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其它]院士剽窃BBO特大成果看科学腐败

[其它]院士剽窃BBO特大成果看科学腐败

楼主:独看枫叶翩  时间:2020-07-19 07:04:05
从陈创天院士剽窃BBO特大成果看科学腐败

我是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下称物构所)原晶体材料研究室主任,新材料合成与晶体生长研究组(下称合成生长组)组长,研究员,王耀水。数十年来,我们在新技术晶体材料研制方面获得了多项重大成果,每一项无不浸透了包括合成,生长,加工,测试,器件,性能,相图,结构,计算等方面同志们的辛勤汗水。正因为如此,我对1986年我所的新晶体材料偏硼酸钡(BBO)研制成功,获得中国科学院特等奖,这个为国家创汇数千万美元的国际一流成果,遭到原物构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创天的剽窃,深感愤怒。
这起令人发指的科技侵权案和科学腐败案,时隔二十年后,仍不能大白真相于天下,实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科学殿堂中,竟然允许深藏着丑恶的腐败现象!
BBO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激光技术应用的非线性光学新晶体。BBO的研制成功,说它是世界一流的国际金牌性科技成果,实不为过。但是,这项由我们十几位同志,历时八年,经过成千上万次实验,遭受过无数次挫折,失败而在严重实验“错误”中被偶然发现的成果却被以权谋私,欺世盗名的陈创天剽窃了。
请看事件的整个经过:
一,BBO的研制经过
1,发奋图强赶超世界
事情得从30年前说起。1974年之前,我国晶体材料研究,基本上是跟随国外的步伐进行的。具体地说,是从国外已经发表的研究报告中,选择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者,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因此,我国的晶体材料研究工作大约落后于国外5至10年。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我们必须发奋图强,赶超世界。
1974年10月,全国第4届晶体材料学术会议在福州西湖宾馆召开。在卢嘉锡所长的指导下,由本人具体负责筹备工作。本届会议讨论决定,开展我国自己的新晶体材料研究。为落实会议精神,本人以东道主,物构所晶体材料研究室主任的身份,于1976年10月发起并组织召开,以联合全国力量合作攻关为目的的全国第一届新晶体材料合作研究交流会。会议在厦门鼓浪屿宾馆召开,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梁敬魁教授,当时的物构所所长黄金陵教授等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制订了合作攻关计划,并作了具体分工。
但是,代表们回到各自单位后,由于种种原因,攻关计划未能得到落实。一年之后,又由本人发起并在福州梅峰宾馆召开了全国第二届新材料合作交流会。会议专门讨论非线性光学新材料合作攻关问题。但很遗憾,会后各联合攻关单位还是未能落实计划。基于这种情况,本人决心依靠本研究室的力量攻关。于是,由本人领导的铌酸锶钡(SBN)研究组转变为非线性光学新材料研究组。研究组由两个部分组成:(1)新材料合成与晶体长研究组,由本人兼任组长;(2)新材料性能测试与理论研究组(下称性能理论组),由陈创天任组长,兼任理论组组长。物构所新材料研究工作正式启动了。
2,“理论预言”导入歧途
研究伊始,陈创天极力主张选定所谓的“五配位化合物”(类似NaSbF5的化合物)作为攻关对象。其论点是:无机化合物中,除了五配位化合物外,其它的已没什么油水了(因1974年前后几年里,国外一直没什么新材料报道,只有一个五配位化合物NaSbF5,但非线性效应很低,毫无实用价值)。陈创天误认为是一块“大肥肉”,坚持发展“五配位化合物”。经过几次讨论(卢嘉锡所长也在场指导),选出几十个“五配位化合物”作为合成对象。合成实验由本人与叶桂芬,高东寿同志进行。尽管这类氟化物毒性很大,我们还是坚持一个接一个的合成。经过两年左右艰苦合成,数百个“五配位化合物”均已合成出来,但经测试,效果都不理想,没有明显效应。
实践证明,选择“五配位化合物”为合成对象是方向性的错误。但是,陈创天不但不引以为戒,有所反思,反而向上级领导汇报:他理论计算预计“五配位化合物”是不错的,问题在于合成,将失败全归于别人。为了证实他理论预言“五配位化合物”的正确性。他特地请大连化物所的化学合成专家徐元植教授来重新进行所有五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果还是一无所得。事实再次证明,选择“五配化合物”是导入歧途。这就是陈创天“理论预言”的“五配位新材料”。除此之外,到目前为止,物构所发现的所有新材料,没有一个是陈创天“理论预言”的结果。
3.柳暗花明偶得佳绩
在“五配位化合物”的“新材料”研究走投无路的艰难时期(1979年),为了寻找新出路,本人想参照当时国际上最优秀的非线光学材料铌酸钡钠Ba2NaNb5O15(BNN)。发展以阳离子为钡钠(Ba2Na-)的研究方向。在1979年间,选用氧化硼(B2O3);氧化钡(BaO);碳酸钠(Na2CO3);及氧化铌(Nb2O5)为原料,想合成硼铌酸钡钠Ba2NaBNb5O15(BNBN)。经过本人与合作者叶桂芬同志数月试验,终于有了结果,经测试,加入氧化硼的BNBN比不加硼的BNN非线性效应高的多。其实,上述合成已偶然制备出部分BBO,因所用原料及高温固相反应条件正巧与BBO相同。这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巧合,但是,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还误认为我们发现了BNBN“新材料”。紧接着,我们又对其它的钡钠化合物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从中又合成出非线性效应很高的钛酸钡钠Ba2NaTi3O9(BNTO)“新材料”。
就在1979年间,物构所三明二部撤消后,陈长章通过卢嘉锡所长要求到本合成生长组工作。本人同意并安排陈长章及年轻助手高东寿对五配位化合物进一步调研。文献调研时高东寿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偏硼酸钡结构的报道。该文章只表明B-O具有一平面环结构,并没有说它具有何性能和可能有何用处。我们就在本合成组以陈长章,高东寿为主进行试合成,经几个月用水溶液及有机溶液法合成,几乎没什么效果。在这十分困难的时刻,本人提出:试合成偏硼酸钡钠,Ba2NaB2O4(BNBO);提出合成的配方:阳离子为(Ba2Na–),Ba:Na=1:4,阴离子为B-O环;提出合成方法:改用高温固相反应法.由陈长章,高东寿为主进行高温固相反应合成,几天内就烧结出效应极高的所谓偏硼酸钡钠Ba2NaB2O4(BNBO)化合物。我们非常高兴,以为又发现了一个“新材料”BNBO。这样,经大家几年的努力奋斗,在1979年间,本人领导的合成生长组共发现了三个非线性光学“新材料”。
早有私心的陈创天便动起了剽窃之意,他把我们研制出的上述三种“新材料”巧妙的塞进他的一篇与三种新材料发现毫无关系的所谓“理论”文章,并以他为主申请到1980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他可耻剽窃的开始,也是他巧夺天功的“成功试验”。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个耻辱,一个严重错误。奖状上白纸黑字写着我们三个“新材料”的错误名称:偏硼酸钡钠,硼铌酸钡钠,鈦酸钡钠,错误的分子式:Ba2NaB2O4(BNBO),Ba2NaBNb5O15(BNBN),Ba2NaTi3O9(BNTO).这个错误的产生,我有责任,是我想用氧化钡(BaO),碳酸钠(Na2CO3),氧化硼(B2O3)作原料合成偏硼酸钡钠,硼铌酸钡钠,尤其是“错误”的引入“无用”的碳酸钠(Na2CO3)作原料。可正是这些“错误”才导致低温相BBO的偶然发现!“无用”的碳酸钠巧合的起了助熔剂的作用(因其熔点很低),打个比方,它好比水一样,在火海中救了人命,自己却被烧得无影无踪。感谢碳酸钠这个“无名英雄”!这个中国科学史上的“错误”,我有责任;但是,这一罕见的科学腐败案件,可耻的科技剽窃行为,陈创天有罪过!
4,构图测试恍然大悟
1979年间,在当时的物构所所长黄金陵教授的指导下,由卢绍芳,何美云等人对我们发现的偏硼酸钡钠BNBO进行晶体结构的研究测定,始终未发现钠在晶体中。结果说明,我们发现的并不是偏硼酸钡钠BNBO,而是偏硼酸钡BBO。首次建立BBO的正确结构是黄金陵,卢绍芳,何美云等人的重要贡献。同年间我们的新材料偏硼酸钡钠BNBO,在全国第五届晶体材料学术会议(苏州)发表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梁敬魁教授很重视,有意与我们对偏硼酸钡钠BNBO相图进行合作研究。我组派黄清镇同志到北京物理所,在梁敬魁教授的指导下经半年左右的研究测定。结果表明,钠并不在晶体中,从结构与相图研究结果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发现的并不是偏硼酸钡钠BNBO,而是偏硼酸钡BBO!首次确立BBO的标准相图是梁敬魁,黄清镇,等人的重要贡献。
5,错上加错奇迹出现
高效应偏硼酸钡钠粉末虽然能够重复地合成出来,但按照同样配方,让本人的年青助手曾文荣同志进行晶体培养(拉晶)试验时,却出现了“怪”现象,透明单晶虽然很快被培养出来,但非线性效应很小,几乎没有效应。在一次实验中,曾文荣“误”加入过量的钠(Na2CO3),发现晶体很难生长,易拉脱,只拉出一小粒(花生米似的)很不像样的小晶块。可是,从这小晶块中却测出非常高的非线性效应。小组讨论中,本人对此提出理论解释:按原来的成分配方(Ba:Na=1:4),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部分钠(氧化钠,易挥发)在高温下挥发了,而加入过量的钠(氧化钠的熔点低),使融体的熔点大幅度降低,晶体没能在原来的温度下生长,易拉脱。原来,BBO有两种结构,即有对称中心的高温相(无非线性效应)和无对称中心的低温相(有非线性效应)。我们原先并不知如何获取低温相的BBO。正是本人“错误”引进“无用”的碳酸钠(抵熔点)作原料,曾文荣又“误”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错上加错”,致使融体熔点急剧下降,低温相BBO单晶体被奇迹般地培养出来了!第一个高效应BBO单晶培养是曾文荣的重要贡献。
6,精心加工准备“上轿”
BBO晶体性能测试及做成器件之前,必需进行大量精密的机械及光学设计,加工,好比大姑娘出嫁之前,先要美容一番。面对这一全新的晶体,付逢程,叶启金,杨恕冰等同志付出了极大精力与艰苦劳动。但这一“画龙点睛”的重要贡献,却完全被陈创天给遗忘掉。
7,性能测试从零开始
新材料研究开展之前,我们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从粉末样品到单晶,器件的性能测试,所有仪器设备的筹建及每一个测试数据的提供,大量的工作都是由吴柏昌,尤桂铭,江永才,史子康,黄文等人完成的。他们在新材料性能研究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8,批量生产出口创汇
优质BBO大单晶的生长研究及批量生产,提供成果鉴定以及出口创汇,是江爱栋及其小组的重要贡献。综上所述,BBO的研发成功,是我们十几位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通力合作,艰苦奋斗的结果。研发过程中,确实发生过不只一次的“偶然”事件,但“偶然”寓于“必然”。这个“必然”就是我们为了改变我国新材料研究的落后状况,必然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进行成千上万的实验,直至取得最后成功。
二,陈创天窃取BBO研究成果在BBO被我们偶然发现之前,陈创天(包括卢嘉锡所长)根本不知道无机物中有BBO这个好东西。陈创天除了“贡献”出“五配位化合物”这个误导研究方向的“理论”之外,别无“理论贡献”可言。然而,具备欺世盗名权术的陈创天在1980年,第一次成功剽窃了我们误发现的硼铌酸钡钠及偏硼酸钡钠新材料成果后。经几十位科技工作者,整整再花了四年的辛勤劳动,从结构,相图理论到各个实验数据,确实证明我们发现的是偏硼酸钡(BBO)而不是偏硼酸钡钠(BNBO)。他也悟出BBO新材料的重要性了,于是陈创天再次动用其高明的剽窃术。1986年,他神通广大,顺利的再次窃取了BBO新材料成果,中国科学院特等奖(中国科学院最高奖)。这整个过程真叫有关知情者愤怒与悲叹!科学怎能容得如此腐败?如此黑暗?
请看陈创天惯用的几招权术与骗术:
其一,高超骗术,混水摸鱼:把BBO的研发巧妙的纳入他的所谓“阴离子基团理论”预测中。他在无数次的电视新闻,各大报纸杂志报道中,总是大肆吹嘘自己早在文革期间就开始用手摇计算机,做了大量艰苦的计算,在卢嘉锡教授的“结构化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阴离子基团理论”模型;接着,巧妙的把研发BBO的例子混入一谈(混水摸鱼术),一下子将时间倒退整整十年(时间倒置术),最后做出结论:BBO是他理论预测的结果,而BBO的发现又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BBO发现后的几年里,物构所的几位年青人在BBO的基础上,用锂取代钡,又发现了三硼酸锂LiB3O5(LBO)。所有一切全都被陈创天用“混水摸鱼术”纳入其“理论预言”而发现的。
骗术如此高超,不知情的内行人也没能发觉。其实,到目前为止,物构所的所有新材料,没有一个是陈创天理论预言发现的。
其二,借用权术,暗箱操作:陈创天善于“借用”权威人士的权力影响,秘密组织“成果鉴定”。福建物构所的BBO成果,不敢在福建公开进行鉴定。1986年,他通过走后门,拉关系,取得当时物构所及科学院权威领导人的同意,秘密转移到北京进行“鉴定”。请几位熟人专家来为其签字画押。接着,秘密拼凑材料,申报并顺利获得中国科学院特等奖。此事,他不让本人知道,也不让亲手合成BBO的陈长章,高东寿,叶桂芬等全体新材料合成组人员知道。培养BBO的曾文荣,BBO相图测定的黄清镇,BBO结构测定的黄金陵,卢绍芳,何美云,为BBO做大量光学加工的付逢程,叶启金,杨絮冰等人也不知道,更不用说出席“鉴定会”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如何写“成果申请书”的?我们没有见过,大家也没签过字。奇怪吧,这么多位对BBO新材料有重要贡献的人都不知道,也没签字,成果鉴定及成果申请则顺畅的通过。可见其神通广大,手段非凡。
可悲啊,多么黑暗的“科技走私”!堂堂的中国科学院评定成果,也可以走后门,进行“暗箱操作”。但表面上又显得“光明正大”,科学界的权力腐败有多严重?
其三,排除异己,扫除障碍:20多年来,几位对BBO真正做出贡献的同志,进行了数以百计次的书面申诉与上访,结果得到的是打击报复与迫害。指导BBO结构研究的黄金陵教授(当时物构所业务所长)因对BBO事件说了公道话,而被“光荣”调离物所。这位学风正派,成果丰硕,资深望重的科学家因此再也得不到科学院院士的提名。亲手合成BBO的陈长章,高东寿因向科学院等上级反映BBO成果报道失实及科学不道德问题。结果受到打击迫害,或在报纸上点名批判,或是在党纪政纪上对高东寿进行“处理”,不准其党员登记,不准其工作转正。本人也多次向科学院及上级反映情况,所受到的打击报复更是难于以简单的篇幅来描述。当然,能进行如此“高档”的打击报复,并非陈创天一人所能办得到的,但跟他用政客的手腕,借用权威人士力量,进行种种阴谋活动是分不开的。
其四,以假“调查”欺骗上级:中国科学院曾责成物构所对BBO事件进行调查。陈创天则伙同原物构所那学风不正的领导人,授意几个不懂行的行政人员,拼凑假“调查报告”,欺骗搪塞科学院,以致沉冤至今。
三,陈创天所作所为早为同行所不齿陈创天科技侵权,剽窃别人科技成果的行为,由来已久,劣迹斑斑。不仅在物构所内引起共愤,在国内同行中议论纷纷,就是在国际同行也引发了种种质疑。他的不正学风,科学道德败坏不但使其个人遭到非议,而且有损国格。在国际刊物及国际会议上,他也大肆欺骗,说假话,丢尽了脸。
1989年8月,国际第9届晶体生长学术会议(ICCG-9,日本,仙台),在陈创天提交的“理论预言发现BBO,LBO”的报道稿上,由于吹牛,欺骗的太离奇,会议审稿委员会很怀疑,用墨水笔写上:“Occasionallyorpredicted”(责问:是理论预言的还是偶然发现的)并印发给世界各国的代表。不用说20年前,直到现在,世间上还没有人能真正理论预言这种优秀新材料。世界上也没有一个新材料真正是陈创天理论预测发现的。陈在该会上做报告,说BBO,LBO是他理论预言而发现的,当场被人提问:BBO,LBO是你理论预言提出的?是你发现的吗?陈因说假话败露了,满头大汗,脸红耳赤,狼狈不堪,久久回答不出,最后只好说“NO”(不是),难堪地下了台。陈创天过去在电视上频频亮相及各种新闻的无数报道中,口口声声,万分“谦虚”地吹嘘:他的“成就”是在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院长“结构化学理论”的指下所取得的。令大师听了深感无比欣慰。为了某种需要,中国科学院及福建物构所也急需树立一个有“结构化学特色”的“典型人物”,以扩大物构所的知名度。因而,不顾一切地帮陈进行大量的虚假宣传,正中一心想“创天下奇迹”的陈创天的下怀。
陈创天幸运地被选为物构所的“加加林”,借助所剽窃到的BBO成果为“动力”,一举“发射升天”。陈又巧用媒体来大搞“轰动效应”,国内外多个大奖接二连三地窃取到了手。是卢院长亲手推荐陈创天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得主的。原先在“虚”的宣传报道中那么“谦逊”的说他是在卢大师的指导下。。。。可是,在正式学术论文上,成果署名上,奖金(所得不义之财)分配上,全都没有大师的份。你看卑鄙不卑鄙?陈感到“功成名就”了,“功名”甚至已超过了大师。便想夺取物构所所长大权(第一把手)。卢院长一怒之下,把陈创天的物构所副所长,研究所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在物构所的一切职务全撤掉。开水里“拔公鸡毛”,一干二净全拔光。
陈创天在物构所深感日子难过,只好选择“离家出走”到北京某研究所“另立炉灶”。采取这种“剥光衣服”,“裸体”的在物构所“游街示众”的“人治”土办法。我看不是整治科学腐败的好办法。还是民主与法治为好。可以理解,长期上当受骗的卢院长,此时此刻心情有多难受。还有一批对BBO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因写信向上反映陈创天的科学腐败问题而长期受到压制与迫害。
卢老先生也开始为此不安,1994年夏,我从国外合作归来,卢老请我到他家里,出我意外地畅谈了两个小时,说。。。。“过去因陈创天的问题,影响了我们的师生关系,现在陈创天的问题已明朗了。今后我们应保持以前那种正常的师生关系。并郑重其事地说:“陈创天科学极不老实,化学一窍不通,他的问题(指科学造假)一定要解决的”。听起来好像决心很大,可是又过了几年还没动静。BBO冤案又需要大师亲自来“解”,因物构所这个“人造科学家”是大师亲手“塑造”的。“红气球”也是大师亲自帮“吹上天”的,而大师又从科学院长退了下来。科技权力影响,身体健康状况已大不如从前。心有余而力不足,年过一年,大师是想解决,但又不能“自圆其说”。应如何办是好,最后想来个“爆炸”,想用一颗重磅“炸弹”,炸开了陈创天的骗局。他联同前物构所所长梁敬魁院士,前物构所副所长吴新涛院士,现物构所党委书记程文旦教授等五人。联名在中国最高学术刊物之一的《科学通报》上发表文章。郑重指出:“BBO晶体的发现与(陈创天的)阴离子基团理论无关,这当然是无疑的”(见《科学通报》第42卷,第6期,第563页,1997年3月)。该文章由一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一位中国科学院院长,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物构所党委书记,五位作者全都是“重量级”教授。
“炸弹”的份量如此之重,不但在中国,就是世界文献纪录上也未曾见过(可以说,已创造了“吉尼斯”记录)。看来,有点像要对BBO科学腐案进行“手术”前的准备(请大“名医会诊”,并确诊:“BBO的发现与陈创天的理论无关”,那么被窃取的BBO特大成果又该如何处置呢?奇怪的是,该文章发表几年后又是毫无动静。你要是细读几遍,就不难发现。“警察抓小偷”并非想“物归失主”!该“重磅炸弹”看起来很吓人,其实没装入多少“炸药”。只烧毁“小偷”的“外衣”,没伤及其“皮肉”,誏小偷提着大包(所抢夺财宝),坐飞机往北京跑。有幸的“小偷”尚未“归案”,“警长”不幸先离开了人间。冤案又沉入大海深渊。整治中国科学腐败不能用“家长式人治”,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真正实行民主与法治。
四,一个希望祖国五千年的科技文明,曾因封建制度,闭关自守,与世界科技水平拉长了距离。延误了几代中国人的科技进步。如今中国人再也不是“东方病夫”了,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金牌总数居世界第二。那么,在科技领域,黄皮肤的中国人就不行吗?没有国际一流的金牌性成果吗?不!但是为什么中国至今未能获诺贝尔科技奖呢?主要原因是我们科技领域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如何令世人信服?许多科技大奖是颁给没有实际贡献,但有很大权力,很高地位与名望的“科技地主”,甚至科技剽窃犯。只有整治科学腐败,维护科学尊严,才能振兴中国科技!靠吹牛皮,说假话对单位与个人虽有“好处”,但终将祸国殃民,再误中国科学的伟大振兴!“BBO冤案”无论是从其涉及的研究成果看,还是从涉及的人员看,还是从成果的国内外影响看,都是“重量级”的,然而却沉冤20多年未能昭雪。这无论是从大力整治行业不正之风与职业腐败现象,还是提倡反腐倡廉,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民主,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维护科学尊严,维护知识产权来看,还BBO事件以原来面目,分清是非曲直,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还是投鼠忌器,敷衍了事,则何以服人?!
我希望给BBO成果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重新评审。

原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晶体材料研究室主任
非线性光学新材料合成
与晶体生长组组长,研究员  王耀水

通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乌山西路126号9座1601.
联系电话:0591-83773808;
邮政编码:350005
E-MAIL:[email protected]

楼主:独看枫叶翩

字数:8541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06-06-21 22:55:00

更新时间:2020-07-19 07:04:05

评论数:1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