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再读史记 | 萧何告诉你:埋头干业务,为啥还会挨领导板子?

再读史记 | 萧何告诉你:埋头干业务,为啥还会挨领导板子?

楼主:马放南坡  时间:2020-03-17 14:25:56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今天聊一聊刘邦的左膀右臂——萧何萧相国。

读过《史记》的,应该对上面这句话不陌生。这是刘邦夺取天下后,在表彰群臣前夕,说出的一句话。

论功行赏、切分蛋糕,刘邦想把最大的一块送给萧何。这在一线人员中,引起不小的争议:萧何从未上过战场,我们才是最美逆行者,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而萧何就是个耍笔杆子的,为什么反而居上呢?

作为回应,刘邦就提出了这个震古烁今的功人功狗论。

大体意思就是,出兵打仗的,那只是见兔子逮兔子、见狍子逮狍子的狗,这发号令的,才称得上是个人嘛。狗和人的KPI,能一样么?

事实上,从古至今,这个理论还是很有市场的。在晚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中,就有人将功人功狗论运用到极致。

话说清末某年,严州(今杭州梅城镇)发生一起土匪作乱事件。浙江巡抚刘中丞赶紧派胡华若统领前去镇压。到了那里,压根儿没有土匪,倒是胡统领手下官兵打着“剿匪”的旗号,把老百姓洗劫了一通。老百姓不干了,告他去!

不料,这帮刁民反被县衙判了诬告,胡统领于是“得胜班师”。

赶紧表功吧!“一律肃清”的捷报连同请功单递寄到刘巡抚那里。

大秘戴大理一瞅,排在第一位竟是自己的一个死对头,心里便觉得一个刺:这怎么行!你胡统领要没有巡抚大人的指挥部署,能把差事办得这么漂亮?领导的调度之功,岂能被你们一线人员埋没?

于是,大笔一挥,领导享人功,一线人员享狗功,齐活儿!

扯远了,咱们接着聊萧何。

其实,历代史学家们对萧何的评价正面居多,更有甚者称之为千古一相。但是,在距离萧何年代更近的太史公那里,贬多于赞。太史公不否认萧何不可或缺的建国之功,不过令人玩味的是,他将被谋反判处的韩信比肩周公、召公、姜子牙,却只将萧何比喻为周初并不显赫的阂天、散宜生。

更有意思的是,太史公在写萧何的先进事迹的时候,通通一笔带过,略之又略;但是在写刘邦如何给他评定功劳第一的时候,却又详之又详。

那么,萧何到底是个什么人?

》》一个眼光毒辣的创投大神

平心而论,萧何这个人很有宰辅之才的。以至于,到了后汉时期,也对萧何推崇备至。

仅在《后汉书》中记载,自汉明帝至汉安帝68年时间里,就曾经以中牢祀的待遇祭祀萧何4次,这个标准仅次于以太牢祭祀的汉高祖刘邦。

要知道,这时距离萧何去世已有200多年。

看官会问了,这萧何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得到刘家如此恩宠,以至于在200多年后,还能享受如此荣光?

首先,萧何这个人的眼光特别毒辣。

萧何这一生,有两次至为关键的投资。

第一次,他给了刘邦。萧何担任评定群吏进退的组织部长的时候,刘邦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亭长,等同于现在的社区治保委主任,放到现在,也不算什么官。

但从那时起,萧何就对刘邦进行了天使轮投资。

事实上,萧部长算是一个非常公道之人。《史记》说他“以文无害”,就是这个人特别能照顾平衡,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偏袒一个坏人。

但是,之于刘邦,他却大开方便之门。《史记》载,“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意思就是,刘邦即便在业务上出点纰漏,萧何能打马虎眼儿的、就打个马虎眼儿。且之于刘邦,“常左右之”,可谓形影不离,一副“好基友一辈子”的架势。

后来,刘邦得了一个征调徭役的差事。马上要进京了,同僚们组了一个局,送送行。随份子的时候,所有人几乎都是随行就市,你随三百、我也随三百,唯独到了萧何这里:五百!

各位看官,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会,不管因何事宴请宾朋,大部分人随着大流上账三百,突然有一位,啪!五百。确实会让主人对这位宾朋好感陡增。

除此之外,刘邦正式创业后,萧何又继续追加A轮投资,率全族数十人追随。

事实证明,萧何赚到了。

刘邦在封赏诸群臣的时候,特意“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当徭咸阳时和送我独赢奉钱二也”。就是说,在萧何已经拿到8000个原始股的前提下,就因为当初多随了二百,刘邦又多送2000股!

萧何的第二笔投资,放在了韩信身上。

韩信身上到底哪些因素让萧何如此着迷,《史记》并无过多记载,一句话带过:“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就是聊了几次天,萧何一下就看出此人肚里有货。

以至于,当韩信不满屈就于“小小弼马温”,撒手开溜的时候,萧何当时就急了!

月色之下追韩信,上演了一场惜才、爱才的好戏码。

这不算完,一回来就拎着“韩跑跑”再次向刘邦举荐。

最初,刘邦决定破格提拔韩信为将军,被萧何当场否决。

刘邦一咬牙:统帅三军的大将军给他了!

萧何还是摇头:光玩嘴上的不行。为示隆重,您先斋戒几天,找个良辰吉日搞一场全军干部大会,正式任命。

诸位,把一个管粮草的小官直接推荐提拔至统帅三军的大将军,在喜怒无常的刘邦面前,萧何这无异于拿政治生命来了一场豪赌!

但是,他还是赢了。

韩信一上任,即刻展现了卓越的统帅才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拿下汉中平原;木罂渡军、井径之战,三分天下刘邦占一;十面埋伏、垓下之围,霸王项羽乌江自刎谢江东。

由此可见,萧何识人、投资的本领,实世所罕见!

》》一个持家有方的业务标兵

除了眼光毒辣,萧何这个人最厉害的一点就是,特别善于干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即便在秦朝为官,萧何也是一个能臣干吏。当初,秦朝御史到泗水郡指导工作,萧何那浑身的精明强干就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泗水郡卒吏任上,他的考核成绩也是名列第一。

御史便有意栽培他,保举他入朝为官。那萧何是何等眼界的人!早已看透你秦王朝气数将尽,才不上你的当,不去!

放着庙堂之高不去,但刘邦一就任沛县一把手,他二话不说,直接进入了刘邦的幕僚班底。

事实上,在萧何“镇国家、抚百姓”这些具体的事务上,刘邦也承认:俺是比不了萧何滴!

在刘邦的内心排行榜上,张良、萧何、韩信,那都是人中之杰,他就给萧何这样一个定位: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别看萧何不会开拓市场,但是他能稳住整个集团的基本盘,并且源源不断地为刘邦打楚汉战争提供现金流。各位看官,这样的能力放到任何地方都是相当珍贵的。

萧何能在200多年后,依然被刘家王朝推崇,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他制定了一个影响汉王朝长达数百年的《汉律九章》。即便汉朝以后的历代法律,均以此为蓝本,被后世誉为律令之宗。

当年刘邦拿下咸阳,别的将领忙着去各王府官邸争抢金银财宝,唯独萧何的目光聚焦在别人看都不看一眼的前秦的律令图书上。别的将领一车车往家拉珠宝,唯独他为知识“付费”,回收起了二手书。

但也正是这些二手书,不但为刘邦攻城拔寨后提供了第一手官方资料,也为其制定九章提供了参考。

事实上,早年的时候,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树立汉王刘邦完全不同于秦王苛政的印象,刘氏集团曾提出过一个简单明了、方便形成自传播的slogan——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就是说,除了杀人判死刑、伤人、偷盗抵罪之外,别的法律条文一概作废。

这在当时,那可比“闯王来了不纳粮”更深得人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可以看看秦法严苛到何种地步。按说,小偷小摸历来不绝,放到现在,即便“数额特别巨大”,在量刑上一般也在12年以下。

但是在秦朝,那可了不得!秦法有这么一条规定:5人团伙作案,盗一枚大子儿以上,这5个人的左脚指头也甭想要了,剁了脚指头还不算完,脸上还要刻上字,再发配长城干上5年苦力。

秦法,就严苛到这种程度。在这样一个每根发条、每时每刻都紧绷的国家机器上,一天两天可以,时间一长,老百姓谁受得了这个。

所以,不要小瞧刘邦的这个“约法三章”,那简直一拳头直接击中了秦王朝的七寸。也就是靠着这3条,刘邦所到之处,几乎一呼百应。

但是,“约法三章”总归只是新品面世时的优惠大酬宾,在市场站稳脚跟后,仅仅这3条怎么能驾驭住那样庞大的国家机器呢?

这时候,萧何当年抢救回来的前秦旧籍,就发挥了奇效。

《汉章九律》的前六律,基本就是抄的秦朝的作业,萧何只是简单洗了洗稿,再添上户律、兴律、厩律三律,遂形成了影响汉王朝几百代的九律。

试想,如果当年萧何没有长远的眼光,大汉建立之初,整个社会无法无天,该是一种怎样混乱的局面呢?

此外,萧何这个人特别能配合刘邦演戏。

汉高祖八年,刘邦出外打仗了,留在长安的萧何为了给好基友一个惊喜,主持建造了一个微缩版阿房宫——未央宫。

刘邦回来围着转了一圈,呵,挺壮观。

喜欢归喜欢,但戏还得演下去。

转过头来,就一本正经地质问萧何:小萧同志啊,这不行嘛!天下未定,咱们国家也不富裕,你在这大兴土木的,这不是典型的形象工程、奢靡之风嘛?

萧何一看,懂了。赶紧回话:正是因为天下未定,才有修建宫殿的时间窗口啊。再说了,宫殿太小家子气,哪能匹配您如此高大上的气质,皇室威严何在?

刘邦:嗯,既然大家这么认为,我保留意见吧。不过,下不为例哟!

》》一顿板子打成的卑微政客

刘邦荣登大宝了,萧何第一功臣的名头也到手了,按说名利双收的萧何,该是幸福地与国王生活在一起了。

可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最终还是没有逃掉刘邦的一顿暴揍,甚至差点丢了性命。

话说,有一天,刘邦率军平叛了造反的黥布,在班师回朝的路上,遇到了一群农民上访。

一问,原来是萧何这厮故意压价,强取豪夺了几千户老百姓的农田。性质极为严重、影响极为恶劣,简直是国家的一大蛀虫啊!

这告御状的老百姓估计也会幸灾乐祸:萧何啊萧何,看皇上这下不把你丫的扒了皮!

如果真是这样,刘邦就不是刘邦了。

事实上,刘邦一点也没有恼火,看着战战兢兢跪在那儿的萧何,刘邦反而哈哈大笑:呦呵,咱家堂堂大相国,也会干这种勾当么?老铁,666啊!

说完,当场就把老百姓的状纸,一股脑甩给了萧何:走走走,别拿你家那点屁事儿烦我,自己拉得屎,自己擦干净!

萧何一看这个,有点感动:看看、看看,好基友永远一辈子啊!

如果真这么蜜汁自信,萧何还真是幼稚了。

这事儿过后没多久,有群众给萧相国建议,咱长安城人多地狭,地不够种啊。要不这样,您给皇上提个建议,反正皇上的花园里好多地都荒着,怪可惜的,不如让俺们老百姓先种着。

傻白甜萧何一听:别看你个老农民,这点子还是不错的嘛。

好事,赶紧给皇上打报告!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好基友说不定还会给个亲亲抱抱、举高高呢,嘻嘻。

于是,屁颠颠地就入朝上奏了。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刘邦看完奏折,脸一下就拉下来了,心想:怎么着?开始打俺老刘家的主意了?你丫什么意思,合着就我刘邦就是昏君,你才是忠臣?你替老百姓出这个头,你收了多少好处费?你就是不图钱,也是图个忠臣的清名!贪财跟贪名都是贪!

刘邦越想越窝火:来呀!给我摘了他的顶戴花翎,拉出去,打!

即使到这顿板子打完,萧何还不太明白:明明一件好事,好基友这是闹哪样啊?

有人实在看不过去了,某天趁着刘邦心情好,就问他:萧相国犯了啥大罪,为何挨了您一顿板子呢?

刘邦就说了,你知道秦朝的李斯吧,看看人家,自己干了什么好事,功劳都算皇帝身上;而皇帝犯了什么错,人家李斯第一个跳出来当背锅侠。再看看我们萧相国,拿我的东西做他自己的好人,不揍他揍谁?

后来,刘邦可能觉得自己确实有点过了,也架不住群臣一再进谏。

算了,饶你萧何这一次。

也正是这一板子,还真彻底打醒了萧何:什么好基友不好基友的,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要什么亲亲抱抱、举高高!

一出狱,萧何连鞋都不穿,就跑去请罪了。

刘邦一看,呦呵,这是来跟我飙戏啊。

来吧!

刘邦拉过萧老相国的手,那叫一个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刘邦:哎呀,老萧这是何必嘛!我打你也是一片苦心啊。

萧何:(一脸黑人问号)

刘邦:你想想,你为民请愿,结果我没答应,那老百姓肯定是骂我昏君,说你是贤相嘛!

萧何:(汗!)

刘邦:这哪儿是打你的屁股,明明是打我的脸嘛!

萧何:(大写的服、大写的服)

事实上,经过这一顿板子,萧何也真正长大了。

从那以后,基友的情分不再提,萧何开始了唾面自干的卑微人生。每次搬家,一定定居棚户区,连田地都没再置办。

到了孝惠帝二年,曹相国结束了他光荣伟大的一生,追授文终公,极尽哀荣。

到这里,萧何的一生走完了。

不管从哪个层面讲,萧何都算得上是一代名臣。

但在刘邦那里,吃了一顿打,并不是因为什么功高震主,恰恰源于他的能干。

萧何善于在事上用功,能把一应治理之事,收拾得无所不当。但是,又太专心琢磨事,而不会琢磨人。

不会琢磨人的老实人通常会犯一个很致命的错误:蜜汁自信+过分迂腐。

在喜怒无常的封建帝王那里,这种名臣比比皆是。

这些人往往爱跟大权在握的皇帝老儿要么较真儿、要么搞辩论赛、要么打擂台戏。

赶上好脾气的帝王也罢,遇上刘邦这样反复无常的冷血动物,你不挨打,又该谁挨打?

但话说回来,大凡政治清明的时候,琢磨事的人就多,琢磨人的人就少,国家也往往走上强盛;

相反,一旦琢磨事者靠边,琢磨人者占上风,往往意味着国运也差不多走到头了。

楼主:马放南坡

字数:5061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3-15 03:10:57

更新时间:2020-03-17 14:25:56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