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红袖天涯 >  (给母鸡还债)说说逻辑的发展和演变

(给母鸡还债)说说逻辑的发展和演变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喜欢和母鸡互动的感觉,也喜欢母鸡在文字中树立起来的形象和文字后透露出的修养。既然答应母鸡就逻辑问题说点什么,我也就打算认真履行承诺。所以,这篇为母鸡所作的帖子,其实也包含着我长久以来的一些思考。可能有点枯燥,也比较长,但我自觉有不落窠臼之处,尽管难说正确。趁节日自我隔离,就趁有空写点,边写边发吧。其实,我也想趁这个机会,理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所以这个楼可能有点高,如觉得有碍观瞻,请向母鸡投诉。

具体分几个部分,先列出。如母鸡嫌烦,可随时喊停,我也就算践诺了。

前言
一、人的逻辑解释能力的由来
二、古代社会的前逻辑思维
三、 古希腊逻辑产生和发展
四、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名辩学产生
五、 古印度的因明学
六、 数理逻辑学的产生
七、 逻辑学的发展前景
八、 逻辑的应用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前言

很多人说,哲学没有实际用途。通常,我听过就笑笑,不去争辩。而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那人要么没学过哲学,要么是学过但没真正领会到哲学的精神,才能说出这些话。因为随同哲学发展起来的逻辑学,其力量非常强大,既能探索宇宙的真理,也能处理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问题。哲学的精髓,就在于逻辑,而不在那些概念和形而上学理论体系,没有逻辑贯穿其中的哲学,无疑是异想天开的胡说八道。逻辑学的产生,使我们能建立起一套正确的有效的思维方法,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性因素,也能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做出合理的判断。所以,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真正继承和发展的,是哲学的逻辑部分,而抛弃了形而上的概念游戏,偏重于实证。因此,科学能从事物的现象,探索到现象后面的本质性因素,把握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因而,也能对世界的发展进程作出判断和预言,并不断地通过实证来检验和修正,也就是所谓的证伪,使我们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黑洞的发现,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理论能对自然现象作出预言,那就是逻辑的力量。

所以,我们称之为逻辑的东西,实际上,对应的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秩序和发展演变规律。哲学就是通过命名事物,形成概念,然后使用逻辑方法来探寻事物背后的本质,达到认识世界和认识自身的目的。而其背后的一个不言自明的假设就是: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与世界发展规律的图景是对应的。所以,柏拉图认为,宇宙是概念的逻辑体系,维特根斯坦的Tractatus就是试图通过逻辑,把语言描绘的图像和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任何一个实干家,即便没学过逻辑学,也会用逻辑方法去解决面对的问题,不合逻辑的工作与预期的目标是南辕北辙。因此,譬如商业活动中,即便你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企业管理能力,如果能正确地掌握了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技巧和哲学思维,能看到事物深层的本质因素,看到事物背后的联系,预估事物的发展趋势,也就能做到控制几个大型企业,获得你符合实际的合理的预期报酬。哲学是有实际用途的,因为逻辑思维的对象,不仅仅局限在世界的普遍性中,在特殊性的个案解决方案中,逻辑思维也有着强大的力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逻辑地存在着的,它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是,我们要记住的一点是,逻辑并不等于逻辑学,在人类身上,天然地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逻辑学只是能让我们更好地发挥这种能力。

人为什么能有逻辑的能力?逻辑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世界上有几种逻辑学?逻辑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一、 人的逻辑解释能力的由来
从广义上说,这世界上任何的事物之所以能存在,都是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将“存在就是合理”的这句话改成,存在就是合乎逻辑的。颠倒错乱的因果关系,是不合逻辑的。鸟类的迁徙,昆虫的繁殖,动物的猎食,都有合乎逻辑的因果关系,所以,任何生物的本能行为,都是合乎逻辑的,包括人自己。不合逻辑的东西,只能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那其实是语言游戏的结果,不能兑现为现实。当然,想象也绝非毫无用处,它能帮助我们找到散落在杂乱的现象背后的因素,从而使我们将之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出发点。因此,不管在我们看起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客观现象,都可以得到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通过语言对各种现象的合乎逻辑的解释能力,是人才具有的,也是人作为智慧生物的特征。人为什么有那种逻辑的解释能力?因为我们有一个精致的大脑。

现代脑科学已经初步为我们揭示出大脑的结构和活动机制,目前,意识问题已不再是哲学的讨论话题,而是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的逻辑解释能力,已经可以用现有的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得到一个初步的解释。

要能逻辑地思考和解释问题,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思维的符号化能力,语言能力,逻辑学意义上的推理和判断能力。当然,这些能力都是在意识活动这个范畴,这里,我们先不讨论意识是什么的哲学问题,而先将之定义为人类的思维活动。

我们成年人的大脑,有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神经科学的术语称之为神经元。大脑皮层有约30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彼此联结点位有约1000万亿个。这些点位形成的网路数量,是10之后加上100万个0,而我们这个宇宙的粒子总数,也只不过是10之后加上79个0。可见,我们的大脑理论上是要比我们生存其中的宇宙还要复杂。

我们的意识活动,主要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处理和控制着我们的听觉、视觉、各类感觉、躯体运动以及语言能力,皮层边缘叶与海马体等联结成的回路,是我们记忆形成的所在。可以说,大脑皮层神经元是我们意识活动的基础,我们能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键,都因为我们有一个复杂和精美的大脑皮层。

人的大脑的神经元回路,是分布式并行网络,不同于计算机电路。打个简单的比方,计算机是串行电路,一字长蛇阵;分布式并行网络,就是多线路并行电路。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是单链条的逐步计算,人脑的处理是多条线路同时进行计算,因此,人脑计算的运行速度和效率要高更多,但精确性却低于计算机。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大脑的神经元网络,是分层级的,各种感觉信息在底层网络处理,输出结果再到上一层网络再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再输入上一层网络,不断的循环处理。而每一层级都有一个输出阈值,随着不断地学习,再循环的输出阈值就不断地提高,这样,输出的结果就不断地逼近正确结果。这种电路其实和逻辑电路相近,有与门、非门、或门,就是信息计算输出结果为是、非、或三种结果。现代的机器学习算法,就是借鉴了人脑的这种算法,这是当代人工智能的主要信息处理手段。也就是说,人脑的信息处理系统,本身就是个逻辑电路的网络,信息的处理遵守着一定的规则,是有序的,因而也是逻辑的。

人脑的神经元中有网格细胞,可以让人分辨空间位置;也有可以测定时间的神经元回路。对空间和时间的感觉,不仅是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也是哲学理论得以确立的一个基本前提。康德的先验概念赖以成立的基础,就是心灵固有的空间和时间的感觉知觉论。康德把时间当作内在感觉形式,空间是外在感觉形式。空间是我们关于事物,关于世界现象的观念的必要的先决条件;时间是一切观念或现象的必要条件。凡是必要的先决条件,必定是心灵的先验的形式。而现代神经科学证明,空间和时间的感觉,确实是我们心灵固有的,对于一切哲学理论来说,都是必要的先决条件。而内在的空间和时间的感觉,对逻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没有空间和时间的感觉,将无法分清前后左右,也无法分清过去和未来,逻辑学大厦将立刻倒塌。

语言能力对逻辑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许多动物也有语言能力,蜜蜂在发现蜜源时,回到蜂巢会跳8字舞,告诉同伴蜜源的方位和距离;猴子和猩猩也具有传递信息的能力。那些都属于基本的语言能力。人的语言能力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类的语言具有语法规则,不仅仅是信息的记号,而是一个高度符号化了的信息表达系统。语法规则可以使我们说出表达完整意思的短句,也能说出复杂的长句。即便是不完整的句子,对方也能明白大概意思。当然,这里还有心理学中所谓的完形格式塔的作用。语法规则对我们的智力提高有很大帮助,句法可以构筑多种巧妙的的思维形态,词语的排列组合和曲折变化,使得听者能重建说者的思维形态,对于人际对话来说,不可或缺;对于逻辑学来说,也是一个无法替换的必要前提。

而我们能清晰地考虑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同时只能想一件事,而不能同时考虑多件事情。因为当我们思考时,很多神经元网络在活动,而我们大脑有个机制;进行思考时,神经元回路会产生电波,阿尔法波和贝塔波。能集中思考一件事,就是多个回路的神经元发出的电波为同一频率电波,压制了其他频率的脑电波。这对逻辑学来说,我们只能一个个地进行推理和判断,同时进行多种问题的多种推理和判断,把各项因素混杂在一起,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混乱。

我们的记忆能力也是我们具有逻辑能力的关键。通过大脑海马体的神经元回路,确定了记忆的神经元响应模式。我们的记忆并不是储存在大脑某地的仓库,而是某个神经元回路的激发会让我们还原起某个事件的记忆场景,所以,一旦我们回忆以前的某件事,大脑内的某个神经元回路就开始活跃起来。但这个神经元回路又与其他的多条回路相连接:数字、温度、日期、人物等等各种事物,所以,超强记忆模式,其实就是联想记忆,皆因为同时激活了与某事件相关的其他多个神经回路。联想记忆模式,可以有效的产生记忆输出。大脑的这种回忆能力,是我们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只能进行短期的即时记忆而不能进行长期记忆,则我们无法成为智慧生物,更不要说具有逻辑学的推理和判断能力。我们的大脑与计算机不同之处,还在于计算机的浮点运算是表达性记忆,而人脑中还有非表达性记忆。表达意味着符号的活动,而符号活动,在我们的语言能力中起着核心作用。我们的大脑比之计算机,少了精确性,但提高了我们的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的提高,是语言相互作用和逻辑应用的结果。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我们的大脑具有建立新的事物联系的能力。当代神经科学的科学家们称之为“重复抑制效应”,面对新东西时,大脑会激活过去的相关记忆,随着重复的一次次激活,大脑的反应会减弱,从而形成了一种意识活动的惯性,这也是我们经常会对常见的现象熟视无睹,形成惯性思维的原因。我们建立事物联系的能力,关键在于能搜索出我们的记忆。这就是我们的所谓的经验。经验能帮助我们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思考。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具备推理能力的条件,推理需要把不同的事物概念联系起来。

我们的判断能力,来自于大脑意识的整体性。虽然具有多种复杂的神经元网络的多层级信息输出结果,但我们的意识并不分化成各种信息碎片,针对某一事件的思维,我们会有一个综合了各种感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和各种记忆的统一的输出结果,形成了对事物的判断结果。在我们有意识地思考某个问题时,大脑内各个活跃的神经元回路会形成一个动态的核心,这个动态核心就会产生功能性类聚,也就是把与我们思考的事件相关的各种感觉和记忆等神经元回路激发和串联起来,形成全局性状态,排除另一种全局性状态出现的可能。意识其实是一种神经元活跃的过程,在某一过程中,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的特点,因此只能有一种输出结果。这就是我们的判断形成的主要原因。这种输出也是完整的,当我们对着一个残缺不全的图景,我们的大脑就会调取各种记忆场景和经验,自动补齐残缺部分,形成整体印象。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其理论的科学背景,其实是大脑具备的意识整体性功能。也因此,我们经常会想当然地对缺乏了解的现实,自动补齐我们自以为是的部分,而这部分常常使我们对现实问题产生误判,是错误判断产生的一个原因。

还有许多因素,这里就不一一枚举。精致的大脑,是我们具备逻辑能力的内在的条件。大脑内的逻辑思维活动,是不由自主的,不受我们的自我意识的控制,并不代表我们天然的具有有意识的思维和表达逻辑的能力。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固然有其天然的因素,但其实更多是学习得来的,是不断纠错的结果。这却也与我们大脑内在的逻辑计算有着相同的原理,是大脑内在运算逻辑的外在表现。人类逻辑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使人类这种生物在宇宙中越来越显得可怕。而这种提高,却也是有着漫长的演变历史,并非一蹴而就。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先等母鸡来签收,现在睡觉去了,哈哈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二、 古代社会的野性思维(前逻辑思维)

前逻辑思维,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儿童时期,人开始形成表象思维的阶段,具有自我中心的特征,也就是说,是自我意识形成时的对事物产生初步以语言表达概念的思维发展阶段。

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文字产生前的人们是如何思维的图景。在他笔下,原始人的智力水平相当于儿童的思维状态。原始人的思维是以集体表象为形式。所谓集体表象,是涂尔干发明的一个社会学术语,指的是社会化的信仰、道德思维方式,是一个社会观念、思想或宗教信仰的总和,这种社会化了的意识或说是思维方式支配着原始人的思想,构成了原始人基本的思维结构。它并非产生于个体,但比个体长久,并对个体产生影响。这个集体表象服从互渗律。所谓互渗律,相信人与自然事物之间有相同之处,人和事物之间的属性通过神秘的方式相互渗透。包括人的情感和意志向两个方面的投射:人向物的参与和渗透,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对象世界,使对象和人一样具有情感、灵性和德行;物向人的渗透,人将自己同化于对象中,认为自己有物的某种特性。这种思维对存在物的联想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是同一的。人有思想,万物也有思想,人有感情,动植物也有感情;反过来,动物的凶猛、迅捷、轻盈等特点也会渗透进人身上。类似这种情况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人的属相说,属什么动物,身上就具有那种动物的某些特性。原始思维的互渗律使原始人既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区别、又无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列维.布留尔把人类的思维分为原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形式。所谓原逻辑思维,就是不关心矛盾,不避免矛盾,在这种原逻辑思维中,既有逻辑的成分,也有非逻辑的成分,是一种混合型的思维方式。原因和结果并无本质的差别,因果关系并不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前后发生的序列,而是总有一个归入神秘因素,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可以在集体表象的框架里归入神秘的不可知力量影响而得到解释。例如,因为触犯了禁忌,山林会发生火灾;反过来的解释也可以成立,因为发生山林大火,一定有人触犯了禁忌。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弗雷泽的《金枝》,也是一部伟大的人类学著作。在这本书里,弗雷泽认为,原始人认为,世界并不受人的干扰,是按不变的秩序进行的,有其自身的自然法则,一个事件总是紧随着另一个事件发生。因此,原始人的结论是:只要掌握事物演变、衍生的奥秘,就能达到人们期望达到的目的。这个结论本来是不错的,但原始人得出这个结论的基础却是荒谬的,因为他们以为的自然法则的基础性原则有误。弗雷泽将其总结为相似率和接触率,统称为交感律。

所谓相似律,就是同样的“因”可以产生同样的“果”,或说是彼此相似的事物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按照相似律原则,原始人认为通过模拟,就可以达到类似的目的。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吃什么补什么,吃牛鞭猪鞭就能壮阳。遵循相似律的巫术,就叫顺势巫术和模拟巫术。比如,扎小人,做一个与某人类似的玩偶,或是弄一张那人的画像,用针在其身体部位上扎,以为就可以对那人同样的部位造成伤害。

所谓接触率,也叫触染律,就是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即使切断实际接触,双方还是能远距离相互作用。按照接触率原则,通过某人接触过的物品,便可以与那人建立起联系。有个歌儿怎么唱的,摸着你的臭袜子和你带着汗臭的衬衣,你可知道我在想你?其实就是这类思维的表现。按照接触率发展起来的巫术,就是接触巫术。

这两种原则,皆是错误的联想的产物,其背后是万物有灵观。巫术就是在这类思维的基础上才得以产生。巫术与宗教的区别是,一个是使唤神,让神按人的旨意帮助人们达到目的;一个是信仰神,因信称意,按神的旨意生活。按照列维.斯特劳斯的说法,宗教是自然法则的人化,巫术是人类行为的自然化。

结构主义大师,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著有《野性的思维》 《忧郁的热带》等人类学名著,对文字产生前的人类思维有深刻的研究,成果丰硕。与布留尔和弗雷泽不同,列维.斯特劳斯并不认为人类只具有一种思维类型,所谓原始思维并不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儿童时代的思维发展阶段。人类的思维形式有野性的思维和文明的思维之区分,两种思维的地位是平等的。野性的思维具有具体性、整体性思维特点;文明的思维则具有抽象性、概念性的特点。野性的思维和文明的思维并没有诸如“原始的”和“现代的”、“初级的”和“现代的”之分,而是人类的两种平行发展、互相补充、各司不同的文化职能的两种思维方式。人类本质上是理性的,只不过,野性思维更接近原生态,而文明的思维则是驯化了的思维模式。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列维.斯特劳斯用修补匠和科学家来举例分析这两种思维的不同。

修补匠和科学家的工作目的是相同的:对秩序的要求,建成某物就是让某物的内部和外部更有秩序。这种对秩序的要求,也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知道和懂得什么事就是了解某事的来龙去脉,使得认识更有条理更清晰,换言之,就是更有秩序。我们对世界各类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体系,无非就是让事物在我们的认识世界各有其位,秩序井然。

修补匠的思维特点是:从事件到结构,将具体的事件分解、组合,将这些事件组合进一套认识结构里,而这个结构不是固定的,一旦有新的事件的融入,这套认识结构都会作出调整,因此会与最初的设计目的有差距。修补匠能利用的,就是手边的工具和就近能找到的材料,所以,他的工具世界是封闭的,他的操作规则是就手边的现有之物来进行的。因此他不能按某种设计来任意确定工作内容。

科学家的思维特点是:从结构到事件,用一套固定的、系统的、明确的知识体系来解决与这套知识系统相关的事件,科学家是先建立理论系统模式,再以事件来检验这套理论系统是否正确。

科学家靠概念工作,修补匠靠记号工作。概念可以意指任何东西,概念可以建立起与一切东西的联系,可以建立起探索普遍性原则的理论和形而上体系,而记号的指示却是预先设定的,只能在具体形象中搭建一个有限的认识结构,针对具体的事物作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语言学上来说,概念的形成遵循着这样一个过程:形象—记号—概念。记号作为形象是一个具体的实体,声音或者是线条等,但它具有指示能力,与概念相象。所不同的是,概念有内涵和外延,记号没有内涵。概念和记号都可以用其他东西替换,但概念的替换就有无数的可能,而记号则不然,它受限于预先的设定。因此,使用概念的工程师可以超出他那个时代的文明限制,修补匠不管愿意与否都安于在时代的限制之内。

野性的思维与文明的思维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双方各自的理智过程,而在于双方各自的思考对象,造成思维形态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理智所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是思维对象和主观目的的不同。野性思维对应着知觉和想象的平面,是感性直观;文明的思维则离开了知觉和想象的平面,远离感性直观。就这点上说,野性思维的感性直观更接近自然,文明的思维则离自然越来越远。而我们现代人的文明的思维比无文字社会人类的野性的思维优越之处,仅仅在于我们改变了思考的对象,从而得到了更好的现实成就。而实际上,我们也常在这两种思维模式中不停地转换。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人类学家们为我们展示了文字创立之前的古代社会人们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具体的、形象的;把不可知因素归于神秘;注意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但由于其受万物有灵观念影响,对因果关系的解释往往归于不可知的神秘因素;对时间和空间有一定认识,但不是连续的平滑的,而是断裂的跳跃的,过去、现在、未来是缠绕在一起的,物理空间可以因自然神性而改变;人与自然是一体的,推己及他,人所具有的,他物也该具有,他物具有的,人也应有。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早期人类为生存需要,必须形成社会,借助集体的力量来保护自身,互相影响的思维方式形成了集体表象,反过来人们就被集体表象所影响,这种集体表象,影响着个人的思维结构(集体表象这个概念,后来被荣格发展成为集体无意识,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心理学概念)。而在集体表象影响下的人的思维,就将自身与世界混溶在一起,人的主体性在其中湮灭了,主客观不分。

远古人的智力运用和观察方法其实与现代人类似。因为彼时的大脑结构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从大脑的意识活动过程看,在大脑内建立感知的形象,是大多数动物都具备的能力。因此,人类的具象思维过程,是意识对外来感觉加工处理的结果,在文字创立之前的人类的思考,以具体的图像式的实属正常。语言的掌握,使得人类可以命名各类事物,这使得人类的思考开始进入符号化处理阶段。语言影响着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反过来,智力水平也在提高着语言能力。

分类,是大脑的功能之一,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分类使得人类能认识到差异性和相似性,并能建立起类比能力。人类具有的长期记忆能力,能让人快速地在各种事物中寻找到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将之归类到某项已命名的事物中或新建记忆档案。同时,在丰富的相似类事物中,我们还能细分,这种分类能力,使得人能把动植物分成界门纲目属种,也能把各类概念归于各个范畴。而大脑的是、非、或的选择能力,是人具有分类能力的根本保证,因为这使得人们能做出选择。随着越来也多的事实验证,这种选择就成了一种学习的过程,随着是、非、或阈值的提高,人类也就不断提高了选择的能力,使人们的分类趋于合理,趋于理性,趋于合乎世界的发展规律。同时根据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目的,为这些分类打上好的坏的标签,形成了人类的价值观。科学的最基本假设是:世界本来是有秩序的,理论科学就是秩序化的活动,所以,分类学其实与理论科学是同义词。无文字时代的人类智力,其分类能力与今天并无二致甚至强过现代人。同时伴随着的,还有语言的表达能力的提高。其结果就是,在人对外部事物分类的同时,人也对思维的种种进行分类,建立起人的意识形态。这实际意味着,人在对客观世界和自身的主观世界建立秩序。

大脑能将不同的事物建立联系,就使得人具有了推理能力。在分类的基础上,人们能将不同的事物建立联系,并随着不断地学习,使这种联系更符合世界各事物的客观实际,与世界本来的真实架构相一致。

我曾长时期的疑惑,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孔子、苏格拉底、释迦摩尼几乎同时出现,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不应是巧合。现在,或许可以有个解释,尽管这解释还远不完美。
(本节未完待续)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主要参考数目:
《意识的宇宙 --物质如何转变为精神》 杰拉尔德.埃尔德曼(诺贝尔奖获得者)朱利欧.托诺尼
《惊人的假说》 弗朗西斯.克里克 (诺贝尔奖获得者)
十年内脑科学研究论文数篇(美国及欧洲等地)
《原始思维》列维.布留尔
《金枝》弗雷泽
《野性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啊哩哩啊:
就是意识到底是个啥东西
------------------
@投入8th 2020-01-28 12:54:51
哈哈哈,
问到我,算你运气。
本人,因为机遇的原因,上世纪末、计算机专业。--设计制造计算机,软件硬件。--不是,现在,应用使用计算机。
可以说,亲眼目睹、鸡生蛋、蛋生鸡。--制造新物种、制造智能!
-----------------------------
呵呵,不是我的运气,是你的运气,在这里,不客气地说,应该没人在科学领域的意识问题研究问题上比我有更多的了解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目前的计算机不能说有意识,和人的意识那其实是两个范畴的问题。
有以下几点:
1、计算机的线路是物理线路,所以是固定不变的,而人的神经网络,是变化着的。神经细胞都在生长消亡,而计算机不会。
2、人的神经网络系统是立体的,会形成多层级的动态核心,所以,意识是流动的,但计算机不会;
3、按科学的研究成果,记忆可以下载,纯粹是胡说八道。那是机械式的理解。人脑神经系统是随着进化而产生变化,你能把变化着的神经回路的记忆全部下载?那是学物理的人才会有的想象。
4、计算机的语言是预先设定的,而人的意识会随着感觉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文化的变化而变化,计算机能做到吗?人的意识没有先天设定的程序语言,所以,思维的原则性东西会变化,计算机不会。
5、
6、
7


很多了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政府通知,2月9号以后上班,所以,还有点时间。这几天也喝酒不停,今天再写了一些,匆忙,思考不周,会有很多错误。但也算交差吧。有意见可以提。而且,同学们,别光看不说话,多少说点参考意见。特别是母鸡,别报到了就算数。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接上句:我曾长时期的疑惑,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孔子、苏格拉底、释迦摩尼几乎同时出现,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不应是巧合。现在,或许可以有个解释,尽管这解释还远不完美。

1、 气候影响
大约公元前4000-5000年左右,大多数地区的人类正处于新石器晚期的历史发展阶段,地球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开始变暖。其结果就是原来的冰冻地区开始融冰,雪线北移。冰雪的融化带来了水量的增加,世界各地陆续发生了大洪水。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故事,就是这段时期大洪水发生的结果;同样的历史记忆,也在中国出现,大禹治水的故事,也是发生在这个时期。原来冰冻寒冷的地区生活的人们,就开始向温暖的地区迁徙。因此,高加索地区的雅利安人一路就向西侵入爱琴海周边温暖湿润的地区,建立了克里特文明和稍后的迈锡尼文明,一路向南建立了古印度文明,原居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黄帝部落也慢慢向东南,合并炎帝部落,驱逐蚩尤部落,在中原站住脚跟。而与雅利安人同样说着印欧语系的米底人,也在这一时期向南侵入伊朗高原,建立米底王国,后来被同宗同根的居鲁士推翻建立了波斯帝国。气候的变化,造成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大规模的南侵,同时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文化碰撞和融合,各个原本以血缘结成的氏族部落分化瓦解为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社会,这个为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2、 社会的稳定和地区文化的养成
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征伐和抵抗之后,人类社会开始相对稳定下来,各部落融合成新的文化体,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各种形态的文明。古希腊其实就不是一种人种学意义上的民族,而是不同的人种集合在一起的文化共同体,有多利安人,爱奥尼亚人,阿卡亚人;也不是一个地域相连统一的地理概念,米利都、以弗所,还有木马计发生地的特洛伊都不是在雅典周围或伯罗奔尼撒半岛,而是在今天的土耳其靠近爱琴海的安纳托利亚地区,与雅典隔海相望。而正是因为文化的认同,这些地理上相隔甚远的人们,都把自己当成希腊人。爱奥尼亚的米利都学派成了希腊哲学的源头,希罗多德成了希腊的历史之父,希波克拉底成了希腊的医学之父。。。

华夏民族其实也一样。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并不是华夏民族的全部,而是融合了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不同于古罗马毁灭迦太基文明的那种斩草除根的做法,华夏文明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以文化征服为主。所以,夏商周历代,对异族的征服,不以从肉体上的灭族为目的,而是将异族融合进本民族。最明显的一个举动就是,对被征服的方国等,仍允许其祭祀祖先,宗庙则归入本族宗庙体系内。这其实就是文化的融合。

文明体疆域和社会的相对稳定,就使得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发展形态。公元前600年,古希腊在文明扩张中,大肆在本土和殖民地建立城邦,形成了古希腊的城邦文化,随后哲学出现,苏格拉底等开始出现。公元前600年前,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随后孔子、老子、庄子等诸子出现;公元前600年前,印度吠陀时代结束,部落制度瓦解,种姓阶层出现,随后释迦摩尼现世;公元前前600年前,波斯人攻占新巴比伦,攻占埃及,被尼布甲尼撒流放在巴比伦的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随后耶稣出现;公元前500年前,米底国被居鲁士所灭,波斯帝国崛起,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查拉图斯特拉)出现,在波斯立国前创立拜火教,随着波斯帝国的迅速崛起,传遍各地,得到发展。这一时期,各文明的共同点是:旧的社会体制瓦解,新的社会形态正在形成。这一形势在各地的产生时间接近,却不是巧合,而是自气候发生变化后,地球冰带的北移所带来的人类社会变迁,具有大体相同的历史进程。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3、 集体表象内涵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人类学上有一个“新石器时代的矛盾”之说,就是人类对各种重大的文明技艺的掌握,诸如制陶、编织、驯养牲畜、耕种、建筑等,都是新石器时代确立起来的。这就意味着,人们在实际的生活实践中,面对客观实际,其逻辑思维的能力并不弱,不然,就无法获得这么多符合客观世界规律的成果。因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文明的建立,人们的集体表象中,神秘因素在减少,野性思维成分在减少,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中国的历史记载中,颛顼的绝天地通,一改民神杂糅的乱象,看起来是祭祀权的规范,而实际上是集体表象的一次变化;同样,古希腊的赫西俄德的《神谱》,为原本散落在古希腊民间的众神建立了统一的谱系,众神不再隐秘在不可知的黑幕中,而成了与人联系紧密的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天官。神秘的因素在集体表象中逐渐隐去,一切都要得到解释,尽管这解释还是离不开想象。《易经》等也是对世间万物的现象进行解释的尝试。各地的神话、史诗,如《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等,实际上是一种意义的构造,在传播话语的同时,加深了词语的内涵,把语言符号更进一步从记号转化为概念,并深深植入群体的记忆中,为集体表象增添新的内容,逐步改变着人的观念和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态。
因此,人们对现象的解释逐渐明晰起来:日常生产活动追求客观效果的活动中,大多进行理性的逻辑思维,以求得与符合客观实际和自身实际需求的效果;而在精神层面,则归于宗教,把因果的一头放在神灵的手里。神灵的世界也有了明晰的秩序。借助对神灵世界的解释,抽象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善、恶、光明、黑暗等抽象概念应运而生。中国孔子老子的仁义道德、古希腊巴门尼德的存在、赫拉克利特的理性,logos,古印度奥义书里的梵、般若、自我意识等,都是这种抽象概念产生机制下的产物。《易经》《神谱》《奥义书》的出现,为孔子、苏格拉底、释迦摩尼在历史舞台上的亮相,吹响了前奏曲。

每个动乱的时代,是社会原有结构的瓦解,构建其中的集体表象式微,也就使得个人的主体性凸显,主客观世界逐渐被人的思维区分开来。可以发现,社会政治体制分崩离析,人的思维方式则就脱离了那种集体表象,各种新思想就爆发出来。纵观我们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魏晋时期,民国时期,各类思想理论呈井喷状态出现。有人归之于思想的自由和言论的自由,不如说是人们挣脱了集体表象的枷锁,反思原有的观念和价值观,建立了新的思想基石。而一旦新的观念形成体系,又成了新的集体表象,人就是这么在集体表象中思维着。当我们以为我们在自由地思想着的时候,却不知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是在集体表象的牢笼里。所以,我们笑话古人的思想陈旧,却不知几百年以后,我们也会被后人耻笑。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4、 语言的发展
语言和文字产生的初期,都是以记号形式出现的。或表达情绪、或指示方位、或提示记忆,或代表某物等等。记号就是形象的指示标记。语言的源头在哪里?至今无法考证。但文字的源头,却是可考的,原本就是用于记账的,所以,会做生意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出色的腓尼基人发明了拼音文字,埃及人开始是象形文字,后来与作为商人的腓尼基人接触多了,就成了象形和表音混用的文字。中国的文字起始应该也是计数的,但目前还没找到可靠的证据只是在贾湖文化和半坡文化遗存出土物里找到几个在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无法确证,距今8000年左右。但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甲骨文可以确证,那时已经有了文字,安阳殷墟甲骨文已经已经具备了汉字六书的特征,无疑已经完成了从计数记事的记号向有概念的文字的转化。

从记号到概念,就是记号有了内涵和外延。所谓内涵就是概念所指示的形象的内在的属性,偶数的内涵就是双数,奇数的内涵就是单数;外延,就是概念使用的范围,比如人,外延就是中国人,外国人,地球人,外星人等等。具体的概念就是像地球、月亮那样的,具体的东西,抽象的概念就是星体、星球。所以,哲学上的说,具体的就是具特殊性事物,抽象的就是具普遍性的事物。因此,当人们具有抽象概念,利用分类的能力,自然就能追索到概念的最高范畴,空间,时间,物质,本质、终极等等。这其实就是逻辑概念的进阶,而人类思维和语言的逻辑性,就是随着形象-记号-概念一步步进化而得到发展。而其中,语言和文字的发展,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进步。

抽象概念并非只能存在于哲学及其他理论中,其实它对人类文明的驱动力量是巨大的。对速度的追求,使得人们从利用牲畜到发明出各种车辆、飞机、火箭;对力量的追求,使得人们发明出各类自动化工具和设备;对道德的追求,形成各类自律的禁忌;对法律的尊敬,使得社会各种规范和秩序得以建立。抽象概念让人成为了想象的动物,将人与动物分开。。。小到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抽象理念,公司发展战略,大到国家发展战略,都可以根据其抽象概念判断出其具体行为。


表音字母文字比之象形文字,各有优劣。而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表音文字与语音紧密联系,而象形文字与语言的述说对象,也就是形象关系密切。这其实造成了表音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很大不同:表音文字记录下言说的一切,故而表音文字体系里,很早就出现了系词;而象形文字早期就没有系词,因而指示的主观意图并不很明确,需要意会。尚书和易经,就几乎没有系词:见群龙无首,吉。现代语言文字是:见群龙无首,是吉兆。就是这个是,或是乃,或是为,或是则,上古文献里基本没有。但在孔子时期,已经有了。中国的古文里,并排的形象,已经可以提示你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不用再强调“是”还是“不是”,因果关系的文字,在中国上古文献里也并不强调。都是排列出形象。公鸡、母鸡,蛋,小鸡。这类文字表达。听者看者自然领会其中意思,但对于逻辑的演绎和推理来说,不明晰。对于逻辑来说,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所以那个的什么是这个的什么,系词“是”很关键。所以,西方哲学的存在论,ontology,不是存在不存在或有还是无的问题,而是“是”或“不是”的问题。

春秋时期的著作,是,不是,因为,所以的句式开始出现了,虽然还是间杂有形象并列的词。行有余力,则于学问,因为有余力,所以可以去学文;行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个则字,就把因果关系凸显出来了,就是一个逻辑判断语句。论语里这种因果判断和推理的语句很多。建立起抽象概念 命题表达形式出现,判断句式出现,这样,理论体系的产生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孔子时代之后,对于语言的判读,对于语言文字的概念所指的争议,就产生了正名的辩论,也就促生了中国的逻辑学—名辩的诞生。古希腊和古印度,就逻辑发展来说,虽然在文字上占了点优势,但大体还是遵循同一条发展进程。

逻辑学就是建立在对概念梳理的基础上的,所以,再重复一遍对母鸡的那句话,也是这篇啰嗦文的缘起:逻辑学是在辩论中产生和发展的。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三、古希腊逻辑的产生和发展

哲学其实就是用人类理性,排除超自然动因,凭借智慧而不是想象,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去解释世界的本质,去探究事物深层的因素。

现在哲学史都认定,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是哲学史上第一人。泰勒斯其实没什么著作流传下来,关于他的思想,其实都来自于传说。他在历史上可信的事迹,就是他成功预言了一次月蚀,并以此为契机,让伊朗高原上的米底国和泰勒斯所在的米利都邻居吕底亚国休战。他提出的万物生于水的理论,在今天看来是可笑的。而泰勒斯作为西方哲学的开山始祖,不在于他提出了什么理论,而在于他是第一个用人类的理性代替幻想,抛弃以超自然的神秘不可知因素来作为解释世界的原则。泰勒斯作为一个数学家,天文学家、政治家,在面对世界本质的问题时,采取的是现实主义态度,直截了当地提出哲学问题,不牵扯神话和传说。

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哲学第一个哲学学派,阿那克西曼德提出了 “无限”的概念;阿那克西米尼提出了气的宇宙生成论,看起来更像是个科学的假设理论。米利都学派关注的是事物的性质。以数学见长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则关注数,认为数是现象背后的基本要素和基础。这个学派用数学的方法去探究世界,所以,更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是运动着的,是变化着的,而这种运动和变化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无序的,是依据一定的规则,是受规律支配的。据此他提出了事物中的理性—逻各斯(the logos)。这个词有多种含义,逻辑(logic)一词就是从此而来。

稍晚时期的巴门尼德,可以看作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体系建立的奠基人,是最早用思想和语言来推论整个世界,巴门尼德提出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凡是不可思议的就是不存在的;凡是存在的,就是可思议的。由此,他提出了所有概念的最高范畴:存在,而他也给后世哲学建立起了“实体”这个概念,意味着不可毁灭性,实体因此成为后世许多的哲学、心理学、神学及物理学理论的根本概念。巴门尼德认为,唯一真实的存在是“一”,佛教华严宗的“法界一心”法界一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与之不谋而合,而巴门尼德认为感觉知觉揭示的世界是多元和变化的,这一切都是虚幻的,是现象和“意见”肯定的世界,并非是“真理”所揭示的真实的世界。瞧瞧,这与佛教的“一切有为法皆待缘而起”何其类似?谁敢说佛教思想和西哲思想不相容?人类的思维形式皆是相同,故各类学说思想都会有暗合之处,坚持把儒释道和西哲思想割裂开来,当作不同生物的截然不同的思维结果,不是种族主义者,就是无知之辈。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埃利亚的芝诺(Zeno of Elea)是巴门尼德的学生,提出了芝诺悖论,飞矢不动、阿基琉斯追龟等,本意是为老师巴门尼德的“存在即是一”理论提供理据,但这些悖论为后世带来了关于无穷、极限、杂多、运动、空间等的思考起点,对后期哲学、数学、物理学的发展贡献巨大。但在当时,却被当做是诡辩,亚里士多德对他颇多微词。芝诺在辩论中提出悖论,其实就是一种逻辑学中的归谬法:假定面对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以此为前提推论,得出荒谬的结论,从而推翻先前假定正确的观点。

最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诟病的,是那时期希腊的智者学派,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普罗泰格拉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所谓智者,在早期并没有贬义,是收钱教人思维方法和辩论术的职业教师。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催生了各种辩论的产生,一个人要谋求公职,或在政治上获得影响力,需要经过无数场辩论;法庭上,原告和被告,起诉人和辩护人,都需亲自出席,通过辩论技巧赢得法官的首肯,赢得官司。如此一来,辩论术就有了实用价值,智者也就有了用武之地。而随着古希腊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智者也就从受人尊敬的教师,变成了不择手段教学生采用混淆是非,用各种逻辑谬误困扰对手得手段去赢得辩论。智者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思想是认识的重要因素,但他们却没有反思思想自身,没有自我批判的意识,所以,也就没有客观真理可言,一切以主观意见为准。也就是说,人是以自己为知识的衡量准绳。如此一来,是非就没有公认的标准,良知也就用主观自身来决定。所以,智者虽然推崇理性,却不能以理性来对待自身的思想和智慧,着眼于特殊性和偶然性,忽视了普遍性和必然性。这也迫使哲学开始反省,反思思维过程本身,为哲学迈向认识论开辟了道路。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重视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这就导致了逻辑学的诞生。

苏格拉底就是在反驳智者派论点的辩论中脱颖而出。他并没有著书,也没有提出理论建立哲学体系的意思,而是在实践一种信念:获取真正知识的正确方法,激发人们爱真理和德性,帮助人们正确思维,从而过上正当的生活。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头脑中充满了混乱、模糊的思想,说出来的只是“意见”而不可能是“真理”,从这点上说,人们其实是无知的。所以,人们要清理概念,明了所用的词的意义,正确地给概念下定义,这样就能确切地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其后,人们说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要有理由,要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思维对理论进行检验,再以事实来证明、修正,使得观点正确无误。

楼主:啊哩哩啊  时间:2020-02-02 22:54:51
实际上,苏格拉底就是从众说纷纭的观点中,寻找共同点,那样的判断就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而他的方法,其实类似雕刻,在辩论中,于一堆杂乱的观点中,通过反复追问,使得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论点中的关键概念在错乱中逐渐明晰。苏格拉底常使用两种方法:通过举例来构成一个临时的定义,不断用用其他例证来检验,加大或缩小这个定义的范围,以便让它符合要求,直到取得大家认同的结果,获得一个正确的定义,这个方法就是归纳法。还有就是演绎法,从正确的定义开始,来检验具体的事例,得出具体的结论。归纳法就是从特殊性到普遍性,演绎法是从普遍性到特殊性。所以,我们总结各种具体经验,摸索出其中规律,采用的就是归纳法;我们用一定的原理和规则,去做具体的工作,如同用几条数学公理解数学题一样,那就是演绎法。

演绎法后来就被亚里士多德总结成三段论,从大前提出发,进行逻辑证明,但这种证明并无法为我们带来新的知识,只能为我们提供结论可靠性证明;归纳法能为我们提供普遍性知识,但并不是完全可靠。所以,我们其实就是这么矛盾地逻辑着。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西方哲学的逻辑学打下了基础,但真正的所谓科学的逻辑学,是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他使逻辑学成为一个详细完善的专门的科目,从而,逻辑学成为哲学的导论或绪论,哲学讨论必须要具备逻辑学背景,否则就是空谈。

虽然归纳法和演绎法作为逻辑方法都很重要,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里,演绎法显得更重要,因为那个时代,最理想的科学是数学,数学能保证逻辑论证的确实性,所以,科学的逻辑学里,演绎法就占据了重要位置。而作为科学的逻辑学,主要就是分析思维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获取知识的过程,逻辑的思维就是推理的论证。推论是由判断组成,命题是判断的语言表达形式,由词项构成。并不是每个语句都能成为命题,有真或假的语句才是命题。所以,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又叫传统词项逻辑,也叫主谓词逻辑。一个标准的三段论是由三个简单命题(康德称为直言命题,后来就都这么称呼)组成。每一命题含逻辑常项和逻辑变相。所有鸽子都是鸟类,有些人不是男人,形式化符号表示,所有P是q,或者,有些p不是q,那么,p和q就是逻辑常项,鸽子、鸟类,人,男人就是逻辑变相。通过这类形式的表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所以,亚里士多德开创的逻辑学也叫形式逻辑,后来不断得到充实,影响了西方社会2千年之久,直到数理逻辑兴起,才打破了其垄断地位。而有些部分,至今还是学校课本上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西方逻辑学的产生,经历了概念抽象化和语句规范化阶段,其中,古希腊的辩论传统功不可没,而毕达哥拉斯的数论为逻辑的形式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点,是其他地区的逻辑理论所缺乏的。逻辑学的形式化,使得逻辑推理有着数学推理的严谨,其判断的有效性可得到充分的客观的检验。


楼主:啊哩哩啊

字数:16741

帖子分类:红袖天涯

发表时间:2020-01-27 08:02:26

更新时间:2020-02-02 22:54:51

评论数:22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