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领略历史的魅力,享受翻阅历史的快感,日读《资治通鉴》连载

领略历史的魅力,享受翻阅历史的快感,日读《资治通鉴》连载

楼主:稽圣  时间:2020-02-09 20:04:06
第一章 | 为什么要阅读《资治通鉴》

为了更好地阅读《资治通鉴》,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成书过程,以及了解作者司马光。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成书过程

司马光,是北宋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在孩童时代,大约7岁的时候,便通读了《左传》一书,并深深地喜爱上了历史。

由于皇帝日常事务繁多,且历史书籍浩瀚如烟,不可能全部都看完。于是司马光便学习《左传》的写作风格,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与整理,呈现给皇帝阅读。以便于皇帝从重要的历史事件中,获取到治国理政的思路与见解。

在宋英宗时期,即司马光40多岁的时候,他开始编撰一些历史书籍,有《历年图》、《通志》两本书籍,并进呈给皇帝宋英宗。宋英宗读完之后非常喜爱,便命司马光继续编撰下去,同时修了个书院给司马光,给予司马光2000卷旧书,阅读皇室图书馆的权利,以便于司马光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参考。

宋神宗即位后,司马光多次为年轻的皇帝宋神宗讲述历史。这一本巨著也深得宋神宗的喜爱,于是宋神宗便赐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写了序文,交代将来完书的时候,将序文放上。

在熙宁变法当中,司马光与王安石对变法一事发生了争执,两者有着不同的主张。但由于司马光在这场争执当中处于下风,他的主张无法得到采纳。于是,司马光回到了洛阳,任西京留守兼西京御史台,在三位助手,刘攽、刘恕,以及范祖禹的帮助下,历时19年,专心编撰了这一部巨作。

编撰的过程,耗费了这个团队大量的心血。由于夏季炎热,司马光在编撰的过程中闷热难耐,汗水经常滴到了书稿上面。于是叫人开凿了一个地下室,在地下室进行写作。可见写作的艰辛。

编撰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由助手搜集资料以及编写初稿,由司马光综合全书,并加以增删改。当中,刘攽主要是负责两汉史,范祖禹负责唐代以及五代史,刘恕负责三国两晋南北朝。司马光自己的儿子,司马康也加入了编撰的工作。由于最终的定稿是由司马光进行负责,所以在整体的风格上,这部巨著能够保持统一。

“日力不足,继之以夜”,就这样一日复一日,艰辛地收集、整理以及写作,终于让这一部伟大的作品得以面世。

二、《资治通鉴》在说什么

之所以叫做“资治通鉴”,是因为宋神宗想通过司马光编撰的历史文献,达到帮助帝王治理国家,通博古今历史,而鉴别自身行为以及治国理念的意图。

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著作。什么是编年体呢?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撰写的。而不是以人物为维度进行撰写。这一点,与《史记》有着根本的不同。

黄石公在《素书》当中说过,推古验今,所以不惑。作为帝王,要治理国家,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由于所有的权力都集中于一人手上,如果帝王的决策出现错误,那么会造成千万的百姓,也随之而遭殃,进而动摇了国家的稳定,皇权的继承。

正是出于这样的意图,宋神宗注重历史,希望能够从历代帝王的治国理政思路当中,得到启发,以及需要避免的问题。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作为一本编年体的历史著作,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这当中经历16个朝代的更迭,数以万计的人物先后出现。全书293卷,共300多万字。而历代名家,又在不同的程度上对这本书进行了批注,当中最著名的,要属元代的胡三省。胡三省的注释,非常地详实,对于阅读这部巨著,有着极大的帮助。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司马光与其助手,通过对历史的描述与归纳,进而总结出了能够对帝王治理国家有所帮助的内容。可以看到,这一部《资治通鉴》,第一个面向的对象,就是帝王。古今中外,也有许多人,重视并阅读《资治通鉴》,并从当中汲取历史的教训。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著书之难》:(《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清代学者王鸣盛:“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通鉴》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惟《通鉴》可以当之。

清代曾国藩:“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通鉴》时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三、看《资治通鉴》对我们有什么用?

作为普通人,是否有必要去阅读这一部巨著,又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呢?

首先,能够汲取到丰富的历史信息。作为一本跨越一千多年的历史著作,能够从中学习到16个朝代的历史信息,当中包含了帝王治国理政思想,发生的重大事件,地理的变迁等等。这对于提升个人修养来说,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通过《资治通鉴》,可以拨动历史的指针,回到几千年前,去见证当时发生的事情。浩瀚而又沉重的历史痕迹,将会在翻阅书籍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展现出来,看到人头翻滚的大时代,看到各种阴谋诡计,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这比看任何电影都要来得惊险刺激。

其次,能够针砭时弊,推古验今。当能够了解到越多的内容,特别是珍贵的、有益的信息,就越能够从这些信息当中,去汲取能够指导我们现实生活的内容。所谓博学广知,正是如此。一个又一个的朝代更迭,一个又一个的人死去,能够从他们的所作所为,看到当今的影子。再接着,通过对这部分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与当今现代社会进行有机结合。就能够看到不足之处,继而进行改进。看到了长处,那么则进行发扬。这在很大的程度,将能够提升个人的洞察力,观察力。

当今社会,发生了很多事情。很多人都会觉得无所适从,甚至会觉得迷茫,产生了虚无感。而当回到历史中去,是可以看到,原来这些事情,早就已经发生过了。可以看到,当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古人是如何处理的,他们处理的结果是如何的。进而,能够对现实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是如此。鬼谷子说过,“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就是这样的道理。

作为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来说,沉醉于手机当中,沉醉于网络的快餐消费当中。阅读能力,思考能力,正在逐步地退化。能够沉下心来,阅读这一部超过300万字的古文著作,本身就已经非常难了。而各种资本力量,也在加深这种退化。为了能够赚取眼球以及流量,他们开发了许多博人眼球,有着快速反馈的网络工具,进而让人们能够沉浸其中。而他们,便从中获取到资本,获取到金钱。

但由于《资治通鉴》本身过于浩瀚,且全文言文写作,历史背景复杂,不易读懂,也不易坚持。所以,推出这样一个专栏,写一写《资治通鉴》这一部著作。通过白话文,通过对事件背景,以及人物的解析,让现代读者,更能够去接受,感受这一部伟大的作品。进而让更多人能够从中汲取到知识,进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发展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毕竟,一件事情,要想看到根源,就得回到事情的发生之处,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待一件事情是如何发展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版本与批注说明

现在所出版的《资治通鉴》,大都是以清代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发行的点校本。

而历代的批注,则是以胡三省的批注,最为经典与详实。因为胡三省,也是花了将近30年,才将这一部巨作的批注给写好。批注内容主要包括了注字音、地名、人物,注释典章文物,补充和修正史料。

而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则是针砭时弊地提出了一些见解,也是作为阅读《资治通鉴》非常重要的辅助书籍。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进行关注。

楼主:稽圣  时间:2020-02-09 20:04:06
《资治通鉴》在说什么之二 | 天干地支

一、为什么要了解天干地支

要清楚一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是锚定天文,进而产生了对地理的认知。根据天文地理,来指导农业。所以,我们真正的民族文化,从来都不是怪力乱神。为什么要锚定天文,因为天文,是最稳定的对照物。

而为了确定农时,保障百姓仓廪充实,作为国家管理者则必须要监测好天时,即什么时候要播种,什么时候要收成。所以,先人便制定了一系列的节气顺序,如天干地支,如二十四节气。这些都反应了我们的民族,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能够观测天文并制定历法。

胡三省在第一段落的批注当中,就提到了《尔雅》。而在《尔雅》当中,就对天干地支进行说明。《尔雅》是一本辞书,即与现代中的词典类似。

为了更好地阅读《资治通鉴》,就需要对天干地支进行说明。当然,这一部分也可以略去,因为它并不会对《资治通鉴》的理解,造成多大的影响。

这里要说明一点,这里的天干地支,只是用来帮助理解古文,不会涉及到任何的占卜算命之类的内容。任何人,自强不息,就是最好的命。这一点大家要记住。

二、什么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使用的历法。了解天干地支,对于研究历史、阅读古文是很有帮助的。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就可以配对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即常说的六十为一甲子。

而天干与地支的搭配规律为: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举个例子,甲配子,而甲不能够配丑。所以只能够说甲子,不能够说甲丑。

三、简单的换算规则

在阅读古代书籍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天干地支。例如在《兰亭序》中,可以看到:“岁在癸丑”之类的记录时间名词。如果不理解天干地支,就无法将其转换为数字,那么对于理解古文,则会有一定的阻碍。所以,理解好天干地支,对于阅读古文,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这里,简单地说明一下,换算的规则。而对于天干地支的背后深意,是一项非常深刻的学问,这里就不多加赘述。在今后的解读当中,如果有需要,再加以详细的说明。

首先,是将公元纪年法换算为天干地支纪年法。

计算方法为:将西元后年分减3,再除以10,所得余数即为第几个天干(余0则视为第10个);将西元后年分减3,再除以12,所得余数即为第几个地支(余0则视为第12个)。

例如,计算2019年的干支。

1、2019-3=2016;2016÷10=201…6;6为己;
2、2019-3=2016;2016÷12=168…0;0为亥;

所以,2019年为己亥年。是非常简单的。同理,按照这样的计算规则,可以计算出2003年为癸未年。

而我们上面所说的,岁在癸丑。根据天干地支的规律,每六十年为一个甲子,即一个周期。那么则可以进行推算。

首先,天干用序号1至10表示甲到癸,地支用1至12对应子到亥。

接着,使用公式:6×天干 - 5×地支+3(或1983)+60n = 西历年份。(当中,n代表第几个干支年)

例如癸丑。癸为10,丑为2。那么按照公式,可以得出:6x10-5x2+3+60x1=-7。

那么第一年,即公元前的7年。那么第二年,就是公元53年,即n=2。按照这样的推算规则,也能够很容易得出结论。

四、《资治通鉴》中的天干地支

胡三省在开头的注释中,引用《尔雅》对天干地支进行说明。

“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着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是为岁阳。”

“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已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掩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是为岁阴。”

太岁,指的是木星。《尔雅》当中记录的,是先人对天干地支的称呼。例如,甲则命名为阏逢,乙则命名为旃蒙,等等。

例如:“起着雍摄提格”。雍摄,指的是戊。提格,指的是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起于戊寅。同理,"尽玄黓困敦”,则是指尽壬子。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进行关注。

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楼主:稽圣  时间:2020-02-09 20:04:06
如何才能够做一个好领导 | 《资治通鉴》三

一、为君以仁,为人以仁

仁德是什么呢?黄石公在《素书》中提到了治国理政五维,就是道德仁义礼。当中,仁是指有恻隐之心,即爱民如子的心。

孟子也经常对齐宣王说,大王,你要仁德呀,仁者才是无敌的。

作为一个君主,只有做到了以天下心为心,爱民如子,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戴,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二、智伯瑶的不仁与骄傲

事情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这个时期的晋国,掌管整个国家的政权的,不是晋国的国君,而是四家有着很强势力的卿大夫家族,分别是:智氏、韩氏、魏氏、赵氏。

晋国的卿大夫智宣子,准备选定智伯瑶为继承人。但这个时候,出现了反对的声音。智果对智宣子荀砾说,智伯瑶,可不如智宵。甚至说,如果立了智伯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将会遭受灭族。

智伯瑶,是智宣子的儿子。而智宵,则是智宣子的庶子,即非正妻所生的儿子。智果,则是智氏的族人,智伯瑶的叔父。在当时,智氏一族,是晋国,乃至于整个周王朝当中,权力最大的,最有势力的卿大夫家族。

为什么不如智宵呢?智果是这样说的,智伯瑶能力很强,长得好看,能骑善射,才艺双全,坚毅勇敢,能说会道,但是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不够仁德。所以,智果在这里就提出了,智伯瑶虽然能力很强,但是不够仁德。不够仁德,在智果看来,已经不足以坐上人君之位了。所以,他便劝阻智宣子,不要把智伯瑶作为继承人,而是要让智宵作为继承人。

古时候,对于嫡长子、庶子这方面是比较看重的。虽然立智伯瑶为继承人,有反对的声音,但智伯瑶是正妻所生的儿子,从名义上,他更适合成为继承人。同时,智伯瑶能力也强。所以,智宣子没有听从智果的意见,最终还是立伯瑶作为继承人。

而智果目光深邃,他预料到智伯瑶上位后,智氏必定遭到灭顶之灾。所以,在智宣子立了智伯瑶为继承人之后,就跑掉了。

智宣子死后,智伯瑶成为继承人,开始管理国事。有一次,智伯瑶和韩康子、魏恒子在蓝台举行了宴会。智伯瑶在宴会期间,戏弄韩康子,侮辱韩康子的家相段规。由于智氏,是当时晋国最有权势的卿大夫家族,比韩氏、魏氏都要强大。智伯瑶骄傲自满,自然不会将韩氏一族放在眼里,所以才会在宴会上戏弄侮辱韩氏。

智国知道后,赶紧对智伯瑶说:“大人,您要准备好防备灾难的到来呀。”智国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他知道智伯瑶在宴会上的所作所为,认为韩氏一族,遭到戏弄和侮辱之后,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所以提前让智伯瑶做好准备,以防止他人的侵害。“蚋、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智国的意思就是说,小虫子都会伤害人,更何况是别人家的家相呢?

骄傲的智伯瑶当然不会听从。小小的一个韩氏家族,他何曾放在眼里?智伯瑶大手一挥,说,“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就是说,他们的生死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侵害他们就已经很好了,他们哪有什么能力来侵害我们呢?。

智国听到这话,也很无奈,智伯瑶不听谏言,骄傲自满。看来他也要开始为自己准备后路了。

后面的结果,正如智果所说的,智伯瑶这个人,虽然有能力,但是凶残,自私,做事出格。最终,在魏氏、赵氏、韩氏的合围下,整个智氏家族,都惨遭灭亡。这就是著名的晋阳之战。智伯瑶的头颅,也被赵襄子拿来作饮酒的器具。智氏的土地,则被魏、赵、韩三家所瓜分。

而另一方,赵国的赵简子,则是派出了尹铎,去治理晋阳。临行前,赵简子则吩咐尹铎,要减轻百姓赋税的压力,要治理好晋阳,让百姓安居乐业。而后来,晋阳百姓在战争中拼死护住赵简子的儿子赵无恤,以感恩赵简子对晋阳的治理。这个故事,将会在晋阳之战中,再来详细叙述。

三、仁者无敌

在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真正能够让下属信服的领导,必定是有能力,但同时,又有足够的仁心。一方面,一个领导,要能够带领团队走向正确的方向,同时帮助团队解决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则要有仁义之心,尊重员工,以礼相待,努力创造帮助员工成长、发展的平台,而不是用自己的私威去镇压员工,甚至是嫉妒员工,打压员工的发展。

而从上面的故事,也可以看出,一个领导者的骄傲自满,是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小则危害自己,大则危害整个组织。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任何事情,都是有征兆的。智伯瑶的骄傲自满、不仁,是毫末。最终,整个智氏的灭亡,则是毫末成为了合抱之木。

实际工作中,要反思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一个好员工、好领导的标准。如果不符合,那么则就要尽快进行修正,不能够让自己的问题逐渐扩大,进而危害自身,危害整个组织。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公众号【稽圣】进行关注。

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楼主:稽圣  时间:2020-02-09 20:04:06
野心,只是事业成功的第一步 | 《资治通鉴》在说什么之四

上一篇,讲到了智伯瑶戏弄韩康子以及侮辱韩康子的家相段规。这一篇,来讲讲,智伯瑶是怎么样将智氏一族,推入灭亡的深渊。

一、智伯瑶的野心

智伯瑶上位后,要求韩康子、赵恒子两家,提供封地给晋国。为什么要提供封地给晋国,先来了解一下背景。

越王勾践吞并吴国后,越国的势力一下子增强了许多。而此时的晋国,则是由四个卿大夫家族掌权,他们分别是智氏、赵氏、魏氏、韩氏。虽然四家都属于晋国,但是由于晋国的衰落,使得对国家的控制权,并不在国君晋出公的手中,而是分散在四个最有实力的卿大夫家族手中。此时的晋国,已经名存实亡了,相当于晋国内部,又分为了四个板块。所以,晋国也是非常地被动,这一点,与周天子类似。

为了让晋国不被吞并,重新强大起来,智伯瑶便要求各个家族提供封地来给晋国,好让晋国有抵御外部势力的能力,重新强大起来。智伯瑶有他的野心,就是让晋国重新强大起来,进而让整个智氏也随之强大起来。

智伯瑶自己先拿出了一万户的土地献给了晋公。但是其他三家,都担心进献土地后,自己的势力下降,最后可能会被智氏一族给吞并。所以都不愿意进献土地。其他三家都认为,智氏一族势力强大,进献土地后依旧能够保持强大的地位,但是对于较为弱小的他们来说,进献土地,就相当于割肉,这买卖是非常亏的。

对于智伯瑶来说,他也有野心。其他卿大夫进献土地,名义上是进献给晋国,但实质上,最终也会掌握在智氏的手中。所以,他才会如此卖力地劝说其他三家。

首先,智伯瑶要求韩康子进献土地。韩康子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的。但是家相段规就提议说,智伯瑶这个人刚愎自用,骄傲自满,如果不给他土地,他就会来讨伐我们。还不如先给他土地,他得到土地后,一定会继续找其他家族,要求他们进献土地。他人不给,他就会兴兵讨伐。我们就能够免于战争,而等待时机,再去征讨智氏一族。

好一个渔翁得利的计谋。段规在之前受到智伯瑶的侮辱,当然心有不甘,所以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计谋,希望智氏与其他家族互相争斗,而最终由韩氏一族,来进行最后的收割。这样的计谋不能说不合理,但是也忽略了一点,其他的家族,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

智伯瑶得到韩氏进献的土地后,继续要求魏恒子。魏恒子一开始也是不同意的,但是魏恒子的家相任章则说,智氏无缘无故要求进献封地,其他的卿大夫必定会感到恐惧。我们把封地给予智氏,智伯瑶必定会骄傲自满,从而轻敌。我们就可以连通其他的卿大夫来对付智伯瑶,智氏一族的命不会长久的。

就这样,晋国就得到了韩氏以及魏氏两个家族进献的两万户人口的土地。就如同上文所说的,进献给晋国的土地,实质上,是进献给智氏。

二、赵氏的抵抗

接着,智伯瑶继续要求赵襄子提供土地。赵襄子坚决不同意,智伯瑶发怒了,就协同韩康子、魏恒子,一起兴兵进攻赵氏。此时的智伯瑶,已经能够控制三家的兵力,所以赵襄子并不能抵挡。在随从的建议下,赵襄子逃到了晋阳。也就是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尹铎在赵简子的吩咐下所治理的晋阳。因为尹铎宽待百姓,如果去到晋阳,必定能够得到百姓的庇护。

韩氏、魏氏、智氏三家,围住晋阳,并且放水准备淹没整个晋阳,整座城也基本被淹没了,锅灶都被泡坏,青蛙到处都是。但是整个晋阳的百姓,没有一人反叛。大家都感恩赵氏一家对百姓的恩情,所以反过来他们也不愿意反叛出卖自己的先王后代。赵襄子因此没有受到智伯瑶的杀害。

最终,赵襄子能否化解危机?接下来的文章将会继续进行讲解。

三、鱼水之情,仁者无敌

为人民服务,从来都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赵简子如果没有允许尹铎少报百姓户口数量,从而减少百姓的赋税,减轻百姓的生活压力,如果没有尹铎的为民之心,那么赵襄子,必定无法在晋阳城中受到百姓的庇护。

以前是由君主庇护百姓,现在反过来由百姓庇护君主。这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中国共产党在早期,也是秉持为民的心,真正地让人民翻身做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过来,百姓感恩共产党的领导,反过来也滋养了共产党的壮大,从而打败国民党,执政了整个中国。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听到有公司口口声声说要提升效益。但实际上,没有对市场进行调查,对于客户的要求从来不重视,不理解用户究竟要的是什么。领导的决策,头脑一发热就提出来,不管对于用户来说究竟有没有用。这样的组织,能够长久吗?老子说过,善建者不拔。其实对于组织来说,也是适用的。对于一个公司,就应该深根于用户当中,去了解用户,感受用户。这样反过来,用户也会尽可能去支持这个公司。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公众号【稽圣】进行关注。

ID:jishengwh

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楼主:稽圣

字数:8579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2-08 06:24:48

更新时间:2020-02-09 20:04:06

评论数: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