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南宋 状元易祓与张栻考

南宋 状元易祓与张栻考

楼主:一帘幽梦QOQ  时间:2020-02-21 09:00:30
易祓,字彦章(一作彦祥,又彦伟),号山斋,生于宋绍兴26年(1156年),湖南宁乡巷子口人。宋淳熙12年(1185年),殿试第三,三甲试卷呈上御览,钦点状元。一个农家子弟,靠真才实学,成为宁乡史上唯一的状元,可算是传奇人物,令人敬佩。易凤葵先生的专著《大宋状元易祓传》(岳麓书社2010年7月出版),记述了步入仕途的易祓在“开禧二年‘1206年’七月,易祓‘权礼部尚书兼侍读兼直学士院’”,“八月与宫观”。所谓宫观,是指专为安置罢退之臣的闲置职位之称谓。对于易祓来说,好不容易熬到尚书职位,不到一个月就有名无实的被宫观闲置,这在历史上恐怕也可算是传奇人物了。对此,世人无不为其含悲鸣屈!而易祓本人却说:“我知我罪,固所不计”。这似乎是心有“不喝长安酒,任你酒价高”的无所谓态度。这样的心态,是易祓对功名利禄从不看重,还是另有原因呢?肯怕也算是传奇之列吧!宁乡唯一一个布衣状元的仕途之路如此传奇,在为其著书立说的文人墨客笔下,也就大有传奇之谈了。在众多的奇谈中,笔者考证了状元易祓与张栻的“三个不是”,即:易祓不是张栻的学生;张栻《过长桥》诗不是为易祓所作;张栻“下马步深径,洗盏酌寒泉......”诗文,不是记述与易祓相遇而作。笔者考证这些,不存在有不尊重这位前辈的想法,也不存在对专著作者有不尊重的地方,纯粹是凭事实与作品展开讨论,以达到作品与实情一致的结果。随下,凭据述说,以飨仁智。

一、易祓不是张栻的学生2016年11月21日,新浪博客易毅发表《易祓与张栻》的文章称:“宁乡巷子口农家子弟易祓来到城南书院就读。易祓当时14岁,是书院最小的学生”,“张栻与易祓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还有忘年之情”,“每年张栻上坟祭奠,必邀易祓同行,易祓也像对待祖父一样的礼拜,易祓的祖父和父亲更是热情,杀猪宰羊招待”。《大宋状元易祓传》的易祓年谱简表载:“乾道五年己丑(1169)易祓十四岁,长沙城南书院就读。乾道六年庚寅(1170)易祓十五岁,长沙城南书院就读。”
1、易祓出生于1156年,14岁在城南就读,也就是说1170年张栻在城南书院收了这个年纪最小的学生。据《张栻年谱》(科学出版社出版,王开悼、胡宗楙、(日)高畑常信著、邓洪波辑校)载:“乾道五年己丑(1169年)宣公三十七岁,出官严州(今杭州),朱熹《神道碑》云:到任,问民疾苦,首以丁盐钱绢太重为请,得蠲,是岁半输”;“乾道六年庚寅(1170年)宣公三十八岁,官严州(今杭州)。召除都司”,“闰五月十七日赴召,诏为吏部员外郎兼权左右侍立官”。问题出来了,张栻在杭州和京城为官,怎么能在城南书院收了易祓这个14岁的学生呢?

2、根据新浪博客易毅文章所说,易祓应该算得上是张栻的弟子门人了。对此,笔者查阅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纪念张栻诞辰88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刊载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毛晨岚(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所著《南宋城南书院门人考》的文章,该文写到“关于南轩门人,《宋元学案》载有48人(含私淑),其中《岳麓诸儒学案》载33人,《二江诸儒学案》载15人,《儒林宗派》卷十一列南轩门人共32人。各家的南轩门人所据不同,说法不一......,我们有必要先作一个界定,城南书院门人需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张浚、张栻的弟子。城南书院门人大多是张栻弟子,但张浚在城南书院也有大半年的讲学,时间从绍兴三十一年春到同年冬。往来城南书院的他门弟子,如跟随朱熹来游学的朱门弟子以及被老师遣往城南书院的吕门和陆门弟子,虽获南轩亲炙,亦不列入城南书院门人。其二,曾在城南书院或求学或请益。符合上述条件,即可视为城南书院门人。” 该文逐名逐姓的列出了门人弟子的编号、姓名、字、号、籍贯、功名等简介 ,如:编号14,钟照之,字彦昭,鄱阳人(江西人)。绍兴进士,为善化尉,司教宜阳,迁宿松县令,《南轩集》有《送钟尉序》言及“善化尉鄱阳钟彦昭官满告归,求予言。予顷为彦昭赋《淇澳》之首章......”。笔者逐名逐姓的查找易祓包括彦章、彦祥、彦伟、山斋的名姓,都没有找到张栻的这位14岁的“还有忘年之情”的学生。

3、易祓既然在张栻门下学习,笔者认为,师生之间不管是学术上的交流,还是情感上的交流,理应有诗词、书信或其他方面的记录。怀着这样的想法,笔者查读了:中华书局出版,任仁仁(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宋史及南宋书信研究)、顾宏义(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所长。主要从事宋史、古典文献学研究)编撰的《张栻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岳麓书院南轩教育基金资助项目)一书,(书札:公文、诗词、信件、记录),该书字数360千字。汇编的格式如:“彪居正,字德美,号敬斋,湘潭(今属湖南)人也,.....(简介笔者省略),彪居正《致张栻书》(笔者省略)......,张栻《答彪美德》(笔者省略)......”。该书札对张栻及其门人,不管有多少问、致、答的往还,均逐一记录在册。笔者仔细耐心查阅,就是没查到这“还有忘年之情”的、年纪最小的学生有片言只字的诗词、信件记录。以上三个角度都没有找到易祓是张栻学生的证据,笔者还不敢论定易祓不是张栻的学生,又查阅了《张栻集》(张栻著,邓洪波校点,岳麓书社出版)的有关诗、词、致、答、谢、贺的记录,没见到有易祓与张栻的诗词书信之类记录。笔者按照(《大宋状元易祓传》.易祓年谱简表),与《张栻年谱》对照,其结果是:1169年易祓14岁,城南书院就读;张栻出官严州;1170年易祓15岁,城南书院就读;张栻官严州,闰五月十七日诏为吏部员外郎兼权左右侍立官;1171年易祓16岁,城南书院就读;张栻除左司员外郎、侍讲,专为上(皇上)讲解《诗经》;1172年易祓17岁,岳麓书院就读;张栻知袁州(江西)......综上所述,笔者认定易祓不是张栻的学生。二、张栻《过长桥》诗不是为易祓所作宁乡历史文化从书编委会黄沃若、龚再蓉编的《古邑风云—科举文化的影响与状元易祓》(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文章写到:“张栻多次往来长沙宁乡之间,有时师生俩一同往返。一路上,张栻就学问研习与易祓交谈,易祓从容应答。张栻见易祓学业精进,非常高兴。有次,正过宁乡去长沙必经长桥,即兴赋诗一首,即后来人们称之《过长桥》,诗云:西风吹短发,复此过长桥。木落波空阔,亭孤影动摇。徘徊念今昔,领略到渔樵。矫首山中隐,凭谁为一招”。笔者注意到,这记述与《大宋状元易祓传》(P21面)的记载大同小异。上述文章记载这首张栻过长桥诗,两处有误。笔者查阅了《南轩先生文集》卷第四.第233页(张栻著,邓洪波校补,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过长桥》:“西风吹短发,复此渡长桥。木落波空阔,亭孤影动摇。徘徊念今昔,领略到渔樵。傥有山中隐,凭谁为一招”。张栻原作第二句是“复此渡长桥”,而不是“复此过长桥”;原作第七句是“傥有山中隐”,而不是“矫首山中隐”。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纪念张栻诞辰88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刊载了郑明星、车金花、曹赛《张浚、张栻父子宁乡遗迹考》的考证专著,该文“二、张浚张栻父子在宁乡的事迹”中考证,从乾道三年(1167年)至淳熙六年(1179年)张栻共五次上龙塘省先茔(祭扫先人墓陵),分别是:第一次,乾道三年(1167年)十月,张栻陪同朱熹至宁乡龙塘拜祭张魏公。朱熹写下了长达四万多字的《张魏公行状》和令人怆然泪下的诗篇《拜张魏公墓下》。第二次,乾道七年(1171年),写下了《坟庵枕上追怆赋此》:秋气恻恻侵户牖,霜林风过犹余音。八年泪湿龙塘土,展转不眠中夜心。第三次,乾道九年(1173年),张栻省墓,又赋诗一首《展省龙塘有作》:十年衡山阴,驱马几往还......(笔者省略)。第四次,淳熙乙未(1175年)春,张栻去桂林上任,作《往省先茔》:下马步深径,冼盏酌寒泉......(笔者省略)。第五次,张栻《过长桥》诗,与“辛弃疾在1179年写的:一峰耸处众峰环,庙貌巍然半亩间。涕下只思扶宋室,道穷无计拯时艰。长桥再过难招隐,短发频吹独入山。俎豆再今留正脉,千秋沩水任潺潺。.....(笔者省略),是双方唱和的诗句”。笔者曾看到过有些文章,说“一峰耸处众峰环.....”这诗不是辛弃疾所作,是清代刘及亭或清代刘伋亨所作,还有作者说是后人写南轩词流传下来的诗。笔者认为既然是论文作者的专著考证,就应该采信。既然笔者已考证了易祓不是张栻的学生,就不存在师生关系一说,再加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三位学者考证,张栻过长桥诗是在1179年与辛弃疾省茔的唱和诗,那么(《古邑风云》.科举文化的影响与状元易祓)文章写到的“张栻多次往来长沙宁乡之间,有时师生俩一同往返.....张栻.....非常高兴.....即兴赋诗一首......《过长桥》......”的说法是不存在的。三、张栻“下马步深径,洗盏酌寒泉”诗文,不是记述与易祓相遇之作《古邑风云.—科举文化的影响与状元易祓》一文写到:“.....后来张栻离开岳麓书院几年,再从桂林经湘潭来凭吊父亲,易祓得知即赶到墓前与恩师见面,叙述思念之情。张栻用诗记载了当时的情景:‘下马步深径,洗盏酌寒泉。念不践此境,于今复三年。人事苦多变,泉色故依然。缅怀德人游,物物生春妍。当时疏辟功,妙意太古前。屐齿不可寻,题榜尚觉鲜。书堂何寂寂,草树亦芊芊。于役有王事,未暇谋息肩。聊同二三子,煮茗苍崖边。预作他年约,扶梨山下田’。张栻结束龙塘之行,易祓陪同先生去长沙”笔者发现,上述记载是选摘于《大宋状元易祓传》(P20面)的记述。笔者查阅了《张栻集》((宋)张栻著,邓洪波校点。岳麓书社出版)下册(P470面)载:“淳熙乙未春,予有桂林之役,自湘潭往省先茔,以二月二日过碧泉,与客煮茗泉上,徘徊久之:下马步深径.....”。这是张栻本人记述作诗的时间、地点及原因。翻译成白话是:“淳熙乙未(1175年)春,我要去桂林上任,经湘潭去看望先父的坟墓,在二月二日过碧泉书堂时,于碧泉书堂的隐山上和客人品茶,留连很久......”。张栻自己说是去桂林上任,经过湘潭在碧泉品茶时所作的诗,而《古邑风云》文章说的是“张栻从桂林经湘潭来凭吊父亲,易祓得知即赶到墓前与恩师见面,叙述思念之情”而为易祓写的诗。我们应该以张栻自己写的为准。笔者将这诗文进行了释译,看哪些诗句是为易祓所写。

原诗文 释译文
下马步深径, 下马后步行了很远的小路,
洗盏酌寒泉。 想去饮一杯清洌的碧泉茶。
念不践此境, 记不起有多久没来这里了,
于今复三年。 大概到今年是有三年了吧。
人事苦多变, 人世间的事真是苦乐多变,
泉色故依依。 碧泉书堂的样子依然如故。
缅怀德人游, 因思念恩师专程游览这里,
物物生春妍。 美丽的春天百花争妍斗艳。
当时疏辟功, 当年先生创办书堂的功绩,
妙意太古前。 美好的想法至今很远久了。
屐齿不可寻, 先生的身影再也不可寻觅,
题榜尚觉鲜。 碧泉书堂匾额还不算陈旧。
书堂何寂寂, 书堂为什么会寂静无声呢?
草树亦芊芊。 庭院的花草树木还很茂盛。
于役有王事, 由于我有役令的国事在身,
未暇谋息肩。 没有空闲来寻求栖止休息。
聊同二三子, 与我聊天的总共才几个人,
煮茗苍崖边。 品茶于绿树丛林的山边上。
预作他年约, 事前约好以后相见的时日,
扶犁山下田。 来年山下犁田闹春耕之时。

以上诗文没有一句为思念易祓而作。故上述作者之作不可信。

楼主:一帘幽梦QOQ

字数:4672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2-20 17:27:14

更新时间:2020-02-21 09:00:30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