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竹:雅能入诗画,俗堪当大用

竹:雅能入诗画,俗堪当大用

楼主:苏祖祥  时间:2020-06-29 18:03:03
沔阳三蒸与草架子
苏祖祥
本地有一句歇后语,最能突出一种竹制品的重要性:“大年三十借竹箅——借不到。”这句歇后语,我城四十岁以上的人大多晓得是什么意思。敝邑以沔阳三蒸(蒸鱼、蒸肉、蒸蔬菜)而著称,平民家庭一年总要在春节、端午节或红白喜事的时候蒸上那么一大甑好吃的,来犒劳一下客人和家人。三蒸的厨具很简单,就是木甑、盖子和竹箅,一般不用专门准备盖子,用锅盖代替就行。三蒸也有讲究,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弄得夹生不熟,即使再加火、加水、翻动米饭和鱼肉菜,都再难得弄熟。那将是一件非常败兴的事情。一般来说,甑的最底层是漉过的半生米饭,第二层是莲藕、土豆、茼蒿、黑白菜、缸豆等蔬菜,最上面的一层是鱼、肉,这样分层可以让鱼、肉的动物油脂浸润到下层的蔬菜和米饭里面,平添一种香味和柔滑。蒸熟的饭菜香飘邻里,讲礼性的人家会一样菜搛一点,端到邻居家去分享。这一大甑美食足以让主客十多人享受一顿饕餮大餐,并成为接下来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美好回忆和劳动动力。竹箅是个什么物件呢?说起来真是琐琐不足道。竹箅是竹制品,价格便宜,放在木甑底部,用来托起米饭、鱼肉、蔬菜,让锅底的蒸汽往上蒸熟饭菜。竹箅的形状与斗笠相似,但可以透气透水。这个物件一年四季只用那么几次,不用的时候就挂在某个角落,因此容易被人所忽略。有些家庭可能将这个东西随处乱放,可是到动甑锅蒸菜蒸饭的时候,怎么也找不着,平时还可以向邻居借用,然而到大年三十每家每户都要动甑锅,那就完全不可能借到竹箅。这就是这个俗语的来由。
借用农具、家具、餐具,是贫苦人家的无奈之举;不到万不得已,农夫农妇是不会开口向邻居借这些东西的。这句歇后语以一种黑色幽默的语气,拿生活中的穷困、无奈之举打趣,消解了普遍性的窘迫难堪。
本地方言描述一个人瘦弱不堪,通常会用“像个架架子”来形容,这里的“架架子”应该就是一种农具——草架子。草架子非常简约,就是用两根长约三米、宽约四厘米的竹片经过火烤之后輮(輮使之然也)成的U型农具,底部支开之后可以单独站立,上面用粗麻绳捆缚两根竹架,麻绳既用来连接两根架子,也是农夫挑起担子的着力点。话说,当年瘦小乏力、发育不良的我帮家里“双抢”,早晨四五点钟就到秧脚田去扯秧,接着就要把秧苗挑到一里多路之外的水田,给哥哥姐姐去插秧。这个路程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腹中空空,路滑路窄,三四十斤重的秧苗,而且草架子挑起来之后也有一米三的样子,几乎与我差不多高;路旁要么是水田,要么是水渠,走了没多远,我就连人带秧和草架子,一起摔到旁边的沟渠里。好在水渠不深,我呛了几口污水之后,抹去头上的水草,爬起来重新支好草架子,装好秧苗,再次颤颤巍巍地挑着秧苗送到水田。作为农具的草架子看上去孤立无援、瘦弱不堪,但却能装载体积较大的秧苗、青草之类的东西,也算是农人的得力工具。“像个架架子”的我挑着草架子,就这样连拖带拽,总算捱到了插秧的地头,也算是为家里的双抢做了一回小帮工。
文人雅士从竹子身上发现了真、善、美的品质,农夫农妇在衣食住行方面充分利用竹子。竹子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于一身,成为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一种植物。

楼主:苏祖祥

字数:1268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6-29 00:46:36

更新时间:2020-06-29 18:03:03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