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未知学院 >  《荀子》卷23性恶篇诗解3圣制礼法化性起伪

《荀子》卷23性恶篇诗解3圣制礼法化性起伪

楼主:琴诗书画情易医  时间:2020-08-13 11:41:22
《荀子》卷23性恶篇诗解3圣制礼法化性起伪

题文诗:
问者有曰:人之性恶,礼义恶生?应之答曰:

礼义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陶人埏埴,而制为器,然器生于,陶人人为.

工人斲木,而成木器,然器生于,工人之伪,
《荀子》卷23性恶篇诗解3圣制礼法化性起伪
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圣人真情,积思广虑,

习人为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礼义法度,

生于圣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若目好色,

耳之好听,口之好味,心之好利,骨体肤理,

其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感而自然,

不待事而,后生之者.感不能然,必且待事,

而后然者,谓生于伪.性伪所生,不同之征.

故圣人者,化性起伪,为生礼义,而制法度;

礼义法度,圣人所生.圣同于众,不异于众,

天性本性;异而过众,伪者人为.好利欲得,

人之情性.假有弟兄,资财而分,且顺情性,

若是兄弟,相拂夺矣;且化礼义,合以文理,

让乎国人,礼义之至,非争非夺,教化所致.


【原文】

问者曰:“人之性恶,则礼义恶生?”

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1>。故陶人埏埴而为器<2>,然则器生于陶人之伪<3>,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工人斲木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4>,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5>。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者,谓之生于伪。是性伪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6>。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假之有弟兄资财而分者,且顺情性<7>,好利而欲得,若是则兄弟相拂夺矣<8>;且化礼义之文理,若是,则让乎国人矣。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注释〕

<1>故:通“固”,本来,原先。 <2>故:犹“夫”。埏[shān 音山]:以水和土并揉捏捶击。 埴[zhí 音直]:细密的黄粘土。 <3>“陶人”,另作“工人”。 <4>肤理:皮肤的纹理。人劳苦则皮肤粗糙干裂,所以“好愉佚”。 佚:同“逸”,安闲。 <5>然:形成<参见《广雅·释诂》>。 待:当为“恃”。 事:从事。 <6>性伪之所生:“性”之所生,即“目好色”等等;“伪”之所生,即礼义、法度、器物等等。其不同之征:生于“性”之征是“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生于“伪”之征是“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 <7>且:犹“若”,参见《古书虚字集释》。 <8>拂:违戾,不顺。

〔译文〕

有人问:“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那么礼义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

我回答他说:所有的礼义,都产生于圣人的人为努力,而不是原先产生于人的本性。制作陶器的人搅拌揉打粘土而制成陶器,那么陶器产生于陶器工人的人为努力,而不是原先产生于人的本性。木工砍削木材而制成木器,那么木器产生于工人的人为努力,而不是原先产生于人的本性。圣人深思熟虑、熟悉人为的事情,从而使礼义产生了、使法度建立起来了,那么礼义法度便是产生于圣人的人为努力,而不是原先产生于人的本性。至于那眼睛爱看美色,耳朵爱听音乐,嘴巴爱吃美味,内心爱好财利,身体喜欢舒适安逸,这些才都是产生于人的本性的东西,是一有感觉就自然形成、不依赖于人为的努力就会产生出来的东西。那些并不由感觉形成、一定要依靠努力从事然后才能形成的东西,便叫做产生于人为。这便是先天本性和后天人为所产生的东西及其不同的特征。

圣人改变了邪恶的本性而作出了人为的努力,人为的努力作出后就产生了礼义,礼义产生后就制定了法度。那么礼义法度这些东西,便是圣人所创制的了。圣人和众人相同而跟众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是先天的本性;圣人和众人不同而又超过众人的地方,是后天的人为努力。那爱好财利而希望得到,这是人的本性。假如有人弟兄之间要分财产而依顺爱好财利而希望得到的本性,那么兄弟之间也会反目为仇、互相争夺了;如果受到礼义规范的教化,那就会推让给国内所有的人了。所以依顺本性,那就兄弟相争;受到礼义教化,那就会推让给国内所有的人了。

楼主:琴诗书画情易医

字数:1818

帖子分类:未知学院

发表时间:2020-08-11 02:44:31

更新时间:2020-08-13 11:41:22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