘿,投降了。要说李广利这人,真的是冤。他带的三万人,被匈奴十万大军围困,死伤十之六七,但斩获匈奴首级万余,全身而退。胜败乃兵家常事,李广利的战果也没啥可炫耀,但他替李陵背锅千年,很多人说李陵打败仗是他的错。李广利真是有苦说不出。
仗打完了,李陵投降了,李广利班师了,照例要开个总结会。李陵全军覆没、自己投降的责任,由谁来背? 《汉后书.李陵传》:“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大家的一致意见:皆罪陵,是李陵的过错!
饶是责任全部由李陵担当,汉武帝的面子还是落不下去的,幸好司马迁出面了。《汉书.李陵传》:“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司马迁极力申说,说李陵投降,需要考虑客观情况,不要看李陵打了败仗,他是虽败犹荣;不要看李陵投降了,他可在下一盘大棋。军事的东西,不是靠文章写得好可以赢得胜利的。汉武帝虽然十分认同司马迁的观点,但是也不敢触众怒,佯装生气告诉司马迁,你这是“诬罔”,欺骗我,有罪。
司马迁把李陵战败投降讲得如此精奇,估计还不是个人意见,而是上面要求。但是上面也要向大众有个交代,派了酷吏杜周审讯,定了司马迁“诬罔”。诬罔是死罪,杀!这就是司马迁《报任安书》说的:“令仆伏法受诛。”那么司马迁是当杀之人,为什么会改成宫刑呢?这个我们必须了解汉代的律法制度。
约在公元前168~167年,汉文帝和汉景帝通过一系列改革,废除了黥、刖、劓、宫等肉刑,肉刑作为主刑退出舞台,只在死刑降等时作为辅刑采用。按照汉武帝时的法律,如果判了死刑,交一部分钱可以降刑一等。大体司马迁交五十万钱,可以从主刑死刑减到辅刑腐刑。五十万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司马迁家本就富庶且在皇帝身边当差,出钱并不是难事。如果他们的家境都不足以出得起钱,出钱降刑的律法制度还有何实际意义?
但是司马迁没有出这笔钱,估计是汉武帝亲自减免的。钱都是小事,司马迁痊愈后,直接提拔为汉代第一任中书令,量身定做的大官。中书令是多大的官你知道不?唐朝时,中书令是首席宰相;汉武帝时,中书令负责直接向皇帝密奏、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地位在丞相之上。说司马迁亏吧,的确亏;说他不亏吧,也不亏。有多少人希望这一刀割在自己身上?司马迁能从一个小小的太史令,直接提拔到高高的中书令,自然是立了大功的,你割了也没用。

楼主:LGY189

字数:1679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19-09-28 17:16:20

更新时间:2019-09-28 15:47:51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