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古人怎么说打酱油

古人怎么说打酱油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2-21 22:59:18
网上有些新词,创造出来以后,一旦流行,就成了网上流行语,甚至渐渐侵入纸质媒体,为更多人知晓和习用。近见一篇香港大公报副刊文章《打酱油的和吃瓜群众》,说的就是这两个流行语的意义和演变,感等等。
我忽然想到,古代没有互联网,也就不会有网络流行语。但是古代文人们之间的文字交流也是很多的,没有网民网友,但是也有文人诗友,在他们的圈子里,也会有互相可以明白,而不为圈外人所熟悉的流行语吧。今人读古诗文,遇到一些不熟知的典故,不正如同只知读书看报不上网不玩微信的人遇到网上流行语一样,不知所云吧。
今人说打酱油,说吃瓜群众,古人(包括民国人)他们怎么说的?我忽然想到一个典故(也就是当年流行语)“且食蛤蜊”,或许有些相近吧。
陈寅恪先生诗中,屡见这个‘’食蛤‘’:《庚辰暮春重庆夜宴归作》诗:“食蛤那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楼。”《己丑元旦作时居广州康乐九家村》诗:“食蛤那知今日事,买花弥惜去年春”。《乙未阳历元旦作时方笺释钱柳因缘诗未成也》诗:“食蛤那知天下事,然脂犹想柳前春”。《乙未除夕卧病强起与家人共餐感赋检点两年以来著作仅有论再生缘及钱柳因缘诗笺释二文故诗语及之也》诗:“那知明日事,蛤蜊笑盘虚”。
不同时间好几首诗都说到“食蛤”,难道陈先生真喜欢吃这种海鲜?又这食蛤又明显和不知天下事、哪知天下事、哪知明日事(当年都用那字,后来才分那和哪)相关,岂不有点接近今人说的打酱油,吃瓜子了吗。有一篇网文说,这食蛤,一般表示轻蔑和嘲谑之意,典出《淮南子》。又有文章说,典出《南史·王融传》。可见这个流行语,从汉朝从南朝一直流传到民国,…………



这典出《淮南子》是谢泳先生文中说的。《淮南子》中原文这样“卢敖游乎北海,经乎太阴,入乎玄阙,至于蒙谷之上,见一士焉,深目而玄鬓,泪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顾见卢敖,慢然下其臂,遁逃乎碑。卢敖就而视之,方倦龟壳而食蛤梨。”这其中,有“食蛤”而无“且食”。《南史·王融传》中的文字则是“融躁于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初为司徒法曹,诣王僧祐,因遇沈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为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这里王融正在自吹自擂,而沈昭略不想和他多说,就回答说,我不知道这些事,先吃这蛤蜊吧。陈先生诗中“食蛤”也多与“哪知”(意即“不知”)相连,可见是用的沈昭略的意思,但又有不同。沈是我不想谈这些事,陈先生则是我管不了也弄不懂,就说怎么知道了。
表示轻蔑和嘲谑,这也是谢泳先生说的。或许比较适用于解释沈昭略的“食蛤”,不一定全符合陈先生的诗意。且食蛤蛎哪知许事,翻译成现在的话,或许和打酱油接近吧。“那知明日事,蛤蜊笑盘虚”,明天的事谁知道,我们不过是吃瓜群众吧(我们还是打自己的酱油吧)。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2-21 22:59:18
@石中火 2016-10-29 13:33:48
蛤蜊,就是花甲?
-----------------------------
就是的吧。现在吃这个的人真多。我们小区就有两个摊点可吃。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2-21 22:59:18
@碰壁斋主 2016-10-31 06:48:39
给楼主提供一点儿东西。但我的记忆,未必牢靠。嘿嘿。
好像是黄遵宪,有这么一句:我那知许事,我且食蛤蜊。
诗讲的内容,似乎是清朝向外国送留学生,一个官老爷去考察留学生的状况。诗的具体,我全都忘记了。
楼主有心,无妨查考一下。
-----------------------------
谢谢告诉。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2-21 22:59:18
黄遵宪诗(部分)


新来吴监督,其僚喜官威。谓此泛驾马,衔勒万能骑。 徵集诸生来,不拜即鞭笞。弱者呼謈痛,强者反唇稽。 汝辈狼野心,不如鼠有皮。谁甘畜生骂,公然老拳挥。 监督愤上书,溢以加罪辞。诸生尽佻达,所业徒荒嬉。 学成供蛮奴,否则仍汉痴。国家糜金钱,养此将何为? 朝廷命使者,去留审所宜。使者护诸生,本意相维持。 监督意亦悔,驷马舌难追。使者甫下车,含怒故诋諆。 我不知许事,我且食蛤蜊。监督拂衣起,喘如竹筒吹。 一语不能合,遂令天地暌。郎当一百人,一一悉遣归。 竟如瓜蔓抄,牵累何累累。当其未遣时,西人书交驰

要查全文,百度可得

楼主:毕明迩

字数:1663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6-10-29 05:11:00

更新时间:2020-02-21 22:59:18

评论数: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