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清曾有祖孙皇帝巡幸如皋(更新稿)

大清曾有祖孙皇帝巡幸如皋(更新稿)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0-07-05 19:04:03
崇祯来到当时的海上指挥反清复明大战,生下“海上小龙子”。这崇祯在水绘园与董小宛假戏真做……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0-07-05 19:04:03
历史上沿海地区曾经建龙王庙供钱鏐王像图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0-07-05 19:04:03
如皋新版歇后语:
百岁老人解红楼――妻易
(期颐)美梦。
妻易――贾宝玉意中人林黛玉,被换成薛宝钗,美梦破灭。
期颐老人为笔者之父――镇浪上人。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0-07-05 19:04:03
在《红楼梦》(己卯本)第十二回,有侧批曰:“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批者把“此书”与“野史”相对,说明“此书”之寓就是“正史”!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0-07-05 19:04:03
研究《红楼梦》必备:要有大格局,高立点,宽胸襟,灵感应。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0-07-05 19:04:03
《红楼梦》写了作者羲皇上人和 三个曹雪芹

钱祖荣

蔡锷将军编辑的中国十大兵书之一《曾胡治兵语录》曰:“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提倡“惟诚”“惟实”,就是反对敷衍。解读鸿篇巨制《红楼梦》,更要反对敷衍,坚持实事求是,切忌在不是事实中求是。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今社会上存在一种不正常现象:学生与老师互相敷衍,群众与官员互相敷衍,明星与粉丝互相敷衍……特别是红学家与读者互相敷衍,真正是“不知其可也”。红学家找错了《红楼梦》的产生年代和作者,定错了《红楼梦》的主旨,读者不求甚解。红学家一味歪解《红楼梦》,危害了社会风气,让读者只认为《红楼梦》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宝典,而忽略了《红楼梦》是强盛中华教科书的巨大作用。
本文只叙说《红楼梦》写了作者是羲皇上人和书中有三个曹雪芹的问题,暂不涉及其它。
一、《红楼梦》的作者是“羲皇上人”。
研究《红楼梦》者,通常把书中正文内容和脂批内容作为一个体系进行解读。因为,通过分析,大家认为脂砚斋是洞悉《红楼梦》的内容和作者的同时代近于同辈的人。
《红楼梦》的作者是“羲皇上人”的内容,写在第一回的脂批中。书中有一段文字:“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在“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的9个字的右边,有如下行间批语:“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记矣”(附图)。

这段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其意思即是,当然是羲皇上人,便是该书的作者!
二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记”,即是由羲皇上人的生活年代,便可知道《红楼梦》的作书年代。
“羲皇”是怎样一个人呢?
“羲皇”,通常是指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的伏羲皇,他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他的诞生如今叫做甘肃省天水市。
如何解读“羲皇上人”呢?本文分为四种情况:
1、“羲皇上人”,被晋代陶渊明取为自己的一个号。出自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陶渊明平生未尝有过喜欢和恼怒的神色,只是有酒就饮,有时没有酒,也吟咏不停。自以为那种悠闲自得的安详,可与太古之人媲美。
在这里的“羲皇上人”,是指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的人。用来比喻无忧无虑,生活闲适的人。但是,陶渊明不生活在明末清初,不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只能说明《红楼梦》的作者,也是一个历尽沧桑变故仍然拿得起放得下的怡然自得者。
2、“羲皇上人”,是指出家的皇帝和尚。“羲皇”,作为皇帝的代称。“上人”,指长老、和尚。
3、“羲皇上人”,是指“羲皇”的“上人”。此处的“羲皇”之解,结合《红楼梦》作者把甄士隐谐音成真事隐的手法,可谐音为“熙皇”,即康熙皇帝。“上人”,在有些地方语言比如如皋的方言中,指家中父母亲以上的长辈。落实到康熙皇帝身上,就是指出家当和尚的父亲。康熙皇帝的父亲到底是谁,目前学术界有所争议。
4、在文本中,作者把“羲皇上人”加注在“甄士隐”的旁边,说明“甄士隐”与“羲皇上人”密切联系。“甄士隐”的岳父(也是“上人”)封肃住在大如州,这与金陵同贯的大如州必是如皋无疑。而伏羲皇是风(谐音封)姓,出生于甘肃,用伏羲皇暗喻封肃亦顺理成章。
综合以上4种情况,说明康熙做和尚的父亲悠闲自在地居住在大如州,并且是《红楼梦》的作者。
二、《红楼梦》中有3个“曹雪芹”。
《红楼梦》中的“曹雪芹”与其他几百个名字,都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虚构名。如果不信,请看书中对3个曹雪芹的不同描述。
1、在《红楼梦》第1回中,有一条眉批:“若云雪芹批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附图)

这条批语明确提醒读者注意3点:一是曹雪芹只是披阅增删者,作者另有其人——“羲皇上人”;二是作者的笔狡猾的很,他用“画家烟云模糊”的方法,让人产生作者和披阅增删者都是“曹雪芹”的假象;三是明确告戒读者,在阅读《红楼梦》中。千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2、在《红楼梦》第1回中,还有一条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这条批语,不能说明“芹”是《红楼梦》的作者。如果说“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书既然未完成,芹已经为泪尽而逝了,而且批在第1回,那么大部分内容则为他人完成。看来,“芹”只是与《红楼梦》创作有关系的人,他“泪尽而逝”后,书照样写成了。

3、庚辰本《红楼梦》在第74回末写道:“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附图)意思是说小说文稿已对清了,只是中秋诗还没有抄上来,等待雪芹来添上。这一等就是上百年,成为永久的遗憾。
这个“雪芹”应该是个大诗人,所缺的中秋诗,其他人没有敢随便添上。或许与吴梅村有关。

4、程本《红楼梦》在第120回写道:“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果然有个悼红轩,见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里翻阅历来的古史。”……空空道人便问:“先生何以认得此人,便肯替他传述?”(附图)此段文字说明,这个“曹雪芹”只是作者打算请其“传述”《红楼梦》之人。

一言以蔽之,《红楼梦》中的3个“曹雪芹”,分别是:耗时10年增删5次的曹雪芹、书未成泪尽而逝的曹雪芹(算半个)、等待添中秋诗的曹雪芹(算半个)、传述《红楼梦》的曹雪芹。
此文草于五月十三日(伏羲生日)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0-07-05 19:04:03
书未成泪尽而逝的曹雪芹(算半个)、等待添中秋诗的曹雪芹(算半个),或许这两次说的是一个人,所以没有多算人头。

楼主:老卡枪

字数:1057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10-31 02:32:00

更新时间:2020-07-05 19:04:03

评论数:2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