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哲学常识100条9

哲学常识100条9

楼主:圣智之境2015  时间:2020-04-28 20:46:38
十八、认识是方法,知识是产品。
“认识有两种方式:形象认识或逻辑认识,来自想像的认识或来自理智的认识,对个体的认识或对共相的认识,对个别事物的认识或对事物间关系的认识------一句话,产生形象的认识或产生概念的认识。------”(《钱钟书集.人生边上的边上》453)
在现当代的西方哲学“显学”中,我们还未看到哪位哲学家分清了认识与知识,而我们的翻译者中,也不见一位分清。
认识就是方法。
认识就是范畴。
只不过认识从属于最高的范畴(事物或事情)。这也正是方法论与本体论的统一。
用老百姓的话说,认识有两种方式:一是看(视觉),二是思(知觉)。相应的产品有两种:一是形象(字),二是概念(名)。
我们的意识活动是认识的唯一根本(内外通而意物合),认识则是唯一根本的方法,辩证法也同样是认识的产物,也是知识。只不过这种知识一样作为工具,方便我们思索道理。这和我们制造其它工具一样。
但是,知识创造出来了,几人反省了知识是如何产生的?自然科学就是只使用工具,从来不研究认识本身的。而研究认识本身(意识活动)正是哲学的任务(费希特的《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可谓开山之作)。
人们就这样常常只是认识(思想)道理,谁想到要制造一个认识(思想)道理的工具了?直至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开始,反思认识、并要创造认识(思想)的工具了。
海德格尔因为对黑格尔的不理解或不满意,想另创造表达工具,结果是“半诗化的文风”(《真理与方法2》12),不诗不易,真是倒退。伽达默尔穷尽气力的结果也不过是“就是logoi,讲话,‘只是’讲话。” (《真理与方法2》53)却是名与字不分。
至于数理逻辑,想僭越到思想道理上来,器之不得,如何成思?而实用主义只想实用,就不想玄致,当然他们也不需要思想道理的工具了。二者都只是创造知识,不研究创造如何可能,何谈哲学。
人类为看见创造显微镜望远镜,为思想道理创造了什么工具?

十九、体用互蕴一体:顺生得意与逆下问道
“忘言觅词外之意,超象揣形上之旨;丧所怀来,而亦无所得返。”(《管锥编》24)
意生,“内外通而意物合”之体隐,生生(意识活动、认识)之生意显也。
意生而象得言出,象形定而字成。就字而名,名正而传实明道,道可道矣。
因为看见物,人被先物为主了,物显而意隐矣。然而,人类战胜自然的过程也正是战胜自己的过程,物隐则意显矣。
时隐时显中,伴随着对实体(有。有树)的追问,对主体(我、意识。先验的综合)的追问也显现了。
静态的、平面的统一体或同一体也产生了(物、1、原子、元素,我、哲学意识),只是物、我的二元还存在。
生(生生、生成)是过程的、历史的、成长的、立体的,理念论(体用论)再加上辩证论,体悉寓于用、体用互蕴一体之本体得矣。智遣而慧生、有意象足矣(“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复归“内外通而意物合”之体矣。可以示体者,名言如:“0”也、“1”也、圆也,道也(理而喻于路),易也(一字多意法),生也(体用论+辩证法);而文学艺术家之比喻图画音乐之象则无穷尽矣。均不外象(字)象(名)不二也。
如是者,“天怀发中”、顺生得意(象)、得名之自然进路也。
然,偏其反耳,“忘言觅词外之意,超象揣形上之旨”之逆下问道者众也。如海格德尔之问“存在是什么?”奎因之问“何物存在?”等。何则?离物而胸中无意象、“丧所怀来”也。对治之法有三:第一,自然是回到顺生实践、重回大地,搁置(悬置)所有成见思想,随遇而安,胸中生意则无所闲暇矣;第二,用先贤创造的思想道理之工具如体用论、辩证法解决之;第三,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看或阅读任何一件伟大的艺术品都如登山,足以疗任何闲思病、且如水中之盐可补生命前行之营养。三法中,第一、三为偏方治大病,以“体道”治“悟道”、用“行足”开“智目”,求其回家、回到生活本身、回到顺生得意也;第二法为对症下药,虽“问题优先于陈述”(《真理与方法》68),但亦正答案就在问题中。

楼主:圣智之境2015

字数:1585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20-04-27 17:43:38

更新时间:2020-04-28 20:46:38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