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哲学常识100条13

哲学常识100条13

楼主:圣智之境2015  时间:2020-05-10 19:17:04
二十五、哲学知识的两个关键:从统一体(0或1)开始
因为意识进行的太快,所以人们难以察微知著。
在感性阶段,正如小孩子物我不分。
在知性阶段,明显的物我两端、内外两截、身心二本。
但是,实际上,造成两端的是我们的知性,而不是我们。
如能分身自省、跳出圈外看(如艺术家),世界只是一个正在发生着的故事,我们只不过是身处其中几十年罢了(“留命桑田又一回”而已),你并不在世界之外。你与世界的两端(两分)是你的知性能力在坚持着。
艺术家及历史家们看得很清楚的故事,哲学家怎么看、怎么说呢?
首先的关键是哲学意识。
“在通常意识里,我不知道我【在认识过程里】是能动、是能决定的。”(《哲学史讲演录》321)
我与我的认识(意识)能力是体与用的关系,我与我的实践(意志)能力也是体与用的关系。而认识与实践能力则是多边关系(这些都是哲学家的话语,但讲出来一样是故事)。
我的知性坚执着分与端,正说明了知性只是我之一端。
统摄着认识(意识)与实践(意志)之我透明之后,我与物之两端却还在那坚执着。
“谢林以耶可比的思维与存在统一原则为基础”(《哲学史讲演录》340)。
可是,艺术家那里却只有统一的世界故事。
这就是第二个哲学关键:莫忘来时路,我们是从统一体开始的。
“复初守静,则道体浑然而莫可名也”。(《管锥编》639)
“复静者,言得一也,非死且寐之谓也。”(《谈艺录》694)
这样,统一体或“一”有二:
一则“悟道鸢飞鱼跃处,工夫原不在陈编”。观鱼之与水一体跃如,明人之与物一体活如也(王阳明格竹不得,写鱼却得,何则?一静一动也)。此“绝圣弃智,天君不动。” (《谈艺录》111)之自在神也。
二则“由思学所得之悟,与人生融贯一气,不弃言说,可见施行。” (《谈艺录》694)“乃超越思虑见闻,别证妙境而契胜谛。《易》所谓‘精义入神’”。(《谈艺录》112)
其一说明了我们的起点,其二说明了我们的终点。中路则需“藉思辩之功,‘自发’之明进而为‘自觉’之融” (《管锥编》32)。

二十六、辩证法:点型体(“0”或“1”)、集合体(平面体)、综合体(圆体)
两种统一体,一则是点型体如“0”,一则是综合体如圆。
艺术(历史)家永恒地述说着这个唯一的世界故事。“鸢飞”或“鱼跃”,一点足以喻体矣,要之“观万物自得意”,所谓“翠竹黄花皆佛性”也。
哲学家怎么讲这个故事呢?
亦不外“生意”一根线、生活一个体也。
“‘遲曰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上兩句見兩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 (《谈艺录》564)
哲学也不能违背这“千江一月”的自然吧?
可是,必是物我“分”才有我伐树呀?
“我伐树”与“春风花草香”有区别吗?当然。但是,至少也一样是“万物自得”吧?艺术家不正是尽管分分别别、各各色色,但都是一整个“万物自得”吗?
只不过,艺术家永远是这个“一整个”世界!这正是艺术作品的整一性特征。“1”也、“0”也,一点型一世界也。
可是,感性的会通“意”到了知性那里,就因上层楼而忘了根呀,我是我,树(物)是树(物)呀。
知识与自在之世界不符矣。
问题是出在知识那里吗?
知识也没什么不对之处呀,难道树(物)不是树(树)、我不是我??
当然不是。
可也别忘了,在艺术的世界里,树(物)也罢、我也罢,都不过是一景中之物、我罢了。
怎么回事?
“有一而不亡二” (《管锥编》688)也,一月千江、一景物我也。
世界者,统一体(艺术世界者,“整”景也)。我、物(树)者,用也。
无我、无物(树),“内外通而意物合”亦不会发生,世界之景不成。
只有我、有物(树),我必亦非我、物(树)亦必非物(树)也。何则?陷“分散眢论”矣,必成休谟之破我、佛喻之言无车矣。所谓“分举一则不成二、指百体则不得马”,正是执“第六张半饼”是也。
此无他,“明珠走盤而不出於盤”(《谈艺录》293),一体共生、体用一体之统一体也。是则,景因物我而成,物我因景而定,景与物我互相规定也。
此无他,发现“守秩序之自由” (《谈艺录》293)、“心灵之统辖”(《美学原理》)也。

楼主:圣智之境2015

字数:1638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20-05-08 05:10:51

更新时间:2020-05-10 19:17:04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