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我的大学 >  《荀子》卷22正名篇诗解5知名辩说心正道正

《荀子》卷22正名篇诗解5知名辩说心正道正

楼主:琴诗书画情易医  时间:2020-08-09 19:18:33
《荀子》卷22正名篇诗解5知名辩说心正道正

题文诗:

名闻实喻,名之用也.累而成文,名之丽也.

用丽俱得,谓之知名.名者所以,期会累实.

言辞也者,兼异实名,以谕一意.辨说也者,

不异实名,喻动静道.期会命名,辨说之用.

辨说也者,心之象道.真心至情,道之工宰.

至道至常,治之经理.辞合于说,说合于心,

心合于道,至道至正.正名而期,质情而喻,

辨异不过,推类不悖.听则合文,辨则尽故.

以正辨奸,犹如引绳,以持曲直.是故邪说,

不能乱道,谬无所窜.有兼听明,无矜奋容;

有兼覆厚,无伐德色.正道说行,则天下正;

正说不行,白道冥躬.是圣辨说,至圣真情,

名正言顺.诗经有曰:颙颙卬卬,如圭如璋,

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此之谓也.

【原文】

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累而成文,名之丽也。用丽俱得,谓之知名。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5>。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辨说也者,不异实名以喻动静之道也。<5-1>期命也者,辨说之用也。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正名而期,质请而喻<6>,辨异而不过,推类而不悖。听则合文,辨则尽故。以正道而辨奸,犹引绳以持曲直<7>。是故,邪说不能乱,百家无所窜<8>。有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说行则天下正,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9>。是圣人之辨说也。诗曰<10>:“颙颙卬卬<11>,如圭如璋<12>,令闻令望<13>,岂弟君子<14>,四方为纲。”此之谓也。

〔注释〕

<5>累:负担,联系。<5-1> 兼异实之名,兼容各种事物的名称。论,谕。不异实名,名实一致,指同一概念和事物。<6>质:使……质朴。 请:通“情”,实情,指名称表示的实际内容。 <7>持:掌握,此指了解、判别。 <8>窜:躲藏。百家无所窜:指他们的奸诈谬误被揭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9>穷:通“躬”。冥躬:使自身默默无闻,指隐居。 <10>引诗见《诗·大雅·卷阿》。 <11>颙颙[yóng 音喁]:恭敬温和的样子。 卬卬[áng 音昂]:志气高昂的样子。 <12>珪:一种玉器,上圆下方。璋: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珪。珪与璋都是帝王、诸侯在朝会时所拿的玉器,所以用来喻指美德。 <13>令:美好。 闻[wèn 音问]:声誉,名声。 <14>岂弟[kǎi tì 音凯涕]:同“恺悌”,温和快乐而平易近人。

〔译文〕

名称一被听到,它所表示的实际事物就能被了解,这是名称的使用。积累名称而形成文章,这是名称的配合。名称的使用、配合都符合要求,就叫做精通名称。名称,是用来互相约定从而联系实际事物的。言语,是并用不同事物的名称来阐述一个意思的。辩论与解说,是不使名实相乱来阐明是非的道理。约定与命名,是供辩论与解说时使用的。辩论与解说,是心灵对道的认识的一种表象。心灵,是道的主宰。道,是政治的永恒法则。心意符合于道,解说符合于心意,言语符合于解说;使名称正确无误并互相约定,使名称的内涵质朴直观而使人明白;辨别不同的事物而不失误,推论类似的事物而不违背情理;这样,听取意见时就能合于礼法,辩论起来就能彻底揭示其所以然。用正确的原则来辨别奸邪,就像拉出墨线来判别曲直一样,所以奸邪的学说就不能混淆视听,各家的谬论也无处躲藏。

有同时听取各方意见的明智,而没有趾高气扬、骄傲自大的容貌;有兼容并包的宽宏大量,而没有自夸美德的神色。自己的学说得到实行,那么天下就能治理好;自己的学说不能实行,那就彰明正道而让自己默默隐退。这就是圣人的辩论与解说。《诗》云:“体貌温顺志高昂,品德如珪又如璋,美妙声誉好名望。和乐平易的君子,天下拿他作榜样。”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楼主:琴诗书画情易医

字数:1634

帖子分类:我的大学

发表时间:2020-08-04 20:22:22

更新时间:2020-08-09 19:18:33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