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原创)

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原创)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简介

本文节选自自创长篇小说《滚滚红尘东逝水》第一部《梦落花》(该书正在天涯社区舞文弄墨板块连载)全书分三部,总计约150万字,共分三部。该书以明朝盛世为背景,以大国崛起和缠绵爱情为主题,二条线索交织,按照七虚三实(凡是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都是真实的)的写法,勾勒了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

现在将历史事件单独抽出来,独成一体,供大家指点。由于是小说,自然不是完全符合历史,自然有虚构的情节,但是本文百分之八十是按照历史来写的,希望各位老师茶余饭后给予指导。

《大明崛起》部分学习了《三国演义》的写法,虽然东施效颦,但付注了作者的心血。《滚滚红尘东逝水》系列背景从靖难到仁宣盛世,也就是大明最强大、最富足的时代。现将第一部中靖难背景摘出,名曰《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希望大家喜欢!

《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全书约12万字,天天连载。摘自《滚滚红尘东逝水》第一部《梦落花》第一回部分,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和十八部分。以下附《梦落花》各回目:

读百家之言,研治世经略,每每清风徐来,坐拥静夜揽明月,此心当慧,四十载风雨人生,应知造物需忌才。

写鸿篇巨制,融喜怒哀乐,时时入木三分,堪笑荆棘栖凤鸾,大才不负,三十年求知之路,不为一日争短长!


尽平生所学于笔端,让讥笑的人去讥笑,诽谤的人去诽谤吧!写下去,无论如何也要写下去:这是一种志向的寄托,也是一种毅力的寄托!仅仅这两种寄托是远远不够的,那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痛苦的解脱方式。欲出烦恼须无我,历尽磨难好做人。正是:
夜梦落花飘飞红, 笑看今生无逢迎。
醉眼写尽梦中事, 不负千古才子名。



第一部 《梦落花》

英雄知己

第一回 迷失途羽化点睛
寻慧眼成文献才
第二回 遇红颜成文得知己
试才德高人三用计
第三回 张倩仪奉命授天卷
野鹤生纵论天下事
第四回 广成文夜会小信陵
崔不平详述黄金事

惊天阴谋

第五回 俏冰肌含笑戏复知
小刘策单身会肖龙
第六回 童心依月夜幽会
肖冰肌冰释前嫌
第七回 肖龙丧命留疑云
承业抚琴访贤士
第八回 秋风指点道玄机
童府诡秘两悬疑
第九回 解悬疑冰肌悟元凶
救孤危复知显大智

恩怨情仇

第十回 赵晚霞一笑倾城
梁国重如醉如痴
第十一回 怜红尘纨绔丧生
报私仇右丞遭劫
第十二回 报不平红云救成文
仗大义师兄责师弟
第十三回 彩云山红云奔救
赵晚霞喜结良缘

问鼎天下

第十四回 据北平燕王靖难
袭雄县炳文丧师
第十五回 朱棣用计袭大宁
燕王郑灞破景隆
第十六回 燕王大战白沟河
铁铉计守济南城
第十七回 用奇谋燕王图南京
学祖父允炆遁空门

才子丽人

第十八回 君临天下建大业
京师圣上访真才
第十九回 青石岭中天逢怜玉
桃花坞倩仪主婚姻
第二十回 真英雄整治害民虫
奇女子畅游翦云山

初九之复

第二十一回 受密诏不平承遗志
享鱼水国重乐融融
第二十二回 梁国重巧戏生活趣
姚怜玉怒斥见利义徒
第二十三回 崔不平初斗许敬贤
沈管家设伏十二娘

美女侠影

第二十四回 害忠良吴天设毒计
查元凶怜玉捉恶人
第二十五回 广成文嘲弄见利汉
姚怜玉乔装入西域
第二十六回 帖木儿横扫西域
大明国严阵以待

一触即发

第二十七回 广成文巧言戏小丑
红云女乔装探地牢
第二十八回 刘露霜惊醒鸳鸯梦
浪荡女假命耍无赖
第二十九回 救风尘侠女夜行
报知己烈女横戈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1: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原创)


清逸居士言:
落魄贤才何肖愁? 草庐萤下显神能。
笔运龙蛇画日月, 神到脉通乾坤行。
五岳仙山灵光起, 八荒江河勾勒成。
挥笔写下感人泪, 但观岁月话真情。
又言:
蝇头青史观历朝, 每有英雄气自豪。
冲天剑胆撼日月, 抚竹琴心意气遥。
世人扼腕豪杰事, 若无才子随尘渺。
一字一句皆辛苦, 谁知长年心神劳?

元顺帝荒淫无道,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最终乞丐皇帝朱元璋平定了天下,民享太平。朱元璋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于是朱元璋九次北伐蒙古,扩地千里,国家版图达到极盛。大明强盛四海宾服,一时间万国来朝。
当时有一州地处偏远,名字叫“黄金州”,该州乘着战乱割据一偶,大明建立,不服从大明管理,朱元璋大怒,准备起兵马二十万讨伐。
这日上朝,群臣参见已毕,众人正要议事,这时突然有边关八百里加急来报:北方蒙古孛儿只斤坤帖木儿继承皇位,起雄兵二十万,出封狼居胥山,有威逼北平之势。
朱元璋看罢,急忙将加急奏折宣示群臣,并问有何良策。众臣左右环顾,一个个争论不休。
正在大家议论的难分那解的时候,只见班中有一人奋然而出,冲着朱元璋躬身施礼,开口如同洪钟:“父皇无忧,儿臣有一计策,可保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众人大惊,一个个顺着声音一起看去,只见说话的非是别人,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那朱棣长的身材伟岸,虎背熊腰。往脸上看去,但见浓眉阔目,三绺黑须飘洒胸前,相貌堂堂,甚是雄壮。朱棣不但人才不俗,多年来更是以善战有名,十一岁时就被封为燕王,深得朱元璋喜爱。洪武二十三年,燕王同晋王奉命共同讨伐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晋王风流俊逸,平素有志向,喜欢纵谈国事;可是临出发前,晋王突然脸色大变,浑身颤抖,惊恐不敢前行。燕王见状,坦然一笑,与晋王告别后,奋然与部下冒着大雪连夜越过迤都山,出其不意,一举将乃尔不花擒获,自此燕王名声大噪。
此番燕王正巧奉旨回京述职,见朱元璋向群臣问计,群臣争论不休,一时间并无定策,便急忙出班奏道:“父皇,解决蒙古必先解决黄金州,二者不可同时用兵。今天下方定,老百姓渴望太平已久,我大明朝此时更应顺应民意,所以对黄金州不可轻启战端,休养生息才是我朝当今之根本;况且那黄金州不过一州而已,虽然有犯天威,但对我大明构不成威胁,归附我华夏是迟早的事情,所以不可操之过及!从军事上讲,多年来我军逐鹿中原,擅长陆战不习惯山地作战,如果今天冒然起兵讨伐,那中原与黄金州中间有天险阻隔,想必一时间难以奏效,时间久了,又有失国威。依儿臣之见,不如暂且罢兵,还民修养生息,等国家富足,时机已定,那时候可再派使者前去招抚,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至于北元乃是当今心腹大患,虎狼之心不可测,如若让其立足北平,北靠沙漠,接连燕赵富足之地,必有南下之意。儿臣不才,愿意领一军出北平,借道大宁,进逼大漠,使天下之人看出我皇家守边之决心,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朱元璋听罢大喜,亲自起身问道:“不知道我皇儿打算怎样用兵?”
朱棣从容答道:“蒙古骑兵自古以彪悍著称,现在虽然被我们逐入漠北,但元气未尽。自古以来兵贵神速,如果我们按部就班集结军队,那样过于迟疑,给敌人可乘之机!儿臣不才,令上将张玉率一万铁骑星夜兼程,从捷径直插居庸关,扼守北平咽喉,确保北平安危。同时儿臣率领本部人马火速赶到大宁,会同宁王,速调幽燕诸路军马,深入漠北,断敌人的退路,此战必求大破敌军。”
朱元璋不住的点头,赞道:“有皇儿如此虎将,天下何虑!”于是朱元璋令燕王朱棣为讨虏大将军,授予尚方宝剑,节制幽燕诸路军马,即刻启程;同时下诏罢伐黄金州之兵,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并且减轻赋税,还民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21: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原创)


次日朱棣便整军出征,早有朱元璋的随从心腹钱兴将燕王出师的一件小事密报给朱元璋,密报说朱棣除了带领一批原班勇猛的将军之外还带了一位书生,此人叫做李天孝。
朱元璋闻言不做声色的问那李天孝是何人。钱兴斜肩一笑,便答道:“回陛下,此人虽然年纪轻轻,据说足智多谋,不亚于军事刘伯温,有他在燕王身边,此战必能告捷。”说着钱兴便抬头悄悄地看着朱元璋。
见朱元璋不言语,便小心翼翼的说道:“如今太子朱标刚去世不久,陛下已经下诏书立皇太孙朱允炆将来继承大统;可是,燕王强悍,陛下还记得当初大殿上对句之事吗?”
朱元璋心里一愣,面上却没有丝毫表现,便严肃的说道:“如今战事紧急,不可乱言,坏我军心!”钱兴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赶紧答应一声,倒着退了下去。朱元璋一个人在殿中来回踱了几步,脑海里思索着当年大殿对句之事,久久不能平静。
却说燕王带了常鸣、朱能、丘福、谭渊和王真五员健将出发,又悄悄将李天孝化装成一名普通偏将随行,大军很快到了北平近郊。
燕王一面令张玉率军坚守居庸关,一面令心腹人去王府调道衍和尚随军出征。那道衍化作一名普通的士兵悄悄地来到朱棣大军之中,和燕王见过礼,然后上马一同前行。
众人刚出北平,早见一位老和尚在前面打坐,那和尚见了燕王的军队并不让道。燕王勒住坐骑,早有大将常鸣厉声喝道:“何处僧人,胆敢在此阻扰王师?”
那老和尚听了,并不答话,仍然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燕王会意,急忙冲着众人一摆手,喝退常鸣,然后下马,亲自来到老和尚面前,躬身一礼:“朱棣不才,惊扰大师,还请海涵。”
那老和尚方才睁开双眼道:“我佛慈悲,殿下急急忙忙赶往何处?”朱棣又是躬身一礼:“小王奉了圣旨,前去平定北方边乱。”那和尚抖了抖破旧的补丁僧袍,双掌合十道:“殿下大富大贵之人,只是一生断不可离开北方水旺之地。”燕王心中大惊,于是道:“大师可有教诲?”那老僧道:
“遇金而和,遇木而归,遇水而霸,遇火而战,遇土而建。”
说完起身缓缓而去,朱棣沉思不解其意。旁边诸将道:“王爷勿信这疯癫之言。”朱棣对李天孝道:“先生可解其中之意?”李天孝摇摇头:“这几句偈语属下确实不解,不过------”朱棣直直的看着李天孝:“先生不过什么?”李天孝听了哈哈一笑,朱棣看着李天孝也会意一笑。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3: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原创)


众将面面相觑,不解其意思,只有那道衍和尚在一旁冷笑不止。朱棣又问道衍因何发笑?道衍淡淡说道:“此人似曾相识,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究竟是谁。至于那几句偈语,高深莫测,如今大战在即,殿下可不去理会。”
朱棣扬鞭道:“大战在即,刚才儿戏之言,疯癫之语,诸将不可记在心上。现在传我将令,火速行军,只取大宁。”正是清逸居士言:
不解惊人语, 却悟半句言。
相视互一笑, 足见草创先。
到了晚上,大军扎下营寨,朱棣一人呆在大帐内正思索白天发生的事,这时只见道衍缓步走了进来。你道那道衍是何人也?那道衍是长洲人,靖难后被明成祖赐名姚广孝。道衍出身医家,他本应悬壶济世,但是十四岁时候就出家做了和尚,拜席应真为师,法名逃虚子,学习阴阳之术。道衍有一次到嵩山寺游玩,江湖异人袁珙见了道衍,大惊道:“是何异僧?三角眼,面若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是也!”道衍闻言大喜,暗自道:“我这一辈子学贯古今,不图官位和财富,能做刘秉忠是我一生的愿望。”于是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做刘秉忠。
后来他初次见到朱棣,一眼便认定眼前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忽必烈,自己跟了这个人也就能够成为刘秉忠,于是便对朱棣说:“贫僧有大礼相送,我送给你一顶白帽子。”
朱棣闻言大怒,正颜厉色道:“你这和尚,不可乱讲这大逆不道之言,不然死无葬身之地!”道衍听了只把双眼一闭,双掌一合,不再言语,嘴角却挂着一丝冷笑。
朱棣见状便气冲冲的走开了,过了一段时间,朱棣看着四下无人,便悄悄回来,小声对道衍耳语说道:“跟我来吧!”
于是从今以后道衍便悄无声息的做了朱棣的心腹幕僚,二人多次在密室中议事,外人从不知晓。今晚道衍料定朱棣心中有事,便独自一人走了进来。这时候正是隆冬季节,北方的天气异常寒冷,朱棣看着地上的寒冰随口说道: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
道衍呵呵笑道:
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
朱棣听了,十分惊愕,眼睛直直的看着道衍,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只见道衍说道:“贫僧说过,我会送给殿下一顶白帽子,这‘白’下之‘王’绝不是虚言!如今机会来了,殿下可知道此次出征对殿下来说乃是天赐良机。”
朱棣道:“小王驽钝,还请请大师明言。”
道衍道:“殿下真的以为北元犯界?”
朱棣答道:“八百里加急里说的清清楚楚!”
道衍冷笑道:“贫僧这段时间从没有离开北平,可从没有听说北元犯界之事!况且北元早已经胆破心惊,一时间哪里来的二十万铁骑?”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4: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原创)


朱棣恍然道:“难道是——”
道衍呵呵道:“所谓‘圣心难测’,但是依老僧看来,讨伐黄金州只不过是圣上虚晃一枪,为的是找回使者被杀的颜面,维护大明的尊严。稳固江山社稷才是圣心的根本!在圣上看来,黄金州只不过是癣疫之疾,而边疆安危才是心腹大患!是刘军事看透了圣上的心意,才假推说天象;而圣上却想让皇子们说出来,做出事来,以便建立皇子们的威望。殿下试想,如今陛下年事已高,八成是他老人家的身体预感到了什么,所以才急于出征,这正是为了以后的千秋大业而提前做的安排。这些年来,圣上九伐蒙古,北元已经没有了进攻的力气。可是 是千古难寻的大才,他老人家最担心的就是一旦他不在了,北方蒙古的残存势力可能重新复燃,再次威胁大明的安危!斩草要除根,所以圣上才必须要这次北伐。其他皇子偏偏没有这份胆略,而殿下却主动请缨,这非常的及时!一来达到圣上停伐黄金州的的目的;二来为皇家争得了威严,这是多么的深得圣心呀!如果殿下这次出征能够深入漠北,剪除威胁,就能够奠定殿下在群臣们心中的威望!更为最重要的是,王爷更能够通过此次行动深得军心,结交一批国家的精兵良将,这可是千古难寻的良机呀!”
朱棣听了,心中大惊,面上却没有带出来。他暗自道:“我学习权谋几十年,却没能看透父皇的心里;而道衍远在千里之外却能心如明镜,如果将来能够成就大事,也就全依靠这个人了!”
他霍然站了起来,用力按着佩剑,坚定地说:“此番出征不获全功誓不回兵!”
道衍不慌不忙的说道:“今天那个僧人的话王爷可记在心里?”
朱棣这才道:“不知道他胡言乱语的什么。”
道衍道:“王爷苦心经营北平多年,‘断不可离开北方’,这句话他说的很对。这个人是假借‘命理’来说天下形势,依我看来这个人绝不是疯疯癫癫之辈,而是一位世外的高人,其神断不亚于刘伯温军师。”
道衍说着,自己心中大惊,暗自道:怪不得这么眼熟,莫非是他?放眼当今天下,也只有这个人能和刘伯温匹敌,难道他已经出家做了和尚?道衍想到这,心不由得猛地一缩,但是脸上也没有表现出来。

继续发帖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5: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原创)


道衍接着说道:“袁珙曾说,大王年过四十,美髯过胸,当是荣登大宝之时。”
道衍知道袁珙在朱棣心中的分量,所以他故意把“大宝”二字说的声音极低,但是却很突出。
朱棣没有回话,而是双目如同一对盯着猎物的鹰眼,久久的盯着南方,道衍在一旁便一言不发的看着朱棣。他心里明白,暗自高兴,因为他知道自己这几句话无疑增加了朱棣诸多信心,也增加了朱棣更多的欲望。清逸居士有言赞道衍道:
每读《明史》心惠通, 一为刘基一为卿。
仰观北斗知天象, 俯看兵书十万精。
北谋幽燕承大业, 南划长江出奇兵。
一身禅衣一身智, 谈笑之中鬼神惊。
燕王一行众人火速赶到大宁,和宁王朱权兵和一处。那宁王又是何人?“燕王善战,宁王善谋”这是当时对二人最好的评价。宁王生的面目凶恶,鹰眼狼顾,手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雄踞于大宁!实力不可小觑。
当下燕王先向宁王宣读了圣旨,接着拜宁王为讨虏副将军,镇守大宁,总督粮草,宁王接了令,便要宴请燕王。燕王道:“兵贵神速,大宁不可久留。”
燕王辞别宁王,早有密探回来禀报:敌军主将勃林贴木儿拥军八万,雪藏在彻彻儿山北麓,其他各地并没有异常。
朱棣暗自道:“既然北元没有犯我之心,他们必然也就没有准备。敌军八万藏于彻彻儿山恰好是我立功的好机会!自古以来兵贵神速,待敌军不备,我率领主力精锐十万之众星夜兼程,出其不意,越过彻彻儿山,一举击溃贴木儿。”想到这儿,便亲自点将带军出击。
众将见了面面相觑,个个面带难色。朱棣厉声道:“当年魏国大将邓艾历尽艰辛,走山川险峻之地,偷渡阴平,建立了万事之业。如今天寒地冻,大雪封山,攻击敌军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这时候敌人也会疏于防范。我们就是要趁敌人没有任何防备的时机一举歼灭他,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朱棣的话说到这么明白的份上,众将仍然犹豫不决,朱棣大怒,这时只见大将朱能愤然出班,大声叫道:“末将唯燕王马首是瞻!赴汤蹈火,荣辱与共。”
朱棣大喜,满意的点点头道:“将军神勇,真乃今世孟奔!”其余将军受到感动,于是也齐声道:“唯燕王马首是瞻,共建功业!”朱棣满意的点点头,对诸将道:“诸将神勇,均古之恶来!”
燕王命朱能领一军先行,绕道翻越彻彻儿山,先在左翼隐蔽,待自己主力翻越大山,对敌人发起攻击后再从左翼夹击敌军,朱能欣然领命出发。朱棣亲自带领主力星夜出发,冒着严寒,踏着瑞雪,隐蔽而行。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按时到达集结地点,形成了对敌军的合围之势!

待续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roffle2 2017-06-25 21:13:49
楼主写小说是否可以尊重点历史??事实上朱元璋对朱棣一直戒备很深,一直不喜欢他。在你的文章当中,朱棣好像和朱元璋关系好的很,如果是这样,以后就没有朱棣和建文帝争夺皇位的历史了。
明朝相关的历史内容不好写,没有相当功力,写的漏洞百出。
多参考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
-----------------------------
谢谢指点。我说一下,这段是节选的,我写的《滚滚红尘东逝水》主要利用明朝的背景。
首先我是说我写的小说,开篇我说了,有虚构,甚至有些人物都是虚构的。我写的虚构部分主要在于开始部分,后面比较尊重历史,这主要与我写的那本书总体有关;再者单纯写历史就不是小说,就像《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其实我没有说朱元璋很喜欢朱棣,后文有。我前面是说朱元璋有利用朱棣才能的部分。还有,《明朝那些事》基本上是写历史。
谢谢您!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roffle2 2017-06-25 21:13:49
楼主写小说是否可以尊重点历史??事实上朱元璋对朱棣一直戒备很深,一直不喜欢他。在你的文章当中,朱棣好像和朱元璋关系好的很,如果是这样,以后就没有朱棣和建文帝争夺皇位的历史了。
明朝相关的历史内容不好写,没有相当功力,写的漏洞百出。
多参考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
-----------------------------
谢谢您!《明朝那些事》我看过,人家是大家,我们不能比。我也反复看了《明史》,欢迎指点交流。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roffle2 2017-06-25 21:13:49
楼主写小说是否可以尊重点历史??事实上朱元璋对朱棣一直戒备很深,一直不喜欢他。在你的文章当中,朱棣好像和朱元璋关系好的很,如果是这样,以后就没有朱棣和建文帝争夺皇位的历史了。
明朝相关的历史内容不好写,没有相当功力,写的漏洞百出。
多参考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
-----------------------------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6: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原创)


朱棣一声令下,对帖木儿发起全线攻击。朱棣亲率数千铁骑冲进敌军大帐,帖木儿居然还没有明白过神来。朱棣一举击溃敌军,并且亲自斩了帖木儿,敌人残部在哈刺兀的率领下仓皇逃到了兀良哈秃城。朱棣乘胜追击,三日急行军数百里,一举攻占该城,活捉守将哈刺兀,一时间震动整个大漠。北元皇帝急忙派人拿着降书向朱棣称臣,朱棣这才停止进攻,上报朝廷定夺。
捷报飞报朝廷,朱元璋看罢大喜。他心里明白,此战已经消灭了敌军主力,至少可保边界十年安宁。这已经足够了。朱元璋建国以来,大肆诛杀功臣,对功臣宿将十分忌惮,连自己的外甥也不放过,此时他还能相信谁呢?他把自己的儿子们放在边境为王,尤其把燕王、宁王放在最为关键的地方,足以看出对他们二人才能的欣赏,但是他心里是矛盾的,也是无奈的。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尤其是像朱元璋这样的人物。这时候心腹钱兴小心翼翼的再次私下对朱元璋说道:“陛下,您还记得那个李天孝吗?听说此战他出谋划策,功不可没呢,有他在燕王身边、、、、、、”朱元璋听了摆摆手,沉吟不语。
钱兴接着说道:“紫金山有一位通慧长老,听说此人通天彻地,陛下何不到那儿询问未来呢?”朱元璋点头道:“一切由你安排好,但做事要机密,断不可让任何人知道。”钱兴听了,嘴里慌忙应着,然后急忙出宫着手安排。第二天朱元璋乔装改扮,在钱兴等人的保护下,私下见到通慧大师,还没等朱元璋说明来意,只见通慧大师合着眼写了几句偈语交给朱元璋。朱元璋看时,只见上面写着:
双雄争强, 双孝争智。
天下熙熙, 必损其一。
待朱元璋再询问时,只见通慧长老已经圆寂。朱元璋在寺内舍了银子,然后带着钱兴等人回宫。一路上朱元璋无语,等到了宫门时,他突然问钱兴道:“我朝还有带‘孝’字的名士吗?”钱兴急忙答道:“方孝孺是读书人的鼻祖,忠义可嘉。”朱元璋大悟:“不是卿言,朕几乎忘记。如今天下已定,北方威胁已经剪除,国家将迎来复苏繁荣的时刻,朕以前把他当作书呆子,已经压制了二十年,现在到了该他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于是亲自带了朱允炆拜见方孝孺。
哪知方孝孺见了朱元璋长揖不拜,钱兴大怒,正要指责方孝孺,但见朱元璋和颜悦色的冲着方孝孺深施一礼:“先生大才,朕想聘请先生做太子孙的老师,还请先生屈驾。”说完,命令朱允炆跪下拜师。
方孝孺见了,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受了朱允炆三拜,钱兴等人在一旁怒气相向。拜师礼已经完毕,方孝孺坐在哪儿还是那样傲慢无理,朱元璋见了,只是笑呵呵的看着,没有半点生气的样子。又过了半个时辰,众人都等得不耐烦了,朱元璋仍然不急不躁的看着方孝孺,只见方孝孺突然跪在朱元璋面前,磕头流血哭道:“齐桓公五访东郭老人,刘玄德三顾茅庐,臣不过是一介腐儒,而陛下待臣知遇之恩,臣万死不足以报陛下。”钱兴等人见了,这才恍然大悟。

待续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Kewelln 2017-06-26 09:16:52
楼主,先泼盆冷水,只有狼居胥山,没有封狼居胥山。
但是会持续关注,希望楼主坚持写下去。
-----------------------------
非常感谢,真的。谢谢指出错误,我把底稿改过来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Kewelln 2017-06-26 09:16:52
楼主,先泼盆冷水,只有狼居胥山,没有封狼居胥山。
但是会持续关注,希望楼主坚持写下去。
-----------------------------
不存在泼冷水,而是帮助改正错误。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7: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原创)

朱元璋非常高兴,对方孝孺赞赏和嘱托了一番,这才满意的离开;但是他心里还是放心不下那个李天孝,于是对着钱兴耳语几句,钱兴会意,点了头急匆匆离去。
朱允炆别了朱元璋,刚到东门角,迎面碰见陪读的黄子澄。黄子澄见朱允炆脸上有不悦之色,急忙向朱允炆请安。朱允炆看看四下无人,叹了口气问道:“黄先生,如今藩王林立,各自拥兵自重,当如何处置?”
黄子澄听了,用手拍拍胸脯,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态:“殿下,如若藩王逞强,尾大不掉,那时候您可以仿照汉景帝削藩。”朱允炆疑惑的问道:“能成功吗?”
黄子澄呵呵一笑:“汉景帝时候,藩王中仅吴王就拥兵二十万,而景帝仅仅带甲七万,却能在几个月内平叛成功。如今形势不同,朝廷有百万之师,而藩王护卫才足以自守。一旦有变,临以天子六师,何愁藩王不除?”朱允炆看着黄子澄一脸的自信,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朱元璋刚回到寝宫,早有内侍送来叶伯巨的折子,朱元璋看罢大怒:“竖子三番五次劝我削藩,离间我骨肉之情,是何居心!”震怒之下,朱元璋传令锦衣卫李忠速去捕拿叶伯巨。
李忠带领数十人到了叶伯巨的家中,只见他神色自若。李忠刚要问罪,只见叶伯巨仰天大笑道:“忠臣谋国,自古多难。我早知道会有今天。我死不足惜,但祸起萧墙,七国之乱就在眼前了!”说吧,不等李忠捕拿便引颈自刎。
李忠复命,朱元璋听说叶伯巨宁可自刎也不认错,便有些懊悔。这时候又有大臣卓敬上书言道:“如今藩王待遇几乎和太子一样,个个拥兵自重。尊卑无序,何以号令天下?”朱元璋见了卓敬的折子,又思索叶伯巨的折子,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于是给藩王各下了一道圣旨,圣旨大意是藩王只能拥有一定的兵力防守边关,绝不能裂土。
朱元璋对朱允炆道:“我已经把朝廷中那些飞扬的大臣们除掉了,如今有你的叔叔们给你镇守着边关,将来你就可以安心的做皇帝了。”朱允炆听了,突然跪在地上哭诉道:“皇祖父一片苦心,孙儿感激不尽。可是如果藩王对抗朝廷,我应当如何处置?”
朱允炆的这一举动是朱元璋始料不及的,他先是一愣,然后想了想,继而问道:“那你想怎么办?”朱允炆叩头道:“孙儿无奈,只能学习汉景帝削藩。”朱元璋呆坐了半响,叹口气说:“真要是那样,也只能如此了。”
再说钱兴带了密旨到了北平,见了燕王先宣读圣旨,把燕王褒奖了一番,然后问道:“那位是李天孝,李先生?”众人面面相觑。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Kewelln 2017-06-26 09:16:52
楼主,先泼盆冷水,只有狼居胥山,没有封狼居胥山。
但是会持续关注,希望楼主坚持写下去。
-----------------------------
@红尘烟雨心迷蒙 2017-06-26 09:28:48
不存在泼冷水,而是帮助改正错误。
-----------------------------
谢谢你指点。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可否,现在提出来,大家可以讨论。朱元璋对朱棣是既用之也防之。朱元璋在诛杀功臣后,对功臣既不相信,也无到了无人可用地步。对自己的儿子却不然,他既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衷心拥护自己的孙子,确保朱家江山,又担心他们推翻自己的儿子。但是他不可能像杀功臣那样杀自己的儿子,却在制度上对藩王加以约束,但最终没有拿出强有力的措施,这时候他对自己的儿子还是较为相信的,他相信的是江山是朱家的。历史上刘邦对韩信就是大用大疑,但韩信不是刘邦的儿子,最终吕后处决了韩信,但是当刘邦听到消息后《史记》上说是“且喜且怜之!”
希望你能继续提出我的缺点。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8: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原创)

少顷,李天孝答道:“在下正是。”钱兴略点一丝冷笑道:“祝贺你,李先生。圣上念你是个人才,提升你为户部郎中,赶快谢恩吧!”李天孝谢了恩。
钱兴道:“殿下保重,我和李大人回去复命。”燕王挽留道:“钱大人一路辛苦,小王略备了薄酒,请大人留宿一宿,明日启程如何?”钱兴故意带出点为难之色,经燕王再三挽留,钱兴这才答应。
晚上众人开怀畅饮已毕,朱棣面带愁容,回到了自己的王宫,早有李天孝在此等候多时。李天孝一见朱棣,倒身下拜说道:“在下向殿下诀别,今日一别,恐怕关山万里,阴阳两隔。”
朱棣叹口气道:“先生不要如此悲伤,先生高就,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
李天孝说:“殿下危如累卵,天孝恨不能辅佐。”
朱棣大惊道:“先生可有金玉良言教我?”
天孝说:“如今圣上年事已高,一旦山陵崩对殿下可是百弊而无一利。太子孙一旦即位,必然仿效汉景帝削藩,到那时候殿下必然是他们心目中的最大目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请殿下早做安排:听顺朝廷削藩,只能是坐以待毙;还不如反戈一击———成则君临天下,不成也是一世英雄!总比受辱而死好得多。”
朱棣眼含热泪点点头:“先生金玉良言,小王谨记在心!只是我现在束手待命,没有救先生良策。”
天孝哈哈大笑:“今生能遇见殿下这位明主,我已是死而无憾!天下可无我,但不可无燕王。遍观当今形势,依我看来,一旦太子孙即位,重用的必然是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之流:齐泰是马谡、赵括之辈,只会纸上谈兵,临变而无一能;黄子澄更是白面书生,毫无识人之相;那方孝孺虽说是当今大才,只可惜他的才能只适合于盛世治国而不适合于乱世争雄,这三个人都不为忧虑。朱允炆志大才疏,他想效法汉景帝削藩,只可惜他既没有晁错更没有周亚夫!”
李天孝说着,面色突然凝重下来:“放眼天下,我最担心的是朱允炆重用这两个人:一个是卓敬,无双国士,有神鬼莫测之机;另一个是您的至亲内兄,名将徐达之后徐辉祖,殿下要千万提防呀!”
朱棣听了不仅流下泪来,他感激的握着李天孝的手说:“本王正在用人之际,不想你要离我而去。”
李天孝也流下泪来:“殿下大事为重,绝不可妇人之仁。您要外表假痴不癫,内心小心谨慎。一旦天下有变,先发者制人,后发者为人所制。”然后他站起来,坚定的说道:“殿下北图大宁以为依托,据有幽燕用兵之地,南图天下可以争衡。”说完他深深的向朱棣施了一礼,起身告辞。
朱棣紧紧握住李天孝道:“先生还没有等到出头之日就离我而去,我实在是不甘心呀!今夜我陪先生共度一宿。”说完,解下自己身上的貂皮大衣亲自穿在李天孝身上,李天孝见了,流涕道:“天孝为殿下死而无憾!”正是清逸居士言:
刘邦解衣衣韩信, 齐桓五访东郭人。
诸葛鞠躬为感念, 方知大业需贤臣。
李天孝上任没有一个月,突然暴病身亡,朱棣闻言无限伤感,密令心腹将道衍送至安全地带。朱元璋心中欣喜,暗自道:“双‘孝’已经去了一个,剩下一个方孝孺就可以安心辅佐朱允炆了。”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9: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原创)

没过多久,朱元璋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跌倒在地,自此病情越来越沉重,于是把贴身太监王钺叫到跟前,给他一个密封的箱子,嘱咐道:“他日朱允炆如果有大难,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你便将盒子打开,内面有救命之策。”王钺看着这个箱子,心里充满了疑惑,但他没敢多言。
朱元璋又召来朱允炆,再三叮嘱后事。朱允炆含泪一一应允。朱元璋仍然不放心,便召来驸马梅殷等一帮大臣行托孤大事。朱元璋气息微弱的说道:“朕归天之后,你们传朕的遗诏,命令诸王就地治丧,任何人绝不可带兵入朝奔丧,那样会对新帝带来很大的威胁!”
梅殷哭着点头答应,然后表示自己一定竭力辅佐新帝,不辜负皇上的重托。这样朱元璋撒手西归,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然后辞世。清逸居士有言叹朱元璋:
生逢乱世起草中, 建国逐元立大功。
无为士诚惊破胆, 漫有友谅百万兵。
整肃贪官显恨手, 诛杀功臣一样狰。
一身兼具两样色, 谁言王侯宁有种?
下面就是我们要讲的本书的重点,波澜壮阔的大明王朝!说明朝的强大,自然离不开朱元璋创立明王朝,也离不开燕王靖难。
燕王攻占京师,建立帝业,史称“靖难”,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朱棣靖难后建立的国家制度影响明清政治格局长达五百年之久!据百家讲坛著名教授说,明朝的制度,在当时受到西方国家无比的推崇和羡慕!我认为也正是在这种先进制度下才诞生出了三杨、于谦、海瑞、张居正等等历史名臣!才使得大明王朝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
正确认识明朝,首先要有一个公正客观的态度,拂去腐朽的清王朝强加在明朝头上的种种诽谤!正是腐朽、落后和倒退的清朝对明朝的刻意诋毁、肆意谩骂和诸多现代不负责任的影视清宫戏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回首明朝二百年的基业,从来没有屈服的历史,即使是崇祯皇帝也是自杀殉国,南明君臣也死的很有气节,这和苟且偷安屈辱外交的清朝有着天壤之别!
清朝废除内阁制,实行倒退的军机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充其量也只能出一个象纪晓岚这般的弄臣。倒退的清朝为了集中精力统治汉人,奴役汉人,不惜对外屈膝,出让大片中国领土。
清王朝一改严谨记史的传统,对历史进行篡改,对明朝进行歪曲诋毁,对自己进行大力宣扬,因此在清朝很难有秉直的史官,所以所谓的康乾盛世也是过多的夸大其词,远没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永乐盛世那么强大,更没有令我们那么自豪!


待续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10 :大明崛起之问鼎天下(原创)


现在我们对比明清两朝,仅仅是从主观上对比,清朝入关客观上扩大了中国的版图,促进了民族融合,但是那是客观。从主观意识上清朝远不如明朝。康熙无疑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我认为他的主观历史功业主要在于解决了台湾问题,这点我们都赞同!至于除掉鳌拜,那是内部斗争;解决吴三桂,主要是吴三桂的人品令人不齿,缺乏追随者,又加上吴三桂和手下的几员猛将年龄过大,在吴三桂打过长江后便先后死去,尽管如此,吴三桂从云南一隅之地起事,还是逼得康熙差点远遁盛京;解决葛而丹也算不上多大的功劳,那是康熙举全国之力打败了一群微弱的力量。
相反,倒是康熙制定的禁海令使遗留的开放的明朝政策走向了闭关锁国,最终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下签订了一个个的城下之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文字狱,尤其是乾隆时代,可谓是臭名昭著!(这点乾隆连仁慈的嘉庆都远远不如),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影视剧都那么喜欢戏说乾隆,那么喜欢满天飞的清朝大辫子,究竟乾隆给了他们什么?给了我们什么?乾隆的文治仅仅是自己给自己歌功,武功根本就谈不上,偌大的一个乾隆清王朝解决大小金川都那么举步维艰,乾隆何来的武功?
同样是编纂大典,永乐皇帝命人编纂的《永乐大典》规模远远超过了乾隆时的《四库全书》,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永乐大典》保留了历史上所有书籍的原貌,而《四库全书》在编写中毁掉的书比编录的书还要多!连《天工开物》这样的书也毁掉,是我们从日本又重新翻译回来,这种狭隘的思想不知道毁掉了多少历史的珍宝。
今天我们看明朝历史,研究永乐这段令中国人自豪的年代,对于燕王这个人,我们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反臣、凶狠、东厂等片面的认识中,瑕不掩瑜,我们更应该从《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三次打击越南,五次亲征蒙古,创立内阁制度,迁都北京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去透视他那种雄视天下的英雄方略。从海纳百川万国来朝的历史去认识这位“隆胜唐宋”“远迈汉唐”的千古一帝!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时间:2020-06-29 09:19:06


楼主:红尘烟雨心迷蒙

字数:2468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6-24 17:48:16

更新时间:2020-06-29 09:19:06

评论数:8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