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民间“天地君亲师”的信仰是中国文化绝佳体现

民间“天地君亲师”的信仰是中国文化绝佳体现

楼主:复兴126  时间:2019-12-03 15:48:46
民间“天地君亲师”的信仰是中国文化绝佳体现

在中国很多地方的民间祠堂或堂屋里,都有一个“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享受我们的祭拜和香火,这个五字牌位曾经流行全国各地,如留意湖南、四川的农村,很多都还保留这样的牌位,尤其在农村,香火不绝,这一信仰,迄今已两千年之久,此五字实可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特殊信仰之所在。
为什么敬重“天地君亲师”呢?
古人认为:头上有天,给人类日月雨露;脚下有地,人类赖以生存,这是一定要敬畏感恩的;君,指帝王,自黄帝、神农到历代国家领袖,统一天下,维护社会稳定安宁,自然也是要尊的;亲,主要指祖先、长辈,不同姓氏有不同的祖先,有了前人栽树辛苦付出,才有我们后人今天的享福,自然也要尊敬;师,主要指老师、师傅,教我们知识、技能,传授圣人经典,延续民族文化,亦不可不尊。

天地君亲师,为中国儒家祭祀的对象,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也是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天地君亲师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更在民间广为流行。祭天地源于自然崇拜,中国古代以天为至高神,主宰一切,以地配天,化育万物,祭天地有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祭祀君王源于君权神授观念。由于在封建社会君王是国家的象征,故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祭亲也就是祭祖,由原始的祖先崇拜发展而来 。
天地君亲师是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依据,由于深入人心,对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

楼主:复兴126  时间:2019-12-03 15:48:46
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信仰。信仰是什么?
——信仰是用来安身立命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人生命的最后堡垒,有信仰的人必然誓与之共存亡。通俗的说,就是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它直接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意义。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中国的古代文人的信仰是大多是儒家的济世思想。但是也不完全,正如刘所说,还有佛家,道家。这就又涉及到一个问题,信仰难道不是唯一的吗?信仰对于个人来说,是唯一的,是个人价值观的最核心的部分,外围有很多边缘价值,遇到现实的冲突,我们可以放弃那些边缘价值,以保护核心价值。打个比方,就拿李敖演讲的时候举的那个妓女的例子,她做妓女放弃了什么,贞操。贞操的价值在这个党员的价值体系里面属于边缘价值,核心价值就是共产主义。说句题外话,无论什么信仰,只要这个人可以为之放弃生命,我绝对尊敬这个人。

但是人在社会中,在社会中,信仰具有群体性。就拿那动乱十年,是一个信仰在一个社会中高度统一的时代,但是越是纯净的东西越受不得外力震荡。多样化和兼容并包的社会才是一个正常和有生命力的社会。这样信仰纯净的一个时代震荡和打破之后,必然会出现更多的信仰,不同的信仰。这些思想在争夺自己的领地之时,有冲突,有对抗,有交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就没有信仰了。而是信仰太多了。出现选择性的真空。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说道德滑坡了,同理可得,并不是道德滑坡,而是不同信仰下的道德评判标准的不一致造成的。这是一个信仰共存的时代,我们应该幸福。无从选择并不是没有选择,中国人的智慧我们从来就没有怀疑过,也不应当怀疑。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爱上生活,生活会交给我们一切。包括信仰。
楼主:复兴126  时间:2019-12-03 15:48:46
“和”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中国文化具有天然的包容性。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就不是斗争文化,事物在其中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存、竞争合作,保持总体上的动态平衡。这一理念在中国太极图文化中得到十分直观的表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补、相互包容并随条件变化不断转换,而整体始终维持均衡状态。儒家谓中庸,不是一味退让,而是中和、平衡,所谓“不争而无成功”,共和才能共赢;道家谓无为而治,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主张与道相合,不逆道妄为,给予人民自主自由空间,顺应自然、效法自然,达成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文化又天然具有融合性。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的产物。《国语》高度赞赏“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对于外来文化,对于优秀文化元素,中国文化是不排斥的,并且因其天然具有的强大的学习能力、自我更新和进化能力,使许多文化融入中国,促进中国文化不断繁荣发展壮大。来自印度的佛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发展成为中国三大文化主流之一,使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以道为根基、儒为主干、佛与其他为枝冠,完备前瞻性思考、道德伦理规范和心灵抚慰机制的完整文化生态系统。
楼主:复兴126  时间:2019-12-03 15:48:46


中国现在是最没有文化的时期,自己的文化没有了,外国的根本学不到手,比较传统的,中国形容人有修养是“知书达礼”,西方是“信仰上帝虔诚”,共产党讲“提高觉悟”(大概这样,不是很规范的用词),现在中国人把“知书达礼”扔掉,“提高觉悟”提不起来,又做不到虔诚信仰上帝。人的知识稍微多点,连劳动人民的“有良心”都丢掉了。所谓的信仰多元化,那是对已经思考过的人说的,对于一个还在迷惑的人来说,要他选择什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迷惑。当然迷惑到最后或者会有答案,但是不可否认这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多数人是不会去特地思考的,所以会迷惑一辈子。信仰缺失就是这么来的。道德滑坡是必然的,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没有道德,不管是儒家的或是马列或是宗教的,他总归是教人为善不为恶的,所以没有信仰,也就没有“这种事情不符合我的信仰”的约束,直接带来社会道德风气下滑,根本不是道德观不统一的问题。
楼主:复兴126  时间:2019-12-03 15:48:46
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是在非常规的急迫的情况下在颠簸中走过来的。五四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是现代文化运动的旗帜。当时一大批知识精英一起站出来,大胆批判挑战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们很多人都认为,既然要新文化,旧文化就是要不得的。陈独秀、胡适、鲁迅、傅斯年,都是这样的主张。1917年《新青年》从上海搬到北京,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陈独秀、胡适被蔡先生聘为北大教授,以《新青年》为园地,以北大为基地的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他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礼教的批评,是彻底而毫不留情面的。陈独秀就讲,你如果认为欧化是对的,那么中国这一套就是错的。胡适之甚至提出了“全盘西化”的主张。有人批评他,他才解释说,中国的传统太沉闷了,即使是“全盘西化”,经过折中也还是个“中体西用”。所以五四时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大批人,一大批社会的精英人物,几乎用同一个声音向传统发起了总攻。其结果,传统在民众当中受拥护的程度大为减弱。可是,传统的是否受到民众的拥护,是传统传承的一个必要条件。

五四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检讨和批评,主要针对的是文化的大传统。按照人类学家的理论,文化传统有“大传统”和“小传统”之分,“大传统”指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小传统”主要是指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包括民间宗教、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等。“小传统”跟“大传统”的关系,是“大传统”借助于“小传统”才能形成社会的文化辐射面,而“小传统”因为有了“大传统”的导引,才能使得文化精神得到提升。中国传统社会的“小传统”特别发达,这是因为中国长期有相对完整的民间社会,造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诸多的文化空间。儒释道三家思想互动互补的结果,使中国的知识人士总是有路可走,而不必走上绝路。所以对于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不能简单用“专制”这个词来一语概而括之的。

五四知识精英对传统的批评和检讨,目标主要是“大传统”,特别是儒家思想和社会的礼教,对“小传统”的伤害并不是很大。五四时期的一些文学作品,有的写觉醒的青年离家出走,悲剧常常会发生在出走者的身上,他们的家庭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十年动乱”时期中国社会的“小传统”遭到了巨大的毁坏,几乎到了无法弥补的程度。所以,从晚清以来的百年中国,文化传统出现了大面积的流失。流失到什么程度?流失到在现代中国青年身上几乎看不到多少传统的踪迹。
楼主:复兴126  时间:2019-12-03 15:48:46


无论“自卑仰视”西方文化者,还是“狂妄自大”中国文化者,表面上他们没有否定中国文化,但其终极目标却惊人一致——通过否定本土完整的学术体系,将中国文化腰斩打碎,再用西方学术体系包裹起来贩卖。进而达到雪藏中国,斩断中华文明之根的目的。

这些人心中的小算盘是:如果肯定中国拥有政教统一的完整学术体系,他们从西方引入的学术体系就会贬值,乃至因为水土不服被抛弃。所以大家要超越左、右分歧,盘据中国大学,一起骗14亿中国人,能骗多久,就骗多久,最好骗到31世纪!

如果将中国文化放在人类文明璀璨的星空中,我们就能看到她的伟大。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玉忠愈挫愈奋,发愿为中国文化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原动力。

打开被隐藏百年的中国文化,穿越数千年时空,你会在其中发现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国文化是石器时代智人走出非洲以来,这个地球上唯一没有中断,生生不息,发展至今的原生文明——这是怎样的奇迹啊!

想一想,欧亚大陆四大古代原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除了古代中国文明,其它三大文明早已埋在历史黄沙之下。只是通过考古学家的艰苦发掘和细致研究,我们才得知她们的存在,解读她们的文字。遗憾的是,古印度哈拉巴文明的文字直到今天都没有成功释读。

想一想,面对雄伟的埃及金字塔和罗马神殿的废墟,假如这两个文明没有消亡,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人工智能时代会是什么样子?而中国竟然从一万年前散落于东亚的无数小村庄,发展为今天拥有14亿人的泱泱大国,雄立世界的东方!

知识分子和国学专家们从来就没有想过,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明卓越的中国为什么能行?他们决不会认同中国之所以能行,是因为中华文化的根基是道法文明,中国政治的核心是自远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中央集中领导,中国人民信仰的是通过有组织地劳动创造文明的人类共同体。

但在今天,海内外学者几乎异口同声地宣布: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族群。于是,那些国学家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要建立孔教,孔子成教主,自己不装扮成圣人,也要装扮成贤者,以便分得死人一杯羹。

专家们怎么就不想一想,中国人并不信仰至上神、唯一神,不将人生和文明的大本大源问题归结到神灵身上——中国人靠的是自己。就像《国际歌》所言:“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正是因为中国人不信仰神灵,信仰自己有组织的劳动创造,中国才能行。

中国文化是数万年来唯一超越神话和神之信仰的文明体系。她以道为核心,主张敬鬼神而远之、道在帝先、人为神本;西方文明则与此相反,主张帝在道先,以神为本,“敬鬼神而近之”。

抛弃顽固的、以现代性为基础的西方中心论,东西方文明的分野应划在地理分界线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东,是以中华大道为主体的文化;青藏高原以西,是以神话和神之信仰为基础的文化,这种分野从四五千年前一直持续至今。

以人为本的中华大道智慧,因为其包容性、世俗性以及系统性,将会为全球化、世俗化以及智能化的21世纪做出巨大贡献。这是值得排他性一神教关注的历史大趋势——怎么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甚至说中国人是异教徒呢?!

中华文化有人类文明史上最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今天却被诸多学者说成:中国文化只有碎片化思想,没有西方那样的完整学术体系。

这种论断20世纪初西学全面引入的时候就开始了。胡适等人以此为理由,将活生生的中国文化体系史学化为博物馆中的古物——中国文化是中国人安身立命、安邦治国的基础,就这样弃如敝履!
楼主:复兴126  时间:2019-12-03 15:48:46
中国发展史上,治国理念主要来自道的思想,至汉初黄老政治渐成系统,即便“独尊儒术”也没有改变黄老思想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尽管儒家学说亦是“道—易—和”文化思维的产物,也奉行“推天道以明人事”,但其总体上以伦理道德规范为主,缺乏哲学深度,虽然在建立社会秩序上可以起到相当作用,但仅靠此御民之术毕竟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国家治理体系。黄老思想并非一家之言,事实上乃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融合了道、儒、法、墨、名、阴阳诸家学说之精华,其以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主张,易制变法、除弊兴利的改革精神,刑德并举、兼爱睦民的治理方式,造就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大明王朝“远迈汉唐”、领先世界的全面繁荣。黄老政治是中国“道—易—和”文化思维的具体运用,是中国经济文化发达繁盛的重要推手。
历史上中国的繁荣发展,使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通过《马可波罗游记》,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老子》、《周易》等大批经典的译介,为欧洲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必要的文化元素,使中国文化更具有了世界意义。法国学者莫里斯•罗宾说:“在古代欧洲和启蒙运动时代的西方,中国简直无所不在。”
从精神信仰上来讲,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主要并不皈依宗教,而是皈依哲学,尽管中国文化从不排斥神的崇拜甚至神也渗透其中成为其重要的文化元素。也正因此,中国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其“道—易—和”的思维方式也更具理性、科学与人道精神。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其名著《风俗论》中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匹的悠久历史,而且形成了光辉的理性主义文化。”因此,在反对宗教神权垄断和君主专制的启蒙时代的欧洲,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先驱高度尊崇,启蒙思想家无不研习中国文化。歌德说:“视我所窥,永是东方。”莱布尼茨、狄德罗、霍尔巴赫、魁奈等启蒙思想家强烈主张向欧洲“移植中国的精神”。
伏尔泰认为,中国文化传入是对西方一次巨大的“文化冲击”;中国文化被发现,对西方思想家们来说,是与达•伽马和哥伦布在自然界的新发现,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伏尔泰《哲学词典》写道:“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中国传统哲学的传播对康德、黑格尔、费希特、谢林、费尔巴哈等思想家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哲学科学发展直至当今。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及其产生的思想成果改变了世界,帮助人类打破神权、君权,建立起理性、民主与科学信仰,推动了整个世界的人文与科学进步。
楼主:复兴126  时间:2019-12-03 15:48:46
中国发展史上,治国理念主要来自道的思想,至汉初黄老政治渐成系统,即便“独尊儒术”也没有改变黄老思想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尽管儒家学说亦是“道—易—和”文化思维的产物,也奉行“推天道以明人事”,但其总体上以伦理道德规范为主,缺乏哲学深度,虽然在建立社会秩序上可以起到相当作用,但仅靠此御民之术毕竟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国家治理体系。黄老思想并非一家之言,事实上乃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融合了道、儒、法、墨、名、阴阳诸家学说之精华,其以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主张,易制变法、除弊兴利的改革精神,刑德并举、兼爱睦民的治理方式,造就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大明王朝“远迈汉唐”、领先世界的全面繁荣。黄老政治是中国“道—易—和”文化思维的具体运用,是中国经济文化发达繁盛的重要推手。
历史上中国的繁荣发展,使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通过《马可波罗游记》,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老子》、《周易》等大批经典的译介,为欧洲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必要的文化元素,使中国文化更具有了世界意义。法国学者莫里斯•罗宾说:“在古代欧洲和启蒙运动时代的西方,中国简直无所不在。”
从精神信仰上来讲,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主要并不皈依宗教,而是皈依哲学,尽管中国文化从不排斥神的崇拜甚至神也渗透其中成为其重要的文化元素。也正因此,中国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其“道—易—和”的思维方式也更具理性、科学与人道精神。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其名著《风俗论》中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匹的悠久历史,而且形成了光辉的理性主义文化。”因此,在反对宗教神权垄断和君主专制的启蒙时代的欧洲,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先驱高度尊崇,启蒙思想家无不研习中国文化。歌德说:“视我所窥,永是东方。”莱布尼茨、狄德罗、霍尔巴赫、魁奈等启蒙思想家强烈主张向欧洲“移植中国的精神”。
伏尔泰认为,中国文化传入是对西方一次巨大的“文化冲击”;中国文化被发现,对西方思想家们来说,是与达•伽马和哥伦布在自然界的新发现,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伏尔泰《哲学词典》写道:“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中国传统哲学的传播对康德、黑格尔、费希特、谢林、费尔巴哈等思想家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哲学科学发展直至当今。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及其产生的思想成果改变了世界,帮助人类打破神权、君权,建立起理性、民主与科学信仰,推动了整个世界的人文与科学进步
楼主:复兴126  时间:2019-12-03 15:48:46


衣冠、礼仪=华夏
楼主:复兴126  时间:2019-12-03 15:48:46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 而不是存钱!

你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么行业都能赚钱,因为福报在的缘故。没有福报,钱也守不住。而且钱只能这辈子用,那福报呢,可以生生世世都可以用的到。

在佛陀时代,波斯匿王有个公主,名叫善光,长的很庄严漂亮,众人爱敬。王就很傲慢的说,你能得到大众欢喜,是我的原因。善光公主说,是我的福德因缘,不是因为父王的原因。波斯匿王问了她三次,三次都这么回答。王就很生气,把她嫁给一个贫穷的人。说:看是因为你的自力,还是我父王的原因。嫁给穷人后,夫妻两人努力的做事,不久有发财了,两人就变得很富贵。

波斯匿王很惊讶。就问佛,佛说,善光公主在过去迦叶佛时,很喜欢用饮食来供养修道人。他丈夫阻止她,她说,我已经发心,不要让我退心。她丈夫就同意了。因为善光公主过去供佛的因缘,这辈子很富有,而丈夫因为阻止他的因缘,就变得贫穷,但后来丈夫同意了,遇到了善光公主,才得到了富贵。

人有福报,自然会感召到富贵家庭。而且嫁给穷人,都会把穷人给旺成富人。这就是福报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福报,怎么努力,赚来的钱,也是小钱。有的人做什么都赚钱,有的人做什么都只能养活自己。这就是福报问题。

一个人的成就,靠的是智慧加福报。单有智慧,很会读书,没有福报,走到社会上赚钱就很困难。读书要会读,但赚钱和读书,是两码事。做生意,做企业,靠的是福报,智慧是第二个。古代的范蠡,他每次去经商,发财了,把财布施给穷人,又白手起家,又发财了。连续三次都是如此。中国人把范蠡供奉为财神,是有道理的。这就是他有福报,做什么都能赚钱。

人的福报都是自己培的,哪怕亲人都是无法代替的。孩子有他的福报业力,父母无法代替。那父母能做的,是多让孩子培养福德。古人讲的,留钱给子孙,子孙如果能发达,不需要留。子孙不能发达,留了钱也会败坏。所以不如留下阴德给子孙。

现在人喜欢存钱,其实正确讲法,大家要去存福报。那福报存在哪里,存在三宝是最好的,多多布施给三宝,给修行人,给贫苦的人,给最需要的地方。把钱财布施出去。那我们提出供米,建寺活动,都是布施财富,而得到福报。不要小看钱,钱也能救命。因为钱是个人努力培福的结果,布施出去,少的是有形的财富,多的是无形的福报。无形的福报,可以带给下辈子,直到成佛。

这个世界上,佛在世间人看来是贫穷的,衣服是粪扫衣,吃饭托钵,住在树下。佛没有任何财富,但佛拥有三千大千世界的福报,佛的一毫毛的福报,都能让天下所有修行人吃饱饭。那开悟的祖师也是如此。好比星云大师,一辈子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但他要建庙、做善事、办法会、在全球建道场,大家都支持,一个个道场就建起来,佛光遍照五大洲。这就是用钱的最高境界了。有了福报,一切财富都能为你所用。
楼主:复兴126  时间:2019-12-03 15:48:46
过分重视英语,香港的例子说明了什么?国家要想清楚!

笔者曾经到访香港几次,对香港教育也多有关注,而且亲自教导和接触郭香港的中学生小学生,甚至大学生,香港的教材问题就不说了,微信上的举例和分析很多,其实呢,个人感觉,香港就是极端重视英文教育,从幼儿园开学学英语,你看看那个香港年轻人不是英语说得很溜,但是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甚至随便一个古代名人,知之甚少,甚至完全是西式思维的!而且对西方文化的推崇和教育,而且在97回归后变本加厉,效果如何,现在大家看到了啊!!黑衣人交流都说英语,哪些网络软件和面薄,交流方式,和西方人很亲近的,普通话都不能说……

香港有过百年的殖民地社会,崇洋媚外意识严重。人们以讲英语,取英文名字为荣;以吃大餐,吃咖啡为荣;以穿西服革履为荣;在中国话中夹带英语当假洋鬼子为荣。
今天我们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可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在电视台的节目里还经常看到这种现象,什么<但他们也是为祖国打call的“自来水”。>---这样的话屡见不鲜。这是半殖民地文化。这是中国人没有文化自信表现。

归根结底,只是一个语言而已,交给专业人士吧

在中国,无处不见的传播西方文化的文化衫,表达的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崇洋媚外。
中国的文化应该有他应有的地位
西方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他们到处开拓殖民地,不但有军事上的征服、经济上的掠夺,还在文化上进行侵略。
在语言上让西方语言、征服世界;在服饰上,他们让西服征服世界;在饮食上让西餐征服世界;在信仰上让他们的上帝征服世界;
今天古老的中国已经复兴,我们不能认可是世界文化是西方的,中国的文化应该有他应有的地位。然而事实让人头痛。我们看到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时候,西方是殖民地文化非但没有在中国消失,崇洋媚外的现象反而更加严重。----全民学英文,以讲英语,取英文名字为荣;以吃大餐,穿西服为荣——其实质是在帮西方文化征服全世界、征服中国。

从香港极端重视英语的结果,看大陆推行全民学英语,宣传西方文化价值观,其中的潜在问题,可想而知……
楼主:复兴126  时间:2019-12-03 15:48:46
主持

楼主:复兴126

字数:670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11-04 07:26:02

更新时间:2019-12-03 15:48:46

评论数: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