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年底清仓)火看三国之碎碎念

(年底清仓)火看三国之碎碎念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19-12-04 11:04:18
1

诸葛亮连二十军棍的刑罚都要亲自审问,确实操劳太过。但是反过来想,蜀国几十万大军,二十军棍的违纪主帅一个人能管得过来,说明蜀国军纪之好,差不多可以不用管了。事无巨细和无为而治,有时仅隔一线。

2

许多人说刘备长坂坡摔孩子是刁买人心,用假仁假义收买赵云为他卖命。

笑话!赵云还用刘备收买?他不是早把生命奉献给主公,怎会七进七出长坂坡,在百万军中救出阿斗?刘备摔孩子,不过是对赵云表达一下感激和歉意。好比自家的孩子给别人添了麻烦,当着别人的面打两下、骂两声,表达一下歉意,难道就是刁买人心?阴谋论者总要曲解正常的人情,把人做的一切事看成是放债,对人放人债,对鬼放鬼债,将来好连本带利地收回来。做人没有这么累。


3

诸葛亮如果不六出祁山,就不会病死五丈原。他如果多活二十年,活到七十三岁,蜀国的情况会好得多。
他的错误是没有认识到自己是蜀国最大的财富,应该尽最大努力让这笔财富保持得长久。他一死,蜀国就江河日下地完蛋了。
而他完全是被自己累死的,等于帮魏国消灭了他们最大的敌人,亲手断送了蜀国的未来。
如果他再活二十年,哪怕十年也好。他治理国家,规劝皇帝,军事交给姜维,改战略进攻为战略防御,让人民安居乐业,蜀国有多强盛太平。最后会不会亡于魏国,还不一定。
所以,孔明五出祁山就够了,不该六出的。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手,不能被执念左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固然道德上无以伦比,可是保重身体多为国家服务二十年,不是比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更有意义?
他毕竟还是想活的,否则又何必祈禳延寿呢?魏延踏灭油灯的一瞬,他心中恐怕也有点悔吧!


4

诸葛亮为什么派马谡守街亭?
因为他没有更合适的人可用。
赵云太老,魏延贪功骄傲,张翼王平等人才能平平,难以独当一面。而马谡虽然从未独自带兵打仗,却一向跟随诸葛亮参议军机,多献良策,令魏主罢黜司马懿的反间计便是马谡的谋略,在缺乏将才的蜀军中,他确实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所以孔明非常器重马谡,将防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他,除了没有更好的人选,也是想乘机锻炼马谡,提升他的实战经验。最后用错了人,只能说明一件事,诸葛亮不是神。


5

攻击孔明的人还爱抬出刘备临终前的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孔明不听,致有此败。这就更不靠谱了。
刘备说这话时,刚刚经历过火烧连营的惨败,威望已跌到谷底。他不听孔明的忠言,非要打东吴,一路上犯了多少错误,弄到全军覆没,损失了蜀国一半以上的实力,判断力如此之差,他的话还有多少可信度?他说马谡不可大用,马谡就不可大用了?孔明当然要怀疑一下!
孔明不赞成打东吴,刘备非要打东吴,结果一败涂地。现在孔明欣赏马谡,刘备偏说马谡不行,你是孔明,你听不听?
判断马谡能不能用,孔明主要依据自己的观察,没太把当初刘备的话放在心上。碰巧刘备这件事说准了,给诸葛亮老大尴尬,仔细想想,并不怪他。


6

最喜欢看“安居平五路”,诸葛亮坐在相府里一边观鱼,一边退掉魏国发动的五路大军,还顺带完成了和吴国重新结盟的战略部署,蜀国君臣犹在梦中,治大国如烹小鲜,莫过于此了。
然而接下来为了对付一个造反的南中,却要让孔明使出全部本领,亲渡泸水,深入不毛瘴疠之地,还要火烧藤甲兵折寿,七擒七纵,才让那个蛮横的孟获屈服,直如狮子搏兔,杀鸡用牛刀。
在平常人看来,对付五路大军应用举国之力,平定南中只须派一员大将便可。智慧过人的孔明恰好相反,五路大军轻轻退去,一个孟获却用尽全力,这是形势判断的能力。五路大军是急病,来得虽猛,对症下药,去的也快;一个孟获却是顽疾,医而复发,必须断根,才能久安。
做事不难,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为表象所迷,乃是最难。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19-12-04 11:04:18
7

曹操的疑心

三国曹操疑心病最重。他怕人行刺,说自己“梦中好杀人”,让别人切勿接近。光说不信,有一次午睡时故意把被子踢落,等侍从上前替他盖被,突然拔剑斩之,又上床复睡,证明他确有梦中杀人之怪癖。
伪睡,踢被,杀人,托梦,其狡猾和残忍都够绝了。可惜这种疑心病并不能起到保护自己的效果。曹操身边有多少护卫?敢来行刺者必是武艺高强的死士,势要与你同归于尽,你“梦中好杀人”焉能吓得住他?若你有吕布、张飞那样的武力,人家倒还要掂量掂量,怕无胜算。可曹操虽是杰出的统帅,拼刺刀却未必在行,你梦中杀人的绝技,只好杀害手无寸铁的侍从,刺客是不怕的。
以曹操的神武明智,连这般粗浅的道理都不明白,可见其疑心病之重,已到枉顾常识的地步,是一种癔症了。而他“梦中杀人”的把戏,除了暴露他的阴险狠毒之外,效果只有一个:以后他睡觉踢被子,没人再敢给他盖了,伤风感冒,也是活该!


8

魏延的冤屈

有人为魏延鸣不平,说魏延造反是诸葛亮逼出来的。魏延功劳那么大,能力那么强,诸葛亮偏不肯重用,第一次出祁山不听他的计策从子午谷偷袭长安,临死时又不肯把兵权交给他,还设计让马岱除掉他,着实可恶得紧。魏延忠心耿耿,死的很冤屈。
实在是谬论。魏延献计子午谷,且不说孔明身为蜀国统帅,首次伐魏,以弱克强,必须格外谨慎,不做“左倾机会主义”式的冒险,拿士兵的生命和蜀军的锐气去赌博,合情合理。就算真是妙计,主帅不采纳,献计的部属便可以怀恨在心,预备日后造反吗?若如此,蜀军那么多将领,总有献计未纳的,他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造反啰?
再说,孔明何曾不重用魏延?除了不用子午谷之策,他多次派给魏延重大任务,立功受赏,从未亏待过他。孔明病死五丈原,蜀军失去主帅,只有撤退一途。魏延不肯撤退,想接过兵权,统帅大军攻打魏国。可他哪里是司马懿的对手?孔明当然不能把兵权交给他,这等于葬送几十万大军的性命。莫非孔明没有让魏延接替他的主帅职务,就是逼反魏延?蜀军那么多大将,孔明都没有把主帅给他们当,他们也都该造反啰?
魏延平时骄傲自大,野心勃勃,孔明提防他,怕他在自己死后谋反,预先安排下计策应付,这是肩负一军安危的主帅的责任,何错之有?何况孔明教马岱除掉魏延的密计,是有先决条件的,只有当魏延真的谋反时才能实行。倘若魏延不反,老老实实听将令撤退汉中,马岱又焉能斩之?有因才有果,岂能混淆因果,把魏延造反说成是孔明逼反的呢?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19-12-04 11:04:18
9

诸葛亮如果早知道要七擒,孟获才心服,会不会第一次抓住就杀掉他?
难说。饶是孔明料事如神,恐怕也难想到那蛮王如此强悍,脸皮的厚度超过城墙。他的心理预期,大概三擒就够了吧,事不过三。结果到了第四次,还不服,这就为难了。杀,还是放呢?杀了,前功尽弃,攻心为上的平南策略便落空了。事已至此,只好硬着头皮陪他玩到底,五擒,六擒,七擒!孔明顽强的意志,终于降服了孟获。
但假如,第七次孟获还不服呢,难道再来第八次,第九次?不会了,总要有个限度。孔明想放,手下的将士也不依,再拿住那死不悔改的贼骨头,不送丞相发落,就在阵上乱刃分尸。所以七次应是极限,七擒孟获,到顶了,不会再有八擒了。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19-12-04 11:04:18
10

如果孔明祈禳成功,上天给他延寿十二年,将如何?
很难说。但我想,孔明也是人,一个逆天祈命、死而复生的人,他的心态会发生改变。他可能会更珍惜生命一些。
他会不再那么拼命,爱惜身体,减少工作,多吃多睡,把二十军棍的杂事交给别人。道理很简单,你信不过别人,事必躬亲,你累死了,不还得靠他们?不如早点放手,也是锻炼干部,为蜀国培养下一代接班人。
司马懿那东西打不赢就撤了,六出祁山到顶,不再七出八出了。不必担心“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有你诸葛亮在,魏国不敢来犯。你不打他他烧高香,哪里敢来捋虎须?上天给你十二年,你好好保养锻炼,活到二十年,跟司马懿比命长,把他熬死!改战略进攻为战略防御,好好经营蜀国的摊子,发展经济,提倡教育,让人民安居乐业,自己不衰,三十年四十年后,未必会被魏国吞并。坚持蜀吴联盟,魏国拿不下蜀国,就拿不下吴国,内部不和睦,还要对付北方日益强大的少数民族,统一之势难成,或许三国鼎立的局面会长期存在,中国不再有大一统的朝代。那历史的新格局,便是孔明奠定的。
当然也未必,但是历史改变了一个环节,后面的链条便不可知。诸葛亮是能影响历史进程的人,没有他便没有三国,假如他爱惜生命,多活二十年,焉知历史不是另一个样子?


11

假如魏延没有踢灭油灯,孔明从垂危中活转来,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之后,他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改变。
首先,匡扶汉室还是不是一件顶重要的事?匡扶汉室,就是让姓刘的做皇帝。孟子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孔明既然是儒家的信徒,他就该想想究竟是姓刘的做皇帝重要,还是老百姓安居乐业重要?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已成,不肯维持现状,非要谋求统一,不断发动战争,让三国人民陷入无尽的苦难,难道就符合道义?
魏国的老百姓会欢迎蜀国军队来解放他们,让他们重归大汉的怀抱?不可能。祁山周围的老乡一定恨死了诸葛亮,三天两头来打我们,不抢花姑娘只抢粮,五出祁山那次为了补充军粮,竟然丧心病狂地割走了卤城所有的麦子,卤城的老百姓岂不要饿死?简直是反人类的战争罪犯!诸葛亮死时,魏国百姓一定放鞭炮庆祝,这个祸害总算归西了!
孔明如果站在魏国百姓的立场,看看自己是个什么形象,以他的睿智明达,或许能放下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执念。我不统一你,也不被你统一,我们各过各的,把人民福祉放在首位,三足鼎立就三足鼎立。欧洲分裂成几十个国也照样过,我们和欧洲一样大,三个国有何不可?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19-12-04 11:04:18
12

假若诸葛亮听了我的劝告,没有六出祁山,放弃了对魏国毫无意义的进攻,回到成都颐养天年,内政交给蒋琬、费祎,军事交给姜维、王平,自己每天坐在相府里安居平五路,和蜀国名士们聊聊天,喝喝茶,下下棋,看看鱼,写写字,画画画,舞舞剑,骑骑马,饱食足睡,自己延年益寿,国家无为而治,和吴魏保持鼎足之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岂不美哉?
何必鞠躬尽瘁?蜀国有你诸葛亮这尊大神,魏国借他个胆也不敢来犯,吴国巴不得将同盟进行到底。刘禅虽无能,在相父的威压下定不敢胡作非为。孔明不在,蜀国尚且能撑三十年,何况孔明在?让孔明活到孔子的岁数,活到孟子的岁数,把蜀国的繁荣再延续二十年,三十年,又岂会落到“过其朝,不闻其声;过其野,民有菜色”的田地,让钟会、邓艾一战而定?偷袭阴平的成功是相当侥幸的。
所以自古成大事者还是命第一。天命不如人命,别人的命不如自己的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关张已无命,诸葛又不知惜命,蜀国完矣!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19-12-04 11:04:18
13

孔明的失误

都说荆州是关羽丢的,关羽骄傲自大,没有执行孔明“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策略,所以把荆州丢了。
其实不然。关羽守荆州,守得是很好的。荆州腹背受敌,北有曹操,东有孙权,都想来夺,很难防守。而从刘备入川一直到攻克汉中,荆州安然无恙,这不是关羽的功劳吗?别的不提,单刀赴会何其慷慨潇洒!而刘备为打西川,把荆州的主力部队全部调走了,能征惯战的将领一个也没留给关羽,他还能支持这么多年,太不容易了,非智勇兼备的名将做不到。
最后荆州怎么丢的?孔明听说曹操和孙权有联手袭击荆州的计谋,便命令关羽带兵去打樊城,先给曹军一个下马威,让其胆寒,不敢来犯。这是反客为主之计,关羽做得很好,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然而荆州空虚,被吕蒙施奇计白衣渡江,袭了后营。
可这能算关羽的错吗?分明是孔明的错。知道荆州有被夹攻的危险,不去增援关羽,却让他独自面对两路强敌,安能不败?不要说关羽,便是孔明自己也未必守得住荆州。此时西川业已平定,连汉中都打下来了,几十万大军在彼,为什么不早点增援荆州?荆州失守时,五虎上将四个在西川,哪怕派一个回去,帮关羽守守城,也不至于此啊!
大意失荆州的,不是关羽,是孔明。



14

孔明的错误

不及时增援荆州,致使关羽毁败,是孔明的失误。而荆州丢失,关羽丧命于东吴之后,不支持刘备兴兵复仇,是孔明的错误。失误,是技术问题。错误,却是态度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刘备伐吴是对的,他并不单单是为兄弟报私仇。关羽除了是刘备的兄弟,还是蜀国的大将,五虎上将之首,镇守荆州的一方诸侯,你东吴说杀就杀了。而荆州是蜀汉政权的基础,费了多少力气才拿到的,你东吴说抢就抢了。你还自称是我们的盟友,还是亲戚,背后捅刀子,背信弃义,我不打你,难道还要和你继续结盟?没错,联吴抗曹,是蜀国一直以来的基本国策,但是时过境迁,荆州之战以后,这个联盟就灰飞烟灭了,吴国成了蜀国最大的敌人。夺我疆土,杀我大将,比和曹魏的梁子结得还深,已经没有斡旋和平的可能,只有一战。必须改变国策,将蜀国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从伐魏兴汉转变为打赢和东吴的战争。诸葛亮身为蜀国丞相,应该全力支持刘备,调动国家机器和东吴作战。这时候唱什么天下之仇为公,兄弟之仇为私的高调,是非常可笑的。
从实力来说,魏国强,吴国弱,也只能先打吴,再伐魏。和吴国已是死敌,你去伐魏,吴国必然乘虚进攻,西川将成为第二个荆州。所以刘备伐吴是正确的,他错在不会打仗,而会打仗的诸葛亮不帮他打,输了,黑锅让刘备背,都是他不对,孔明有先见之明,孔明对。真冤枉。这是把态度问题置于技术问题之上,是主次颠倒。诸葛亮在蜀吴之争中犯了两次重大错误,他应该检讨。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19-12-04 11:04:18
15

孔明不增援荆州,致使关羽毁败;不支持刘备,以至秭归蹉跌。这些都是孔明的错误。接下来呢?白帝托孤以后,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不报先主的仇,不思收复荆州,继续他一贯的联吴抗曹策略,和敌人东吴结盟,抛却前嫌,化敌为友,维持三足鼎立的格局,和北方抗衡。这一回,他做得很对。
照说东吴打败了刘备,消灭了蜀国一半以上的实力,让昭烈皇帝含恨而亡,这仇恨已经超过了夺荆州、杀关羽。然而这时候,反倒不必报仇了。因为要报仇的人都死去了。主战派在战争中被消灭殆尽,蜀国只剩下了主和派,内部没有了争论。而兵败后的蜀国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对付魏国和吴国两个敌人,必须和其中一个结盟,抵抗另一个。和魏国结盟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和吴国结盟,抛弃前嫌,化敌为友,吃多大亏都认了。
这是忍辱负重的一步,认清形势,顺应形势,以图恢复。三国时代的大形势,魏国强,吴蜀弱,吴蜀必须联合,才能生存。虽然才打过仗,也要在最短的时间讲和,修补破裂的关系,重新站在一条壕沟,输的不能逞强,赢的也不能摆谱。孔明最早主张联合东吴,是对的;荆州之战后反对刘备伐吴,是错的;夷陵之战后坚持联合东吴,又是对的。同一政策,先对,后错,再后又对。无他,时移势易也。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19-12-04 11:04:18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19-12-04 11:04:18
@玛雅咖啡 2019-11-24 20:00:52
做事不难,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为表象所迷,乃是最难。----石版,啥是表象?
身体。。。一着迷上瘾了,就顾不得身体了
-----------------------------
五路大军必须举国对付,一个孟获只消派将讨伐,这是普通人看到的表象
然而五路大军安居可退,一个孟获却要让领导深入不毛,这是诸葛亮看到的真相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19-12-04 11:04:18


楼主:石中火

字数:5811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11-23 23:07:43

更新时间:2019-12-04 11:04:18

评论数: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