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关于国内色盲色弱的高考限制政策,看香港大学的方式,这才是真正以人为本

关于国内色盲色弱的高考限制政策,看香港大学的方式,这才是真正以人为本

楼主:迪加奥德曼  时间:2019-10-09 11:38:32
请教育部人士看看,人家的香港大学是如何处理的,国内伪科学体检政策坚持了这么久?害人不浅港大亚洲排名前三,高于清华北大,这是有原因的?

香港大学内地招生负责人黄依倩接受新浪主播娄雷访问
主持人娄雷:黄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刚才一下子想起来的。需要我们同学提前体检吗?我们的专业会对身体有要求吗?比如像色盲、色弱的同学,肯定不太适合读与颜色相关的专业了。
黄依倩:原则上我们没有太多的限制,在香港很多时候我们要很考虑到平等机会,我们不能歧视任何人,原则上是没有这些规定。但是在入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升学检查,你身体有问题,不是说不能读,主要是让你休息一下再读,我还没有听说过因为身体的问题不能去香港大学读书,除非你病得很厉害或者怎么样,一般我们没有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娄雷:我的意思是,比如像色弱,颜色分辨不是很清楚的那种同学,我们是不是其实也不太建议他去从事像与颜色打交道的学科?还是没有限制?
黄依倩:我们真的没有太大限制,如果他可以克服这个问题的话,我们也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当然他自己要去评估他能不能在这个学科里面克服到他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没有规定。我在条例上还没有看到色弱不能去哪里学习,他自己要评估自己的。
主持人娄雷:我们的大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但是您在进门之前要对自己有一个衡量。
黄依倩:比如色弱对学医会不会有一些困惑在里面,但是我们有的同学是盲人读物理,我不觉得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录取你,我们觉得你就是能够读的。
主持人娄雷:你是能够完成学业,并最终取得自己的成果。
黄依倩:对。但是如果他自己遇到问题,他自己要做一个选择,我不知道色弱具体会是什么样,可能他觉得某些学科他读起来真的是有困难,他可能真的不应该选择那些专业。
主持人娄雷:刚才我们谈到了宿舍问题,没有深入下去谈,您给大家介绍介绍,当同学们宿舍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学校采取的是怎样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黄依倩:其实宿舍这个问题同学不用担心,要由我们去担心。主持人也知道,我们一直以来,特别是香港大学,我们在香港的很中心地方,很多时候我们宿舍受很大的限制。其实我们香港的学生不是每个同学都可以住宿,但是每个同学都很向往住宿舍,因为在港大来讲,宿舍不仅是住宿的一部分,还是教学的一部分,我们把宿舍叫做社堂,我们有很多社堂文化。香港大学要培养的人,希望可以培养出有领导才能的人。现在的领导才能,社会上的竞争不可能只是地区性的,不可能只是在北京,不可能只是在香港,也不可能只是在亚洲,因为是全世界的竞争。所以,要培养学生从早就应该认识到这个竞争是很国际化的。你在国际上的大环境竞争的话,你了解不同人的思维方式和他们的文化背景其实是相当重要的。在整个教育里面,在大学的教育机制里面必须要让同学有这个体验。
我们宿舍特别安排,学生不会说一年级就跟一年级的学生住,我们是打乱的。可能我是学法律,而我的同社的是从西班牙来学别的,本身有很多可以交流的地方。因为是这样,大家知道港大的宿舍是整个大学教育我们叫全人教育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同学竞争很大,都想住宿舍。以往香港同学不能保证他们都住宿舍,但是内地或者是国外去的同学,我们是保证他们一定可以住宿舍,而且是三年。因为考虑到他们家不在香港,他们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以来是这样,但是又要扩充名额,但是宿舍又只有这么多,怎么平衡?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们很多年了,今年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所有同学都不能保证三年都住在宿舍,包括内地,包括国外去的同学,但是这些同学如果你是国际生,外国来的或者是内地来的,如果你第二年没有办法租到宿舍,学校会统一安排你入住学校在社会上租住的这些房子、公寓,让同学去住,同学交的费用跟住宿舍是一样的,对同学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对大学来说我们投入很大的经费。
其实也有好处,我们一开始为什么没有推行这个?我们做每一个决定都非常慎重,我们也经过这几年不断的调研,看看客观上有这样的困难。我们看看如果是这样安排,对同学有没有带来好的地方,我们发觉其实也有很多好处。有的同学觉得在这儿三年,已经体验宿舍很多,因为住宿舍其实要求很高,不是每个同学都时间那么充裕,同学觉得我到某一年需要多一点的去社会实践,多一点去做跟自己以后的专业有关的东西的时候,他可能会觉得有一个比较相对来说不要参加那么多活动的环境会比较好一点。所以,在外面住有在外面住的好处。这是目前我们进行比较重要的改进。

楼主:迪加奥德曼  时间:2019-10-09 11:38:32
现在中国标准下所谓的色盲色弱,大部分是对红绿色的辨识有些异常,但绝大多数人很难理解是怎么回事?都片面的理解为分不清楚红绿色,这是绝对的误解,我们所谓的色盲色弱,现在区分红绿色跟大部分人不同,但区分蓝绿色则非常敏锐;而对于正常人,区分红绿色比较敏锐,但区分蓝绿色非常困难,大家可以按照自己分辨蓝绿色的状态来理解所谓色盲色弱现在分辨红绿色的状态,其实颜色是能分辨的,只是分辨的敏锐度有差别,这样大家就好理解了,如果现在所谓的色盲色弱是红绿色盲,色弱,则正常人都是蓝绿色盲色弱,因此,色盲是歧视性字眼,而非真盲,当然除开极少数目的单色不可分或全色盲。
楼主:迪加奥德曼  时间:2019-10-09 11:38:32
最近,终于直面心中的恐惧,在网上看了几乎所有关于所谓“色盲”、“色弱”的新闻,帖子。结合自身的感受与网上的信息,我不得不重新对这种检测方法进行审视。

1、同一种交通红绿灯系统下面自相矛盾。
从1996年新交通管理条规实施以后,考驾照必须通过色觉检测图检测,所谓“色盲”、“色弱”,一律取消拿驾照资格。由于我国的交通无论对于驾驶者还是行人都是同一套红绿灯系统,如果这一部分色觉异常的人不允许开车,那是否也意味着这一部分人不能在马路上行走?因为按照这套检测手段的说法,那样会很危险。
如果这种检测手段是合理的,那么我只能说国家是在拿至少超过6000万人的生命开玩笑。但实际情况是这一部分人看红绿灯没有任何问题,却无情地被剥夺了在同一套交通系统下驾驶的基本权利,那么只能说以这种色觉检测图的方式判定是否可以考驾照是不合理,甚至是荒谬的。现在考驾照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反而逐渐变成了生存的基本技能,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拿驾照,这是在剥夺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

2、缺乏可重复性。
对于国内存在的至少5本色觉检测图,很多色觉异常人并不是所有的图都看不出来(当然,大部分人在第一次通过检测图得知自己是“色盲”或“色弱”之后,就在心里默认了这样一个难过的事实,不会再去看那个图了,更不要说将超过一本的色觉检测图翻来覆去地看。因此,很多朋友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有一些图是可以看出来的)。以我自己为例,以5本图为总量,大约50%的图我是可以较为轻松地看出来的,有约20~30%的图要很费劲才看得出来,剩下的图在不戴矫正眼镜的情况下,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来的。
色觉检测的方法是:快速地随机看两页或者四页图,如果能够看出来,则为正常;如果看不出来或者比较吃力,便是不正常。 像我这种情况,如果运气好,刚好翻到的那两页就是我看得出来的,那我就是正常;如果运气不好,那两页我看不出来,我就不正常。 这种方法违背了科学上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可重复性。很显然它并不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由于检测图这种缺陷、问题只在我们这样少数人身上体现,因此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很多时候,后来者要推翻前人的所谓“真理”,都是从绝大多数人看不到的破绽入手,如果每个人都能轻易看到这些破绽,那所谓的“真理”根本没有出现的可能。)

3、有些色觉检测图在同一张图里面为正常者和异常者设计了不同的图案,以经典的牛鹿图为例,看到牛的是正常人,看到鹿的是“色盲”或者“色弱”,但事实是还有一部分人既能看到牛,也能看到鹿。
如果你问这些色盲检查图的设计者:为什么读为“牛”的是“色觉正常人”,而读为“鹿”的就确定他们是“色盲”,将结果调过来不行吗?现实生活中还有“牛”和“鹿”都能看出来的人,他们应定为“色觉超人”,还是定为“半色盲”呢?任何设计者都回答不了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因为他们已经掉到色盲检查图最初设计者玩把戏时设下的陷阱中了。如果强要回答,他们只能说:因为读为“牛”的人最多,读为“鹿”的人少,两者都能看出来的人更少。这也能叫科学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经典实验,在那之前的19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学说,也就是说质量越大,下落速度越快,这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一颗石子落地速度比羽毛快得多。但是伽利略却质疑,如果是一个质量大的和质量小的物体绑在一起,它的下落速度是比原来质量较大的物体变快了还是慢了呢?如果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正确的,由于质量小的物体比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慢,那么绑在一起会减慢质量大物体的速度,因此总体速度变慢;而另一方面,绑在一起总质量变得更大,总速度就应该更快。很明显这是自相矛盾的。 现在或许再来看这样一个故事,我们会发笑。但是我们的身边不知道还存在着多少这样看似正确的理论在大行其道。) 4、该图无法合理解释客观存在的事实,即被该图定为“色盲”的受测者,都能辨别各种色彩,他们的色彩世界同“色觉正常人”同样丰富。
从有该图那一天起,直至今日“色盲”没有科学的定义,只对色盲进行了大量的主观描述,这些描述只是依据“色觉正常人”对“色盲”的色觉进行的主观臆测,肆意夸大,很多都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描述,造成了极为深远的社会偏见和歧视。而后人都是步色盲检查图发明者的后尘,没有离开这个所谓科学的基础,以为通过色盲检查图检查出来的就是“色盲”。
时至今日,几乎所有普通大众和相当一部分医生对于“色盲”的理解就是会把红、绿色看成灰色,这是多么无知和可悲的事情啊。
(这让我又想到一个例子,在所谓公认的科学里面,狗的眼睛里只有黑白灰,因为没有人知道狗到底看到的是什么,所有如果有所谓的科学家说狗只能看到黑白灰,那我们也只能去相信所谓的权威。但事实却很讽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导盲犬,能够准确地分辨交通信号,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正所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只是因为狗不能说话,所以所谓的科学家任何的臆测便被强行地扣在头上,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
同样,或许正常的人永远也难以知道色觉异常的人的眼里看到的到底是什么,只不过因为大多数人占据了人数优势,掌握了先决权、话语权、规则制定权,而通过并不负责的主观臆测肆意歧视。
颜色的辨识还涉及到主观心理,如果一个小孩子从小大人就教他“红”色是“绿”色,那么对于这一个小孩来讲,“绿”就是“红”。在并不知道别人看到的是什么,在缺乏合理的评判标准的情况下,随意地臆测,扭曲事实,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
5、色觉检查图的绘制方法是一种骗人的小把戏。科学地说是采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该图的绘制方法采用了将受测者的色彩辨别能力偷换成对色彩明暗度的感知程度。由于这两个概念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科学至今也不能证明对色彩明暗度感知程度不同的人对色彩的观察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色盲检查图的检查结果根本不能证实受测者的色彩辨别能力如何,其检查结果是无意义的。
实际情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photoshop里面,正常曝光下,色觉异常的人看不到或者看错的图,把曝光度调低,就可以看到所谓正常人看到的图案;而一些在通常光线下只有色觉异常的人能看到的图,比如经典的“牛鹿”图,如果在软件里面选择强曝光,正常人也可以看到“鹿”。这并不是色彩本身的问题,而是色彩明暗度的问题。
众所周知,对于某一种具体的颜色来说,是某一个狭小波段的可见波,是固定的,基本上可以认定是一个定量。我们以绿色为例,如果色觉检测图检测的是绿色,那么如果可以看到一幅图或者几幅图,那么就可以判定可以看到绿色。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同样是绿色,有些看得到有些看不到呢?由于绘制图的作者没有深入地研究,便人为地臆测了各种不同程度等级的色弱来掩饰这种图的问题,说有的轻,有的重,用这种没有任何客观数据能证实的东西来搪塞。
其实绘制者很多不能解释的问题用色彩明暗度来解释是很轻松的事,不同的明暗度看到的效果不一样是很正常的,并不是对颜色本身不能辨识。我们恍然大悟。

6、“色盲检查图”是一位叫石原氏的日本人在1916年发明的,我们国家自己最早出版的是1958年俞自萍的,至今我们国家使用的所有色觉检查图与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图形上有所改动,页数增加罢了,其绘制方法完全一样,属于典型的舶来品。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人就发现用这种图检测颜色错误率很高而将其废除,欧美很多国家也早就废除了这种方法。在欧美、日本包括澳洲、香港,对于考驾照,C照不需要进行任何的颜色检测,而B照和A照,只需要标准的红黄绿辨识,用的是一种类似显微镜的电子仪器,只需要看一些简单的颜色,真正回归到检测颜色上来,在读书,就业方面也是基本没有什么限制的。
全世界对于颜色的研究都没有很彻底,目前欧美和日本稍稍走在了前面,他们敢于自我否定,对于自身曾经不合理的东西进行批判并及时改正。而中国这一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都是简单地学习国外的成果,对于别人已经废除的不合理的东西,我们还将其当做宝贝,固步自封,并对自己的民众进行极不合理的限制,让人心痛。


楼主:迪加奥德曼

字数:5337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14-06-24 01:05:00

更新时间:2019-10-09 11:38:32

评论数: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