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伤心的红楼,忏悔的梅村

伤心的红楼,忏悔的梅村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1919年9月上海民权出版社出版邓狂言的索隐大作《红楼梦释真》,1979年,杜世杰的《红楼梦考释》在台北出版,1995年在北京再版,2018年8月闲石先生的《红楼扫残录——红楼梦背后的兴亡史》(以下简称《扫残录》)一书由岳麓书社出版。三本大作均将红楼梦的作者指向明末清初的文坛宗主吴梅村,其中尤以《扫残录》的论证最彻底、最充分,书的分量也最足,洋洋七十多万字,一千多页码。《扫残录》以充分、系统的证据坐实了吴梅村写红楼梦的来龙去脉,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明清兴亡史。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扫残录》第一章:大荒末景弥烟尘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为啥要插入以上的图片?管理员可以帮忙删除吗?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以下逐章介绍我对《扫残录》一书的点评,欢迎各位红学爱好者、古典文学爱好者和明清时爱好者指正批评!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以下逐章介绍我对《扫残录》一书的点评,欢迎各位红学爱好者、古典文学爱好者和明清史爱好者指正批评!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导言》
导言的精彩之处如下:
一,红楼梦并非如蔡元培所言: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是“吊天下之亡,揭明之失”,然后又进一步流露反清情绪。
二,第一回暗示甄士隐(“真事隐”)百年之后的墓穴将是北邙山,而北邙山是自古集中埋葬王侯将相的地方,贾府上下碌碌之辈配不上埋葬北邙山的身份,实际上是“假语存”,所以红楼梦就是一部用望族的兴衰来影射国家的兴亡的小说。后文将指出,吴梅村《秣陵春》剧本中的南唐李后主,其实际上的影射对象南明弘光皇帝都在亡国后被葬在北邙山。
三,第一回(甲戌本有凡例)说“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第二回又说“甄家的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实际上是讲贾府的金陵十二钗等女儿本身都是影射一群男人,结合上面这点,小说就是要为一群王侯将相立传。
四,红楼梦有三个基本任务体系,相互干扰小,分别是凤姐系统(贾琏等人的风月之事)、贾宝玉系统(贾宝玉房里的的丫鬟和小子们)、大观园系统(十二钗与宝琴、邢岫烟、李纹姐妹)。这三个系统实际上代表着从风月宝鉴到石头记到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由吴梅村分三个阶段不断补充、修改所成,写作年代跨度有三十年之久,1667年吴梅村通过一首长诗宣布红楼梦写成封笔。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导言》
导言的精彩之处如下:
一,红楼梦并非如蔡元培所言: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是“吊天下之亡,揭明之失”,然后又进一步流露反清情绪。
二,第一回暗示甄士隐(“真事隐”)百年之后的墓穴将是北邙山,而北邙山是自古集中埋葬王侯将相的地方,贾府上下碌碌之辈配不上埋葬北邙山的身份,实际上是“假语存”,所以红楼梦就是一部用望族的兴衰来影射国家的兴亡的小说。后文将指出,吴梅村《秣陵春》剧本中的南唐李后主,其实际上的影射对象南明弘光皇帝都在亡国后被葬在北邙山。
三,第一回(甲戌本有凡例)说“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第二回又说“甄家的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实际上是讲贾府的金陵十二钗等女儿本身都是影射一群男人,结合上面这点,小说就是要为一群王侯将相立传。
四,红楼梦有三个基本人物体系,相互干扰小,分别是凤姐系统(贾琏等人的风月之事)、贾宝玉系统(贾宝玉房里的的丫鬟和小子们)、大观园系统(十二钗与宝琴、邢岫烟、李纹姐妹)。这三个系统实际上代表着从风月宝鉴到石头记到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由吴梅村分三个阶段不断补充、修改所成,写作年代跨度有三十年之久,1667年吴梅村通过一首长诗宣布红楼梦写成封笔。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上编,第一章
《红楼梦》的大背景可以提炼出两个关键词:“末世”与“大荒”。
末世一词首见于《易经》,指殷商的终末期,后来泛指为一个朝代的终末期,所以这里必指明末无疑。本章又引用了孔尚任《桃花扇小引》指他通过写《桃花扇》记弘光灭亡的事,是“为末世之一救”;又有当时戏曲家李玉、遗民文史家吴炎的诗文中出现“末世”两字为证,都是指明末。
而大荒则是指在改朝换代中的兵荒马乱、遍地白骨、五谷无收,引《周礼》云“大荒,大凶年也”,显然大凶年是指整个天下的大凶年,所以抗清义士张煌言诗云“可是大荒犹杀运”。
本章最精彩之处是客观解读了第八回的题通灵宝玉诗,尤其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指出一个家族的灭亡不能用白骨如山来形容,显然是指改朝换代中的残酷屠杀。公子与红妆的代表应该分别是明末四公子、秦淮八艳等,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分别呈现各自的悲剧人生,如《桃花扇》的男女主角侯方域与李香君,冒辟疆与董小宛,钱谦益与柳如是,吴伟业与卞玉京等等。尤其是这一联还是吴梅村《圆圆曲》中的“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的翻写。
所以,红楼梦的写作背景就是明末清初的天下大劫难,亲眼目睹者、记录最深者都是在崇祯、弘光、顺治三朝为官,被称为史诗的著名诗人吴梅村。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第二章
吴梅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明朝从极盛到末世,是急转直下的,就在他出生的前后几年,而他又目睹了明朝灭亡的整个过程。
本章指出晚明的中国是一个新思想层出不穷,新的生活方式花样百出,新的经济因素遍地萌动的年代,在这个多样化的年代,又产生了种种的社会矛盾,新思想与旧势力的尖锐斗争又葬送了这个王朝。红楼梦的种种细节体现了这种晚明社会特色,比如程日兴这个人既是贾政的门客,又是古董行的商人,还是一位擅长画美人的画师,应证了当时“士商相混”“士商结交”的社会风气。又比如第五十三回有贾母崇尚新杨奇巧之品的描述,都是在无意间表现出这个时代背景。
这里还列举了种种明代特征的事物。比如贾雨村把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列为近代之人,其余的都是前代之人。又比如称清代的江南省为金陵省(南直隶),江宁府为应天府,江宁为南京等等。还有荣宁二府在南京旧宅有一套一模一样的房舍与管理班子,这显然是影射明代的两京制。孙绍祖世袭指挥一职也是明代特征,包括太医可以世袭也是明代特征。宁国公、荣国公、临安伯等爵位的命名特征也是明代的,清代不这么命名等等。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第三章
虽然写小说朝代是可以虚拟的,但是不可否认红楼梦中的人物穿着都是明代的服饰。这里指出有些细节表明作者是自然写出的当时服饰,而不是要刻意把人物的服饰用明代特征。比如第七十八回贾宝玉一边走,一边“摘冠解带”,秋纹、麝月二人则捧着“冠袍带履”伺候着等等,贾宝玉露出“靛青的头”就是一头乌发(没有清式光头),等等;又比如第九回李贵摘下帽子、第二十九回林之孝整理帽子,第六十七回兴儿抓下帽子等等,清代除了官员戴笠(也并非称为帽子),其他人是没有帽子的,只有明代无论什么身份的人都戴帽子;第六十八回还有“青衣”一词是专指明代衙门的差役,这里引用了叶梦珠《阅世编》证明清代青衣一词已消失。
本章的焦点是指出红楼梦小说有强烈的晚明思潮思想倾向。比如贾宝玉对袭人说“除“明明德”外无书”,骂靠考功名攫取私利的人为“禄蠹”“国贼禄鬼”,贾宝玉攻击程朱理学,反“经济学问”,因此把四书之外的书全部焚毁等等,这都是明代王学、李学的遗响。尤其是晚明著名思想家李卓吾的理念与此高度吻合,李卓吾用《焚书》《续焚书》集中讲解“大学明德”含义,本意是推崇民权、民生,扩展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反对程朱理学。因此,贾宝玉的这套言辞就是李卓吾思想的翻版。这一点也被著名红学家李希凡先生看出来了,不过李老师说曹雪芹受到李卓吾的影响是不符合时代背景的,因为清初到乾隆官方和主流文人多次批评王学、李学,乾隆时代的读书人是很难受到李卓吾的影响的。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第四章
本章其实有两部分内容,一个是讲贾雨村与吴昌时的关系,一个是讲晴雯之死的明亡象征。
红楼梦的写作其实来源于很多作者亲身经历的素材,贾雨村的形象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明末贪官吴昌时的身世与结局。第二回,贾雨村在扬州郊外智通寺看到一幅发人深省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往往是很多受到惩处的贪官最后的忏悔之言。江宁织造曹家虽然也都是贪腐之辈,最后也受到了惩处,但曹雪芹还不至于用这种语气去批评自己的祖辈,所以从灵魂深处来说,这就不像是曹雪芹写的小说。而吴梅村的《鸳湖曲》是写他的复社旧交吴昌时的,吴昌时因贪墨无度被崇祯斩首,吴梅村旧地重游嘉兴的鸳鸯湖吴昌时当年的湖滨别墅写下这首诗,诗中说“白浪掀天一叶危,收竿还怕转船迟”,就是和红楼梦这副对联相同的意思。吴昌时早年家道中落,曾得到一位老翁的帮助,后来他曾寻访报答这位老翁,等等他的一些身世表明红楼梦贾雨村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取材于吴昌时。后文将指出,作者贬低贾雨村,批语斥贾雨村、王熙凤两人为奸雄,是与弘光时的大奸臣阮大铖有关的。
这里指出,红楼梦里面多次提到落日及其相近的场景,是与吴梅村诗中大量的落日景象意思是相同的,指明亡。尤其是《绥寇纪略》末篇名为“虞渊沉”,虞渊的意思就是日落之所。而第七十七回、七十八回两回以非正常的语气描述晴雯这个丫鬟死亡的过程,特别是贾宝玉对袭人说阶前一棵海棠树无故死去,恐怕是有应验的,因为孔庙桧、武侯柏、岳王松都是世乱则枯萎、世治则复生,千古循环。这里又引证《五杂组》《陶庵梦忆》中都有的“孔庙桧“一节,表明红楼梦中的这段话意思是确定的,晴雯死,海棠枯,代表的是朝代的兴替,即明朝的灭亡。这个证据相当明显,相信今后无人可以反驳。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第五章
香菱是红楼梦重要的暗线。这里指出她曾作三首咏月诗,都是强调月圆;她在学诗时,也是学的“长河落日圆”之类的句子。初步推测她的原型就是一代红颜陈圆圆。后文将论证甄士隐与著名公子冒辟疆有关,而薛蟠的原型铁定就是崇祯宠妃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而夏金桂的原型铁定就是被吴梅村写《圆圆曲》所讥讽的吴三桂。陈圆圆当年与冒辟疆海誓山盟,相约冒会来苏州迎娶圆圆,结果陈圆圆被国丈田弘遇给抢到北京去了,最后转让给吴三桂。这种互动关系,暗隐甄士隐本是香菱(甄英莲)的父亲,结果在元宵之夜丢失了心爱的女儿,最后香菱被薛蟠所得,可能被夏金桂折磨致死。以上的影射关系读者初涉,可能不会太相信,到时候要看具体章节的精彩论证,先请大家记住这个连锁影射关系,这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独立的人物关系体系。《圆圆曲》中说陈圆圆“前身合是采莲人”也是暗合了“甄英莲”之名,这点有必要注意。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第六章
吴梅村1653年曾往旧都南京办点事,受到了今非昔比的强烈震撼,其中写下了一首《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长诗,提到了魏国公(徐达后裔,明代第一豪门)家的公子徐青君,在明亡之后由一位花花公子变成一位替人家挨板子打屁股谋生计的贱民,被旧识认出后稍微转危为安。而据启功记载,红楼梦有一个旧时真本的结局就是贾宝玉最后沦为看街人,并被人打板子,结果被北静王认出获救。可以认为,贾宝玉的原型一定程度上就是来自于徐青君。
这里还有大的证据表明荣宁二府的原型就是徐达家族,徐达的后人分为南京的魏国公和北京的定国公两支,两百多年间荣华富贵从未间断,直到明亡,树倒猢狲散。所以“都中望族吾首门”这段回前诗一定是指徐达家族,尤其指魏国公家族,而且这里是模拟徐青君的口气写的这首回前诗。自古以来,一门二国公除徐达后裔外再无第二家,正好与小说中宁国公、荣国公相对应。贾府宗祠的对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等等正是徐达作为开国元勋让后世子孙享受无尽荣华富贵的明证,昭日月,指是明代之事。“星辉辅弼”四个字则只有徐达这种宰相、元帅级别的人才敢称得起,所以贾府的原型既不是皇室家族,也不是宰相、首辅级别以下的官僚。另外,小说多次指出贾家属于“武荫”(因军功而获爵位),也是与徐达家族相符合的。所以,贾府宗祠里面有一个影像模糊的神主,属于宁荣二府的共同祖先,那应该就是指徐达。
本章还分析了《钟山怀古》,指出这首诗也是来讽刺徐青君的。《扫残录》完美破解了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这是分析的第一首。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第七章
崇祯的宠妃田贵妃的父亲叫田弘遇,据张岱、谈迁记载,都是一个尚气横行的呆霸王,吴梅村对他尤其关注,因为据《吴门遇刘雪舫》一诗描述,当初田弘遇经常请吴梅村的客,有一次就是在酒席上遇见了新乐侯刘文炤(字雪舫),刘文炤是崇祯的表兄弟。从这个细节看出,吴梅村在崇祯时代经常和这些皇亲贵戚们混在一起,这是他能够对贵族生活了如指掌的主要原因之一。吴梅村其实也很不喜欢田弘遇,但他在诗中常常提到他,因为他认为这种呆霸王似的皇亲实在是导致明朝晚期乱象的一个缩影。他为此专门写了一首长诗《田家铁狮歌》来感叹这件事情,其中有“将军岂是批熊手,嗔目哮呼天下闻”,诗中还说,别人赌博输钱还不起,他就派人将他绑进府中,酒席上歌姬演奏的节奏没跟上,就被他当场击杀。红楼梦的薛蟠就是这样一位角色,称他“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并且一生气就抽出家里的大门闩呼叫咆哮。这里吴梅村写薛蟠不仅仅是从田弘遇身上取材的问题,本章指出吴梅村诗中一般称田弘遇为武安侯(汉朝贵戚田蚡),而薛蟠的蟠字正好是“田蚡”两个字的合体。而且,薛蟠强抢民女甄英莲(香菱),正像当年田弘遇在苏州强行夺走陈圆圆,上面讲了香菱的原型就是陈圆圆,则薛蟠的原型就可以直指田弘遇。
又指出,薛宝钗的蘅芜两个字与田贵妃有关,吴梅村在《绥寇纪略》里面记载田贵妃“所居常若蘅芜香”。第三十回薛宝钗借扇机带双敲,说宝钗体丰怯热,暗示她是杨贵妃(第二十七回也有强烈暗示),而小说中提到的负荆请罪背后则是田贵妃与周皇后暗斗,最后被迫向周皇后请罪的事情,吴梅村不但在《绥寇纪略》中对这件事情有独家记载,在《永和宫词》中也明确地说“请罪长教圣主怜”。所以薛宝钗在红楼梦早期写本的原型就是田贵妃,这也加强了薛蟠影射田弘遇的证据。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第八章
这一章涉及到作品的地理定位问题,内容十分丰富。
前面讲了香菱就是陈圆圆,“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在《圆圆曲》里,陈圆圆“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在《红楼梦》里香菱对夏金桂说了一大通的江南水生植物,包含着作者对江南家乡的感情。所以,红楼梦中两个关键人物,明线的主角林黛玉,暗线的主角香菱都是姑苏人,林黛玉还有“见土仪思故里”的情节。
所以下面列举了非常多的江南证据,比如芭蕉、梅花、桂花、竹笋、红菱、鸡头米等南方才有的植物和食品,慧绣、弹墨等江南工艺,十番、将军令等明末清初的苏州地方文艺。方言也证明小说的底层语言是吴语,当然吴梅村作为阅历甚广的文人,用官话写小说也不成问题的,夹带一些其他地方的方言也不成问题,尤其是他两次上京居住过十几年的时间,熟悉北京的方方面面,再说小说后来被人动了一点手脚也是情理之中的。在地名上,这里指出小说中不经意间出现苏州的“玄墓山”和京口(镇江)等地名,证明作者是有意无意在江南写作而成,尤其是出现“埭”“塍”两个遍布太湖周边地名的字眼(其他地方不会有),证明了作者就是吴语区的人。
楼主:客里故卿  时间:2019-10-03 06:02:56
第九章
作者在写红楼梦的过程中无意间流露两种思想倾向,一是对王公贵族奢侈糜烂的批判,一是对自己归隐田园的向往。前者以晋代的石崇为代表,后者以晋代的陶渊明为代表,所以红楼梦中反复多次出现“石崇”“陶渊明”的字眼,扫残录有一一列举。曹雪芹没有可能接触过奢侈糜烂的王公贵族,自己不是官,也不可能有陶渊明式的归隐向往。这个却可与吴梅村相合,吴梅村不但激烈批评以田弘遇为代表的王公贵族,自己崇祯、弘光、顺治三朝为官,三次逃跑回家,他的诗歌中也多次出现“石崇”“陶渊明”的字眼。
红楼梦对贪婪奢侈的批判,集中在对以贾赦、贾珍为代表的描写上面,比如贾珍邀集公子王孙搞“临潼斗宝”,又命佩凤吹箫、文花唱曲(石崇曾命绿珠吹笛),去换来墙下面有人长叹,《扫残录》指出这声长叹来自贾家的老祖宗,石崇最后被处死,贾珍恐怕也是有杀身之祸。
本章还用独特的角度解读了“护官符”,指出这些夸张过度的句子,过犹不及就到了事情的反面,而且“白玉为堂金做马”等句子实际上是描写陵墓的。而“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典故来自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也是奢侈过度导致亡国之兆。

楼主:客里故卿

字数:5718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09-29 05:40:46

更新时间:2019-10-03 06:02:56

评论数:3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