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回复第46楼,@醉起步云霄

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的,建议去下载个《国共争战大东北》,写得相当细致,当然,阅读也要仔细,不要错过任何细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全面了解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现在网上的关于这段历史的网贴,有意无意忽略各种细节的太多,导致误导了读者。
--------------------------

对,关于解放战争的资料很多,看一些回忆录更能贴近事实。但是如今国人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来仔细研究历史。甚至包括军界也不总结经验教训,一味沾沾自喜,甚至对古宁头等战役几十年不提一字!直到今天还沉浸在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对越自卫反击等胜利中不能自拔!我本着不求细节,但求有趣,以此吸引人去了解那段历史,不要总是被历史课本误解,有抛砖引玉的想法。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林总为四平之战打成这熊样愤怒不已,他把原先用来阻援的第六纵队调入了四平攻坚战的序列,而且临阵换将,把可怜的老李撤了,换成了第六纵队司令洪学智。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但林总已经忍无可忍了。洪学智的到来却依然没有改变什么,仍然是大量的伤亡报告。
陈导的情况也不好,从6月14日至20日,他已经血战了六个昼夜,四平西区(铁路线以西)全部丢失,他的亲弟弟陈明信也被民主联军活捉。可是援军依然没有消息。
其实杜聿明已经积极调集援军来援了,不过各个部队集结完毕开始行动是在17日,因为不是走高速,也不是坐高铁,等到从沈阳或者长春赶到四平,恐怕还得十几天。何况路上不太平,有林彪这么一个劫道的。陈导依然要靠自己啊。
21日,民主联军开始总攻东区。四平的残军凭屋死守,拒不缴枪。四平城里到处是枪炮声、到处是枕籍的尸体、到处是白刃战拼刺刀的火星。
在解放战争中,有许多这样的国军部队,只不过许多书籍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我不知那些学者们是抱着怎样的一个思想。大概是不想让我们对那些国军肃然起敬。其实,我们在对国军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对那些奋勇拼杀的解放军战士肃然起敬。日军在中国碰到一支顽强抵抗的军队时,无论胜负,都会对对手表示最大的尊敬。我们就不能做到?何况都是中国人,只是为了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已。
陈导快要顶不住了。71军直属队打光了,他把卫队压了上去,自己也戴上钢盔,手持冲锋枪督战,还把随身的手枪顶上了子弹放进衣兜,随时准备殉国。
他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有幸进过学堂读书,还在家乡当过四年的灵魂工程师——小学教师,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败以及民国初年的混乱,凭着一腔热血和大丈夫当驰骋沙场安能久事笔砚间的思想,弃笔从戎,投考了黄埔军校,成为一期生。东征北伐、中原大战,多少回腥风血雨,多少次死里逃生。在和日军多次血战中,他都身先士卒,亲自参加肉搏,从九江到昆仑关,从滇西到缅甸,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但他性格执拗、固执己见、顶撞上司,官场总是坎坷。时值今日,同为黄埔一期的杜聿明、郑洞国成了他的顶头上司,胡宗南成了西北王,连黄埔三期的王耀武都成了第二绥靖区司令兼山东省 ,黄埔六期的廖耀湘成了五大主力之一的新6军军长,而他还只是一个71军军长。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zhjianchn 50楼 2014-08-31 19:10:05
兰州,你更新能不能快点,我一天要上来不止八趟看你更新了没有,很辛苦啊,你如果跟不上了就封笔去火了。
-----------------------------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可是本人时间有限,只能慢慢地写,尽量做到不粗制滥造,更新慢了,对您表示歉意!多多包涵!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难道都结束了吗?
无所谓了,此生足矣!
转机很快来了。
六期的小师弟廖耀湘不愧是“中国巴顿”,他率领他的新6军一路突飞猛进,再次发挥了上次长途奔袭的余热,沿着中长线一路打来,穿越了民主联军的数次伏击,渐渐逼近了四平。
林彪再次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
攻打四平已经毫无意义。如果继续下去,将有可能陷入反包围,那样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惨败。
林彪下令四平攻城部队转入佯攻。
6月30日,民主联军撤出了四平。
三战四平战役结束了。林总的耻非但没雪,反倒加了一重。
陈明仁终于迎来了郑洞国的大部队,他兴奋莫名,悲喜交加。他竟然活了下来,而且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他收到了青天白日勋章。
全国报纸长篇累牍报道四平大捷。
陈导恐怕也完全沉醉在这一片掌声中了。
“这是我的转折,以前我官运不佳,这次终于时来运转,因为我赢了林彪。”陈导想。他飘飘然了。
忽然一盆冷水把他浇了个透心凉。
他被撤职了!原因是贪污库粮。
由于在战时,陈导命令把粮食拿来撒着玩儿,还拿来当沙袋挡炮弹,不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也没有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所以导致了战后粮食不能全数入库的后果。那些粮食哪去了,还不是你不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造成的。贪污,这么一顶大帽子扣在了陈导的头上。陈导的美梦没了,现在可倒好,连军权都没了。
贪污粮食这个罪名是陈诚想出来的。因为他想进入东北地区施展抱负,搜寻熊式辉、杜聿明等人的罪证,先撤换掉不是他这一派系的将领,陈明仁就是最先被陈诚整掉的。
本人依旧为这个撤职理由感到荒唐。
苦战十几个昼夜,部队死伤殆尽,亲弟弟被活捉,自己的命不要来效忠党国,最后换来这样的一个结局。我为陈导想不通。
陈明仁的心彻底凉了,对这个党国绝望了。单单他一个人吗?和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和他要好的同僚们、他的老部下们都会怎样想呢?
我敢肯定,这时他的思想就开始变了。
他陷入了沉思……
两年后,1949年8月,陈明仁、程潜在湖南起义,让白崇禧的湘赣防线彻底崩盘。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黑山前的纠结
陈诚不负众望地把东北搅成了一锅粥,自己喝了两勺,咂咂嘴,真他娘又臭又咸,算了,自己消受不起,还是留给别人来享受吧。陈诚想把这把烫勺子甩了,可问题是现在没人愿意来接了。
蒋光头恩威并用地让卫立煌来接了这把勺子。不过这锅粥已经成型了,任你加多少佐料,换成什么样的食神,都已经无力回天了。
最明智的办法是,把锅里边的肉捡一捡挑出来,兴许下顿还能炒菜吃;把葱叶菜叶捞一捞晒干了,兴许还能二次利用煮粥喝;至于剩下的,端起锅,倒了得了!
蒋光头真是舍不得啊!
1948年1月17日,卫立煌被任命为东北剿总司令,郑洞国、范汉杰为副司令。同时撤销了陈诚在东北的一切职务。
2月5日,陈诚灰溜溜离开了东北。
此时的东北,伟大的国军仅仅占住三个大城市及其附近区域,因而划分成了三大坨,完完全全成了翁中鳖,任凭解放军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国军三大坨在哪儿呢?
第一坨,以沈阳为中心的区域包括铁岭、抚顺、本溪、新民等地驻守的卫立煌东北剿总司令部直属部队及周福成第8兵团、廖耀湘第9兵团共8个军辖24个师又3个旅,计30万人;
第二坨,长春驻守的郑洞国第1兵团共2个军辖6个师又3个旅,计10万人;
第三坨,锦州驻守的范汉杰及卢浚泉第6兵团共4个军辖14个师,计15万人。
东北国军兵力总计55万人。还是那句话,数字仅仅是数字,代表不了什么。这55万人真正能拿出来作战的顶多20万。而此时的东北野战军兵力75万,民兵30万,总计105万人。
国军败局已定!
卫立煌进入东北后,根本不听老头子那一套,他奉行的方针共16个字,和毛老爷子的游击战16字诀遥相呼应。卫总的城防战16字诀是:扩充实力、稳扎稳打、固守要点、静观待变。一些小城镇被围,卫总视而不见,根本不予理会。这让小林子惯用的围城打援施展不开了。
辽沈战役开始是以48年9月12日程子华兵团出击北宁线为标志的。而早在3月份,李天佑率一纵、三纵、七纵再次攻打四平,可惜此四平非彼四平,守将亦非陈明仁了。这次,老李毫无悬念地赢了。我想他会遗憾的,为没有陈明仁这样的对手而遗憾,攻下四平恐怕也毫无高兴可言。这年5月末,东野就开始围困长春,长春围城达5个月之久,彻彻底底成了一座死城,耗子都吃光了。军队还有抢空投的份儿,老百姓可就惨了,手里没枪没弹,只有等着饿死了。为何不让老百姓出城?这不是本篇该议论的,想知道就去问问那位摔成炭的林总吧!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第8个ID 55楼 2014-08-31 23:31
陈明仁是四期的??????????????
-----------------------------
陈明仁是一期的啊!林彪才是四期的。我是不是哪个地方打错了?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知白守黑2012 64楼 2014-09-01 14:05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14-08-31 19:22:40
难道都结束了吗?
无所谓了,此生足矣!
转机很快来了。
六期的小师弟廖耀湘不愧是“中国巴顿”,他率领他的新6军一路突飞猛进,再次发挥了上次长途奔袭的余热,沿着中长线一路打来,穿越了民主联军的数次伏击,渐渐逼近了四平。
林彪再次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
攻打四平已经毫无意义。如果继续下去,将有可能陷入反包围,那样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惨败。
林彪下令四平攻城部队转入佯攻。
6月30日,民主联军撤出了四平。
……
-----------------------------
其实转折是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之后,国军从局部优势转为劣势,而且国民党军占领城市多交通线长,出现兵力不足。蒋介石的重点进攻放在了山东和陕北,对东北没有足够的重视。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知白守黑2012 64楼 2014-09-01 14:05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14-08-31 19:22:40
难道都结束了吗?
无所谓了,此生足矣!
转机很快来了。
六期的小师弟廖耀湘不愧是“中国巴顿”,他率领他的新6军一路突飞猛进,再次发挥了上次长途奔袭的余热,沿着中长线一路打来,穿越了民主联军的数次伏击,渐渐逼近了四平。
林彪再次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
攻打四平已经毫无意义。如果继续下去,将有可能陷入反包围,那样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惨败。
林彪下令四平攻城部队转入佯攻。
6月30日,民主联军撤出了四平。
……
-----------------------------
真正对东北民主联军打击较大的是二战四平,非三战四平,三战四平并未对林彪造成多大的损失。林彪主动撤退不能说是正确的,如果再加把劲,陈明仁很有可能顶不住。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知白守黑2012 64楼 2014-09-01 14:05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14-08-31 19:22:40
难道都结束了吗?
无所谓了,此生足矣!
转机很快来了。
六期的小师弟廖耀湘不愧是“中国巴顿”,他率领他的新6军一路突飞猛进,再次发挥了上次长途奔袭的余热,沿着中长线一路打来,穿越了民主联军的数次伏击,渐渐逼近了四平。
林彪再次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
攻打四平已经毫无意义。如果继续下去,将有可能陷入反包围,那样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惨败。
林彪下令四平攻城部队转入佯攻。
6月30日,民主联军撤出了四平。
……
-----------------------------
1947年6月,三战四平前,东北民主联军的正规军已经发展到了46万!而且共产党人占据着东北多数面积的土地,进行了土改,发动群众。而国军只占领着一些南满大中城市,所以只能坐视东野坐大而无可奈何。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在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的问题上,林总和毛 分歧很大。
林总力主先打长春。立足于林总的角度,这样的考虑是稳妥的。三打四平让林彪心惊胆寒,有了那次教训,林总担心一旦兵力南下,久攻锦州而不下,国军东西对进夹攻解放军,兵力难以北返,那将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而长春那一大坨一时解决不掉,也将成为心腹大患,直接威胁到苦心经营的松花江以北的根据地。所以,先打长春,然后南下,最为稳妥。这一思想在林总心中根深蒂固,即便后来兵力已经南下,东野总部的火车开到了彰武,林彪还想反悔,气得老毛在西柏坡骂林彪的娘。
而毛 的战略眼光是能围着地球转几圈的,绝不会仅仅停留在东北这么一小块土地。长春的那一大坨,是使国军不能下决心放弃东北的一个原因。如果打下长春,东北国军势必会收缩兵力,甚至退进关内。这样一来,华北压力陡然增大,对本来就不乐观的华北战场极为不利,对全国战场也不利。而先打锦州,关门打狗,在全国战场来看,绝对利大于弊。你林彪105万解决不了55万,你吃屎长大的?
老毛棋高一着!
林彪最终服从了中央决定,长春改由十二纵和五个新组建的独立师围困。其余部队,系数南下!
9月下旬,锦州战役打响。
对于老蒋,锦州万万不能丢。老蒋亲自坐镇北平指挥。
傅作义这边还好说,抽调华北的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62军、92军一个师、还有号称“华北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由塘沽海运北上,同时再令守卫在烟台的39军两个师也渡海北上,在葫芦岛会合原驻那里的54军,将这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在海军和空军的配合下由锦西登陆,向东增援锦州。
但又臭又硬的卫立煌不听老蒋指挥,不同意沈阳主力西进。老蒋再次发挥了越级指挥的特长,越过卫立煌,直接命令新1军、新3军、新6军、71、49军主力和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指挥,向彰武、新立屯前进,先切断解放军的后勤补给线,然后再与东进兵团夹击锦州。
中国巴顿带着他的第9兵团10万余人就这样浩浩荡荡出发了。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中国巴顿
廖耀湘,湖南邵阳人。中国父母给孩子取名字,都是斟酌很久寄予很大希望的。湖南简称“湘”,那么廖耀湘的父母给孩子取这个名字是个什么意思呢?我就不多说了。虽然廖耀湘同志没有曾国藩毛泽东那么牛那么光耀湖南,但就其在缅甸战场的表现,也算给湖南贴金了。
东征北伐成就了无数的黄埔生,可惜和廖同学无缘,因为廖同学是黄埔六期的,那个时候还在读书。战场无缘,考场缘分还是有的。好好学习没有坏处,千万不要相信那些读书无用论,书读多了不好,但是读少了也不成,过犹不及嘛。纵观民国,无论共军还是国军,凡是能统军打仗胜多败少的将领,大都是有知识有文化受过系统教育的人,不要相信电视剧里胡编乱造一窝蜂似的把能打仗的将领都演成泥腿子大老粗。比如民国第一名将吴佩孚,那可是科举考试登州第三名,相当于现在高考山东地区第三名;再比如孙立人,那可是安徽高考状元。不过可以肯定,人家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人,人家可以做到王大思想家所说的“知行合一”。说远了。廖同学学习成绩就是出类拔萃的,年级前三名,所以运气来了,他被选拔去法国深造。不过却也出了一个小插曲,因为廖同学长得太丑,面试没有通过(看来整容业发达很有必要)。廖同学相当有魄力,直接去找校长蒋介石讨个说法。老蒋非但没生气,还认为廖同学是个军事人才,特批回国委以重任。可见有的时候敢于和领导叫板有好处,前提示有叫板的资本。
廖海归回国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差点死在南京。后来到了杜聿明师兄的部队做事,参加了昆仑关战役和第一次入缅作战,入缅失败后率22师进入印度,与孙立人的38师在兰姆伽一起整训。第二次入缅作战,这两个兄弟师配合默契,一路把日军打进了印度洋喂鱼。
与孙立人的“东方隆美尔”相呼应,廖耀湘被称作“中国巴顿”。我敢肯定这是中国人自己给自己的美誉,无论如何,这二人都比不上隆美尔和巴顿。不过论叫横跋扈,孙立人倒与巴顿有的一拼。
廖耀湘的性格,有新6军的一位参谋长评价:“秉性骨鲠,不谙世故,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酒肉争逐,更是外行。既不逢迎上级,朋友之间,更少周旋。”
人是好人,但会吃亏。战争年代还觉不出来,到了解放后,廖同志可就苦了。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中国巴顿中将本着一贯的突飞猛进性格,很快占领了彰武,但也很快收到了一条让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的消息:锦州在31个小时内被解放军拿下,范汉杰15万人全部覆没,范本人成了俘虏!
听到这个消息,廖中将的眼镜恐怕会跌掉。
侯镜如在塔山久攻不下,把塔山炸成炭山也没有越过去一步,锦州一丢,他立马在海上跑了。
很快又有那么几条消息传入了廖中将的耳中:
在长春的曾泽生率他的60军起义了;
三天后,在长春的新7军放下了武器;
又三天后,可怜的光杆司令、国军中有名的老实人郑洞国放弃抵抗,长春的青天白日旗降了下去。
廖中将叹息了几声,摇摇头。现在的东北战局,别说他是中国巴顿,就是中国拿破仑、中国亚历山大来了,也扭转不了了。
他突然一个激灵,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惊恐地发现自己现在成了年前肉铺肉板子上的最后一块肉,所有人把目光盯向了自己,看的他心里发怵、头皮发麻。东北管不管还在其次,先管好自己吧,何去何从还没个定论。
在他面前,是黑山。
怎么办?
怎么办?
沈阳、北平、黑山之间的电波不断。
蒋光头和卫立煌分歧最大。
蒋校长让他继续前进,重占锦州。
廖同学苦笑,这不可能了;
卫立煌要他立刻回沈阳,坚守待变。
廖中将冷笑,死城一个,老子才不傻;
杜聿明建议走营口,啥也别管了,跑他娘的吧。
嗯?主意不错。但你杜聿明算哪根葱,你能掰过老头子的大腿?
蒋、卫、杜各陈一词,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傅作义一看这种情况,得,还是别说话了,傅总默不作声。
杜聿明作为救火队长,从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摇身变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飞赴东北。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80后的宣言 77楼 2014-09-02 07:46
陈明仁被罢 貌似陈城不是主因,真正的主因是美国观摩团,老蒋向美国炫耀战果,美军认为值得学习一下,派观摩团亲赴四平,而观后结论确是 “太浪费粮食”,老蒋不得不处理一个取得了巨大胜利的战争奇才。
-----------------------------
多谢仁兄指正,我确实不知道这一点!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知白守黑2012 75楼 2014-09-01 23:01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14-09-01 20:33:11
林彪最终服从了中央决定,长春改由十二纵和五个新组建的独立师围困。其余部队,系数南下!
9月下旬,锦州战役打响。
--------------------------------------------
围长春的林彪部队好计算,但谁能再细分下林彪悉数南下的部队分布情况?
如果林彪南下的部队有100万,那么为攻打锦州,作为攻方自然要集中倍数于敌的兵力才好进攻拥有防御工事的守方,林用掉25万。
为保障攻下锦州,国……
-----------------------------
您的问题一时还不好回答,林彪的百万大军论战斗力一比一肯定不如国军精锐,主要还是靠人多。如果锦州成了四平,林彪肯定有危险,这也是他不愿冒险的原因。您说的很有道理,细节问题还是等更多有识之士来讨论好不好?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总机叫武昌 81楼 2014-09-02 11:20
您的问题一时还不好回答,林彪的百万大军论战斗力一比一肯定不如国军精锐,主要还是靠人多。如果锦州成了四平,林彪肯定有危险,这也是他不愿冒险的原因。您说的很有道理,细节问题还是等更多有识之士来讨论好不好?
========================
一比一,打不过国民党一流,但打得过国民党二流!
103万打50万,很容易的。全国只有东北共军人数超过国民党。鸦部不勇挑重担,行吗?
鸦部攻打锦州是40万对10万
防守塔山是8万对9万,鸦部后面还有1纵队4万人预备队。(换了华……
-----------------------------
高见,有道理!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锦州失守是10月15日。廖耀湘在黑山前等待那些人商讨的结果,所以待命了一个礼拜。宝贵的七天啊!我不知道那10万多人在那里究竟在干什么?打牌?推麻将?喝酒吃肉搞联欢?有没有心情啊!
廖中将的心情肯定很纠结!蒋介石、卫立煌都在反复劝说他们自己的想法,杜聿明飞来飞去从中斡旋。
林彪可不想看这些人唱什么戏搞什么鬼,不会给他们时间了,20日,林彪下令:在彰武以北的黄永胜六纵、彰武西南的万毅五纵进至黑山东北的厉家窝棚、郑家窝棚、二道岗子一线,切断敌兵团回沈阳的退路。主力李天佑一纵、刘震二纵、韩先楚三纵、邓华七纵、段苏权八纵、詹才芳九纵、六纵17师及炮纵,则由锦州地区挥师北上,向辽西急进,全歼廖耀湘!
廖中将在度过了漫长的七天后,即22日,下定决心,全力攻击黑山!听老头子的!这是廖中将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第一个决定。
惨烈的黑山阻击战打响。
血战三天三夜后,廖中将感觉到了这是一个荒谬的决定。
杜聿明的方法不失为好办法,何况另一个光头刘玉章带着52军已经打通了营口这条线。他下令放弃黑山,部队向东南转进走营口。这是廖中将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第二个决定。
此时廖耀湘的部队已经出现混乱的迹象。
在大虎山地区,新6军的22师竟然没有打过一个小小的独立第二师,当年一个团击溃东北民主联军一个纵队的光辉已经不再。而且廖耀湘错误判断遇到了东野主力。
要命的还有。
在胡家窝棚,韩先楚三纵的一个营误打误撞把廖耀湘的指挥部给炸了。廖耀湘侥幸在村外视察战况,幸免于难。可见领导干部们多去前线转转还是有好处的。但此事也让他心惊胆裂。他认为去营口已没有希望,弄到最后只好听卫立煌的了,退往沈阳!这是廖中将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第三个决定。
黑山前的廖中将真有才,用了一周时间听蒋、卫、杜之间的争吵,这算是理论学习吧,然后又用了一周的时间把蒋、卫、杜各自设计的路线走了一遍,这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最后,廖中将得出了证明结论,三条路都是错误地。
我认为,杜聿明的营口之路是那种情况下最好的一条路,在锦州丢失的那一刻,廖耀湘带着部队立刻掉头改走营口,打通营口沈阳一线还是有可能的,即便打不通,他的十万大军可以从海上跑路,不至于落得全军覆没的结局。而蒋光头所谓的收复锦州,纯属天方夜谭,不合实际,东野主力全在锦州附近,令廖耀湘强攻,无疑是自投怀抱。这不是蒋委员长的第一次瞎指挥,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

这里有必要提一提发现廖耀湘突然改变行军方向向沈阳撤退的号称林彪“四大金刚”之首的黄永胜。这个人我们应该很熟悉,在历史课本上文革一段,他的名字出现过,只不过是反面人物。在这次战役黄永胜表现的非常好,可以说是位将才,他在没有任何请示的情况下,为了节省时间,加快行军速度,命令部队扔掉行李和干粮袋,只留枪支弹药,经过 20多个小时急行军,既无时间埋锅做饭,也无时间架设电台,在26日终于堵住了廖耀湘兵团向沈阳撤退的道路。
林彪开始并不知道黄永胜跑哪去了,急得骂娘,等收到黄永胜发来堵住廖耀湘兵团退路正在与其主力决战的电报时,喜形于色,刚才还骂娘的林总转脸改了口,对老黄赞不绝口。
27日,林彪下达了一个命令,这个命令后来被都梁先生用在了《亮剑》里。
“暂时先不要睡觉和休息,要将敌人一举清扫干净,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
所以,就出现了《亮剑》里的情况,不过《亮剑》也是抄的资料原文,那就是:战场上不分前方后方,一线二线,各纵队穿插渗透,师、团、甚至班、排都各自为战,建制乱成一团。野战军人员个个上阵,抓俘虏、缴武器,忙得不可开交。甚至宣传队员、医生护士、炊事员拿着喇叭、针管、大勺也上了战场。国军已毫无斗志,稍作抵抗便投降,有的不做抵抗就投降。等歼灭廖耀湘兵团后,野战军也出了个问题,那就是上级找不到下级,下级也找不到上级,建制全乱了。
有人会问,新1军、新6军不是在这儿吗?这两张王牌干嘛吃的?
《战争论》可以回答。《战争论》有很大篇幅讨论主力会战失败一方会有怎样的崩溃,以及在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损失。其中也说到即便其中有一支有武德(也就是部队精神,在后面我们我们会提到另外一支部队)的部队,也会因为其他军队的惊慌失措而丧失战斗力,甚至束手待毙。如果能在这种全面崩溃中还能保持纪律不慌不乱,这样的部队才是真正的王牌,才是克劳塞维茨所说的一支久经战场锻炼而具有高度武德的军队。可惜新1军、新6军不是。
兵败如山倒。
看着混乱和惊恐的部队,廖耀湘急得要命,呼叫都直接用了明语。
最终,廖耀湘率领的五个军和三个旅全军覆没。除了新1军军长潘裕昆、新3军军长龙天武带少数残部逃出重围外,其余悉数被歼或被俘。
廖耀湘仰天长叹:“天啊,十万人哪!”
他蹲在地上抱头痛哭,哭完准备自缢。女人才会选择这种死法,怎么堂堂国军中将、号称中国巴顿的廖耀湘也选择这样呢?军人嘛,拿枪朝自己太阳穴一搂,多么豪迈!可是他连这个豪迈也不能奢望了,没办法,他趁天黑一路逃跑,中途换了百姓衣服,身上连枪也没有了。他最终没有这样死去,他被属下救下,最终被俘。
不过,他最后死得还是挺冤。
我想,如果我写完本文,最后不妨再列出一个清单,把我们主要人物的结局做一个交代。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解放战争主要战场就这么几个,东北战场、华北战场、西北战场、中原战场、华东战场,后来因为在徐州蚌埠一带展开了一场大战,我们不妨另外加一个淮海战场。而渡江战役发起后,在南半个中国,国军没有组织什么有效的抵抗,什么湘赣防线、赣南防线、湘粤防线、西南联防以及伯陵防线,都是一触即溃,当然没有什么可讲可说的。国军吹嘘的青树坪大捷和古宁头大捷,也就那么一场小胜利,根本挽救不了大局。所以,我们的重点依旧在解放战争前半段,至于49年10月建国后的追歼战就没东西可写了。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总机叫武昌 95楼 2014-09-03 00:44
@鲁西狂人 93楼 2014-09-02 20:30:00
解放战争主要战场就这么几个,东北战场、华北战场、西北战场、中原战场、华东战场,后来因为在徐州蚌埠一带展开了一场大战,我们不妨另外加一个淮海战场。而渡江战役发起后,在南半个中国,国军没有组织什么有效的抵抗,什么湘赣防线、赣南防线、湘粤防线、西南联防以及伯陵防线,都是一触即溃,当然没有什么可讲可说的。国军吹嘘的青树坪大捷和古宁头大捷,也就那么一场小胜利,根本挽救不了大局。所以,我们的重点依旧在解放
—————————————……
-----------------------------
好的,谢谢,我会选择一些值得写的人和事,但是可能与标题不相符了。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lhp188521 112楼 2014-09-05 00:42
写的非常好,我有个意见,咱能称呼他为杜将军吗?我求你称呼这个真正的民族英雄为杜将军。

-----------------------------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您的要求合情合理,我对杜聿明将军是比较尊敬的,称他为阿杜,其实是表示亲切,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后面对胡宗南刘峙的称呼就可能有嘲讽的意思了。我们不是写严肃的正史,称呼阿杜就像称呼身边的朋友一样,称呼杜将军过于严肃了,反而拉远了民族英雄与人民的距离。这个解释您能不能接受?

楼主:鲁西狂人  时间:2021-04-09 10:15:22
@realfight 117楼 2014-09-05 17:34:04
楼主有个小细节没有写,就是孙立人占领四平时,廖耀湘那边,王继芳前来投诚,将林彪的底细来了个竹筒倒豆子,才使得阿杜肆无忌惮的向北推进,气的林彪直跺脚。
后来这家伙在西南四川附近被二野抓住,公开枪毙。
-----------------------------
谢谢您的提醒,确实有这个事!

楼主:鲁西狂人

字数:41232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08-24 17:51:00

更新时间:2021-04-09 10:15:22

评论数:147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