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诗韵新规则:废除平仄与绝对押韵

诗韵新规则:废除平仄与绝对押韵

楼主:以明ing  时间:2019-01-11 20:57:52
诗韵新规则(上):废除平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绝对是人类文化和美学上的奇迹,所以即使到了物欲横流的现代,还是有很多人喜爱古典诗词。他们不仅阅读,甚至还写作。
写作近体诗的人,一般都是按照唐代的韵律来写的。知识更深厚的人,比如大学教授,他们会按照严格的平仄来填写。近体诗最大的特点确实就是平仄,似乎不讲平仄,就不是近体诗了。
元代以前的汉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在平仄上,平就是平声,上、去、入为仄声。虽然现在已经听不到唐代汉语发音,但可以推想出,平声字应该是比较和缓的,而其他三声则比较急促高亢。这样一来,平仄相间,就可以让诗句有一种抑扬顿挫之美。
现代汉语没有入声字,很难想象什么叫做高亢。但是一些方言里面还有入声,比如粤语。粤语里的德(dak)、则(zak)、黑(haak)等字,就是入声字,其读音非常短促、急促、高亢,好像一个鞭炮突然爆炸!李清照的《声声慢》就是压这个韵的,如果用粤语读,其韵脚都非常急促,跟其他字很明显不同,整首诗读起来,就有一种缓急相间之美。
到了元代以后,就没有入声字了。到了现代,汉语的声调变成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除了声调变化之外,我相信具体的读音,也一定跟唐代的读音完全不同。
关于古音到现代音的转化,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这里不多讨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古代的入声字转变到了其他的几个声调。也就是说,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的很多字,在古代都是入声字。
元代以后的人学唐宋人作诗填词,他们用的不是他们当时的音韵,而是用唐代的音韵,也就是中古音韵。现代学识雄厚的学者,也继承了这个传统。
比如枯和哭,现代的读音完全相同,都是阴平。但是枯在中古音是平声,而哭在中古音则是入声。这样一来,在作近体诗的时候,枯就属于平声,而哭就成为仄声。
明代音韵学家陈第,有一句在音韵学上影响深远的名言: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字有更革,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草书等等,最后发展成现在的简体字。音有转移,从中古音转变为现代的声调。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所有的一切都在改变。
马哲说,时代在不断变化,人们应该根据变化而行动,应该实事求是。既然音调已经发生变化了,为什么不使用现代的声调来作诗,还死死地固守传统,用千百年前的声调来作诗呢?你用古代的音韵来写诗,又有谁会用古代的音韵来读呢,恐怕你自己也不会用古音来读吧!
我觉得那些固守传统的人,不是要作诗,而是在炫耀他的知识,是为了作诗而作诗。我只想说一句: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或者学叔孙通来一句: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当然,这样说也不对,那些学者不一定是在炫耀自己的知识,而是没有胆魄和勇气。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缺少胆气,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敢去打破,即使已经不适时宜了,也一直沿用下去。
总之,我认为,现代人写近体诗,可以完全废弃平仄,或者就用现代音来划分平仄,阴平阳平就是平仄,上声和去声就是仄。
但是,古代的平声和仄声,声调上应该相差很大的,平声比较和缓,仄声比较急促,这样才能形成高低相成、抑扬顿挫之美。可我觉得现代的四声,声调都很和缓,去声有点急,但也不是很明显,故此不能形成抑扬顿挫之美感。所以,完全废除平仄,也无所谓。
当然,近体诗的平仄可以废除,对偶是不可以的。
楼主:以明ing  时间:2019-01-11 20:57:52
@江雨晓 2015-01-30 04:28:58
说出了我多年以来的心里话,严重支持!
-----------------------------
还以为只有我“大逆不道”呢,还好,有人跟我看法一样!
楼主:以明ing  时间:2019-01-11 20:57:52
@诗溪散人 2015-01-30 19:19:07
看着文辞美,有内涵,读起来朗朗上口,句末押韵,就行了,何必苛求。明人笔记就提出过质疑,说明代读音和唐宋都不同,怎么能死守教条。
-----------------------------
那笔记叫什么名字,想读读!
楼主:以明ing  时间:2019-01-11 20:57:52
诗韵新规则(下):绝对押韵

首先,诗歌必须押韵,无论古体诗还是现代诗。
关于现代诗是否需要押韵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在此不多做讨论,这也不是本文的主题。就我而言,我认为诗歌必须要押韵,韵律是诗歌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散文最重要的因素。诗歌不仅要押韵,而且要压很严格的、完全相同的韵。
现在很多人写诗不押韵,但是在中国现代诗刚刚开始的时候,是押韵的。而且,现在的流行歌词,很多也是押韵的。不过,他们的押韵都不是很严格。
也许唐诗影响力太大,现在使用的诗韵,基本是使用中古音的音韵。但是,有一些韵,其实早就不押韵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eng和ing,以及en和in。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eng和ing在中古都是相同的,但我读到的唐诗里面,eng和ing都是同一个韵。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现在列举王维的两首诗。
王维的《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石窌恩荣重,金吾车骑盛。将朝每赠言,入室还相敬。叠鼓秋城动,悬旌寒日映。不言长不归,环佩犹将听。这里盛、敬、映、听押韵。还有《早朝》: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城乌睥睨晓,宫井辘轳声。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这里的城、声、迎、瀛押韵。
中古音我们自然不知道该怎么读,但粤语和中古音比较相近,粤语里盛(sing6)和城(sing4),读音都类似“形”,声(sing1),读音类似“醒”。故此,这些字跟其他字是押韵的。但是用现代的普通话读,很明显,完全不是一个韵。
可是现当代诗歌里,却依旧按照唐代的传统,将其归入同一个押韵。比如闻一多的《死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死水》是隔句用韵的,其他部分都押韵,故此这里的明和声,闻一多先生也是将其归入同韵的。但是,读起来很明显不同。
还有en和in,唐诗也都是押韵的,比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里的侵、吟、沉、心是押韵的,其粤语读音为侵(cam1)、吟(jam4)、沉(cam4)、心(sam1)很明显是押韵的。但是用普通话读,还是不押韵。
这两个音现代已经不押韵了,可因为继承古代,还是将其归入同一个音韵。
其实不单是这些毫不相同的韵母,即使是相同的韵母,读起来也不同韵,就是an和ian。ban和bian,我就觉得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读音。般、办、半、版、班、板,便、变、边、遍、扁、辩,这两组音,我读来读去都不觉得有相同的地方。dan和dian,pan和pian,man和mian,nan和nian,lan和lian,都不一样。但是jian和juan、qian和quan、xian和xuan、yan和yuan,这几个则是押韵的。我认为诗歌应该押严格的韵,所以应该分开。不过,ao和iao则是同韵。
我整理了全新的音韵表,是现代汉语的绝对押韵:
第一韵:a
第二韵:o
第三韵:ie、ue
第四韵:e
第五韵:er
第六韵:c/s/z/ch/sh/zh-i
第七韵:i、v
第八韵:ei、ui
第九韵:ai
第十韵:ao
第十一韵:an
第十二韵:ian、j/q/x/y-an
第十三韵:u
第十四韵:ou、iu
第十五韵:en、un
第十六韵:in、j/q/x/y-un
第十七韵:ang
第十八韵:eng
第十九韵:ing
第二十韵:ong

楼主:以明ing

字数:2883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5-01-30 01:17:00

更新时间:2019-01-11 20:57:52

评论数: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