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号 >  在郑州

在郑州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2,胡辣汤的故乡

河南作家刘震云写过很多精妙的小说,我读过的小说中,几乎没有看到他写河南的胡辣汤。不像贾平凹,念念不忘“汤要宽,辣子要旺”的油泼辣子面。

河南的胡辣汤,得人喜爱,那一定是极好的。从本地人的描述里,不难得出正宗的胡辣汤有“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的恰到好处之感。
仿佛懂胡辣汤者,则畅晓人情,通达事理。真个有格物之效。
在郑州的这段时间里,吃了算三次胡辣汤吧。
第一次是在开封大相国寺对面的巷子里。汤有点凉,也不算太辣,粘稠的汤汁中有香菇、木耳、面筋等一干物什,给人菜不菜、汤不汤的感觉。
第二次是在学校背后的饭店里,要了一个酸辣汤。汤上来一尝,感觉把酸抽去,就一整个的胡辣汤。
第三次是学校早上做的胡辣汤。经前两次,或者一次半,觉得这胡辣汤也还行。

和胡辣汤类似的是,在四川广元,人们非常喜欢吃酸菜豆花稀饭,蒸凉面。这两种食物,外地人一般很难消受,广元人却爱得不得了。即便是在300公里外的成都,也作莼羮之思。

北方有一种烹饪方法,叫糟。水浒里写糟姜糟鹅,金瓶梅里写到糟鲥鱼。话说都是当时美味的食物,不知道还有没有?听说陕西有糟糕,兰州有糟肉。这是确乎的了。在郑州的街头小区闲逛,反正没有看到糟什么的店招。胡辣汤倒是不少。
胡辣汤的这种做法,大概要算烹饪里的烩。河南不仅有胡辣汤,还有烩面,烩饼,烩烙饸。烩就是把东西煮在一起,胡辣汤烩的同时,勾粉芡,把这些东西团结在一起罢了。
广义来说,陕西的羊肉泡馍,也叫烩馍。
不知道河南人民把俺故乡用麻辣的汤煮种种菜的火锅,叫不叫烩锅。如果真能叫烩锅,那就是胡辣汤一统天下了。

食物的烹饪方法,有蒸炒煎煮卤扮烩种种。河南人民偏爱烩,肯定有所来历。是不是像岐山臊子面一样,也扯上周文王和他的嫂子?不得而知。
不管那么多,在郑州,整一碗胡辣汤去也。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回丝绒兄:现在写几个字,不大想费神了,写到哪算哪。原来看到很多人老来的文字,审慎而随意,现在有点理解了。关于个人叙述,我的理解是,大多数人,最好的表达,还是表达自我。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回石兄:正是开封大相国寺,那里还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像,后面会说到。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3,羊肉汤及其它

在郑州,除了吃胡辣汤,也胡乱地吃过几回羊肉汤。

帖记羊肉汤进店,骇人的是每张桌子上有层白油,开始还以为是桌子没擦干净,后来才发现是一层羊油包浆。
帖记的羊排去皮抽骨,正经好肉。我们第一次要一刀,一刀下去,愣是三个人没有吃完。本来想再来个烤外腰的,看吃不完就没有整了。
帖记的羊肉汤,肉要上称,称后配面饼,面饼经汤一泡,起酥化渣,非常神奇。难得的是,羊肉汤可以无限续汤,舀汤的师傅,只要碗去,都是灌满。绝不手下留情。
第二次去帖记,我们只要了一点羊排。却一口气要了三个外腰,让人汗颜。没有这么干的。烤串的女的,上串的时候,把我们几个当化外之民。惭愧。

刘记羊肉汤去过一次,刘记干净安静得多,店内时时有人提两瓶好酒进来,几个人吃茴香豆一样慢慢喝。刘记的烤羊肉非常好,感觉酥脆,喝啤酒很舒服。

吃羊肉汤的时候经常看到,不论男女老少,都好大一碗烩面,还上一盘菜。吃到最后,还要放点辣椒,喝碗汤。是真能吃啊。

出学校门,街边到处可以看到熟食店。吃了一次桶子鸡,感觉很不错。有点像四川的卤鸡,但肉都非常入味,非常适宜喝白酒。就是有点咸。

有一天逛到大学路和陇海路街口,吴老哥请喝啤酒,在那里喝啤酒,搞了一点炸鸡。也是味道非常好。回来的时候又带了点炸鸡,又喝了两瓶红乌苏。在新疆,乌苏啤酒有夺命大乌苏一说。不知是不是真。

和老哥啤酒喝得真是舒服。正喝着,落起了小雨,我们就半躲雨,半淋着喝。
旁边零售店的女孩快人快语,一边用河南话说,我北说了,挂了。一面把找的钱拍桌子上。我们喝酒的时候,她跑出去锻炼身体,在修路的围栏后跑来跑去,双手拍腰,拍腿。喝完酒买烟的时候,我对她说,喜欢你,快人快语了。她说,那是。一同的钱哥,就笑。

钱哥提着乌苏啤酒,念着夺命大乌苏,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我们拎着炸鸡和两瓶乌苏啤酒,顶着细雨,一路走回去。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4,中

在我的故乡四川,生活中区分地理位置,几乎不说东西南北,一般是选取一个大家熟悉的地标,冠之以前后左右。方言谓之:抵拢倒拐。

在郑州,生活中区分地理位置,就要使用东南西北了。来郑州前,我看了一下地图,过马路前,还是向交通协管人员询问了一下,才走了过来。开课后结果听好几个人说,找半天才找过来。

我坐成都至青岛的206普速卧铺列车到郑州。从成都到广元,一路北上。车到广元,我就睡着了。早上醒来,已经过汉中到安康了。车一出安康,经十堰,到襄阳,断续之间,能看到汉江。沿途的楼房之上,多有装太阳能热水器。热水器采光需要,齐刷刷朝南安装。通过汉江的流向,和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位置,大致能确定列车在南下。
车到襄阳,折而北上南阳,平顶山,进入河南境内。从太阳的东西运行,又可以看出,列车驶入横贯东西的陇海线。

外地人,特别是方位感模糊的南方人,到北方,到郑州,对方位的辨识的确是个非常困扰的问题。古人说,山南水北谓阳。登封原名嵩阳,就是嵩山的南面了。商丘古城四门,北门“拱辰门”,南门“拱阳门”。南门为阳,北门的辰,不知是不是北斗的意思?拱阳门外,有一个正修建的湖——南湖,这也很好理解,湖在南面。
商丘火车站,南广场为普速,北广场为高速。一下车,不知道是该走南广场还是北广场。出站地下通道里,有一个标东南西北十字箭头的标识,非常贴心。中间被踏出一个洞来。

出商丘火车站,站前广场上,有专门沟通南北广场的29路公交车。可见,这个铁路东西向的车站,南北不是个小问题。

中原多古建,古建一般南北向。大相国寺,白马寺,少林寺莫不如此。白马寺的汉代砖塔,很容易找出方向来,塔南面20米左右,正对塔击掌,能听呱呱若青蛙叫的回声。有个卖玩具的大妈,站在那里击掌,告诉我那里就是南面,对照不远的大殿,真能清晰的分清东南西北。
这就搞得,一出门,大凡走到路口,都要停下来,区分一下东南西北。逐渐理解了在开封,欲去看黄河,卖胡辣汤的小二说的:打北边走一个小时。

有东西南北,就有中。河南是九州的中心位置,据说在河南还中心地标。俺老师讲课,有时候就嘣出一句:那肯定不中。在这里,中已经出现语意转换了。
在郑州生活了几天,逐渐适应了东西南北。感觉还不错,挺中的,中。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5、开封一日

报到登记时,偶遇刘哥和钱哥。遂商量去开封逛一天。

早上6点过起来,三人汇齐,到校外觅早饭。郑州好饭不怕晚,店面多未开张,估计胡辣汤还在熬煮,遂决定坐火车到开封吃早饭。

时间尚早,火车上的乘客将醒未醒,有躺卧的,有泡面的,有走来走去溜达的。左近有个短发美女,在描眉补妆,脸上拔几个火罐印子,也是美丽动人。
火车向北开40多分钟,就到古都开封车站。一出站,就有人兜售旅游服务,40块钱一人,拉开封的大小景点,完后结账。我们略一商量,决定先奔大相国寺。随即招一破旧出租车,奔大相国寺。车上我给他们说,刚才拉我们那汉子,满面黧黑,方信开封出黑面包青天。刘哥笑,钱哥笑,出租师傅也笑。笑谈间,穿开封南门,到大相国寺外。寺门虚掩,将开未开。遂穿马路,到对面巷子吃早饭。

吃胡辣汤3碗,分食小米粥1碗,灌汤包一屉。开封处处都是灌汤包,我们吃的灌汤包一屉8个,没什么汤。胡辣汤也就是胡乱地带点辣,小米粥有点碱味。36元,价钱倒是不贵。
吃饭间,刘哥询问服务员小弟,怎么去黄河,那小弟啰啰嗦嗦说得向北坐车一个小时,连比带划,也没听懂他说的啥。倒是店里一个穿黑过膝裙的戴眼镜年轻女性,利利索索地走来走去,把风扇搬出来吹起。颇像老板,抑或老板娘。

早饭后到大相国寺外,刘哥忙着照相。我买票,40元一人。检票进庙,在庙内溜达,庙内人少,僧职人员更少。
相国寺,中轴对称,前中后三殿,比较有意思的是主殿佛祖像后的檀香木拼雕佛像。雕像散发木檀味,闻之醒脑。藏经殿有尊玉佛,整玉雕刻,可远观。
庙内放生莲池边,坐一慈眉善目老太。询问之后,她告诉我15元出租,被敲了,一般就是几元。她又告诉我,到外面坐20路,1块钱到铁塔公园下,转26路到黄河。三人出庙,到对面坐公交,奔黄河而去。
一路上街道都在修补,公交师傅也着急,左转右转,车开得飞快,有时候也不靠站就开走。有个招手的,也当没看见。一路上看到汴京公园,老城墙。城墙仿佛维修过。
到铁塔公园下车后,转车之间,有一汉子坐小超市外。询问他怎么到黄河。那汉说,别去,远着呢,又没有水。这边铁塔公园,30块钱,还不让上,也别去。我们问他,那清明上河园呢?那边碑林,天波杨府,清明上河园,去外面走走得了,坐1路车去。
这汉子一番话,浇灭了我们的游兴。买水3瓶,烟两包后,出来准备坐1路车。走着走着看到不远处的北门,钱哥说,看看坝。就顶着太阳走过去,看城门。城门洞子里一大爷搭把椅子享受穿堂风,城门外一大爷摆摊卖香蕉。看了看,照几张像后。我摸了摸城门老砖,就往回走。

我们坐1路车,不几站就到清明上河园。园区尚在修建,园区外停一溜三轮,不断有人拉售旅游,也没见人愿意,日头之下,也是辛苦,不亚于锄禾。清明上河园出口,战一穿宋朝军服汉子。兀的那汉颇高,仿佛水浒里的金枪徐宁。进出的女工作人员,也着宋服,移步生莲,有点那啥名声不好的美人的意思。那名声不好的美人,在王干娘的挑唆下,吃酒勾汉子,也就是出轨。也是一段风月闲话。说去说来,我们也是好这口,八卦马。也就这么回事。哪朝都有那浪荡汉子,有那浪荡汉子,没女子配合,不是凉凉了。
园区周边有天波府,好几个公园。几个公园围了一个龙亭湖。说湖有点名不符实,也就是个大水荡。湖内生荷,日头下也晒得粉嘟嘟的。我们坐龙亭湖游船,晃了一圈,20多分钟。内开空调,也看得到湖面上钻进钻出的几只小水鸭。
上岸来,沿湖行走。湖边有人钓鱼,有人骑车卖面鱼——也没听清楚到底是什么,也有人坐在草地上的树荫下聊天消闲。有个老太摆摊卖杂玩,刘哥买了一副清明上河图复制品,30元。我3元买个泥叫叫,装上水一路吹。其声若鸟鸣。
询问之下,得之吃灌汤包得去老第一楼。出园区来,往前走。又询问一交通值勤大姐,她说那不好吃。胡乱溜达进山陕甘会馆前一回民餐馆。点一卤牛肉,拼凉菜,家常豆腐,辣子鸡丁。3瓶啤酒。边喝边聊间,又要了两碗烩面。烩面用大碗盛,隔壁桌一位秀气的年轻女孩,一个大碗,一手汤勺,一手筷子,吃得不亦乐乎。
啤酒下去,渐生水浒里的那种好汉吃醉了的情致。想李逵吃醉了,沂州凸肚迎风走,武二十八碗上景阳冈。
出门来天气炎热,会馆也不想去了,开封府也不想去了。就想哪凉快哪里呆着。
胡乱走着,走进一半关门的小吃城。坐在里面的椅子上透气。一忽儿有人过来,男男女女坐椅子上,等舞厅开门。舞厅开门后,我们五元一人进去,在里面坐了一个多小时。幽暗浑黑之间,那人在灯火阑珊之处,翩翩起舞。
出舞厅来,我们打车到火车站。出租师傅感叹,没有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七朝古都连县城都不如。感叹间,也是抒发中国梦的情怀——发展马,猫论马,摸石头过河这些。出租8元,加1元燃油费,9元。这是正规出租。

火车晚点,好多人滞留在火车战,我们等了好几个小时,才坐上火车,回到郑州。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6、洛阳一日

司马杨公于兵火战乱之后,写下《洛阳伽蓝记》。追忆南朝佛教盛况,多少楼台,烟雨之中。古人比我们恋旧,也爱怀旧,时不时因为怀旧,搞出一部佳作。《东京梦华录》也是如此,南渡之后,怀念汴京的酒肆勾栏。梦里花落知多少。那勾栏,仿佛今天的皇家1号,黑灯舞厅。让人欲罢不能,念念不忘。此为题外话。

早起。同宿舍的刘哥乘车去石家庄,看赵州桥。我和钱哥,唐哥,坐地铁去郑州东,坐动车9点左右到洛阳龙门站。出站后打滴滴8元,很快就到龙门石窟了。

龙门景区,东西两山相望,中间一条伊河。河上南北两座石桥,河边垂柳。有孤鹭飞翔河面,景致若画。

初一见石窟,甚是惊喜,人人争先,所有的石窟前挤满了人,纷纷拿着手机拍照。也看不明白,到底是什么。
景区为参观方便,在整座石窟前,架设之字形回廊。越往景区里走,上回廊参观的人越少。石窟前搭着脚手架,有三个人在慢吞吞地修部,估计是文物专家。

过伊河南面的石桥,就是东山石窟。东山石窟藏在山中,不像西山石窟覆盖大半个山坡。一显一隐,也是有趣。在西山石窟前,几乎看不到东山石窟;在东山石窟前的河边观景平台上,却可以看到密若蜂巢的整个西山石窟群,极具视角冲击力,非常震撼。

圣教西来,太宗文皇帝在《圣教序》里说,天地有相,佛法无边。佛教的东渐,是从翻译学习佛教经典开始的,而至于寺院制度,偶像崇拜。
古代的佛像制造,大致有石雕,泥塑和金属铸造,也有少数木雕。因为材料原因,泥塑佛像很难做到尺寸巨大。一般以小型,数量大的罗汉为主。我去过的新都宝光寺,峨眉伏虎寺,罗汉堂罗汉均为泥塑。要把泥塑佛像做大,中间就要做空,添加其它材料。马未都说收藏,则天皇帝宠幸薛怀义,塑一尊巨大的夹纻佛。怀义失宠,一怒之下一把火焚之。金属铸造的佛像,更难做到体积巨大,传世的多为明代铜像,在各种鉴宝节目中,多有所见。木雕佛像,受木材的限制,也很难雕大的佛像,大的材型,硬度小,硬度大的材型,尺寸又小。所有木雕多为小型紫檀,或者紫檀拼接。中国陶瓷技术发达,但陶瓷烧造温度一高,大件就会变型。雕佛像的理想材料,还是石头。石雕佛像,可大,可小,加工修改性好,易于成型。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逾越千年的佛像,都是石雕。

受寺庙建筑的尺寸限制,受运输的限制,供奉在庙里的石刻佛像,尺寸都不可能太大。要雕刻佛像,就要依山体山势上的石头,天然雕刻。龙门景区内的西山,石头裸露,植被稀疏,又靠近政治文化中心,被选为石像雕刻之地,也是自然。
龙门西山的石头,斜向下分布,中有断层,断层北头间距大,南头间距小。所已,北头能起大窟,南头只能层间起小窟,偶有跨层。跨层的佛像,一般头部上部细雕,下部盘坐整雕。东山石头更小,所以只能雕一些非常小的佛像。

佛像终归是造型艺术,除因地制宜外,也得讲究题材,型制,主题思想这些内容。从题材来说,我观看的龙门石窟,有佛祖弘法,佛教东渡,也有唐时武皇朝的典籍药方,侍女游乐。从型制来说,有大的石室,穹顶石窟,龛顶石窟。有整石雕,有深浮雕,有浅浮雕。当然,佛教的思想,也隐藏于雕像的慈眉善目间。众生平等,一切有缘法,如电亦如露。众生有相,色即是空。

西山石窟群繁复庞大,宜远观。东山石窟小,宜近距离观看。东山石窟的万五千佛殿,虽然佛殿坍塌,但石壁石窟内的浅浮雕小佛像,半个巴掌大小,依然历历在目,密密麻麻。东山石窟有个藏经阁,中间一尊整雕石像,壁上石雕十八罗汉。罗汉浅浮雕,除一尊正面,其余全是侧面。浅浮雕表现力差,所有侧面罗汉,面部都有些变形,看起来非常有特点。
藏经阁石室有一间房大小,想来原来有门,可以存放佛教经典。进石室右侧第一个罗汉,上半部被盗后流失海外,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归还中国,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馆。
文物的流转,也是国力的体现。文物流失海外,也不全是坏事。古埃及,古希腊的一些石刻,多藏于卢浮宫等欧美博物馆,文化,文明得以保存、共享。中国汉魏至六朝,文章从雕饰至天然,从洛可可风到极简主义,都体现在碑刻艺术和石刻艺术上。我们的好些整雕马,都流转到了国外。中原逐鹿,刀兵战火,佛像毁弃,也是自然。
石刻的佛像,我见过最大的,还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利用江边石头整雕,石头比较软,所有能雕大佛。大佛两侧的小佛像,已经风化到完全看不间。

龙门石窟,石质坚硬,能雕中小型佛像。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至佛像雕刻以来,历不同朝代,佛像大大小小,成佛像群。
佛像的雕刻,终归是上层建筑,文化建设。宋南渡后,政治中心北移,龙门石窟的雕刻,也就没有了。后世只是毁损与修补。
佛像雕刻中,最为特殊的是武皇一朝。武皇从小三上位,到君临天下,东都洛阳。说不上开创基业,也算得上改朝换代。说不上文治武功,也算得上太平乐业。虽然其间也搞恐怖统治,也有几个男宠,但总体知人善任,用的大多是贤才。大家津津乐道开箱验取石榴裙,莲花似六郎,搞得跟乡村寡妇口味似的。
龙门石雕佛像中,在万五千佛像殿,有一尊无头无腿只剩躯干的石像,从腰部的斜扭和纹饰来看,估计是女性。有点东方维纳斯的味道。武皇侄子封郡王,也雕刻了一个东山郡王洞,佛像未成,神龙政变,宰相张柬之带兵入朝,武皇退位改元。雕像终止。大概是在武皇一朝吧,雕刻中有一些侍女像,佛像的面部和纹饰偏近女性。
有兴就有毁,三武一宗灭佛,期间大大小小若干次。龙门石窟得以保存到今天所见,也是奇迹,佛法造化。

现在,佛像就不单是石刻了。可石刻,可泥塑,可木雕,可烧制,可铸造,可以用水泥,也可以用塑料。可以修几百米的中原第一佛,也可以刻个手串随便盘。一旦多样化,就意味着粗糙化,石雕艺术的失传。在川南一带,因多石,石质较软,雕狮子的多。这个地区,也有比较有名的大足石刻。宝鸡一带,也多石雕,多是民间的墓碑和门楣。

龙门景区,除石窟外,还有香山寺,白居易墓园。香山居士诗歌里,歌唱桃花,感叹琵琶女,于言语平白间,见性见佛,见悲悯,亦见众生。他不像王维,贾岛,走向了佛教知识分子化后的幽独、幽僻。
伊河边上,有老柳。柳树的空心处,覆上水泥。让人想起三言里的,沈小官一鸟七命的离奇故事。

从伊河边漫步,我们就走出了龙门景区。一回头,又看见西山的石窟群。伊河上游船巡游,有白鹭在飞。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出龙门石窟景区,我们直接打滴滴去白马寺。车行在高速路上,过洛水大桥,见洛河。洛河水浅,可以看到河中的芦苇。想曹子建《洛神赋》,衣袂翩翩的美人,飘然水上。一眼望去,除洛河隐于平原之中,什么也没有。

白马寺门票一面牡丹;一面汉塔白马,写“昔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求法。礼请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驼载佛经、佛像,东还洛阳……于城西雍门外三里建白马寺。”
因此,白马寺称释源。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源头在这里。

庙门外有石刻白马两匹,据说原刻流失海外,现在的是从某驸马墓搬移过来的。
寺外东去数百米,有一汉代砖塔。在塔南面二十米处击掌,能听到呱呱的若青蛙叫的回声。
白马寺型制规整,顺中轴线从南到北是三门,钟鼓楼,中间三大殿,最后清凉台。清凉台亦称后殿。

在我家乡一土地庙上,我看到一副对联: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木;佛法虽广,难度不信之人。心下奇意,上网查才知是白马寺名联。仿佛武侯祠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我从一进寺就开始注意各处对联,最后没有找到。坐在清凉台前休息上网,问服务人员后。回清凉台,在佛像前的柱子上看到。对联涂得漆黑,字字描金。拍照后离开。

白马寺里有两位高僧墓冢,两位高僧在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庙内有石科《心经》,没有看到《四十二章经》石刻,有可能,刻了也不知道。庙里有一通断碑,想来可能是汉唐的吧。

出寺庙来,买牡丹团扇一把。等公交车的时候,一位大娘在折扇上点染牡丹,买了一把。大娘为我写了厚德载物四个字,并某年月赠某某。15元。
我们坐801路到洛阳火车站。一路上多见卖水阀水泵,打深水井的广告。大概洛阳水不好,多吃深井水。
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适应碱性土壤,类似葫芦。在我们老家,种葫芦前,要在土壤里撒石灰。洛阳的水土,不会太好,尤其是需要从南方调水的现在。

洛阳城靠铁路,火车站一带,秩序不太好,车多,大家互相挤,乱作一团。火车站外围着,在施工。丝毫不见古都的气势与威严。
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金戈铁马,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我们坐火车,一路上看着洛阳到郑州的平原。又回到了郑州。
晚上,在帖老大清真羊肉,吃肉喝酒。
我们三人喝了一瓶宋河,几瓶啤酒。回宿舍,倒头就睡着了。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7、嵩山一日

读吕明光《自行车穿过1983年的黑夜》,一篇非常棒的文章。回忆1983年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去看电影《少林寺》。梦幻、迷离,温馨中,自行车穿过1983年的黑夜,也穿过对《少林寺》的回忆。
记忆中,我好像没有在电影院里看过《少林寺》,但听过郑绪岚唱的“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甜美的声音,撩动曾经的少年情怀。

解冻之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春风吹拂,好多思潮一下拥进大陆,让人目不暇接。港台之地,向来被大陆文化人称为文化沙漠,不料当时拥进来的武侠、言情题材,让中国人大呼过瘾。
人类发展过程中,受生殖繁衍的色情、暴力影响,人类的血液中,留存着对情色和杀戮的记忆。当包装过的情色和杀戮,以言情和武侠面世的时,在文化禁欲之后,大家一番痛饮。
香港在上世纪号称世界三大影视生产基地之一。受文化,地理的限制,即便如大师李翰祥,也只能玩玩风月片。香港电影,受成本影响,好多时候都只能玩短镜头,虚镜头。开放之后,李翰祥到故宫实景拍摄《垂帘听政》,用足了长镜头,过足了瘾。同样,实景拍摄的《少林寺》,香港电影人在镜头上过足了瘾。大家也在电影看看到了武侠的少林寺,少林寺随着电影的播放,扬名天下。
在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作品中,少林寺及其所在地嵩山,都具有核心位置。即便王朔前些年批金庸恶俗,也不影响金大侠去世时港台震动。哥们儿就好俗的,那又怎的。

发一通议论,无非是说,《少林寺》的播出,是当年的一大文化事件。这和国家、文化的开放、包容密不可分。我们回忆《少林寺》,就是回忆那个年代,触摸那个年代的迷离和温暖。
我就是带着这种温暖去少林寺,嵩山的。自行车穿过1983年的黑夜。

16日,和星哥、唐哥早饭后,穿火车站广场,坐郑州到少林寺的旅游专线汽车。离发车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在火车站东广场外闲逛。广场上人不多,有推着旅行箱走的,有提着水果袋的,也有乞讨的老者。那乞讨的人,倒也自在,也不在乎给不给,就慢慢过去。
我们进站后,好些人围着去少林寺的旅游客车,已经站在那里了。有一个女孩,穿一双过膝的短袜,露两条长腿,那袜在小腿上有两道红圈,看起来很现代主义。

汽车从郑州出发,郑州到处围街修地铁,车子在城里蠕动了老半天,才出城上高速。高速也不算高,客车大概限速,司机开得谨慎,平稳。正好,也可以浏一眼窗外的景色。郑州到登封,从平原逐步进入山地,平原抛在身后,大山逐渐滑了过来。山脉绵延,有若兽脊。

下车后,看到有观光直升机,心想能不能飞起来。
已经是中午,我们决定在景区外吃饭后再说。有点病酒,我要了一碗凉面,星哥和唐哥要了烩面。凉面有浆水和黄瓜丝,不是我们四川的做法,也还可以。烩面上来,老鼻子大一碗,我们三人立即傻眼。
购票后进入景区,景区内道路宽绰,路两旁全是树,树下斜铺石砖,非常好走。
不几步,就到少林寺外。寺外的广场上,立着两座石牌坊,前前后后站满人。

从汽车到登封,进得少林寺来,一路都有人问要不要导游。说实话,导游也不贵,我们三人也就想瞎溜达,每每有人过来询问,都觉得不堪其扰。
少林寺和我去过的大多数寺庙,在型制上有些差别。少林寺建在少室山下的密林之中,从山门到最后的方丈室,依山势缓慢抬升,不同于平地上所建寺庙的方正规整。峨眉山山势呈阶梯上升,大小寺庙好几十座,称得上寺庙博物馆,层层铺垫之下,最后金顶之上,十方普贤,云海佛光。
单从庙来说,有好些地方破损的少林寺,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但少林寺的魅力在于,一进庙就有好几棵1000多年的古树,有银杏,有柏树。这几棵树,见证了少林寺的兴衰和历史。仿佛孔冢桧,一枯一荣,知天下兴衰。从导游身边过去,听说未婚的男女,不能和那棵只开花不结果的银杏合影,难不成会不孕不育?

少林寺里有好多块古碑,碑文有些清晰,有些模糊,仔细辨认,也还能看出立碑的时日。我们也没想看个仔细明白,也就走马观碑。古人走马观碑是啥都看明白,我们是稀里糊涂。包括后面殿里的壁画,一伙人围在那里,听导游拿着激光笔指指点点,口若悬河。唐哥看了一眼,说是电影里的练功房。我们就慢慢跺出庙去,坐在庙前的石凳上,看人来人往。

这时候,直升机突突突地在头上飞。终究还是有人要坐的。在寺外坐了一阵,我门信步去塔林。路上看到可以去达摩洞,星哥一看距离,摇头说,太远了,不去,不去。
塔林大大小小,成群成林。听说不能拍照,也就没有多大兴致。我们围绕塔林走一圈,胡乱议论了一番,也就完了。
从塔林往前走,有两条索道。星哥说,怕是还要坐一下,不上去,就只有回去了。于是我们决定坐最远的那条,上少室山三皇寨去看看。
山坳间,有人养蜂,也有几块麦田,一辆收割机正在收麦子。从缆车上看下去,收过的麦田,仿佛梳子梳过的和尚头,颇有禅意。

缆车上升途中,山风时时过来,吹得车箱摇晃,风从缝隙中进来,好像开了空调。
得到山顶,在缆车起点平台上,举目四望,一面赭色断层山体斜拥,一面灰白巨岩壁立,一面山脉从平原跳上来,看得到远处平原上收割后的枯黄麦田。震慑人心,方明白不愧为中岳嵩山。
一时间兴致大发,徐霞客似的,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非要走到三皇寨去看看。
从一段林间山道上走过后,就到巨石垂立的书页岩,走在岩边的栈道上,虽不如华山的险,也足够让人胆战心惊。生怕一脚踏空,万劫不复。
顺山道走一阵,就远远地看到三皇寨了。那寨立在石壁前的平台上,明显是用在石壁上凿下的石头建成,寨与台,与壁浑然一色,甚是奇伟。
山道依山势曲折崎岖,不时有乌鸦哇的一声,滑在崖谷之间。
我们沿山路走好久,也没有到三皇寨,问返回的人,都说还有好久。唐哥走不动了,坐下来休息准备返回,我和星哥继续往前走,走着也走不动了。想想怎么也要走到那个铁索吊桥。
走到吊桥,三皇寨就在眼前,又想往前走了。一问返回的人,来回至少四十分钟,就在吊桥上走了一下。站在吊桥上,山风像海浪一样扑过来,有种屹立潮头的感觉,甚是美妙。脚下是深渊,远处是平原,身边是密密实实的山风。乌鸦哇的一声,飞过。又哇的一声。
从吊桥回来,我看到山上不仅有漆黑的乌鸦,还有黑白相间的喜鹊。索道所在平台的栏杆上,有不少灰白色的鸟屎,顺栏杆向下。
一时间想起,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来。一只乌鸦从眼前滑过,我又觉得,该是晨钟惊山鸟,胡乱地推敲起来。

在山道上,我听到一个男孩问女孩:哪一年的。
女孩慢吞吞地说:属虎。
男孩说:那我比你大。
女孩说:不过我身份证上才20。
我走过去了,我想,有一天,我可以把这段写到我的小说里。
坐索道下山,看到有两个人,在收过的麦天里漫步,一人背着包,一人提着裙摆。
有一块麦田的边缘,用石头一层一层码了起来,在缆车上看起来,非常清晰。这山坳间,劈柴,喂马,种田,不用面朝大海,也是人间幸福温暖的事。

晚上,坐汽车回郑州都九点过了。
吃肉喝酒之后,一身疲惫,倒头就睡了。第二天早上,喝了两碗玉米粥,才缓过劲来。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8、郑州的树

一出郑州火车站,就可以看到广场上的几排夹竹桃。一蓬一蓬呈伞状,正开着一朵一朵粉红的花。

我从火车站西广场上经过,看到有人坐在阳光下的夹竹桃绿荫里,向过往行人兜售充电宝。

火车站西广场前面是公交站,公交站人行通道的一侧,围着一棵黑黢黢的树。树也不甚粗大,修公交站也没有铲除。我询问一个路人,告诉我说是榆树。作为南方人,很少看到榆杨。只是在刘绍堂的《蒲柳人家》里读到春天食榆钱。对这种树颇有好感。

榆杨这些树木,在南方实在不多,我大约只在公园看到过一些。
从洛阳到郑州的火车上,看到平原的田野上,间种了好多杨树。
学校里,也有好些。杨树的叶子看起来细小发亮,也有些地方用作道旁树。想来秋天落叶,清理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说到道旁树,我去过的开封和商丘,不大一样。开封到处修路,搞得破破烂烂的,不大容易看到道旁树。清明上河园附近,却种了一些柳树当道旁树。水岸之间,竟然有一些白皮芦苇,也是让人感到诧异的事。
商丘城里,出火车站南广场的街上,道旁树竟然是低矮的槐树。也是让人感到诧异。即便烈日之下,在这些树下走,也是非常阴凉。因此,我对商丘,很有好感。

学校操场边上,有一排高大的松树。松树落淡黄色松针,在树下的砖上,路上,石头缝隙之间,很是可爱。前几天晚上下雨,一想起雨把那些松针打湿,就睡不着。下楼去,在操场上淋着雨,走了好些时候。
学校操场的另一侧有间矮屋,爬了好些青藤。那房子前面,有一棵石榴树。那树还开着花,也结了好些圆嘟嘟的石榴果。
大学路的丹尼斯超市外,也有一棵石榴树。那棵石榴树瘦瘦的,没见开花,也没见结果。孤零零立在那里,像外面化着精致妆容的发美容广告的女孩。

在郑州,我见好些人戴个大口罩,也不知咋回事。在商丘坐公交车的时候,我问邻座女孩,这怎么回事。那女孩颇为健谈,告诉我说是因为杨絮。杨絮飞花的时候,要戴口罩,防止吸入咳嗽,呼吸道不舒服。其它时候戴,也为防晒。
我们一起在梁园下车,她指点我们吃饭的地方之后,就走到街对面。她穿着牛仔裤的高挑身材,隔街看去,正像一棵亭亭的杨树。
一转瞬,她就消失在人海里了。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9、郑州日记

凡到外地,我都要记日记和记账。一是因为闲;二是现在记忆力越来越差,要靠这些片段式的提醒才想得起来。
受张贤亮《习惯死亡》的影响,这些日记和账目都非常简单。下面这些日记,就是在原来非常简单的记录基础上,半回忆半铺衍而成的。

10日,晚饭吃青椒肉丝盖饭。买洗衣服盆。交房卡押金100元。

学校外面一条街,冷冷清清,虽然对面也高楼一片,到处也停满车,就是看不到什么人。倒是好些非洲留学生晃来晃去比较打眼。走一阵只看到几家卖面条的,好不容易看到一家重庆川菜馆,进去才发现是一群学生在吃炒饭、盖饭。难得再找了,就要了一份青椒肉丝炒饭,12元。价钱倒是非常公道,不过除了有点辣椒,其它和川味扯不上关系,胡乱垫了个饱。

后来在那条街,以及周边吃过羊肉汤、驴肉火烧、炸鸡、桶子鸡、烧烤等等,感觉都不怎么识滋味。倒是有一家一元一个的面饼子非常好,脆甜化渣。

到外地,只要固定呆上三五天,我都要买个盆,洗脸洗衣服单独放洗漱用品。这成了一个习惯。那年在上海,我买了一个盆,一把雨伞。走的时候,同一个茶叶盒放在一起,留了一张纸条,希望后面的人能用得上。

食宿免费,只需要交住宿的房卡压金100元。前台的服务非常好,细心耐心地提醒各种登记事项。人少的时候,还轻轻提醒保持安静,人多的时候,又放任大家喧哗了。
有时候询问她们一些事情,她们都客气地说,不大清楚,最好手机百度。后来逐渐熟了,空余时间在外面一起踢毽球,打羽毛球。又给我们说碧沙岗公园的唱戏,博物馆那边的相亲等等。

有一天喝酒回来,星哥操一口川普和人家说,要相亲。那人急得,来一句我已婚了。她大概是被星哥醉后的神态吓坏了。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10、郑州日记

11日,游开封。买茶叶,枣片。

开封一日游。回来后向未去而将去的人传授攻略如下:

1,这段时间天气炎热,大家出去要提前关注天气预报。我的感受是中原大地,少雨天热,但有风,临太阳处热得不行,阴处有风不太热。建议出门带伞。
2,消费不算贵,特别是我们吃的那家回民餐馆,吃肉喝酒,才96元。晚上回郑州在学校背后的畅春园吃饭,也不贵。
3,到开封交通不是太便利,要计划好返回时间。

大相国寺内有罗汉堂,四面八方,中间千手观音。庙内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塑像。那塑像台上,放一女士白提包,半天没有人拿,可能是遗忘了。

铁塔公园外有两株树,高大挺拔,也不知什么树。想来可能是高衙内遇林娘子粘蝉的树。

火车晚点,滞留火车站时,我买了几盒枣片。一盒茶叶。
新郑出枣,想黄泥岗上,七星聚会劫了生辰纲,上得梁山来。那七人扮着贩枣子。
去年吧,有人送我一盒信阳毛尖。我不大习惯换茶,搁几天又送给了人。在火车站逛的时候,看着眼熟,就买了一盒。

一座开封,半部水浒。赵官家也好,高太尉也好,林教头也好,鲁提辖也好,都交给了黄河流过之地的历史。

差点忘了,刘哥说,我们休息的那个舞厅,就是所谓黑灯舞厅。刘哥出于职业敏感,他说,好多便衣呢。我就不知道,他们跑到个舞厅干啥?即便真是个黑灯舞厅。
刘哥一进去,就扑在角落的一张桌子上呼呼大睡,醒来惊呼钱包掉了。身上摸一遍,又发现在挎包里。让人莞尔。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11、郑州日记

12日,上课。郑东新区吃火锅。

上午师生见面会,听领导讲话后,彭老师就组织大家合影,建微信群。这个临时班就算成立了。
下午,坐教室里听课。

彭老师扎一马尾,快人快语。建微信群时约法三章:群内不得发红包;不得发广告、投票;不接受群内请假。这导致后来群基本只用于发布信息,没几个人说话,大家都不怎么交流。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这样重纪律和效率了。

下午上课,好多人都拎个茶杯,一副开会听报告的样子。老师在上面讲,下面也有几个仰着脑袋在听。更多的人在点手机,教室里、楼道里,WIFI无处不在。

正胡乱听着,唐哥打电话来,要我抓紧下楼,去郑东新区闲逛、喝酒。我溜出教室下楼,唐哥和星哥已经在楼下等着了。星哥戴一顶白色棒球帽,背一个蓝黄相间小挎包,仿佛土豪出游。后来喝酒我才知道,星哥戴帽子,纯属遮盖他日见光亮的秃头。

我们打车到会展中心,沿会展中心下面的湖边甬道闲逛。湖对面是地标郑州大玉米和几个蛋型建筑。
太阳正在平原上落下去,余晖射过来,非常的热。空地上有一群人在排练《我和我的祖国》,只听导演在喊:主持人上,一二三走,好!再来一次。有个主持人穿着白裙子,长高跟鞋,一走就摇,一手拿一面小国旗,一手忙着手机自拍。

过桥,穿一大片绿地,经过一条非常宽阔的街道,我们进入郑东新区。那条街道是我走过的最宽的街道,两个红灯才经过。印象深刻。
新区里很少看到临街的饭馆,不像成都,到处把火锅招牌搞得灯红酒绿的样子。我们走进一家商场,在顶楼才发现一圈集中的饭馆。这些饭馆,装修得都像快餐店,看不到烟火撩人的饭馆气质。也是奇怪。走一圈,我们选了一家鱼片火锅。一坐下来,唐哥看了一下酒水单,就跑出去买回一瓶彩陶坊。星哥跑到隔壁去,烤一堆羊肉串回来。
我们一阵胡吃海喝,瞎扯。星哥吃着吃着脱去帽子,我就是这个时候才注意到他已经秃得很厉害的脑袋的。

酒喝到商场快打烊才出来。走到来时的湖边,大玉米楼已经亮起灯来,昏黄的样子,真像一只竖着的玉米。有月一轮正挂楼顶,倒在湖水里微漾。
四周有人走来走去,草地里有好些虫子在唧唧唧鸣叫。我们散了一阵酒,就打车回去了。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12、郑州日记

13日,买纸5元。

教室正好在我住的那层楼头上。课间休息时间很长,我就回到房间,开着空调看《曾国藩家书》。刘哥腰不大好,这个时候也回来,躺在床上,戴着艾灸仪灸腰。

外面赤日炎炎,花园里的花草晒得焉头搭脑。园丁戴着草帽,拿着水管子浇花。浇着浇着,就把水管子丢地上,任水自然流淌,缩到亭子里去息凉。
前台进房间来收拾卫生,发放用品。我和刘哥都觉得住的时间长,三五天换个用品收拾一下就行了。

刘哥躺在床上,灸得一屋子艾味。边灸边对我说,小赵,你要注意,要注意保护腰。
灸腰的时候,刘哥和我聊起他父亲。
刘哥的父亲是原四野的一名军人,参加过著名的辽沈战役。解放后又入朝,成为38军的一名军人。老革命说,当年穿插作战的时候,不停地跑,跑到后面还说慢,就只带着枪支等装备跑,跑着跑着睡着了,睡着了也在跑。进入阵地后开始土工作业挖战壕,战壕刚挖成型作业镐掉出战壕,他正翻出战壕捡作业镐,敌人的炮弹就过来。老革命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刘哥讲的这段,大概是松骨峰战斗。38军赢得了万岁军的称号,战损率却也高得惊人。老革命生还后,团长都不敢相信,以为他们连整建制地牺牲了。
刘哥说,他父亲可能是炮弹震晕了,被土层覆盖。因为出了战壕,而离开了炮火覆盖区域。战斗结束时,得以生还。

晚饭后,刘哥约老钱,我们去二七广场。
老钱是个慢性子,别急别急是他的口头禅。什么东西都和新疆比。说到羊肉,老钱就说,这都叫羊肉,能和新疆的比?我给你说,那可是吃草的羊。说到水果,那有小白杏好,我给你说,那小白杏。
我说,是不是吃草的小白杏?
刘哥笑,钱哥也笑起来。我们一路聊着,从火车站旁边绕去二七广场。走着走着遇到修路,一问还要绕好远,就折回火车站广场。三人在火车站广场瞎溜达。

太阳下去,平原上的风吹过来,暑热消散。广场上人不多,有一徒步队伍打着小旗,戴着白手套,齐刷刷地走过来。转一个直溜溜的弯,又走回去。我当时还留意了一下他们旗子上的名称,现在忘记了,一点也想不起来。
广场北角,有一队老人,在演练他们的葫芦丝。在音乐伴奏下,他们吹得投入又悠闲。我听了一阵,给他们鼓掌,他们也报以微笑。

溜达一阵,我们就往回走,回去的路上,老钱买了一条烟。我买了一包纸,5元。不是日记里记这么一条,我也就把这茬给忘记了。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13、郑州日记

14日,去二七广场。看蜡像馆。

天气很好,阳光下散步,突然觉得少陵先生“老妻稚子”好境界。顺便又想起“陵谷山原”来。

晚饭后和星哥、唐哥去二七广场。我们沿陇海路北行,尔后折向东。

在平原上的城市生活几天,就悟出方向的妙处来。平原开阔,从建设之始,取其直,或南北对称,或东西均衡,而成以中心为视觉的方圆。说到底,这也是因地制宜。郑东新区的宽阔大马路,皆如此。
适应了方位,后来出去,只要按大致方向走,基本不会走弯路。后来再一想,不要说地面,就是看天上的太阳走,也错不了。于是豁然开朗。明白了《被解放了的姜戈》中,医生给黑人奴隶指北极星的意义。

向东走一阵子,很快就看到二七塔了。二七塔矗立在广场南面,两塔独立而又中间相连,很有特色。
暑热渐渐消散,广场上人来人往,年轻人居多。二楼露天平台上,有乐队鼓声阵阵,一个女孩弹吉他蹦着唱。旁边架着一个摄像机,大约在进行直播。人群中有一个把自己搞得很时尚的青年,推着一个架子上的手机,正追逐一打扮花哨的女孩,人群中挤来挤去。

我们坐电梯上楼,楼上有蜡像馆。那馆里的蜡像,不知出自谁手,在像与不像间。每个蜡像,我们都要辨认加想象,才能认出来。这倒也是一个乐趣。我们三人一路嘻嘻哈哈往外走,门口有个人贴上去,对面显身形的玩意。我和星哥压进去,对面凸出囫囵枣圆来。
一路下楼,二楼露台上的鼓息了。那个女孩在唱:好嗨哦,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

在广场上溜达,一个穿制服的女孩向我们发广告。接广告的时候问她,这里有黑灯舞厅吗?她一愣神,舞厅?有好远。手在空中一划,随意一指。
我们笑着,沿来时的路往回走。星哥开着手机导航,边走边聊,很快就走回去了。

郑州的城市树木,大多都在树干上用红漆画个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在商丘,我发现也是如此。我想了一下,大概是北方少植被,树木的病虫害严重,红圈标注刷石灰防病虫害的位置。也不知是不是这样?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市民生活1

郑州的市民生活,简直让人诧异。

学校外的那条街,有不少卖面的、卖饭的、卖火烧的小饭馆。早上七点,偏偏就一家卖包子皮蛋瘦肉粥的铺子开着。
那天我们正吃早饭,有人推小平板车过来,把一袋菜放在旁边未开门的饭馆门口。卖早饭的老板提醒送菜的放错了,那卖菜的把门面瞅瞅,把菜提起来,挪个门口,转身就走。

有一天上午九点,我顺淮海路往大学路方向走,在工商银行的网点旁边,也看到一个卷帘门边,放着一堆菜。
卖菜的送货上门,买菜的也不怕缺斤少两,更不怕过路的人拿。让人惊讶。

有一天晚上,和刘哥走到古玩城。对面的一个广场上,圆石墩子上,花台上坐满人。有一个小孩,正蓬蓬蓬地打架子鼓。我们走过去的时候,那小孩的鼓收了,又一个人弹电吉他。闹哄哄的投入,吸引了好些人。

人群之外,有个大爷,正调一把板胡,找了找调,就拉了起来。一个矮矮的老太,手拿一个小麦,放在嘴边,一嗓一嗓的唱起来。从音箱里,我模模糊糊听出“到河南”的词来。问身边的一位老人,他说唱的《三子争父》。一个小孩跑过去,挂走了麦,那老太就弯腰到地上摸麦。一老人,追过去打孩子。

十步开外,又聚了一大拨人。我过去看到,一大汉正拨弄手中的板胡,一个三十左右的汉,也拿把胡在拨弄,拉一阵就躲到一边练去了。人群中走出一敦实的妇女,站着一清嗓子,那板胡就咿咿呀呀拉了起来。一位穿着“饿了么”蓝色服的送餐员,从电瓶车上下来,拿着梆子,一下一下摇头晃脑地敲。只见那琴拉得前仰后俯,微闭着眼;那梆子敲的摇头晃脑;那人站得笔直,一声一声嘶吼。那琴,那梆子,那嘶唱,皆中音节。人群中爆发一阵热烈的掌声。
那女人退下去,一撩黑长纱披风,把钥匙递给身边一个男子。

一个穿黑底白圆点衣服,红底白圆点裤子的高个子女人站出来,那琴,那梆子又响起来。高个子女人边唱,边配上身段手势。她侧退腿,敲着兰花指半蹲下去。人群中又爆发出一阵掌声。

高个子女人退下去,敲梆子的送餐员放下梆子,站到中间,仰着脖子,青筋暴跳地唱。人群中立即有人,接了他的梆子,帮帮帮地敲。看得我目瞪口呆。
楼主:zhaozhiguowj  时间:2019-11-22 19:24:43
有关红色经典的记忆

我听红色经典歌曲,要晚于听迪斯科音乐。八十年代中期,我就被迪斯科音乐击中。那时候,我表哥有台只有他自己能放的录音机。虽然录音机有点破,那时候也算个奢侈品了。为追求效果,表哥搞了几个收音机喇叭,做了一个音箱。后来懂得了一点音响方面的知识,知道要功放。也没见表哥用功放,反正他的音箱是能用了。他的音箱只有一个特点,就是声音大。用我表哥的话说,就是震得地灰子铺。

当年,我就在表哥的录音机里,听到《colder than ice》、《sexy music》的。这也就是当年的荷东、猛士。后来很多次听这些歌的时候,看到荷东不倒、猛士不死,都要热血沸腾好一阵子。当然当年并不知道港台的好多流行歌曲,来自对这些迪斯科音乐的翻唱。即便那句荷东不倒、猛士不死,也来自尼尔杨的“摇滚不死”。这是后话。

九十年代初,突然流行过一阵子翻唱的《红太阳》。
我们村上立在田间的大广播,总是播放几首红色歌曲,再播放卖化肥和猪饲料的广告。旷野之中,那歌曲听起来神有感觉。远远超过戴耳机在地铁上的摇头晃脑。

上学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到吃饭这段时间,学校的广播也要放一阵子《红太阳》歌曲。我们历史老师有间宿舍在学校升旗台背后,从他那里搬把椅子,拿本书,坐着听一阵子红太阳,非常享受。他的书一大堆,现在记得的就只有简装的《史记》和一本日本人写的《唐诗研究》。
李老师那时候年轻,留一头卷发、络腮胡子,教我们历史,教我们读诗。有一阵还教我们扎马步,打拳。
有一回,我们几个同学,读过他的同学给他写的一封信。信中真真切切地说自己的做老师的生活,没有“带你嫂子搓过一次馆子”。读那封信的时候,李老师已经到报社做记者去了。后来听说他出版了一本诗集。那一屋子书,被同学左一本右一本搬空。只剩下他做的一大箱史料卡片。

有一年放假,我回到学校,站在空无一人的升旗台上,看长半边草的操场。“毛 的书,我最爱读,千遍那个万遍下功夫”,音乐似乎又从喇叭中响起。
离开的时候,我似乎从门缝里窥了一眼李老师的寝室。到底看没有,其实现在,也记不清了。

看丝绒兄搞回忆,我也搞一段。

楼主:zhaozhiguowj

字数:16355

帖子分类:天涯号

发表时间:2019-11-08 08:37:02

更新时间:2019-11-22 19:24:43

评论数: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