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红袖天涯 >  【周裁论语】曾子勉人

【周裁论语】曾子勉人

楼主:临窗独饮  时间:2020-04-06 21:04:59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楼主:临窗独饮  时间:2020-04-06 21:04:59
曾子七十多岁了,病卧不起,召集弟子做了一次近似于临终告别。大概手脚都已经动不了,所以先对弟子们说,“启予足,启予手”,抬抬我的脚,抬抬我的手。然后背诵起《诗经·小雅·小旻》的诗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此总结自己学道一生的感受。最后感叹道,“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从今而后,我知道我再也不必如此了啊,孩子们。

曾子言下之意,谨慎守礼是一辈子的事,直到临死才可说“不必如此了”。但从编撰意图来看,则是意指上位者当该如此,所以紧接着就是孟敬子“问之”,前来探问。孟敬子是孟武伯之子,世袭大司空,当时的大人物,曾子自然要陪话,所以“言曰”——以临终赠言形式进行婉转进言说。

先是铺垫,“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言下之意,今天说的都是为你好,你得好好听我说。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面有表情,就可避免显露傲慢之相了。“正颜色,斯近信矣”,端庄脸色,就可表现出由衷之意。“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说话有精神气儿,就可避免浅陋背理了。也许孟敬子养尊处优惯了,说话经常性的有气无力,有一搭没一搭,曾子劝他“出辞气”,说话要有精神气儿。“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笾豆之类的那些细小之事就交由具体管事的人去打理吧。言下之意,你自己就按照前面三条专心修身吧。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以能干的身份向不能干的人请教,以知识丰富的身份向知识缺少的人请教,拥有却如没有,实有却如虚无,被人冒犯也不计较。

末了,曾子意味深长地说,“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以前我有个朋友就是曾经如此行事的。前人推测“友谓颜渊”。其实这是一种说话艺术,是否真有其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听者自己去想,自己去自我对照。
楼主:临窗独饮  时间:2020-04-06 21:04:59
接着表白自己对孟敬子的希望,“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可以托付幼主,可以托付国家命运,面临大节时不可被改变,这样的人可称得上领袖群伦吗?“君子人也”,当然称得上领袖群伦!这是殷切希望孟敬子能够成为真正的领袖人物。

但孟敬子毕竟是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所以又告诫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贤士不可以不强化毅力,因为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以求仁作为自己责任,责任不可谓重大吗?“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求仁到死才可以终止,这路途不可谓遥远吗?

不得不说,曾子一片婆婆心,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啊!特别需要注意曾子用词,对于“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用“可以”,尚属可自愿。对于“临大节”则用“不可”,强调必须做到。其中意味深长。
楼主:临窗独饮  时间:2020-04-06 21:04:59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这里传统分为五章,其实是同一个语境,应当合五为一。
楼主:临窗独饮  时间:2020-04-06 21:04:59
弘毅,当是动宾词组,强化毅力。朱熹解为并联词组,“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钱穆因袭译文,“一个士,不可不弘大而强毅,因他担负重而道路远。”这是搞错了逻辑。完成“任重”,当靠毅力,不靠宽广。只有强化毅力,才能战胜任重而道远。
楼主:临窗独饮  时间:2020-04-06 21:04:59
君子人,朱熹说“节操如是,可谓君子矣”,钱穆译文“真可算得君子了”,都是偷减了“人”。至于李零说“辅弼明君的忠臣”,臆测之解。“人”在特地语境里有领袖人物之意,如《左传·文公十三年》里的“子无谓秦无人”。君子人,指君子中的领袖人物,相当于“领袖群伦”的意思。
楼主:临窗独饮  时间:2020-04-06 21:04:59
临大节,《集解》“安国家,定社稷”,《朱注》“其节至于死生之际”,钱穆译文“临到大关节处”。如果此解为是,曹操正是可以托付幼主,可以托付国政,可以安邦定国的不世之能人,那么他岂然不是“君子人”了?

《左传·昭公元年》说,“国之大节有五,汝皆奸之。畏君之威,听其政,尊其贵,事其长,养其亲,五者所以为国也。”显然可见“大节有五”全部是礼,也就显然可知,所谓礼节是以礼节之,守大节就是守大礼。

在“国之大节有五”中,首指“畏君之威”,可见遵守君臣大礼是重中之重,所以“临大节不可夺”当指面临君臣大礼依然遵守不渝。曹操之所以受儒家诟病,就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节有亏。周公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因为他在摄政期间可谓权倾朝野,还政成王之后严守君臣之礼。

不过,原意归原意,发展归发展,关于“大节”的今义,如《汉语大词典》释文“关系存亡安危的大事”,更加符合当下,没必要给予更改。
楼主:临窗独饮  时间:2020-04-06 21:04:59
犯而不校,所有辞典都解成“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从宽容上言。李零刻意从懦弱上解,“别人欺负你,一点不反抗”,真是非儒高手。
楼主:临窗独饮  时间:2020-04-06 21:04:59
“启予足,启予手”,朱熹说,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临死前让弟子们打开被子“以明无毁伤”,结论“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前人大多如此探幽,如王充《论衡·四讳》说,“曾子重慎,临绝效全,喜免毁伤之祸也。”我以为未必此意。大凡长时间病卧之人,一般都有体验,抬手抬脚能让人有舒服感。曾子无非是为了自己舒服一点,好跟弟子讲讲话。
楼主:临窗独饮  时间:2020-04-06 21:04:59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夫,指代诗句内容“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免夫,免除这些,意为以后再也不必如此谨慎了。朱熹注,“至于将死,而后知其得免于毁伤也”,是顺延前面的说法。至于李零别解说,“是说从今以后,我才知道,什么叫捡了一条命”,莫名其妙。

李零又说,“儒家重生,认为生命是父母的礼物。只有把身体保护好,才对得起父母。现在的孩子,处于家庭、社会的交相摧残之下,难免轻生。当爹妈的要防小孩自杀,可以起名叫‘免夫’。当然,女孩最好不用这个名字,起这个名字,就嫁不出去了”,说得怪风趣幽默,只是徒增笑柄了。
楼主:临窗独饮  时间:2020-04-06 21:04:59
所谓《周裁论语》,大概就是这个套路,一是通解原文本意,二是对史上误解点,进行辨析。各位大侠看看,是否合道?
楼主:临窗独饮  时间:2020-04-06 21:04:59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说话要有精神气儿,那就可以避免浅陋背理了。也许孟敬子养尊处优惯了,说话经常性的有气无力,有一搭没一搭,曾子劝他“出辞气”,说话要有精神气儿。后人解读为说话要注意声调,想当然了,因为声调很大部分属于天生秉性,即使注意了,也只是伪装。

楼主:临窗独饮

字数:2437

帖子分类:红袖天涯

发表时间:2020-04-01 17:18:42

更新时间:2020-04-06 21:04:59

评论数: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