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国学经典,我说,你听,或者不听

国学经典,我说,你听,或者不听

楼主:晓月听澜  时间:2019-02-14 22:17:13
圣人是不存在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的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的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一个人想要表现出善良,那他就不是真的善良。尽力的去照顾别人,这样的人被称为善良,其实并不是真的善良。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善良是表现出来的,是活在别人的嘴里的,是靠别人来传诵的。真正的善良是像圣人一样,尽力的照顾别人,并不占有善良这个名声。同样,尽力的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因为大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活动准则,是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不争其实是最大的争。不争不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是我对万物没有占有之心,所以不争。不争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状态。
楼主:晓月听澜  时间:2019-02-14 22:17:13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以调和;修身养性,最忌讳的就是不调,何谓不调?就是过了。血气上头,是过于急躁;思虑过深,会导致失眠多梦神经痛;每天充满负能量,看谁都不顺眼,是气量过于狭隘。过于贪图小利,落入骗子的圈套事小,最大的危害是志向不高,志向不高,家庭事业总不会太和顺。调理性情,修养身心不是让你每天一杯茶,每天乐呵呵,过早的过上退休生活,更不是让你丢了真性情,变得千人一面。少年大多血气刚强,不懂修身养性,当然,他们也不屑修身养性。如果劝一个少年修身养性,就像劝一个和尚修道,总是会让人啐一脸的。少年的血气刚强体现的就是叛逆,不懂跟这个世界和解,总觉得父母家长老师都是跟自己作对的,自己引领潮流成了宇宙中心。对于这样的少年,就要用心平气和来调和他。万不可针尖对麦芒,他叛逆你急躁,如此,你们两个都血气上头,家庭问题就出现了。
楼主:晓月听澜  时间:2019-02-14 22:17:13
懒散轻浮、自暴自弃的人,就用祸福之事来告诫他。修身养性忌懒散轻浮,自暴自弃,何谓懒散轻浮,自暴自弃?一个人懒散轻浮,必然不会庄重,对事对人都提不起积极的态度,随之而来的就是不重视,不重视别人,也不重视自己。而自暴自弃呢,对自己就更不重视了,自己都把自己放弃了。这样的人,不求上进,既然不求上进,生活的态度势必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凡事过得去就可以。这样的生活态度,于修身养性是大不利的。修身养性要求什么?专心致志,调理性情。对于这样的人,该怎样让他们振作呢?用祸福之事来告诫他。譬如,你懒散轻浮,专心在家啃老,对工作深恶痛绝,对游戏不能自拔。这样的人,有一天也会幡然醒悟,而让他幡然醒悟的必然是关系祸福的一件大事,不是生老病死,就是生活陷入危机了。所以,对于那些因为某些事情自暴自弃的人,好言好语的安慰是行不通的,深入骨髓的痛骂也是行不通的,与他断绝关系也不好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明白,你自暴自弃可以,但前面有很大的祸事在等着你,如若你改变自己,前面的祸事就会消弭。
楼主:晓月听澜  时间:2019-02-14 22:17:13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不过是由于侥幸避免了灾祸。”孔子提倡仁义道德,做人要仁,行事要守礼,换句话来说,孔子让人做君子,做善人。何谓君子?君子坦荡荡,胸怀宽广,仁义守礼,谦虚谨慎。与君子相对的就是小人,小人心胸狭窄,急功好利,你若不小心得罪了他,他定会像个毒蛇一样窥视着你。我们说宁惹君子,不惹小人,不是因为君子好欺负,而是因为,你欺负了君子,君子不会与你一般见识。而小人正好相反,你觉得自己没欺负他,可他就是会报复你,而报复你的手段,一般都会跟阴狠毒辣挂钩的。这样说来,做君子可是得不偿失,不但要善良,还要守礼,讲道德,对亲人要孝顺,对不是亲人还要一般的孝顺,做人做到君子这份上,实在是憋屈的很。似乎做小人痛快多了,人敬我一尺,我觉得理所当然,人不敬我一寸,我让他倾家荡产。可是,孔子说了,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上,正直是充分必要条件,没了正直,人就生存不下去了。这话说的,好像我们都正直似的,但是,我们都活着,这又怎么说呢?孔子又说了,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不过是由于侥幸避免了灾祸。这意思明白吧,我们都是侥幸活着的,换句话来说,我们早该死了,但由于侥幸,所以,上天还没来得及取我们的狗命。孔子这话说的太狠了,骂了一多半的人啊。可是,孔子说的有道理吗?有道理。一个人不正直,看似得到一些好处,但从长远来看,一定会遇到灾祸。这不是吓唬人的话,而是有科学依据的。譬如,你为人不正直,做事基本上远离仁义道德,跟善良也八竿子打不着,这样的人一般急功好利,对朋友也不会诚心相交。如果世界上就你一个人不正直,那你会得到厚利,而且还会远离灾祸,但是,世界上不正直的人太多,你不正直,别人也不正直,你急功好利,别人也急功好利,到最后,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你们两个总归有一个会遇到灾祸,或者两个一起遇到灾祸。所以说,一个人生存是由于正直。
楼主:晓月听澜  时间:2019-02-14 22:17:13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老子让人归于质朴,但孔子显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质朴多了,就会粗野,当然,文采也不能太多,太多就浮夸虚伪,最好两者配合得当,不多也不少。什么是质朴?是一个人本来的样子,虽不懂礼仪教化,但淳朴老实,不会用文采粉饰,天生一副质朴样子,像天生天养的石头,不声不响,但质地朴素。什么是文采?就是一个人通礼仪,懂教义,知荣辱,会音乐,懂得食不厌精的道理,还会用自己知道的道理教化别人。质朴多了,就会粗野,像山野村夫一样,淳朴是淳朴,可也太淳朴了。文采多了,就会浮夸虚伪,这道理很简单。谁最爱夸夸其谈,学者嘛,谁最爱炫耀,自以为懂得多的嘛,谁最虚伪,知道礼仪却不想遵守礼仪,把礼仪玩弄于股掌中的人嘛,譬如伪君子岳不群之流……这样的人,知道何为礼义廉耻,更知道遵守礼义廉耻的好处,但又不想遵守礼义廉耻,却单想得到好处,于是浮夸虚伪。所以,孔子说,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能成为君子啊。

楼主:晓月听澜  时间:2019-02-14 22:17:13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说:“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吃的饭菜不好,穿的衣服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商议的。”孔子吃饭可是很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物可是越精致越好。而且,孔子还说,食色性也。说吃和性是人本性。照这样说,一个人吃的越精致,穿的越守礼才是学习孔子之道,才是回归人的本性。按照礼的规定,士大夫穿衣可是很讲究,什么人穿什么衣裳,什么场合换什么服装,这不叫奢侈,这叫守礼,换句话来说,这叫懂规矩。既然食物要越精致越好,那嫌弃饭菜不好的人才是遵循孔子之道啊,为什么孔子要说,这种人,不值得与他商议,换句话来说,就是,这种人,孔子是不屑于相交的?因为这种人是以吃的饭菜不好,穿的衣服不好为耻辱的,什么人有这种思维?嫌贫爱富的人,沽名钓誉的人,爱好摆谱的人。当然,换到现在的说法,还有上进的人。上进是个好词,但是,什么是鞭策我们上进的理由?理想?太渺茫。志向?太高大。其实,我们上进最大的理由就是,以自己所处的环境为耻辱。觉得家贫为耻辱,那就上进挣大钱;觉得文凭低为耻辱,那就先镀个金,弄个博士学位;觉得自己阶层低为耻辱,那就忍辱负重,跳跃阶级……其实,孔子提倡吃的讲究,穿美好的衣裳,但圣人绝对不会以吃的饭菜不好,穿的衣服不好为耻辱,在他看来,这种人根本没有资格学习圣人的道理,更不足以与之谋。

楼主:晓月听澜  时间:2019-02-14 22:17:1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面对河流,很感慨,消逝的时光就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的流去。孔子为什么要发这样的感慨?因为时光催人老,岁月留不住,看着时光就这样流去,他很心疼。孔子为什么要心疼?因为他还没有功成名就,时光却找不回来了。道家讲究功成身退,孔子讲究显达于诸侯,要上进,要努力,要成名,而且要成大名,成名越早越好。什么样的人会发出如此的感慨?一个珍惜时光的人。什么人最珍惜时光?一个努力奋进,坚持不懈的人。所以,看到了吗,面对我们现在的“996”工作制,老子是批判的态度,认为打破了平衡,不符合人生的规律,可是对于孔子来说,这就是珍惜时光的表现,是努力奋斗的表现。
楼主:晓月听澜  时间:2019-02-14 22:17:13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德,爱慕仁德,好色,爱慕美色。孔子说,他没见过爱慕仁德像爱慕美色那样热切的人,其实,我们也没见过。不但我们没见过,子孙后代想必也不会见到。为什么?什么是仁德?仁德是美好品德,讲究仁义教化,德行要符合某些标准。一旦说某个人仁德,他一定勤于修身,思想永远保持在某种高度,行为始终符合最严苛的标准,这样的人,活的累啊,活的不爽啊。而美色是什么?是悦目的,是爽的,是能带给我们直接兴奋的感觉的,爱慕美色,是本性,是天性,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觉到愉快的。看到了吗,一个是约束天性,一个是释放天性,一个活的累,一个看的爽。所以,仁德的人有很多,但爱慕仁德的人很少,大家最大的愿望是,别人仁德,自己不仁德。而拥有美色的人很少,但爱慕美色的人太多,大家最大的愿望是,把美色据为己有,自己有美色,别人都没有。
楼主:晓月听澜  时间:2019-02-14 22:17:13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孔子说,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停止了,那是我自己要停止。这是什么意思呢?堆山就是建功立业,眼看马上就要功成名就,自己却撂挑子了,最后功亏一篑。为什么要功亏一篑,是觉得功成名就不好玩,觉得默默无闻其实挺好的?当然不是。儒家可是要让人出仕,功成名就的,如果不功成名就,那叫怀才不遇,是很伤人的。所以,人为什么会功亏一篑?有很多原因,譬如最后大意了,大意失荆州嘛;最后坚持不下去了,行百里者半九十嘛;还有很多,觉得太难了,觉得很辛苦,觉得放弃很容易……总之,最后功亏一篑了,不要怪别人,不要怪社会,要怪就怪自己,是自己坚持不下去了,自己不坚持就是自己要停止。功亏一篑的原因很简单,是自己放弃了坚持不懈这个美好品德。什么是坚持不懈,什么是美好品德?就是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仍然前进继续堆土,因为这是我自己坚持向前的。看到了吗,要坚持一个目标,然后坚持不懈,虽然只有一筐土,离堆成山还很远,但这是我自己坚持的方向,就不要放弃,一直向前。
楼主:晓月听澜  时间:2019-02-14 22:17:13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其实人只要受过教育,都知道何谓对错,就算没受过教育,也知道何谓对错。对的就是对别人有利的,错的就是只对自己有利的,对的都是约束自己的,错的都是肆意妄为的。符合礼法的话,大家都知道那是对的,是我们应该遵从的,但我们觉得对的一定会改正吗?当然不会。譬如你知道闯红灯不好,但还是会闯红灯;你知道爹娘需要孝顺,可还是会一年回家一趟;你知道投机取巧走捷径不好,但一遇到事情,还是会投机取巧走捷径。就像我们都厌恶走后门,可到了自己身上,最先想到的还是走后门。为什么人觉得礼法是对的却不改正自己的错误呢?很简单,改正错误会丢掉自己的利益,什么利益呢?自己舒服的利益,自己省时间的利益,自己不劳而获的利益,自己投机取巧的利益……总之,在人性面前,利益大过一切,所以人都知道要听从礼法,但却不改正自己的错误。顺耳好听的话,人都喜欢听,但很多人却不鉴别它的真伪是非,是人傻吗,不知道何谓真伪是非?是人被蒙蔽了吗?忘记了鉴别?当然不是。人骂你一句,你会生气,不管他骂的有没有道理。人夸你一句,你会高兴,不管他夸得有没有道理。为什么人会这样?因为顺耳的话听着高兴,不顺耳的话听着闹心。孔子说了,就算你高兴,也要先鉴别这话是真的还是假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有鉴别了真伪是非,才能不被蒙蔽。可是听到顺耳的话人只有高兴,很少会去鉴别真伪是非,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顺耳的话,让人高兴的话,人从内心里觉得这是真的,不希望这是假的,既然是发自内心,所以,鉴别的话就是跟内心作对,什么叫跟内心作对?就是你早上不想起床,却必须起床,你不想加班,却必须加班,你想看电影,却不得不把票给别人……所以,顺耳的话很难鉴别真伪是非,不是不能鉴别,是不想。

楼主:晓月听澜  时间:2019-02-14 22:17:13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都学孔子,尊为圣人圣言,一个字也敢改动,也不敢随意发挥,唯恐玷污了圣人的教诲,好不容易出了个王阳明,举一反三了一下,立刻就成了集大成者。古今中外,大家这么尊敬孔子,孔子高兴吗?我觉得他是不高兴的,为什么?因为孔子教导学生,并不是填鸭式教学,他主张启发教育。譬如,我们学过很多的道理,尊师重道,要有气节什么的,都是从教科书里学得的,后来,我们懂得的道理,都是媒体告诉我们的,他说过年要回家,团圆大于一切,他说要做创新型国家,要爱国……这些道理对吗?当然对,但我们懂吗?好像懂了,但其实并不懂。要是懂了,为何现在的人大多没有气节?要是懂了,为何有钱能使鬼推磨?要是懂了,为何山寨的货会那么多?要是懂了,为何精英们那么喜欢移民呢?所以,我们不懂。就像孔子的学生,知道要仁德,知道要孝顺,知道要坚持不懈,但很多都是知道而已,离真正懂还很远,所以,孔子教导学生用的是启发教育。当他苦思冥想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再去开导他;当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才去启发他;交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能举一反三,推知三个方面的东西,这就不需要再教导他了。看到了吗,孔子不需要人人照他说的做,而是让人自己思索,我觉得,他最喜欢的学生,应该是王阳明这样的,能够举一反三的学生。而如今的我们,知道太多的道理,却做着跟道理相悖的事情,就是因为我们从不思索,只会拿来就用,所以,我们才被公众号的文章绑架。今天他们说哈佛弄了个神药,能让人活150岁,很多人信了,明天他们说寒门的状元连羽绒服都买不起,我们又信了,后天,他们说要向外国人学习优雅,跟杨澜一样,我们还信了……

楼主:晓月听澜  时间:2019-02-14 22:17:13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政治清明的时候,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政治黑暗的时候,他就装傻。这样的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认得清形势,懂得进退,是个拎的清的人。这种人,我们叫聪明人,任何时候都能立于不败之地。按照儒家的理论,宁武子这种人其实有点小人的潜质,他们认为,政治清明的时候要做忠臣,要发挥才干,政治黑暗的时候同样要做忠臣,要发挥才干,这样才是表里如一的人,才是正直的人,才是忠臣良将。不能国君开明的时候你聪明勤奋又能干,一旦国君不开明了,你马上撂挑子,装傻充愣,这不是君子所为。可是,孔子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宁武子的聪明别人可以赶得上,他的那种装傻却不是别人能赶得上的。看出来了吗,孔子对宁武子可是赞誉有加,为什么孔子要称赞他?因为他审时度势,懂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没有一味的装忠臣良将,也没有留恋始终如一这个名声。所以,后世用儒家来治国,出了很多迂腐的观点,都是对孔子言论的曲解。
楼主:晓月听澜  时间:2019-02-14 22:17: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说,没有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发自内心的自我批评的人。孔子时代,仁德的人不少,君子也很多,舍生取义,连王位都能放弃的人也有,譬如伯夷、叔齐哥俩,但他还是说,没有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发自内心的自我批评的人,而且,他没见过,就说明一件事,连孔子都不是这样的人。想想很恐怖,就是做个自我批评而已,连圣人都不达标,更遑论我们这样追求名利的凡夫俗子乎?什么是自我批评,混过机关的都清楚,说一说自己的缺点呗。如果让你说一说自己的缺点,你会很快的列举出一二三,兴许还有四五六,大度的可能还会专门列个单子。现代社会,谁都不会认为自己是个完美的人,别说缺点,就是缺陷也能列个单子。照这样看,我们都是可以自我批评的人了?孔子没见过能自我批评的人,可到了我们这儿,人人都是可以自我批评的人,那我们岂不是比圣人还要圣人,我们是完人了?当然不是这样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容易,能自我批评也容易,关键是要发自内心,何为发自内心?就是你有一个缺点,就是懒,你也知道是自己的缺点,也知道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和事业,甚至可能影响自己的家庭和未来,如此想想,懒还真是个大缺点呢。可是,你认识到懒是自己的缺点,也知道要改正,但改正的日期是遥遥无期,最后等到你死,可能还是懒死的。为什么你改不了呢?就是因为你没有发自内心的认为这是个缺点,更不会发自内心的对这个缺点进行自我批评。你可能有疑问,我就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这是个缺点,也发自内心的想要改正,但就是改不掉,我也没办法的。什么叫发自内心,你自我批评的时候,会说自己是个阴暗小人吗?会说自己嫉妒心超强吗?你可能会说,但很快,你会为自己的阴暗和嫉妒找借口。譬如,不是我阴暗,是他们太坏,是社会环境不好,我是被逼的;不是我嫉妒心强,是他们在我面前炫耀,示威,让我不得不嫉妒。说到底,我们对自己太好,你想象不到的好,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为自己的缺点找借口,这是我们的本能,别害怕,其他人也是这样,我们都是同类。所以,孔子才说,他没有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发自内心的自我批评的人。

楼主:晓月听澜

字数:8019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12-21 02:08:06

更新时间:2019-02-14 22:17:13

评论数:320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