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红楼梦》几度成为禁书的原因

《红楼梦》几度成为禁书的原因

楼主:柳明兰  时间:2019-11-09 23:46:19
《红楼梦》几度成为禁书的原因

《红楼梦》在清朝为什么会被列入禁书?有位名叫潇潇然别居的网友在其网文《红楼梦在清朝为什么被禁?》中披露了以下几点原因。[31]

一是有诲淫之恶。《红楼梦》第一回说是书“大旨谈情”,贾宝玉也被称作“天下古今第一淫人”,自然不能说不淫,清代的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卷八中云。“淫书以《红楼梦》为最,盖描摹痴男痴女情性,其字面绝不露一淫字,令人目想神游,而意为之移,所谓大盗不操干矛也。”

二是有诬蔑满人之嫌。《红楼梦》一经问世,便有好事者捕风捉影,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附会之。有人说《红楼梦》是演义清世祖与董小宛之间的事,更有人说演说的是清代贵公子纳兰性德的身世。清代谢道隆在《红楼梦绝对题词》的注中说:“满洲诸老,常以《红楼梦》乃讥国初故满相菜公之书,屡焚禁之,而不能绝也。”

三是有“扰动兵戈”之祸。《红楼梦》敏锐地觉察了封建末世的窒息气氛,批判了封建贵族精神堕落和道德沦丧,热情地赞颂了封建精神的叛逆者和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女子们,客观地展示了封建贵族的衰败与没落。应该说,这一点是《红楼梦》被禁的最深层原因,同时它也是封建统治者所着意遮掩的,故而不见于明文。

关于《红楼梦的》诲淫之恶,如果以现有版本来看《红楼梦》,说它完全不淫,那是说不过去的,但若要说那是淫书之首,还是有点过了。有没有可能,《红楼梦》高鹗篡续前的版本内容比较污?为何《红楼梦》毫不避讳贾琏与多姑娘的那么污秽的性爱描写?虽然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情节后来已经删除了,但根据脂批的提示,我们知道这段情节是存在过的。

根据各种线索,书里后四十回还把关于北静王与贾雨村相关的情节删的连影子都没了,恐怕还是与所谓的涉淫有关。若说红楼梦被禁主要是因为“扰动兵戈”之祸,也没见他们怎么禁《水浒传》,以及《说唐》这些盗匪题材的书,可见主要不是这个原因。

有位百度红友提出这样一些观点,红楼梦小说里,贾宝玉一个不喜欢读正经书的处于性觉醒期的男人,整日整日混迹在花丛当中,群芳相伴,郎才女貌,日夜相对。男的高富帅,女的白富美。作者营造出来的是一个很暧昧的环境,且开篇前几回就描写了云雨之事,这会让人去思考作者的写作动机:作者一开始,到底是想写一部怎样的小说?

仔细想一下,宝玉不是什么正人君子,第五回便跟仙姑大战一场,梦遗了一回,接着便跟袭人云雨了,然后就没有了,这很不符合逻辑。有没一种可能,红楼梦之前的版本,作者本意是按金瓶梅路子来写的,只是后来曹雪芹把它改了。从写作安排来看,一般如果不是黄文,性描写一般不会出现的太早,红楼梦早早便出现了这些内容,很难说最初的写作方向,会不会是跟金瓶梅一样的。

再来看红楼梦之前的名字: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位百度红友说:《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些名字作何感想,反正我只是个俗人,除了石头记,其它的名字,未看书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风月小说。

红楼梦的内容,公认的原著只有前八十回。经过曹雪芹的文字润色,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得以名动天下。那么,在曹雪芹润色之前,石头记的内容应该是怎样的呢?从曹雪芹给出来的红楼梦来看,内容就是流水帐,白开水,若没有他的文笔,我想,大概应该是不怎么吸引人的吧?那么,问题来了,一篇不怎么吸引人的流水帐式的小说文章,怎么可能会在民间流传呢?再来看看红楼梦的名字变化,还有内容,写作手法,前面很早就出现的各色云雨之事,有没有可能石头记原本就是跟金瓶梅一样的风月小说呢?不然,在曹雪芹润色之前,它凭什么得以在民间流传呢?又怎么会得到那一系列的名字呢?

所以笔者也认为,《红楼梦》早期版本很可能就是一部晚明时期非常流行的类似于金瓶梅的一种情欲写实风月小说,曹雪芹对它进行改造,要借它来映射当时的社会,映射当时婚姻制度对女性的不公,所以揉进了许多现实主义的诉求,但既然仍称石头记,故事的主要情节不会变。

看看红楼梦曾名《风月宝鉴》,又曾名《金陵十二钗》,这部小说谈风月,肯定并不仅仅只是谈贾宝玉一人的风月之事,而是以金陵十二钗为主的一群女子的风月之事,或者说,她们的婚恋情事。事实上,仔细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内容,主要就是反映的这些女子的婚恋以及命运,从贵妇小姐到奴才丫鬟,各色各样林林总总。

所以,《红楼梦》后四十回,书中两位女主角,黛玉与宝钗的婚恋即将登场,如果还沿袭前八十回贾琏跟多姑娘,贾琏跟鲍二家的,秦钟跟智能儿等处情爱性爱描写那样的写实风格,贾珍与秦可卿扒灰,贾琏薛蟠甚至忠顺王北静王养男宠的这样极端情事更是早早就交代出来了。按这尺度,推测以后的剧情走向,则小说中两位女主角宝钗黛玉的婚恋,很可能会有一些类似风月小说中曲折而旖旎的内容,甚至出现比较惊悚的情爱性爱情节。

红楼梦里开篇就出现一位身份卑微但有点姿色的被拐卖女孩甄英莲,为了争夺她,两位贵族男子打破了头最后闹出了人命。那么后来大观园里出现了一群素质比英莲高得多的美女(从薛蟠见到林黛玉的反应看),将会引来这个以男人为主导的世界里男人们怎样的争夺呢?以贾宝玉天下无能第一的品性,他能保护得了这群被他意淫了一百遍一千遍的美女不受虎视眈眈的外部世界的侵夺吗?

高鄂续书里很遗憾地将大观园美女全都写成孤芳自赏无人求问嫁不出去的剩女,必须窝在大观园里为争夺个愚顽怕读文章的贾宝玉勾心斗角,各种心机谋略全用上,艳冠群芳的宝姐姐为争做宝二奶奶也需要处心积虑去算计林妹妹。这是不对的,不仅偏离了书中前八十回渲染过的风月味颇重的暧昧风格,而且完全把之前早早就介绍出场的许多高富帅贵族男子当成空气了。

第十四回://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余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在秦可卿的葬礼上,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了一大堆王孙公子,难道没有深意?红楼梦里花费了巨量篇幅表现大观园里的美女美貌才情天下稀有,不会仅仅是作者的一些闲情逸致,必然是为后续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出的铺垫,预示后四十回将出现一些有足够身份地位的人将这些美女以各种方式手段掠走。大观园里最出色的两位美女林黛玉与薛宝钗,都会遭遇被人豪夺的命运。

作者在小说开篇就写甄英莲被拐卖被强娶的遭遇,就是想暗示,在权力与威势面前,大观园里柔弱的女子被人抢走,从本质上来讲,跟薛蟠掠夺走英莲没什么不同。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但《红楼梦》里却十分诡异地出现强扭的瓜甜的情节。有红楼不红网友在其文章《香菱为何深爱“呆霸王”薛蟠?》中分析过这个现象,这里不妨做个简单梳理:[32]

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薛蟠对柳湘莲欠缺尊重的调情,遭到柳湘莲一通暴揍,幸亏贾蓉等人将薛蟠接回贾府。贾母与众人回来,各自归家时,薛姨妈闻听薛蟠挨打,忙赶来瞧薛蟠时,脸上、身上均有伤痕,虽然并未伤筋动骨,但面对薛蟠被殴打,薛姨妈气得要找王夫人等人捉拿柳湘莲,宝钗自知自己哥哥的秉性,只是从中调和,唯独香菱一个人“哭得眼睛都肿了”。

“眼睛哭肿”上次出现是在贾宝玉被贾政笞挞之后,林黛玉前来探望宝玉,看着重伤的宝玉,林黛玉心疼的眼泪直流,眼睛都哭肿了,香菱看着薛蟠挨打,竟能表现出跟林黛玉一般的反应,可见香菱是深爱薛蟠的。如果香菱只是畏惧薛蟠,并无爱意,眼下看着薛蟠挨打,心中必然畅快淋漓,如何还会哭肿眼睛?

香菱对薛蟠的爱意有多处体现,再如第四十九回香菱学诗,刚开始作了几首,林黛玉作为老师,对香菱诗的评价并不高,直到香菱作了一首《咏月》,才得到众人的好评,而这首《咏月》恰恰就是香菱思念薛蟠,兴之所至的杰作。

《咏月》: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香菱作此诗之时,薛蟠已经跟随家仆外出运货,数月不在身边,因此香菱得以有机会进入大观园居住,在此环境下,香菱内心思念薛蟠,于是发出“缘何不使永团圆”的感慨之声。到了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香菱跟众丫鬟斗草,凭借“夫妻蕙”夺得头筹,豆官有意打趣香菱:“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着夫妻,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香菱听了之后的反应乃是“红了脸,忙要起身拧她”,这种娇羞之态,再次验证了香菱深爱薛蟠的潜意识。

那么香菱为何对薛蟠会有这般情意呢?这就要追溯到香菱的身世。她本名乃是甄英莲,可却被拐子在元宵节拐走,从小对她打骂,所以香菱从未体验过被人爱护的感觉,直到遇见薛蟠。其实薛蟠一开始对香菱也是很在意的,他对香菱的爱护让这个命运多舛的姑娘首次感受到了温暖,加上已有夫妻之实,香菱便将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薛蟠。

红楼梦故事里,香菱对野蛮霸占她的薛蟠生出真爱,据此可推测林黛玉被迫嫁北静王后,对北静王也会有真爱。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婚姻制度下女性爱情的廉价,她们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要把这些复杂微妙的感情与过程表达出来,小说里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比较写实的所谓的“涉淫”情节。红楼梦既然要走现实主义路线,如实反映现实,就不能回避那个真实存在的血淋淋现实。

红楼梦第一回就借空空道人之口说出:《石头记》“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如果小说中反映的各种情事性事是作者已知现实世界中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件,那么曹雪芹凭什么不敢如实地去写?作者坚持要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地创作,但这会给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旧有风俗带来某种反面影响。

红楼梦脱胎于晚明风格的风月小说,经曹雪芹的改写后,尽管满纸才子佳人,但走的路子却跟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有所不同,反倒对更早的《金瓶梅》的淫逸写实风格有所拾取。区别是,金瓶梅写性写淫到极致,似是为性而性,为淫而淫。而红楼梦则将重点转移到情与女儿的命运,虽然没有排斥一些极端突兀的性爱情节,但已经完全是出于一种现实主义写实文风的需要。

但是,在统治者看来,《红楼梦》这部小说,涉淫,诬满,扰动兵祸,哪一样罪名都是逃不掉的了。作者明知道自己的写作是犯禁的,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写作思路,写出来也必然会遭禁。但是不自由毋宁死,没有自由的创作空间,作者宁可小说被禁,被腰斩,也固执地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写作初衷,所以才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层层伏笔,节节暗示,与文字狱捉迷藏。因为作者对这部小说能否完整流传下去是不怎么乐观的,只好抱着能流传多少算多少的心思去写,也许还存有某种侥幸心理。其实这样的《红楼梦》写完了前八十回,后面的不用再写,故事的最终结局也已经通过满纸谶言剧透得七七八八,聪明的人是猜得出来的了。能有这样的结果,作者也可以满足了。

楼主:柳明兰  时间:2019-11-09 23:46:19
节选自《红楼迷梦续补探佚》(即将出版)。
楼主:柳明兰  时间:2019-11-09 23:46:19
《石头记》的前世今生,最早版本可能源自明末清初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其最早文本出自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所以这个抄本又称脂本《石头记》,脂本石头记的所有版本都不涉及八十回以后的内容,晚晴时出现的完整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刻本,它的后四十回只是在脂本《石头记》基础上的一些续书,又称程高本。

根据各种线索,脂本《石头记》的主要作者就是曹雪芹。但在它之前,似乎还存在过一部已经佚失的古本《石头记》。而这部古本《石头记》的最早版本,可能缘起于明末清初。里面金陵十二钗的原型,则多出自秦淮名妓,以及另外几位知名的大家闺秀。例如贾元春的原型,很可能是当时崇祯帝的妃子田贵妃,而黛玉、宝钗、湘云,妙玉等人的原型,则与当时的秦淮八艳有关。

支持这些观点的相关证据非常多,我这里就不展开来讨论,只提出几样关键证据与线索,来阐明一下《红楼梦》《石头记》阶段的成书因由。

很多研究显示,那部古本《石头记》的作者,可能与明末名士冒襄(即冒辟疆)有关。很多人推测,古本《石头记》的最初作者就是冒襄,只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与孔尚任和吴梅村有交流探讨。如果冒襄就是那部最早的古本《石头记》的作者,则他也有可能是贾宝玉的原型。那么,红楼梦里钗黛的原型有可能是谁呢?那就看看秦淮八艳里哪些美女与冒襄关系比较密切,排在第一位的居然是陈圆圆,其次才是董小宛。

据冒襄《影梅庵忆语》载,冒襄与陈圆圆私订盟约在崇祯十四年秋,此后冒襄因家事牵累,未能赴圆圆约会。其间圆圆屡次寄书冒襄,促其践约,冒襄皆不及回复。崇祯十五年仲春,冒襄至苏州会圆圆,不意圆圆已于十日前被劫入京。由于冒襄所记为自己亲历之事,故陈圆圆入京时间当为崇祯十五年仲春。

从这里看,陈圆圆与冒襄之间居然有前盟,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木石前盟吗?各种史料显示,冒襄与陈圆圆有盟在先,董小宛后来嫁冒襄,其实一直是她倒追冒襄。

因此,有人推测古本石头记里林黛玉的原型应该是陈圆圆与董小宛的合体。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塑造,赋予了她陈圆圆的美貌与气质,赋予了她董小宛的灵魂与才华。董小宛,董者,千里草也,不就是那株绛株草吗?陈圆圆后来被人抢走,最后嫁给吴三桂。吴三桂称帝建都衡阳,陈圆圆不就是潇湘妃子吗?

冒辟疆曾说:“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其选也。慧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影梅庵忆语》)冒襄又称“其人澹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是曰演弋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口,如云出岫,如珠大盘,令人欲仙欲死”。(《影梅庵忆语》)

从这里可以看出,陈圆圆的身姿盈盈冉冉,应该是林黛玉那种类型的。如果林黛玉的原型是陈圆圆的话,那贾宝玉就是冒辟疆,北静王就是吴三桂。吴三桂称帝,建都衡阳,衡阳在湘江上,怪不得林黛玉别名潇湘妃子,历史上,除了陈圆圆,还有谁可以称潇湘妃子?

这样,除了贾宝玉的原型原来是冒襄,妙玉的原型是卞玉京,而薛宝钗的原型,多半就是董小宛与他发妻的合体了。史载董小宛与冒襄的发妻相处和睦,像不像《红楼梦》里钗黛相处的情形?董小宛死后冒襄还活了四十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有没有无数次梦回,董小苑活过来了?

所以,冒辟疆可能会突发奇想,让他记忆中所有的奇女子重新再活一次,《红楼梦》里第一回说,有一群风流孽鬼准备下凡投胎转世为人。这群风流孽鬼究竟是谁?《红楼梦》最后一回可能会揭出迷底,但我们看不到了。但大家不妨有这个思路,这群风流孽鬼很可能来自明末清初曾经引领风骚的那些知名人士。

于是这部古本《石头记》,其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乱世,林黛玉的原型是陈圆圆与董小宛的合体,贾宝玉的原型是冒襄,北静王的原型是吴三桂,元妃的原型是崇祯皇帝的田贵妃。历史上田妃死后田家把陈圆圆送给吴三桂,石头记小说里元妃死后贾府也将把林黛玉送给北静王。吴三桂称帝建都衡阳,陈圆圆是现实中的潇湘妃子,小说中林黛玉也称潇湘妃子,显然她的原型就是陈圆圆。

现在许多红学家的观点,脂本《石头记》是在清初古本《石头记》基础上改写再创作而来,很可能出自曹寅的孙子曹雪芹之手。鉴于古本《石头记》主要人物原型陈圆圆与董小宛的身份,属于秦淮八艳这样的风月场中女子,则这部古本石头记最初的写作套路,很可能是一部风月小说。秦淮八艳尽管是风月场中人,但她们个个有超越常人的才华与胆识,所以虽然小说走的是金瓶梅的路子,却不乏才子佳人情怀,所以这部《石头记》可能对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风格的形成影响极大。

晚明小说的大环境,写实之风走火入魔陷入淫滥,反向激起了才子佳人小说对“佳话”式浪漫传奇爱情的抒写。许多腻于晚明情欲写实小说的人们,对于这样一种清新的爱情故事自然产生好感,故而这派小说得以迅速流行。

这类才子佳人小说在清初顺治康熙年间非常盛行,内容通常是“男女以诗为媒介,由爱才而产生了思慕与追求,私订终身结良缘,中经豪门权贵为恶构隙而离散多经波折终因男中三元而团圆。”可见从题材上说,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其情节构成,大多是郊游偶遇,题诗传情,梅香撮合,私订终身。其结局或因命运乖违,或因小人拨弄,或出政事牵连,于是佳人逼嫁,才子遭难,但虽经波折,却坚贞如一。后来或由于才子金榜题名,或由于圣君贤吏主持正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是,在既定的“大团圆”模式之下,其叙事形式再怎么变幻,也无法走出“螺丝壳里做道场”的尴尬,作为“佳话”,必然是“大团圆”结局,这限定了才子佳人小说作家只能在故事的曲折方面做文章,再加上后来这派小说由于数量众多所导致的形式过度重复,遂有“千部一套”之讥。脂本《石头记》作者曹雪芹曾经非常反感这类才子佳人小说,可能也正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曹雪芹专门设计了“史太君掰谎”这一情节,对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进行了讽刺与批判。第五十四回:

//贾母忙道:“怪道叫作《凤求鸾》。不用说,我猜着了,自然是这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女先儿笑道:“老祖宗原来听过这一回书。”众人都道:“老太太什么没听过!便没听过,也猜着了。”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得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得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明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搭后语?”//

//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都批出来了。”贾母笑道:“这有个缘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她们姊妹们住得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她们一来,就忙歇了。”李薛二人都笑说:“这正是大家的规矩,连我们家也没这些杂话给孩子们听见。” //

如果说才子佳人小说代表的是某种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世俗情怀,则《红楼梦》故事里给出的系列男女互动关系便是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讽刺存在。事实上,红楼梦的写作方式对才子佳人小说进行了某种革新。

以《红楼梦》很喜欢用的《西厢记》来说。故事梗概是: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我们看看《红楼梦》把它拆分成几个故事:

1.贾雨村和姣杏。关键词:一见钟情——高中状元——成婚。可是曹雪芹把故事合理化了:第一,大家闺秀不可能随便见到家中的男子宾客,所以女主角改成丫鬟更加合理;第二,一见钟情的几率太低了,所以一厢情愿更加合理。

2.晴雯传情。关键词:红娘帮助传情。红娘这种角色作为小姐或者公子的贴身丫鬟居然主动成为公子小姐做出伤风败俗行为的帮凶,这也是不合理的,所以改为晴雯完全领会不出个中之情。

另外花田错这种剧情也是才子佳人小说和惯用套路:佳人与才子擦肩而过,佳人遗帕,公子还帕,两人一见钟情,公子上门提亲,两人成亲。对应小红和贾芸,关键词:意外交换定情信物,一见钟情,共偕连理。更改的不合理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可能见到男宾,就算意外遗失个人物品,才子也不可能还得了。所以两位平民之间发生这种故事更加合情合理。

《红楼梦》里反对才子佳人小说里的理想僵化风格的情节,书里俯拾皆是,红楼梦里的情情爱爱走的必然也不是才子佳人小说那种理想化浪漫化的路子,而更多的是现实主义的诉求。这种写作的方式与方法,也会贯穿整部红楼梦的始终,在后四十回的文风里得以继续体现。

才子佳人小说从单篇作品看大多成就不高,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从总体上来说,是联结《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链环。这类小说与《金瓶梅》的风格迥异,但它却是脱胎于《金瓶梅》,沿着《金瓶梅》开辟的创作道路发展的,它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假托往事,针对现实,反映人情世态,强调女子的才能,女性形象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小说歌颂女子的才能,作品的女主人公都是美貌而多才。

如《平山冷燕》中的山黛、冷绛雪的诗才压过群臣;《好逑传》中水冰心的胆识才能超过了男子。《平山冷燕》中燕白颔更是感叹地说:“天地既以山川秀气尽付美人,却又生我辈男子何用?”“如此闺秀,自是山川灵气所钟。”等说法,都与《红楼梦》里赞美女子的才情风度有一定相似性。

曹雪芹虽然批评了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上也确实是与之大不一样,由编织才子佳人超俗的婚姻理想,转向直写上层社会人生婚恋之不幸,艺术造诣更是才子佳人小说不能比拟的,但是,《红楼梦》中对女子情有独钟的文化内蕴,显示出的心灵结合的爱情观,大观园中试诗才、联吟唱和的情节,也还是发脉于才子佳人小说。

《石头记》小说源自明末清初,其版本应该分两个阶段,前期版本,即古本《石头记》,她的时代背景当是明末清初。而后期的版本,即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脂本《石头记》,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在古本《石头记》的基础上改写与再创作而来,所以故事的时代背景也被他从明末清初改成他们雍乾时代了。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其故事题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红楼梦》不仅利用了旧有的禁书古本《石头记》的故事,改写后的故事情节的展开却假借了一大堆曹雪芹熟悉的满清轶事,故事人物则大量利用了当时与曹家有过密切关系的满清贵族之家的人物。小说故事有曹家影子,但不应跟曹家完全是一回事。

如果脂本《石头记》的改写再创作出自曹雪芹,则里面的很多人物故事细节出自他们曹家或其生活社交圈不奇怪,但也不能把《红楼梦》故事与曹家历史完全等同起来。例如史湘云的身份是贾母侄孙女,其原型对应曹家姻亲的某李姓小姐,而这李小姐后来似乎嫁了曹雪芹,我们不能据此判断,《红楼梦》故事里的史湘云后来也会嫁贾宝玉。所以推测《红楼梦》后四十回剧情应以红楼小说文本为准,不应受曹学过多干扰。

楼主:柳明兰  时间:2019-11-09 23:46:19
林黛玉原型可能为李煦的孙女李纹与李绮

南京市江宁街道花塘社区农民红楼读书会秘书长施德荣长年探秘花塘村与《红楼梦》的渊源,采集当地民间传说,写成一本《花塘村琐记》,里面透露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曾在此地生活的点点滴滴。童力群先生在《红楼村琐记》序言中采信了作者施德荣从当地民间传说中采集来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的原型出自曹雪芹祖父曹寅姻亲李煦家族。

李煦,浙江布政使李士桢长子,康熙的亲信,任苏州织造达三十年之久。李煦一个远房堂妹嫁与当时的江宁织造曹寅为妻。期间,李煦、曹寅,以及杭州织造孙文成三人,都不断向康熙呈递密折,奏报江南地方上的情形。其中极大部分是关于收成、米价、疫病、民情、官吏的名声等等。当时没有报纸,康熙主要从这些奏折中得知各地实情。

自李煦出任苏州织造后,康熙帝五次南巡,李煦、曹寅精心筹备、隆重恭迎,沿途设建康熙帝喜欢的宏伟建筑。康熙帝深感李、曹二人对他的忠心与虔诚,于康熙四十五年加授李煦大理寺卿衔、加授曹寅通政司通政使衔。但筹备康熙南巡花费大量库银,致使苏州、江宁两地亏空很大,其中仅李煦亏空达五十余万两银。权利的膨胀给两家带来了荣誉和财富,但同时埋下了败落的隐患。

后江南亏空暴露,康熙深知其中情由,一面私下谕令李、曹设法补空,一面在众臣面前为他们设法开脱,并任李煦兼管巡盐务,以利于补完亏空。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逝,李煦奏请康熙恩准由曹寅子曹颙袭任江宁织造监管盐务,两年后,曹颙病逝,康熙恩准曹頫继任。康熙五十六年,李煦亏空补完,康熙算是去了一块心病,他加升李煦户部右侍郎衔。

康熙帝崩,雍正元年正月十四日,雍正又追查李煦亏空旧案,说他还欠“亏空银三十八万两”《内务府档案•雍正元年六月十四日》,下令抄他家。然而,经过对李煦等人的一番“夹讯”,到了该年的七月二十二日,隆科多转陈查弼纳奏折称:“查出李煦亏空银内,商人少给担赔银额及短秤银共三十七万八千八百四十两,应由商人头目等追赔。”

依照这个数,李煦的亏空银三十八万两除去商人应赔之数,实际上只“亏欠”一千一百六十两。这一千多两欠银,完全可以用家产抵偿,但,雍正依旧以“亏空官帑”为由,罢了李煦的职。将其房屋赏给了年羹尧;将其子女家仆男童幼女共二百余口,悉数逮捕,送至市场标价拍卖。

雍正五年,曹頫被查处织造款亏空,曹家被抄。在查抄曹家的同年又查出李煦曾为阿其那(康熙第八子胤祀)买过五个侍女,为此,李煦再次入狱,后来被雍正流放到打牲乌拉(今吉林省北部),两年后,李煦溘然长逝,时年七十五岁。

仔细分析李煦亏空案,可以发现这个案子有很大冤情,雍正皇帝几乎是用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方式治了李煦之罪,不仅抄没家产,连家属都不放过,将其子女家仆二百余口,全部逮捕变价发卖。是怎样的仇恨,导致雍正要对李煦家下如此毒手?唯一的解释,是需要严厉打击以李煦为首的一个李氏集团。

李煦其实不姓李,他的祖父姓姜。李煦的父亲李士桢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出生于今昌邑城中姜家大湾北埃。崇祯十五年,清军第二次攻入河南、山东等地,昌邑失陷, 23岁的李士桢被清军掳去。第二年初,清军班师,李士桢随军来到辽东,被正白旗佐领李西泉认为义子,遂由姜氏改姓李氏。

李士桢虽一生仕宦在外,但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是姜氏家族的成员,用自己的声誉与行动,亲睦宗族,促进了姜氏家族的团结与发展。同时时刻不忘教育自己的儿女不忘本,至其子李煦时与姜氏家族交往更为密切。康熙三十六年,李煦遵父亲遗愿,于苏州织造府刊刻《姜氏族谱》,并请了著名文学家尤侗及同乡进士、江西巡抚张志栋作序,李煦也亲为作序。

可以说,李煦家族代表了一股强劲的满清贵族汉化潮流,康熙雍正两位皇帝对李煦的大量亲汉行为早就深恶痛绝。最可怕的是,雍正皇帝的第三子弘时的生母齐妃,也正是出自李氏家族,雍正继位时,这位已经成年的皇子实际上已成雍正长子,如果日后让他继承大统,则满清王朝走向彻底汉化便不可逆转。所以雍正皇帝打击李煦,是想提前斩断皇三子羽翼,为易储做准备。

童力群还梳理出一个《李煦家族与《红楼梦》人物对应简表》。[28]

李煦家族部分成员:

1、李煦——苏州织造。
2、李鼎——李煦的长子。
3、李鼐——李煦的次子。
4、李纹——李鼎的长女。
5、李绮——李鼎的次女。李绮的法名(法号暨道号)就是妙玉。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李纹是李鼎之女,李绮是李鼐之女。李绮的父亲李鼐早死,她从小被其叔父李鼎收养。
6、李氏(曹雪芹的祖母)——李煦的远房堂妹。

基本对应关系:

1、李鼎对应史鼎(忠靖侯)。
2、李鼐对应史鼐(保龄侯)。
3、李纹对应林黛玉。
4、李绮对应妙玉。
5、李氏对应贾母(史太君)。
6、李家部分对应史家、林家、甄士隐家。
7、李煦部分对应林如海(黛玉之父)。李煦以“长期安家苏州”对应林如海籍贯苏州。
8、史湘云是林黛玉、妙玉的合体,亦为李纹、李绮的合体。史湘云的童年暗合林黛玉的童年。史湘云的中年暗合妙玉的中年。

林黛玉原型为家破人亡的李家两位小姐,小说与脂批也能找到多处作为佐证的内容:

第一,林黛玉姓林,林字乃双木组成,而李纹李绮姓李,李字乃木子组成,意即木之子,李纹李绮双木即为林。

第二,脂批里在黛玉入贾府时强烈暗示,黛玉的身世隐藏血泪史。

甲戌本第三回的回目写道:“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其右侧批【二字触目凄凉之至!】
甲戌本第三回写道“……那女学生黛玉,身体大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甲戌侧批:可怜!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

第三,林黛玉进贾府为何只带一个极老的奶妈以及一个非常年幼的丫头雪雁?因为此时李家所有的奴才都已经被逮捕准备变价发卖,换言之,他们家此时已经根本派不出仆人跟从黛玉,这个极老的奶妈以及极小的丫头应该是因为极老或者太年幼,侥幸没有被官府写入统计名册。

第四,第49回,红楼梦里李纨的堂妹李纹这个人物,曾作以“梅”字为韵的【咏红梅花】,诗的内容强烈暗示她的身世可怜,亦可疑。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诗的大意:白梅花她很高洁,已经有太多人去赞扬,我们已懒的再去写了,我们说红梅花。红梅花迎着春寒开放,开的很有艳丽,很有意境,像喝醉了酒一样魅惑。她很红,红得就像被寒意冻坏后从裂痕中流出的血,等到她有了梅子,心中也满是这种酸涩,对命运没有怨恨也是心灰意冷了。

后四句:原来红梅花是天上嫦娥误吞丹药来到凡间,是瑶池王母娘娘的仙桃花脱去旧胎所化。现在江南江北有两处红梅花开得灿烂,希望那些被她们吸引的蜂蝶,不要一再猜疑她们的来历。

李煦之子李鼎的妻子,是满洲贵族之女,在《(二刻)昌邑姜氏族谱》里曰“巴氏”。巴氏属于满族瓜尔佳氏。根据《两江总督查弼纳奏报李煦案内有关顶替折价人折》所载,李鼎夫妇曾试图将家下人上报顶替以获得隐匿的机会,但不久事遭败露,雍正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前后,已潜逃回京城娘家的李鼎之妻在家中被内务府佐领拿获。

雍正元年六月十四日《内务府总管允禄等面奏查抄李煦家产并捕其家人等解部事》:总管内务府事务和硕亲王允禄、内务府大臣来保等面奏:“……复据京城查过折称:李煦家属十五名口。查此等子女均在苏州,当传知总督查弼纳逮捕……”

雍正二年十月十六日有《内务府总管允禄等奏李煦家人拟交崇文门监督变价折》。该文写道:“现送到人数共二百二十七名口,其中有李煦之妇孺十口,除交给李煦外,计仆人二百十七名,均交崇文门监督五十一等变价。”

这两个奏折对照着看,李煦家属从苏州出发时查实是十五口,送到时却只有十口,有人通过排除推算,发现少了的正是李鼎的三个孩子。这件事情很快捅到雍正皇帝那里去了,于是雍正下旨调查。

雍正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有《两江总督查弼纳奏报送京城折价之李煦家人有顶替情弊折》。该文写道:圣旨到日,臣即访查,又传李煦之子李鼎前来,严加研讯。据李鼎供称:“我家家生子肖兴元,自幼跟随我,已将我妻之侍女大儿婚配与伊。……伊妻有三女,皆随我妻赴京城,住于岳父家中。”

仔细研究,萧兴元的三个女儿为何能混在“李煦之妇孺十口”之内呢?无疑是冒充了李鼎家三个“孺”(小孩)的姓名。李鼎家这三个小孩是:李纹、李绮、李某。因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李鼎的长随,萧兴元的三个女儿,混在“李煦之妇孺十口”之内,显示巴氏施展了调包计。

此外,该折子还写道:“除咨行总管内务府衙门,从李鼎之妻处催取萧兴元之妻及其三名女儿外,已奉命查出该顶替折价人一事,谨先行奏闻。”雍正帝的朱批是:“知道了。多想言行一致。”

显然,雍正帝与查弼纳及内务府官员仅仅是“从李鼎之妻处催取萧兴元之妻及其三名女儿”,并交崇文门监督变价,根本就没有追究巴氏施展调包计的责任,也没有将李鼎家的三个小孩追捕回来。

巴氏施展调包计后,李家三个孩子成为漏网之鱼,逃脱了被变价发卖的命运。此三人最先应该是到了南京城内的曹家花园居住过一段时间,得以与曹雪芹有过一段青梅竹马的经历。曹家被抄后,她们很快下落不明,但应该有别的亲友收留她们。

那么,李纹李绮离开曹家后有可能被谁收留了呢?现在红学界最普遍的看法是她们继续跟随曹家去了京城,这不可能。

首先曹家此时自己也已经是犯罪之家,他们家哪敢继续收留如此敏感的逃人?其次,仔细分析,贾母的原型,曹寅的妻子李氏其实并非李煦的亲妹,而是一个连血缘关系都没有的远房堂妹,他们家在自身落难时没有那么大的责任要将李家孩子负责到底。加上李纹的父母还在世,李纹母亲娘家是大族,很有势力,在得知曹家即将被抄家或更早的时候,他们已经安排将这几个孩子转移到别处。

第三,李煦得势的时候,曾将他们的李氏族人与满清王公贵族大量联姻,李煦倒台,他的子孙在满清贵族中存在很多故人可能会暗中帮助她们。李家姑娘嫁满清重要贵族的统计有,雍正皇三子的生母齐妃李氏,和硕理亲王弘皙的生母李佳氏,庄亲王的侧妃李佳氏,曹寅的妻子李氏等,还有后来平郡王福彭的庶妃李氏,怡僖亲王弘晓的嫡妻李佳氏等。以上这些人在李家孩子四处漂泊的时候都有可能对她们伸出援助之手。

这也是李鼎妻子巴氏在李家获罪时敢使用掉包计将自己孩子换走的的底气之所在,当时内务府总管是庄亲王永禄,而永禄的侧妃就是一个来自李氏家族的女儿,所以雍正皇帝明知道李家孩子已经被换走,两江总督查弼纳奉旨去查,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人本来就是庄亲王放走的,他要能查出来就等于是查出庄亲王徇私枉法,他岂敢这么做。审到这里雍正也觉得不好审下去了,事情才不了了之。

曹家被抄,李纹下落不明,曹家人在抵达北京后被有些人问起,只好说她已经病死了,这也是曹雪芹故乡人流传李纹未婚夭亡的原因,成为日后程高二人续写红楼梦时将林黛玉写成未婚病死的根据。

多年以后,李绮又出现在花塘镇村民的视线中,她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花塘镇居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了苏州文山禅寺及南京的白衣庵(朝天宫附近)当了尼姑,不久又当了道姑。所以江宁人不认为李绮也是早死的。

关于李纹李绮的去向,她们离开曹家后,分头到达北京,应该很快被她们的外祖父家族保护起来,成为瓜尔佳氏女孩儿中的一员,至于身份是如何合法化的,那就是各种借口。在《两江总督查弼纳奏报李煦案内有关顶替折价人折》中,李鼎供称:“我岳父名班第(生前三等侍卫),业已亡故。我岳父之父,名陆伯赫,曾为工部侍郎,在镶白满洲旗。”看吧,李纹的外公之父曾任工部侍郎,这跟小说中贾政曾任工部员外郎颇为相似,都是被一位工部官员的家庭收养保护起来。

其实红楼梦书里也不断透露她们的踪迹,例如薛姨妈带了两姐妹宝钗宝琴来到贾府,尤氏的继母突然带了两个拖油瓶的妹妹尤二姐尤三姐来到宁国府,李纨的婶娘突然带了两个堂妹李纹李绮来到大观园等等。显示这姐妹二人曾经被年长亲戚带着,以各种身份,在不同豪门大族中露过面。

楼主:柳明兰  时间:2019-11-09 23:46:19
(二)北静王的直接原型是曹雪芹表兄福彭,也有弘皙与允禄影子

爱新觉罗•福彭,满族镶红旗人,是努尔哈赤的六世孙,礼亲王代善的五世孙,“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克勤郡王岳讬的四世孙,多罗平郡王讷尔苏之长子,第五任多罗平郡王。其母为讷尔苏嫡福晋曹佳氏,是通政使曹寅之女,故福彭为曹雪芹之姑表兄。

史学家戴逸先生在《曹雪芹与平郡王福彭》一文中说:“福彭英年早慧,才华出众,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赏识。”雍正四年,福彭年仅十九岁,继为多罗平郡王;六年,雍正将福彭选入内廷,与两代皇子们一起读书,其中即有弘历。期间,福彭与弘历关系匪浅,同窗时,弘历称“圆明居士”,而福彭称“如心居士”,乾隆即位前,将自己诗文辑为《乐善堂全集》,卷首即为福彭作序。

雍正五年,福彭代雍正前往盛京,修理祖陵前的水道。九年,雍正任命二十五岁的福彭为定边大将军,率大军至乌里雅苏台,指挥清军与准噶尔作战。十一年四月,在军机处行走,是当时最年轻的军机大臣。雍正十二年,率领将军傅尔丹前往科布多保护北路诸军,再被召还。雍正十三年,复命福彭率师驻守鄂尔坤,筑城于额尔德尼昭之北。

福彭戍边期间,治军有方,颇著劳绩。雍正十三年,雍正帝死,乾隆继位。立即召福彭回京,协办总理事务处。这一机构在雍正帝丧期内是代替军机处的最高中枢机构。乾隆初年,历任正白、正黄二旗满洲都统。乾隆十三年逝世,予谥号为“敏”。

脂本《石头记》里北静王的直接原型,应该就是这位定边大将军,多罗平郡王福彭。他就是曹雪芹祖父曹寅女儿嫁多罗郡王纳尔苏后生下的长子,换言之,他也是曹雪芹至亲的表兄。想想《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路偈北静王时,北静王对贾宝玉的亲昵态度。这些情节如果是曹雪芹本人所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则以某王爷的尊位,能够对曹雪芹有如此亲切态度的,则除了福彭之外,再不可能还有第二人。

《红楼梦》中的北静王,相貌俊美,气质高贵,是曹雪芹在书中绝少的赞美的几个男人形象之一。这部小说的情感倾向,基本上是贬男褒女的,为什么对北静王情开一面?红学界相当一批人认为,这与曹雪芹的个人情感有关。因为,北静王原型就是他的表兄多罗平郡王,曹雪芹的身份及长大后的政治地位,他不可能结交到别的王爷,换句话说,除了表兄平郡王福彭外,不会有哪个王爷会对这个出身于抄家之家的人有较多的关注与帮助。只有福彭,一因为是血亲;二因为福彭为人正派,不像一般势力小人那趋炎附势,三是因为福彭与乾隆私交甚好,他不在乎。曹雪芹因为有这样一个表兄罩着,早年间的生活得以维持小康。

雍正上台后,曾经严厉打击康熙时代的贵族,其中包括福彭的外公曹寅家族,福彭的父亲纳尔苏。雍正皇帝严厉打击曹家与纳尔苏,却重用福彭委以兵权。

曹寅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他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福彭的父亲纳尔苏,清朝宗室,平比郡王罗科铎孙。康熙四十年,袭多罗平郡王爵。五十七年,从抚远大将军允禵收西藏,驻博罗和硕,寻移古木。六十年,摄大将军事。雍正元年,还京,管上驷院事。纳尔苏在雍正四年,被宗人府议奏“贪婪受贿”,雍正谕旨:“……著将多罗郡王革退,在家圈禁。”

诡异的是,雍正严厉地打击曹家与纳尔苏,却继续重用曹雪芹的外孙,纳尔苏的长子福彭,不仅让他袭了他父亲纳尔苏的爵位,成为第五代多罗平郡王,还任命他为定边大将军挂帅西征,主管极其混乱的准噶尔地区军事事务。

福彭的父亲纳尔苏在雍正四年即被革职,可到雍正十一年,内务府却审办了一宗离奇的案子,即隋赫德以财物钻营纳尔苏案,这个案子反过来说亦是纳尔苏向隋赫德索借财物案。隋赫德曾奉令查抄曹家并接任江宁织造,曹家被问罪查抄,曹家在江南的家业雍正又全部赏给了隋赫德。纳尔苏为曹家至亲,虽曹寅、曹頫已故,但仍向着曹家。所以名为借财物,实际上是为曹家向隋赫德索要,纳尔苏叫第六子福静出面,为曹家索借银子二次共三千八百两。纳尔苏专找上了隋赫德,其勒索的态度岂不十分明显?

此案的离奇之处在于,明明是一宗勒索财物案,问罪的却是被勒索的一方。内务府有奏案原件云:“和硕庄亲王臣允禄谨奏:臣遵旨讯问原任织造隋赫德以财钻营一案。……”这件案子当从两方面说,隋赫德固有钻营之意,而纳尔苏亦何尝没有勒索之情。但此案却定为“绥赫德以财钻营一案”。

然后奏案结尾云:“隋赫德理宜在家安静,以待余年(按,隋赫德江宁织造任已被革退),乃并不守分,竟敢钻营原平郡王纳尔苏,往来行走,送给银两,其中不无情弊。至于讷尔苏,已经革退王爵,不许出门,今又使令伊子福静,私与绥赫德往来行走,借取银物,殊干法纪。相应请旨,将伊等因何往来,并送给银物实情,臣会同宗人府及该部,提齐案内人犯,一并严审定拟具奏。”

这是请旨将牵涉这个案件的隋赫德及纳尔苏两家“案内人犯,一并严审”。但结果又如何呢,雍正的谕旨是:“隋赫德著发往北路军台效力赎罪,若尽心效力,著该总管奏闻;如不肯实心效力即行请旨,于该处正法。钦此。”丝毫没有提到纳尔苏及六阿哥福静,岂不离奇。奏案中说隋赫德“不无情弊”,这是实情,雍正十一年,已被革去江宁织造,在京城闲,而又抄过并被赏赐曹家房产的隋赫德,去钻营已被革爵的纳尔苏,确是“不无情弊”。

奏案还提到在详讯隋赫德子富璋时说:“复详讯富璋。据称:从前曹家人往老平郡王家行走,后来沈四带六阿哥并赵姓太监到我家看古董,二次老平郡王又使六阿哥同赵姓太监到我家,向我父亲借银使用。”这说明曹家到北京后,有人去过纳尔苏的王府,而且去的目的之一,从所引上文的前因后果看亦很明显,就是曹家向曹寅长婿长女求助,于是生出向隋赫德索借财物之事。

这段时期纳尔苏与曹家为什么可以这么嚣张?根本原因是多罗平郡王福彭此时位高权重,作为定边大将军掌管西北军务,雍正在处理涉及他们家族的案子的时候,不得不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当然,《红楼梦》里北静王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的原型很可能不止一位,还应该包括庄亲王允禄,以及和硕理亲王弘皙等。

//第七十一回:至二十八日,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宁府中本日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荣府中有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贾母等皆是按品大妆迎接。大家厮见,先请入大观园内嘉荫堂,茶毕更衣,方出至荣庆堂上拜寿入席。//

大家还记得,第十四回北静王出席秦可卿葬礼时,小说写他的身份是北静郡王,但这里与南安郡王并列时,已经改称北静王,暗示他现在的爵位已经不是郡王,而是亲王。尽管多罗平郡王属于大清铁帽子王之一,但福彭的爵位终生止于郡王,不是亲王,但是《红楼梦》文本里却暗示了北静王的爵位有一个由郡王变迁为亲王的过程。《红楼梦》作者从来不写废话,这么安排剧情实际上是影射弘皙的身份,因为弘皙初为多罗理郡王,后改封和硕理亲王。

爱新觉罗•弘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长孙,理密亲王爱新觉罗•胤礽第二子。弘晳自幼深受祖父喜爱,养育宫中。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雍亲王胤禛登基,是为雍正皇帝。十二月十一日,雍正立废太子允礽第二子弘皙为多罗理郡王。也是康熙一病故,雍正一登基最早册立王爵的侄辈。

雍正元年九月二十日卯时,雍正以康熙遗命,分家弘晳于距京城二十里的郑家庄王府 ,并以隆重礼数以礼相待理郡王弘晳,携福晋及子弟一起迁移至京郊位于昌平郑家庄府邸,命数千名兵丁家臣奴仆保护理郡王弘皙的郑家庄王府。

雍正帝继位后,为改变自己在朝中的孤立处境,并集中力量打击允禩、隆科多等政治对手的同时,对废太子允礽的一家采取怀柔政策,尽最大可能争取得到前太子党势力的支持。雍正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在废太子胤礽去世后,让弘晳承袭了他父亲的和硕理亲王王爵,成为同辈中爵位最高等级者,而当时雍正的已成年皇子弘历、弘昼均未获封爵。

据朝鲜使臣曾回国向朝鲜国王汇报曰:“弘皙颇贤,难于废立允礽”。或“弘皙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允礽矣”。表明康熙帝确实因钟爱弘晳而二次立其父允礽为太子。二废太子后,因康熙帝喜爱弘晳,朝廷逐渐出现将立允礽第二子弘皙为皇位继承人之说,并流传到外国使臣那里去,使臣回朝鲜国后,也让朝鲜国王多次知道这个重要消息。

反倒是朝鲜并没提过弘历也受康熙钟爱,也没有过任何他还未上位之前的有关消息。康熙驾崩后,雍正初期也不让他自己的皇子弘历尊爵。所以,康熙帝生前最钟爱的孙辈其实是弘晳而绝非弘历,那种说康熙帝因喜爱弘历而最终传位胤禛之说,其实是雍正乾隆们自己炮制出来的谎言,为他们继承大统的正当性作辩护、找根据。

除了弘皙之外,我认为和硕庄亲王允禄,也有北静王的影子。脂本《石头记》出于某种需要,将福彭、弘皙以及允禄合三为一,作为人物形象北静王的原型。

之所以认为庄亲王允禄也是北静王原型之一的原因,在于允禄生母身份的特殊性,庄亲王允禄的生母为康熙的宠妃顺懿密妃王氏,很可能是《红楼梦》中老太妃的原型。由于她来自苏州,与曹雪芹家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脂本《石头记》故事的展开也借用了顺懿密妃王氏作为皇家老太妃这个人物形象的原型。

顺懿密妃入宫的介绍人是其表兄李煦。李煦,浙江布政使李士桢长子,任苏州织造达三十年之久,江宁织造曹寅是其堂妹夫。顺懿密妃是李熙嫡母王氏的娘家侄女,也是李煦的表妹。这样顺懿密妃与书中的贾家贾母也就有了亲戚关系。乾隆朝顺懿密妃被尊封为皇祖顺懿密太妃,居住在宁寿宫,乾隆对她倍加的尊敬和孝顺。顺懿密太妃的寿辰,包括一些重要的节日,乾隆都亲去给她庆贺,说明顺懿密太妃的身份很符合《红楼梦》中老太妃的历史原型。

爱新觉罗•胤禄,号爱月主人,康熙皇帝第十六子,顺懿密妃王氏所出。雍正元年三月,庄亲王博果铎卒而无子,奉命继嗣为后,承袭庄亲王爵位。历官正蓝旗汉军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正黄旗满洲都统。乾隆元年,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工部事务,食亲王双俸。乾隆四年十月,卷入弘皙逆案,停双俸,罢都统。七年,命总理乐部事。十八年正月,复授议政大臣。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卒,年七十有三,谥“恪”。
楼主:柳明兰  时间:2019-11-09 23:46:19
(三)红楼梦钗黛合一的原型,很可能与福彭有密切关系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翻开金陵十二钗正册,见头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其下有一首诗:
可叹停机德,【甲戌夹批:此句薛。】
堪叹咏絮才,【甲戌夹批:此句林。】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甲戌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红楼梦太虚幻境里,出现金陵十二钗判词,但是第一女主与第二女主,林黛玉与薛宝钗,她们的判词却是合二为一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脂砚斋”评语中有关于“钗黛合一”的说法:“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第四十二回总批)。

我认为,为了解释钗黛的判词为何合一,必须釆纳脂评的说法,钗黛的原型,应是同一人,她们的主要事迹,发生在同一人身上。初听起来,说宝钗与黛玉的原型是同一人,很多人会觉得很不好理解。因为宝钗与黛玉性格完全相反啊,境遇也差得远,有何理由原型是同一人?我以前也是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

最近研究南安王,发现南安王与北静王的原型,也应是同一人。从第十五回至七十一回,南安郡王王爵发生了一次世袭,但是品级没有降,说明南安郡王在小说中的人设,是大清铁帽子王。

第十四回,秦可卿的葬礼异乎寻常的隆重。来祭奠秦可卿的,不仅有贾家的远近亲朋,就连四王八公之家也各自派出了重要人物参加。原文:馀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

可见,这个南安郡王已经是有成年孙子的人了,年纪已经相当老,但是到了第七十一回,南安太妃去贾府见姑娘,拉着几个姑娘看个不停。八七版说南安太妃这是为朝庭物色和亲人选,看中的是探春,这很扯。更大的可能是,南安太妃应该是替儿子相看媳妇,她看中的是宝钗。

按南安郡王已经有成年孙子的年纪,这个南安太妃是她的母亲,年纪只可能更老,甚至比贾母还老,怎么有可能出席更低级贵族的寿宴,还到处相看人家女儿呢?考虑到小说中从十四回到七十一回的时间跨度,应该是那位老南安郡王已经过世,现在的南安郡王是已经袭爵的他的儿子。

但由于中国古代爵位的世袭,每世袭一代是要降爵一级的,这个南安郡王世袭了一次居然没有降爵,唯一的可能是,南安郡王的爵位,属于那种世袭罔替不降爵的。这种爵位,在清代就是大清铁帽子王。

众所周知,曹雪芹的表兄多罗平郡王福彭,他世袭的爵位也是大清铁帽子王。所以我认为,这个福彭,既是北静王的原型,又是南安郡王的原型。所以,推测红楼梦小说剧情发展,北静王向林黛玉求婚的同时,南安王也在向宝钗求婚。影射的是现实中,福彭向后来成为他的侧妃的某位美女求婚。

第七十一回:至二十八日,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宁府中本日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贾母等皆是按品大妆迎接。大家厮见,先请入大观园内嘉荫堂,茶毕更衣,方出至荣庆堂上拜寿入席。

细读这段,可知南安太妃的儿子南安郡王没有王妃。按第十四回老南安王已经有了成年的孙子,则这位袭爵的南安郡王此时应该已有成年的儿子,因此推测这个南安郡王的年纪当在四十岁开外,他没有王妃,说明他的妻子已经故去,他需要求娶一个女子当继室。

第七十一回,南安太妃去贾府见姑娘,不可能是桩断头案,没了下文。很大概率,南安太妃应该是替儿子相看媳妇,最后看中了宝钗。但是受宝钗之兄薛蟠命案的连累,南安王求娶薛宝钗,应该没有谈成。

现实中,这位美女天生丽质,有倾国倾城之貌,甚至曾经选入皇宫成为公主伴读,但可能受了一些意外事件的影响被放出。后来被福彭看上,好不容易订了婚,又因为福彭的父亲纳尔苏获罪被革去王爵,福彭出于家族利益前途的考虑,娶了别的女子。美女被退婚,古时女子被人退婚是奇耻大辱,例如尤三姐被人退婚就直接抹了脖子。

福彭为了某种原因娶另一个女子,曾退婚这位美女,可能导致她一病不起,差点死掉,最后进入皇宫成为雍正帝的妃子。然后福彭出于内疚,决定迎娶她做侧妃(也有可能是美女的一个妹妹)。然后这位十分有个性的美女却不干了,激烈反对,坚决要嫁另一人。福彭费了很大劲摆平了美女的未婚夫,而这人很可能是美女的一位有青梅竹马之情的表兄或表弟,此即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很可能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本人。

红楼梦小说金陵十二钗判词中,香菱为黛玉之副,其实香菱就是香林,是黛玉的一个影子。香菱的结局是为丈夫生下一个承继宗祠的孩子后难产而死,可以推测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最终也是为北静王生下继承人后油尽灯枯而逝。而现实中为福彭王爷生下唯一儿子庆宁的,便是一位姓氏为瓜尔佳氏的侧妃,因此判断此女便是林黛玉的原型,也是红楼梦里钗黛合一的人物秦可卿。

秦可卿是宁国府贾蓉的妻子,人称蓉大奶奶。小说里说香菱具备有蓉大奶奶的品性,这个蓉大奶奶还是贾母最得意之人,她在宁国府靓丽的存在,可能就是演绎的林黛玉嫁北静王水溶后的宫中生活。此时秦可卿的丈夫贾蓉,其实是北静王水溶的另一个影子。

//第五回: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去宁国府赏花,曾经进入秦可卿房间午睡,仔细欣赏小说里对秦可卿居处的描写,这哪象是正经人家元配的房间?如果是王爷爱妾的卧室那就差不多了。

这个美女嫁福 很受宠,而且还生过一个孩子。但后来出事了,出了类似秦可卿在宁国府遭遇的事情。福彭二十五岁奉皇命出征新疆准格尔,一去好多年,他的留在家中的一堆妻妾难免生出事来,有些飞短流长传进福彭耳朵里,也许他信了,但也许真有其事。他这个爱妾长得那么美,难免招蜂惹蝶。

所以,薛宝琴就是少女时代的秦可卿,而钗黛二人,则是婚姻过程中分裂的秦可卿。小说中秦可卿与她的公公贾珍发生不伦之事,现实中,这位美女与她的公公老王爷之间,也可能发生了不堪之事。一个是丈夫远征常年不归独守空闺,一个是玩惯女人的风月老手,发生了那种事情,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所以作为秦可卿原型的这位瓜尔佳氏,她的遭遇总体上来看,可能并不怎么无辜。

福彭与这位爱妾的感情最终生出嫌隙,小说中是安排秦可卿上吊自尽了,现实中这位美女应该是被逼离开福彭,成为王爷家的下堂妾。最后,嫁给了曹雪芹,此即曹雪芹的第二任妻子。

//第五回,警幻对宝玉说: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以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

贾宝玉在梦中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曾安排他与秦可卿成婚,其实就是暗示这个秦可卿的原型,那位美女,在被丈夫王爷抛弃后,曾经成为作者曹雪芹现实中的妻子。

满族是蛮族入主中原,雍乾时代也未过百年,在男女之防上原没有汉族人那么严格,所以发生越礼出轨的频率肯定比汉族高得多,而且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相关人员受到的惩罚,也没有汉族严重。

有史料显示,顺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被废后,返回蒙古草原,也曾结婚生子。说明满清初期的风俗习惯,从皇帝到王爷,他们的一些主次配偶被休被黜后,被赐死或自我了断的情况并不常见,而多数会选择再嫁适人。

//“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这位美女去世后,作者非常悲伤,由于美女的生前其实有污点,作者哭成此书,为爱者讳,运用了幻笔,将女主的生平分裂成钗黛二人,倾毕生感情,浓墨重彩地塑造出一位稀世俊美品行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林黛玉,同时也用深厚的同情之笔,刻画出一位同样美貌藏在停机之德外表下虚荣世故随波逐流的薛宝钗。

//第五回: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甲戌侧批:难得双兼,妙极!】//
秦可卿乳名兼美字可卿,小说中说她“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正说明她就是钗黛合二为一的原型人物。

脂砚斋在小说第二回中有一甲戌批语云:“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鹡鸰”与“棠棣”的典故,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全诗如下: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求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家室,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鹡鸰”与“棠棣”在此诗中皆说兄弟。那么,“鹡鸰之悲、棠棣之威”又是说什么呢?联系到北静王初见贾宝玉曾赠送鹡鸰珠串给贾宝玉。我认为是说作者曹雪芹与其表兄多罗平郡王原有非常亲厚的兄弟之情,但是这份兄弟之情却因为一个女人发生了裂痕,兄弟之间因为棠棣之威,导致鹡鸰之悲。与之对应的,书中贾宝玉与北静王这两个曾经惺惺相惜,仙品一样的男人,最后应该是为了一个美丽的女人林黛玉反目成仇了。

楼主:柳明兰  时间:2019-11-09 23:46:19
(四)红楼梦书里的大观园,很可能就是现实中的圆明园

现在有很多红学家的观点认为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的原型就是圆明园。

著名红学家冯宁先生发现了隐藏在《红楼梦》第十七回的大观园密码,他通过对《红楼梦》的纯文本研究发现:第十七回书中的杏花村,其实影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杏花春馆”;武陵源,其实影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武陵春色”;有凤来仪,其实影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碧桐书院”;天然图画,其实影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天然图画”等等,一字不差。

史料方面,乾隆39年《钦定日下旧闻考》有如下记载:“清晖阁北壁悬《圆明园全图》。乾隆二年,命画院郎世宁、唐岱、孙祜、沈源、张万邦、丁观鹏恭绘。御题‘大观’二字。”。原来“大观”二字竟出自乾隆皇帝的御笔。

这些铁的事实,证明大观园其实就是圆明园。众所周知,圆明园是雍正皇帝登基以前的住处,换言之,这里曾是雍正皇帝的家,雍正皇帝继位后,还有一些公主皇子在此园居住。

那么红楼梦小说写贾府众姊妹居住的大观园,为何要拿大观园做原型?很可能因为小说女主角林黛玉的原型李纹曾经在大观园住过,甚至跟乾隆皇帝本人有过密切关系。乾隆皇帝登基前的封号就是宝亲王,这不就是贾宝玉吗?

那么,贾宝玉的原型原来就是乾隆皇帝么?我认为不完全是。红楼梦作者为了规避文字狱,当然不能写得很直白,而是用了很隐晦的曲笔,一方面将自己的情感性格揉进贾宝玉角色中,一方面又不动声色地将青少年时代乾隆皇帝的青涩形象有所刻画。

我推测,李纹李绮两姐妹曾经应庄亲王侧妃李佳氏之邀去过庄亲王府小住,李纹年纪稍长,她可能被推荐给庄亲王的长女,被雍正皇帝收养的端柔公主当伴读,住进了圆明园。

李纹居住在这个园子中经历了许多文学盛事,这期间,她的才华得到过皇宫后妃以及雍正皇帝的赏识。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宝钗黛玉写的诗受到元妃较高的评价,影射的可能一位贵妃甚至有可能是皇后,曾经很欣赏李纹的才华。

凝晖钟瑞 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世外仙源 匾额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杏帘在望 (黛玉代宝玉作)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这里的最后一首诗《杏帘在望》,小说中说是黛玉代宝玉所作。影射的事实可能是,具有咏絮之才的李纹居住在圆明园期间,很可能常给那里的公主皇子们当文字枪手,以应付皇帝皇后皇妃对他们学业的检查。李纹甚至有可能替当时的宝亲王弘历当过枪手。

小说第七十六回写林黛玉和史湘云中秋之夜在大观园的凸碧堂和凹晶馆处比赛对对子,因湘云赞这个馆的名字取得好,林黛玉无意之中道出了贾政对她的赏识。影射的事实可能是,雍正皇帝曾对这个多才多艺的小女孩十分赏识。

//林黛玉说道:“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如今就往凹晶馆去看看。”//

此时李纹十四岁,她有可能被雍正皇帝看中,想把她赐给他的哪位皇子做侍妾。可是由于雍正皇帝日理万机,加上粗心,他根本没有搞清楚这些皇子的情感状况,所以乱点鸳鸯谱,将李纹点给当时年十五岁的皇四子弘历做侍妾。有人会说李纹当时这么小的女孩,有什么可能被指婚。其实清宫的传统就是这样,当年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就是十三岁嫁给顺治帝,被临幸,十四岁生下康熙皇帝。

//第七十二回:“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
这一段可能是影射雍正皇帝把他看中的宫女指配给自己的皇子做侍妾。

皇三子弘时的生母是李氏,所以李纹是他远房表妹。当艳冠群芳的李纹住进圆明园,很可能早就引起他的关注,心生爱慕。争储的失败使弘时心灰意冷,也令他变得放纵不羁,他抢在李纹嫁弘历前强奸了她,想生米做成熟饭。谁知雍正皇帝知道后大怒,将弘时痛打一顿后赶出皇宫。皇后认为李纹是个不祥的女孩子,将她退回庄亲王府。

弘时死后,庄亲王妻子怕受连累,又将两姐妹一起遣出王府。出来后李纹一直精神萎靡,人们不知道二女究竟经历了什么,知情人对宫闱里头发生的事情讳莫如深,谁敢乱传怕不会掉脑袋。所以人们约略猜测她们可能遭遇某种不幸,类似尤二姐尤三姐在宁国府的情况,只不过庄亲王父子替人背了这个锅。无论如何,两姐妹的声誉受损。

不久,平郡王福彭的妻子去世,平郡王的母亲(曹雪芹的姑妈)想给福彭娶一个继室,她相中了李纹,但后来福彭听说了一些关于李纹在庄亲王府过往的流言,决定退婚,娶了另一个女子当继室。李纹再受打击,差点病死,福彭觉得对她有歉疚,决定迎娶她做侧妃,但李纹却不干了。

李纹写信给庄亲王侧妃李佳氏,说自己情愿陪伴端柔公主远嫁蒙古,适逢端柔公主激烈拒婚,雍正皇帝放话要赐死端柔公主,庄亲王为了救女儿,曾经献出李纹,希望让李纹顶包端柔公主远嫁蒙古,后来端柔公主回心转意顺利出嫁,雍正皇帝却将李纹留在皇宫中,封她做了贵人,让她继续居住在圆明园中。

雍正七年三月,也就是端柔公主远嫁蒙古的那一年,曾经册封过一位李贵人。诡异的是,雍正十三年三月,也就是雍正皇帝去世前五个月,这个李贵人又被雍正皇帝降为李常在。乾隆帝继位后又将她晋封为李贵人。我认为这位李贵人,很可能就是李煦的孙女李纹。

雍正帝《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十六《美人展书图》里有一首诗:

小院莺花正感人,东风吹软细腰身。
抛书欲起娇无力,半是怜春半恼春。

最后这一句“半是怜春半恼春”,跟小说里林黛玉《葬花吟》中的“半为怜春半恼春”这句,仅仅只有一字之差!文学上这种情形,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可以算是抄袭了。很明显,《红楼梦》的作者不仅看过雍正帝《雍正十二美人图》,还看过《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

红楼梦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他似乎想假托林黛玉之口调侃雍正皇帝。但从另一方面讲,是否说明小说女主角原型李纹曾经与这位皇帝也有密切关系呢?很可能,雍正帝《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十六《美人展书图》中的画的那位美人,根本就是李纹本人呢?所以小说中故意将这句诗抄袭进林黛玉的葬花吟里,是想强烈暗示这个事实。

红楼梦小说里,林黛玉在住进大观园后,别称潇湘妃子,也似乎暗隐书中这位女主角的原型的身份,很可能是一位皇妃。因为潇湘妃子出自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而舜帝的身份是帝王级别的,小说用潇湘妃子来影射林黛玉,表明其原型的身份也应该是帝王妃子。

李纹做了雍正皇帝的妃子,按李纹一个身份这么卑微的女子,在还没有生育皇子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贵人的封号,这已经是很高的恩典了。由于雍正皇帝不久就去世了,这位李纹小姐的处境,将会被禁锢在皇宫里度过余生,小说用潇湘妃子这个别称来影射她,也有调侃她为雍正帝守寡流泪哭泣的意思。

平郡王福彭与李纹失之交臂后,非常后悔,她听说李纹还有一个妹妹,于是想求娶她,谁知道李绮一心只想嫁福彭的表弟曹雪芹,福彭因为思念李纹,坚决要得到李纹的妹妹李绮,他费了很大的劲摆平了曹雪芹,很可能手段也并不怎么光明,令曹雪芹另娶了。最后福彭如愿以偿娶到了李绮,抱得美人归。

李绮嫁福 曾经很受宠,可能还生过一个孩子。但后来出事了,出了类似秦可卿在宁国府遭遇的事情。福彭二十五岁奉皇命出征新疆准格尔,一去好多年,他的留在家中的一堆妻妾难免生出事来,有些飞短流长传进福彭耳朵里,也许他信了,但也许真有其事。李绮长得很美,难免招蜂惹蝶。小说中秦可卿与她的公公贾珍发生不伦之事,现实中,李绮与她的公公老王爷之间,也可能发生了不堪之事。二人传出绯闻,关键是留下了“遗簪”的把柄。

豪门大族本来是个人红是非多的地方,李绮最后不容于王府,福彭希望她自尽,但她却逃出王府,找到曹雪芹。其时曹雪芹的妻子已经病死,他陪伴李绮一路逃出京师,回到曹雪芹的故乡江宁。二人在花塘村同居过一段时间,遭到福彭派来的人追拿。为了不连累曹雪芹,李绮毅然选择出家。

花塘村至今有曹姓人家宣称是曹雪芹后人,有人推测这些曹雪芹后人很可能是曹雪芹与李绮在此地隐居期间所生孩子的后裔。

曹雪芹因为拐跑王爷爱妾,做了这么一件荒唐事,所以无法再到京城立足,晚年应该是回到故乡江宁居住。曹雪芹在这段时间开始写红楼梦,目的是为自己与李绮私奔的行为正名,翻案。


楼主:柳明兰  时间:2019-11-09 23:46:19
(五)李纹与李绮,一对惊艳了时光的姐妹花

红楼梦里李纹李绮两姐妹实名身份出现,是作为贾宝玉寡嫂李纨的堂妹,因投亲来到大观园。这两姐妹因人物身份不是主要角色,所以小说里没有对她们的容貌进行重点描写。但是仔细研究,突破重重迷雾,我们可以找到相关线索,一睹现实中李煦孙女李纹李绮两位小姐的绝世芳容。

现实中,曹雪芹携平郡王王府侧妃李绮私奔,野合成夫妻。小说中,则让警幻仙姑郑重其事将秦可卿许配给宝玉成就姻缘。警幻仙姑在太虚幻境里的身份是秦可卿的姐姐,如果李绮对应小说中的秦可卿,则警幻仙姑就对应的是李绮的姐姐李纹。曹雪芹携李绮私奔时李纹已经不在人世,曹雪芹在小说中安排这一情节,是想寓意,自己的这些行为是能得到已在天上仙境里的李纹的容许与首肯的。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借警幻之口,判定自己与怡亲王王妃李绮私奔野合的性质,属于至情至真至性,为闺阁增色增光的有正面意义的正当行为。这显然就是曹雪芹一次成功而得意的意淫。

//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以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

秦可卿的原型就是李绮,小说里反映秦可卿容貌的文字不少,我这里就不多说了。至于李绮的姐姐李纹,她就是警幻仙姑的原型。红楼梦对警幻仙姑的容貌是有浓墨重彩的描写的,实际上对应的就是李纹的形象。

//第五回:歌声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有赋为证: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仔细看这首词,原来是仿曹植《洛神赋》而作,这样也暗指警幻就是水仙洛神了,红楼梦里另外一次提到洛神,是贾宝玉跑水月庵去吊祭北静王的一位爱妾。第四十三回,王熙凤过生日,贾宝玉却到水月庵去吊祭一个女子,现在普遍的红学观点认为,宝玉去水月庵吊祭的是丫头金钏。然而,真的是金钏吗?

金钏之死发生在第三十二回,贾府去清虚观打蘸之后没几天,所以时间应该在五月上旬,而贾宝玉去水月庵吊祭发生在第四十三回,时间是在九月二日。时间已经过了这么久,如果真是吊祭的金钏,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么重要的一个日子去做?因为这一天不仅是王熙凤过生日,还是一个正经社日,贾府众人都聚在一起热闹地搞活动。在所有人强烈反对下,贾宝玉仍然跑了出去干这种事。

书里始终没有明写贾宝玉吊祭的究竟谁,能够支持人们认为宝玉吊祭的是金钏的唯一线索,是这一天是金钏的生日,但按照中国的民间习俗,祭祀死人都是选在忌日这一天,而不是生日这一天。

//李纨等都说道:“今儿凭他有什么事,也不该出门。头一件,你二奶奶的生日,老太太都这等高兴,两府上下众人来凑热闹,他倒走了,第二件,又是头一社的正日子,他也不告假,就私自去了!”袭人叹道:“昨儿晚上就说了,今儿一早起有要紧的事到北静王府里去,就赶回来的。劝他不要去,他必不依。今儿一早起来,又要素衣裳穿,想必是北静王府里的要紧姬妾没了,也未可知。”//

贾宝借口北静王的爱妾没了说要去凭吊,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去北静王府,而是漫无目的地在郊外只往僻静处瞎跑:

//天亮了,只见宝玉遍体纯素,从角门出来,一语不发跨上马,一弯腰,顺着街就<走真>下去了。茗烟也只得跨马加鞭赶上,在后面忙问:“往那里去?”宝玉道:“这条路是往那里去的?”茗烟道:“这是出北门的大道。出去了冷清清没有可顽的。”宝玉听说,点头道:“正要冷清清的地方好。”说着,越性加了鞭,那马早已转了两个弯子,出了城门。//

最后到了水月庵,其实宝玉当时啥也没有带,宝玉顺便在这里借了香炉,托他们办了香供纸马。随后与茗烟一起到水仙庵烧香凭吊亡人,面前供的正好是洛神塑像。遂通过宝玉之口表达了曹氏对洛神的观点:

宝玉道:“比如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今儿却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

这里特别突出写了水月庵里供奉洛神像的姿态,宝玉仔细赏鉴了一番后,显得十分悲伤:宝玉进去,也不拜洛神之像,却只管赏鉴。虽是泥塑的,却真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宝玉不觉滴下泪来。

可见吊祭的是一位如洛神般美丽高贵的女子,这个女子绝对不会是金钏。曹雪芹担心读者混淆,特意安排茗烟在身旁,记录见证了这一切。茗烟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儿这一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只是这受祭的阴魂虽不知名姓,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爷心事不能出口,让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

贾宝玉回家后,立即遭到家里人的责怪埋怨,贾母王夫人都说他:“怎么也不说声就私自跑了,这还了得!明儿再这样,等老爷回家来,必告诉他打你。”说着又骂跟的小厮们都偏听他的话,说那里去就去,也不回一声儿。一面又问他到底那去了,可吃了什么,可唬着了。宝玉只回说:“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

贾宝玉的借口仍然是去吊祭北静王的爱妾去了,但只有一半是真话,他确实去吊祭了北静王的爱妾,但却没有去北静王府,而是找了个僻静处独自凭吊。

//接下来,是众人在看戏,演的是《荆钗记》,黛玉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这就跟林黛玉扯上了关系,这边看的戏和那边做的事如出一辙,这就叫借机,暗示,通融。你看黛玉说王十朋的口气,俨然是在评价宝玉祭亡一事呢?

所以,宝玉去水月庵吊祭的根本不是金钏,而是另一位女子,很可能就是北静王的那位小妾。但既然吊祭北静王小妾,而且已经明告家人是去吊祭她,却为何不去北静王府去吊祭,而要跑到一个如此僻静的地方独自哀伤呢?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不能亲自登门前去吊祭?这个女子究竟跟宝玉有什么关系?

考虑到现实中的李纹嫁了雍正成为妃子。李纹死后曹雪芹非常悲伤,曾经去吊祭她。小说在这里再次采用了幻笔,暗示以李纹作为原型的林黛玉,日后嫁北静王后因病香消玉殒,贾宝玉无法亲临哭祭,只好去水月庵吊祭她。

李纹与李绮,这对惊艳了时光的姐妹花,在来到京城后,可能有着极其曲折的传奇人生。小说里石头幻化的贾宝玉曾对林黛玉发誓“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 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就是点明,小说《石头记》,是作者为林黛玉(李纹李绮姐妹)立传。



楼主:柳明兰

字数:28977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11-04 05:28:07

更新时间:2019-11-09 23:46:19

评论数:1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