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五姓七望》

《五姓七望》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数 理变
考槃在涧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第一次来天涯,不知道怎么搞连载。
加上本人正在努力吃喝玩乐,随心更新。
心情好了一天写点。
心情不好一年一更新也有可能。
五姓七望很少有人能关注,关注的人说的也基本驴唇不对马嘴。
索性我来科普了。
科普这玩意儿费力气,我不会讲故事,更喜欢用文言阐述。
文言说五姓七望可能也就几千字。
但是面对大众,文言难懂,而且人们对文言不太了解,很难让所有人看明白。
而白话文……几亿字未见够,而且说的严谨点还得是学术性的。
面对大众的学术性……那还是算了吧。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引子
特意在第一部分前加初部
九加一
道 极杂 极简
讲全极难 讲简又没人能看懂
怎么办 凉拌

考槃在涧 必与我同
开始想讲五胡乱华来着,奈何铺展开来等于五姓七望。干脆利落点儿,写五姓七望。
按道理说,讲“历史”只需要讲历史。
但,我从不按套路出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如是而已

初部详细讲整体和演进
政、经、农、人、策,五者缺一不可。
知源溯今,自然彰显。

参考:二十四史、十六国春秋、春秋、战国策等 所有你能看到的一切史料史籍
素:非其神圣 自然所钟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历史谁都能整两句,无论是谁。
就跟高考里数学和语文的差别,也许没做过方程式,但谁还没写过作文?
所以搞历史……看起来挺容易。
虽然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咱们一个字都没看过,但是不代表咱们不能吹吕布天下第一啊。
于是盲仔跟名著爱好者干起来了。
赵云天下无敌,关羽仁义无双。
于是名著爱好者跟学三国志的正统学者干起来了。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誓死忠诚。
正统学者跟某些公知文豪干起来了。
刘皇叔正统,曹操逆贼,司马懿奸诈。
某些整历史的就跟整政治的干起来了。

莫衷一是,如此云云。
挺可笑的,嘿嘿。
一切服务于……嘛。

天底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有对立面,但是正确。
凭什么政治上没事儿,经济上就不能有事儿?凭什么风调雨顺就不能因为瘟疫而大费周章?地球你们家开的?你说是就是?
你讲、你抄、你编,咱们都默许,这东西,图一乐呗,反正都过去的事儿了。
但是你给他盖棺定性,以假易真,以偏概全。我还真就你没完!
综合起来看嘛,所以才有了这个文喽。
看懂历史很简单,也很麻烦。
历史就是现在,看懂现在才能看懂历史。
现在就是历史,看懂历史才能看懂现在。
单行线下,没有掉头或者岔道的例外。
凭什么你看历史只说政治?你耍流氓呢?一个完整的球体,你非整成一个平面儿,还非得摘出你自认为对的一角说这就是全部,你玩我呢?
讲人文的不考虑历史,讲政治的不研究地理。知道人心的不知道脉络。知经济的不摆明人际。
所以都是一张嘴,反正公婆都有理,大家都是一个方圆的一个边角,咬呗。
挺有意思的哈。
举个例子,有个教授研究出来明朝末年是小冰河时期,然后全民意见开始倾斜了。
那真正的原因是这个?
清朝能进关,一个小冰河就给明朝经济干崩了,你Tm在逗我?
小冰河只是墙倒之前助推的其中一个因素,谁告诉你小冰河人就不能活了?
我要是顺治,我进关第一句话一定是:哎呀我去,所有愚化手段都给我整好了,那我还努力啥啊,顺着来呗!
所以为啥叫顺治,你们心里真的一点数没有吗?
大到禁海,党锢,小到小农经济,掐死商贾,妇女缠足。哪个不比小冰河时期更能当主要原因?
你选个小冰河……请问我能翻你族谱不?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历史当玩笑。
宏观上都没搞懂,你跟我讲四两拨千斤。
在这儿跟我闹呢?

中国的历史整合起来,有另一面。如同阴阳,一直在并行。
五姓七望就是这样。
他们自两周始,终结于宋朝。
影响着思想,影响着皇帝,影响着自古及今几千年的历史。
他们从未在正史之中有过一席之地,但是他们庞大的身躯的掠影却不断在历史之中飘渺沉浮。
他们的宗法根深蒂固,他们的运营模式至今无人探究。
既无史料记载,亦无野史辅明。
这就好比一个满是历史,却无半点文字的棺椁突然出现在人面前一样。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夜深人静,说心里话。
首先,五姓七望我并不是很想讲。
原因诸多,并不想言明。
但是有一点得说,叫人言可畏。
所以我决定只发书,不看任何留言。
当下社会风气不正,总要有一人站出来溯本清源。
讲五姓七望,即是讲古,又在讲今。
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决策大势,又有几人看清讲明?


其次,当今讲史之人,多数忝列门墙而犹不自知。
借用史学之名,玷污基础科学。
感情数学看不懂很难污染,就挑只要会写字就能看懂的历史疯狂污染。
要么堆砌辞藻,要么疯狂抄袭原有知识,要么抄袭某些论文,要么就是借用胡汉之名,胡乱夸大不实历史,倾斜左右人的基础史观。
这是我最厌烦的。
增生出一大堆所谓古风、古言、这那事儿。
实际上很多不经严禁历史探究和思考考验的所谓知识,不仅贻笑大方,还容易错漏,编造的历史和错误的史观,加上明清以来的社会基础风气,让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中国自始至终就是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白骨露于郊野。任何朝代的灭亡不是欺压百姓就是官僚主义,不是落后就是所谓以强而亡。
这种最低级的错误认知,居然能普遍于大众,我着实是意外。
每每观看大众留言,进行所谓的“评讲”历史,都会有悲凉的感觉。
好像中国人的出现就是一种错误。
实则卑从心中起,万般不如人。

最后,讲五姓七望,忽然让我觉得任重道远的一点,在于很多人与我的交谈之中,经常讲历史之中所谓公知的“标签化历史”拿出来与我“探讨”。
还洋洋得意以为自己说的圆全,实则漏洞百出。
更令人窒息的是一群人还站在那人一边,觉得就是那么回事儿。
所以我会在“讲故事”之前,先正正人们心中的基础历史观和内容知识。
所谓历史,大抵还是为政治服务,你抄的历史再多,所谓知识点再多,也只不过是拾人牙慧,舔人家吃剩的大便而已。
想要看清世界,你要接受的,不仅仅是政治历史,还得看清这三百六十行究竟怎么玩儿的。


学历史有什么用,我还得重点说明。
跟当今那群这那玩意儿说的不是一回事儿。
历史就是今天,今天就是历史。
你看得懂今天,才能看懂历史。
你要知道社会究竟是如何运行的,这是无论你从政还是为人要做的最基础的。

以上 2020.8.21 史怀默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初部 势

天气清
地气浊
浊者载,故帝归藏。
大势起于天地,故自天地始。

地理
从地理上来说,长江黄河流域,天生就适合孕育文明。正好,黄河从风陵渡开始往东丈量,千里沃野,一片湿地平原。
东方泰山聚众之势,西侧太行北上山西直达阴山。南下长江南京武汉,西方八水绕长安,西南荆州大水库,东北山东是雷泽。
这中间不特么埋个伏羲黄帝啥的,都白瞎这风水了。
于是乎一万年以来,定居在这儿的人,十之八九都在这附近打转转。
至于三星堆,大哥,都是长江系,还是天府之土,你特么看不起谁啊?
所以自然界的选择告诉我们,在大方向上,就是华北大平原这地方人最多。其次也逃不出黄河长江流域江河南北这么些地方。
当然了,要不是华山往西还有水流进黄河,谁特么知道西安是个什么鬼地方?
但是东方人类的生存发展,在这自然界里藏着一个很隐蔽的要素,那就是水草丰茂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人既能舒服发展,又不至于因随手可见的吃的变懒,变成某地酋长呢?
答案显而易见喽。
这块地,不特么深耕细作,压根儿就不出货!
于是崛起的特殊要素,就在这里边了。
结合三千多年以后的现在来看,这个要素,还真是……
于是,各地部落自发凝结。从宗法部落,打成宏观王国,从五大氏族推成黄帝封天下。
黄帝若真存在,势当与西周类。
目光凝聚在周王朝,我们就可以看到。
作为从山西陕西这一片儿发展起来的小老弟,竟然自始就极在乎黄河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
在西边儿还在为打不打村口群架扔石子儿投票的时候,东边儿的一些人已经从地理上看到了他们眼下根本玩不起来的东西。
所以在三千年前搞了两个国都这种事儿……你说是穿越人干的我特么都信。
随后。
东边儿有个辽西走廊直达东胡系。
北上荒漠森林还能看见极光。
南下有个天然海港后来叫广州。
西边北上过了后来叫怛罗斯的地方后边儿还有个七河流域。
西南往南还能见到大森林和高原绕过山脉再往西再北拐还能看见神圣的元素周期表·恒河。
都已经是基本常识了。
至于喜马拉雅山脉,你以为那是为了阻挡侵略吗?那是怕秦国甚至更早的夏商周王朝搂不住,提前给你统一喽而设立的障碍。

更宏观的,在古代叫特么四海。
因为山海经的存在,结合古人类二十万年前就早已踏遍全球每一个角落的事实来看。
我把北海定义在北冰洋,南海定义在东南半岛最南端,把西海定义在里海甚至地中海,一定不过分。
至于东海……我特么看你就是在难为我胖虎。
而后就是考虑人会随着各种环境的改变而遗忘,那是常有的事儿,不值一哂。
至于有人讲自古以来北海在库页岛附近……你家北真特么正。
至于说贝加尔湖畔的夏雨荷……老子送你去见夏雨荷怎么样?

事实证明,在地理上的高瞻远瞩——长远综合的打算,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这里边儿有几个比较细微,却很重要的点。
因其人利,受其人言。听之人变,乱之人咸。
临其制,则九变。
当更上一层楼与横看成岭侧成峰有机结合的时候,就极少有人能明白何所谓“治”。
当然现在人丢失的,随时还能再取之于自然。
科技尚且如此,人心何乐而不为?
但是有的民族高瞻远瞩却缺少盘根固结,有的民族好高骛远却缺纹少基。

有的民族是因为掌舵人眼光毒辣,手段非凡;有的则是受人民群众根据地理环境适应出来的成绩接手而来的。

这些种种细微的差异在当下看不出什么,但是六七百年以后——只要人类还没脱离地球生态体系——就会从其多少差异之中见分晓。

四海定,八荒合。
整个天下的布局,在人的眼里,如斯渺小,如斯庞大。
在绝大部分人眼中,命运似乎在哪怕一瞬间都有一亿种结果,人皆“笥欲尽尽”但是现实二字却永恒的“命定若一”。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我忽然发现一个极端严重的问题。
众人眼中所谓的“辩论”,只不过是引申一个极小的点,然后拉扯对自己所谓的“观点”最有利的部分教条化、标签化的历史来强行扭曲现实,从而决定谁对谁错。
这个事情我也没法解决,我只能说,看问题一定要全面。
历史二字,光看政治是没用的。
言尽于此,此后但凡有想辩论的,一律不回。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天文
世界所有文明的起始都是抬头低头两件事,除此之外,没了。
无论中外古今怎么探讨是否天圆地方还是地心学说,你我都逃不过直接面对事实的必然。
天文与地理的结合,造就整个自然界,构固整个生态圈。
于是察天知意,解究天文,自然而然为重中之重。

古人可以想不明白,但是不代表他们看不到何所谓真实。
总有现实矗立在原地,提醒人们幻想与现实,终究还是有天壤之别的。
这也是无论所谓统治者还是宗教信徒怎么曲解都掩埋不掉人性光辉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根本原因。
虽 假作真时真亦假 真做假时假亦真
然 真假亦有天壤之别
于是古时人们面对天穹,最大动力就是努力计算天时,以区分地时。保持种族族群和宗法血脉,冲破自然、人种的种种阻隔,形成一个辽阔疆域的国度。
人类知天最初的动机,就是如此单纯。

人类根据观测的准确度及需求,将整个天空划分为四个区域,以充分对应四季四时,表达不同的状态。
以北方星天为宏观,以北极星、北斗七星作为正主和指南配合。
综合星辰的异动,明暗的曲线,划分四季二十四时节。
之后才开始认真思考整个自然界物质、人文精神方面的种种。
天日有食,天月有缺,人们在起初对未知的恐惧,也发掘着无尽的知道的渴求。
兆龟玄武,以表苍穹。
划分黄道与太阳之日,测算星辰运行的轨迹进而算出多少年前甚至多少年后,星辰的动向。
再根据星辰的动向,结合地理与生态的变动,预测丰收与灾难。预测天下大小生态变迁。
甚至中外古今有相当一部分的古代天文数算现在验证看来,完全没问题。
尤其数学计算的精准程度,(埃及有吹的成分但是他吹咱们说事实,两码事儿处理)对于当今之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然了,现在的人们会觉得很神奇,好像他们现在做不到,古代人也做不到才对……
然而中国也好,外国也罢,在天文到迷信这一块,一直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展带系。
也就拥有着同一种宏观下不同的理解与形意概念。
无论如何。
天文只是很容易被鬼神化。
东方与西方看似很迷幻的大同小异,在各种学者眼中都有着从震惊到习以为常的过程。

比如元代挖出来的带着二十八星宿和十二星座的天规盘。
就很“先进”。
完全可以看出什么叫文化,就是先别管什么三七二十一、四八五十六,先给他安排上,这种新奇玩意儿用来收割粉丝它不香吗?
当然现实情况与皮截然相反,但是不难看出,文化、文明的交流自古就是相互提升。
人同在一片天空之下,很难不看到同样的事物,研究出大同小异的文化与故事。

或许冥冥之中,我们真的头顶有神明?
或许我们正在学着以自然为父(三声)。
无论各种角度理解,星象天文的重要性,贯穿地球史的方方面面。
无天文则无地利,无天文则无文明,或许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说通。
天与地的配合,极为玄妙。能成为产生生命的星球,以现在的视角讲独一无二丝毫不过分。
别说现在,就在未来几万年甚至十几万年。能用科学参透规律,掌控部分自然,都是一件居功至伟、空前绝后的大事情。
冰河时期、大洪水时期,一切能在地理上产生的,没有天气的影响,都不可能实现。
古人发现星象的异动,黑暗之中太空星象的转变,在地球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于是祈求于上苍的星辰之象,来寻找天地之间明暗之中或多或少的必然偶然联系,最终确定未来的选择及趋向。
这种直觉,放在科学上也完全合适,当然了这玩意它当然也是可以服务于迷信的了。
人对天的崇敬与恐惧,超过大地。
古人对星象自最初就有一整个系统的看法,包含着对自然界及宇宙的初步认知。
自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人们,都是在对古人对天文的理解与不解的意思之中的拆析和追溯。
越追越完蛋。
直到人类重新对自然界有了再次认知。
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所有科学的契机,就在我们身边儿。再多走哪怕半步,就差二寸就可以捅破窗户纸,逍遥人间了。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天言
古人观天,一是为定时序。
四季节气、耕稼舂稷、仰给于气候时节,求诸于地利之竭,而后养民续道。
继而延伸出治天下之大道。
四星四象,犹是而已。
生壮虚藏,暗合自然。
但是古人不是神仙,他们能看到的,基本都是北方星天,以北极星为维。
所以你要说全面……还得是现在能看到任何角度的天文学。
但是你要说小觑古人……古人的计算能力,在某些领域可能还能教现在的人做人。
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别太自满。
古人用星,是为了方便标记节气与自然发展的状态,顺便也看看是否在此中天时地利有什么暗中的必然联系。
毕竟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不过东西方的先贤应该都注意到过时差和视野范围等等的问题,所以才有了地平像龟甲,天隆盖之的说法。
所以上古时期,人们有了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要烛卜龟甲,以龟裂之纹来表达地利和天时的“神明”启示,得到处理事情的重要办法,以顺人和。
东西方都有,不单东方。
古老的西方卜术也是占星和龟甲,只不过断代失传,完全被鸡泽给取代了。
所以算命这种事儿……骗骗一般人就得了。
至于为何要用龟甲,这就得说到人们很难注意到的时差与陆地视野的问题了。
(我曾经也简单测算过,只要中等体量的马匹和信使,在自东到西的路途上,根据夏正时落日时辰测算,一定能看出时区的差别。
至于中古时代的西方如何发现,那不更显而易见?)
加之地理的自然现象,让人们潜意识里愿意相信玄龟与自然通生同寿。
自然更愿意接受烛照龟甲里指示着天文、地理、人心、生死、优劣、高下、善恶之爻。

二则是为观天气。
天气之变,结合地理之动,能准确掌握农耕与狩猎的时辰。
至于逐渐推广到后来的一系列,那都是人为的正常操作,不值一哂。
上古几百万年至今,天气的变化深深刻印在地质结构之中。
然而最准确最直接的小变动,甚至猛烈的大变动会不会在岩层之中留下最直接的证据,不敢苟同于人。
但是根据天文地理测算、推理、比对,应该能发现这条一以贯之的“主脉络”。
上古也好,如今也罢。
人们都有着一种潜在的默契感。
所以对天地的探索,永无止境,永无节制。
知天地之始做,知万类之所终。
自古即今一脉相承。
于是从常态性的祈雨、止旱、防虫、治水、救火到陨石、地震、日月食、海啸、龙卷风台风,无一不在寻求解决方法。
当人意识到自己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神学就会抬头。
当人意识到我们的发展才刚刚开始的时候,科技就会抬头。

周而复始,人之生。
知生向死,人之至。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政治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在那个高跟儿鞋半岛励志有朝一日能看看地中海那头鸡你太美长几只手,并想着看能不能带回来搞贸易促人口的时候。
政治属性点点满的东方,开始了一以贯之的政治大一统。
或者叫大陆系大一统。
远古、夏朝、商朝的大一统,概念不同。
但无论名目如何,无论这些人怎么讨论是不是部落联盟,是不是约束松散,是不是一个能称得上国家的政治考量标准等等等等任何人足够提出任何诘难的问题之下。
我们都必须要承认,至少在夏朝时候,中国境内的所有主要王国和部落早就相互认识、了解、合作或仇视并相互攻伐、兼并过,并最终在意识形态上、制度上、血脉血缘与族制等一系列基础层面上,在夏朝中前期甚至更早以前就达成了和而不同的大一统。
而大禹治水若是真实存在的,可能时间空间上可能更广阔,更超前。
至于有人会提起西狄东夷北狨南蛮,呵呵我他妈一锥子偰死你一点儿不过分。
同一时期的西方。
尼罗河三角洲,就基本没怎么踏足过其他领土。他们感受着上天的偏爱及尼罗河的丰厚回馈,丝毫不知沙漠的逼近。
地中海各个半岛大陆都还是几百人的零散小部落,每次村口打架都因为缺人犯愁。
至于两河流域则还在考虑怎么在石头上刻法典会比较不容易让字消失。
而东方,发挥着天时地利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目之所及,皆为我土,人之所及,皆我子民。
由于有了“四海”的概念,让一些掌舵者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着更复杂的问题。
虽然在西方,要么要政治、要么要经济,只能二选一。夹杂在中间状态的都是“民主”,反正真金白银这东西,谁用谁知道。
而东方嘛:你看我这手是啥?
西方:政治和大枪。
这手呢?
市场经济。
然后呢?
然后西方表示反对:你这不是玩赖?俺们上帝说了只能二选一。
东方:那,我要是都要呢?

于是在一块空白期里(一万年前甚至更早),前面是还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说白了就是首创用火的、首先盖大房子的成为大氏族的时期。
空白期后边儿,突然就他妈统一了,虽然里边儿有很多细微问题需要推敲。比如五大部落、红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与良渚文化何时融合的。
但是在天文、地用、水利、族制、交通、城邑、人文货币等多重方面,在挖出来的工程里,出奇地他妈大一统。埋人方法都一样,你就真不觉得这里边有事儿?
于是政治二字,阐述到这儿,就完全足够了。
里面夹杂着东方无数的机缘巧合与勤劳勇敢善于探索发掘的一切美好品质甚至杀伐果决快刀斩乱麻的不良脾性。
民族二字,早在远古就已经是‘过去式’了。
我们唯一要追究的,只有在何时,统一退回到了联盟,而联盟又何时被转折为一统。
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要屈从于空间上的来不及和信息传递速度的快慢。
地方大了,难免力量有限。
于是分封制必然来到。
但是碍于现实问题,只能逐步瓦解被暂时征服的人的意志。
想要维持统治,不利用当地人怎么行?
夏的征讨,商的分封,周的兴盛,是奴隶制的进一步综合破坏逐渐演变而来的。
为了维持如此辽阔的疆域的统治,分封制的目的与同姓分封的宗法,拆解奴隶制分享更多资源,意图进一步凝结整个东方地区的相性。
商周王朝是胜利的,也是战略链条演进的胜利。在东方历史阶段里,这一笔太重要了!
中国幅员辽阔,纵然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隔河相望而不为通言。
但是在东方人骨子里的政治观念,或自此时开始,凝结成了天生的那种感觉。

虽然现实很多问题限制了东方古国的崛起与拓展,但是无论是商周还是秦汉,他们的目光,从未仅仅放在中原之上。
只是当天子这个概念伴随着各地区开发越来越深入而开始崩塌的时候,经济僭越政治的那天开始。倾覆的危险,从未有类此时。
曾经一以贯之的东西,竟然开始向经济与地域倾斜。其后因为诸侯纷争,经济的倾斜力度越来越大,甚至左右着格局,有类时局。
我们在这儿能看到,同美相妒,同贵相比。 数之所得,不与理违。
一切能融合起来的,必有插针之巇。政治经济,亦如此。

依靠现代经济社会的理论,绝大部分人会受蛊惑而自内心之中疑惑:经济难道不比政治吗?自由难不成不如所谓的大一统?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两相配合下,经济占据绝对主动地位的时候,灾难很难不降临,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一旦出现踪迹,结局极难预料及控制。
还有人会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来搞事儿,但是你家孔二大爷出生的时候,比“道”这个字儿出现晚了四千多年。当然政治过分也会带来灾难,只是我们已经有过一次经验教训了。
至于接不接受......
此中故事,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会逐渐刨析。
以上浅言为止,其余暂且不表。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农业
此农首重均。
农粮甚至可以作为一般等价物存在。
虽然有各种弊端局限性,但是它的好处,有货币和价值完全无法替代,或者说压根儿没法掩盖的能力存在。
那就是粮食无论怎么摆布,它与经济是完全相反的,因为它的最终流向是普罗大众。
或者说它最终还是把控在人民群众的手中的。
它在漫长的中外历史里,对人的唯一启迪,藏在东方这个古老的国度上。
科技的发展是全方位的,不代表会有一方的偏重完全超过时代的需要。
而且农业给人的启示和意义,不仅仅在于“反经济重力”这一点上。
也代表着最基础的,最厚重的,来自大地最丰富的反馈。
现代学者们称之为“生产资料”。
当一种既可以相互兑换,又可以当作一般等价物,又能反向存藏于普罗大众的物质存在时,它的意义就会被发现规律的人无限放大。
自古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是患于人是否都要同处贫穷,也并非一定要消灭富裕均于大众。
贫在弃时,均在“资料”。
当所有人都拥有赖以维生的“生产资料”的时候,纵然贫富多生,不会发生事事仰给于人的情况发生。
也就不会出现富者连阡陌,贫者亡立锥。
于是在上古,自从重视地利开始,就一直在均农所产。
但是均并非均在土地,这容易造成误解。
生产资料的均衡,才是关键。
上古之所以均,也在于发现了均衡与货币、价值的秘密。
一人有产,十人受之。
百人有产,商贾生焉。
千人有产,财货不竭。
每人手中都握有生产资料的时候,必然不会受到剥削。
这是常理。
何所谓周而复始,就在此中体现。

然而自古即今,生产资料的保密性和容易被盗用的特性,让人头疼。
加上初期的生产资料,太过容易被盗用模仿。
层出不穷的兼并,贫富交接。导致了理想极容易被摧毁,形成一些不可往复的局面。
而这些局面又会在王朝的建立之初,恢复出场设置。
周而复始又回到贫者亡立锥之地的原点。
所以科学技术是出路,所言不虚。
但是为何没有,就得考量一下问题所在了。

但是这里的概念,并非一以贯之的。
战国之前的人思考的,并不比当下简单。但是因为那时的“简单”,反而更容易发现当下根本发现不了的问题。
虽然在战国时代为了开发土地,收受税赋,整合人口资源养给耕战而后绵延中国旧时代两千多年。
但是分水岭这东西,还是搞得清的。

有优点,必有缺点。
人皆有产固然是好事,但是受时代所限,人皆有产必然会阻止一些事物的到来。
当与生俱来的兼并试图整合资源的时候。
故事就开始了。


生产能力与持续意义
物有积聚,货有踵出。
生产能力的背后,在供需二字看来,无非就是消费能力。
天下产物皆有特点,有产多而积少,有产少而积多。有量多好聚,有量少而难求。
人类日常无非衣食住行。
三千五百年前就能玩古董和金银玉器,想来有些事情不用我多说了吧。
虽然农产品和畜牧产业特殊,但是只要走工业流水线,一样绰绰有余。
只是科技的发展,让人们见到了这一幕。
但是当科技的萌芽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呢?
我们还是能看到不少的特性。


地产
农为天下首重。
即便后世甚至未来的科学技术能让食物多少年不腐坏,并不代表人们可以完全脱离农业。
任何对此的挑战,都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没多惨,大不了亡国灭种,要死哪那么容易。
中国五土产五谷,极多的上古煎炒烹炸菜系,虽不能分称粤鲁淮扬川皖,因为这些玩意都是后来憋出来的。但是你从古籍描述有大象有犀牛有鳄鱼有海豚的,也得给加点印象分吧。
至少自战国前,中国要什么有什么,除了某些一以贯之缺金少银,铜铁品低这些天然劣势以外。当然说句题外话,中国的铜锡配比还是玩的相当六的。
所以春秋以前的人就极少饿过肚子,记住是极少。
别扯淡说没有史料证明就没有真理。二十万年前,古人类以科为单位灭绝动物为代价走遍全世界的理论提出来的时候,也没见你们在航天火箭面前吹逼说这玩意得填水洗煤能飞更远。
时代总有特逆的产物出现,当一群刀耕火种、战天斗地的人突然大片面积地讲究车珠子玩串串儿,买椟还珠滥竽充数的时候,就表明了一件不容小觑的事。
也许我们很在乎所谓整体发展的时候,我们挖出来的东西狠狠抽我们的脸,告诉我们啥叫我的超能力叫有钱。
所以能走遍天下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商贾,一种是王者。
唯一文明古国的基础,在此中开。

民以食为天。不分古今中外,不分当下未来。
别看人类似乎好像把粮价压死,促进消费,实际上,呵呵的事儿我会很乐意验证。
所以上古一以贯之的政策,就是疯狂地扶农,养农,促农,劝农。——秦养耕战,后世效法实行所谓的“重农抑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特别提醒,千万别拿课本在这儿对着干,别管啥层次的课本儿。
当荀子提出“君子善假于物也”的时候,你就应该能想到,如果光凭他的脑袋能想出这个问题,也算是千古伟人了。
但是人们为何无动于衷?
此中道理,任君采撷。

资源
货殖列传里详细记载着一些东西。太史公心力有限,并不能完全摸清当时脉络并加以整理总结。
虽实属遗憾,但是空间足够。
门捷列夫同志的那个表,按照那个,结合地理、物理、生物、化学来综合看。
顺便再整个模型,一切都一目了然。
人类应用配上主观能动性,综合以经验,发掘以科学。
综合比较起来,当政治摆布的能力突出甚至超过对方好几个时代的时候,中西双方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儿了。
在春秋战国时代前,人们发掘地利,以需为基。加之脱产者越发充分的玩耍条件,让古代东西方的“方士”们有一万种理由探索随心所欲开发的地利。
所以你会看到东方的各种姿势都超过西方几百上千年。
此背后隐藏的,不亚于西方极度推崇的雅典学士院。
基础的构架搭建齐全的时候,在一定时期,政治会让人很舒服地积聚人力物力,达成某些我全都要的特殊需求。
虽然有的人有钱有的玩一辈子毛笔字,但是不影响有人拿算筹解二元一次方程啊。
没有史料就不能分析了?老子同位素探测仪又不是他妈吃素的。
为何要把资源放在地产,因为人供求需应所向,配合商贾货殖之事,能达到一种效果。
调东北虎去南方避暑,让华南虎去北方驱寒。让长白山老萝卜换南海的车珠子,让东方的咸鱼换西边儿的沙石材料。商贾贸易与科技结合的前期,让你提前体会亿种想象不到的爽。这种事儿在中国夏商时期搞出来丝绸的时候,就已经吃了一大波红利了。
更甚者,以极北之冰,装极南的椰子汁儿,用东边儿烧制好的水晶杯装西边儿酿的葡萄酒。
所以四大古文明是人类当中特别凶残的存在。
当这四个地区霸王握紧拳头说我全都要的时候,别人基本上就没饭吃了。
特别是东方,为何我们总在讲我们领先别人几千年,不是因为我们古人逆天,而是在那个时候,科学技术的基础非常稳固,脱产者的时间充裕到难以想象。
加之没有垄断巨头的疯狂碾压,侧面上敦促着各领域自由且疯狂地发展。
人有想做的就去做,有不想做的就不做。这样的人生,会产生出很多科学技术。
至于为何没落……
至于为何很多人从头到尾否定中国有过科学……
你他妈不继承,怪他妈祖宗喽?
金山银山你吃完了,擦了屁股不认人?
于是基础地理上,地表上能发掘的所有产物,在政治经济的多重配合下,东方文明抢得头筹。
商周时期,从个人作坊到官营工业,到流水线作坊,再到整出齿轮装配车间。
最后由于受历史进程限制,只能施展一部分应用能力。
到了东周末年,政治与经济在明暗之中,相互纠缠,并驾齐驱。
如果回到过去,你会看到供大于求,造成了无尽的浪费。并非完全指在资源浪费,而是各种角度不同程度的“浪费”。
诸如人力、科技、物力、通讯等不同领域的或多或少的限制。
而种种浪费,无论正反好坏,都不断顶着政治与贸易,拼抢着科技的发展。进而炒作出了资本萌芽,炒作出了政治的更大野心。
这样的技术,为两个东西如虎添翼。
一个是政治,一个是经济。
两个形态可以在一定程度相互补益,但是超过了范围,势必有一战。
人都有“主义”之心,什么最有利,最有力,什么就是主心骨。
是也非也?
所幸在中国的经验长河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经验教训,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对未来的启发,非同小可。
关键在于,是否有人真正高瞻远瞩,博长于观谋。

工业
工业从古代到现代,其实分成两个不是很明显的阶段。
一个是人力“工业革命”,一个是真正的全方位“工业革命”。
中国古代资源绵延到现在,真是特么一言难尽。
但是人都会犯的毛病,无非就是好把一件事儿当唯一。
中国土地内缺的东西,中国只能自食恶果。
这种笑话别说小说,就是写历史的都比比皆是。
但是人类自古以来的通病恰在此处。
当你喜欢某一种东西大过你应该发展的生态的时候,问题就是会接踵而至,甚至有可能不会报复在你这一代人的身上。
但是迟早会来。
当人力对你百般顺从的时候,工业的作用就会趋于停滞。
自以为是的人,最难解决问题。
这种事情不会停在某一个群体,也不会永恒停留在某些自然体之上。
体物至诚,体事至周。
非其神圣,自然所钟。

在这一块,人的积极主观能动性,在仓廪实的基础上,在政策“国人”演进的基础上,“大放厥词”。
人口众多的国度,无限放大的欲望。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停不下来。
自远古贸易天南海北以挖掘丰富地区的地利。到了夏商周时期,大批量的各种脱产者针对天地进行各种专项研究。基本在地表上的资源,都没逃过那时人类的眼睛。
先秦以前有冶铜冶铁巨富,有货殖种树巨富,有聚众手工业为巨富,有囤货居奇贩卖概念以累万贯。
此处亦能与经济联动,发掘出更多更重要的经济概念。
由于春秋公输班的锤斧锯凿等等工程系的大小功率输出工具,国人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超乎想象。
于是在自然资源什么都不缺的东方,科学结合工业的基础体系异常的完备。
于是在自然资源什么品质都不足的东方,人的主观能动性配合着人所产生的一切,极度疯狂。
于是人们以为只有汉朝右手拿斧子左手拿春秋的时候,其实东周人已经表示这玩意已经让商、西周人玩腻了玩吐了。

春秋时期就已经可以铸造铁剑和钢,但是是否只用木炭和尸体……不敢苟同。
由于地表物资已经被用完,地质表层结构被破坏得完全看不出曾经有过什么,也不好下什么定论。
但是光靠烧木炭填碳基生物的身体来铸剑……未免有点扯淡,毕竟剑自商朝西周开始就已经逐渐蜕变为身份象征。
有这时间求剑,多造十辆兵车他不香吗?
所以地表是否有过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和石油,人是否发掘和利用并进行研究,这个值得深究。
至于证据……秦朝时期那群方士的书如果没被焚烧,应该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现代中国科学的启蒙吧。
毕竟当时用硫酸铜搞置换,方士们玩的也是六六的。
若只是开发了本土,倒也无新奇之感。
但凡文明古国,都带有这种无限索取地产资源的强烈欲望。
若是开发本国之外,跨海相望、越山相追,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于是越海捐国,隔山求贸的事情,在中国的东边和西边同时出现的时候。
就注定着,注定着东西方两个文明,会有一次碰撞,莫大的碰撞。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看的明白就看 看不明白就退出,不强求
能者少 愚者多 不求天下皆观我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经济
莫说上古的经济,其实近代的经济情况,中国史料史籍的记载大都语焉不详。
近代详细的也有,但是让人拆析得烂七八糟,狗屁不通。想来真学者,一般懒得看。
也有很明白的,但是过不了死关口,就是所谓的相互印证。
更有甚者,什么基础问题都敢放大,也不管现实到底多复杂。反正史料说什么就是什么,总归没错。
有好处是真实,坏处更大就是不现实。
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史料旁敲侧击,再根据地理、自然生态、当时一切政治、经济、人文环境和商贾的产销方式还有部分文字叙述加之以人心人性进行综合考量。
起初我做了很多的推测模型想详细讲述商业、货币、经济还有泡沫的由来,但是整了一大堆,觉得过于繁杂,思路越多越乱套。
干脆由繁入简。
但是这个由繁入简,写出来只需要一点。
无非供求二字。
一切都在供求二字当中寻找无限的可能性,这就是人类玩了一万年的精髓。懂的人再明白不过,不太懂的人觉得这么说什么都缺。
它是中间态,但是作为一个闭环,你把它当起点,也不是很过分。
但是这些纠结并不是最重点的。
重要的是来龙去脉。
知始终而万物生焉。
它并不复杂,因为它的核心就是那几个点。
难在推敲的过程,人总会推敲出错。
为了本书服务,为了解释清楚。
我干脆把经济研究的部分侧重点放在了春秋战国时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对比上,看看双方的经济、政治、资本萌芽等各种核心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否有可比性。
不比不知道。
春秋时期的经济与文艺复兴以后的经济,同和解释角度极多,多得超出人的想象。
纵然在很多经济学家甚至历史学家看来,哂笑不断。但是能车出齿轮来的古文明……你最起码得给点儿尊重吧。
在一定角度和经济自由发展能力来讲。
在一定程度上能与宋朝经济比肩,纵然与西方那种种啥都出东西的丰富时代相比,也不差多少。
当然为啥类比,为啥要跟宋朝和西方文艺复兴类比,说道就比较多。
一方面是真的在针对性地比较,另一方面纯粹是为了让更多人看明白。
换言之,我们甚至可以摸索着看出,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在东方,始终都是时隐时现,时刻准备着的状态。
因商贾是资本的前置状态,没那么复杂。
当然也因为,在根本上,绝大部分人不懂啥叫春秋。一说中世纪,全都懂,跟他生来就是欧洲人一样。
那没办法,类比着讲呗。
实际上自由贸易在中国历史阶段前期盛行了无数年限,甚至在汉王朝为这个专门打嘴炮打出了一本书,叫盐铁论,当然这个后边儿会讲。

经济二字的起点很清晰,人有求,自有应。
有应求其需,有需应其求。有应待其需,有需持其求。有来有不来,有往有不往。
然后玩得越来越刺激。
中国人犯得毛病不少,或许因为一百年屈辱的原因吧,总有沙雕觉得中国古代不是人相食就是官逼民反。不是没有科学技术就是没有学习精神……
要说影视剧害人……翻拍自小说。
要说小说……它特么来源于历史。
滑坡谬论不绝于耳啊。
严格说。
中国古代经济,首推商周及春秋。战国以后也只有西汉初年最重要,除此之外,无一幸免。
看不懂春秋或者觉得中国就是个垃圾的小肥仔,看看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欧洲诸国,然后把这些玩意儿硬套在中国的商周、春秋时期,也不会太差。
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砍树。
于是乎,在历史书里,有了这样的描述:牛羊填谷、积粟巨万。道路车马见首不见尾,使者来去相望于道。
中国人的那种朴素深深地打动了老天爷,于是战国前,中国原始资源没了百分之八十,当时华北大平原能成片的阴凉地都没有了。这特么都是保守估计……
经济上的主观能动性,在政治、农业、货殖、奢饰品、民族等借助于天时地利人和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济二字,人莫知其来。
然而矛盾点就在这儿,不知其来,则不知其止。
万事存于农,万类竭于稷。其斯于此亦亡于此。
人就食于天地,则依赖产出,变换成价值,根据供需和欲望挑衅进行分配。言是分配,实际上兼并之心,从未被僭越。
中国古人重农(并非阐述于只发展农业,并非狭隘之意)不敢说绝对,但是古人眼光见识与任何时候的人都不在一个层面上,或许我们依靠科学发展借助手段超越古人,但是同层次来讲,望尘莫及。
然而人好炒作价值,有需则有价值,有求则有价值,虽然并未超过天地物产与元素的能量守恒原则,然而人类的能动性则在肆意操纵与挥霍价值二字的各种姿势。
于是乎,天下之产兼并于五指之数的时候,肆意操纵的价值的表面,货币变得不堪驱使。
当天下财富无穷趋于集中的时候,产生物质与价值、供需等等的各种动力就会被阻止甚至于终结。
而过于集中的价值,必然不能一次性释放在群众之中,因为会引发各种学说型危机,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等乱七八糟的经验总结。
无法释放于众人的价值,等于没有价值。于是在不断投入的货币资金无限通胀的时候,调节的意味变得岌岌可危,能动性变得微乎其微。
于是上层之人不能轻易用“价值”驱使人心,下层之人又无利不早起。
结果很简单,无论你怎么印钱,结局不会改变。说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假如人类一年能产生一个亿的价值,一百年玩下来,你把兼并之人统统抄家,得出来的货币能超过一百万亿。
若是想把这一百万亿变成资源呢,那就很难了。
财货上通而不下行,出现的问题,何止一星半点儿。
当然如果你有一万个亿,突然投放到市场也不是不可以……要是明天你没了,我一点儿都不意外。

自古不患贫而患不均,如是而已。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通俗易懂,至理名言。
然而人心……
不值一哂
以上则为经济概要


商贾货殖
商贾货殖的出现,在任何一本儿讲经济的书里,都是滥竽充数老生常谈的存在。
讲呗,商品的一般价值巴拉巴拉,商业的由来巴拉阿拉,价值的产生巴拉巴拉,资本主义救天下巴拉巴拉,你给我在这儿巴啦啦小魔仙变法呢?
无数人会把无数的角度分成若干极度拗口且深奥的文字,用来引诱、曲解、布宣、解释、利用等等等等各种搞人姿势。
抽丝剥茧吧,真正解释脉络的所有箴言,整合起来,堪堪能形成“经济”。
换句话说,每个人讲的无论观点也好,真相也罢,即便触类旁通,劉究极为深刻,也都是经济的一角。
你说一家之言也不错,你非说是镇世之宝咱也迁就。反正大概其……也就那么回事儿。
那些破玩意写出来,也就笑笑。
随着经济时代受人类的发掘和西方的带动,无数人对经济二字趋之若鹜。
但是广大人民群众早有箴言:鸡蛋别放在一个篮子里。
经济的作用再大,也会如同饮鸩止渴。
这话在经济一格已阐述完备,扯得有点远。
反正。
商贾货殖不等同于经济,所以这里也不讲这这那那的一般意义。
讲的是“奴隶制”的进化和不同时代“脱产者”的进化退却。
商贾本身就是脱产者,他们不从事生产,不然哪有时间囤货居奇?这不完全是一般自然规律,也是时间管理使然。
每个时代都有突然出现大批脱产者的现象,又有突然回归生产的现象。这种情况,哪怕当下,也持续上演,完全是社会常态。
当然有个概念必须要说明,脱产者并非完全无产,也不代表脱产之后不能粘连产业或者回归产业。
脱产者不脱产者,对于历史来说,其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无非就是脱离生产这个苦海了嘛。但是世界发展告诉我们,脱离生产的人,会带来类似工业革命和信息化革命等重要的革新作用。
因为脱产者最有利的就在于他在开拓一个新的生产线和自然产物链。
(变相来说,这就是可以将经济和科技在前期捏在一起,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不,是亿种错觉)
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是人们对物产丰富或者脱产之后的理想描绘。但是在现实中,脱产者或者物产极度丰富的人,往往会关注特定领域或部分世界架构运营的规律。
他们都在试图掌控每个领域深奥杂博的理论与实际。
那么,物理化学等一系列科学的鼻祖,就在此中逐步孕育形成(社会结构有影响,但并不绝对。是脱产才有时间研究这些东西,也有社会发展带来的部分关注学术的人,不要提个例)。
而这个革新作用的苗头,在历史长河之中,若隐若现,也许有的已经完备却错失良机,也许有的尚有苗头就不了了之,有的刚有了就被打得倒退。总之,历史长河告诉我们,它出现过、利用过、被利用过、也准备颠覆过。
脱产者和生产者,两个是自然的敌人,也相互为敌。“奴隶制”就在夹缝之中,无限延长其寿命。
当历史在东方进行到东周春秋时期,一个缝隙悄悄被打开。
当百国君主意识到危机感想争霸、称王甚至为生存拼命变革变法的时候。
活在后世的人们发现,历史玩的,根本不是那些诸侯和国家,它玩了一个铺垫,玩了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
不仅是当时,它也在告诉两千五百年后的我们,这件事儿,已经玩过一次了。而且这一次,是完整的体系,不是一次简单尝试。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我突然发现限流好厉害,我觉得我写得越多,害怕的人就会越多
楼主:史怀默  时间:2020-08-29 11:47:35
人口流动
上古时期的人口流动性时强时弱,强是在追逐水草,弱则是安居乐业。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理解,就是游牧转农耕。
确实不准确,因为空白期里,还有很多其他形态,一个当下学者都分析不明的形态。
但若认真讲上古人口流动……也就那回事儿。
夏朝前时期,奴隶的由来与农、工、商的发展都是因为他们待的地方忒特么丰盛,是人都想抢,所以流动性很强,也非常聚向。
人口都有冲着物产丰盛地方拼命挤的向心力。
于是包括黄河长江流域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最特么肥的那几块地方,就成了上古后期族群部落的争夺点。
所以从这儿来看,强行解释说天下文明起源在此四地,也不为过。
加之上边儿说的所谓母系氏族,其实就是人重视到了自己环境特别优渥,又发现男人多抢地盘厉害。
劳动力和战斗力提现在人多的情况下的时候,部落才会逐渐形成。
或许我们类似蜜蜂蚂蚁的前期架构也好,所谓“男权”逐渐超越“女权”也罢。我懒得讲这个,如果非要把当时的“三观”说出来,我得去阎罗殿喝茶。
随后嘛,根据人宗族、宗法、血脉、血亲几万年没变的一般规律来说。
人口众多,三代一旦超出,宗法制概念就会逐渐淡泊和被明显利用。
无论任何时候,当然也有特殊例外,就是五姓七望。
但是此处讲一般意义的时候,这种特性导致了部落转化成包含多宗族、多部落的雏形王国的开始。
而后,整个东西方四大文明的前期发展,都特么一目了然。
唯一不同在东方,这受无数影响,相对重要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到了前夏时期,部落纷纷蜕变成半王国制。古有奴隶制进一步瓦解,各地的开发加深,人口的流动逐渐衰弱。
古人类那种走遍全世界的精神和能力,随着自然、生态的变迁,环境和温度的舒适、自然界生态圈动物、植物以属甚至科灭绝等多重因素的驱使。
最终忘了全世界的交流流动,逐渐形成封闭的区域自行发展形态。
偶尔有的联系,最终都没有流传下来,有且只有山海经成了例外。

城邑
城池的含义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商贾贸易自行形成的,具有交通便利等特点,武汉就是个例子。
其次才是军事需要,强起的城池要塞。
当然也不缺兼备的,但是经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从目前中国境内现有城市来看也好,世界范围看也罢。总之,绝大部分特大城市,都是经济交易的结果。
只要有了贸易,就有人聚集,有人聚集就有了商机,商机出现,人就喜欢积聚形成市。形成之后的市,就成了政治的研究对象。
不缺饭的地方,当国都岂不是很舒服?
于是中国四千年以前有个特点,就是乡野农村的人口疯狂往城市聚集,形成了特大城市。现在学家们挖出来的大墓和城池遗址,都带有这种特点。
因为人口基数少,水草丰茂地过于集中,反而形成了围绕城池务农,闲暇进城贸易,八山八水各地之人牟利而来,舟船车马,匆匆不绝。大批奴隶经营各种繁重产业的现象比比皆是。
如果奴隶过多,还能就地活埋陪葬,岂不美哉?
当交流成为一切发展的重要契机,人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向中心挤去,然后又随着中心开发过度或者中心需求扩大,反向四周扩散,开山采矿,植种万钟。
于是人类的发展长河之中。一些寻常又特殊的时期里,按照比例看,竟然会有百分之五六十的人口脱产,包括但不限于王公贵族,走商行贾,百工巫医方士。(目的不全在经济)
甚至会出现专门针对奢饰品采集、加工、贸易的原始产业链,这种原始产业链一直持续到秦才近乎消失。当然了,宏观来说,这种产业永远不会消失,消失的只是手段,内核永远不会消亡。
买椟还珠这种事出现在过去,就必然会出现在当下。
历史就是轮回,也永不轮回。
管中窥豹,只要把握特定点逐渐拓展。
那么自城邑的发展去看,政治也好,经济也罢,只要把握住这些点,相互印证则八九不离十。
当城邑向反方向发展的时候,就代表着去中心化的进程开始了。
去中心化的事情,来去很漫长。主要是阶段太多,比如封建阶段、比如农业阶段。
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趋势,不同方法来定位的。
根据现实而言,当下社会的去中心化,还得几千年。
任重道远。

族制
探讨族制,甚至无需从上古追寻,只需要看看当下世界都会一目了然。
完全不必费心费神去寻找古代虚无缥缈的壁画文字。
家族宗法血缘,自上古至如今,都很为人看重。
哪怕今日已经被冲淡得不能再淡,甚至那些站在顶端的人已经不以宗族宗法来维系老大帝国的延续。
但是宗族法制的存在,依然占据着自然界规律的重要地位。
族制的规则、基本规律、制度、血脉分布,都有极强的考究。
五姓七望尤为如此。
而后才有了五姓高门千年高墙不为人所破的历史现实。
由于史料的缺失,具体细节已经不得为人所知。
但是总体来说,每个家族的政治、人文、教育、经济、农业、百工和宗法都有家族内以家庭或家宗为单位进行维护。
传承自上古的三老制度,则依然发挥着极大的重要性。
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渲染全世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楼主:史怀默

字数:1743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8-21 16:37:42

更新时间:2020-08-29 11:47:35

评论数:2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