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论挺进大别山(雨潇潇文,舰船过客修订)

论挺进大别山(雨潇潇文,舰船过客修订)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如今网上对“挺进大别山”众说纷纭,以前,我也是对此行动持中性态度,经过多年的思考和论战,我想清楚了许多问题,从而成为了“挺进大别山”的支持者,现将我的一些感想写成一篇文章,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挺进大别山是共曱产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军事,军事实际上政治和经济的延续,所以,军事实际上是为政治服务的,军事行动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从政治上来讲,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后,国共之战一发不可收拾,国民党既腐曱败,又出师无名,共曱产党哀兵相抗,获得各阶层同情,民曱心曱所曱向,因此,从政治而言,内战仗虽然刚刚开打,已经注定国民党的失败。然而,国民党腐而不朽,要解决问题还得靠军事,而支持军事的却是经济,开战时,共曱产党无论从人口,还是地盘,经济实力都是无法和国民党相比的,同时,国民党身后还有源源不断的美援,可以说国民党的综合实力在当时是共曱产党不可抗衡的。

众所周知,川陕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结果却是红四放弃川陕,有人说这是去接应红一方面军,其实这完全是次要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经过10个月的战争消耗,拖跨了川陕根据地,战争潜力几乎枯竭,红四必须寻找新的地盘寻求发展。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展开了对共曱产党的全面进攻,毛泽曱东就想将战争引向蒋管区,在外线和敌人打,然而,内战初期国共的综合实力决定了我军在外线还无法和蒋军抗衡,所以,根据地实际情况,我军实施了在根据地内线作战或依托根据地作战的内线战略,大量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一般军友只看到军事上的辉煌胜利,歼敌巨大,但忽略了这是通过消耗本身就很有限的根据地的人力、物力、甚至地盘取得的,而根据地人力、物力、地盘是有限的,消耗到一定的时候,也就耗无可耗了,这就意味着,我军赖以打胜仗的基础就不复存在。

刘帅曾指出“蒋介石的***战略就是要扭在我们解放区里打,消耗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我们趋于枯竭,走向失败。这一基本战略是世界战争、也是蒋介石***战争的经验。毛主曱席的战略指示:开始第一年是内线作战,也必须在内线作战,歼敌一百一十二万以后,转入外线作战,也必须是转入外线作战,步骤是明显的。”“内线作战时,我们是全民以赴,全力以赴,解放区经济被破坏了,不反攻到外线,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曱治区是不行的。”当时,晋冀鲁豫解放区的济源已经出现了老百姓逃亡现象,这已经是根据地经济崩溃的一个信号,刘帅在谈到严重性时指出“有演化成中央苏区结局”的可能。华东方面,我军丢掉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鲁南,在鲁中和敌军相抗,身后只剩几十个县还可回旋,余地甚小,粟裕将军在谈及当时的形势时曾形象地指出“山东的水都要喝干了”。因此,我军打出外线,将战争引向蒋管区,开辟新战场是必然的选择!
也许有人问,出外线就必须去“大别山”吗?我认为这是八月初鲁西南的综合条件所决定的。

二、挺进大别山战略的演变。
打出外线是中央得既定战略方针,究竟出师何处,其实一开始中央也没有确定目标,可以统称为“中原战略”,战略目标基本上是根据陕北和山东战场的态势变化而变化的。
5月初,陕北、山东虽然处在敌军重点进攻下,然而局势在我军掌握中,陕北我军发动蟠龙战役,山东我军拟发动孟良崮战役,形势看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5月4日给刘邓电报:“... ...独立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来往机动... ...”,这是一个中原宽大作战战略,这说明当时外线出击留给前方将领的余地很大。

陕北蟠龙战役和山东孟良崮战役后,敌军改变了策略,陕北胡宗南采取了10个旅绑在一起的战法,山东则在50公里正面集中9个整编师集团滚进,寻我军主力决战,我难以啃动,虽然还可机动,然而一来机动余地不大,二来面临敌军捕获我主力,一战解决问题的风险,陈粟为撤散敌军于6月28日进行分兵,以3个纵队出鲁中,以一个纵队出鲁南,6月29日毛泽曱东也指示山东进行分兵,其方针和华野分兵稍有差别,指示以5个纵队出击外线,陈粟收到电文后,对分兵方案进行了微调,以陈唐率领3个纵队出鲁中,以叶陶两个纵队出鲁南,这就是山东著名的“七月分兵”,打到敌军身后,试图撕开集团敌军,获得歼敌战机。陕北方面面临敌军“一战解决问题”的巨大风险,山东方面南麻战役失败,毛泽曱东在⒎23日致电刘邓,改变了5月初给刘邓军规定的在中原宽大机动的方针,要求刘邓“... ...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又令陈庚出豫西,吸引胡宗南一部。27日,毛泽曱东再次致电刘邓执行中央23日出大别山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山东和陕北形势紧张的情况下,毛泽曱东改变了既定的方针,要求刘邓直出大别山,其目的是不惜代价,打到敌人最敏感的部位,迫使敌军回援,减轻山东和陕北的压力。

28日,鲁西南战役结束后,刘邓军虽然取得重大战果,然而经过一个月作战,消耗很大,伤亡1万3千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伤员需要安置,部队需要整补,粮食、弹曱药需要补充,进军大别山困难巨大,刘邓提出休整半个月,第一步出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同时表示内线山东敌人不能西调的情况下,还有战机,在出动前可在鲁西南继续歼灭敌军7-8个旅。毛泽曱东虽然复电同意刘邓的意见,然而却强调: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刘邓陈庚如果不能协助陕北调动胡军,打开局面,陕北将不能支持。实际上是对刘邓施加压力,政治高于一切,一旦陕北中央出现问题,谁能负得其责任?同时,山东临朐战役也尘埃落定,以华野大败而告终,刘邓不得不在7月30日复电表示休整半个月后,直出大别山,至此,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基本成型。

但即便这样,出动也应该是在8月中旬后了,然而,刘邓大军真正开拔是8月7日,决策由刘邓制定,“中原战略”最终演变为8月初,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的战略行动。


三、我军为何将挺进目标定在大别山
上面我讲了我军外线作战的必然,外线作战的根本目标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战略方针。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挺进不深入,对国军的根本重地就威胁不大,自然无法达到吸引敌军回援,将战争引向蒋管区的目的,挺进不深入,敌军完全可以利用其控制的交通线,来往集中兵力,达到各个击破我军的作战目的。因此,在中央计划外线作战时,将进军目的地选定了大别山,原因是大别山,雄峙于国民党首都南京与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同时,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大别山可以作为我军的依托,我军占据大别山,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蒋介石必然会调动其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同我们争夺这块战略要地,这就可以达到我军预期的战略目的。(刘邓先后调动曾用于山东和陕北的敌军部队为:整编第7、48、65、46、28、20、10、85、11、25、9、88师)


四、历史在47年8月的抉择 ---挺进大别山
鲁西南战役后刘邓大军原计划休整半个月行动,然而8月初的鲁西南风云突变,刘邓大军面临历史抉择。当时的形势是:
1、水情:连降暴雨,黄河水猛涨,即便敌人不炸堤,本身也有决堤的危险,黄河两岸出动了10几万曱民曱工修堤护堤,连部队一部也拉上去了,我军处在水淹七军的危险中
2、我情:陕北告急,山东告急。毛泽曱东29日电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刘邓陈庚如果不能协助陕北调动胡军,打开局面,陕北将不能支持。山东内线已被敌军击破,华野内线四个纵队无力再战;外线一路为3,8,10纵出鲁中,一个月行军打仗,连遭挫折,损兵6000,撤至鲁西南;一路为1,4纵出鲁南,遭到敌军合击,损兵2万多(加上东返部队,1、4纵减员3万以上),丧失战斗能力,后经接应退入鲁西南。此后,华野5个纵队渡过运河,集结于刘邓大军身的郓城一线,构筑工事自保。此时,山东内外线均遭重创,形势危急,中央原定的华野吸引敌军于鲁中,掩护刘邓出击的方略已不可能实现。同时,刘邓军虽然获得鲁西南大捷,士气高涨,然而,自身消耗严重,伤亡了1万3千人,炮弹消耗殆尽,伤员需要安置,俘虏需要消化,粮食和弹曱药需要补充,战斗力下降,难以连续作战。
3、敌情:由于华野外线损失惨重,不得不进入鲁西南,同时也将山东敌人大量引向鲁西南,由于华野外线无力再战,难以和中野进行战役配合,敌军集中30旅于鲁西南大打出手,分五路对鲁西南形成合击态势,刘邓军承受了空前压力。
4、地形:鲁西南在地形上是个三角形,两条边是黄河与运河,底线是陇海铁路,我军处于背水作战的境地,是军事上典型的“死地”,敌军依托铁路和公路,可以迅速运兵,一旦敌军完成鲁西南的战役合围,我军就将处于背水决战的地位,而遭遇灭顶之灾。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8月初的鲁西南,天时、地利、人和皆于我不利,因此,鲁西南绝非久留之地,何去何从,必须立即作战抉择。 当时刘邓军不外乎有这样几条路可供选择:
1、返回豫北:这和中央的外线战略是背道而驰的,基本没有什么选择的可能。即便要实施北返,实际上此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当时我军既无这样的心理准备,又没有行动上的准备,同时,我军12万大军南渡的船只被敌人空军炸沉1/3,因此在仓促之间,要渡过包括华野外线在内的20几万大军,基本不可能,同时这样的行动也是在敌军的预料中的,敌军正计划趁我北渡,迫我背水作战。退一步,即便北返成功,那么敌军将以少量兵力布防黄河,我军再要南渡作战,绝非一朝一夕,怕也再难以达成突然性,这样敌军可以集中绝对优势力量围剿山东根据地,后果如何设想?(即便没有这样,我军都丢失了沂蒙山根据地和胶东,损失惨重)可以说,这条路是没有可能性的。
2、在鲁西南和敌军大打:这条路更是天方夜谈,从我上面列举的作战条件看,我军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简直就是一场背水的不利决战,也是国军梦寐以求的。
3、去豫皖苏:这条路实际上也不可行,因为当时,华野已经难以继续有效牵制敌军,刘邓进军豫皖苏也没有机会休整展开,敌军大军尾随而至,无法拉开战略空间,我军依然是同敌军缠斗的局面,敌军依托其交通线,在较狭窄的空间内可以迅速集中兵力对我各个击破,我军各部均没有喘息的机会,依然无法争取时间休整和战略展开,而无法扭转南线极其被动之局面。
4、向东、向西:没有可能性,敌军东西两面,均集结了重兵,西面、西南面一线部署了68,3,40,7,48,58等整编师及骑兵第1旅,东面一线有敌军5,84,85等整编部队,西线敌军二线部队为:41、47、206、15几个整编师,东线敌军第二线的有75、57、88、46、20、28、65等整编师(如果我军在鲁西南被敌缠住决战,敌军可以增援鲁西南的部队还有整编第38、10和11师),可以说敌军占了绝对优势,我军无论向东还是向西,一旦遭到阻击,就难以脱身,而腹背受敌。

综上所述,我军只有向南。由于敌军没有预料到我军会向南,因此,南面敌军还没有合拢,纵深更是空虚,我军可以出其不意,甩开大部敌军,拉开战线,大踏步挺进大别山,这样就可以争取时间在大别山先敌展开,而敌军集结进攻需要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差,我军就可完成展开动作,威胁敌军的根本重地,迫使敌军回援,从而实现中央的战略构想。

五、挺进大别山的得失
无可否认2野挺进大别山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刘邓野曱战军主力由12万人降至约6万(大别山还留置3万3),装备水平也极其低劣,这是“失”,但我们如果以此而认为挺进大别山失败了,那绝不是客观的态度,因为挺进大别山使中曱共获得了最大的战略利益。
1、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最好战略前途,即付出了代价实现了“全局转换”的最高战略目的,这是军史所公认的,刘邓在挺进前向部队的口号是“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史书这样评价:“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曱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曱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曱富曱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全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毛泽曱东对挺进大别山如是说“大别山巩固了,我们才说:可以叫进攻。不是自卫战争了,而是人民解放战争,人民革命战争的进攻。”“在大别山没站住脚,我们不敢开这个会(指12月会议),我也不敢讲这个话(指“打到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不敢写这篇文章,不敢讲伟大的转折点。”“现在全国形势很好,东北野曱战军在冬季攻势中歼灭大部敌人,连克数城;华北、山东、苏北完成了冬季整训,不日将展开春季作战;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逐鹿中原,纵横驰骋于江河淮汉之间,全国性的胜利已成定势,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就不会有这个局面”“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我军在东北,华北,山东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2、挺进大别山完全扭转了依托根据地抗击敌军进攻的情形,把战争引向了蒋管区,使得晋冀鲁豫根据地在长期得战争后得到恢复,陕北和山东根据地渡过难关。同时中野我军还建立了鄂豫、皖西、江汉、桐柏和鄂豫陕等5个军区,辖31个军分区,成立了各级民曱主政曱权,并在3军经略中原的战略行动中逐步连成一片。为日后的战略决战,提供了坚强的支持。我们来看看中原野曱战军参谋长李达的评价:“ 整个中原区,包括陇海路以南、津浦路以西,长江以北到陕西的潼关、商县乃至湖北的江陵以东的广大地区,除了铁路沿线和一些战略要点还被敌人占据外,已经基本上连成一片,造成了我军可以南渡长江,西入四川,东迫江浙的战略进攻基地。”;“我中原野曱战军在华东野曱战军密切配合下,在中原辽阔地区实施大规模的机动作战,歼敌正规军二十万人以上,歼敌盛县保安团队等武装十万人以上,将敌人在中原苦心经营二十来年的反曱动基础,一扫而光。这样,我们就剥夺了蒋介石在四千五百万人口这样一大块地区的兵源、粮源和财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养几十万兵的战略基地,使我军由无后方作战变为有后方作战。接着,各部队利用秋季作战的间隙进行了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发扬了三大民曱主,掀起了练兵热潮,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术技术和战斗力,加强了部队的组织纪律性。所有这些,都为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整个中原,准备了有利条件。”

3、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空间,使得我军能够进行宽大机动,撕开敌军的重兵集团,而求得战机各个歼灭敌军,并迫使敌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而促使敌我态势发生根本转变,我军不仅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更是由于中原根据地的建立,形成了我军对对中原地区敌军的战略大包围,刘帅自出大别山那时起就指出蒋军将被钉死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十字架上。

总之,刘邓大军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奋力挺进大别山,实现了解放战争南线战场的伟大战略转折,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绩!曾担任国军作战厅长的郭汝瑰将军认为“在军事史上,最辉煌的军事行动就是挺进中原(大别山)。”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刘邓如果不是为了粉碎敌军重点进攻的全局战略目的,在鲁西南战役弹药消耗殆尽的情况下,一定会立即返回豫北,休整之后再战。如果是那样,内外线均被击破的华野就成了没娘的孩子,“宝宝心里苦”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失去战斗能力的陈唐5纵队将被敌军30个旅合围在鲁西南。解决了陈唐后,敌军再转兵胶东,陈粟内线4个纵队怕也会遭灭顶之灾。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挺进大别山时间序列表:
1、5月4日中央确定刘邓在中原宽大机动,要求刘邓6月10日渡河,陈粟配合。
2、5月22日,取消陈粟配合任务,专心内线歼敌,刘邓出击目的改为配合陈粟打破敌军重点进攻。
3、6月份,陈粟多次试图歼敌因敌军比较集中而落空,6月28日做出了以4个纵队分兵敌后策略
4、6月29日中央向陈粟提出分兵策略,方针是以5个纵队出外线
5、6月30日陈粟根据中央方针对分兵方案做微调,以3个纵队出鲁中以2个纵队出鲁南。
6、7月初刘邓突破黄河发动鲁西南战役,连战连捷,但山东敌军并无增援鲁西南之意,而是分兵对付华野外线,内线仅留4个整编师。
7、陈粟误判敌军退却,匆忙发动南麻战役。
8、21日南麻战役失利。
9、23中央电令刘邓挺进大别山。
10、24日陈粟发起临朐战役
11、27日中央要求华野外线不过湖西,将敌军吸引在鲁中,配合刘邓挺进大别山
12、28日鲁西南战役结束,刘邓建议在敌军不能西调的情况下,继续内线歼敌。
13、29日中央电陕北甚为困难
14、30日刘邓确定挺进大别山,同时,临朐战役尘埃落定,以华野失败而告终。
15、华野1、4纵队鲁南大逃亡,经陈唐接应后,已经无力完成将敌军吸引在鲁中的任务,为了自救不得不在8月初退入鲁西南
16、敌军跟踪而至,计划以30个旅合围鲁西南,东西两线已经展开9个整编师共21个旅,下一步将实施南面的战役合拢。
17、8月6日,刘邓决定提前挺进大别山
18、8月7日开拔。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刘邓挺进大别山时,山野炮弹只剩600多发,迫击炮弹4000多发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西米说陈唐损失惨重,是归刘邓指挥的原因,中央8月4日电令“粟到前该5个纵队归刘邓直接指挥”,这个时候陈唐/叶陶已经完成了悲壮的7月“胜利”,呵呵。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以前我和雨潇潇在军事论坛和一个裕承的辩论,挺进大别山。他的观点就是刘邓可以在鲁西南和敌军决战,这位大神是只看兵力,战力,弹药,支援,敌我态势一律不管。就算是纸上谈兵,你要有点依据。他可以完全不要一句,就是他掐指一算8万多民工就能保障二十几万大军的后勤补给,暂且不说,根据地有没有这么多的储备。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华东中原战场部分战役支前民工数据:

苏中战役14万 后方支前服务50万
宿北出动民工 41万
鲁南民工60万
莱芜民工50+500万服务
孟良崮民工90万 7万随军常备15万二线
南麻、临朐 94万
济南战役50万
淮海战役534万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在其他帖子里面辩论,到处都在攻击刘伯承的挺进大别山,真的写一篇帖子让他来攻击,却又不敢来了。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大别山战果及损耗

9月歼敌正规军3000人,俘虏3200人地方土顽780人,我伤亡1035人
10月歼敌正规军7680人,俘虏16500人毙伤土顽1600,俘虏1870人,野战军伤亡2500人
11月歼敌正规军950人,土顽1700,我伤亡550
12月歼敌正规军千余人,土顽8900人,野战军伤亡减员4000余人

总计4.7万余,我伤亡8千余人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总机叫南京 我麻烦你说一下,进攻大别山的部队哪些是原来就在大别山的?如果你不能回答你前面造谣的帖子通通会被折叠掉。

第一期23个旅时:58,40,7,48,85,46,52,10,88,65。请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总机叫汉阳 再给你一个机会澄清你的主张,大别山只吸引了10个旅。前后增援大别山的这些整编师中,哪些是原来就在大别山的?88.85.7.48.65.10.52.46.40.88.11.9.25.20.28

要么你证明你的主张,要么你承认造谣。然后再继续讨论!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中央三种前途估计的来源:

对刘邓出动后敌之对策的估计〔1〕



(一九四七年八月六日)



刘邓,并告陈粟谭,陈谢〔2〕:

你们对于出动后敌之可能对策估计如何?我们觉得敌可能采取两种或三种办法。第一种办法,迅速组织进攻,使你们不能立足。但此种办法难于调动很多军队,估计可用于进攻者约十二个旅(或较多)左右,即七师、四十八师、十师、七十九师、三师、五十八师各两个旅。其中除桂系外,战力均不甚强。其出发地点不一,在短期内,势必参差不齐。如我能于运动中歼灭其四五个旅,其攻势必受顿挫,我可取得休息机会,以利再战。敌此种办法的基本缺点,是进攻兵力太少,我之回旋余地甚大,并有迫我渡江南进之危险(敌很怕此着)。第二种办法,宁可给我以立足机会,不急于尾我进攻。除上述十二个旅(或较多)外,并从山东抽调十几个旅,共二十几个旅,以一个月至两个月时间,先从长江、平汉〔3〕两线完成部署,然后向西向北进攻。此种办法之基本缺点,是给我以立足时间,且使山东攻势完全破坏,鲁西、豫东亦大部难保,即使集中二十几个旅,分两线多路进攻,我亦可能于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第三种办法,即同时采用上述两种办法,既以十二个旅左右分数路迅速进攻,又从山东抽调十几个旅用于长江方面。你们必须同时准备对付这几种办法,而主要准备对付第一种办法,即用全副精神注意于运动中大批歼灭敌人,一切依靠打胜仗。陈谢出豫西后,胡宗南〔4〕对陕北攻势必被破坏,除现已东调十师两个旅、七十九师一个旅及骑一旅外,必再调至少六七个旅,使用于潼关、商、洛〔5〕方面,估计一个月内,很难举行有力进攻。

此外,我两路南出后,合肥、安庆、鄂东、汉口、平汉沿线,汉水流域及南阳、潼关、洛阳等地均须守备,而要守备这许多地方,非有几十个旅不可。敌在山东、鲁西、陕北之机动部队共有四十五个旅(山东二十九,鲁西八,陕北八),守备兵力则有九十六个旅(被歼者在内)。为要抽出几十个旅守备长江、汉水、平汉各地,不但有大减陇海线及其以北各地守备兵力之可能,且有将机动兵力一部改为守备兵力之可能。如此,则全局可能引起变化。只有在我南出兵团不能大量歼敌,因而不能立足,被迫缩回之情况下,就只能起临时调动敌人之作用,不能起变化全局之作用,且需付以较大伤亡、减员之代价。此种代价,无论起何种作用均须准备付出,但如能取得变化全局之作用,则付出此种代价更加值得。


解读:无论哪种前途均需要付出代价,也就是战术上付出代价是考虑之中的,所以以战术观点看代价付出来反推是否正确完全站不住脚。在付出代价的前提下前途预期:
一、直接被敌军打回,只能临时调动下敌军。
二、大量调动敌军于大别山,引起全局之变化。

很显然实战是实现了中央的预期,前后调动于大别山的敌军整编师有:88.85.7.48.65.10.52.46.40.88.11.9.25.20.28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从111楼出示的中央电文看。当前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解除陕北和山东的危机。刘邓挺进大别山,吸引最多的是山东方向的敌军。而吸引陕北方向的敌军中央也考虑到了,这就是挺进大别山的后招,陈赓出豫西,吸引胡宗南方面的敌军。从而解除敌军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以此而论,刘邓部队的出动完全是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的。

如果我军不打出外线,不要说当前华也已经被击破。就算是没有击破,我根据地的支撑能力也支撑不了这么大的兵力量的作战。

后来能发展到决战,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地的支撑能力。其次是对敌军部队战斗力的削弱。其三是战略纵深。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八卦舟
在七月分兵之前,华野正面的敌军9给整编师(一线只有6个)总共才不过25给旅,面对的是鼎盛时期的华野30万野战军(地方部队无算,山东地方部队大致在20万),陈粟就打吧了,这既说明了国军当时也保由极强的战斗力,同时,也说明了综合因素也吧支持大兵团的对决。

而刘邓挺进之前,刘邓经过鲁西南的消耗,弹药已经消耗严重,山野炮弹只剩600多发,迫击炮弹也不过几千发,华野外线5给纵队,失去战役进攻能力,其中1/4纵队失去作战能力,而敌军计划合击鲁西南的兵力是30给旅?(是敌军战略合击我之态势,而不是我各个击破敌军的态势)我请问,不挺进大别山,鲁西南这仗怎么打?谁能打?或许你推荐一个人出来?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深海潜水2015 挺进大别山,甚至被誉为神来之笔。如果阁下持反对态度,不妨来这里推演一下。面对47年8月初的形势,阁下有什么妙招?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粟裕打沙土集的时候,如果原华东方向调去大别山的兵力都压上去(7/48/46/58/85/20/28/25/9/11/88一部),情况会如何?那些否定挺进大别山的粟米来说说看!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那些攻击挺进大别山的,一让他玩真格,如何破解刘邓挺进前的危局,就没有露头了。

我简述一下挺进前8月初的形势,陈唐败军进入鲁西南后在郓城一线,敌军东面渡过运河,对付陈唐的是5-85-84,敌军在西面和西南面展开的兵力是58-68-40-3-7-48和骑兵第一旅,对付刘邓,当前东西钳击的形势已经形成。敌军还有约四个整编师九个旅(估计是65,88,46,5)会部署到南线完成鲁西南合围。除此,如果鲁西南进行会战,那么敌军可以增援的二线部队包括豫西方向的41/47/206/15,豫北的38,山东的20,28,11,9,25。

部队情况方面:刘邓虽获大胜,但部队连续一个月作战,非常疲劳,1.3万伤病员需要安置。陈唐5个纵队基本残废(刘邓走后,有中11纵助战,共6个纵队打不过5欠96旅/84师)。

弹药和后勤方面:刘邓剩山野炮弹600余发,迫击炮弹3-4千发。渡河支援的民工8万人!

谁有那么大本事可以决战?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对刘邓出动后敌之对策的估计〔1〕



(一九四七年八月六日)



刘邓,并告陈粟谭,陈谢〔2〕:

你们对于出动后敌之可能对策估计如何?我们觉得敌可

能采取两种或三种办法。第一种办法,迅速组织进攻,使你

们不能立足。但此种办法难于调动很多军队,估计可用于进

攻者约十二个旅(或较多)左右,即七师、四十八师、十师、

七十九师、三师、五十八师各两个旅。其中除桂系外,战力

均不甚强。其出发地点不一,在短期内,势必参差不齐。如

我能于运动中歼灭其四五个旅,其攻势必受顿挫,我可取得

休息机会,以利再战。敌此种办法的基本缺点,是进攻兵力

太少,我之回旋余地甚大,并有迫我渡江南进之危险(敌很

怕此着)。第二种办法,宁可给我以立足机会,不急于尾我

进攻。除上述十二个旅(或较多)外,并从山东抽调十几个

旅,共二十几个旅,以一个月至两个月时间,先从长江、平

汉〔3〕两线完成部署,然后向西向北进攻。此种办法之基

本缺点,是给我以立足时间,且使山东攻势完全破坏,鲁西、

豫东亦大部难保,即使集中二十几个旅,分两线多路进攻,

我亦可能于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第三种办法,即同时采用上

述两种办法,既以十二个旅左右分数路迅速进攻,又从山东

抽调十几个旅用于长江方面。你们必须同时准备对付这几种

办法,而主要准备对付第一种办法,即用全副精神注意于运

动中大批歼灭敌人,一切依靠打胜仗。陈谢出豫西后,胡宗

南〔4〕对陕北攻势必被破坏,除现已东调十师两个旅、七

十九师一个旅及骑一旅外,必再调至少六七个旅,使用于潼

关、商、洛〔5〕方面,估计一个月内,很难举行有力进攻。

此外,我两路南出后,合肥、安庆、鄂东、汉口、平汉沿线,

汉水流域及南阳、潼关、洛阳等地均须守备,而要守备这许

多地方,非有几十个旅不可。敌在山东、鲁西、陕北之机动

部队共有四十五个旅(山东二十九,鲁西八,陕北八),守

备兵力则有九十六个旅(被歼者在内)。为要抽出几十个旅

守备长江、汉水、平汉各地,不但有大减陇海线及其以北各

地守备兵力之可能,且有将机动兵力一部改为守备兵力之可

能。如此,则全局可能引起变化。只有在我南出兵团不能大

量歼敌,因而不能立足,被迫缩回之情况下,就只能起临时

调动敌人之作用,不能起变化全局之作用,且需付以较大伤

亡、减员之代价。此种代价,无论起何种作用均须准备付出,

但如能取得变化全局之作用,则付出此种代价更加值得。





军 委



未鱼

楼主:舰船过客03  时间:2019-11-10 15:02:42
天涯管理层曾英明,点赞!!

楼主:舰船过客03

字数:1173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8-20 03:35:30

更新时间:2019-11-10 15:02:42

评论数:7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