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格物”观的起源:先秦的格神时代与格物时代

“格物”观的起源:先秦的格神时代与格物时代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07-05 11:25:34
“格物”观的起源
——先秦的格神时代与格物时代



《尚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
郭店戰國楚簡《語叢一》第18簡云:“夫天生百物,人為貴。”







“格物”是相对于“格神”而言的,“格物”是对“格神”的转向。

“格物”之“物”是“万物(百物)”。

“惟人萬物之靈”(《尚書•泰誓》)、“夫天生百物人為貴”(郭店戰國楚簡《語叢一》第18簡)。“格物”就是“格万物之灵”。



【格物观之儒家学派:入世】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按:《礼记•大学》“格物”,其最终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所谓的“入世”。



【格物观之道家学派:游世】


《關尹子•四符》:“聖人假(格)物以游世”

按:《关尹子•四符》“假(格)物”,其最终目的是“游世”。


关尹子所谓的“游世”:

庄子引关尹语:“關尹子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嘗(常)隨人。”(《莊子•天下》)
译文:于己不囿于成见,于有形之物让其各自彰显。动时如流水,静时如平镜,反应如回响。恍惚如无有,寂静如清虚。相同则和谐,有得则有失。不跟人争先,常居人之后。

如何应对涉身险地绝境,庄子引关尹答列子请教之语:“是純氣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莊子•達生》)
译文:(涉身险地绝境),慎守自己纯真的本性本分,而不是依靠智谋勇敢之类去应对。

庄子描述关尹:“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莊子•天下》)
译文:以无形无为的道为精微,以有形有为的物为粗鄙。把积蓄看作不足,恬淡独自与神明共处。

《吕氏春秋》总结关尹的思想:“關尹貴清”(《呂氏春秋•不二》)
注:“清”即是清净、清静。关尹清静、老子无为。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07-05 11:25:34
一、【各】【格】【假】


各、格、假,一字也。



寧簋蓋:“其用各百神”(《集成》4021~4022)

㝬簋:“其各前文人。”(《集成》4317)

《尚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格于上下……”

《尚書•君奭》:“我聞,在昔,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時則有若保衡。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

[上下]
[皇天]
[上帝]
[百神]
[前文人]

按:上下、上帝、皇天、百神、前文人,神也。

[各] 各:祭祀动词。
[格] 格:各也。祭祀动词。

按: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传世西周文献的抄写者,给原来的“各”字,增加了偏旁,改写成“格”字。


《尚書•西伯戡黎》:“天既訖我殷命,格人、元龜,罔敢知吉。”
《史記•殷本紀》:“天既訖我殷命,假人、元龜,無敢知吉。”

《尚書•君奭》:“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
《史記•燕召公世家》:“湯時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

[假] 假:格也。祭祀动词。

按:太史公写《史记》,特别是在写先秦部分时,照抄照搬了很多《尚书》文本内容。窃以为,秦火之后,西汉早期,文化人对西周早期的文献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重新抄写和整理。现在流行的《诗经》《周易》文本多见这个“假”(格)字,“假”字替换“格”字应该是在这个时期。

[配] 配:合。动词。
[配神]:合于神。



《關尹子•四符》:“聖人假(格)物以游世。”

《關尹子•九藥》:“關尹子曰:謀之於事,斷之於理,作之於人,成之於天。事、師於今,理、師於古;事、同於人,道、獨於己。”

[事] 事:人的所作所为,包括过程和结果。
[同] 同:合。动词。
[於] 於:介词。
[人]
[事、同於人]:事、合于人。

按:以德配天,“合于神”属于“格神”范式。“合于人”则完全是“格物”思想,关尹子格物、道家学派格物。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07-05 11:25:34
三、秦卲文公、靜公、憲公格神与配神


春秋秦武公《秦公鐘》:“秦公曰:我先且(祖)受天令,商(賞)宅受或(國)。剌剌卲文公、靜公、憲公,不彖(墜)于上,卲合皇天,厶(以)虩事䜌(蠻)方。”(《集成》262~266)

春秋秦武公《秦公鎛》:“秦公曰:我先且(祖)受天令,商(賞)宅受或(國)。剌剌卲文公、靜公、憲公,不彖(墜)于上,卲合皇天,厶(以)虩事䜌(蠻)方。”(《集成》267~269)

“卲合皇天”读为“卲皇天、合皇天”

[卲] 卲:各,卲各。祭祀动词。
[合] 合:配,配合。动词。
[皇天]

按:

秦武公,公元前697-前678年在位。其时,格神与配神概念清楚明白;祭祀动词“各”与“卲”已混用。

“卲(各)”是祭祀动词,“合(配)”不是祭祀动词,“卲合”不是一个合成词。

在青铜器上铭文,一是文字长度受限,二是铸字不易,所以先人行文极其简练。如果各个分句主语相同、宾语相同,动词可以组合在一起,共有一个主语和宾语,长文变短句。这个“动词组合”我称之为“动词群”。我们现在读句时,须分开读,例:“卲合皇天”读为“卲皇天、合皇天”(卲合皇天是两件事),“今我欲徼福假靈于成王”读为“今我欲徼福于成王、今我欲假靈于成王”(徼福假靈于成王是两件事)。这一经验对读《诗经》理解其意很有帮助。


【昭】【假】【各】【饗】【享】【樂】 (祭祀动词)

《詩經•商頌•長發》:“帝命不違、至于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

《詩經•周頌•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夫、播厥百穀。駿發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詩經•大雅•雲漢》:“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無贏。大命近止、無棄爾成。何求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寧。”

《詩經•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監有周、昭假于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

《詩經•魯頌•泮水》:“穆穆魯侯、敬明其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詩經•商頌•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錫無疆、及爾斯所。既載清酤、賚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無言、時靡有爭。綏我眉壽、黃耇無疆。約軧錯衡、八鸞鶬鶬。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將。自天降康、豐年穰穰。來假來饗、降福無疆。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詩經•商頌•那》:“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綏我思成。鞉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於赫湯孫、穆穆厥聲。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事有恪(各)。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籥舞笙鼓、樂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禮、百禮既至、有壬有林。錫爾純嘏、子孫其湛、其湛曰樂、各奏爾能。賓載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爾時。”


按:在《诗经》中,一个祭祀动词代表一项祭祀内容或一种祭祀仪式。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07-05 11:25:34
这个也删帖?当代人还能用中文说话吗?




目录



一、【各】【格】【假】

二、周厉王格神与配神

三、秦卲文公、靜公、憲公格神与配神

四、西周格神观念的关键词:天、帝(神);各(格);智

五、西周格物观念的关键词:心;猷(猶);智(知);由(迪)




中国何时从格神时代跨入格物时代?

如果说格物时代有一扇大门,那么“心”观念就是大门上的那把锁,“猷”字就是开“心”锁的钥匙。



【心】

“腹心子(茲)納(入)粦明” → “粦明厥心”(克明厥心)

“聰各厥心” → “既聰于心”


按: “心”观念诞生是“心物”之辩的前提条件。在西周金文中,某个字加「心」為意符,以“德”字为例,一开始就有了。

也就是说,“心”观念诞生这个时间已经不可考。但是,“聰于心”(明于心)概念,金文出现于西周中期。



【猷(猶)】

[猷] 猷:慮,慮思。向内,求之于心。此概念先出。
[猷] 猷:咨,咨詢。向外,求之于人。此概念后出。


按: 猷(实词,繁体字) → 猶(实词、虚词,繁体字) → 猶(虚词,繁体字) → 犹(虚词,简体字)

“猷”字古义之湮,由来久矣。秦火之后,前人将“猷”字释为“谋”,於义未安。

“謀”字出现于西周金文中,“谋”概念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关,其概念地位的抬升,当在战国时期。《說文》:「慮難曰謀。」

“猷”字出现于甲骨文时代,西周“聰于心”(明于心)概念出现以后,“猷”字被借用,成为一个与“心”关联的重要动词。“猷”字,不见于《说文》。

“慮”字诞生于东周,其前身就是“猷”字。《說文》:「慮,謀思也。」

“恖”(思)字出现很早,“恖”字并无“思想”之“思”义项。“思”概念其前身就是“猷”字与“谋”字。《玉篇》:「深謀遠慮曰思。」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07-05 11:25:34
《㝬鐘》:“隹皇上帝、百神保余小子,朕猷有成、亡競。”

[隹] 隹:助词。
[皇上帝]
[百神]
[保] 保:佑,保佑。动词。
[余小子]:厉王自称。
[隹皇上帝、百神保余小子]: 上帝、百神保佑我(厉王)。

[朕] 朕:第一人称代词。厉王自称。
[猷] 猷:慮,慮思。名词。
[有] 有:动词。
[成] 成:成就。名词。
[有成]:西周成语。大有成就的意思。
[亡競]:西周成语。无可匹敌的意思。
[朕猷有成、亡競]:我(厉王)的慮思大有成就、无可匹敌。

[有成][亡競]:同位语。



《逑盤》:“雩朕皇高祖惠仲彖父盭龢于政、有成于猷,用會卲王、穆王,盜政四方、撲伐楚荊。”

[有] 有:助词。
[成] 成:成就。动词。
[有成]:西周成语。大有成就的意思。
[于] 于:介词。
[猷] 猷:慮,慮思。名词。



《尚書•洪範》:“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

[猷] 猷:慮,慮思。名词。

译文:百姓平民,有所想法、有所作为、有所操守的,你可以录用为官。



《周官》:“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

[猷] 猷:慮,慮思。名词。

《逸周書•諡法》:“大慮靜民曰定”。
《周易•既濟•象傳》:“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
《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詩經•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

[猷] 猷:慮,慮思。名词。

译文:君子有好的设想,小人则必从矣。

毛诗传:“徽,美也。”
郑玄笺:“猷,道也。”



【猷非謀】


《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君子有遠慮,小人從邇。”


《詩經•大雅•抑》:“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訏謨定命、遠猶(猷)辰告,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訏謨定命、遠猶(猷)辰告”
毛诗传:“訏,大。謨,謀。猶,道。辰,时也。”
郑玄笺:“猶,图也。太谋定命,谓正月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也。为天下远图庶事,而以岁时告施之。”


《㝬簋》:“㝬作䵼彝寶簋,用康惠朕皇文剌祖考,其各前文人,其瀕在帝廷、陟降、申固皇帝大魯令,用紷保我家、朕位、㝬身,陀陀,降余多福、憲□、宇慕、遠猷。”

译文:厉王亲自制作㝬簋,用以安顺自己的先王。厉王祭祀先王。先王比邻上帝之居所,先王在上、下界来来往往,申固天命。先王保佑王室、天子大位、厉王之身。先王授予厉王多福、憲□、大謀、遠慮。

[㝬] 㝬:周厉王之名。
[作] 作:制,制作。动词。
[䵼彝宝簋]:㝬簋。
[㝬作䵼彝寶簋]:厉王制作㝬簋。

[用] 用:连词。
[康] 康:安。动词。
[惠] 惠:顺。动词。
[康惠]:安顺。动词。合成词。《尚书•文侯之命》:“惠康小民”。
[朕] 朕:第一人称代词。
[皇文剌祖考]:祖先神。
[用康惠朕皇文剌祖考]:用以安顺我(厉王)的先王(祖先神)。

[其] 其:代词。指周厉王。
[各] 各:祭祀动词。
[前文人]:祖先神。指上一句之“皇文烈祖考”。
[其各前文人]:厉王祭祀先王(祖先神)。

[其] 其:代词。指上一句之“前文人”。
[濒] 濒:频、比。动词。比邻的意思。
[在] 在:介词。
[帝廷]:上帝之居所。
[其瀕在帝廷]:先王比邻上帝之居所。

[陟] 陟:登,上升。动词。
[降] 降:下,降临。动词。
[陟降]:往来。动词。合成词。西周成语。神在上、下界往来的意思。

[申固]:延续、巩固。动词。合成词。西周成语。
[皇帝]
[大魯令]:大令。名词。
[皇帝大魯令]:上帝大令(天命)。
[申固皇帝大魯令]:申固天命。

[用] 用:连词。
[紷] 紷:副词。是一个专用词。《左傳》“令德”、“令名”之“令”。
[保] 保:佑,保佑。动词。
[我家]:王室。
[朕位]:王位。
[㝬身]:天子之身(厉王之身)。
[用紷保我家、朕位、㝬身]:保佑王室、天子大位、天子之身。

[陀陀]:拟声词。描述先王降临所用之词。

[降] 降:授,授予。动词。
[余] 余:第一人称代词。厉王自称。
[多福]:
[憲□]:憲之后那个字不识,“憲□”不知是什么意思。
[宇慕]:大謀。宇,大。慕,謀。《詩•大雅•抑》:“訏謨”毛诗传:“訏,大。謨,謀。”
[遠猷]:遠慮。
[降余多福、憲□、宇慕、遠猷]:授予我(厉王)多福、憲□、大謀、遠慮。



《尚書•君陳》:“爾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后于內,爾乃順之于外,曰:『斯謀斯猷,惟我后之德』。”(《禮記•坊記》、《春秋繁露•竹林》引)

《詩經•小雅•巧言》:“秩秩大猷、聖人莫(謨)之。”



按:在西周金文和早期传世文献文本中,有多例“猷”“謀”两个字一起出现在同一个文本中。

“猷”“謀”这两个字概念范畴有交集,是近义词而不是同义词。

前人将某些文本中的“猷”字释为“道”。“道”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道”是一个坑,什么都可以往里填;“道”是一个沟,什么都可以往里埋。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07-05 11:25:34
周厉王自作器《㝬簋》(《集成》4317)


《左傳•襄公十九年》:“夫銘,天子令德,諸侯言時、計功,大夫稱伐。”

㝬簋铭以“王曰”开首,很明显是一篇宗庙告祭文。
㝬簋铭第一部分是厉王向先王徼(邀)功——向先王汇报自己的执政情况。
㝬簋铭第二部分是厉王各先王——邀先王降临保佑自己。
㝬簋铭第三部分是厉王向先王徼福(求赏)。

1、天子令德配皇天、天子令德稱盩宗室
2、天子各先王
3、天子徼先王福

按:格神时代,西周天子的思想结构,周厉王将其铭刻于彝器。



㝬鐘,又名宗周鐘,西周晚期周厉王自作器。此器何时何地出土,未见著录,《西清古鉴》已载,名为「周宝鐘」,属清宫旧藏。该鐘系目前存世商周甬鐘中最大的一件,堪称“鐘王”。鐘有铭,全篇铭文123字,是商周单件鐘铭最长者。

《㝬鐘》:“隹皇上帝、百神保余小子,朕猷有成、亡競。我隹司(嗣),配皇天。”

1、隹皇上帝、百神保余小子(上帝、百神保佑我)
2、朕猷有成、亡競(我的慮思大有成就、无可匹敌)
3、我隹嗣(我继承文王武王)
4、配皇天(我配皇天)

对西周而言,“猷”(慮)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㝬簋,西周晚期周厉王自作器。1978年5月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齐家村1号西周窖藏出土。该簋是目前存世商周青铜簋中最大的一件,堪称“簋王”。簋有铭,全篇铭文124字。

《㝬簋》:“降余多福、憲□、宇慕、遠猷。”(先王授予我多福、憲□、大謀、遠慮)

1、多福
2、憲□
3、宇慕(大謀)
4、遠猷(遠慮)

对西周而言,“慕”(謀)、“猷”(慮)是两个并行概念。也就是说,謀、猷不能互训。



【猷】(咨)


《尚書•秦誓》:“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雖則云然,尚猷詢茲黃髮,則罔所愆。”

[猷] 猷:咨,咨问。动词。
[詢] 詢:问,詢问。动词。
[猷詢]:咨詢。动词。合成词。



《詩經•小雅•小旻》:“我龜既厭、不我告猶。”

[厭] 厭:厭足。
[猶] 猶:咨问,詢问。

《易•蒙卦》卦辞:“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禮記•曲禮》:“卜筮不過三。”

郑玄注:“求吉不过三。”
王肃云:“礼以三为成也。”

按:“既厭”,已经三卜了。三卜不吉,问卜者如果还是三不罢四不休的,泰龟则不回答咨问,不告以吉凶。


《詩經•小雅•小旻》:“我龜既厭、不我告猶。”

毛诗传:“猶,道也。”
郑玄笺:“猶,图也。卜筮数而渎龟,龟灵厭之,不复告其所图之吉凶。言虽得兆,占繇不中。”


《禮記•緇衣》:“《詩》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猶。』”

郑玄注:“猶,道也。言亵而用之,龟厭之,不告以吉凶之道也。”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07-05 11:25:34
【猷 & 咨】 (句首语气词)


《尚書•大誥》:“王若曰:猷!大誥爾多邦越爾御事……”
《尚書•多士》:“王曰:猷!告爾多士……”
《尚書•多方》:“王若曰:猷!告爾四國多方……”
《尚書•多方》:“王曰:嗚呼!猷!告爾有方多士暨殷多士……”
《尚書•微子之命》:“王若曰:猷!殷王元子……”


《詩經•大雅•蕩》:“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尚書•堯典》:“帝曰:咨!汝羲暨和……”
《尚書•堯典》:“帝曰:咨!四岳……”

《尚書•舜典》:“舜曰:咨!四岳……”
《尚書•舜典》:“帝曰:咨!四岳……”
《尚書•舜典》:“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

《尚書•大禹謨》:“帝曰:咨!禹……”


《尚書•舜典》:“帝曰:俞!咨!禹……”
《尚書•舜典》:“帝曰:俞!咨!垂……”
《尚書•舜典》:“帝曰:俞!咨!益……”
《尚書•舜典》:“帝曰:俞!咨!伯……”


《尚書•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 → “帝曰:咨!疇若時登庸?”
《尚書•堯典》:“帝曰:疇咨若予采?” → “帝曰:咨!疇若予采?”

例:
《尚書•舜典》:“帝曰:疇若予工?”
《尚書•舜典》:“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


按:“句首语气词”,前人称之为“发语词”,或称“叹词”。

“嗚呼”、“於呼”,也是句首语气词,一般认为,按出现的时间顺序,“嗚呼”在前,“於呼”在后。

从《尚書》看,应该是“猷”在前,“咨”在后。

我不懂上古音,不知道“猷”“咨”这两个字在语音上有什么联系。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07-05 11:25:34
《尚書•伊訓》:“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按:格神时代,先人们认为,人间发生的百祥和百殃,都是天意。


《列子•力命》:“老聃語關尹曰:‘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老子》第七十三章:“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猶] 猶:慮,慮思。动词。
[難] 難:患,患難。名词。

按:上帝不常,无缘无故,作不善、降之百殃。所以圣人猶(慮)患难。

“聖人猶難之”(《老子》第七十三章)就是“《書》曰:「居安思危。」”(《左傳•襄公十一年》)。



《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周易•既濟•象傳》:“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

《老子》第七十三章:“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按:“聖人猶難之”、“君子以思患”,圣人、君子开始有意识的摆脱天意,这是迈开了从格神时代走向格物时代的第一步。

这一切都是从“聖人猶(慮)”“君子思”开始的。



郭店简《老子》甲本:“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猷難之,故終亡難。”

《老子》第六十三章:“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猶] 猶:慮思。动词。
[難] 難:難易。名词。

按:為天下事,聖人猶(慮)難易,先易后難,終於無難。

楼主:下上大神

字数:7399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4-17 23:51:06

更新时间:2020-07-05 11:25:34

评论数: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