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未知学院 >  也说中国文化

也说中国文化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一楼照例献给涯叔,并在此感谢天涯的各位大神,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滋养了我的小宇宙,有幸在这里遇到喜爱传统文化的你们,并为之发扬传承。现在我稍感有获,于是想来向你们汇报一下我的观点。因为我是学理工的,文采不好,大家将就看吧。特别致敬禅海商道老爷子、姜山如故、二哥、9毫米烟灰等各位前辈。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怎么继续发?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既然要说文化,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文化”一词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甲骨文写法

,以形明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表示古人刻画在岩石或兽骨上、用来传达意识的图画性符号,即最古老的象形汉字。有的甲骨文

简化图案的线条,仅用四段交错的线条,高度概括出纷繁多样的表义图画的本质特征。演变成金文以后的写法

,像是在一个人的身上加了点东西,加了什么呢?有什么用处呢?这要回到远古时期的人类生存环境上。其一可能加了图案是为了恐吓野兽或者利于隐藏,类似现在的迷彩,其二可能加了一种自然法则、崇拜图腾,类似道教所用的“符”,其三可能是指加了一种意识形态意或身份识别即被“点化”一番。但不管是哪一种用处,我想其出发点都是为了人类的更好适应环境,生存下去,也即是说,“文”在人类文明早期应该是一种与自然斗争的生存手段或方法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有“文”的人可以生存的更长久。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的内容又有了新的变化,引申出很多意义。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例“文以载道”、“咬文嚼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等。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脱实向虚,有了精神层面的意思。例“文过饰非”,“文质彬彬”“文采风流”等。其三,柔和的、不猛烈的、良善的,与“武”相对,例 “修文偃武”,“文武双全”等,这其实也是“文”的最终目的-----导人向美和善。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中国从西周时期开始,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谥号里有一个字就是“文”,而能获得“文”的谥号需要哪些条件呢?如下:“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 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 万邦为宪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等。从以上条件来看,“文”的意思就是能自己饱学厚德而后能教化天下,使民心归服。所谓归服,也即使人思想上认同,行动上服从。这也是古时许多历代帝王在位时想做的事情,希望死后获得的评价,可见,“文”在历史上的地位。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从一开始的简单符号,到后来的能改造人心已经有了包含虚实两方面的内容,既指实质性的字符图案、礼乐典章,也指其反映出的导人向善的精神内涵。但不论怎么变化或表现,其让人和谐生存发展的根本目的没变。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再来看一下“化”。“化”的甲骨文

,像是两个人上下左右颠倒的人,望形析义,头向上的意味活人,头向下的表示死人,从有到无,从生到死的改变过程就是“化”,例如“造化”、“羽化”。后引申为改变、生成、改造等。如 “食古不化”,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等。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化”在中华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体现出中华先祖的文明程度与智慧。“化”是指对不同力量或主体的引导,转化,使之成为与我同性或为我所用,而不是在本质上对其消灭,因为消灭势必也会使我方付出代价,诚所谓杀人一千,自损八百,不可取也,在人口数量稀少的古代,还有比“化”更好的手段么?例如“化敌为友”,敌人都变成朋友了,厉害吧,“化干戈为玉帛”这个更厉害了,不但没损失,还送来金银了。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把“化”的功能更是写的“出神入化”,明教的“乾坤大挪移”、星宿老怪的“吸星大法”、慕容世家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张三丰的“太极”等神功,使得各位主角自带BUFF,屡屡“化险为夷”,如入无人之境。当然,在中国人心中,最厉害的“化”当属“化腐朽为神奇”,可见在中国人的心中,没有一无是处的东西,就看你怎么用智慧去改造它。其实不但是物,我们人类是万物之灵,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潜力。归纳以上诸说,“化”指对事物形态或性质的加以引导改变,使之对我有利,后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段话里的“文”,即从纹理之义演化而来。日月往来交错文饰于天,表象即“天文”,体现出来的是天道自然规律。同样,“人文”,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构成复杂网络,具有纹理表象。这段话说,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止适当。在这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跃然纸上。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意思是圣人治理国家,是先利用文化和道德改造他,如果不行才使用武力,凡是运用武力压迫的是因为众人不服,如果文化改造不了他,那么就要考虑诛治了。这里面的“文化”,或与天生的自然反义,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反义,意即与没有经过改造的天然的东西相对举。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因此,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通过“文”对人进行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行为的规范,属精神领域改造之范畴,通过这些改造,把一个自然人变成符合一定行为规范和意识形态的人,以便更好的适应自然与顺从社会。因此,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不是通过强权霸道的治理方式来追求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或强制人民屈服,而是通过充分发挥礼乐对人的教化作用来引导人民过一种道德化的伦理文明生活,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不是通过武力扩张的方式来胁迫异族认同和接受自己的文化,而是通过内在文化特性的吸引力或修文德以来远的方式来引导对方实现文化上的自我转化与提升,从而实现“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目标,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从本质上讲,这首先体现出对人生命的尊重,其次说明我们的文化是先进的,有这个能力吸引人、感化人,而且我们的祖先也对此有着无比的自信。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文化”逐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当然,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但“文化”与“文明”相比,更偏向于适用某一方面的概念合集,例如太极文化、中医文化,而文明,则是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地域各种文化的大合集。我们现在平时所讲的文化,做有“文化”的四有新人、“文化”水平、“文武双全”等,则一般指个人的知识量和修养,是狭义的文化概念。我们现在讲要有文化自信,要相信我们的文化,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世界上的文明传承,唯一不曾中断的就是中华文明,为什么?因为中华文明有着优越和先进的文化,这文化能归化四夷,让万国来朝,能让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生生不息,哪怕面对数次异族的入侵,快要灭国亡种时,也都能转危为安;哪怕一穷二白时做全世界的对手,也能安之若素,谈笑间灰飞樯灭!这都是中华文化的不朽生命力的体现。那我们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是要把人化成什么样子?为什么说是先进文化?我想,解答了这些根源问题,自然就明白了中华文化的先进性,自然就会找回我们的文化自信。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我们的古人闲来无事总喜欢观天测地,打量这个世界,研究学习这个世界,好像这个世界总是那么陌生,没有一点儿地球土著人的感觉。古人因为认知条件所限,只能以地为中心点,看向天空,那迷人的蓝白天浩瀚远漠,夜晚繁星闪烁,神秘莫测,因为不可触摸所以对天空就格外关注,有史以来对天象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4世纪。可见我们古人对天空的迷恋,难道仅仅是吃饱了没事干?我想,此中肯定有深意,只是现在已惘然。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天地运行的很多规律,譬如“斗转星移”、“日月盈仄”,“寒来暑往”都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熟悉这个世界,也在融入这个世界,他们既希望得到天地的庇护,也希望能改造利用天地。后来,我们古代的牛人庄子就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此,“天人合一”的思想就破茧而出,这里“天”泛指除人体以外的空间,有时具体到除地球外的宇宙,或者指地球与天空,或者指太阳等。既然要“天人合一”,那么从身体上,思想上,行为上都要与天地“合”,所以就导出或完善了“中医”、“风水”、“道家”等等中国文化和思想。那么“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正确的吗?是先进的吗?我们不妨追寻中华先祖们的脚步去看一看。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一、 中国人对天地的信仰。
在很多祭祀、祭祖的场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天地是排在最前的。中国人祭祖的时候,第一杯酒要恭恭敬敬的洒在地上,敬给天地,因为中国人认为,是天地繁衍了万物,养育了人类,人都是天地的孩子,这是发自内心的淳朴的尊敬与感恩。中国人也认为,祖先死了以后灵魂应该回归天上,只有像天这样的深邃廖远恒久,才能体现出祖先对后代博大仁慈的爱与庇护,才是英灵应该回归的场所。所以,中国人讲敬天法祖,就是为了告诉后代我们是从哪里来,我们该怎样传承下去,该怎样回报天地。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中国人的口头语:“我滴天呀”,中国人发誓:“天打五雷轰”,中国人冤屈:“老天瞎了眼”等,在这里,中国人把天看的至高无上,是公平正义的代表,是道德的至高点,因为中国人知道,都活在天地之间,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大家同沐风霜,雨露均沾,天地从没私心对待过任何一个人,没有因为你高贵富有就让你多活了一百年;天地养育万物,却从没向万物要过什么,所以天地有大德。《道德经》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本来“道”是排在最前面的,但因为“道”无所显,所以中国人把“道”寄托在“天”上,以“天”为大,什么时候都相信“天”,这就是中国人对天的最直观最质朴的认识,也是中国人的天地情怀。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日月经天,星转斗移,天地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的有秩序的运转着,亘古不变,“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为什么恒久,因为天地遵守秩序,遵守信用,假如今天月亮说:“宇宙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嗖一下飞走了,那地球就懵圈了,假如明天太阳说:“我明天休假睡觉,都别找我啦”,那地球人的脸估计唰的一下就黑了;你在春天播下了种子,秋天就会给你相应的收获,这就是天地的“信”。
楼主:御心桩  时间:2019-10-13 18:29:12
你大冬天的穿个裤衩出来,夏天捂着棉袄出来,那不死也要脱层皮,天地法则就是这么无情冷酷,不会因为你是谁谁谁就给你点面子,这就是“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就是中国人对自然的客观认识,因为人终究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每个人在自己的轨道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循规蹈矩,不偏不倚,这就是

(中),人人都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形成了“中国”。

楼主:御心桩

字数:14409

帖子分类:未知学院

发表时间:2019-09-12 20:38:51

更新时间:2019-10-13 18:29:12

评论数: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